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唐 孫思邈


(凡七類)

膽腑脈論第一

(論一首)

論曰︰膽腑者主肝也,肝合氣於膽。膽者中清之腑也。(《難經》云膽者清淨之腑。《甲乙》云中精之腑。)號將軍,決曹吏。重三兩三銖,長三寸三分。在肝短葉間下,貯水、精汁二合(《難經》作三合)。能怒能喜,能剛能柔,目下窠大,其膽乃橫。凡腦、膽、髓、骨、脈、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若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甲乙》作神)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左手關上陽絕者,無膽脈也。苦膝疼,口中苦、瞇目善畏如見鬼,多驚少力,刺足厥陰治陰,在足大趾間,或刺三毛中。左手關上陽實者,膽實也。若腹中不安,身軀習習也,刺足少陽治陽,在足上第二趾本節後一寸是。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咽仲介介然,數唾候。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見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刺陽陵泉。若善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刺三里以下,胃氣逆,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也。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苦太息。

肝前受病移於膽,肝咳不已則嘔膽汁。

厥氣客於膽則夢斗訟。(《甲乙》云夢斗訟自刳。)

肝應筋。爪濃色黃者膽濃;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軟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敗者膽結。

扁鵲云︰足厥陰與少陽為表裡,表清裡濁,其病若實。極則傷熱,熱則驚動精神而不守,臥起不定。若虛則傷寒,寒則恐畏頭眩不能獨臥。發於玄水,其根在膽,先從頭面起,腫至足。(方見治水篇中。)

膽有病則眉為之傾,病患眉系傾者七日死。

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面微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角頷痛,目銳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 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盛者,則人迎大一

膽虛實第二

(脈二首 方九首 灸法二首)

膽實熱

左手關上脈陽實者,足少陽經也。病苦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乾頭痛,洒洒惡寒,脅痛,名曰膽實熱也。

半夏湯

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方。

半夏 宿薑(各三兩) 黃芩(一兩) 生地黃(五兩) 遠志 茯苓(各二兩) 秫米(一升) 酸棗仁(五合)
上八味 咀,以千里長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千餘遍,澄清,取九升煮藥,取 三升半分三服。(《集驗方》治虛煩悶不得眠,無地黃、遠志,有麥門冬、桂心各三兩,甘草、人參各二兩。)

膽虛寒

左手關上脈陽虛者,足少陽經也。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搖 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名曰膽虛寒也。

溫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之方。

半夏 竹茹 枳實(各二兩) 橘皮(三兩) 甘草(一兩) 生薑(四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本有茯苓二兩、紅棗十二枚)

千里流水湯

治虛煩不得眠方。

麥門冬、半夏(各三兩) 茯苓(四兩) 酸棗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黃芩 遠志 萆
上十二味 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萬遍澄清,取一斗煮藥取二升半,分三服。

酸棗湯

治虛勞煩攪,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方。

酸棗仁(三升) 人參 桂心 生薑(各二兩) 石膏(四兩) 茯苓 知母(各三兩)甘草 (一兩半)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棗仁取七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治虛勞煩悶不得眠方︰

大棗(二七枚) 蔥白(七莖)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梔子湯

治大下後虛勞不得眠,劇者顛倒懊惱欲死方。(仲景云,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惱,梔子湯主之。)

大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納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

若上氣嘔逆,加橘皮二兩,亦可加生薑二兩。

治煩悶不得眠方︰ 枸杞白皮、生地黃(各五兩) 麥門冬 甘草 前胡(各五兩) 茯苓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七合,分四服。

治虛勞不得眠方︰

酸棗仁 榆葉(等分)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日再。

又方 乾薑四兩為末,湯和頓服,覆取汗愈。

灸法

膽實熱灸濁浴,隨年壯,穴在挾膽俞旁相行去五寸。

膽虛灸三陰交各二十壯,穴在內踝上一夫。

咽門論第三

(論一首)

論曰︰夫咽門者,應五臟六腑往來神氣陰陽通塞之道也。喉嚨包囊舌者,並津液調五味之氣本也,不可不研乎。咽門者,肝膽之候也,主通五臟六腑津液神氣應十二時。若臟熱則咽門閉而氣塞,若腑寒則咽門破而聲嘶,母薑酒主之。(方見六卷喉病門。)熱則通之,寒則補之,若寒熱調和,病不生矣。

