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卅四 ~ A
上日下常法師
(手抄搞 第五冊 p37)
所有的病苦的根本就從這個上面來的,「老等眾苦」,沒有一個人跑得了,所以各式各樣的苦都從這個上頭來的。拿我們現在來說,哎呀!又要餵它吃,又要餵它,像我這麼一點、唉!稍微一點點就不行;就算好端端嘛,吃過了以後,唉,還要忙這個,還要忙那個,實在是一無是處。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一點,應該怎麼辦呢?「應以上士所有的現行,度諸晝夜」,那這是我s們真正要求的,要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我們若晝若夜,真正要做的事情,這個才是,不要讓它空空地浪費,得不到這個好的結果。所以在這個文,等到你了解了暇滿以後,再在這地方念這個文的話,研、學這個文的話,這個文就本身有很大的意義。啊,一點都沒錯,這人身是毫無意義,然後呢得到,真正說起來,內容是一點都沒有,但是卻在整個的生死輪迴當中,它最寶貴的,為什麼最寶貴?因為儘管它無意義,說它有一個特質—唯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夠趁那個無意義的人身,善巧地利用,跳出這個生死輪迴,還可以幫助一切人;除了這個還沒有,在任何情況之下沒有的。所以你想到這一點的話,你絕對不願意去浪費,絕對不願意浪費!眼前一切時處,都是幹什麼?都要努力去修行,不要讓它空空地浪費。
p. 68 (8)
【◎ 若爾理應先從上士引導,云何令修共中下耶。】
有人會問,既然你的目的是引導這個上士,那麼,你直截了當地就說你引導上士,因為你的主要的目的在這地方,你為什麼要修共中、共下?或者你乾脆可以說,我這個就是大乘法,不是更乾脆嗎?下面說,
【謂修此二所共之道,即上士道發起前行,此中道理後當宣說。】
這個兩個真正的,的的確確是要學上士道引導,但是這兩個是什麼?引導上士的基礎,引導上士的基礎,除了這個基礎必要以外,還有其他的特別的原因,這個下面會主要地告訴我們。所以這一段特別地告訴我們,儘管分三士道,但是它為什麼,什麼東西是要引導你的?就是,你的目的何在?就告訴我們:目的是究竟圓滿一乘佛法。在我們已經接觸佛法,了解佛法的人,大家了解,最究竟的時候,做到最後就是這個,目的就是這個。 (p39) 所以它一開頭的時候,就把這個指出來了以後,有個什麼好處呢?我的目標擺正了。目標擺正了以後,你就不會為那個旁邊的枝枝叉叉影響,不會走歪路子,不會走曲路。進一步,你自然會想,要想達到這個究竟圓滿的路,以什麼方式最正確的、最圓滿的?那個時候你摸上去,才不會走冤枉路。比如說,告訴你這個,你想,對呀!這個是道理,但是呢既然你目的是究竟圓滿,一看,不究竟,說這個不好;然後呢你比這個,自然而然你不會說先跑得去闖闖看、試試看。等到了你試了,撞得頭青眼腫,轉回來的時候,也不知道多少劫轉過去了,這種情況,都可以免除掉。
【第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分二,① 正明因相, ② 所為義。 今初】
那麼,下面就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去三士道引導的原因,第一個是「正明因相」,二是「所為義」。第一個先說明這個原因,那麼第二個就說明他這樣去做有什麼好處?產生什麼功效?今初,
【◎ 轉趣大乘能入之門者,謂即發心於勝菩提。】
真正地進入大乘的門是什麼?就是發殊勝的大菩提心。這個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哦, (p40) 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真正學大乘佛法的根本,換句話說,在什麼地方?就是發大菩提心。你什麼時候開始發了這個心,然後你修這個行,都是圓滿佛果的真正的資糧;否則,如果這個心沒有發的話,不管你做多少好事情的話,欸,那還在門外轉。所以那一天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不要說你沒發,你發了,忘掉了以後去修,尚且是錯的,這個第一個概念。這個重要的概念我們先要認識,後面所有的講的那些道理,就是把這個,現在那個基本的列出來的宗旨,讓我們產生確定不移的認識,以及告訴我們如何步步地修持的方便。
