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意趣一佛乘

淨遠法師


在講之前,這裡先說明一下,我們今天講的這是《法華經》。一般上經是比較難懂的。我也是初學,所以論也沒學過啦,也沒學得,這是學一個皮毛都不到,所以要講經,一個很難的一件事情,我所憑藉的,就是自己,這一生來說,我們在南投福智精舍的時候,常師父有引導我們,幾位出家眾,打過幾次精七,這些精七都是以《法華經》的形式來進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有一些懺悔的,拜三十五佛,每次香的中間就是誦《法華經》,誦完師父就會開示,針對法華經的概念,做一些探討,因為有經過這樣三次的精七,以及事後還有一些研討,所以在那個時候對《法華經》的一些概念,稍微有一點了解。後來,就是在那個時候,師父也常常在對大眾開示,很多《法華經》的意趣,後來師父到了鳳山寺,也常常提這些概念。所以在我們鳳山寺裡面,如果以經來說,《法華經》是最常研閱的一本經。我個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因緣下,多多少少了解到一點這本經的概念。我只能說是文字上一些了解,所以個人體會其實並不多,另外一方面就是聽過的問題,有時候師父講的很廣很深,我個人也是聽的也是與我相應的部份,所以我們今天在講這法華經,法華一佛乘,是很戒慎惶恐的來跟各位做一個交流這樣,只能說是很膚淺的一種,也不能說的導讀,是說根據我個人了解,來講講一佛乘的意趣。所以各位只能當作一個參考而已,必定是怎麼講,各位你還用你們的智慧,去抉擇去深入,我是提供你參考意見,可以使你所緣的層面更多一點,這樣可以吧?這裡再特別強調一點,我有講的錯誤的地方,是我個人的過失,如果真的有跟經有相應的地方,那純粹是常師父的智慧,或者是錄音機這樣,再播放出來而已。希望大家能以很寬容的心量,來聽我講的到底有沒有跟你相應的地方。

我個人經過這幾年的學習,對《法華經》有真的很歡喜。 每次誦,真是很高興,所以如果各位真的有心想要深入《法華經》,可以自己有時間看一下。把《法華經》的故事摸熟,就比較容契入。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前言就這樣,我們正式來依照手上的科判,一條條這樣列,各位手上都有一張科判,這只是一個個人所擬的一種方便講說的科判,不是《法華經》的科判。是方便我講說科判,不是《法華經》的科判,這裡要特別說明。

這裡一個有分七點。

  1. 題解─解釋這個題目。
  2. 總釋佛之願景─整體來看佛的願力,還有他的行為。
  3. 佛出世的目的─佛為什麼要來到這世間上,他一定有一個很特別的目的。
  4. 佛以何引導眾生─佛用什麼方法來引導我們,引導眾生來達到目的。
  5. 為什麼佛要用種種方便、因緣、譬喻等等善巧來說法?
  6. 了解一佛乘的勝利。
  7. 結釋。

我們先看第一題,題解。第一點是引用《法華經》的原因。為什麼要用《法華經》來做今天的一佛乘的一種依據呢?這是有很多不共的原因。第一點就是大乘妙法蓮華經,這一部經,是大乘經王。所謂大乘經王,就是它既能夠含攝其他的佛講的經典,十方三世所存在的法華經,並不是單單這一本薄薄的一本而已。依照印度所傳來的法華經,也都是很廣的。鳩摩羅什法師是用意趣?的翻譯方式,把重點翻譯過來。另外,在現在佛教徒所流傳的法華經,都是無量無邊的。無量百千萬個偈頌,是無法用計算來統計它的字數的數量的。換句話說,法華經所詮釋的概念,是非常深廣的。在這裡,我們是針對一佛乘來談而已。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大乘經典裡面,以真正能力開權顯實,突顯出佛的根本意趣的,以妙法蓮華經,講的最詳細。這是我個人了解的部份。像法華經,幾乎整本都是在解釋一佛乘的意趣。他用各腫各樣的言說,來引導我們了解什麼叫一佛乘。一切的經典,都是引導眾生,慢慢走上來的。那為什麼佛要開設種種的善巧方便,在這本裡面,這本妙法蓮華經裡面,它的扼要的解釋,非常的清楚。只要我們深入,就很容易了解到佛他根本的意趣,還有他種種說法的目的在什麼地方。這是我們深入法華經裡面,很可以感受到的一點。而這也是法華經給我們最大的一種,也可以說是最主要的一個東西,一個法。

