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科:針灸科學   選擇題庫 中華民國中醫典籍研究學會

答案 題序 題目
1~100題
4 1. 下列何者是屬於針灸療法的特點: 1.治療廣泛 2.癒病迅速 3.應用便利 4.以上皆是
4 2 下列有關針灸科學之敘述,何者為是?
1.針灸乃以特定的金屬針或艾絨,施於人體腧穴,使氣血調和而達治療目的,故可為一種化學療法
2.若患者病勢已危,咽喉已閉,脈停氣絕,則針灸亦和藥物一樣無能為力
3.針灸療法只是直接刺激患者之神經血管,以治癒疾病,並無殺菌作用
4.針灸有預防及保健作用
3 3 下列敘述,何者有錯?
1.針法可促使氣血調和,經絡暢通
2.灸法可利用特有的氣味與溫熱的剌激,以調整各部生理機能
3.針灸為中國醫學的一門,屬於物理及化學的療法
4.對於一般疾病,在臨床時,往往二者並用,故合稱針灸法
4 4 針灸療法,因係刺激病者之神經與血管,立刻會引起何種作用? 1.誘導 2.健體殺菌 3.抑制興奮 4.以上皆是
3 5 針灸的治療範圍廣泛,但下列何者除外? 1.內、外、婦、兒等科 2.慢性沈奇痼疾 3.傳染病 4.急性危難大症
4 6 關於針灸之敘述,何者正確?
1.針灸能起沈於一旦,挽救危症於俄傾 2.針灸學習容易
3.針灸如鼓應桴,如響斯應,收效之速,可謂無出其右 4.針灸之作用其理簡單明瞭
4 7 有關陰陽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錯?
1.陰陽為一切對待事物之代名詞
2.陰陽離決,便趨於死亡
3.陰陽互相繼繫,互相拮抗,保持其對立之平衡,是謂健康
4.素問:五藏生成論云:『....以針治之,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
1 8 載阿是之法,始出自何書? 1.黃帝內經 2.千金方 3.甲乙經 4.十四經發揮
4 9 閘門說是認為傳入神經於接受刺激後發生衝動,其過程下列何者有錯?
1.較粗大的神經纖維傳遞較快,故先進入脊髓
2.激發存在於ⅡⅢ層的Τ細胞,增強它的興奮
3.焦面對存在ⅠⅣⅤⅥ層的神經細胞,產生抑制作用
4.就像閘門一樣關閉起來,使後來的刺激傳導,到此不得其門而入,故不引起疼痛
4 10 針灸的作用,以古人的學說為基礎,則下列何者為誤?
1.調節氣血的作用 2.止痛的作用 3.遠道治療的作用 4.刺激作用
4 11 有關針灸的補瀉作用,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1.氣血不勻,表裡偏盛者能調理之 2.經絡中氣血鬱滯者能排除之 3.外邪侵入者能驅逐之 4.以上皆是
1 12 針灸的遠道治療,以下何者為誤? 1.以痛為腧 2.病在上取之下 3.病在腰,取之膕 4.以左治右,以右治左
4 13 近代學說,認為針灸對人體的影響為: 1.興奮與鎮靜神經 2.擴張或收縮血管 3.消炎散腫 4.以上皆是
2 14 針灸的刺激作用,直接刺激是指:
1.在病灶周圍淺部施針 2.直接刺激其神經血管,肌肉 3.透過神經中樞的反射作用,以達治病目的 4.1+2
3 15 近代學說中,認為針灸對人體的刺激作用,有直接與間接二種,後者是指:
1.在病灶部位淺層施針 2.直接刺激其皮膚 3.直接刺激其神經血管
4.在遠隔病灶部位施針,並藉神經中樞的反射作用以治療疾病。以上何者為誤?
1 16在近代針灸學說中,以內分泌的反應現象來解釋針灸作用之理論為:
1.STRESS學說 2.閘門說 3.變質說 4.電氣說
4 17 針灸的近代理論中,有關內源性嗎啡理論的提出,下列何者為非?
1.認為在人體內,有與嗎啡相同的物質,由腦垂體分泌出來
2.若切除腦垂體,則針刺作用消失
3.針刺是作用於神經通路上,以刺激腦垂體分泌內源性嗎啡而產生止痛作用
4.針灸穴位會對電流的抵抗力增強,使針刺刺激衝動更有效進入腦神經中樞,激發內源性嗎啡的分泌
2 18 針法之補瀉,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1.殊於一般藥物療法 2.以補充為補,減除為瀉
3.乃「挹彼注此之謂」 4.針灸術語上又稱「迎隨」
1 19 何經針法以十二經筋有病者「以痛為輸」﹖ 1.內經 2.難經 3.山海經 4.甲乙經
3 20 凡與經絡有關之病痛,以刺何穴為主? (內經針法) 1.阿是穴 2.募穴 3.經絡俞穴 4.孔穴
4 21 「針之不為,灸之所宜,陰陽俱虛,火自當之」此言出自何處? 1.靈樞 2.素問 3.甲乙經 4.針灸大成
4 22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靈樞經脈篇云:「陷下則針之 2.灸法亦有補瀉之作用,尤擅補虛 3.宋張杲醫說云:「若要安,命門莫要乾」 4.1+3
4 23 在患者病灶部位之深層施針,刺激神經、血管、肌肉,使之發生興奮或抑制作用,以達
治療疾病之目的,稱為何種刺激? 1.強 2.弱 3.間接 4.直接
2 24 日本岡本氏認為何種針,含有消極性電氣,能刺激神經系統而達到治療目的?
1.石針 2.金屬針 3.竹針 4.以上皆是
1 25 關於針灸源流之記載,下列何者為正確?
1.最早針灸文獻為內經 2.針經是指素問 3.砭石之治從北方來,艾之治從東方來 4.微針的發明時期,當在東漢時代
4 26針灸在我國之發展,下列何者為正確?