髓虛實第四

(論一首,方二首)

論曰︰髓虛者,腦痛不安,實者勇悍。凡髓虛實之應主於肝膽。若其腑臟有病,病從髓生,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羌活補髓丸

治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方。

羌活 川芎 當歸(各三兩) 桂心(二兩) 人參(四兩) 棗肉(研如脂) 羊髓 酥(各一升) 牛髓 大麻仁(各二升熬研如脂)
上十味先搗五種干藥為末,下棗膏,麻仁又搗,相濡為一家,下二髓並酥,納銅缽中,重湯煎取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四十丸。

柴胡發泄湯

治體實勇悍驚熱主肝熱方。

柴胡 升麻 黃芩 細辛 枳實 梔子仁 芒硝(各三兩) 淡竹葉 生地黃(各一升) 澤瀉(四兩)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硝,分三服。

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方十九首)

巴戟天酒

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方。

巴戟天 牛膝(各三升) 枸杞根白皮 麥門冬 地黃 防風(各二斤)
上六味並生用,如無生者用乾者,亦得 咀,以酒一石四斗浸七日,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續,勿至醉吐,慎生冷,豬、魚、油、蒜。春七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先患冷者,加乾薑、桂心各一斤。好忘加遠志一斤,大虛勞加五味子,蓯蓉各一斤。陰下濕加五加根皮一斤。有石斛加一斤佳。

每加藥一斤,即加酒七升。此酒每年九月中旬即合,十月上旬即服。設服餘藥,以此酒下之

又方 巴戟天 生牛膝(各三斤)
上二味 咀,以酒五斗淹浸,服如前法。

五加酒

治虛勞不足方。

五加皮 枸杞根白皮(各一斗)
上二味 咀,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曲一斗,餘三斗用拌飯下米,多少如常釀法,熟壓取服之,多少任性,禁如藥法,倍日將息。

天門冬大煎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痺傷中六極。一氣極則多寒痺腹痛,喘息驚恐頭痛。二肺極則寒痺腰痛,心下堅有積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脈極則顏色苦青逆意,喜恍惚失氣,狀似悲泣之後。苦舌強咽喉乾,寒熱惡風不可動,不嗜食,苦眩喜怒妄言。四筋極則拘攣小腹堅脹,心痛膝寒冷,四肢骨節皆疼痛。五骨極則肢節厥逆,黃膽消渴,癰疽妄發,重病浮腫如水病狀。六肉極則發疰如得擊,不複言,甚者至死複生,眾醫所不能治。此皆六極七傷所致,非獨房室之為也。

憂恚積,思喜怒悲歡,複隨風濕結氣,咳時嘔吐食已變,大小便不利,時泄利重下,溺血上氣吐下,乍寒乍熱,臥不安席,小便赤黃,時時惡夢,夢與死人共飲食,入塚神室魂飛魄散。

筋極則傷肝,傷肝則腰背相引難可俯仰。氣極則傷肺,傷肺則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極則陰痿不起,住而不交。骨極則傷腎,傷腎則短氣不可久立,陰疼惡寒,甚者卵縮陰下生瘡濕癢,手搔不欲住汁出,此皆為腎病,甚者多遭風毒,四肢頑痺,手足浮腫,名曰腳弱,一名腳氣,醫所不治,此悉主之方。

天門冬 生地黃(切,各三斗半 搗壓盡取汁) 白蜜(三升,煉) 酥(三升,煉) 枸杞根(切,三斗,洗淨,以水一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獐骨(一具,搗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上六味並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門冬,地黃減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後件散藥,煎取一斗,納銅器,重釜煎令隱掌,可丸如梧子大。平旦空腹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

慎 茯苓 桂心 白朮 葳蕤 五加皮 菖蒲 遠志 澤瀉 薯蕷 柏子仁 人參 石斛 牛膝 杜仲 覆盆子 細辛 獨活 枳實 川芎 大豆黃卷 黃耆 肉蓯蓉 續斷 狗脊 胡麻子 萆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 石南(各二兩) 阿膠(十兩) 甘草(六兩)蜀椒 薏苡仁(各一升) 大棗(一百枚,煮作膏) 鹿角膠(五兩) 蔓荊子(三兩)
上三十八味治,下篩,納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尤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

