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卅一 ~ A
上日下常法師
(手抄搞 第四冊 p221)
你這一點你能思惟觀察的話,啊!那你真的會很努力了。
p 61(10)
【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
說我們得到了什麼樣難得的機會,能夠下什麼種子啊?下那個度脫生死、超脫彼岸,那個殊勝「妙菩提」種子的這種狀態當中啊!就像得到一個最殊勝的如意寶珠,這個寶珠集種種的功德,這樣,能夠超脫生死,在這種狀態當中,怎麼可以白白浪費啊,而讓它得不到結果,絕不可能、絕不可以!得到了這樣的難得的人身啊,一定要得到這個好的果報—超脫生死輪迴,這才行!
【《入行論》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
(p222)這個論上面。換句話說,前面一再地把祖師、菩薩的這種話來策勵我們啊!說我們得到這樣難得的暇滿以後,而我們不好好地修行,那是自己欺騙自己,這個是最大的愚癡啊!而這個是再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愚癡,再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自欺啦!不要自害啊!
【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
假定我了解了這個東西啊,還「退屈」,不認真努力,為什麼啊?還是因為愚癡。這個愚癡—無始以來的習性在這地方,一時拿不過,所以我們要懺悔,所以我們要思惟。假定你不這樣去做的話,聽懂了沒有用,那麼仍舊在那兒馬馬虎虎。唉!退屈,就是提不起來。到那個時候臨終啊,起「大憂惱」,來不及了!那時候來不及了。
【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
如果到那個時候,這個地獄之火,一直要燒我的心,無法忍受的話,那麼這個時候這個是果。這個果怎麼來的?欸!一定前面的因。將來也是如此,現在我們看看現在就可以了,「猛利惡作火,定當燒我心」。「惡作」是什麼?悔惱,悔惱!這是猛利這種悔惱一定燒我的心。這個是以後「等流」,因為是等流,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體會得到的。怎麼體會呢?我們常常這樣想,哎呀!心裡面就會的啊,浮浮泛泛的,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p223)不是—「惡作火」!現在我們經常在這種狀態當中,想想看,對不對?如果你跟法相應了以後這種心情沒有的。再不然就癡癡呆呆那地方,哎呀!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眼前的因就是將來種的一定墮落這個果!我們眼前必定要好好地策勵,所以這個行相很清楚、很明白。
【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這都是策勵自己的。說現在啊難得、非常難得,獲得這樣有大利益的一個狀態—這個人身,這個是難得極了!假定我是正確了解而仍舊沒有好好利用,被引到地獄裡去的話,我算什麼啊!我有心嗎?我是木頭嗎?我到底什麼東西在這地方障礙住了?這個話,不是真正地說一下,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就用他這個方法,不斷地找這個答案,不斷地找答案,總要把自己策動這個心,說:一定要努力啊,一定要努力啊!不要馬虎啊,不要馬虎啊!那就對了,那就對了。
【敦巴亦謂慬哦瓦云:】
那麼除了上面那個菩薩的論以外,下面就引那個祖師的,這個實際上的狀態給我們看(p224)看,說這些大祖師們怎麼說的:
【「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
那個老師告訴那弟子的時候啊,每次都說:「欸,你有沒有想想,得到暇滿人身啊!」他們都是這樣的。印度當年都是這樣,現在西藏也是如此,所以西藏傳那個儀軌當中,一開頭它一定這樣的:「暇滿人身寶,難得而易失啊!」就這樣,一開頭的時候就告訴。實際上不是唸一遍,就要我們認真地去想,你看這種大成就者,都是這樣啊!
