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4, 2014

GL1-37a

Written by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卅七 ~ A

常法師

(手抄搞 第五冊 p137)

走的時候卻是跟我們相應,眼前最正確的路,因為它那個次第本身引導你很完整,對吧?所以讓你有走得進去的地方。如果說你對這點把握不住,表示我們對這個教法本身哪,還沒有圓滿的認識,所以這個時候真正重要的,你要多方面地聽聞,了解這個圓滿的教法。那時候這種毛病都去除掉了。那時候你就會覺得有千穩百當之感—走得高,高也好;走得低,低也好。高的人哪,是不會輕視低的人,低的人哪,也不會因為自己爬不高而心裡面覺得不如人,每一個人覺得高高興興地走上去,是這樣。繼續看:

p. 74

【現見於道引導次第,諸修行者,極應珍貴,故於此理,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喏,就這個現實的狀態來說,大師親眼看見,他徹底地了解、認識這件事情:引導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這樣的重要!所以我們修行的人啊,應該把這些東西看成最最珍貴、最最重要的!這幾句話記在心裡。現在我們不要忙說:哎喲,說我現在一天啊我要看多少經、念多少佛、拜多少佛,好的呀!不錯的啊!但是如果你想走這條圓滿直接大路的話,在我現在的了解的話,這是最好的把這個圓滿的次第把握住,然後你這樣子走上去的話,那「事半功倍」!這是用那個成語叫事半功倍喲!實際上呢,你一點點的下的功夫,得到的這個功的話,不曉得百千萬倍的大啊!這樣啊!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在你沒有產生確定見解之前,你也不必貿貿然地把以前的放掉,我們叫「騎著馬上找馬」。等到你確定有了這個認識以後,自然而然你會心裡覺得泰然,放掉它。

為什麼你現在要拜佛、要念佛?你說要修行、要成就。所以記住:你今天假定說你的目的,我的目的就在那兒拜幾拜,那沒關係你拜好了!拜完了以後,拜到哪裡去,那不去管它,你的目的本來就拜嘛!或者你的目的本來就唱那麼幾個字嘛!那你去唱它沒關係。假定你目的是要到極樂世界,欸,那你得檢查檢查—我這麼拜了以後、念了以後去不去哦?不去的要改變!這個很明白,對不對?假定你的目的不但要去極樂世界,要成佛哦,那更進一步。這是我們很重點喔,太重要了!

我們現在很多事情就是閉上眼睛做的,你不曉得!看見人家做,我也就跟著他去做,他念我也念。然後呢不但自己錯了,還教別人,嗨喲,我教:「這個好,你跟著我,我教你學。」唉,我現在覺得真顛倒啊!說實在我在這裡跟大家講,我自己只是像一個留聲機 (p139) 一樣—我老師告訴我,我只是你們這些人把那個留聲機一按,我這麼如是這般放出來而已;真的教,談不上啊!所以務請各位啊,不要自己覺得懂得很多,教別人說:「喔唷,我這個比你這個好啊!」那你這個錯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現在我們真正的重要的,要把這個第一個把握住,把握住然後如此的次第向上走的話,那這是快速得不得了,快速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也是。

好,現在呢我們有了,哦,前面已經遇到了善知識,遇到了善知識啊,那個時候就曉得,哦!這善知識真正告訴我們的,不是遇到他啊,還是什麼?遇到你自己啊!為什麼?真正善知識才告訴我們:你要得到好處要靠修行,要靠修行要得到暇滿人身,我們現在居然得到了,所以還是靠我自己。那麼要修行的時候呢,不是莽莽撞撞的。如果你莽莽撞撞地去做的話,你雖然想修啊,結果走上了岔路自己還不知道。路還是路哦,可是岔路,然後轉了十萬八千里轉回來,這划不來!所以一開頭的時候,先把走的路認識,像那個要去掘寶一樣。不是說:欸,哪裡有寶藏,我馬上出發!跑了半天,那個寶藏在哪裡啊?對不起,我不知道。到處問路,然後呢摸了半天,還是毫無消息,不是!