第三個原因,引用法華經的原因是在,我們現在都是以修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主,那在開頭部份,宗大師在解釋法殊勝的時候,就有提出我們應該要多參閱妙法蓮華經,可以幫我們釐清很多佛的意趣的一些概念。廣論是宗大師經過他的個人的深、嚴密的修學而寫出來的。因為宗大師本身具有清淨圓滿的傳承,所以他引用的一經一論,都是絕對清淨無垢的,所以他引用了法華經,也表示法華經是清淨無垢的,值得我們去相信的。這是解釋關於引用法華經的原因。

第二就是提到,什麼叫一佛乘?這是題解的第二小題。何謂一佛乘?我在這裡再補充說明一下,各位今天來聽著這個法華一佛乘的講解,可以用心力來聽,不在於你抄的很多,因為法華一佛乘概念太廣泛了,但是如果你能夠把握重點,一生受用不盡。而我今天主要全部都引用經文做經文的解釋而已,所以聽起來會有點枯燥,因為我不敢亂解釋,亂把我的概念放進去,所以大家用心力來體會佛講的經句,每一句話的一些意思。你可能會產生一個很好的感受。這感受可能會對你一生有點幫助。

什麼叫一佛乘呢?我們都在漢地裡面,我們都了解佛有一乘、二乘、三乘,乃至五乘吧。每一個宗派都有不同的解釋,這都是可以的。因為佛也曾經講過,可是真正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們從法華經的意趣裡可以看到。法華經有一個偈頌,是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十方一切的佛土,都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也沒有三乘,當然更沒有五乘,七乘,除了佛方便說法之外。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管現在十方哪一尊佛,他所弘揚的教法裡面,通通通通只也一乘法而已。只也一乘法而已。那什麼叫一乘法呢?一乘法就是一佛乘的意思。就是最終最終就是引導你走上成佛之道。用達到彼岸,就是成佛,沒有其他第二種,或者第三種達到彼岸的果位。換句話說,無二亦無三,就是沒有m緣覺乘,也沒有聲聞乘,沒有達到羅漢果是究竟的說法,也沒有達到辟支佛是究竟的說法,沒有。只有成佛才最究竟最究竟的。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你不要講,反正我不想成羅漢,我也不想成辟支佛,只要成佛,這樣的說法不成立的,因為我們都是屬於不定種性的眾生,你未來會走上辟支佛乘,還是羅漢,還是佛乘,誰也不敢擔保,你也沒辦法擔保,因為我們現在都是不定種性,所以我們都也可能進入這三種裡面的任何一種,所以我們這一生就要好好的看清楚這個問題,既然會到二乘三乘,其他的六道輪迴,更不用說了,對不對?那我們就要更加注意這件事情,到底我現在所修學的方向,有沒有正確?這點很重要。

既然沒有二乘、三乘,為什麼現在釋迦牟尼佛他又講有二乘、三乘呢?除佛方便說。是方便說法的。是方便接引相應的眾生進來,最後還要引導他往前走,最後還是走到佛乘,最究竟的。所以如果有人說證到羅漢果就是最究竟的果位,那是不究竟的說法。那是不了義的說法。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各位在這裡一定要認清楚一個概念,就是唯有一乘法,一句話,好好的記住在心裡面,慢慢的去受用它。將來會對你幫助很大。去幫助你克服很多問題。好,題解的部份就到這裡。

我們看第二題,總釋佛之願景,就是整體的、總體的來談一下佛的願,還有佛的功行。當然佛的願和功行是深廣無涯的,不管是哪一部經,哪一部論,都做了很深廣的解釋,就單單以菩提道次第廣論來說,它講了佛的願力,他的功德,已經很多很多了,這裡只是很扼要的來說明,而且引用的都是《法華經》裡面的句子。佛的本願是什麼呢?在《法華經》裡面如果你們回去要看的話,可以看26頁。他說,舍利弗當知, 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 如我等無異。意思就是說,他告訴舍利佛,你應該知道,我當初本來所立的誓願,我最初發心所立的誓願,就是要希望一切的眾生,都跟我一樣。那佛是怎麼樣的呢?在廣論裡面有提到,佛的功德,不管從身、語、意、業功德裡面看,或者是從其他經裡面可以看到,佛的功德是很大很大的。不單單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那種外表的功德,真正的是他內證的功德,具足悲智力,慈悲是願意救拔眾生的心,已經圓滿了。沒有一個眾生不願意救拔的。這是只有佛才是達到這樣的程度的。智慧呢,對一切法都了解到沒有遺漏的。這是只有佛才具有這樣的圓滿的智慧。力,他具有種種的能力,能夠幫助眾生,也只有佛有這種圓滿的能力。這是整個最扼要的悲智力解釋的方式,當然這是很粗的,如果要很細的話,不在今天的題目裡面。主要的重點是說明了佛已經從凡夫慢慢提升到最圓滿的境界了。就我們現在所知,沒有一個眾生,或者沒有一個宗派,宗教的神的成就超越佛的。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用基督教那種因明的辯論來成立佛是整個法界裡面最圓滿的,可是我們大家都可以肯定一點,就你個人所認知的範圍裡面,沒有人的成就可以超越佛,對不對?這也是我們的目標,要達到的目標,而佛的真正的本立誓願,就是希望一切的眾生,跟他一模一樣。這是佛的願。這裡就可以感受到,佛他就是希望我們,要幫助我們達到和他一模一樣的。佛他既然安立了這樣一個志願,他怎麼去做呢?我們就看佛的功行,佛的功行是指功跟行。