【若於相續中生起此心,如《入行論》云:「若發大心剎那頃,繫生死獄諸苦惱,應說是諸善逝子。」謂即獲得佛子之名,或菩薩名,其身即入大乘之數。】
只要我們身心當中,什麼時候生起這個大菩提心,那個時候我們就算是菩薩,這個菩薩才真的佛子。所以佛經上面通常說佛子的話,通常指的是發大菩提心的佛子,或者叫菩薩名,那個時候我們真正入大乘之數。上面就引那個論來證成,《入行論》上面告訴我們,說我們哪怕才發這個大心,剛發起一剎那,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我們還是個凡夫,所以仍舊繫在生死輪迴當中,還是有種種苦惱,這個就是佛子,這個佛子。不過這個發大菩提 (p41) 心,我們不要誤解,說:「啊,我現在發心了!」還沒有!我現在說發心了,只是我們剛開始的種子,說:「啊,我現在發心了!」雖然說真實地還不相應,但是這一個心的的確確是第一個種的因,你有了這個因,然後你努力去做的話,達到某一種程度,那可以。所以這個地方說的這個發大菩提心,我們稱它為叫世俗菩提心。這個世俗菩提心的內涵,本論講到共上士的時候,一開頭的時候告訴我們,一開始告訴我們,我們必定要認識這一個,那個時候才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否則的話,沒有正確認識,我們誤解,總以為發了一點心啊,覺得我是一個發大菩提心,然後我就是菩薩,我就可以修這些大法,對不起!沒有用、沒有用。
所以這個《阿底峽尊者傳》上面就有這麼幾個公案,說有的人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已經能夠把生起次第修起來了,對不起,不相應、不相應!乃至於你還要墮落,因為什麼?你的「根本」根本沒有!所以現在由於我們現在很多學密的這個同修們:哎呀,密教最好的。然後呢他也要修「四加行」什麼,弄了半天,不要說四加行,你修個四百個加行,如果你菩提心沒有的話,那個還在空轉、還在空轉!所以我前面一路上面,常常提出來,你必定要了解,它要你這個內涵是什麼?不是你念這個儀軌,照這個儀軌念一遍,這個不夠的,這我們務必要了解。我們繼續下去。
(p42) 【若退此心,亦從大乘還退出故。】
什麼時候你退的話,你就退下來了。
【是故諸欲入大乘者,須以眾多方便勵力令發,】
所以我們真正想學大乘的人,要怎麼辦?要用很多方法,努力修學這個方法,發起這個大菩提心。這句話實是大有道理在這裡,假定說這發菩提心,就像我們現在的這種錯誤的見解,覺得:「哎呀!我現在發大菩提心,要救一切人哪!」一個念這麼一動就算發的話,這句話變成多餘的、這句話變成多餘的。但實際上呢,因為真正要想發那個大菩提心,不是像我們現在想像嘴巴上面說一下,真正的內涵哪,要了解很多的善巧方便。那個善巧方便,你還要善巧地聽聞、研習,單單了解了,還不夠,還要努力地照著它下去做;做了以後,那個心理的行相跟它相應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地發,真正地發。
譬如說,我們來受戒,那受戒儀式很容易,你跑得去剃光了頭,跑得去換件衣服,那好簡單,要不了一、兩個鐘頭。但是,你真正要得到戒體的話,哇!那不簡單。所以你現在的這個發菩提心也是一樣,真正發菩提心的時候,那個時候內心當中,跟我們業種子相應的一種,非常強有力的一種誓願,這個發起來的話,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一旦這個 (p43) 發起來的話,那的的確確,這經論上面就會說明,它這功德之殊勝,你簡直無法想像,那就是佛子。
p. 69
【然發此心須先修習發心勝利。令於勝利,由於至心勇悍增廣,及須歸依七支願行,是能開示菩薩道次最勝教典,集學處論及入行論中所說。】
這個要想發那個菩提心,它必須還要先修一樣東西,修什麼?修發心的殊勝利益。它為什麼要修這個東西呢?這裡簡單地說一下。我們現在常常談菩提心,說菩薩行,然後說佛因地當中,做那些了不起的事情,我們也讚歎、佩服、景仰,但是輪到我們怎麼辦?「喔唷,這個好難呀!這個了不起,教我可是做不來啊!」就算你想做了,直正碰到你要去做一點點的話,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麼?因為這個菩薩行,說這個大菩提心是難極、難極了,是非常難行的一種行為,如果說它沒有特別的好處的,誰願意去做這種難、非常艱難的事情?所以很清楚、很明白,沒有一個人例外的,辛苦了半天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去做它幹什麼?