首先說,是!要的。然後把那個寶藏的地圖先找到,找到了以後,怎麼走法弄清楚,弄清楚了以後,要帶些什麼工具,然後準備些什麼資糧。你樣樣準備好了,然後你出發的 (p140) 話,一路馬上到達寶樹。天下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對不對?這個概念我們要清楚。所以我們正式開始學的時候啊,說「攝取心要」,對呀,趁得到這個暇滿人身,趕快去修!他並不是叫你馬上,喔唷,你一天要拜幾百佛,一天要,然後呢念多少佛。欸,先把這個修學的整個的、完整的次第有個認識,有了這個認識以後,然後找到自己下腳處,然後去修。所以到了這裡啊,才是「正取心要」,喏,正式要修了,那時正式要修了!所以現在看,正式修的時候,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①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②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③ 於共上士夫道次修心。】

那麼現在我們曉得了,哦!沒錯,它分成這樣次第的:說於共下士道修,於共中士道修心的次第,共上士道次修心。這樣的次第,哦,自己是千穩百當地一步一步上去。「初」,初就是共下士,分三:

【初中分三,① 正修下士意樂,② 發此意樂之量、③ 除遣此中邪執。】

那麼正式的下士道是什麼呢?這個第一個,這是說明這個質。這個質對了以後,要什麼樣的量呢?說第二「發此意樂之量」,要達到什麼程度。還有呢第三,「除遣此中邪 (p141) 執」,我們做的時候,還要檢查檢查,有沒有錯誤。錯誤固然不允許,有的時候我們一種邪妄的執著,這個東西一定要排除掉。現在把那個「正修下士意樂」來說一下,它分成兩部分:

【初中分二,①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②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這個增上生,真正的增上生啊是要生生增上,既然生生增上,後面比現在好嘛!這是增上的特別意義。所以這一生以後比現在好,然後呢這一生完了,又下一生比現在好,這是很明白的道理。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所以我們平常實際上的狀態都是如此。所以儘管我們今天啊,一天可以賺個一千塊錢、一萬塊錢,乃至於十萬、一百萬。我們絕對不會說,今天賺多少就吃多少,就吃完了以後就算了。不對!一定你賺了以後,都存在銀行裡面,還辛辛苦苦去做,為什麼?求增上生嘛!

所以你如果認真去看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都會這樣去做。當然我說這個沒有一個人例外,這句話說得過分一點,實際上有一些人他不是的。這我以前啊聽說那個高山人很有意思!高山人他賺到一點點錢,然後他下來統統花掉。欸,錢太多了怎麼辦呢?他買了個香煙,那個幾支香煙一起點,擺在那個嘴巴上面,他花不掉就是難過。然後 (p142) 呢那個酒啊,唉,那只是買最好的去喝得醉得……然後躺在馬路上面,回去也回去不了!這種人我們看起來的話,真是可憐者。我們稍微有一點腦筋的,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覺得這個實在真是等同畜生無異。

所以他前面已經一再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那麼我們真正增上生呢,就是要求後面的。那麼這個後面的話,也曉得這一世很快、過了!不要說,唉呀,年紀老的人很難說—年紀輕的人也同樣地難說啊!譬如就是前天,這有一位大長老剛走,那個大長老就是某某法師,是我們老和尚的師兄弟。剛才我才聽說他們師兄弟當中,算起來他年紀最輕耶,年紀最輕的最先走,你怎麼保證說年輕的不先走啊?啊,所以這個事情是千真萬確!這修行這件事情的話,的的確確要把握住這個原則,不要說慢慢地來。那麼這個重點就在第一個「發生希求後世」,怎麼樣才能夠產生?一步一步來。

【初中分二,①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②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那麼再分,一步一步的分。

【初中分四,①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② 修習勝利,③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④ 修念死理。】

(p143) 它這個裡邊啊,這個科判簡單地說一下。是的,我們第一個要求後世,這個才是增上;那麼要求後世,用什麼方法?這第二個。所以現在第一個就先說,先把那個希求後世的心生起來了以後,然後這個心會推動我們去行該修的方法。那麼發生這個心怎麼呢?他告訴我們,「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我們生在這個世間上面,你沒辦法住下去,永久住下去,而且一定要死。單單死,大家反正總歸要死嘛,死就算了嘛!欸,不幸的,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啊?哈哈!死了以後這個不是完了,而還有後面。或者向上或者向下,向上、向下根據什麼?根據你這一世所造的業,就是這樣。