【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
這個祖師每次修的時候,他一誦,他實際上誦,不是嘴巴裡面哦,心裡面就跟它相應了!將來我們看下去,就會曉得這個祖師的這個行持是怎麼樣的。這個就是說「如救頭燃」—他一想到啊,哎呀!一點都不肯放鬆。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說:「火燒頭燃尚可暫置,無常盛火應速除滅。」頭上著了火,沒關係!暫時停一下,我們要幹什麼啊?努力擺在那個消除無常盛火啊!這麼精進努力啊!因為唯一的得到人身才可以消除無常盛火,這是千真萬確。火燒頭,身上著火的什麼狀態他都不管!我們現在能這麼安樂,還不肯去管哪!所以這個東西這是我們要真正策動的。所以前面告訴我們:我是什麼狀態?就是從(p225)這個地方找到答案,然後呢想辦法推動自己,也這樣去做。
【《入中論頌》中:「若時自在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
這個《入中論頌》上面有這麼一段話,說假定那個時候啊,你能夠得到「自在」,得到自在就是我們得到暇、滿兩樣東西,能夠隨順正法好好去做。而那個時候你不努力而認真去做,那個時候你又墮落了!又墮落的時候,「他自在」,樣樣東西要聽他們招呼的。怎麼叫聽他們招呼的?地獄裡邊這猛火,餓鬼是餓得要命,畜生,不管是哪一個,那時候一天都是被外面的轉,請問那個時候你怎麼修行,你怎麼修行?這個文字很好懂。
《入中論頌》這一點,這個話這個地方說一下,這個上面你看不見的。平常我們看《入中論頌》的話,就是隨便這麼一句話看過了。這個裡邊所以擺這一段話,它有它的意義在,意義是什麼?就是說那些大經大論啊,次第無誤,一點都不錯。所以我們平常學的時候,總是趕快前面的翻過去,欸,看看它裡邊講的重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得不到好處。不但是論,經也是如此的,這怎麼講呢?經上面一定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平常我們看經的時候向來這些話,欸,翻過,趕快翻過,看看裡邊告訴我們怎麼念佛的;(p226)怎麼樣念得一心不亂; 《金剛經》怎麼樣告訴我們說「應無所住」就行了,前面那個基礎不要。就是說不管是若經、若論,它前面的次第告訴我們這樣。所以說,你只要真的次第、基礎,步步這樣努力做對的話,一定有成就,差別在此。那麼下面說:
【而為心要,應如是學。】
這個《入中論》上面告訴我們啊,這個是「心要」哦!嘿,我們不要看那個中間才是心要,卻是前面這個地方就開始。所以祖師也說、經上也說,初、中、後都善;初善也善,中善也善,後善也善。有的人說那個初中後善,是指前面那個從「序」,中間的「正宗」,到後來的「結」,叫初中善;有的祖師說這個初中善—戒善、定善、慧善,那都沒關係。換句話說這個次第本身是必然的,一點都不能錯,這我們要了解的。我們真正要學,要從這個地方學啊!要從這個地方學啊!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
像上面告訴我們的啊,就是我們好好地認識、觀察,說這個暇滿人身啊,有這樣殊勝究竟的大利益;不但是究竟,而眼前也是,對我們眼前來說也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這究竟固然重要,眼前怎麼重要呢?下面,
(p227)【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你眼前求些什麼?眼前就叫「增上生」嘛!眼前增上生就是自己的受用、眷屬,各式各樣的圓滿,這個圓滿還是要什麼?還是要修這些東西啊!要修這些東西,還是要拿我們的暇滿的人身,這個道理應該正確地思惟啊!懂得了這個,懂得了這個道理,說增上生以及究竟決定勝以前啊,那個時候,我們才去看那個《了凡四訓》跟《俞淨意公遇竈神記》那些殊勝利益。在這個次第當中,曉得怎麼生生增上,我們下腳第一步怎麼下腳,向上去!沒有認識這個之前,看了那些東西啊,往往會害一個「三世怨」,儘管是眼前得到好處的,就這樣,這地方順便一提。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
哦!像我們前面這樣地觀察,不管就眼前的、就究竟的殊勝的利益,說這個難得啊,這個難得啊!這個人身之難得啊!你了解這個,那怎麼辦呢?自然我們去努力。,所以說:
【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
