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卅二 ~ A
上日下常法師
(手抄搞 第四冊 p257)
他那個「大瑜伽師」就是老師,「慬哦」就是弟子;換句話說,阿底峽尊者的弟子跟再傳弟子,兩位。
看見那個,他那個老師看那個徒弟這麼用功啊,他這個老師本身都是絕端用功的人哪,就告訴他:「你稍微休息一下。」不要小看這句話喔!我們現在這個老師後面盯著你,叫你努力、努力,一天到晚努力,你就是一天到晚在休息,就是努力不起來。你可以想像得到,這一種情況啊,老師要叫他休息的話,這個徒弟用功的程度。而且那個都是正法時候的這種作風喔!這一點是我們要了解的啊,要把這個概念擺在我們心裡策勵。嘿!結果弟子怎麼說啊?「對的,師父啊!應該這樣,但是我一想到這個暇滿難得,我實在休息不下來啊,實在休息不下來啊!」所以真正古來的修行人都是這樣啊,都這樣啊!哪怕他累得再累,他自己覺得這個難得的人身怎麼可以稍稍浪費掉啊!那麼這裡他為什麼有,我們為什麼生不起來呢?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聽見了,為什麼生不起來呢?想一想看,為什麼生不(p258)起來?我現在問你們,但願你們給我一個很好的回答。回頭或者自習或者其他的時候,你們想起來了告訴我,要生起來應該怎麼辦。下面又說:
p. 64 (4)
【又如博朵瓦云:「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瑪卡喀,甚為壯麗,次為敵人所劫,經久失壞。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極痛惜,後有一次聞說其房為主所得,自不能走,憑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瑪卡喀,寧非夢歟。今得暇滿,亦應獲得如是歡喜,而修正法。」】
那麼博朵瓦也說一個,這一些大祖師都好歡喜用比喻,實際上這種比喻就是當時他們感受到的。他經過一個比喻,立刻身心上體驗到,然後呢這樣的就立刻容易下腳行持。說那個地方啊有一個碉堡,碉堡就是我們現在打仗用的啦,這個碉堡叫作瑪卡喀,那個碉堡非常堅固,而且非常壯麗,結果打仗的時候被對方搶得去了,搶得去了以後啊,很久時間壞掉了。哎呀,那個老一輩的人,就是本來他自己的,聽見了這個心裡面就痛惜極了。嘿!居然有一次聽說這個碉堡又把它搶回來了,奪回來了,哎呀!歡喜啊,那時已經不能走了,老的,就拿了一個杖,然後跑得去的時候,簡直就是拖、拖、拖、拖、拖得去,哎呀,看見了歡喜呀,說:「我豈不是夢嗎?豈不是夢嗎?現在又得到了這個碉堡!」
(p259)現在我們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也是這樣歡喜啊,哎呀,這麼難得的,這個夢呀!真是要得到了,好好保持它要修行啊!這個就是告訴我們祖師的一個榜樣,他是這樣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得到的應該如何?不管是我們用哪一個,總是不斷地把上面這種道理,從道理開始,從經論印證,以及祖師的榜樣,這樣去觀察、思惟、修習。修習到什麼時候呢?等到你內心當中如量生起來,可以了,還沒有生起之前你繼續地修。所以:
【乃至未得如是心時,應勤修學。】
等到一旦生起來了,它全部的精神推動你,哎呀,拼命去修行,那自然你就,那個時候你才可以修行,如果你修行的法門你是念佛,你不要急著要一心不亂,你就停不下來,叫你不念你都做不到,哪有不一心不亂的道理!要參禪,叫你放你都放不下,哪有參不出名堂的來。現在這叫你做,你還覺得:哎呀,今天吃得太飽了昏沈。明天肚子餓了啊,又不行,後天頭痛又不靈光,再下來還有這個事情沒有做,又那樣,你等到哪一天哪!說起來,哎呀,我這個生死心很切,叫我做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要去修行;修行的時候又修不起來,原因在哪裡呢?就是這個!所以它這個次第的真正好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這些,只要你心裡一旦生起來了以後,那全部精神推著你,外面這種小零小碎的事情,這個人瞪你、瞪你(p260)一眼,你少吃了一點,這個東西簡直是風馬牛完全不相干,你怎麼會被他那個東西拉去呢?這不是很明白嗎?你兩腳一伸那些東西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了。現在繼續下去。
【◎ 如是若於暇身,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之欲樂,須思四法。】
所以上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他這個道理主要的目的幹什麼?就是策發我們不要忙其他的,全部精神貫注在修學佛法。這個佛法是中心的、是實在的,這個才是重要的。內心當中真正好樂的就是這個,其他的都放掉,什麼都不要。唉,不要說世間的不要,現在這個地方一個大廟,什麼徒弟,什麼信眾啊,那都是;等到你有了辦法,你把那個了解的告訴他們,這個才是真實的。那麼要想發這個這種「取心要欲樂」,要分四個主要的概念,所以「須思四法」。