所以啊這個兩個擺在一塊,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個,你現在說這一生很快的死,啊!這個沒有意思,趕快要忙後世;而後世決定於這一世的話,於是你趕快準備後世的快樂,修善業,這是它的真正的特質。那麼現在呢,關於第一點,他說關於「念死」。這個關於「念死」,我們在沒講正文之前啊,可以不妨想一想,不管是禪、密,所有的祖師大德們都很強調!譬如說我們講印光大師,近代念佛的人最多,而且呢真正最所宗的,說起來—印光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那是最靠近的幾位大德。他們常常告訴我們:說你念佛所以不行的話,你只要把那「死」字貼在額骨頭上的話,念佛無有不靈驗。啊!看起這個話很好、很對,但是呢儘管你看得很對,你念過很多遍,但是呢就派不上用場。如果 (p144) 真的派得上用場,大家都念佛念得很好,對不對?為什麼念不好?換句話說,他雖然這個道理聽懂了,怎麼運用這個道理卻有問題。

現在這裡,妙咧!就是關於這個念死,這個念死還是大學問哦!他告訴我們怎麼念法。下面就告訴我們,你如果把握住這個道理,然後去修的話,無有不成功者。而這個道理啊,不是像說「死」字貼在額骨頭上面,平常你試試看,寫一個死字貼在額骨頭上,貼完了事情就算了了,好了!有沒有用啊?嘿,沒有用!貼在額骨頭上還不舒服,過了一下剝掉了,丟掉了也就算了,當然這是說笑話。實際上呢,當然想這個死,可是想這個死啊,因為它並沒有完整的方法,想了一下、過了一下,精神一鬆,那個死字也就忘掉了,忘掉了也就沒用了!

他現在不是!這個裡邊就告訴我們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就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地方能夠推動、策勵我們,產生這個強有力地推動我們修行的。這個禪宗也是一樣,禪宗的祖師為什麼?「生死心切」。現在我們常常聽見人家說:「唉呀,生死心切!」這兩句話,掛在嘴巴上面唱唱的,唱完了以後生死心真的有沒有?是一點樣子都找不到,有的是這種狀態!原因為什麼呢?就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就沒有照著這個教授如理去做。現在看,下面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p145) 【今初】

那麼,哦,對!還要稍微等一下。他關於「念死」又分成功四個部分:第一個說,沒有修這個念死的過失,有什麼害處。因為你看見這個害處,你是說有這麼大害處,你要修;反過來修了以後,有什麼大的好的好處,所以還沒有修之前,先把這兩點一講。這有什麼好處?它會推動你:「對!一點都沒有錯。啊,你趕快去修啊!」你還沒有修,已經有強有力的推動你的力量,有了這個力量,你自然去修了。然後呢有了這個力量要去修了,告訴你正確的方法,你就生起來了嘛!所以它這個次第這麼個美妙法啊!那麼現在我們看看:不修這個死,不修那個念死,有什麼害處,有什麼缺點呢?

【◎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這麼前面一路過來,我們有大幸而遇見大善知識,遇見大善知識以後呢,他了解了:哦,是的!真正修行,外面要靠善知識,裡邊還要得到暇滿人身。現在我們得到了暇滿人身了以後,正要修行,可是那個時候修行的時候啊,嘿,卻有一個障礙在,卻有一個障礙在。哪個障礙啊?就是錯誤的、顛倒的。這個顛倒有四個顛倒,這四個顛倒當中,哪四個 (p146) ?「常、樂、我、淨」,他現在不說其他的三個,而先說這個常跟無常,有個原因的。它每一樣東西有它的必然次第,這第一個最嚴重的障礙,那個第一個嚴重的障礙去除掉了,後面的障礙一一淨除,就是這個樣。

所以他現在說,這四個顛倒當中啊,所以我們有了暇滿的人身而不能去修行的,受這個障礙,而這個障礙的第一關什麼呢?就是無常執常,明明是無常的,你還覺得常。我們人啊總是準備千年計,為什麼現在我們不能修行?放不下,就是這樣嘛!哎喲,這個地位、名譽、金錢,還有……人人都在做萬年之計,對不對?就是這個東西,所以放不下。欸,叫你修行,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假如說明天就要死了,哪有一樣東西放不下的!這很明白。所以他說這個常顛倒啊,是對我們第一大損害是莫過於此。那麼這個常顛倒分兩個:一個粗、一個細,細的我們現在還感覺不到,還不談;粗的你能夠體會到了,自然而然能夠一步步深入。

【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那麼粗的當中啊,就是你老想著不會死。我們不是想著不會死,我們老想著:唉呀!為千年、萬年計,就這個狀態,我們沒有想到死這件事情。

(p147) 【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再說,儘管我們每一個人都曉得最後,跑到最後沒有一個例外,大家死。大家會說的:「唉呀,到最後兩腳一伸啊,還不是這樣!」嘴巴上面儘管這麼說,但是我們的行為呢,跟它相應不相應啊?不相應。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不要說眼前好好的,乃至於臨終的時候啊,自己還在想:唉呀,今天不會死,明天不會死。這是千真萬確的!我們不一定有這種狀態,我們去看看人家病人,他總覺得:「唉呀,你趕快替我找個好的醫生,唉呀,趕快好啊!還有這個事情放不下,那個事情放不下。」我們看看別人也曉得,然後說:「對呀!沒輪到我自己。」嘿!其實哪有輪不到我自己的?

