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3, 2014

GL1-17b

Written by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 十七 卷 B 面

常法師

(手抄搞 第三冊 p19)

一心一意依靠他,絕對不讓自己的自我發作,一天到晚跟著他,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你就行。可是那個時候,就怕一些問題來障礙你,你一旦離開了他了,你這個「我」就又起來了,「我」一起來了,又是生死染污之業。所以這個時候,第二步就怕不能依靠那個善知識。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堅固的,依靠這個善知識,絕不離開,非常堅強,像金剛心。金剛能破一切,不被一切所破。所以真正一個人依止善知識的這個心,像金剛一樣,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

p. 30 (5)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不能破離。】

就是這個,不要為魔跟惡友來破。這個惡友啊,實際上對我們修學佛法當中,這個最嚴重、惡劣的,就是這個。這個惡友不是今天跟你吵架、打架的這個人,欸,好朋友, (p20) 他跑得來跟你說:「唉呀,某人哪,你在這地方苦苦惱惱幹什麼啊!我們一起跑得去玩一玩,喝喝酒,聊聊天。」你覺得真痛快,這個就是惡友。所以這個概念,我們要很清楚。然後那個師長在那個地方呵斥你,他跑得來跟你說:「唉,我真同情你啊!像你某人,你這樣了不起,你世間上面有這麼了不起的學問,捨離了,跑到這裡來啦。照理人家應該捧你,他不但不捧你,還罵你。」欸,你還聽得很來勁咧。對不起!這個是惡友,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這個。

我們現在仔細看看佛經上面,佛經上面這個魔,絕對不是說,把他扮得三頭六臂要殺你的樣子,一定告訴你:「哎呀,你這麼辛苦了,你這樣地苦苦地做這件事情,幹什麼呀?去享福啊!」那就是這個。所以這種道理,除非是佛陀、大善知識來告訴我們,我們還不知道咧。所以關於這一點的話,你就得什麼?就得「正住」,然後呢,就得「具慧」,你不具足這個條件的話,他似說的惡法,跟正說的善法,你分別不清楚。說得似是而非的,實際上害你的,以及他的的確確地幫你的,你分不清楚。那時候你一定會跑到那個地方停住了,乃至於退掉了。

【即前經云:「應當遠離,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p21) 就是前面那個《三摩地王經》告訴我們,你親近這個善知識的時候,要恆常不變,不要一下很好—親,哎呀,好好!一下,又不行了。然後你內心上面,這樣地發自內心的,不是在表面上面的,不是在表面上面的。所以我們看這個真正的大善知識,那個太多這種類型,他怎麼把他磨折,他絕不去。要我們現在稍微受了一點委屈,明天拎了個包袱就跑掉了,那是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就是留在這裡的話,心裡不曉得是打算些什麼事情,那個東西是我們真正跟法不相應的地方。遇見這種情況,就得好好地懺悔,懺悔的辦法,他下面還會詳細地告訴我們的。那麼要堅固。再下面,怎麼辦哪?

【◎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如大地心。】

我們想像當中,然後跟了一個善知識,不離開了,他教你修學佛法。嘿,他不是教你修學佛法,他叫你負擔這個善知識的那些事情。「負荷尊重」,尊重就是你所依止的善知識的一切事業擔,他的事情你把它擔起來。要像什麼?「大地心」。唉!叫你隨便做一點還可以,要大地心的話,大地是承擔所有的東西,任何東西來,它絕對不叫回頭。

【謂負一切擔,悉無懈怠。】

所有的負起來,沒有一點的懈怠。懈怠呀,行為固然是要這樣,心裡的行,心理跟行 (p22) 為,同樣地沒有一點點退卻,沒有一點點疲厭。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薩,我之知識,如教奉行,實屬大福,今後莫覺如擔,當為莊嚴」」。】