1.春秋戰國時代醫術,以針灸為主 2.難經為秦越人所著,故被尊為針灸之祖
3.難經為扁鵲所著,故被尊為針灸之祖 4.以上皆是
1 27 有關甲乙經之敘述,下列何者為誤? 1.為秦越人所著
2.所有記載之穴位有349個 3.每穴均訂有穴位距離尺寸,取穴法及劑量
4.其針灸治療方法依疾病症分類,開後世針灸治療學說之先河
3 28 下列敘述,何者為對? 1.明堂孔穴圖即人體經絡孔穴之圖表,為明朝人所著
2.孫思邈所著千金方共22卷,其中21,22卷專論針灸 3.阿是穴法亦為孫思邈所創
4.針灸專立分科,是自漢張仲景著傷寒論之後開始
3 29 將人體354孔穴,按經脈循行部位,編納成十四經脈系統,完成經穴統一工作者是:
1.皇甫謐 2.孫思邈 3.王惟一 4.扁鵲
1 30 元.明.清以迄民初,為我國針灸醫學之沒落時期,此一時期仍不乏有所著作:
1.元滑伯仁著十四經發揮 2.明徐鳳編奇經八脈考
3.元竇漢卿編針灸大全 4.明末李時珍編著針經指南
4 31 清政府所編纂之書籍中,與針灸有關的是下列那部書?
1.四庫全書 2.古今圖書集成 3.御纂醫宗金鑑 4.2+3
1 32 下列敘述,何者為對?
1.靈樞對針灸之道,論述尤詳,故又有針經之名 2.唐孫思邈註素問,始稱針經為靈樞
3.內經一書,經稽考為黃帝所著 4.以上皆是
4 33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扁鵲為針灸之祖 2.醫緩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 3.甲乙經為晉皇甫謐所著 4.以上皆是
2 34 針灸分立專科始自何朝? 1.漢 2.唐 3.宋 4.明
3 35 下列何者是儒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明,徐鳳 2.元,竇漢卿 3.明,高武 4.元,王國瑞
2 36內難二經,雖為針灸重要典籍,仍有許多不足,故皇甫謐重新詳訂,何者為最重要? 1.經絡 2.俞穴 3.針法 4.治則
4 37 孫思邈: 1.發明同身寸法 2.倡阿是穴法 3.著千金方 4.以上皆是
3 38 刺灸心法要訣是源自下列何部書? 1.四庫全書 2.古今圖書集成 3.御纂醫宗金鑑 4.針灸大全
1 39 下列有關內經敘述,何者為是? 1.內經為戰國時代作品,為黃帝歧伯君臣問答所作
2.其中素問又名針經,為針灸學之鼻祖 3.為內經作集註的為扁鵲 4.以上皆是
3 40 下列有關難經之敘述,何者為誤?
1.難經內容主要為闡發內經之旨 2.共設問答八十一難 3.第六十難至八十一難專論針法腧穴 4.為扁鵲所著
2 41 下列何者為非?
1.甲乙經之內容,是集晉代以前針灸俞穴之大成 2.千金方共13卷,530 方
3.備急灸法,為南宋李耆年編著 4.十四經發揮為針灸圖之最古善本
1 42 下列何者為對? 1.針灸大成共12卷 2.醫宗金鑑共8卷,其中7,8兩卷專論針灸
3.中國針灸學為民國楊醫亞所著,開針灸科學之先河 4.以上皆是
3 43 日本派遣僧侶來華留學,針灸開始傳入日本是在: 1.民國 2.明代 3.唐代 4.隋代
4 44 針灸分立專科是在: 1.元 2.明 3.隋 4.唐朝
2 45 著明堂孔穴圖者為: 1.孫思邈 2.甄權 3.王惟一 4.秦越人
2 46針灸手法愈演愈繁,師徒祕授,成為專家習業是在: 1.元 2.明 3.清 4.民國
1 47 針灸失傳論是下列何學者感慨時醫針法與內經不合而作: 1.徐靈胎 2.王惟一 3.楊繼洲 4.孫思邈
3 48 下列敘述何者為錯? 1.鑱針能瀉陽氣 2.鋒針刃三隅 3.鈹針長一寸六分 4.長針可以取遠痺
4 49 內經所提九針中,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1.員利針 2.毫針 3.鍉針 4.皮膚針
3 50 內經所云九針中,頭大末銳,用以瀉陽氣者為: 1.員針 2.鍉針 3.鑱針 4.鋒針
4 51 內經九針中,末如劍鋒,用以取大膿者為: 1.鍉針 2.鑱針 3.鋒針 4.鈹針
1 52 九針中,鋒利身薄,可取遠痺者為: 1.長針 2.大針 3.員利針 4.鋒針
4 53 九針流傳至今,常用者為: 1.毫針 2.鋒針 3.鍉針 4.1+2
4 54 今所常用之三稜針,屬九針中之: 1.鑱針 2.鍉針 3.鈹針 4.鋒針
2 55 所謂皮膚針及其功用為何? 1.點刺放血 2.叩打皮膚部位 3.專醫皮膚病症 4.末端狀如葉片, 以治療疾病
3 56下針之深淺應依: 1.體型高矮 2.身體強弱 3.肌肉厚薄 4.男女長相
4 57 針之粗細用法: 1.有統一規格 2.我國北方醫師所用較細 3.日本針較一般粗 4.因習慣各有不同
3 58 下列何者不是粗針的缺點? 1.入肉時感痛苦 2.針後見針痕 3.粗針缺點雖多,但不易暈針 4.針孔大,細菌易侵入
1 59 使用細針的缺點? 1.容易彎曲折斷 2.細針效用不大 3.病人沒有痛痲感 4.醫師不易拿針
4 60 練針之步驟先後何者為對? 1.指覺,指力,手法 2.手法,指覺,指力 3.指覺,手法,指力 4.指力,指覺,手法