【其中須修行者,謂一切有情,皆唯愛樂而不愛苦,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故。】
第一個我們曉得一定要修行,為什麼?說一切有情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只想快樂,不想苦,這是千真萬確的。但是你真正得到快樂去除痛苦,那只有靠修行。你不了解這個時候,不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們錯的—哎呀!只是圖一點便宜,只就現前的果上面(p261)去妄加希求。你真正了解了以後,那時候了解:啊,不!這個在因上面努力,要種這個樂因,要去掉這個苦的果,那個時候才能夠得到快樂、去掉痛苦,那麼這個事情只有修行。這個概念必須要有,你沒有這個概念的時候誰願意修行,那個苦事情啊!有了這個概念誰不願意修行,因為它是快樂嘛!第一個。那麼須要修行了,夠不夠?不夠。第二:
【能修行者,謂外緣知識,內緣暇滿,悉具足故。】
現在既然必須要修行,但是要修行必須要什麼條件?外面要善知識的引導,裡邊要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這個暇滿的人身,注意啊!「暇滿的」人身,不單單是人身,單單人身不夠。所以得到了這個人身,還要像昨天所說的要離八無暇,要得十圓滿,這個人身就很難得,很難得喔!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我不敢說你們還沒有得到,但是我所了解的得到的人是寥寥無幾。現在我們幸運的,它的隨順已經得到了,只要照著去努力的話,那很快就會相應。如果我們停在這裡的話,對不起!還在門外空轉。
所以有的地方它這兩項分三部分:說第一個要外面有知識,第二個呢,要得到這個人身,還要第三個,正法寶。實際上現在那個正法寶包含在那個暇滿裡邊,這個具足了,那麼才行。那麼現在我們曉得第一個要修行,第二個呢,還要修行的條(p262)件,有了這個修行條件,夠不夠?還有下面的。
【此復必須現世修者,現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滿之身極難得故。】
緊跟著,要現世就要修,為什麼?那前面說過了,前面說過了,你前面有這個因才感得現在這個果,現在你不修,沒有種這個業因,請問你將來憑什麼?我們這一生不修善業的時候,造了什麼?惡業,造了惡業當然感惡果,你還能修嗎?所以現在我們總說:哎呀,等到慢慢地、慢慢地,絕不可能,不能拖到下一生。那麼我說下一生是不適宜,擺在明天、擺在後天怎麼樣啊?不,所以第四點:
【須於現在而修行者,謂何日死無決定故。】
要修行,今天馬上要修,你怎麼曉得你能夠保證有明天?噢,這個關於死這個,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其中第三,能破推延於後生中修法懈怠。第四能破雖於現法定須修行,然於前前諸年月日,不起修行,而念後後修行,亦可不趣懈怠。】
這個裡邊哪第一、第二沒問題,第三、第四他的目的幹什麼?就是我們總是:(p263)哎呀,慢慢地以後再來修啦!這個是一個大懈怠,這個一定要破除。第四呢,說修是要修的,但是以後慢慢地修,這個也要破除。你能夠把這兩個破除了,第一個修,第二個真正重要的還是懈怠。
現在你所以不修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原因很多,總結起來一個專有名詞叫懈怠。請問這個懈怠的心在現行當中,你不經過修行,它就自己能夠對治了嗎?自己就去掉了嗎?當然絕不可能,你沒有修行的話,絕不可能,這個現行就是這樣。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以後,自然而然理路上面這麼清楚,你只有現在修,你不能說慢慢地來。現在這「慢慢地」一念,這個就是懈怠,換句話這個就是惡法,讓這個惡法在現行當中,它自己絕無可能轉得過來,假定自己可以轉得過來的話,那麼佛法就沒用了。為什麼呀?它自己會轉得過來嘛,何必要佛法告訴你,你要苦苦修行。所有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說明、都是經驗,非要自己修,修改了才能夠轉得過來。既然我們信得過佛法,當然確定應該認識這一點。
更進一步,我們現在觀察一下我們自己的內心也曉得,這個懈怠的心理,沒有一個特別的刺激,你就是改不過來。這種刺激可能有兩個,一個外面的人,一件事情,另一個裡面的。譬如說,你不想做這一件事情,但是外面逼著你去做了,那個時候有一種力量;(p264)第二呢,你自己曉得說,啊,不行啊!啟發,還是這個力量。所以不經過這個力量修改的話,它這個現在的狀態不能改變,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它真正對治就是懈怠,我們既然了解了,將來你還是要對治,那你為什麼要等到後面?越等,它這個越不能改!原因為什麼?原因為什麼?