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山茱萸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乾薑二兩。無他疾依方修合。

凡此煎,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者,經夏至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經夏不壞,當於舍北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則經夏不損也。

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填骨萬金煎

治內勞少氣,寒疝裡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乾地黃(各三斤) 乾薑 桑白皮 茯 牛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麻子仁(三升) 大棗(一百五十枚) 當歸 (十四兩) 干漆(二十
上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納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之。又加酒一斗四升 大瓮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味,可以蜜與地黃汁和諸藥成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治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方。

甘草(一斤) 石斛 防風 蓯蓉 山茱萸 茯苓 人參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絲子 巴戟天 川芎(各三兩並為末) 生地骨皮 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生麥門冬汁 牛髓 白蜜(各三升) 生薑汁(一升) 胡麻(二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
上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納牛髓、蜜、薑、門冬等汁,微火煎,餘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納銅器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

小鹿骨煎

(一云獐骨) 治一切虛羸皆服之方。

鹿骨(一具,碎) 枸杞根(切,二升)
上二味各以水一斗,別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合一器同煎,取五升,日二服盡,好將慎,皆用大斗。

地黃小煎

治五勞七傷羸瘦干削方。

乾地黃(末,一升) 胡麻油(半升) 蜜(二升) 豬脂(一斤)
上四味銅器中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二,稍加至十丸。久久常服,大有所益,瘦黑者肥充。

陸抗膏

治虛冷枯瘦身無精光虛損諸不足方。

牛髓 羊脂(各二升) 酥(《經心錄》用豬脂) 生薑汁 白蜜(各三升)
上五味先煎酥令熟,次納薑汁,次納蜜,次納羊脂、牛髓,後微火煎三上三下,令薑汁水氣盡即膏成,攪令凝止,溫酒服,隨人能否,不限多少,令人肥健發熱也。(《經心錄》云 治百病勞虛風濕補益神效。男女通可服之良)。

枸杞煎

補虛羸,久服輕身不老神驗方。

九月十日取生濕枸杞子一升、清酒六升,煮五六沸取出熟研,濾取汁。令其子極淨曝令乾,搗末,和前汁微火煎,令可丸,酒服二方寸匕,日二,加至三匕,亦可丸,服三十丸。

夏姬杏仁煎方

(《太上肘後王經方》名杏金丹)︰

杏仁三升納湯中,去皮尖雙仁,熟搗,盆中水研,取七八升汁,以鐵釜置 火上,取羊脂四斤就釜內磨消,納杏仁汁溫之四五日,色如金狀,餌如彈子,日三服,百日肥白,易容人不又方 杏仁去皮尖熬黃搗,服如梧子,日三。治枯瘦令人潤澤無所禁。咳逆上氣喉中百病,心下煩不得咽物者,得茯苓、款冬、紫菀並力大良。其藥生熱熟冷,喉中如有息肉者亦服之。

桃仁煎方

桃仁 蜜(各一斤) 酥(半斤) 胡麻(一升,末) 牛乳(五升) 地黃(十斤,取汁)
上六味合煎如餳,旋服之。

治五勞七傷方︰

白羊頭蹄(一具,淨,治以草火燒令黃赤,以淨綿急塞鼻及腦孔) 胡椒 蓽茇 乾薑(各一兩) 蔥白(一升) 豉(三升)
上七味先以水煮頭及蹄半熟,即納藥煮令極爛去藥,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凡七具。忌生冷,酢滑,五辛。陳臭等物

治虛勞補方︰

羊肚(一具,切) 白朮(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每服二升,日三為度。

又方 豉(一升,蒸三遍) 薤白(一斤,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小取汗。

膏煎

治虛羸瘦方。

不中水豬肪煎取一升,納蔥白一握,煎令黃,出納盆中,平旦空腹服訖,暖覆臥至晡時,食白粥,粥不得稀,過三日服補方如下。

羊肝(一具) 羊脊膂肉(一條) 曲末(半斤) 枸杞根(十斤)
上四味以水三斗煮枸杞,取一斗去滓,細切肝等納汁中,著蔥豉鹽如羹法合煎,看如稠糖即好,食之七日,禁如藥法。