2 61 下針基本方法,不包括下列何項? 1.切法 2.按法 3.揣法 4.進法
3 62 下針基本手法中,欲令氣血宣散,使不傷營衛者為: 1.爪法 2.按法 3.切法 4.揣法
1 63 下針時,用左手大指著力搯穴,右手持針插穴為不痛之法是: 1.爪法 2.按法 3.切法 4.揣法
3 64 下針時,用兩手大指甲於穴傍上下左右,搯而動之如刀割之狀者為: 1.攝法 2.按法 3.切法 4.爪法
4 65 下列何者非行針之基本手法? 1.捻法 2.提法 3.攝法 4.搖法
2 66行針手法中,用以催氣者為: 1.捻法 2.彈法 3.動法 4.刮法
1 67 下列何者屬補法? 1.按法 2.搓法 3.刮法 4.努法
1 68 下列何種行針手法有止痛散風,疏和經絡之效? 1.刮法 2.盤法 3.動法 4.留法
2 69 可運氣至病所,屬調氣之法者為: 1.攝法 2.努法 3.動法 4.循法
2 70 古人所謂"龍虎升騰"之手法屬: 1.攝法 2.努法 3.動法 4.循法
4 71 行針手法中,只適用於腹部軟肉部位者為: 1.努法 2.提法 3.按法 4.盤法
1 72 用以催氣之行針手法為: 1.彈法 2.刮法 3.動法 4.按法
1 73 臥針是以下列何種行針手法? 1.留法 2.捻法 3.按法 4.提法
4 74 下列何者非出針之基本手法? 1.搖法 2.退法 3.拔法 4.提法
3 75 若行瀉法時,不可用之出針法為: 1.搖法 2.拔法 3.捫法 4.退法
2 76出針時之退法是指: 1.補者隨呼退針,瀉者隨吸退針 2.補者隨吸退針,瀉者隨呼退針
3.不論補瀉均隨吸退針 4.不論補瀉均隨呼退針
4 77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大指往下退為左轉 2.按法為瀉
3.彈法,病在下,用大指彈之而上 4.刮法,於杄急之症宜頻頻刮之,可以舒和經絡
1 78 下列何法於行氣時用之? 1.攝法 2.提法 3.盤法 4.循法
3 79 古法用針程式如下排列,何者為對? 甲.令病人咳嗽一聲 乙.捻針入腠理 丙.揣按穴位 丁.彈努爪切 戊.隨呼進針
1.甲乙丙丁戊 2.丁丙甲乙戊 3.丙丁甲乙戊 4.甲乙丁丙戊
2 80 將針及雙手用棉花醮多少%之酒精消毒之? 1.100% 2.75% 3.90% 4.50%
2 81 在頸部及胸部腹部之前面,可取用何種姿勢針之? 甲.仰靠式 乙.仰臥式 丙.正坐式 丁.側臥式 戊.側俯式
1.甲乙 2.乙丙 3.甲乙丙丁 4.乙丙丁戊
4 82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橫針亦稱臥針,針與皮膚約15° 2.斜針為45° 3.直針與皮膚垂直 4.以上皆是
4 83 下針前之檢查注意事項包括:
1.診斷病情,決定應針何穴 2.視腧穴部位之肌肉肥瘦,選用適宜之針 3.檢查針身有無斑銹 4.以上皆是
1 84 穴位在骨側凹陷處者多為:
1.頭,背部穴位 2.四肢內側穴位 3.按之多有動脈應手 4.以上皆是
1 85 按之多有動脈應手之穴位,多在: 1.胸腹部 2.頭背部 3.四肢外側 4.以上皆是
4 86進針之方式不包括下列何者? 1.捻進法 2.淺刺法 3.刺入捻進法 4.深刺法
2 87 下列何種進針手法多以刺激知覺神經過敏之部位,以治虛脫休克等症? 1.捻進法 2.淺刺法 3.刺入捻進法 4.深刺法
3 88 下列何種進針法,適於肌肉較厚而緊張之部位? 1.淺刺法 2.深刺法 3.刺入捻進法 4.捻進法
4 89 進針方向何者為是: 1.直針 2.橫針 3.斜針 4.以上皆是
1 90 以下何者為誤? 橫針是: 1.針與皮膚約為45度角 2.針與皮膚約為15度角 3.用於頭部穴位 4.用於胸部穴位
2 91 斜針是指,針尖與皮膚成:
1.45度以下,15度以上之角度 2.45度以上之角度 3.大部份穴位均適用之 4.以上皆非
1 92 下列敘述,何者為誤?
1.起初之病,當多針以求迅速愈,不致遷延時日 2.身體強壯者應多針,虛弱者應少針
3.全身性之疾病,須多針始能奏效 4.男人可多針,女人及小兒宜少針
1 93 下針之次序,何者為是?
1.先針上部之經穴,後針下部經穴 2.劇痛之經穴應先針,使病速愈
3.先針距病灶較近之穴位,以求速愈,再針較遠之穴位以輔佐之 4.以上皆是
1 94 針刺深度取捨,下列何者為宜:
1.春夏淺刺,秋冬深刺 2.癢者可深刺,痛者則當淺刺,以不使痛加劇
3.脈實者可淺刺,脈虛者當深刺,以求速愈 4.久病或脈急者當淺刺,脈緩者當深刺
1 95 氣至之狀為:1.針下沉緊,如魚吞鉤餌 2.針下空虛 3.如處幽堂之深遂 4.以上皆是
1 96行針之時,若遇酸脹難忍,推轉不動或拔退不出時,處理方法下列何者為誤?
1.將針儘速用力拔出,免生危險 2.將針留置原位不動,撒平停針
3.將針柄板倒,針尖朝向病所,待針下鬆弛,方出針 4.以上皆非
2 97 出針時:
1.動作要快,使患者不覺疼痛 2.出至天部之際,須在皮膚之間再留一豆許,少待方出針,使營衛之氣,沿經疏散
3.痛症患者,針至止痛後,即須快速出針,不須留針 4.以上皆是
4 98 針刺劑量之取捨,下列何者為宜?