那麼,這個詳細的道理,這裡不多講了,就告訴我們,一個祖師給他說,這個概念我們現在先要建立起來。說你們今天有幸地遇見這樣的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者,這就是我們的真正依靠的大善知識,碰到這種情況要依教奉行,照著佛、菩薩以及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們的去做,這是我們的大福報啊,這是我們的大福報啊!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個負擔哪,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莊嚴哪!這個話好容易說,好難做到!不要說做到,好難了解、好難了解!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只是建議諸位,把這個概念先弄清楚:為什麼?第一個。第二個呢,你了解了為什麼,看看我心裡上面是不是有這個量生起來了。平常我們自己的事情,不厭其煩地去做,再煩一點不妨去做,再遠一點也要去做。遇見那個善知識的事情,唉呀,只要做這一點點,你覺得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推三阻四的,他現在不是。關鍵在哪裡呢?先把我們心理建設起來,心理建設起來。建設什麼?說我們忙我們自己的這 (p23) 個東西,說起來是我們的損失,是造了我們的染污之業;你只有照著善知識,代善知識那個事情去做,去負擔的話,消除業障,然後增長功德,這個才是我們最好的莊嚴。眼前來說,假定你是求生淨土的,是往生資糧;究竟來說,就是我們將來報土的,你成佛的時候這個報土的種種莊嚴,就是從因地上面,從這個地方開始。

如果你這個概念認識了以後,你做起來就會很歡喜了。你就會覺得像作生意人一樣,你覺得辛苦,好啊!賺錢哪。作生意人就怕不辛苦,作生意人就怕不賺錢。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也是一樣,我們真正擔心的,不是怕做,倒是怕不做,我們真正擔心的,賺不到那個佛法相應的法財,這個概念是第一個要建立起來。

我這兩天,出去了兩天,回來一看,哎呀!非常歡喜,非常讚歎,那個裡裡外外,整理得這麼高興。現在我們不妨在這地方,心平氣和地想一想,以前我們沒有整理的時候,以及整理了以後,做過了,你現在坐在這裡,什麼樣啊?還是一樣。前面那兩天,你辛苦地忙,今天坐在那裡也是一樣。你前幾天在那裡睡覺,今天也是一樣。可是這個最後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你睡了幾天,今天是睡在那裡,是越睡越懶,越來越不想動,最多心裡想,就是這樣。如果你做過了以後的話,現在你也不會覺得累!你會心裡覺得好歡喜,你自己看看,也歡喜。我想這個我們大家感受得到的吧!你眼前只是這麼一點點,將來這 (p24) 個因,將來你的能力是越來越增長,如果做過的話。另外一種呢,你越來越遲鈍。

所以這個人間的很多人,為什麼比牛馬來得聰明,這個牛馬沒有什麼事情,牠就躺下來坐在那裡,然後,妙咧!牠先吃的時候,吃了一大堆,吃在肚子裡,然後吐出來慢慢地嚼,欣賞這個東西,這個就是牛馬。人不是,人不是,忙完了停下來,這個腦筋還在那裡轉,還在那兒動,繼續地向上;菩薩更是!這就是它根本差別。所以將來你們真正了解著我們的業相以後—我說真正了解的話,不是講的業的道理。佛法整個講業,如果說單單文字上面,不一定認識,如果你了解這個業的行相,你的心裡一看,觀察就很清楚、很明白了:了解了,了解了。

所以同樣地,事情做過了沒有什麼,可是這個結果就完全不一樣。前者,你這麼努力的話,就是說將來你的淨土資糧,將來你的究竟圓滿報身、報土的莊嚴。另外一種呢,什麼?就是說墮牛墮馬,這個擺在這裡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個後面那個果報啊,那差太多、太多了。你做過了,眼前呢沒有什麼,做也是那樣,不做也是那樣。所以我們常常說,這個不修行跟修行之間的差別,一個是白白浪費,一個呢是就是會,就是會善巧地利用,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對……括弧裡告訴我們,真正的依教奉行啊,這個才是真正的大福德、大智慧,這個才是我們最好的莊嚴,這是我們最好的收穫,這是我們最好的得到的。第四個: (p25) 得到的。第四個:

【◎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其中分六。】

那麼說我們現在,第一個要捨自在,第二個絕對不能捨離,任何情況之下,這個心像金剛一樣地不被破壞,只有破壞一切。你依靠了善知識,能夠破壞一切煩惱,絕不被任何東西破壞。那時候進一步呢就負荷,等到你全部負荷起來,圓滿負荷成功的話,你就是佛耶!所以在因地當中,我們怎麼辦呢?那麼負荷了以後,該怎麼做呢?現在我們就下面告訴,那就分成六項。

【如輪圍山心者,】

什麼叫輪圍呢,輪圍山?