補虛方︰

豬肚(一具) 人參(五兩) 蜀椒(一兩) 乾薑(三兩半) 蔥白(七兩) 白粱米(半升,《翼》用粳米)
上六味, 咀,諸藥令相得,和米納肚中縫合,勿令泄氣,取水四斗半,緩火煮爛,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飯。

吐血第六

(論二首 方二十九首 針灸法十五首)

論曰︰稟丘云︰吐血有三種,有內衄,有肺疽,有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悶便滿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傷胃者,因飲食大飽之後,胃中冷則不能消化,不腹絞痛出清液,得年少時 茹二味 中但自 然,心中不悶者輒自愈。假令煩躁心中悶亂,紛紛嘔吐,顛倒不安,醫工又以黃土湯,阿膠散,益加悶亂卒致不濟,如此悶者,當急吐之。

急吐方

瓜蒂(三分) 杜蘅 人參(各一分)
上三味治,下篩,服一錢匕,或無水漿,但得下即可。羸人小減之,吐去青黃或吐血一二升無苦。

黃土湯

治吐血方。

伏龍肝(雞子大,二枚) 桂心 乾薑 當歸 芍藥 白芷 甘草 阿膠 芎 (各一兩) 生地黃(二兩) 細辛(半兩) 吳茱萸(二升)
上十二味 咀,以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膠,煮取三升,分三服。

亦治血衄。

又方 治卒吐血及衄血方。

伏龍肝(半升) 甘草 乾薑(仲景作地黃) 白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膠,分三服。

生地黃湯

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方。

生地黃(一斤) 大棗(五十枚) 阿膠 甘草(各三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堅中湯

治虛勞內傷,寒熱嘔逆吐血方。

糖(三斤) 芍藥 半夏 生薑 甘草(各三兩) 桂心(二兩) 大棗(五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分七服,日五夜二。(《翼方》無甘草、桂心,有生地黃)

治噫止唾血方︰

石膏(四兩) 濃朴(三兩) 麻黃 生薑 五味子 半夏 杏仁(各二兩) 小麥(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麻黃,去沫澄取七升,納藥煮取二升半,分再服。

治吐血胸中塞痛方︰

芍藥 乾薑 茯苓 桂心 當歸 大黃 芒硝(各三兩) 阿膠 甘草 人參(各二兩)麻黃(一兩) 乾地黃(四兩) 虻蟲 水蛭(各八十枚) 大棗(二十枚) 桃仁(一百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柏葉湯

治吐血內崩上氣面色如土方。

乾薑 阿膠 柏葉(各二兩) 艾(一把)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納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頓服。(仲景不用阿膠,《短劇》、《肘後》俱不用柏葉)

治吐血酒客溫疫中熱毒乾嘔心煩方︰

蒲黃 犀角 栝蔞根 甘草(各二兩) 葛根 桑寄生(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澤蘭湯

治傷中裡急,胸脅攣痛欲嘔血,時寒時熱,小便赤黃,此皆傷於房勞故也。

澤蘭 糖(各一斤) 桂心 桑根白皮 人參(各二兩) 遠志(二兩) 生薑(五兩)麻仁(一升)
上八味 咀,以醇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納糖,食前服一升,日三夜一,勿勞動。

治忽吐血一二口,或是心衄,或是內崩方︰

蠐螬(五枚) 牛膝(生) 王不留行 牡丹 麥門冬(各二兩) 萆 芍藥 乾地黃(各四兩) 續斷 阿膠(各三兩)
上十味 咀,以生地黃汁五升、赤馬通汁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數劑,取瘥止。

又方 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 燒亂髮灰,水服方寸匕,日三服。(《集驗》云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亦治小便出血者。)

治虛勞吐血方︰

生地黃肥者五升搗,以酒一升煮沸三上三下,去滓頓服。

又方 凡吐血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肘後》亦云療下血。)

又方 生地黃五斤絞取汁,微火煎三沸,投白蜜一斤,又煎取三升,每服半升,日三。主胸痛,百病久服佳。

又方 柏葉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黃汁(半升) 川大黃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溫地黃汁一沸,次納大黃攪和,空腹頓服,日三瘥。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犀角(一兩) 生地黃(八兩) 芍藥(三兩) 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方︰

伏龍肝(雞子大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藥 當歸 黃芩 芎 甘草(各二兩) 生地黃(一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減三升,下諸藥取二升,分三服。(《翼方》有桂心。)