(p228)假定你了解了這個,而不努力啊……不管是白天乃至於晚上也要拼命努力。它現在已經告訴我們了,說白天要怎麼努力,晚上要怎麼努力。努力什麼?努力這個「因」,你能夠集這個因,將來就感得這個果。所以像這個地方,它處處地方啊,不像我們平常一般的文字,一定講「此二之因」,這個就是法相真正的美的地方、好的地方!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啊?這兩個字「此二之因」提醒我們一件什麼事情啊?修行是件苦事情,提醒我們。我們往往不了解,總覺得:哎呀!在這地方像順世外道一樣,只談眼前的快樂,只談眼前的隨順適意,隨順著自己的我見—我要這個樣,這個對、那個對,然後呢找種種快樂。你認識這兩個字的話,你曉得很清楚,不是說「我」覺得這個對,不是!我這個錯的。不是眼前的快樂,現在是應該辛苦的,然後呢努力種這個因,才能夠感得將來這個果。
所以這個不是說這本書是西藏翻譯過來的,真正圓滿的教授,法相清楚的都是這個樣的,它有它的特別的理由哦,這我隨便一提。實際上這個理由,就是我們修行必不可少的認識,以及將來最重要的行持,都在這個上頭。那麼我們了解了,把握住了,啊!絕對不會讓它空空地浪費掉了。如果浪費掉了就像什麼?到了寶洲空手而返一樣,結果呢?「後世亦當匱乏安樂」啊!唉!以後呢得不到快樂,而且得不到暇身。
(p229)【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
假定你得不到,後面的、以後的安樂也得不到,暇身也得不到,請問那時候是什麼狀態?「眾苦續生」,永遠在受苦,這個是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欺誑!我們真可憐,眼前貪一點小便宜,將來受大苦啊!所以我剛才說這個善知識,這個善知識真好!實際上我們眼前哪,都可以體會得到的,體會得到什麼啊?牠真正地重要就是愚癡,真正重要的—愚癡。平常我們看見那些動物,狗啊、豬啊,那個有一些聰明的,那狗什麼,你給牠吃東西,牠馬上就圍繞而來,跟你吃。這假定這個豬啊像我們人一樣聰明,說這個主人養牠幹什麼的話,啊,牠看見那個主人來了,逃都來不及!對不對?
所以我們現在生為人,自己還自命為是個修學佛法的人,真是啊!剛才說的話一點都不騙啊!的的確確我們了解了這個,自己,至少我自己一直在這兒反省,啊!這真是畜生都不如!這樣。是明明一個人,要是看見他給我吃了以後要殺我的話—喔,這東西我連忙逃都來不及!我絕對不想去吃它,至少你不吃它瘦一點,挨到最後才挨刀欸!你又有多一點逃走的機會啊!對不對?想想看。所以我們真正了解了,那個時候就不會討這種小便宜,受大損害。所以這個了解因、果的關係在這裡,這個要清楚、明白的。
(p230)了解這道理了!道理是了解了,下面是「應勤思惟」。正確地了解以後,還要努力地如理思惟。前面是正知見,下面這個地方呢?正思惟、正精進。你能夠這樣去做,得到了、保持著相應的正念的話,那就差不多了,修行就是這些!所以修行不是說,單單兩個腿一盤,坐在那裡,不是!就要怎麼樣得到那個正知見,怎麼樣去正思惟正知見,使得這個正知、正念相續,繼續不斷地在你腦筋當中維持著。然後你起心動念,身口行為都跟善法相應,那個才是真正的修行。那時候你拜佛也得、念佛也得,乃至於吃飯、睡覺也得;當然,你坐起來盤著腿在那兒觀想什麼,當然更是。反過來你這個沒有得到的話,對不起!做什麼啊都是空費力!這個憨山大師的〈費閒歌〉就是從這個地方著眼的。
【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
就像很多「善富人」,他無量劫得到了這個暇滿的人身,現在卻是愚癡,現在愚癡,愚癡到什麼程度啊?只把宿生積累的這個福浪費掉了,而不趁這個機會好好地再修習,集一點福德、智慧。所以我們現在眼前這個東西啊,都是我們宿生勤苦所得的。我們常常覺得:哎呀!投一點機、取一點巧,可以得到一點好處。對不起!你宿生沒有修集的話,投(p231)機取巧得不到;你所以能夠得到的話就是你努力集的,這是該得的!你何必枉費心機呢?這個我們要了解的。由於這樣的話,你就心安理得,凡是你有的,絕不欠少你,而真正重要的:我們努力啊!努力怎麼樣修,再集下一世的,生生增上,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我們在這一點上面不了解、愚癡,不好好地去集那個福德的話,將來到壞的地方去了,就像到了寶洲,空手而返。如果我們這一生不好好的,
【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
你現在不修,將來怎麼可能呢?將來怎麼可能得到這個善惡業道所集的人身,暇滿人身的果報呢?那得不到的話,
【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
到那時候永遠受苦了!