我舉一個比喻,舉一個比喻,譬如說現在叫你去洗衣服,然後呢你不洗,這個不洗不是說留在那裡讓它去喔,而是髒繼續地再接下去。你現在洗的時候,覺得:哎呀,這個不大好洗,讓它去,結果呢,你就拼命把那個油膩骯髒往上面積,以後就方便了嗎?有這個可能嗎?對不對?我們越到後來,修的力量相對之下是越來越減少。為什麼?因為你的煩惱惡業是越來越增長,是這樣的狀態啊。所以你真正要了解了這個道理的話,絕對只有一個辦法,現在就努力!
這是為什麼佛陀典型的例子。我們常常啊很多情況之下,倒為其他的事情拖,這種人根本就不談了,說往往為了什麼?現在的的確確有很多做不到事情,哎呀,這個小事情放不下,身體又不好。佛陀不是這樣做的。佛陀不要說小事情,大小分得清清楚楚,乃至於捨棄生命他也要去努力。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地方說明一下。這真正的重要的觀念哪就在你的意念上面,就在你的意念,所以懈怠的真正重心就在你的心裡(p265)面。你現在呀,不管以什麼因緣,把那個懈怠的這個業積在這個地方,它將來只有增長。儘管你現在說,因為這樣的精進努力了把身體弄掉了;欸,身體弄掉了有什麼關係啊?可是把那個懈怠的真正的精進的因給種下去了,將來你再得到人身的時候啊,就是這個東西冒起來了,這佛的真正成佛就在這裡呀!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我們現在談修行的話,這個概念都沒有的話,啊,那真是好可憐哪!清楚嗎?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要記住這個。
所以我又想起來了,當年我剛開始的時候,出家的時候,我老師跟我說,早晨聽見那個鈴一響「碰!」床上跳起來。哎!我現在一直覺得受用不盡,受用不盡。你問我:起來坐在那個地方舒服不舒服?當然不舒服啊!可是我曉得,嗨!這個舒服兩個字,無始以來的軟暖習氣,你隨順著它,注定你只有永遠輪轉生死。這個我們都不認識,然後講佛法,講什麼佛法!是,種一點種子這個非常好,所以我們不要去怪別人,很多大菩薩為那些人種種子,我們讚歎不已;可是如果你自命為修行人的話,這個地方要認識清楚!認識得非常清楚,是的啊!站起來這地方,噢喲,頭又暈又這樣,好啊!我現在這地方對治煩惱啊!就這樣的!真正的努力都從這上頭來的。反過來,還有點煩煩惱惱的事情來了,哎呀,這煩煩惱惱跑著去找人聊天玩一下—不!認得它,跑著去拜佛,拜佛拜得下嗎?拜不下,拜不下我也要跟你鬥!這樣。欸,那個時候你就對了,至少你沒有隨順著煩惱走,(p266)這個很重要,是精進從這個地方去講的,反過來就是懈怠、就是放逸。
所以現在在這個正確的理路還沒有認識之前,我也只能說這一些,等到下面再講下去的話,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楚了。那時候你的煩惱的相是什麼,你就曉得了;你的軟暖的習氣相,你就曉得了;那個正法的行相是什麼,你就曉得了;對治的狀態是什麼,你都了解了,那時候就修行,來得容易!眼前雖然你還並不正確地了解,我們宿生的因緣,信得過大善知識的教誡;從今天開始,我希望大家就照著去努力去做。越是當你覺得糊裡糊塗提不起來的時候,越是告訴它:來來、來了,危險來了,危險來了!是,你精神好的時候,它不大會出大毛病的,到那時候糊裡糊塗提不起來的時候,那是最危險的時候。然後我們通常碰見這種情況之下,最好找一個人聊聊天,這個是真正的惡知識。你平常那個腦筋裡很清楚的時候,隨便談,不會歪到哪裡去的;然後你腦筋糊塗的時候大家聊得正起勁啊,那就害了。
所以昨天晚上,昨天是白月十五布薩,啊!看得真感動,有好幾位同修出來懺悔,說:啊……這樣。我們總共只有十幾個人,結果懺悔的占絕大部分,說明大家真是肯有心努力,有的人各式各樣地說不對,有的人說,我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有的說,說是非什麼等等。懺悔乾淨了,下面要不能再做喔!那麼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怎麼個不做法。
