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心七義根本文》
帕繃喀仁波切 編
仁欽曲札 譯
敬禮大悲!
為顯其法源清淨故開示作者殊勝:
甘露藏教授,金洲所傳來。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如金剛日樹,文義等應知。
五濁橫流時,轉為菩提道。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共有七義:
(一)開示加行基礎法
先學諸加行。
(二)正行修菩提心
此中分二:有關勝義菩提心與世俗菩提心兩種修法,古籍中大多先說勝義菩提心修法,本文根據自宗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師之軌矩,依照《修心日光》、《善慧密意莊嚴》、《甘露藏》、格鄔倉《根本文句》等諸論樣式,依殊勝密意,將勝義菩提心置於後述。是故先說修世俗菩提心:
眾過歸於一,思眾皆有恩。
取舍間雜修,先從自身取,
復令乘風息,境毒三善根。
結行略教授,於彼策念故,
威儀盡誦持。
修勝義菩提心者:
獲堅固示密,思諸法如夢,
觀心亦無生,對治自然解,
道體住賴耶,座間士如幻。
(三)轉惡緣為菩提道
罪滿情器時,惡緣轉覺道,
遇緣即修習,四行勝方便。
(四)開示一生修持之總綱
攝教授心要,應修五種力。
大悲遷識法,五力重威儀。
(五)開示修心純熟之量
諸法歸一要,二證取其主,
常懷歡喜心,純熟量為倒,
五大純熟相,散亂亦能主。
(六)開示修心三昧耶
常學三總義,心改身如故,
勿說缺支節,莫思他人事,
先治重煩惱,不求於果報,
莫啖雜毒食,不可講情義,
勿作世爭罵,勿俟於狹路,
不可刺其心,莫推諉他人,
莫作經懺用,眾利勿爭先,
天莫變成魔,樂莫求他苦。
(七)開示修心學處
一貫眾瑜伽,一除諸障難,
初後修二事,二境皆安忍,
捨命護二戒,勤學三難事,
取三主要因,修三不退失,
具三不捨離,於境無偏黨,
周遍且深透,特殊尤常修,
不待眾緣備,今當修主要,
遠離六顛倒,莫輕嘗便捨,
斬絕專修習,觀察令解脫,
不思有所恃,稟性不暴戾,
喜怒莫輕發,勿著於聲譽。
最後以「於菩提心獲自信頌」作為結束:
我因多信解,輕苦與惡名,
獲伏我執教,今死亦無憾!
新、舊噶當派文集中雖有大量《修心七義》根本文句與註疏等,然正文次第互不相同、文句多寡參差不齊。或與引導科判不相吻合,或有非屬通行之文句等,情
形不一。有鑑於此,長時以來擬編寫一根本文,按照符合自宗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師語教傳統之諸論,即《修心日光》、《善慧密意莊嚴》、《甘露藏》等之密意編
排。後於木亥年(1935)昌都甘丹強巴林寺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由一心專修者朗忍巴‧彭措貝丹獻禮勸請,於是細察多種本釋編成此根本文句,另以科判
莊嚴合成一文,僭名帕繃喀轉世者書,願眾生利益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