【任起如何一切苦惱,悉不能動。】

輪圍山就這個樣。

【慬哦住於汝巴時,公巴德熾因太寒故,身體衰退,向依怙童稱議其行住。如彼告 (p25) 云:「臥具安樂,雖曾多次住尊勝宮,然能親近大乘知識,聽聞正法者,唯今始獲,應堅穩住。」】

第一個絕不動搖。那麼他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個慬哦瓦,就是博多瓦的師兄弟,換句話說,就是敦巴尊者的那個弟子,最主要的弟子。住在那個地方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弟子當中有這麼一個人,那個地方冷得不得了,那個西藏的確冷啊,唉呀,實在受不了!所以他就跟他的這個依靠的這個師長,就說:「唉!這個地方受不了,這個地方我們怎麼辦哪?動動腦筋看,還是換一個地方怎麼樣?」嘿!他老師這麼告訴他,說:「安樂臥具,我們要真的要談享受的話,已經不曉得多少次,住在這個尊勝宮,」尊勝宮是最尊貴、最勝妙的這種地方,那不曉得多少次了。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我們都是。固然我們多少次住過地獄,但是也多少次生過天堂,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但是結果呢,我們還在那輪迴,還在那輪迴,一點用場都沒有耶!而且要真正跳出來,要什麼?要修學佛法,要修學佛法一定要依靠大善知識,這個大善知識呢,究竟圓滿的大乘的善知識。「現在我們能親近這個大善知識,聽聞這個圓滿如理的正法,現在今天剛剛開始得到,所以你應該堅住、穩住。心要堅固,然後要穩,絕對不要動搖啊,絕對不要動搖啊!」所以碰見這種情況,我們不妨自己可以檢查一下,我們真的這麼難受嗎?我們現在這裡真是舒服 (p27) 啊,樣樣現成,比起他們來,真是像天堂一樣。第一,這裡說輪圍山。第二呢,

【如世間僕使心者,謂雖受行一切穢業,意無慚疑,而正行辦。】

就是說,不管他是做什麼事情,「穢業」,這個穢分兩方面,第一個是外面的,第二個是裡邊的。現在目前這裡主要的是指外面的、外面的,就是說拿那個髒東西,叫你洗廁所啊,叫你弄廚房啊,就是你怕的,就是你不願意的。這種不管是什麼,心裡面不悔不疑,沒有一點點動搖。說:「我這地方跑到這裡修學佛法的人,叫我做這個東西!」這個就疑了。再不然的話,我覺得我世間好像有頭有臉的人,怎麼跑得來弄這個廁所啊,唉呀!覺得愧了。不!完全照著善知識告訴我們,要我們做,乃至於他沒有說,我曉得他需要這樣做,就認真去辦。所以像世間的這個僕人一樣,僕人就是傭人,傭人就是這樣做。

【昔後藏中,】

下面舉個例。

【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有一泥灘,敦巴盡脫衣服掃除泥穢,不知從何取來乾潔白土覆之,於依怙前作一供壇。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類似汝者。」】

(p28) 那個時候後藏,那就是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時候,西藏的時候,那個有一個很大集會。「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就是一個道場,很重要的一個道場,正在大家集會。那麼集會的時候,那個地下有一攤泥水,那個敦巴尊者,你看這個人多了不起啊,看見那個泥,把衣服脫下來統統拿掉了。然後因為沒東西嘛,那個地方苦得不得了,沒有東西,就拿這個衣服來盛那個土。然後不曉得從什麼地方,弄來乾淨的放在上面,弄好了以後,這個地方就讓他的老師—阿底峽尊者坐在這裡,前面做個供壇。阿底峽尊者看見了很歡喜說:「啊!了不起、了不起!居然你能做這樣,印度現在也有這樣類似的。」