【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
所以每一個祖師,每一個經論,都是告訴我們,再沒有比這個更愚癡的!再沒有比這個更自欺的!所以現在不要說被人家欺了以後發脾氣,要曉得對「自欺」發脾氣,那就有(p232)希望了。所以啊真正修學佛法的人,不是跟別人鬧,要跟自己的煩惱鬥,那個時候我們就有希望了!
【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
來了!你經過這樣地思惟,這個「思」是思惟哦,現在我們單單聽,這是「聞」。所以第一件事情你們一定要聽懂!如果聽得不懂的話,一定要去找同學,真正呢我們彼此之間,談是需要的,要談,這個才是我們該談的!說,欸!剛才老師說的什麼?經、佛菩薩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把握住,把握住了,緊跟著想—思惟;等到你這樣地思惟的時候,那時候心裡面覺得:啊,對啊!你會逼不及待地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幹什麼?「取心要欲」!說「啊!現在什麼事情都不要了,什麼事情都不要了!」一心一意啊,只要去做這件事情,這個是堅實的中心,重要的!這個叫作「善法欲」。你有了善法欲,成功了!就會精進了!不要人家來催你,人家不催你,你都拼命去努力了,何況人家來催你。
【如《入行論》云:「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
哪!就世間的來說,你要雇一個工人,給了他的工價了以後啊,應該給你做一點事情,對你有好處的,對不對?當然嘛!現在啊假定說是對你沒有好處的話,你什麼東西都(p233)不應該給他,這是千真萬確的!你請一位工人來,喔,這個工人要一佰塊錢或者一千塊錢,那你要把它工做還啊!如果說,來了以後他不給你做工的話,你當然不會給他啊!現在我們得到了這個難得的人身,還給它這麼吃,還給它穿、給它住。喔唷,吃了這個還不行!哎呀,等一下沒水果又不行!哎呀,等一下這個沒有豆腐也不行!哎呀,等一下沒這個也不行!結果吃了這麼多,對你有多少好處啊?這個要思惟思惟哦!如果說對我們沒有好處的話,這些東西都不應該給它。
【又云:「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
我們得到了這個「人身寶筏」,這個寶筏是渡生死大苦流啊!這個寶筏以後是好難得、好難得啊!所以千千萬萬不要白白地浪費。但我們不是有意地浪費啊,我們是愚癡,所以我們趕快策勵自己:趁這個時間還在的時候,絕對不要在那兒浪費啊!絕對不要再浪費啊!這個「眠」不是說到了晚上這個眠,就是我們在癡癡呆呆的無明大夢當中就是眠。這個無明當中,破這個無明大夢,就是我們真正用功的地方。所以這個包括了正知見,第一個要把這個正知見建立起來,那個時候你才會不能忍受。不能忍受什麼?不能忍受說,起心動念,我要這個樣;覺得:來來來來,來了,這個才是我要跟它鬥的!是啊,我們現(p234)在叫這個人這樣,叫這個人那樣;不是,叫我—喔!好傢伙某人,你又來了!你又想貪這個,你又想占便宜,你又覺得這個……。那個才對!
