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 2014

GL1-01a

Written by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一卷 A面

(手抄搞 第一冊 p3)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聲)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我們開始修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是宗喀巴大師所造的。那麼平常我們前面先要提一個重點,通常我們稱為「玄義」,也就是把我們所要學的這個內容,它主要的綱領、特質,簡單地、扼要地把這個重點說明。不過,對我們現在在座的大部分同修來說,是初機,剛剛進入佛門,所以用平常正規的這種狀態來說的話,大家不一定能夠體會到、領會到它的深入的正確的意義。結果呢,花了很多的時間,而得到很小的受益,這個其次 (p4) 這個其次。進一步,因為他不了解,剛開始聽了這個不懂的東西,沒有興趣,把他的這個熱忱會減少,這是一種損失。

所以我改變一個方法講,我頭上只是非常簡明地來說,而把這個簡明的理由,就馬上能夠運用在我們身心上頭的,那麼提起我們對本論的一個興趣、好樂,了解了本論的殊勝,產生一個善法欲。換句話說,一種強有力的欲望,本來這個欲望通於世間的,現在我們這個欲望是追求善法的欲望。而這個善法欲,是策發我們精進的必要的基礎,有了這個,那麼才能夠得到佛法的真正的好處。換句話說,真正講修行上去的步驟是這樣的。等到我們把本論順著次第一步一步學下去,有了一個正確的概念,然後我們再提綱挈領,把這樣的一部大論,作一個綜合的結論,那個結論,以後作為我們行持的準則。實際上這個最後的結論,本來就是在最先應該講的玄義,這個首先來說明。

所以現在我們用簡單的方法。《菩提道次第廣論》,那麼說些什麼呢?簡單地說一下。「菩提」,翻成功我們中文叫作覺,大家曉得——覺悟。這覺悟些什麼呀?平常我們說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個我們也不必一個一個解釋。拿我們最現實的,也最具體的說明——我們目前,大家追求的是什麼?快樂。昨天說過了,簡單地說,這樣;更 (p5) 更深一層地,或者是仔細一點講的話,要想把痛苦解除,要想快樂得到。當你把痛苦徹底解除的時候,得到的快樂是圓滿的,不會有毛病的,這樣;應該說,不會有毛病的,但是並不圓滿。而不但這個快樂沒有毛病,而且圓滿的,這樣。

那麼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呢?我們這麼努力去做,為什麼得不到呢?原因是說,我們雖然認真去做了,因為我們並沒有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認識,你雖然辛苦忙了半天,卻不一定有好結果。比如說我們生了病,要去找醫生,你去找醫生,假定你對這個醫生有沒有本事,這個藥對不對,你都不知道,隨便找一個蒙古大夫,隨便弄一點藥吃吃的話,病治不好;不但治不好,乃至於更加重你的病苦。同樣地,世間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所以我們雖然要求這個好的目的,但是因為並不了解怎麼去做。

那麼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徹底完全覺悟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所以這個叫作「覺」。覺悟什麼呢?任何一件事情對、錯,他完全了解了,這樣,那就是所謂這菩提就是覺的意思。那麼我們要想得到這個結果的話,不但聽到那個道理就算了,還要照著它去做。所以,你照著它這個方法走上去的這個步驟,叫作「道」,這麼簡單。

(p6) 那麼下面的「次第」呢?任何走這個路,一定有個次第,一定有個次第。比如說,我們爬樓梯,一定是下面一階階上來,沒有一個事情是例外的。不要小看這個喔,不要小看它呀!實際上那個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平常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注意幾樣東西,平常我們說:質、量;質是講這個東西對不對,量是講這個夠不夠。隨便,譬如我現在說前面一杯水,我要喝水,那麼不僅僅是它水對不對,當然,不但對不對,還髒不髒,這個是就它的質純淨與否。單單這個質夠不夠?不夠,你說一滴水也是,一滴水喝了不能解決你的渴,還要什麼?量。所以質是要正,量是要足。除了這個對不對?還要一樣東西——次第。小事情,我們往往不大注意,忽視掉了,實際上呢,次第是非常重要。