我們先講行,佛的個人的他的行為。在 《法華經》16頁它有提到,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諸佛,他曾經親近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無數的佛,意思也就還是經過無量億劫,在另外偈頌提到佛是花了無量億劫,來親近這個百千萬億佛,做什麼事情呢?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就是徹底的去實踐佛所告訴他的一切的教法,換句話說,十方一切佛的教法,釋迦牟尼佛都曾經實踐過,都曾經學習過,那他學習的情況是怎麼呢?勇猛精進。就是以他最大的力量,最精進最勇猛的去學習,那得到的成就是怎樣呢?名稱普聞。就是三界一切的眾生,都稱讚釋迦如來,稱讚一切的佛他的成就。換句話說,沒有一個眾生的成就超越佛,所以眾生才會去稱讚佛。他也因為這樣的努力,成就了甚深未曾有法,所以一切法都已經成就了。這是佛他在因地裡面修行,經進勇猛的狀況。

第二點是他的功德,這裡也是總體的來說。也是在同一頁裡面,他說: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捨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就是說,如來有無量無邊的方便,無量無邊的知見。而且都是到彼岸的知見,全部都已經具足了,沒有一點遺漏。而且非常的深遠廣大,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解釋的。下面要特別提到就是,如來他能夠,我先念偈頌: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就是如來他有了這些知見,這種方便,體會了一切法,他能夠用種種的分別,種種的方法,很善巧的把法講說出來,而且他講的方式,非常的柔軟,很適合每一個眾生,讓每一個眾生聽了都很歡喜。就是應每一個眾生的根性啦!使得眾生很容易接受這個佛法。那總的來說,佛的成就的功德,用什麼話可以解釋呢?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偈子,他說:

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就是說,佛呢,成就了這個難解的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只有佛跟佛才能夠彼此瞭解,除了佛以外,沒有其他眾生能夠瞭解。所以換句話說,連十地菩薩也不能夠瞭解佛真正的意趣,圓滿的意趣,都沒有辦法,只有佛才能夠。那佛所瞭解的是什麼東西呢?他說,什麼是究竟諸法實相呢?下面他說,

所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也就是說,相性體力作因緣果、本末究竟,這已經涵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總則,全部含括在裡面,佛全部了知。在天台裡面有很廣泛的解釋。我們這裡就不做解釋。這裡只要講的,總示佛的願心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就是說,佛的願力就是要我們達到跟佛一樣,而佛他的行為就是經過無量無邊修學一切圓滿的教法,所得到的。他就這樣精進勇猛去行持,最後他得到就是徹底了知一切法,沒有一個法(不)遺漏的。現在佛就要以這個來引導我們,要告訴我們,希望我們都跟佛一樣。所以在這裡,總示佛的願行,就是要告訴我們,佛,佛的意趣,佛的願力,使到我們對佛產生堅強的信心。下面才容易產生更篤定的勝解。

佛,他的願力,也發了,他也這樣努力去做了,他也達到了這個果位了,那他現在就真的,真的來到這世界來幫助我們,那我們就來看,佛出世的目的。這是在科判裡面的第三點。

在《法華經》裡面,方便品一開頭部份,就講出來了佛出世的目的。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句子。在22 頁。我唸一遍,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他主要的意趣就是說,佛的目的就要告訴我們佛的知見,他用那些方法呢?用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這裡他有五句,一句就是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希望我們能夠瞭解,開導我們佛的知見,這是佛出現的一個大因緣。還有呢,他要示,就是示導我們,眾生佛的知見,所以他才出現在世界上的。他也希望欲令眾生悟佛知見,能夠真正的悟到佛的知見,所以他才出現於世的。他也希望我們眾生能入佛知見,最後走上佛的知見裡面,才出現於世的。所以不管是從講給我們聽也好,還是幫助我們真正去了解,乃至去修行,最後證入,整個過程,佛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讓我們進入佛的知見裡面,最後取得跟佛一模一樣的知見。這就是佛出現於世的一大因緣。