【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應如是思,發起攝取心要欲樂。】
這個是,這個祖師的一個比喻,這個比喻,他那個每一個比喻啊,有它的特別的說明,這個說明在這裡不講,在這裡不講。關於那些祖師的語錄當中,他每一個都有很有趣的公案,但是那時候啊,一個故事可以說一個鐘頭,都是策勵我們的重要的內涵。
那麼前面是說重大的意義,有了這個重大的意義以後,啊!那你就會努力地去做了。欸,不夠!還要「難得」。你想又有這麼大的好處,又這麼地難得,那時候我們真的拼命了。真正地把這個兩樣東西,如果說你能做到的話,我們人人都可能說「火燒頭燃尚可捨置」,頭上著了火了,你可以放得下,千真萬確,你們不妨去試試看!所以我那一天曾經跟你們,很早以前跟你們說,最早以前洛杉磯那個同修,再說一遍。他就是想那個東西,他還不是想這個,他還不是想暇滿人身—喔唷,一想到啊,他整個地什麼事情都沒勁了,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全部精神貫注在那裡修行。現在我們儘管懂了這個道理,修行(p235)就是修不起來,就是前面這個沒有。所以我們現在繼續地看。
【◎ 第三思惟極難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
那個經上就有這麼一段公案:那個佛有一次跟阿難說,他用那個爪,在地上挑了一點土說:「阿難啊!你看哪!那個大地的土多啊?還是我手指上那個土多啊?」你們大家可以分別得出來的,這個大地像地球一樣的土,比之那個手指上的一點點,能比嗎?完全不能比啊!下面他真正告訴我們:
p 63
【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
說現在我們一般的人從「善趣」,善趣當中就是指人、天,從人、天死了以後,生到墮落的人就像大地土;而能夠繼續不斷地保持人身的,就像那個手上那麼一點點。所以要曉得啊,真正再得人身的機會是難之又難,難之又難啊!
今天翻到六十三頁,這個暇滿人身難得的程度,這個我們實在無法想像,所以佛陀啊用一個事實,來讓我們體會這個難得的程度。說,從我們現在的人身或者天道—說「善(p236)趣」,然後死了以後往生,哦,不是往生,再投生。再投生能夠保持善趣的,就像爪上那麼一點點。就手指上面,你那個手指再大,你能夠抄多少土呢?然後呢失掉了人身,而墮落三惡道的像大地土,這樣。換句話說,我們不一定是善趣,在我們生死過程當中整個的六道當中,這一生結束了,向下去的,以及向上的比例之差就這麼多。墮落惡道的,大地這麼多;從這個地方透脫出來,得到善趣的像爪上那麼一點點。那這個比例你簡直無法想啊!現在我們說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千萬分之一,那這些數字都沒辦法比,沒辦法比的!這個失掉人身這個機會之大呀實在,這樣。那麼為什麼會這樣難呢?
【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
我們會想,為什麼原因這樣難呀?下面就引那個經論告訴我們。
【如《四百頌》云:「諸人多受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
下面解釋:
【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故。」】
就算在善趣當中的人,也都做種種不善。這個整個的業,粗粗地大別,不外乎這個(p237)十善業,反過來就是十惡業。那麼現在呢?在人身當中都是如此,所以都結果啊,造了惡業嘛當然到惡趣。在畜生地獄當中啊,牠根本就沒辦法造善業的,這個我們要了解,一天到晚這麼痛苦。然後呢做了畜生以外,那個畜生牠有辨別的能力嗎?不可能!這貓啊、狗啊,牠一天到晚做的工作,一天到晚做了什麼業?牠沒有做善業的可能,這我們要了解。唯一的就是人道當中,而我們人道當中呢,也都是造這個十不善業。到現在為止我們還,說實在地,並不了解我們到底造了善業、惡業,而我們還自己覺得自己很不錯了,說起來真是可憐啊!我們真正糟糕的,就是我們在造惡業我們不知道。這個地方暫且不講,等到下面詳細這個業道的時候啊,說明了,請大家自己好好地觀察。我想我們立刻會感受得到,我們起心動念,身口的行為,真正跟善法相應的,實在很有限,實在很有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