當我們甚至生了一點病以後,假定你真正的有這個無常的概念生起來以後,你一生病,馬上拼命念阿彌陀佛,唉呀,這個念……醫生要找他幹什麼,來打我閒岔,不要、不要!唉呀,這個藥什麼東西啊!我們真的生了病,絕對不會說拼命念佛,一定說:「唉呀,我要休息一下!唉呀,趕快等我好了就好了!唉呀,趕快找個醫生來。」這不是很明白清楚的事情嘛!所以我們不想,的確不知道,你一想的話,現況就現起來了,現況就現 (p148) 起來了。所以雖然我們嘴巴上面講:「唉呀,最後都要死啊!」這個沒有用哦,這空話。喏,檢查一下心裡面就很清楚,那我們心理狀態是什麼?老是想著不死那一面,還總做千年萬年計。

【若不作意此執對治,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

這句話是關鍵問題。關於這個為什麼佛叫作「常顛倒」?我們無始以來的顛倒,最嚴重的就這個,這個是種執著、是種錯誤,你怎麼想辦法去淨化它?它要作意對治,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去對治它,這個像藥一樣。這個對治,用我們的「作意」,假定你不作意去對治的話,沒有用,懂得一點道理沒有用!至於對治之方在後頭,因為你沒有正式的對治,所以一直被這個心所遮蓋住,看不見事實的真相。所以儘管說:最後啊要死的!可是實際上呢,一直到最後快死的時候,你還想著:唉呀,媽呀,趕快找個醫生來,趕快給我點,找一點甘露妙藥啊,讓我把我的命救回來啊!都是這種狀態,一直被它覆蓋。那麼這個時候,自然而然你生的心什麼?喏,就想一直活下去!

【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p149) 因為你老是想著忙現在的事情,於是你就這樣想:忙現在嘛,也要,這種事情就少不了啊!就這種事情是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的,唉呀,說起來這個道理是不曉得有多大!唉呀,這個事情又不行,那個事情啊又少不了,這個事情又必不可少的,就這樣。「如是如是,數數思惟,」在任何情況下我們腦筋裡想的,都是想那些的事情,所有想那些事目的幹什麼?「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忙的這些都是我們求現世的,大家從這地方不妨想想看,對是不對?對是不對?所以古人他成就了以後,他有個特徵—身貧是道不貧。身為什麼貧啊?他不求現在的,現在就不要啊,哪怕他骨瘦如柴,那沒關係啊!骨瘦如柴,它這個業報之身,它本來丟都丟不掉,你要它幹什麼?然後我們現在吃得個肥肥胖胖,唉呀,到臨終燒起來還得多花幾斤柴火了,真冤枉啊!一天到晚忙這個事情,我們現在是「道貧是身不貧」,真可惜啊!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一天到晚忙現在的方便啊!

我總覺得這個地方的東西已經這麼好了,大家還覺得營養不夠。唉呀,現在我們要的營養是「法」的營養啊,假定你能夠法的營養夠了話,說實在的如果今天晚上能去的話,叫我等到明天,我實在等不及啊!這麼苦你等它幹什麼!哪還會忙現在的事情,是顛倒啊!這是所以為什麼在這地方注意:目前我不強逼大家,到後來,這地方必然會走上這條軌道的,所以隨便一提。如果你這個概念一時改不過來的話,好好地努力地改,自然我們 (p150) 有真正相應的一天,這是不急的,不急的。可是最後這是我們的目的,那個時候你自然會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因為啊說明了這個,所以眼前我們常常注意,凡是這個念頭起來了,注意:「啊!這個是我們的賊,要來害我們了啦!」你能夠這樣想的話,大概目前就不會它騙得太離譜,那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爬得上去。因為你一天到晚忙現在這種好事情,所以你以後的事情就不去管了。自然嘛!你忙現在都來不及,你就不會觀察後世的事情,以及將來的解脫,乃至於一切智無上佛法,這個就是共下、共中、共上的,這種事情真正有殊勝的大利益的,這種心生不起來,生不起來。而生這種心,這才是什麼?才是叫我們修學佛法的意樂。就算偶然有了,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