所以像我們平常這個儒家常常說: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要無所為而為,那個才好。這個標準是未嘗不高,可是這句話本身是有大漏洞。請問一個普通的人,誰願意說無所為 (p44) 而為,忙了個半天,什麼好處都沒有?所以印光大師特別說,鄉下一個老農、老圃,這種田人,你告訴他:「你只要去種,你不要去問收穫。」結果你種了半天,不問收穫,誰願意去做這個事情?我想在座的人,大概不一定願意吧?至少要我的話,我絕不願意做這個事情,辛苦了半天,一點好處都沒有,幹什麼?真正的佛法絕不這樣的!所以我們了解,真正的佛法恰恰相反,它告訴你,這件事情是非常艱難的,但是你做下去有非常殊勝的好處,這個好處是不得了的好啊!就這樣。所以剛開頭試的時候,是,你不想,這麼難;後來你想這個事情有這麼大的好處,你越想越好、越想越好!到後來發現,你所有真正的好處都還在這個裡邊,那個時候,叫你不做你也辦不到。所以它真正佛法的善巧,它每一個地方,它有最正確的方法、次第引導你的。
所以我說現在我們所以沒有辦法修的,不是我們什麼地方差,就是我們執著太深,不肯放棄自己的成見,不肯去學那個正知見,這個是我們的一個致命傷。如果你正確地了解,你現在這樣辛辛苦苦,你忙了半天,最後的好處你的;而且這最好的好處,還非從這個地方來的話,我想我們人人願意走這個路子。譬如說,現在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現在大家都要往學校裡面擠。哎呀,那個,現在的學校多了,以前那個學校少,那個考試之難哪!儘管現在學校多了,大家還是拼命往裡面擠。算起來這學校並沒有好處耶!你如果不 (p45) 進學校的話,你自己去賺錢,哪怕你賣個枝仔冰,還可以弄幾個錢;你跑到學校裡面去,你還得付很多錢吧?但是為什麼願意呢?大家了解,你現在賣枝仔冰也好、作小工也好,將來賺的錢不多,你將來好好地去念了幾年書的話,將來你就可以大富大貴。
這個大富大貴還不一定保證吧!有很多人念出書來,還可能一生潦倒,這是有這個可能。它的的確確比眼前的、一般的作法要好很多,大家已經拚命認真去做了。現在佛法保證,而且確定比將來是一定好!而這個好的倍數的話,完全不是我們世間的那種好處所能夠比的。現在世間來說,我也不要念書,就是學一個木匠,一天有一仟塊錢,大概一仟塊錢吧?我也弄不清楚。喔,現在還很吃香咧!像我們這個地方要做一個門,找了半天還找不到,生意還很好,一個月你認真做的話,可以賺個二萬多塊錢。但是大家還是不願意,還是要拼命去念書;念了書還不一定,一定說真正地給你做個大官,給你做一個大富翁,還不一定耶!說不定出來一個小公務員,跑得去一個月只賺一萬多塊錢,還認真地那樣去做。可是修學佛法,如果是你正確地了解了以後,你發現眼前儘管是得不到好處,還要叫你認真去做,可是將來你一定可以得到。得到的收入啊,那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比不上的。如果我們得到,了解了這個東西,那個時候人人就拼命往裡邊鑽。
這個所以說,首先我們真正修行的時候,他一定告訴你,說你這樣修有些什麼殊勝 (p46) 的利益,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你有了這個認識,單單這個認識還不是講個道理喔,還要說,不單單講這個簡單的內容,還要用種種的正確的理由來證成它,還要用種種實際上的榜樣來證明它,就這樣。這個理由是千真萬確,然後,這種榜樣擺在這裡的話,也是事實擺在那裡,到那時候你才覺得確定不移;到那時候你才會肯走這個路,到了那個時候,你對這個殊勝的利益才能夠確定不移。確定不移說:「哎,就這樣!」然後呢「至心、勇悍、增廣」。嘿!他還不是叫你馬上去修欸,妙咧!要把這個正確地認識,要增廣這個勇悍。什麼叫勇悍?就是精進的力量,勇氣百倍,做這件事情,在任何情況之下,你決定不會打退堂鼓。說這個悍的話,所以我們平常,這個戰場上叫悍將,悍將的特質是什麼?他就是絕對只有一樣事情,要克服任何困難、任何敵人,不怕任何敵人的挫折,勇氣百倍地要克服任何困難!把這一個心增廣,不單單是有哦,還要增廣。到那個時候,然後你出去的話,一股勁地向外面衝的話,那決定可以克敵制勝,把你所希望的願望達到。