我們曾經看過佛陀的因地當中,有頭髮佈地的這種事情。現在不要說叫你把衣服脫下來,拿那個掃帚送到你前面,叫你說:「某人,你去掃一掃吧!」喔!你心裡面委屈個半天,這個我們自己想想看。然後他站在那裡,勉勉強強掃,他跑掉了,你也跑掉了。這個情況,我們可以互相來對比一下。然後更重要的應該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是重要的。再下面這個第六種,第六。

p. 31

【如除穢人心者。】

除穢人,這個在印度當年,它這個大城市,熱鬧的這個大城市,它有專門的一種除 (p29) 糞人,所謂《法華》上面的除糞人。實際上這種除糞人,我小的時候,我們中國大陸上也有,中國大陸上也有。鄉下,當然它不需要,那麼這個城裡的人,是專門有這種人。那麼,在印度,它那個階級很分明,所以凡是這種除穢人,都是下賤的人、下賤的人。那麼現在我們依靠著善知識,也要這樣的心情,這個是特別的。

【盡斷一切慢及過慢,較於尊重應自低劣。】

這是這一點的特別重要的地方。你親近善知識,內心當中,一定要去掉這個東西,斷除所有一切的慢及過慢,慢及過慢。這個慢,就是你比他高,乃至於輕慢心,這個萬萬不可以、萬萬不可以、萬萬不可以。不管是你實質上如何,就算你比他強,你還是要低聲下氣地去跟他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如果說,你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在這一種情況之下,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好好地懺悔,還有一個不如離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否則的話,對自己是一種大損害。尤其是將來真正遇見了善知識,你對善知識隨便起一念的輕慢心的話,產生的惡果,是不得了地嚴重,很多經論上面特別告訴我們。反過來,你真正要想受學佛法的話,那個拿掉,你就有很大的好處。就算他不是善知識,如果說你能夠拿掉了以後,你都有好處,何況是善知識。所以那一次我們 (p30) 曾經講,說這個老比丘,受到了四個年輕人的開玩笑,拿這個皮球,在他頭上「蹬!」打一下,他說:「你啊,給你初果。」他就真的證了初果,為什麼?最主要的原因,他前面這個慢心一點都沒有,然後他自己與法相應,在這種狀態之下就行了。這個我們要了解。下面引兩個祖師說的話:

【如善知識敦巴云:「我慢高坵,不出德水。」】

這個我慢是山,所以叫我慢高山,那個山上面,水一點都蓄不住的,一點都蓄不住,不要說它自己本來就是沒有水,下上去的水跑掉了。平常我們說:「喔唷,這個我都懂!」聽起來「啊,我都懂啊!」你既然懂的話,你聽他幹什麼?心裡面就一點都留不住,一點都留不住。所以前面像桑樸瓦,他很清楚,他這麼了不起的一個大善知識,他聽見人家講法,欸!他並沒有說我都懂,他跑得去就認真地聽耶,聽完了以後,他還說,我得到兩種好處。不但如此,佛親自都是這樣示現的,佛聽見人家講法,他就至心恭敬地歡喜。為什麼?佛自己從哪兒來的?從聽法而來,法是佛母。所以他一聽見那個法,他就感恩、歡喜、恭敬,這個心情都生起來。現在我們聽見了法以後,覺得:「欸!這個沒有什麼。」你這個心裡面是完全不相應。所以固然說我們不懂的,固然是要這樣的,就是你懂 (p31) 的,你要讚歎、隨喜。

所以我看見以前的,我們這個民國初年有個了不起的,揚州高旻來果老和尚,他是禪宗的了不起的大德,雖然不像虛雲老和尚,並列所謂民國以後的幾位了不起的大德,但是在禪門當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的一個人喔!他自己學什麼?參那個「念佛是誰?」他有一天跑到一個地方去,他也沒別的,看見牆上「念佛是誰?」他一看見,就歡喜得不得了,好讚歎,為什麼?跟它相應,那這是一個狀態。所以如果我們現在碰見這種情況,心裡不相應的話,現在眼前對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馬上應該認得,從這件事情上反應出來,欸,我們心裡面跟法不相應,這是我們現在要真正認識的。

平常我們總是看人家不對,要曉得,這個對跟不對,真正的重要的,不是外面境況的對跟不對,就是你內心當中,跟這個境,引發的內心的這個種子,這是我們要了解的。如果我們現在這個上頭,你不能認識的話,那都是空話。所以人家說不要分別,就是說我們妄分別,才能夠產生這種現象。究實說來的話,我們要如理地善巧了解這個法相—為什麼我看見的這個境界,心裡會生起這種狀態?好的該如何?壞的該如何?然後你能夠善巧分別,好的,隨喜、讚歎、歡慰、增長;壞的嘛,努力去改善,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修學 (p32) 佛法的,就這樣。下面

