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證

資料來源:知音出版社 中醫內科學。

痹是閉塞不通。痹證,或稱痹痛,為外邪侵襲於肢體、經絡、肌肉、關節,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痛、腫、重著或麻木的一種疾患。

痺證以關節、肌肉疼痛為臨床主症。

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是引起痺證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機是外邪留注經絡關節,使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

風寒濕雜至導致風寒濕痺,其中風偏勝者為行痺,特點是關節游走疼痛;寒濕偏勝者為痛痺,特點是疼痛固定、劇烈;濕偏勝者為著痺,特點是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重著。風濕熱合邪則形成熱痺,特點是關節灼熱紅腫,發熱,脈數。

治療上各種痺證均應配合舒筋通絡的藥物。

痺證日久,常出現痰瘀阻絡,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等病變,治療時應扶正袪邪,標本兼顧。


痺證與痿證鑒別簡表(p632)
  痺證 痿證
發病部位 四肢均易罹患 大多病於下肢
肢體疼痛 為痺證主要臨床表現 一般不痛
肢體活動情況 活動正常或有屈伸不利 痿弱不用是痿證的主要臨床表現
肌肉瘦削 一般無 大多有

痺證辨證論治簡表(p637)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主方
主症 兼症
行痺 關節
肌肉
疼痛
游走疼痛,時而上肢,時而下肢,胎白脈浮 風寒
濕邪
留注
經絡
關節
風邪偏勝 祛風通絡
散寒除濕
防風湯
痛痺 痛有定處,疼痛較劇,得熱痛減,苔白,脈浮緊 寒邪偏勝 溫經散寒
祛風除濕
烏頭湯
著痺 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重著,苔白膩,脈濡緩 濕邪偏勝 除濕通絡
祛風散寒
薏苡仁湯
熱痺 關節灼熱紅腫,發熱,口渴、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風濕熱邪,留注經絡關節,熱邪偏勝
清熱通絡
祛風除濕
白虎桂枝湯
宣痺湯

痰瘀
阻絡
久痺不愈,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形,舌有瘀點瘀斑,苔膩,脈澀 邪留不去
血脈瘀阻
痰濁凝聚
化痰祛瘀
搜風通絡
桃紅飲,身痛逐瘀湯
氣血
虧虛
久痺不愈,肢體倦怠,腰脊冷痛,舌淡,苔白、脈細 邪留不去
氣血虧虛
肝腎不足
祛風除濕散寒,補益氣血肝腎 獨活寄生湯


重點思考:

  1. 試述行痺、痛痺、著痺、熱痺的證後特點及其病理機制。
  2. 如何將痺證與痿證相鑑別?
  3. 痺證日久,容易引起哪些病理變化?
  4. 試述痺證的治療原則。行、痛、著、熱痺的治法各有那些特點?
  5. 在治痺證時,用藥應注意那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