那麼除了發這個心以外,還要呢,它要做的時候,要皈(歸)依及七支願行,喏!這個七支願行就是十大願王,所以真正說起來,我們正式修學佛法的人第一件事情,幹什麼?是皈(歸)依跟十大願王,一點都沒錯。一開頭的時候就這個,然後你步步上去的最後,也是把這個是導歸極樂。所以這地方呢,很清楚明白告訴我們,一生取辦。但是以我們現在一生行不 (p47) 行?不行!我們現在是修信心位,所以這個從凡夫開始到信心位,十信滿心,那個時候確實不那麼快的,要時間比較長一點。
不過在這裡大家又要怕了,哎喲,這個長啊,在生死輪迴當中不很可怕嗎?是的,很可怕!不過可怕的下面,那就不一樣了。有一種可怕,哎喲!這麼怕,你叫他退堂鼓了:「好啦,好啦,我就不要忙這個事情了,哎呀,那馬馬虎虎。」現在他不是,有正確的告訴你,正因為它可怕,你要找它可怕的因在哪裡;你如果找到了可怕的因。從因地當中把可怕的因拿掉的話,你沒有可怕的因,你就不必怕了。所以,把這個可怕策勵我們:不要造可怕的因,趕快造什麼?快樂的因。那個時候,你把快樂的因種下去了,那時候快樂都來不及欸!所以真正地修這個大乘的直路,說起來不但是結果最好,而眼前也是最快樂的事情,這是千真萬確的一個事實。
拿我們現在來說,我們可以體會得到的,我們可以體會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的心識,這個心識怎麼說呢?譬如說我們今天跑得去參加一個國際什麼比賽,平常我們在這裡花拳繡腿,隨便玩玩,沒關係。跑得去,真正地像樣的一個對手的話,那跟他要、大家參加那個競爭的話,那要相當努力,如果國際間的話,你就拚命去幹啊!可是幹完了以後,你打勝的話,那個快樂、這個得意的狀態的話,那是無法可以比擬的!是不是我們 (p48) 也有這個心情啊?我們有欸,千真萬確的!現在我們講那個比喻當中,我們還不一定把握得住說一定能夠打勝,可是修學佛法這件事情,這你能夠一定打勝,為什麼?喏!知已知彼,百戰百勝。
所以那個正確的教法,這樣的正確地告訴你,你自己很清楚了解你自己裡邊有些什麼,你也了解你對手是什麼個狀態。你了解了這個正確的內容,你發現你只要這樣去做的話,一定能夠克敵制勝,百分之(有)百的把握。所以打的時候,前面你心理有把握,打的時候勇氣百倍,打完了以後你快樂無比,這樣的!靠什麼?靠的就是告訴你:「喔唷!這個世間是苦哦!」這個力量推動你。所以它並不是不說苦,的的確確一定說苦的,可是說苦了以後,下面告訴我們走的路子卻完全不一樣,這個才是最正確的。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常常說相似法、相似法?就是這樣,它還是用佛經上面這句話:「哎喲,這個很苦啊!」下面的解釋,歪曲掉了。你看起來是佛經上的,可是最後的結果,不曉得弄到哪裡去,這個是我們在這地方隨便一說。繼續下去,
【◎ 如是所說勝利略有二種,謂諸現前及畢竟勝利,】
那麼真正的發了大菩提心,修大菩提心的勝利,嘿!還是這個兩樣。它前面不是說, (p49) 那個增上生就是下士嗎?注意喔,共下士!欸,你最上的上士,你還是有這個東西耶!而且下士的增上生只是一點點,這個無上乘的上士的這個增上,才是徹底究竟圓滿的,所以它包含在裡頭的。他告訴我們,那麼這個裡邊他又說明了:
【初中復二,謂不墮惡趣及生善趣。】
那個關於增上生那一方面,它也分二部份:一個是不墮落,不墮落惡道;第二呢生得善道。現在我們要求得利益,無非是這個內容。現在我們把下面的內容,告訴我們一下。「不墮落惡道」,整個的包括的三惡道,你只要照著去修的話,三惡道沒有你的份,滿意了吧?喔,那時候滿意了。說實在的,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儘管己經比起以前很苦,但是我們覺得蠻快活了。實際上還不止此,那麼還要更好,他就告訴我們:
【若發此心能淨宿造眾多惡趣之因,能斷當來相續積集。】
好,這個綱要提出來。你不是要求這個利益嗎?這個利益是增上生跟那個決定勝嗎?那麼增上生當中呢,第一個不墮惡趣,這個是基本,然後呢生到善趣。他說,你一旦發了這個心以後,有什麼好處?以前,往昔所造的惡因能夠清淨,能夠清淨;還有呢將來,相續上面繼續造的斷除。我們所以墮落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往昔所造的惡業,還沒有結果 (p50) 之前,還在那裡等著你;以及現在繼續不斷地造,然後呢去!所以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要懺悔。現在如果你一旦發了這個大菩提心以後,以前那些惡因很快就淨除掉了,而且這個力量是大得不得了,既然這個能夠淨除掉了,當然你就不會墮落。那麼生善趣呢?