1.肺結核或心臟病者,宜用強刺激
2.身形健康屬多血質,脂肪質之患者,只需用弱刺激即可
3.身形虛弱,有貧血質,神經質患者,要用強刺激,始能達到治療效果
4.神經痛,神經痙杄,知覺麻痺者,應用較大刺激力
3 99 下列何者為非?
1.行針時覺刺痛,乃因針尖碰到神經痛點而引起
2.若遇刺痛,當將針尖方向稍改,即可繼續行針
3.若刺穿血管,當快速出針,以免對血管造成更大傷害而生危險
4.針尖碰到骨節時,當急速提起數分或退到皮下,改變方向,繼續行針
4 100 引起暈針的原因有:
1.患者膽小,神經過敏,緊張過度 2.醫師手法過重 3.刺穿大動脈引起血栓或溢血 4.以上皆是
101~203題
4 101 若患者暈針,脈博已伏,心臟欲停,則處理方法,下列何者為是:
1.針刺人中,中衝 2.灸百會 3.嗅以通關散取嚏 4.以上皆可
4 102 出針困難的原因是:
1.患者體位移動,針身彎曲 2.捻轉太甚,肌肉纖維纏繞針身 3.內部運動神經興奮,肌肉痙攣,吸住針身 4.以上皆是
1 103 行針時,若覺針難捻動,進退皆不能是因:
1.患者體位移動,針身彎曲 2.捻轉太甚,以致肌肉纖維纏繞針身 3.神經興奮,肌肉痙杄,吸住針身 4.以上皆是
2 104 行針時,若針身可以捻轉,但提插時感覺痛楚者,是因:
1.患者體位移動,針身彎曲 2.針身有傷痕或捻轉太甚,肌肉纖維纏繞針身所致
3.神經興奮,肌肉痙杄,吸住針身 4.以上皆是
3 105 若覺針下沉緊,捻動困難,按之周圍肌肉結硬者乃因:
1.患者體位移動,針身彎曲 2.針身有傷痕或捻轉太甚,肌肉纖維纏繞針身所致
3.神經興奮,肌肉痙杄,吸住針身 4.以上皆是
4 106行針時所發生之痠困腫脹等感覺,當於出針後消失,若持續1,2天未消失,則乃由於:
1.醫師手法不精 2.手法過重 3.得氣之後尚未疏散經氣即行出針 4.以上皆是
4 107 出針後,若痠脹等感覺尚未消失,則可:
1.在該部附近穴位用循按,攝,切法輕輕按摩 2.於相距該部尺許之部位,補行一針,使針感轉移而消失
3.任其自然消失 4.1+2
1 108 在下列何種情況下,針刺次數必須較多才有效? 1.久病痼疾 2.急性病 3.痛症 4.身體強壯者
3 109 經穴學,各穴條下均載有「留幾呼」者,言其出針之時:
1.要病人呼口氣 2.必須仔細觀察 3.當留針時間之久暫 4.醫生暗自深呼吸
3 110 暈針預防法,試選出下列錯誤? 1.選穴宜少 2.下針不可太深 3.刺激須強些 4.待其習慣再加強
1 111 出針要領: 1.貴緩 2.趕快抽取 3.一定會出點血 4.貴遲
4 112 若不問明原因,一味強力出針,則會引起: 1.劇痛 2.針仍不出 3.有折針之患 4.以上皆對
3 113 下列何者不是折針的原因? 1.捋直後再使用 2.刺入太急 3.刺針時分心 4.捻轉過甚
2 114 古人折針採取之藥物療法,何者為非?
1.取磁石相引 2.用石膏和水合塗上 3.硫黃研細調塗,膏藥貼定 4.用車脂膏攤紙上
1 115 出針後,若皮膚有腫痛青紫,則: 1.貼消腫藥膏 2.吃消腫藥 3.用艾條灸患處 4.敷慰患處
1 116出針後,針部發生劇痛,則應: 1.用熱水熱敷 2.冷敷 3.忽冷忽熱交替使用 4.用酒精消毒
2 117 針療之次數,問題應視:
1.病人有痛感較易痊癒 2.麻痺走竄者較易癒 3.痠、困、腫、脹者較不易癒 4.針刺時立覺見效者,久癒
4 118 治療手法是指: 1.補瀉手法 2.寒熱手法 3.表裡手法 4.以上皆是
4 119 內經難經所載針刺之表裡之表裡手法為: 1.淺刺法 2.橫針法 3.深刺法 4.以上皆是
3 120 下列之補瀉手法敘述,何者為誤?
1.呼吸補瀉法:吸則納針,呼盡乃出針為瀉
2.迎隨補瀉法:將針芒隨經脈所去方向刺入為補
3.彈搖補瀉法:搖其針柄為補法,彈其針柄為瀉法
4.提按補瀉法中,按者為補法,提者為瀉法
1 121 補瀉手法應用之原則: 1.虛證補之 2.實證補之 3.虛證瀉之 4.虛證、實證皆補
4 122 何者為補瀉手法之作用﹖ 1.添助體力 2.疏泄廢氣 3.營養調和 4.以上皆非
3 123 下列敘述何者不是補瀉手法的作用? 1.添助經氣 2.疏泄邪氣 3.調和胃酸 4.經脈暢通
1 124 若補瀉不當會造成何種後果? 1.精氣內奪 2.身體不適 3.導致死亡 4.翻白眼
4 125 依古人之補瀉法大約有十餘種,下列何項為非? 1.呼吸補瀉法 2.提按補瀉法 3.轉針補瀉法 4.行針補瀉法
4 126請選出正確的補瀉法: 1.三六數補瀉法 2.一飛三退與三進一飛補瀉法 3.閉合補瀉法 4.平補平瀉法
1 127 試問呼吸補瀉法的注重要點?