(p267)平常的時候你正念現起的時候不大容易做的,到那時候,今天哪不大舒服了,不管身上的也好、心上的也好,身上就是身體不好的人,通常情況之下坐在那裡,最好嘛人家來安慰、安慰我,或者嘛我找哪一個人去聊聊天。因為什麼?到那時候睡嘛也睡不著,坐嘛也坐不起來,那個時候在這兒最好。心裡面煩惱了尤其是,覺得到了委屈了,那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時候。那時候談的都是那些是非呀等等,如果說這一點上面擋不住的話,那個懺悔都是白懺悔,這我們要了解的。關於這個,我常常說這個白做的、白做的,你們想:「真的會白做嗎?」你們難免會有這個懷疑。是!你們懷疑得好,到了後面我會每一個地方會交代得清清楚楚,佛法的真正的美就在這裡。你了解了以後,是非之間就這麼「一點」,你看得很清楚這個法相。現在我們繼續下去,說:
【總攝此二為應速修,】
把第三、第四這個兩個東西合起來的話,一句話—趕快努力、馬上努力!所以,
【作三亦可,】
前面四個條件哪,你能夠歸併起來的話,作為三個條件也可以。第一個一定要修行,要修行的時候一定要有這個條件,有了這個條件趕快修,就是這樣。
(p268)【是則念死亦與此係屬,然恐文繁至下當說。】
如果從這一個概念去說的話,這個「念死」這個,下面是個專門一科就是念無常,就是同樣地可以併在那個暇滿當中,但是怕太繁了,所以他下面分開來講,分開來講。等到我們正式取心要的時候,告訴我們第一件事情念無常。還沒有取心要之前先勸我們怎麼取,在我們得到這個時候去努力。他每一個地方次第,這個次第正是我們心裡面爬不上去的障礙,所以你照著這個次第把那個障礙去掉的話,他一步一步上去了,是為什麼圓滿的教法這麼個好法!所以我常常感覺到:哎呀,得到了這個好的教法,真不努力真可惜呀!
所以我想啊,你們在座的諸位,的的確確應該很珍重,這個都是佛菩薩的慈悲,沒有佛菩薩的慈悲我今天不會跟你們講這個。我聽見了這個教法以後,我好高興啊!我自己現在找到機會了要努力去修了,我老師跟我說:不要、不要,你回去跟他們去講。我老師命令,我只好這樣去講,所以諸位才有這個機會,諸位才有這個機會。所以假定把我今天告訴你們的話,喝斥你們,你們把成功:哎呀!他在那兒……這樣的話,你趕快回去,不要在那兒聽。我也耽擱,你也耽擱,我但願你們統統跑掉了我好修行!如果說你們覺得,哎呀,聽見了這個話好好地努力的話,那我願意把我的老命全部都送給你們,那我也是感激(p269)不盡,我也報了我老師恩。這一點哪,這一點哪,我想我很歡喜,我希望大家也跟我一樣歡喜。下面我們繼續下去:
p 65
【◎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
欸,他現在妙咧!上面不是說我們要聽、要講,怎麼辦哪?「正思惟者」,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了,這個四句話,這個四個字,記住,你們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得到了這個正確的認識的成就與否就在這裡。第一個思惟,然後呢正思惟。你們是真正正思惟「者」,這樣的一個人。產生什麼效果啊?嘿,「變心力大」!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心就變不過來,就變不過來,就是這個老的習性擺在這個地方。現在你透過了正確的思惟,這個心裡就轉變過來了,轉變過來了什麼現象啊?求從懈怠、放逸、造惡業,變成功精進、策勵,積善淨之業,這麼簡單!善淨之業到哪裡去?至少保持人天,然後呢到極樂世界,最好的是即身成就,都在這個上頭,都在這個上頭!
【故應思惟如前所說。】
所以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p270)【若不能者】
假如前面這個詳細的一下一條,假定一下做不到,怎麼辦呢?
