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資料來源:知音出版社 中醫內科學。

胃脘以下,恥骨以上範圍發生疼痛。腹內臟腑及通過腹部的經脈很多,因此本並臨床極為常見。

病因主要為外邪、飲食、情志或陽虛臟寒等因素,使腹部臟腑經脈受病,導致氣機鬱滯,絡脈痺阻,或絡脈失於溫養,氣血運行無力,遂成各種類型的腹痛。

辨證須注意辨緩急,明痛性,察脈象,分部位以辨清寒、熱、虛、實以及在氣、在血六各方面。六者之中又以虛實為綱。

治療總以「通」立法。但通之含義甚廣,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氣滯者行之、血瘀者化之,皆謂之通。 


腹痛辨證論治表(p344)
   症狀 病機 治法 主方
主症 兼症
寒邪內阻證 腹痛急暴,遇冷則甚,得溫則緩,怕冷,捲臥,苔薄白,脈沉緊 口不渴,大便溏薄,或秘結,小便清利 寒邪傷中,氣機鬱滯 溫中散寒 天香正氣散
中虛臟寒證 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飢餓及勞累後痛甚,得食或休息後痛減,苔淡苔白,脈沉細 大便溏薄,怕冷,神疲,氣短 脾陽不振,寒從內生,脈絡失養 甘溫益氣,溫中散寒 小建中湯
氣滯血瘀證 氣滯證 脘腹或脅下脹痛,攻竄不定,舌苔薄,脈弦或弦細 痛引少腹,胸悶噯氣,惱怒憂慮,疼痛易作 肝氣鬱結,逆而乘脾 疏肝調氣 柴胡疏肝散
血瘀證 腹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而拒按,舌質紫暗,脈細澀 腹部疼痛,經久不愈 血絡瘀阻 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湯
濕熱積滯證 腹痛突然,持續加重,或陣發劇痛,腹痛脹滿,拒按,口乾苦,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數 身熱,大便秘結,或溏而不爽,胸脘痞悶噯腐吞酸,或嘔惡 濕熱內結,腑氣不通 清化濕熱,通腑導滯 大承氣湯


重點思考:

  1. 張景岳對腹痛有哪些重要論述?
  2. 腹痛發病的原因雖多,最常見的因素是什麼?如何理解腹痛的病機?
  3. 試述腹痛的辨證要點及類證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