1.呼氣、吸氣的進針、出針 2.吸氣、呼氣的次數 3.呼吸與經脈的配合 4.呼吸的快慢與否
2 128 呼吸補瀉法的來源為何? 1.外經 2.內經 3.難經 4.書經
3 129 在素問離合真邪論中為「瀉」者: 1.呼盡納針 2.侯吸引針 3.吸則納針 4.呼乃入針
2 130 何者為針芒迎隨補瀉法之要點? 1.針感 2.方向 3.醫術 4.逆順
3 131 按迎隨補瀉法有幾種? 1.一種 2.二種 3.三種 4.四種
3 132 請選出正確敘述: 1.血氣有餘,藉針力牽制為補法 2.使血氣運行作用減弱為補法
3.血氣不足藉針力推送為補法 4.使血氣運行作用增強為瀉法
1 133 轉針補瀉之手法,各家所言不同,其中針灸大成云何者為非?
1.大指從上進謂之右轉 2.大指從下退謂之右轉 3.左轉為補 4.右轉為瀉
2 134 請選出正確敘述:
1.手三陽經從手走頭、針芒從外往上為迎 2.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針芒從內往下為隨
3.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針芒從外往上為隨 4.手三陰經從胸走手,針芒從上往下為迎
4 135 醫學入門本法,適用調和二十八脈,不包括下列何者? 1.左右十二經脈 2.男子陽蹻 3.女子陰蹻 4.帶脈
3 136疾徐補瀉法之要點: 1.針芒隨其經脈的方向 2.指力的提按 3.持針出入的快慢 4.出針的方法
4 137 1.徐而疾則實為補法 2.疾而徐則虛為補法 3.疾而徐則虛為瀉法 4.1+3
1 138 彈搖補瀉法之要點: 1.重在指加於針柄上的動作 2.彈其針柄為瀉法 3.搖其針柄為補法 4.以上皆對
4 139 凡欲退針出穴之時,先用: 1.彈法 2.動法 3.搓法 4.搖法
4 140 在頭部之後面施針應取何式? 1.正坐式 2.俯坐式 3.伏臥式 4.1+2
4 141 在頭部之側面施針應取何式? 1.正坐式 2.側俯式 3.仰臥式 4.以上皆是
4 142 在顏面部施針應取何式? 1.正坐式 2.仰靠式 3.仰臥式 4.以上皆是
4 143 在顏面部及胸部、腹部之前面應取何式? 1.仰臥式 2.正坐式 3.仰靠式 4.1+2
3 144 在側胸部、側腹部應取何式為佳? 1.正坐式 2.仰臥式 3.側臥式 4.1+2
4 145 在後頸部及肩胛部、背部應取何式? 1.正坐式 2.俯坐式 3.伏臥式 4.以上皆是
3 146在臀部應取何式? 1.伏臥式 2.跪伏式 3.俯坐式 4.1+2
3 147 在會陰部應取何式? 1.俯臥式 2.側臥式 3.仰臥式 4.以上皆非
1 148 在上肢部之背側應取何式? 1.屈肘仰掌式 2.伸肘仰掌式 3.1+2 4.以上皆非
4 149 所謂彈而努之乃是:
1.以拇指拉其中指,令中指搏擊其穴 2.以食指交疊中指令食指彈其穴處 3.鼓舞該部氣血使絡脈膨脹 4.以上皆是
4 150 所謂爪而下之,即是:
1.拇指爪甲,搯至肉中 2.用力稍重,欲令皮部之氣血宣散 3.非但不傷營衛,且可使該部之神經麻痺 4.以上皆是
3 151 適用於調和十二經脈中『精專營氣』之虛實的補瀉法屬何書所云?
1.針灸大成 2.醫學入門 3.圖註難經 4.神應經
3 152 各家複式手法中,有袪寒作用,能治久病癱瘓頑麻,遍身走痛,一切冷症者為下列何者?
1.子午搗臼 2.青龍擺尾 3.燒山火 4.透天涼
4 153 下列何種手法,有泄熱之功能,能治一切肌熱骨蒸之症? 1.蒼龜探穴 2.龍虎交戰 3.白虎搖頭 4.透天涼
1 154 作用攻補兼施,治水蠱,膈氣,脹滿等久病痼疾者為下列何種手法?
1.子午搗臼 2.龍虎交戰 3.白虎搖頭 4.赤鳳迎源
2 155 作用為一補一瀉能止痛,治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痛: 1.子午搗臼 2.龍虎交戰 3.白虎搖頭 4.赤鳳迎源
4 156在金針賦中,稱為「飛經走氣」的是: 1.青龍擺尾 2.白虎搖頭 3.蒼龜探穴 4.以上皆是
4 157 能治療一切經絡鬱痺,氣血不通諸症,有通關節,催運氣血之作用者為:
1.白虎搖頭 2.蒼龜探穴 3.赤鳳迎源 4.以上皆是
1 158 在金針賦中,稱為「飛經走氣」的四種手法中,其不同點為:
1.青龍行氣,白虎行血 2.白虎行氣,蒼龜行經脈
3.蒼龜行絡脈,赤鳳行經脈 4.青龍行血,白虎行氣
3 159 用針之時,先左轉九數再右轉六數者,為下列何種手法? 1.燒山火 2.透天涼 3.龍虎交戰 4.赤鳳迎源
4 160 用針之時,先淺後深,慢提緊按,使患者產生熱感的為何種手法? 1.蒼龜探穴 2.白虎搖頭 3.子午搗臼 4.燒山火
2 161 係取法內經九針之毫針與長針所做成的現代常用針為: 1.長針 2.毫針 3.鋒針 4.鑱針
1 162 三飛一退與一進三飛補瀉法著重在: 1.捻轉運針 2.人之呼吸 3.針數 4.醫者之指力提按
4 163 金針賦以: 1.男子午前提針為寒 2.插針為熱 3.午後插針為寒 4.以上皆非
3 165 下列何者為淺刺法之程序之一? 1.臥倒針身 2.與皮膚成15角 3.或用特殊皮膚針,扣打於皮膚上 4.以上皆是
4 166何謂複式手法? 1.再針一次 2.基本手法之綜合運用 3.補瀉手法之綜合運用 4.基本與補瀉手法之綜合運用
1 167 下列何者為子午搗臼之功能? 1.攻補兼施 2.治喉風 3.治頑麻 4.能袪寒
4 168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三飛一退為行針催氣之法,若氣自至者,不必用之
2.九六數補針多用九陽數 3.三飛一退法為神應經中之手法 4.以上皆是
1 169 下列敘述,何者為誤? 1.分刺治邪在分肉,較經刺之刺入為淺 2.短刺刺骨痺