平常舉一個非常簡單的比喻,我們燒飯,我們大家曉得要米、要水,然後要火,把幾樣東西要洗。這個我們不能說反正要火、要水,大家混在一塊兒來,這個不按次第不行。你一定把那個米拿來先洗乾淨了,加了水,放下去燒。你不能說反正要水、要火,我先燒完了以後再洗,那個沒有用,那個沒有用。燒焦了,你怎麼可以?就算不燒焦,燒出來,髒的怎麼可以?譬如說燒菜——那是米的話,已經弄乾淨了——燒菜的話,你不能說那個菜從田裡拔出來,我燒完了再洗,這裡邊都是泥巴,然後呢,乃至於有農藥,你吃下去,本來給你營養的,反而把你毒死。所以「次第」,所以現在我們說,我們要想達到這樣的 (p7) 一個目的,應該走這樣的路,這個路過程當中還有必然的這個次第。   

那麼下面講「廣」,「廣」是詳細地來說明這件事情,來說明這件事情。我這地方再特別說明一下,我完全都是用最通俗的名字來講啊,下面大家也許說,那平常我們這樣,好像聽那個書本上面,也許你有可能兩種反應。大家注意喔!一種呢,大家如果習慣於平常我們教學方式的話,也許覺得這個好像不夠書卷氣。還有一種呢,也許習慣了,聽完了這個,很歡喜的話,就不再歡喜平常我們一般的正規狀態。那麼這兩點,我們都這地方要說明,要改善的。

第一種情況,他習慣了文謅謅的這種語言以後,驟然聽了以後,覺得不大習慣,那這是難免的。但是我們要了解,你今天跑得來聽這個東西,你目的幹什麼?假定說你是學文的、學什麼的,那對,用不著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你可以到普通的文學院裡面去,哪一個學校,研究佛教史,研究中國文學,然後研究西藏文學,寫出最好的文字來,根本用不著到這裡來!我們這裡主要的目的是,要了解了講修持,然後照著去修持的話,證得這個覺悟的、圓滿的果。所以真正的重點擺在這裡,你不要忘記掉了!

所以在這個場合之下,為了適應我們的條件,這樣,那麼你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心裡 (p8) 面,就不會受以前習慣的影響。還有一種呢,也許我們在這裡聽得滿歡喜,覺得:哎呀,這個講的道理的的確確聽完了我馬上可以用上,很高興!於是不知不覺又會產生這種心理─在別的地方聽見這種照著次第去講的很多文字,你會排斥它,說:「唉,你看,那些講了個半天沒用!」這種心理也絕不可以!要曉得,它語言文字是絕不可少的,絕不可少的。做任何事情,修學佛法亦復如是,必定要透過這一個東西來說明,次第地深入,我們才能夠懂得。只是我們目前狀態,是因為條件所限,所以不能用得它深的地方去,才這樣的,這個我們要了解,這個是要了解。所以,這兩種情況,我就事先先說明、避免。越到後來,我越是會用比較像學校裡念書這樣,用各式各樣的成語文字來表達,這個首先說明一下。

那麼,所謂《廣論》的「論」,最後一個,平常我們就說,詳細地來討論,詳細地來討論這件事情。所以從這個題目上面,我們可以曉得說,我們現在學這個東西,就是怎麼樣從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開始,一直走上去,走到圓滿成佛的這條路。而這條路的過程當中,不管就它內容的正確與否來說,就它應該完成的數量來說,以及走上去的次第來說,它都有一個完整詳細的說明,詳細的說明。我們從這個上面,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你照著一步一步實踐的話,就可以達到最高圓滿的境界,最高圓滿的境界,這就是本論的 (p9) 我們要學的。

那麼這個作者是宗喀巴大師,作者是宗喀巴大師。這個地方,請翻開書本前面有一個彩色的照片,彩色的照片,這張照片非常莊嚴、非常莊嚴。那麼我簡單地把宗喀巴大師的他的歷史啊,介紹一下:他是青海人,青海西寧附近的人,西寧就是青海省的省會。他生在元朝─元順帝,順帝就是元朝最末一代皇帝,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相當於西曆的一千三百五十七年,一千三百五十七年。他從小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很小就出家,然後到十六歲,就進西藏。因為這個青海一帶,在我們中國靠那個角,包括青海啊,然後西康啊,然後四川的一部分哪,西藏啊,那個都是藏族的區域,藏族的區域。他們信的都是佛教,而是屬於佛教當中的密教一支,密教一支。那麼,在這一個藏語的佛法系統當中,他的教育的中心是在拉薩,在拉薩。所以宗喀巴大師在十六歲的時候,也受了他師長的影響,進拉薩去求學,以後呢一生就在西藏,而且把西藏的佛法整個復興,整個復興。   