【慬哦亦云:「應當觀視春初之時,為山峰頂諸高起處,青色遍生,抑於溝坑諸低下處,而先發起。」】

喏!你不妨看看,到了春天,真正先發芽長出來的是哪裡呀?是高山頂上?還是下面?當然,高山頂上一片皚皚白雪,等到雪融掉的時候,光溜溜地,是一片沙漠;下面就非常茂盛。為什麼?就是這個—慢,法水蓄不住,這是兩位善知識給我們的指示。下面:

【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

像「乘」,乘就是轎子,現代的汽車,或者車子,載重的。不管什麼東西,再重的東西,它一定能夠把你負擔下來,能夠把它載運到應該去的地方,應該去的地方。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應該把善知識要我們做的事情,全部負擔下來,載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善知識之所以為善知識,就把你從這個地獄門口,然後送到這個圓滿的報土這個地方去。所以必定要有這樣的心裡的認識,然後照著去做。下面:

(p33) 【如犬心者,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

像狗一樣,像狗一樣。為什麼呀?不管他這個,這個狗對那個主人,不管他怎麼罵,他罵,狗不會忿,不會發脾氣的。的的確確,你看家裡那個狗,就是你打了牠了,哇啦哇啦叫,牠一面叫,一面還在那兒四周轉,牠不會說叫了一下跑掉了,就這樣。那麼前面我們說,他世間僕使,受那個穢業是外面的行持上面的,如犬心的話,那就是心理上頭的。不管那個善知識用什麼方式來罵你等等,你心裡面沒有一點點怨恨,沒有一點點怨恨。你看那個密勒日巴尊者這個裡邊,就是他那個老師對他這個樣,他心裡面只有想:「我自己總是業障吧!我總是業障吧!」要我們任何一個人,碰見這種情況的話,一定會覺得:「哎呀!這個老師簡直是極殘忍,這麼不講理的人。」而他卻是一點都沒有,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有看見,我很羨慕我要做到它,這個心理是好的;但是他為什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重視的。而你了解了佛法以後,那個時候,你會才知道為什麼密勒日巴尊者能做到,為什麼你做不到。

同時,我前面說的信位菩薩的行相,什麼叫信位菩薩?淨心為信。什麼叫淨心為信?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他心裡面所生起的不是染污煩惱之業。我們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 (p34) 候,你想到的都是那種世間的事情,那很清楚、很明白的。就是我們哪都在門外,不管你道理講多少,沒有用。他不管怎麼不合理的情況現起的時候,他不會覺得人家不合理,他只是覺得:「唉呀,我裡邊業障還沒有淨除吧!我還有什麼嗎?」這個就是典型的淨心相,典型的淨心相。是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讀那個傳記要認識的,你單單看那個傳記看不出來。了解了這一點,那個時候我們就努力去修持,努力才去修持,所以整個的現在下面告訴我們的都是這個。

現在我們千萬不要盲修啊!你如果說急急忙忙地去修的話,這是盲修瞎鍊哪!你不曉得真正的行相,自己覺得磕幾個頭、念幾聲經,當然有功德,但是事倍功半,事倍功半。你能真正地關起門來,捨掉一切,那真是了不起;你了解了這個,然後去修的話,哇,那效果是完全相反,完全相反!平常我們的事半功倍的話,這是世間的,這個裡邊的差距是十百千倍。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一定是起步的時候,一直依止著善知識,他成就越高,這個做得越認真。如果說你能夠一直依止到等覺後心,那你這條路一定最直、最快、最好,這個情況在《華嚴》、《法華》上面,說得很清楚。《法華》所以他就說:「啊,我多少時,一直告訴你們哪,大家好好地去努力,要照著去做!你們就沒辦法聽得進。」你說你不聽嘛,聽了的,然後聽見了一點點,就照著自己的意思,就覺得趕快去忙,就是 (p35) 只選自己相應、愛好的那一部分而去做。有沒有成就?當然有,成就的是歪路。所以他為什麼第一點告訴我們「捨自自在」,就是說你不要想著:「哎呀,我現在去修行了!」我覺得要如何修行,這是自己的自在,完全拿掉,徹底拿掉。

Category : Uncategorized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weet Tech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