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楊錦波
我們都對自己抱有期許,都自設一個標準,與他人比較,對人稱羨。都認為自己應該像別人一樣,健康完美,無憂無慮;能力有如名儒才子,出口成章,揮灑自如;外表能像男女影星,婀娜多姿,英俊瀟灑;生活如同貴族富豪,開名車住豪宅。
如果自己無法達到標準,亦或表現不如預期,往往感到羞辱慚愧,無地自容。
期許越高,慾望越強,失望則就越大。我們經常影射內心的自卑,以為別人以異樣的眼光看我,社會以歧視的態度待己,因而畏首畏尾,活在自設的地牢裡。
章女士患有躁鬱症,過去曾多次發病,需要住院療養。她對自己感到羞愧,千方百計的想要隱藏自己患病的事實。在求職會談中,每當雇主問起她履歷表上沒有工作的時段,她總是支吾其詞,找個藉口堂塞。有一次她在住院當中,遇見熟識的鄰居,她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我們該怎樣走出羞愧的情緒呢?
我陪同她一起探索隱藏在羞愧背後的情緒。她發現自己有很多的自責,認為自己每次病發,都給家人帶來很多的麻煩;認為自己沒有盡到為母親的職責,沒能好好教養兒女。她有很多的自卑,覺得同事不能接受她,取笑她是個瘋子。她對於自己無法專心做事,善盡職守,有著很多挫折;對於自己失去許多工作機會,導致財務困難感到相當遺憾。
她常怨天尤人:「我到底犯了什麼錯?為何遭受疾病的折磨?」在鼓勵之下,她勇敢的去感覺這些情緒,眼淚奪眶而出。
自卑心通常源於無法接受自己。我向她解釋說:「罹患躁鬱症就如同得到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並不是您的錯。您是否可以用平常心來看待,不要去排斥它?」她感慨的說:「我一向都把自己的病症,當成一件不喜歡的外衣,將它藏在衣櫥裡,不願意去碰觸它。也許現在我應該把它洗淨曬乾,重新穿戴,讓它重見天日。」
我要她描述披上躁鬱症的外衣,勇敢走出去的感覺。她回想起一位罹患躁鬱症的心理師,把自己生病的經驗寫成一本書,並且到處講演,來幫助同病相連的病友,走出疾病陰霾。她說:「也許我可以仿效她,來自助助人!」她的臉上露出一線希望的曙光。
人人生而平等,在陽光照耀下,每個人都投射有陰影。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我們不必貶低自己,不用羨慕他人。我們要擁抱自己,發揮所長,補己所短,脫下自我期許的面具,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抬頭挺胸,昂然走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