那麼在這裡,我也不妨把這個藏傳一系的佛法,簡單地介紹一下。因為這個在我們國內平常是少傳聞,所以我簡單地說明一下。那個西藏的佛法開始的時候,是松贊岡布王,那個人,相當於我們唐朝初年,唐朝初年。唐以前是南北朝,南北朝下面是隋、唐,這樣。 (p10) 那麼那個松贊岡布王就是隋、唐那個時候的人,他也是西藏人當中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那麼,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也碰見我們所謂唐初,那是中國最盛的時候,唐太宗。所以中國歷史上,不管西藏,有這麼一段佳話:唐太宗的公主文成公主,就嫁給那個松贊岡布王,那個時候進去的時候,帶了很多佛經進去。那個松贊岡布王不但娶了唐朝的公主,另外他也娶了一個尼泊爾的夫人。那麼同樣地,那時候尼泊爾也是佛教的國家,所以從這兩個地方傳進去了大量的佛法。

那麼,這個松贊岡布王不但振興了佛法,這個西藏的文字也是那個松贊岡布王時候建立起來的,他特別派一個大臣,到別的地方去,然後學好了帶回來。最後呢,學的是印度,把印度那個母語,經過了他自己的認識以後,適應西藏,造了那個藏文。所以這個藏文雖然跟梵文是不一樣,但是脫胎於梵文,脫胎於梵文。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它翻譯過去,它有種種的方便。譬如說,拿我們現在的語言來說,你這英文翻成功中文,跟英文翻成德文、法文不太一樣,他們西方語言轉變一下容易,因為他們語言相似,語言相似,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我們順便一提。

那麼除了文字以外,制定法律,最主要地佛法那個時候奠了基。奠了基以後經過了 (p11) 三傳,他傳到了他那個第三傳,一個皇帝叫持松德貞,或叫赤松德貞,這個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皇帝、藏王。那麼他又大大地振興佛法,從印度請了一位大成就者,大成就者所謂靜命大論師,到西藏去弘法。所以西藏的正式有三寶,所謂僧伽等等,從那位大師開始的。不過當時西藏的地方上有一種土著的教,叫作苯教,我們有時候稱它為黑苯教,那個勢力很強,那是民間的鬼神哪這些。所以不但民間反對勢力很強,而且黑苯教的那個鬼神,那個東西還是很有力量的。其實我們現在世間也是一樣,你看什麼十八王公啊,或者什麼,那種鬼神是有他的力量。那黑苯教裡邊,他們還有他們的什麼咒術啊,各式各樣的這種怪招,所以這個佛法剛進去的時候遭到了種種魔難。

那麼這個靜命大師,這是一位了不起的成就者,就說:「像這種魔難,我沒有力量克服它,現在印度有一位佛教的大成就者─蓮花生大士,如果請到他的話,那一定沒有問題。」那麼,這個藏王就努力就去請。這也是因緣成熟,那個時候那位大師也正好從印度向東方走,那麼正好到尼泊爾,於是藏王派去的使者遇上,就把他請進去。請進去了以後,這個蓮花生大士是顯密圓融的成就者,他有種種的殊勝的方法,所以把那些各式各樣作祟的妖魔鬼怪一一降服,大弘教法,這樣,大弘教法!