當歸湯

治衄血吐血方。

當歸 乾薑 芍藥 阿膠(各二兩) 黃芩(三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上焦熱膈傷、吐血、衄血或下血連日不止欲死並主之方︰

艾葉 竹茹(各一升) 阿膠(如手掌大) 乾薑(二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馬通汁半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新馬屎與少水和絞取汁服。

(一方不用竹茹,加乾薑作七兩。

治虛勞崩中吐血,下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方︰

黃耆 芍藥 芎 甘草(各四兩) 生薑(一斤)
上五味 咀,以酒五升浸一宿,明旦更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下陰中毒如湯沃雪,凡夏月不得宿浸藥。酒客勞熱發痔下血穀道熱者,去生薑用生地黃代之,凡進三

竹茹湯

治吐血,衄血,大小便下血方。

竹茹(二升) 甘草 川芎 黃芩 當歸(各六分) 芍藥 白朮 人參 桂心(各一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九孔出血方︰

搗荊葉汁,酒服二合。(一本作荊芥。)

治吐血蠱毒痔血,女子腰腹痛,大便後出清血者方︰

取東向 荷根搗絞取汁二升,頓服立瘥。

赤小豆散

諸下血先見血後見便為遠血,宜服黃土湯(方見本門七味仲景方是)。先見便後見血,宜服赤小豆散方。

赤豆(三升,熬令折) 當歸(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每服方寸匕,日三。

乾地黃丸

治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補中乾地黃(三兩) 當歸 乾薑 麥門冬 甘草 黃芩(各二兩) 濃朴 干漆 枳實 防風蟲(各五十枚)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稍加。

麥門冬湯

治凡下血虛極方。

麥門冬 白朮(各四兩) 甘草(一兩) 牡蠣 芍藥 阿膠(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針灸法

胸中瘀血 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不容主之。心膈下嘔血,上脘主之,唾血振寒咽乾,太淵主之。

嘔血,大陵及 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

虛勞吐血,灸胃脘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不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肺俞隨年壯。

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千金翼》云大陵是)。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灸上星五十壯,入髮際一寸是。大便下血。

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萬病丸散第七

(論二首 方十三首)

論曰︰聖人之道,以慈濟物,博求眾藥以備不虞,倉促之際應手皆得,故有萬病方焉。

余以此方散在群典,乃令學人難用,討尋遂鳩撮要妙以為斯品,庶使造次可得好事,君子安不忘危,無事之暇,可預和合,以備 瘵也。

芫花散

治一切風冷痰飲症癖 瘧,萬醫所不治者皆治之。一各登仙酒。一各三建散。(《翼方》)名大排風散)

芫花 桔梗 紫菀 大戟 王不留行 烏頭 附子 天雄 白朮 五加皮 蕘花 野狼毒 莽草(俗名魚藥,又名鼠藥) 欒荊,栝蔞根 躑躅 麻黃 白芷 荊芥 茵芋(各十分) 車前子 石斛 人參 石南 石長生(各七分) 蛇床子 萆 牛膝 狗脊 菟絲子 蓯蓉 秦艽(各五分) 藜蘆 薯蕷 薏苡仁 巴戟天 細辛 當歸 川芎 乾地黃 食茱萸 杜仲 濃朴 黃耆 山茱萸 乾薑 芍藥 桂心 黃芩 吳茱萸 防己 遠志 蜀椒 獨活 五味子 牡丹 橘皮 通草 柴胡 柏子仁 本 菖蒲 茯苓 續斷(各二分)
上六十四味(《翼方》無白朮、食茱萸,有麻花、半夏、赤車使者、高良薑,紫葳)並不治不擇不炙不熬,但振去塵土,搗以粗羅下之,即與服。)凡是豬,雞、五辛、生冷、酢滑任意食之,無所忌。惟諸豆皆殺藥不得食。