這暗示了什麼意趣去呢?就是,換句話說,除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之外,佛沒有其他最根本的意趣了。他不會讓你,給你,告訴你,只要修習到某個程次就好。你只要,因為供養佛你得到了人天果報,宿世不墮落三惡趣就好了!也不會告訴你,你只要修行解脫道,證悟了羅漢果就好。或者告訴你,你只要好好的學,只要進入辟支佛果,得到涅槃就好了。或者也不會告訴你,只要發起菩提心,證到初地就好了。不會的。佛不管用什麼方便、方法,最終最終目的就要引導到你進入佛的知見裡面。只要你有一天,還沒有進入佛的知見,佛都放不下心!都會一直一直在引導你。換句話說,你也沒有辦法把自己限在某一個地方。因為佛一定會把你引導出來的。所以我們就要知道,佛既然是這樣的目的,而他本身的願力,功德圓滿成就了,現在又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你就不要把自己封閉,就要真正的走上去。內心要很篤定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要趣入一佛乘。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各位不要想,廣論已經很難學了,或者是要學皈依已經不容易了,好像一佛乘離我太遠,不遠,就當下你就是。當下你就在走一佛乘的道路。只是你承認不承認。火者你願意不願意接受罷了。後面也會再提到,到底你是不是真的在走一佛乘。

好,我們看第四個題目:佛以何引導眾生?

佛,他用什麼方法來引導眾生呢? 既然佛已經出現在世界上了,那他也要告訴我們他的知見。要引導我們進入,乃至證得跟佛一樣的知見。那佛用什麼方法呢?就是一佛乘。在經典裡面的偈頌就是,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 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 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

釋迦牟尼佛說,我有方便力,我有很多的方便善巧,那用種種方便開示,三乘法就是大乘、二乘、三乘,大乘就是菩薩乘,或者一佛乘,另外兩乘就是緣覺乘,辟支佛乘。為什麼特別舉這三乘呢?人天乘還不是真正脫離生死的,跟逛論所講的,兩種究竟,這裡不提啦,換句話說,三乘法就是真正出世法,就是這三乘法。人天法不是出世法,所以佛要引導我們,就是要進入這出世法。這三乘法都是佛的方便說。而十方一切諸世尊,都是只說一乘道。

所以他就告訴我們,今天現在這些大眾,就是當時法華會上的聽眾,都應該要除掉自己的疑惑,因為那時候在座的大眾裡面,有很多是菩薩種性的,有很多是聲聞種性的,還有很多是緣覺種性的。所謂緣覺種性跟聲聞種性的意思,就是他一定會證到羅漢果的,他一定會證到緣覺乘的果的,就是在他還沒有證到緣覺果之前是不會改變的。那佛要先告訴他們,你以後證到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也都還不是究竟的啦!所以要他們先把自己的疑惑除掉。那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他這次再強調說,十方一切佛,都沒有講妄語的啦,就只有一乘沒有二乘。換句話說,這裡佛他用種種的方便,導我們趣入佛的知見,接下來還是同樣解釋。偈頌是這麼說:

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諸佛如來,他只是教化菩薩而已,他只教化菩薩而已,他最終目的是教化菩薩,因為菩薩會成佛的。諸有所作,他所有的行為,所做的一切事情,就是佛所做一切行為,就是只為了一件事情,就是唯以佛的知見,示悟眾生。所以他再告訴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沒有其他的方便,沒有其他的究竟方便。就只有一佛乘。這是佛用一佛乘引導我們趣入的一個究竟方便。

那到底是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這樣呢?是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才用這種方便來引導我們?不是的。佛又再用引證來說明,他引了過去佛,未來佛,現在佛,是怎麼度眾生的例子來說明。經文裡面,在22頁,是這樣提到,他說,過去佛是怎麼的呢?

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就是說過去的佛,過去一切的佛,都是用無量無數的方便,然後用種種因緣,用種種的譬喻,用種種的言辭,來為眾生演說一切的法,而這些法呢,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一佛乘,那所有的眾生,只要從佛聽到法的,最後最後,都會證到一切種智的果位。一切種智就是菩薩種性。這是過去佛是這樣做的。未來佛呢?他說: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過去佛是這樣,未來佛也將要一尊一尊的出世,而這些未來所有的佛呢,也都是像過去佛一樣,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來講說佛法。而最終的目的呢,也都是讓眾生趣入一佛乘。現在當下十方三世一切佛又是怎樣呢?他說:

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現在十方,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佛,每一尊佛也都是用種種方便、種種因緣、種種言辭、來講法,而這些講法、最終的目的呢,也都是引導眾生進入一佛乘。換句話說,十方一切佛,不管過去、未來、現在,都是這樣的。

下面一個小結,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就是說一切如來呢,不管是過去、未來、現在,都是這樣的,用無量方便,度脫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