(p12) 不過因為剛開始,初初建立,雖然剛開始建立了,等到蓮花生大士走了不久,它那個基礎沒有穩固,所以很快地又衰下來了,衰下來了。再加上過了一百多年以後,就發生了一個很不幸的事情。就是那個赤松德貞又傳了幾代以後,我一下子記不住幾代,它那個有一個皇帝叫朗達瑪,他反對佛法,反對佛法,所以皇家聽了那個黑苯教的影響,整個把佛法摧毀,整個摧毀。那個時候相當於我們的唐朝唐武宗,我們中國歷史上面也曾經說「三武一宗之難」,那幾個皇帝都是反對佛法的,以皇家的命令,把廟拆掉,叫和尚還俗。那個時候朗達瑪也是這個樣,所以把它徹底地摧毀掉。摧毀掉了以後,後來那簡直是一蹶不振。在我們中國來說的話,因為已經很普遍了,所以這個三武雖然摧了以後,還可以恢復一點,西藏簡直是恢復以後就不成樣子。那麼就這樣,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時候,那個教法是非常地亂、非常地亂。平常的時候,大家都是憑個人的想像,憑個人的想像,所以這個凌亂的情況我們可以想見。

那時候到朗達瑪再傳的下面,另外有一個藏王,朗達瑪下面那個西藏的政治,這個政治方面發生過一個政變,那我們不去談它。所以那個皇室也就分了幾支,其中有一支靠西邊的,一個國王信佛,那麼一方面是信佛,一方面想到他祖先在佛法上的這種擁護、輝煌,所以他心裡面非常痛心,他就發心到西藏去再去求法。結果他們祖孫兩代聚全國的精華,花了很長的一段時候,到印度去請了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是印度當年的一個最高成就者,關於阿底峽尊者的內容,我們講到本論的傳承、師承的時候,它有一個說明,所以我這裡不詳細講。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以後,把佛法振興起來,從阿底峽尊者振興以後的西藏的佛法,叫作新教,在這個之前叫作舊教。譬如我們現在聽見我們這裡國內也有,藏密,所謂寧瑪,就叫舊教,其他的就是白教啊,然後花教、黃教這是新教。新教就是阿底峽尊者以後,經過革新以後的新興的這種,當然佛法的中心沒變,不過它的作法是比較改善了。

經過了阿底峽尊者這樣一個努力以後,它就復興。復興了以後,但是畢竟前面那個基礎並不穩固,所以阿底峽尊者復興了以後,慢慢、慢慢、慢慢地,又慢慢、慢慢地過了一些時候,又開始有一點衰頹現象,有一點衰頹現象。後來呢又經過宗喀巴大師又起來,宗喀巴大師距離阿底峽尊者是三百多年,不到四百年,阿底峽尊者相當於我們宋朝初年,宋初,那麼這個宗喀巴大師是元朝末年。經過了宗喀巴大師這樣地一次徹底地改革以後,所以西藏的佛教如日中天,到今天已經有六百多年了,已經有六百多年了。宗喀巴大師改革以前,已經是很衰;一下達到那個頂峰,而且能夠維持這個局面,經過很長一段時候,現在也慢慢地、慢慢地向下。雖然向下,但是它還保持著非常完整的內容在,非常完整的內 (p14) 容在。這一點是我們以前都不知道的。

那麼幸好民國初年有幾位了不起的大德,尤其是太虛大師,這個人真是個大菩薩。他以他的心胸,他要全部提起,所以他倡一個口號─八宗並弘。那麼,這個我們換成現代最簡單的話,我要來說一下。平常我們個人修,譬如說他學禪、他學淨,這對我們個人來說,是沒有錯,你可以有成就,而且我們個人修,也必須要走個人的特別的路子,一定是一門深入。但是對整個佛法的弘傳來說的話,這個不夠,這個不夠,一定要各方面的圓滿配合,這樣。譬如說我們現在來造一個房子來說,或者造一個寺院來說,假定說,我今天在這地方要講修行,你說我造個小茅蓬,反正是一間,那麼拜佛也在這裡,吃飯也在這裡,睡覺也在這裡,我只要我的修行成功,就行!可是假定說,你要把那個三寶的形相撐持起來的一間大廟,這個不行;你一定要有大殿,有寮房,有大寮,有各式各樣的配合。那麼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像虛大師這種菩薩再來人,他有這樣的願心,結果他門下的弟子,除了我們本來有的台、賢、性、相各方面,以及所謂禪、淨等等。關於密教部分,在我們中國內地,已經失傳很久;

Category : 廣論講記一

Tags :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weet Tech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