3.關刺治筋病 4.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
4 170 以下何者為非?內經官針二十九法中,屬分部施針手法為: 1.毛刺 2.經刺 3.關刺 4.豹文刺
3 171 針刺四肢筋肉盡端而治筋病者為: 1.分刺 2.絡刺 3.關刺 4.短刺
3 172 行針時,針刺深達骨之附近,並行上下提插之法以治療骨間疾病者為: 1.經刺 2.關刺 3.短刺 4.絡刺
4 173 內經官針二十九法中,不屬於行針手法類者為: 1.半刺 2.浮刺 3.恢刺 4.齊刺
3 174 內經官針二十九法中,針刺與皮膚平行,沿皮膚刺入,用以治療淺部寒邪者為: 1.浮刺 2.半刺 3.直針刺 4.輸刺
4 175 內經官針二十九法中,浮法是指:
1.淺內而疾發針無傷肌肉,如拔毛狀,用以宣洩皮毛之氣 2.為斜針法,將針由穴旁刺入穴中而浮舉之
3.用治受寒而肌膚緊張之疾 4.2+3
1 176以下何者為非? 報刺是指: 1.直入直出,稀發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
2.將針直刺而入,用留針法以左手尋按,再得病處乃出前針,就新痛處復刺之如前
3.用以治療痛處遊走不定之「行痺症」 4.以上皆非
1 177 所謂巨刺是:
1.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2.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
3.於穴中下一針,穴旁共下四針,以治寒氣久留之疾 4.共用四針,據合於分肉之間,以治肌痺之症
2 178 一針直入正穴,一針從穴旁,針入穴中,以助針力,可治時間較久之痺症是: 1.齊刺 2.傍針刺 3.合谷刺 4.揚刺
3 179 一針直刺穴中,另二針夾刺兩旁,三針齊下,以適用於寒氣稽留,面積雖小而深之痺症者是:
1.報刺 2.合谷刺 3.齊刺 4.揚刺
1 180 合谷刺是用以治療:
1.肌痺症 2.寒氣稽留,面積較大而淺之痺症 3.寒氣稽留,面積雖小而深之痺症 4.時間較久之痺症
4 181 一刺胸前,一刺背後,使針力前後呼應,以治療心胃窒寒之症是: 1.傍刺 2.合谷刺 3.齊刺 4.偶刺
2 182 大經之結絡經分為何? 1.毛刺 2.經刺 3.絡刺 4.腧刺
2 183 刺小絡之血脈為何? 1.毛刺 2.絡刺 3.腧刺 4.關刺
1 184 刺分肉之間者為何? 1.分刺 2.毛刺 3.短刺 4.腧刺
4 185 直刺左右盡筋上, 以取筋痺者為何? 1.短刺 2.分刺 3.絡刺 4.關刺
1 186淺內而疾發針者為何? 1.半刺 2.關刺 3.毛刺 4.腧刺
2 187 刺痛無常處為: 1.輸刺 2.報刺 3.巨刺 4.遠道刺
2 188 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痺氣小深是為一穴多針法中的:
1.傍針刺 2.齊刺 3.揚刺 4.合谷刺
1 189 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為: 1.合谷刺 2.齊刺 3.傍針刺 4.後深刺
4 190 官鍼篇所載放血之法,何者為非? 1.絡刺 2.毛刺 3.豹文刺 4.大瀉刺
4 191 皮膚針之作用:
1.由於十二經之皮部,皆以十二經脈為綱紀 2.故叩打皮部,可借經氣之傳導,轉達內臟
3.不但能治體表部局部之痠痛癢麻等症 4.以上皆是
3 192 根據分部施針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刺小絡之血脈為絡刺 2.刺分肉之間為分刺 3.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痺者為短刺 4.刺諸經滎輸藏輸者為俞刺
3 193 關於火針之敘述,何者為誤?
1.又名燔針 2.刺法為焠刺 3.腳氣病可適用 4.適用外科破癰疽
3 194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刺中面中溜脈, 不幸為聾 2.刺客主人內陷中脈,內漏為盲
3.刺舌下中脈,太過出血,出血不止為瘖 4.刺足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3 195 關於電針機之用法,何者錯誤?
1.電針乃針上加電 2.種類有三種 3.直流電針機,只適用一般疾患 4.脈動直流電針機,正電則強,負電則弱
3 196灸法之適應症,何者有誤﹖ 1.因艾有溫經扶陽之功 2.火有溫熱逐寒之力 3.適應為陽證 4.慢性久病
4 197 灸法之禁忌,何者為非? 1. 一切陰虛火旺之體質 2.一切陽症亦不宜灸 3.法定傳染病 4.瘡毒未化膿者
4 198 灸法分為: 1.直接灸 2.隔薑灸 3.間接灸 4.以上皆是
1 199 何謂一壯? 1.燃燒艾柱一枚 2.艾草一撮 3.艾草一把 4.艾條半條
4 200 艾絨燃燒時之特點: 1.延燒緩慢 2.直透肌膚而無灼痛感覺 3.燃燒後艾灰不散不墜 4.以上皆是
2 201 有關艾絨之製法,下列何者有誤? 1.蘄艾曬乾 2.去其莖梗,取其根
3.用手搓摩,再入石臼中用杵搗之 4.灰白色纖維如棉絮者稱為艾絨
3 202 艾絨: 1.以陳者為上 2.加硫黃末,既防生蟲,又可增加灸時功效
3.愈新者,揮發油少,火力不夠大,效差 4.易於吸收空氣中之溼氣,須常拿出來曬
4 203 關於灸法種類之敘述,何者為非? 1.可分直接灸法,間接灸法、藥灸法三大類
2.隔鹽灸只適用於肚臍處施灸 3.隔蒜灸臨床上多用於肺癆 4.豉餅灸可用於瘰𨪛
 
3 1 下列敘述,何者為對?
