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威(Cheers)
一位碩士班研究生因為一再重複的自殺行為,被家人帶到門診。我打開病歷,看到他顯赫的學歷,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困境,讓他不得不採取如此激烈結束自己的方式。
說他的學歷「顯赫」,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一直都是全台北市父母擠破頭也要將小孩送進去的。他不僅一直都是這些學校的一份子,而且都還是最傑出的。
「為什麼,要結束這麼傑出的生命呢?」我才一開口,看見他充滿怨懟的眼神忽然直直瞪著我,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是說錯話了。他只是看著我,沉默無語,沒有任何聲音,只有越來越強烈的焦慮充滿了整間的會談室,幾乎是要爆炸了。
這時,父親急切地開口了,在他肩上推了一把:「怎麼還不說話?這麼不禮貌。」
「我為什麼不生氣?」
當下,我似乎就明白了。想想看,就讀國內最頂尖的研究所、大學每學期都拿書卷獎的一個傢伙,在他爸爸面前居然連保持沉默的權利都沒有,還要遭遇像小孩子一般地對待:推肩的使喚,命令的口氣,還有「不禮貌」的指責。
我看著他,緩緩開口說:「你不回答我可以諒解,可是,為什麼這樣子你也不會生氣呢?」
忽然,他開始落淚卻又強忍住,只是越來越激動的情緒幾乎忍不住全身抽搐了,他終於才放聲大哭,完全不可收拾。
「是啊,我為什麼不生氣呢?」直到力氣用盡似的,他終於開口,只是自問自答,並不期待有人給他任何反應。
從小他就被稱為「乖巧」和「模範」。他也清楚,只是基層公務人員的父母,從他出生以來,其實一直都是很辛苦地張羅提供他們姊弟最好的求學環境。
開始出事的那一天,他正趕著一項實驗,忽然卡住了。不知是那一步驟出問題,幾個晚上熬夜一再重複,還是做不出結果。他想問同實驗室的學生,可是,還沒開口就緊張地結巴了。原來他是如此地優秀,從來都是認識或不認識的同學主動找他聊天問問題。直到今天,碩士班的程度,已經是25歲了,他從沒需要問任何的問題。他也許沒有難得倒自己的問題;但是,更重要是,他也從來沒透露的:他,根本不敢開口問問題。
成為下一位比爾.蓋茲,又有什麼用?
他不敢開口問同學任何問題,雖然他內心充滿了許多的好奇:下課時不經意聽到A同學提起的女巫店是在哪邊?B同學那麼多女朋友,要怎樣才能追到女孩子呢? 他說著:「如果一個人連和女孩子講話的能力都沒有,成績再好,可以到台積電或聯電研發部上班,甚至成為下一位比爾.蓋茲,又有啥樣活下去的意義呢?」
我不知道坐在一旁的父母是否聽懂了。他們焦慮不安地好像是要反駁似的,可是被我一個婉轉的手勢壓住了。
我雖然依然沉穩,可是,好想用力抓住他父母的衣襟,對他們的耳朵,用足以喚醒一頭大象的聲音用力地吼說:「你們知道嗎?人生除了功課,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