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
雖然我以前上的女子高中,在舊金山灣區有龐大的校友群,但是因為個個是女中豪傑生活忙碌,家庭事業兩頭煎熬,如果不參加校友會的聚會,彼此根本很少有空來往,經常三不五時打電話給我的只有一位同學。
今天她又打電話來向我訴說她的不如意,她的聲音嬌柔,娓娓道來像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曲中有那麼多的幽幽怨怨。
我以前服務的公司,有一位同事,他很會算紫薇斗數,同事都喜歡拿親朋好友的生辰八字來請他排算,雖然是業餘,可是因為樂在其中,有求必算不停鑽研,所以還真是鐵口神斷,準得很。前些時候,我的這位整天覺得自己委屈的同學,聽我無意間提起這件事,立刻把自己的八字給我,叫我也請同事替她算一算。
我的同事排過之後,指著紙上的各個宮位,告訴我,「你的這個朋友,財運旺,財帛與田宅宮都有上好的星而且都是正數,一生都不用為錢發愁。夫運也好,得先生疼惜,在婆家抬得起頭,依我看她的先生不但會賺錢,還屬於怕太太俱樂部的資深會員,什麼都聽她的。父母疼愛,兄弟親屬也很好,子女宮顯示她的孩子很有發展的能力,她自己的身體体狀況也不錯,唯一不太搭配的是福德宮。」
我聽得一頭霧水,我知道她確實是家道富裕,住著豪宅,開著名車,雖然自己也是名校畢業,卻從來沒做過事,即使在美國,孩子小的時候也都是有住家媬姆帶,什麼宮都如此四平八穩的,按理說應該是福氣很大才對,怎麼會福德宮不理想呢?
我的同事解釋給我聽,「她雖然客觀環境那麼好,可是她卻是一個不快樂的人,整天閒著沒事找事煩,思慮太多,心理累得很,所以福德宮就差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福氣的真相是這麼解釋的,不是客觀上有多少錢,住什麼樣的房子,配偶子女是不是賢孝,身體是不是健康…這一類「身外之物」來衡量,而是心理上的「主觀感受」,如果主觀上不快樂,再多外在富裕的物質圍繞,也不會使她成為一個有福之人。
相反的,有一些人物質生活有一些貧乏,旁邊的人事也都有一些乖違,卻笑口常開,心胸開朗,那就算有福之人。
記得在我們全家移民美國之前,那時臺灣還沒有菲傭之類的外勞,家裏一直用著一位半工的女傭,每天一大早就到我家來做清潔與家務事,到中午,她就抽空去一家孤兒院為孩子們煮飯,作義工,下午到工廠做打雜的事。
她原是臺灣山地人,長得矮壯粗碩,但是一張圓圓的笑臉永遠精神奕奕,全身散發著活力,做事盡心盡力,粗中有細,與她在一起,不知不覺地我們也被感染得非常樂觀輕鬆,母親對她讚不絕口,非常疼惜她,一直雇用到移民的前一天,那時她就像我們的家人。
其實她的身世坎坷,從小被賣作養女,能做什麼就做什麼,一肩擔起養母家的家庭瑣事,直到養母得了一筆聘金,將她許配給她的先生,說穿了,是養母又將她賣給了他先生。她一生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在我家工作的時候,她做事,我母親就在旁邊讀報紙給她聽,讓她增加一點人生閱歷。
她的先生遊手好閒,還是個賭徒,整天伸手找她要錢,婆婆寵溺她的先生,在她的家中,根本談不上「講理」兩個字,孩子資質也是屬於不太會讀書的,她活在那樣的環境,要不是我母親關心她,她才說一說家裏的情況,否則我們根本看不出她的困難,即使在敘述的時候,她竟然像說別人的事一樣的平靜,沒有任何的抱怨,憤憤不平的倒是我們這一群養尊處優的聽眾,她總是笑著說,做人何必計較?日子能過就好。
在她的眼裏,沒有壞人,只有壞事,她把「人」與「事」分開來看,所以她可以不因為某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對某一些人耿耿於懷地記恨在心。她雖然名義上是沒受過教育,可是這一些人生哲理,真正受過高等學校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像她做得那麼徹底。
讓我們佩服的是,她每天過得那麼忙碌,還有心做義工,出錢雖然沒份,出力從不落後。她常說是大家陪著她過生活,她很感恩,其實感恩的是我們,每天早上看到她一臉的笑容,精神抖擻,帶給我們一天美好的開始,她是我們的開心果。
知足、快樂是福氣的指標
那麼多年過去了,我現在想起她,雖然笑臉已然模糊,但是心裏還會覺得很溫暖。我以前認為她是個命苦的可憐人,沒想過她其實是有福之人,她比我這位穿金戴銀的富同學過的日子快樂得多,有意義得多,也可以說她比我的富同學還有福氣。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笑容,就那麼不一樣,一個是開朗燦爛,發自肺腑,一個是淡然抑鬱,笑不由衷。
原來能有發自內心的爽朗笑聲,也得要靠福氣支撐,缺一點福氣,就笑不出那樣的笑容來!