就算有的時候偶然生起來了,所以要修它一修,的的確確認真。可是因為你對這個死無常這個概念,沒有經過對治,所以他真正的重心現行,經常都在忙現在!現在修了一些—所謂修的話一定是修以後,一定忽視現在—所以你修了一些時候,欸,過了一下,它沒有對治,這個病根又起來了,他又要忙現在了。一忙現在的話,你所修的這個善啊, (p151) 這力量就減弱了—這個道理。事實呢?譬如說:我們現在先認真去念佛、認真去看書,拜了幾拜以後,暈了說到:「唉呀,這樣拜是不行,休息一下。這樣拜的話,頭暈、營養不良啊!」所以你才拜了幾拜佛,你就想到明天吃的時候,哎喲,我這個不夠。豆腐要多加一點,花生要多加一點,維他命也不夠,綠葉素不夠,你想了一大堆,不曉得哪裡去了!就是這種毛病,都從這地方來的。所以就算你修,你所修的善,勢力就減退。

【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

就算你修的時候,對不起!你這個「惡行罪犯」連在一塊兒,那就剛才這樣。欸,你做做做做,又想到這種事情又來了,這個意念一動的話,都把那個惡法就纏在一塊兒。這個惡法一纏在一塊兒的話,這個就是惡趣之因,所以我們現在說得到人身之難,真的難啊!你不檢查還覺得很好,你檢查、檢查的話,千真萬確!所以能夠「不糅雜惡趣因」,真正地純淨修法,難能可貴到極點!原因在哪裡?都是「無常」沒有生起,被這個「常」所遮蓋,所以叫常顛倒,這是修學佛法第一個最嚴重的大關口。假定你能修了,怎麼辦呢?

【◎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

哦,說現在說,對啦,我努力提起來要修後世。剛開始地修、修,修修修修,慢慢、 (p152) 慢慢過了些時候,慢慢地又……腳步又放慢了,到最後啊又恢復老樣子。

【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散耗時日,故不能發廣大精勤,如理修行。】

等到你慢慢地放緩了,唉呀,到那時「睡覺、昏沈、雜言、飲食等事」,就是這種東西把有暇的生命都浪費掉了,都浪費掉了。那時候沒辦法真正地發大精進。修學佛法需要大精進,這個精進有個特質:不是說你勤勤懇懇做事,就是說你非常努力在善法上面走,這個叫作精進。你現在非常努力做壞事情,這個不是精進哦!所以這個精進裡面包含兩個:一個你努力地去做,還有一個做的法是如法、如理修行。所以這些,毛病都跟著來了!

p. 75

【◎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遂於利養恭敬等上,起猛利貪。於此障礙,或疑作礙,起猛利瞋,於彼過患蒙昧愚癡。】

因為為這個常所覆蓋,在這種顛倒當中,所以你自己覺得:欸,永遠要生活下去啊!所以自然而然對於這個東西就保護,為它所欺誑,所以要保護它。保護它為了這個,需要什麼啊?利養、恭敬,貪著難捨啊!這個貪心之所以生起,為什麼?就是這個。當你想到今天就要死了,你還有什麼好貪的?生不起來。萬一你要的東西被人家障礙住了,或者你懷疑人家障礙了,你起猛利瞋心。這個瞋心是為什麼?人家傷害你嘛!傷害你什麼?使你 (p153) 得不到你的利養,這個貪、瞋有它這樣的密切的關係。而對這個明明有大害處的事情你不認識的話,這個是什麼?癡嘛!所以這個貪瞋癡都從這裡來的。

你一旦那個無常心生起來了以後,那個貪瞋癡自然而然啊就減低到最低限度。雖然貪瞋癡的「根」不在這裡,但是貪瞋癡的最嚴重的「增上緣」卻在這個上頭。所以你剛開始的時候,你能夠把這一點拿住的話,那個增上緣沒有。如果說沒有增上緣的話,它那個種子根本生不起來的。如果說現在就要死了,不管人家把你捧成總統也一樣,把你說成個十惡不赦之徒也好,你根本就是耳邊風,一點都聽不進!

Category : 廣論講記一

Tags :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weet Tech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