藥散(三兩) 細曲(末二升) 糯米(三升) 真酒(五升)
先以三大斗水煮米作粥,須極熟。冬月揚去火氣。春月稍涼,夏月揚絕火氣令極冷。秋稍溫。次下曲末,搦使和柔相得,重下藥末,搦使突突然好熟,乃下真酒重搦使散,盛不津器中,以淨杖攪散,經宿即飲,直以布蓋,不須密封。凡服藥平旦空心服之,以知為度。微覺發動流入四肢,頭面習習然為定。勿更加之,如法服之。常常內消,非理加增,必大吐利,服散者,細下篩服一方寸匕,和水酒漿飲,無知稍增,以知為度,服丸者,細下篩,蜜丸如梧子,每服七丸,但此藥或丸或散皆可,惟不得作湯。若欲得補不令吐瀉,但取內消,大益 勝於五石,兼治諸病功效一等,然作酒服佳於丸散,美而易服,流行迅疾,若有患人抱病多時,積 宿食大塊,久氣症瘕積聚,一切痼結者,即須一兩度增,令吐下泄去惡物盡後,少服內消便為補益。凡服藥填勿早食,早食觸藥必當大吐、吐亦無損,須臾還定。但令人咽 喉痛,三兩日後始瘥,服者宜知之。平旦服藥至午時待藥勢定,宜先食冷飯菹飲冷漿水,及午後藥勢一定,任意熱食無忌。若藥勢未定,不得強起行,行即暈悶旋倒,眼花暗然迷絕,此是逐風所致,不須疑怪。風盡之後,縱令多服更佳,不然悶時但坐但臥須臾醒,然不異於常。若其定後,任意所之若必便旋,當策杖如廁,少覺煩亂即須坐定,坐定即醒,醒乃可行。

病在膈上,久冷痰 積聚,症結疝瘕,宿食堅塊,咳逆上氣等一切痼結重病,終日吐唾,逆氣上沖胸喉、此皆胃口積冷所致,三焦腸間宿冷以成諸疾。如此例便當吐卻此等惡物,輕者一度下,轉藥令吐卻。若重者三五度下之令盡,其吐狀法,初吐冷氣沫,次吐酢水,須臾吐黃汁大濃,甚苦似牛涎。病若更多者,當吐出紫痰,似紫草汁,非常齒,有此者例入死道,不久定死。若有疰者吐血,陳久黑血,新者鮮血,吐罷永瘥不發。下此吐藥,當吐時大悶,須臾自定,即不虛 得冷凍飲料食已,耳不虛聾,手足不痺,若胃口有前件等病勢久成者,正當 吐時,有一塊物塞胸喉,吐複不出,咽複不入,當有異種大悶,更加一二合藥酒,重投藥下,少時即當吐出塊物如拳大,真似 雞子黃著地,以刀斫碎,重者十塊,輕者三五枚。凡人有上件等病,若服藥時不吐卻者,當時雖得漸損,一二年後還發,為此故須下吐藥。欲服取 吐者,當以春三月服之,春宜吐故也。凡膈上冷,小腹滿,腸鳴,膀胱有氣冷,利多者,須加利藥於此酒內服之便去惡物。利法,出泔澱如清水、如黃汁、如青泥,輕者一兩度下利藥,得利以盡病源,重者五度下利藥,令使頻,得大利以盡病根。利法,旦起服藥,比至晡時可得兩三行,即斷後服。凡長病患,瘦弱虛損,老人貴人,此等人但令少服,積日漸漸加增,令多內消瘥。除久病不加吐利也。藥若傷多,吐利困極不止者,水服生大豆末方寸匕,即定,及藍葉、烏豆葉嚼以咽之,登時即定。此據大困時用之,小困時不須也。凡在世人有虛損陽衰,消瘦骨立者服之非常補益。旬月之間肌膚充悅,顏色光澤,髓溢精滿,少壯一等,凡眾 萬病皆除之。治一切風病癘節風,二十兩和酒五斗,賊風、熱風、大風,上同。偏風、痺腿風、癱緩風,十二兩和酒三斗。此七種並帶熱,須加冷藥押使常數便利。賊風掣,八兩和酒二斗。濕風周痺,上同腰腳攣痛,十二兩和酒三斗,筋節攣急,八兩和酒二斗,重病後 汗不流,初覺三服,一服一盞,年久服一升。食熱食如錐刀刺者,八兩和酒二斗。口 面戾 一眼不合者,初得,四兩和酒一斗,年久,十二兩和酒三斗。頭面風似蟲行,又似毛髮在面 上者,八兩和酒二斗。起即頭旋良久始定者,四兩和酒一斗。心悶嘔逆,項強者,風在心臟,欲風欲雨,便即先發者,八兩和酒二斗。因瘡得風口強脊脈急者,五服即定,一服一盞。治 一切冷病積冷 瘦者,四兩和酒一斗,強者六兩和酒一斗半。痰飲疝瘕,上同。宿食嘔吐,四兩和酒一斗。症瘕腸鳴噫,八兩和酒二斗。久疰及久勞上同, 痔塊堅,冷嗽上氣,二十兩和酒五斗。奔豚冷氣,六兩和酒一斗半。噎及冷痢上同。卒中惡注,忤心腹脹氣急欲死者,三服定,一服一盞。大吐出鮮血瘴氣上同。蠱毒,五服定,一服一盞。溫瘧、 瘧並上同,五服永瘥。治婦人諸風、諸病等,並依前件帶下十二兩和酒三斗。崩中,六兩和酒一斗半。