【則應攝為,】
把它總綱提起來,三樣東西。
【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
那麼你把它分三個大綱去想它,第一個想想「暇滿的體性」,就是暇滿的特質是什麼?什麼是暇滿?要不斷地去想一想看。第二個呢,說「現竟門中」,說得到這個暇滿以後,不管眼前的受用,所謂眼前增上生,或者究竟的,或者究竟決定勝。什麼是眼前增上生啊?喏,生活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一天一天比現在好啊,要事先去求的。乃至於我們出家的環境,現在說善知識找不到,到那時候善知識他不但……找不到,你找不到他,他來找你咧!而我們現在修行的環境不理想,那時候好環境都出來了,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樣樣也好,施主也送錢來了,這就是現在的利益。
究竟門中呢?就是眼前我們希望的究竟,說你參禪的—開悟,然後呢你念佛的—往(p271)生,而實際上這第一步,最後一步的話,成佛。都從這個地方開始的,都要得到了暇滿人身以後去努力。這第二個是不管現在的、究竟的利益來看。第三呢?「因果門中難得道理」,說這個非常難得,那麼觀察那個難得分因門跟果門,下面就告訴我們,怎麼做法。說:
【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修習。】
跟你們相應的,哪一個相宜的,你覺得哪一個好的,你就照著這個去修習它。
【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
我們看因果。說為什麼要難得呀?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就是要什麼因?說這個因很難得,要曉得得到人身的這個主要的因,「總得善趣」,就是說得到了人身當中能不能修行不管哦,單單得到人身需要一個—戒。所謂戒,平常我們五戒,這個五戒就是作世間的一個好人,你要做到。要我們現在看看的話,說實在的很難做到耶,很難做到耶!不要說我們出了家了,仔細想想看。在家人更難做到,現在的世間的在家人妄語之難,哈!真是難極了。我們不要說其他的好像容易哦,你仔細去分析觀察的話,我們實在不容易哦!盜說我們不犯,粗的盜相是我們不會犯,千真萬確的,可是如果你把《五戒相經箋(p272)要》看一看的話,細的盜戒,我們還是一直在犯。然後到妄、盜、淫,這個不大容易,不大容易。我們說酒總不喝了吧?對,沒錯,酒是不會喝的,但是酒的遮的,指的意義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對不起!我們這個地方漏洞還是有。
而要想更進一步獲得暇滿具足的人身,那單單這個不夠,還要什麼呀?要「淨戒為根本」。上面只說戒,現在那個這地方要淨戒。什麼叫作淨戒啊?我們這個戒經,略戒經當中,一共有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叫戒,下面一句叫「自淨其意」。你有這個—淨戒!現在我們想想看:「自淨其意」我們淨到了嗎?至少我自己回想回想,觀察觀察的話,簡直啊做不到啊!這個是根本喔,還不夠喔!還要什麼?「施等助伴」,不單單一樣,還要施等就是六度,還要這一個。夠不夠?還不夠!還「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還要這無垢的淨願。做的之前你先要這個願,做了以後要有迴向,這個願跟迴向要無垢。不是說我們現在:「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不是唸一下,不是,而是心裡面跟它如實相應的這個狀態。
這如實相應的狀態就比較難哦!平常我們常常跟人家談話的時候,我們往往看見對方,要勸他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這樣說可是為了你好喔!」這個話倒是很動聽的,你自己心裡想一想你真的為了人家好嗎?為了人家好需要什麼條件?我在這裡跟你們簡單(p273)說一下。平常的時候單單有厭離心,你厭離心不管它外面天塌下來,你一心一意只要解決你的問題,你根本不會注意!
進一步你很清楚地了解,說,唉!現在世間的一切是一無可貪,所以你捨棄,但是不忍自己一個人獨享這個寂滅之樂,所以進一步要幫助別人。明明曉得這個事情,一切的好事情是一無可取,然後你有張開眼睛往水裡跳這種精神,或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個精神,你心裡就是一片慈悲心,同情憐憫他。絕對不是說他那個東西辦法你看不上眼,不配你的胃口,那時候你勸他,說「我對你好」。不,這個完全騙人;不是騙人,騙自己!心裡面就是這樣—啊,我現在是一個悲心,的確是他這麼做跟我根本了不相干,可是我看見他這樣去做的話對他不好,那時候浪費自己的時間勸他去,這個叫作無垢淨願。有嗎?我想這個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