1.足太陰脾經在內側後路 2.足少陽膽經在外側前路 3.手少陽三焦經在外側中路 4.手厥陰心包經在內側下路
1 2 為人身血氣運行,所經過與聯絡之通路: 1.經絡 2.絡脈 3.支別 4.孫絡
3 3 人體之五臟六腑,四肢白駭,五官九竅,各組織之間,因為有什麼的聯繫,在日常生活中始能做有機而整體的活動?
1.氣血 2.營衛 3.經絡 4.血管
3 4 經絡系統可分成經脈、絡脈與: 1.支別 2.支脈 3.經筋皮部 4.別絡
1 5 在手三陽經的循行部位而言,走在前路的是: 1.陽明 2.少陽 3.太陽
3 6在手三陽經的循行部位而言,走在後路的是: 1.陽明 2.少陽 3.太陽
2 7 在手三陽經的循行路線中,走在中路的是: 1.陽明 2.少陽 3.太陽 4.以上皆非
4 8 在手三陰經的循行路線中走在前路的是: 1.心經 2.心包經 3.肝經 4.肺經
1 9 在手三陰經的循行路線中走在後路的是: 1.心經 2.心包經 3.脾經 4.腎經
2 10 在手三陰經的循行路線中走在中路的是: 1.心經 2.心包經 3.脾經 4.腎經
1 11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的是: 1.肺經 2.大腸經 3.三焦經 4.小腸經
2 12 其病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而中風小便數而久的是何經為病? 1.手陽明 2.手太陰 3.手厥陰 4.手少陰
4 13 上頸貫頰入下齒中的是,風寒汗出而中風,小便數而久的是何經為病? 1.心包經 2.胃經 3.心經 4.大腸經
2 14 何經脈是主津液之所生病? 1.肺 2.大腸 3.小腸 4.心包
1 15 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是何脈之所生病: 1.肺 2.大腸 3.小腸 4.胃
4 16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是屬何經? 1.足陽明 2.足少陽 3.足厥陰 4.足太陰
3 17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往心中的是: 1.心經 2.心包經 3.脾經 4.胃經
3 18 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則快然如衰是何經之所動病? 1.胃經 2.腎經 3.脾經 4.心經
4 19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的是何經? 1.心經 2.心包經 3.膽經 4.小腸經
4 20 下列何經是主液所生病者? 1.心經 2.心包經 3.三焦經 4.小腸經
4 21 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的是何經? 1.膽經 2.肝經 3.腎經 4.膀胱經
2 22 「飢不欲食,面黑如漆;目荒荒如無所見,氣不足則善恐如人將補之是為骨厥」是何經的動病?
1.膀胱經 2.腎經 3.肝經 4.脾經
3 23 下列何經主脈所生病者? 1.心經 2.三焦經 3.心包經 4.肺經
4 24 下列何經主氣所生病? 1.肺經 2.心包經 3.胃經 4.三焦經
4 25 以屈下頰至出的是何經? 1.心經 2.小腸經 3.心包經 4.三焦經
2 26下列何經主骨所生病? 1.三焦經 2.膽經 3.肝經 4.心經
2 27 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的是何經: 1.膽經 2.肝經 3.脾經 4.腎經 5.肺經
4 28 循喉嚨之後,上入亢顙連目系的是何經? 1.腎經 2.脾經 3.心經 4.肝經
4 29 「狐疝遺溺癃閉」是下列何經之所生病? 1.膽經 2.腎經 3.脾經 4.肝經
4 30 丈夫癲疝,婦人少腹腫,是下列何經之所動病? 1.膽經 2.腎經 3.脾經 4.肝經
4 31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少陰少血多氣 2.厥陰多血少氣 3.太陰多氣少血 4.大陽多氣少血
2 32 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是何經所生病? 1.膀胱經 2.肺經 3.腎經 4.以上皆非
4 33 下列何者為手太陽小腸經的病候之一? 1.目黃 2.耳聾 3.頰腫頷痛 4.以上皆是
1 34 足陽明胃經有幾條支脈? 1.4 2.3 3.2 4.1
3 35 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 1.睛明 2.翳風 3.風池 4.啞門
2 36下列敘述,何者為錯?
1.衝脈之為病逆氣而裡急 2.督任脈之為病脊強而厥,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3.陽維之為病,苦寒熱 4.帶脈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2 37 在生理上,其功能有統率諸經,調節十二經脈氣血作用的是: 1.十二正經 2.奇經八脈 3.十二經別 4.十五別絡
1 38 在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曾把正經比喻成溝渠,而什麼比喻成湖泊? 1.奇經八脈 2.十二經別 3.十五別絡 4.以上皆是
3 39 在奇經八脈中尚主一切元氣虛弱之病的是: 1.陽維 2.陰維 3.任脈 4.督脈
1 40 在奇經八脈中尚主腦、脊髓病變的是: 1督脈 2.任脈 3.陽維 4.陽蹻
4 41 在奇經八脈中,何脈維繫諸陽脈主一身在表之經?
1.任脈 2.督脈 3.陽蹻 4.陽維
1 42 在奇經八脈中何脈起於足內踝,本屬足少陰之別脈,主一身左右之陰經是? 1.陰蹻 2.陰維 3.任脈 4.督脈
4 43 十二經筋之病候約分成寒熱兩類,屬寒者多見筋肉拘急疼痛治宜用: 1.毫針 2.七星針 3.三稜針 4.燔針劫持
1 44 根據素問血氣形志篇在十二經脈中氣血的分配何脈多血少氣? 1.太陽 2.少陽 3.陽明 4.1+2
2 45 何者是「二經或數經之循行均能到達該部位,但並不互相穿過,仍舊回行原來的同側」?
