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身為父親的愛與愁

張瀞文


如果有段長長的假,不要工作,你想做什麼?
微軟總經理蔡恩全說,他希望回到老家,看看記憶中的稻田、一起長大的老朋友是否安好;希望再到父親出海的港灣,回憶父親生前的種種。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工作、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蔡恩全心裡卻豢養了一個緩慢的老靈魂。這老靈魂娓娓道出心底的價值、與上一代的互動,如何造就他,並影響對待女兒的方式。

他拿著泛黃的相片,望著與他比鄰而坐,帶著笑意的小女孩,掉進回憶裡:「那時候還可以抱,好好玩。」

說話那一刻,蔡恩全不是領軍千萬的微軟總經理,而是一個憂心女兒長太快、太早飛走的中年父親。

以下是蔡恩全身為父親的真情告白:
我在台中鄉下長大,家附近都是田,同學家也都是種田的。父親是軍人,我成長在保守的年代,記得每次吃飯,一定要等父親到了才能開動。父親吃完飯,筷子一擺就走。對我來說,父親就是真理和權威,就像我小時候深信課本的知識一定是對的,不容置疑。

這種環境長大的我,一開始以「很強求」的方式帶小孩,我不懂女兒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做?在她很小的時候,我曾經失手打過她,雖然她根本不記得,但這件事一直讓我很難過,多年以後,我跟她道歉,我問他:「妹妹,爸爸小時後打過妳,記得嗎?」她說:「不記得。」我說:「這麼久了,爸爸跟妳道歉。」我是真的要跟她道歉。

小時候聽媽媽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有自己的命運。隨著人生歷練多了,我漸漸體會出這話的智慧。也用比較自在、不強求的方式來對待女兒。

我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一個半老半年輕的人──價值深受父母輩影響,當看到年輕一代的自由自在,又很渴望。

舉例來說,現在雖然收入不錯,但一台三、四萬元的錄影機,我卻忍到最近才買。女兒剛出生時想買,又覺得一年只拍一、二次,浪費。這聽起來很好笑,有時吃一餐飯就不止這些錢了。

2000 年時,我買了一輛進口車,可是我不敢開回老家,就算開回家也騙媽媽是公司的車,我媽一直到現在還不知道我有車。因為她很節省,我們家的桌椅是我十歲的時候買的、家裡舊式碗櫥中的碗公從我小學四年級用到現在。

快八十歲的媽媽,做復健時一個人拄著柺杖坐公車。我怎麼好意思把進口車開回家呢?

矛盾的性格讓我成為很「ㄍ一ㄥ」的人,明明喜歡文史,卻唸了電機系;明明是緩慢、喜歡回憶的個性,卻在積極、充滿挑戰的外商當經理人。

因為這樣,我希望女兒可以更自在,不需要讀很好的學校,卻很有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這些不需和別人比賽。

我和女兒的相處時間很少。小時候她住鄉下阿嬤家,回台北之後我的工作忙,幾乎都是媽媽在帶,週一到週五很少見面。可是小孩子真的要花時間,所以我週末就跟著她一起混,有時候甚至故意請我太太不在家,我下廚煮東西,或是拜託她陪我去跑步、打球、游泳。算是亡羊補牢吧!

我常常會忘記她已經長大了,看到她就很高興的拍拍她、摸摸她的頭、捉弄她,她有時候會很生氣,還曾經跟阿嬤抱怨:「我爸瘋瘋癲癲的!」

和父親唯一的深談
2000年我父親去世,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因為很親近的人突然消失了,我想起其實我們很多話都沒機會說。

和父親唯一一次深談,是在我大二。高中為了聯考,我一直很認真念書,考上大學之後一直混,混到快要被退學了。有天晚上,我打電話跟家人說我可能被退學,父親連夜坐車到新竹,那是我們這輩子唯一的深談,在湖邊聊了半小時,最後他說:「沒有關係啦,讀不下去就算了,去念軍校。」
我們有那麼多的話應該跟彼此說,此生卻只說了這半小時。

年輕的時候我工作很拼命,生活中工作永遠是第一。漸漸地,岳父去世、父親去世、女兒長大,點點滴滴的生命過程,讓我停下腳步想:「當我離開這個位置,別人如何記住我?覺得我很能幹嗎?業績多棒嗎?」沒有人在乎這些,他們在乎我們有沒有共同的美好回憶?我是不是一個好人?是不是講義氣、好相處?他們不記得我業績成長125%,卻不會忘記去墾丁喝酒喝到天亮,衣服差點被脫光的往事。

年輕時,工作永遠是第一順位,年紀漸漸大了後,雖然還是很重視工作,卻可以適時取捨,於是我開始調整工作和家庭的比重,也提醒自己,家人跟員工一樣,需要傾聽、需要被關心、需要有人和他一起看未來。

希望女兒自在走自己的路
我是不愛念書的小孩,唸了半天,有點小成就,卻覺得生活和工作都很辛苦。「總經理」一職聽起來很了不起,其實如坐針氈。

記得剛來台北時,我住在很爛的舊公寓中,家裡沒有家具,沒有一塊完整的玻璃,煮菜時還要撐傘。可是那時候的我,很快樂。

晚上和室友吆喝去夜市吃炒螃蟹、傍晚去市場買一尾25元的吳郭魚,真的很快樂!現在呢?賺的錢多卻失去那種快樂。所以快樂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有一些主流價值,希望小孩要變成某個樣子才是成就,其實心胸要更開闊一點,包容孩子不同的樣子,讓這個社會更多元。如果我們有這種觀念,教育不會那麼緊張,孩子也比較快樂。

我希望未來的社會,能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每個小孩早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天空,自在、快樂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