【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攝故,增長廣大,諸新作者,亦由此心為等起故,無窮盡際。】
至於說善趣,當然也有善趣的業因,那麼以前己經做的,它等待在那地方要來結果的。你一旦發了這個心以後,妙了!它會增長廣大。比如,本來你這地方積的錢,積一萬塊錢,一旦你發了這個心,這一萬塊錢變成一萬萬。啊,那這麼個好法!還有呢,新造的、眼前造的,因為由於這個心所攝持為等起,也同樣的增廣無窮。
在這個地方我們說,為什麼發了這個心以後這樣地增廣,變得這麼大呢?我們凡是造一個業,它一定牽涉到三方面,說形成這個業的這個質量牽涉到三方面。第一個是我,能造的造者,就是我以什麼心?以什麼行?還有一個呢,我造的那一個業所集的對方。作任何事情一定這樣的,說「我送三百塊錢給你」─「我」是送的人,「送三百塊錢」給「你」,然後呢「我打你一頓」;前者是善業,後者是惡業,造這個業究竟圓滿的三樣 (p51) 東西的每一個內容,把它加起來的總和。而這個裡邊,這個裡邊,外面兩樣東西都是有限的,「錢」三百塊就是三百塊,「你」就是你。如果你是個人那麼打了你,產生這個罪過;你是個狗,那麼差一點;如果你一個菩薩,那更不得了!但是不管是你是外面,這個你雖然是在變化,可是必定它受這個客觀環境的影響,就這麼多。而真正重要的,「我」這個東西,卻是有無限的出入在裡頭。
平常你一種軟心,啊,他來了!看見一個乞丐,那送他三百塊錢,這是一種;這個三百塊錢是一個固定的數字,然後呢,這個乞丐是個固定的,你這種心起。或者你看見那個乞丐:「哎呀,這個人好可憐,怎麼這樣可憐哪!我要去幫忙他。」那個果報,那個種的因,就增大了很多。假定你發了大菩提心的話,因為那個心本身跟法界,緣法界相應的,任何做一點事情,就產生無盡的功效,這樣!就是拿我們現在來說也是這樣,譬如說我們現在做生意。同樣地,我在那個做生意,做一個小生意,造了個半天,製造一個東西以後,那麼就在這裡的話,好,賣出去,就賣在這裡。假定說我現在那個商店,這個推銷全世界的話,你任意做一個小東西,那個東西就會推銷到全世界。得益的人是全世界,你賺的錢,也是全世界,就是這樣。
所以它淨罪也是這樣,集資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的罪業是哪來的?罪業是你傷害別人而來的,現在你要幫助別人,那也是一樣。以前你傷害別 (p52) 人的時候,往往你只是傷害一個,我跟那個人吵架,然後呢他受了傷害,所以你將來真正地要消的罪障,就是跟他消除掉就可以了。現在我發菩提心是什麼?我要幫助一切人,結果呢,這個人固然你幫助了,凡所有的人、一切人都幫助了。所以淨除罪障的力量,也是其大無比,積聚資糧的力量,也是其大無比。這個詳細的情況,講到後面業,講到後面菩提心的時候,你們會很清楚、很明白,到那時候再細講它。那麼,這個是眼前增上生的。
【畢竟利義者,謂諸解脫及一切種智,亦依此心易於成辦。】
究竟利益是什麼呢?就是說這個一切種智,無上的好處,還是依這個心,很容易就能夠成就。
【若於現時畢竟勝利,先無真實欲得樂故,雖作是言,此諸勝利從發心生,故應勵力發起此心,亦唯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