1.交叉 2.交併 3.交行 4.以上皆非
2 46何者是「穿叉而過,二經或數經相會後,交叉穿過左之右,右之左」? 1.交併 2.交叉 3.交行 4.以上皆非
2 47 承漿穴是由幾條經脈交會而成? 1.二條 2.三條 3.四條 4.五條
2 48 十二經脈有流注之說乃指: 1.經氣 2.營氣 3.元氣 4.以上皆是
1 49 何穴均在骨肉之交氣深集之處;凡氣血不宣通時用之? 1.隙穴 2.井穴 3.俞穴 4.合穴
3 50 大陵穴是手厥陰經之: 1.井穴 2.滎 3.俞 4.原
3 51 手太陰肺經之兪穴為: 1.列缺 2.太淵 3.孔最 4.尺澤
2 52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久欠,小便遺數是指何經的別絡? 1.手陽明 2.手太陰 3.手少陰 4.手厥陰
4 53 何者是小腸的募穴? 1.巨闕 2.中脘 3.神闕 4.關元
4 54 其病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的是指何經之別絡? 1.肺經 2.大腸經 3.心包經 4.心經
3 55 其病實則節弛肘廢;虛則尤小者如指痂疥,為何經之別絡? 1.手少陽 2.手陽明 3.手太陽 4.手厥陰
2 56 其病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痺痛是為何經之別絡的病? 1.手太陰 2.手陽明 3.足厥陰 4.足少陰
4 57 手太陽之別絡曰支正其病實則為: 1.支膈 2.手銳掌熱 3.肘攣 4.節弛肘廢
1 58 其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手少陽 2.手太陽 3.手陽明 4.手厥陰
1 59 其病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足太陽 2.足陽明 3.足少陽 4.足太陰
3 60 其病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足陽明 2.足太陽 3.足少陽 4.足太陰
1 61 其病勢逆則喉痺、卒瘖,實則狂癲;虛則足不收脛枯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足陽明 2.足太陽 3.足少陽 4.足太陰
3 62 其病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是何經脈之別絡為病? 1.足少陰 2.足厥陰 3.足太陰 4.足陽明胃
2 63 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癃閉,虛則腰痛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足太陰 2.足少陰 3.足厥陰 4.足少陽
2 64 其病氣逆則睪腫迕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足太陰 2.足厥陰 3.足少陰 4.足少陽
1 65 其病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是何經之別絡為病? 1.任脈 2.足少陽 3.足陽明 4.足太陰
1 66其病實則脊強,虛則頭痛是何經脈之別絡為病? 1.督脈 2.任脈 3.衝脈 4.帶脈
3 67 其病實者一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是何脈之別絡為病? 1.任脈 2.督脈 3.脾 4.衝脈
3 68 足太陽膀胱經之絡穴是? 1.跗隔 2.委中 3.飛揚 4.崑崙
4 69 下列敘述,何者為錯? 1.足厥眕肝經與足太眕睥經在內踝上八寸處交叉
2.承漿為任脈與左右足陽明經三脈之會穴 3.人中為督脈為左右手陽明經三脈會穴
4.三陰交穴為足三陰經在此交會之處
3 70 循行於十二經脈之中,其運行之順序,始於手太陰肺經,歷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經…
…終足厥陰肝經,為何者? 1.衛氣的運行 2.營衛皆行 3.精專之營氣 4.以上皆是
3 71 腧穴之命名,猶我國文字之六書也。例如:迎香聽宮為? 1.象形 2.指事 3.會意 4.假借
3 72 以地理名稱命名,下列何者非水流類? 1.回瀆 2.中渚 3.天澤 4.曲泉
3 73 列缺穴之國際譯音代號是Lung: 1.L1 2.L6 3.L7 4.L11
4 74 腧穴數目之演變,至晉皇甫謐著甲乙經,列舉多少孔穴? 1.354 2.357 3.394 4.349
1 75 腧穴按照經脈之系統分類,最早見於何處? 1.靈樞本輸篇 2.靈樞經脈篇 3.靈樞脈度篇 4.靈樞官針篇
3 76近代公認的穴位數目為多少? 1.365穴 2.359穴 3.361穴 4.353穴
2 77 關於重要腧穴之敘述,何者錯誤? 1.手少陰心經之俞穴為神門
2.手厥陰經之起穴為天池,止穴為少沖 3.溫溜為手陽明經之隙穴
4.章門為足厥陰經之募穴,為脾臟之氣所聚集之處
2 78 交信穴,為何脈之隙穴? 1.陽蹻 2.陰蹻 3.陽維 4.陰維
3 79 下列數經,何者不與晴明穴交會? 1.足陽明經 2.手太陽經 3.足少陽經 4.足太陽經
3 80 腧穴之命名,猶我國六字之六書,皆有其意義,如太陽、日、月,此乃六書中之: 1.象形 2.指示 3.會意 4.轉注 5.假借
3 81 營𣈳偕行之氣與精專營氣於何時會合於手太陰肺經? 1.子 2.丑 3.寅 4.卯 時
3 82 中醫基本學說中,無論對生理,病理,診斷各學,均倚為最高理論基礎者為何?
1.陰陽學說 2.五行學說 3.經絡學說 4.易經
3 83 主肺系病者為: 1.井 2.滎 3.經 4.原
4 84 五臟六腑有病者,皆取其: 1.經 2.絡 3.兪 4.原
2 85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所言「節」者,
為何所游行出入? 1.關節 2.神氣 3.精氣 4.筋骨
2 86熱在內者,當取何穴治之? 1.滎穴 2.會穴 3.兪穴 4.募穴
3 87 手少陽三焦經之六府合穴,穴名為何? 1.天井 2.陽陵泉 3.委陽 4.委中
4 88 胃經之經穴,穴名是: 1.陷谷 2.衝陽 3.太谿 4.解谿
2 89 綜合同身寸法中,背腰部的下七椎,每椎長為: 1.一寸二分一厘 2.一寸二分六厘 3.一寸六分二厘 4.一寸六分一厘
1 90 膽經滎之穴,穴名是: 1.俠谿 2.地五會 3.行間 4.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