痿證

資料來源:知音出版社 中醫內科學。

肢體軟弱無力,筋脈弛縱,因日久不能隨意活動而致肌肉萎縮。

病機以濕熱為標,氣血陰精虧損為本,兼挾證有痰、瘀等。病變所涉臟腑多在肺未肝腎四經,其中肺為標,肝腎為本,脾胃則標本相兼(濕熱為標,中虛為本)。

治療方面,「治痿獨取陽明」,指清胃火以肅心肺之熱,滋胃津以潤五臟之燥,去濕熱以安肝腎,補運脾胃以資氣血之源,非一味言補也。總之,治肺當主清、主潤;治胃以補氣、增液、升清、運化清火,兼用去濕、化痰;治肝腎以滋陰、填精,兼用溫潤、活血、祛瘀等。


痿證與中風、痺證鑒別簡表(p645)
病名 主要鑒別症狀 病機
痿證 肢體軟弱無力,緩縱不收,久則手不能握,足不任地,病多緩起,較少出現疼痛,拘攣、強直、腫脹 多因五臟精氣不足,肢體失養
中風 半身不遂,有中風病史,偏半身體肢拘急、無力僵軟或有語謇志亂 真氣衰,經絡閉塞
痺證 身體肢節疼痛為主,或兼腫、拘攣、萎縮 風寒濕熱留注關節

痿證辨證論治簡表(p649)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主方
肺熱傷陰
津失濡布
熱病中病發肢萎,皮毛枯燥,心煩口渴,溲短便燥,咽乾、咳嗆 熱濁肺陰,
津失濡布
清熱滋肺,
潤燥生津
清燥救肺湯
濕熱濡漬
氣血不運
四肢萎軟,身體困重,或兼麻木,頑痺,微腫、下肢為重、足脛熱氣上蒸,小便短赤、痛,或見身熱不揚,胸痞脘悶 濕熱濡漬,
氣血不運
清熱利濕,
通利經脈
二妙散
陽明脈虛
宗筋弛縱
肢體萎軟,逐漸加重,食少便溏腹脹,氣短面浮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脈細 陽明虧虛,
宗筋弛縱
健脾助運,
以裕話源
參苓白朮散
肝腎虧損
髓枯筋萎
萎證漸成,下肢為重,腰脊痠軟,不能久立,目眩,髮落咽乾耳鳴、遺精或遺尿,甚至腿脛大肉消脫,萎廢不起 肝腎精髓虧損,
筋骨失養
滋養肝腎,
添精補髓
虎潛丸


重點思考:

  1. 試述痿證的主要病機要點,以及他們之間的主要聯繫?
  2. 痿證的主要治療原則有那些?應該如何理解「治痿獨取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