為什麼缺福的人不快樂呢?我開始拿我這位同學做對象探討一下,我很有耐心地聽她喃喃地訴說,發現什麼事在她的眼裏,都有「可以」而且「應該」改進的空間,而這些不夠理想的原因,她都有自己足夠的理由,怪罪到別人的身上。我幾乎沒有聽過她自我反省,檢討一下她自己在這些事情中間有沒有缺失,也沒聽她說過他自己有什麼計劃,用自己的能力,來使她認為不理想的事,變得更完善。總而言之,把事情改好都是別人的責任,她的責任只是發現並且指出問題。
我覺得她好像很會原諒自己,即是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都會為自己開脫,認為是別人不對在先,她只是是反應別人的錯誤。對別人的不完美,總是念念不忘,再拿一些不如自己的人來比較,覺得自己已經夠寬懷大量了,我想這可能就是她總是覺得自己委屈的原因。
記得有一個童話故事,說為了要辨別兩個都自稱是公主的少女,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就在他們睡的厚厚的床墊下面藏入一顆豌豆,真公主馬上抱怨床褥不舒服,睡不好,假的公主渾然不覺,睡得甜美,真公主難以滿意,實在是因為平日環境太好,太嬌嫩,而又不懂自我調适的緣故。
我的客觀環境沒有我這位富裕的同學順利,她嘴裏的問題,在我聽來,都覺得是小事一樁,很平常,不值得煩惱。我的問題比她的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計較,因為我知道如果硬要計較是跟自己過不去,讓別人不高興,自己怎麼高興得起來?
我旁邊的人事也沒她所面對的那樣柔順,我如果面對問題,調整自己還比調整別人容易,所以迫使自己遇到事情,習慣先要求從自己改善。因為挫折多,只要不太過分,反而比較會知足。
環境太順利的人,容易被寵壞了還不自知,如果什麼都要比,哪有完美的呢?標準一再不知不覺地提高,是更不容易知足的,一旦不知足,就不會滿意,對自己任何一點不滿意,如果有習慣要求旁邊的人,負起改進的責任,加上看不到自己改進的空間,就會有無力的感覺。
無力感最讓人消極,消極使人懦弱,即使表面上好像是囂張跋扈,可是內心覺得自己處處無能為力,都是別人控制的,別人造成的,看不到「自己」有主導的能力,「自己」有改善的餘地,就會陷在負面的情緒裏。
掌握心態,就能掌握生命
如果再看不清楚,負面情緒是「自己的心」所造成的,跟一切的人事物無關,因為我們不論面對什麼樣的情境,自己都可以選擇面對情境的看法。看法不同,心態就不同,心態不同,覺受也會不一樣,覺受不一樣,情緒就會跟著轉變。情境也許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是可以經由控制自己的看法、心態、覺受,進而掌握自己的情緒、命運、生命。
當自己對掌握自己情緒、命運、生命有信心的時候,就容易事事反求自己。事事都在求別人之前,「先」反求自己的人,如果自己一路走來經歷過困難,比較會體諒別人的困難,包容別人的不足,對別人包容心越大的人,越能知足,知足的人就會活出快樂而且有活力的人生,在他身邊的人也會感受到他的生命力十足,這種人可以說是真正有福之人
「看別人挑水不費力」,最常挑剔、抱怨的,往往都是那一些「坐享其成」的人。也因為自己沒有費過力,體會不到別人的辛苦,坐享其成的人也比較不會心存感恩。不會感恩的心,像一片荒蕪的沙漠!
我自己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出「感恩是幸福的先決條件」,感恩要從體貼別人的付出開始,而體貼別人的付出,需從自己的付出中領會。所以「自己付出是開端,領納幸福是結果」。一直活在「接受」裏的人,很難深刻體會福氣的真實內涵,「人在福中不知福」是多麼浪費與可惜呀!
所以有福的人,不是他擁有多少客觀物質條件,也不是他有多高的學識技能,而是他有沒有智慧,掌握自己主觀的心境,活出「願付出、會感恩、有意義、具活力、真快樂」的人生,像燦爛的陽光,主動積極地帶給自己與他人溫暖與光明,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著別人帶給自己一切。
福氣可以透過學習來加強,因此,福氣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別人只能教我們如何積福,福氣是不能靠別人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