月閉不通及冷病不產並上同。斷緒不產,八兩和酒二斗。月水前後不調,乍多乍少,亦令人絕產,四兩和酒一斗。產後風冷,不產,六兩和酒二斗;若重者,八兩和酒二斗;甚者十六 兩和酒三斗;大重者,子宮下垂,十六兩和酒四斗。

論曰︰遠覽前古莫睹此方,有高人李孝隆者,自云隋初受之於定州山僧惠通道人,此後 用之大有效驗,秘而不傳。但得其藥,其方不可得而聞。始吾得之於靜智道人,將三紀於茲 矣。時俗名醫未之許也。然比行之極有神驗。其用藥殊不倫次,將服節度大不近人情,至於救急其驗特異,方知神物效靈不拘常製,至理關感,智不能知,亦猶龍吟雲起,虎嘯風生,此其不知所以然而然,雖聖人莫之辨也。故述之篇末以貽後世好學君子詳之,非止救物兼深,亦

耆婆萬病丸

治七種痞塊,五種癲病。十種疰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時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 痺,並風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眠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及連胸背鼓氣堅結流入四肢,或複叉心膈氣滿時定時發,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種下痢疳蟲寸白諸蟲,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滯,患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酸痛,四肢沉重,行立不能久,婦人因產冷入子臟,臟中不淨,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時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並小兒赤白下痢,及胡臭、耳聾、鼻塞等病。此藥以三丸為一劑,服藥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故稱萬病丸。

牛黃 麝香 犀角 桑白皮 茯苓 乾薑 桂心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遂 黃芩 蜀椒 細辛 桔梗 巴豆 前胡 紫菀 蒲黃 葶藶 防風 人參 朱砂 雄黃 黃連 大戟 禹
上三十一味(崔氏無黃芩、桑白皮、桔梗、防風為二十七味),並令精細,牛黃、麝香、犀角、朱砂、雄黃、禹余糧、巴豆別研,餘者合搗,重絹下篩,以白蜜和,更搗三千杵,密封之,破除日,平旦空腹酒服三丸,如梧子大,取微下三升惡水為良。若卒暴病,不拘平旦早晚皆可服,但以吐利為度。若不吐利,更加一丸,或至三丸、五丸,須吐利為度,不得限以丸數。病強藥少即不吐利,更非他故。若其發遲以熱飲汁投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酢飯兩三口止之。服藥忌陳臭生冷酢滑粘食,大蒜、豬雞魚狗馬驢肉、白酒、行房,七日外始得。

一日服,二日補之,得食新米,韭菜汁作羹粥 飲食之三四頓大良,亦不得全飽。產婦勿服。

吐利以後,常須閉口少語,於無風處溫床暖室將息。若旅行卒暴,無飲,以小便送之為佳,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積久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為度。卒病欲死,服三丸如小豆,取吐利即瘥。卒得中惡噤,服二丸如小豆,暖水一合灌口令下,微利即瘥。

諸有痰飲者,服三丸如小豆。

五疰鬼刺客忤,服二丸如小豆,不瘥,間日更服三丸。

男女邪病,歌哭無時,腹大如妊娠,服二丸如小豆,日三夜一,間食服之。

大痢,服一丸如小豆,日三。

貓鬼病,服三丸如小豆,未瘥更服。

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

瘧病未發前,服一丸如小豆,不瘥,後日更服。

冷癖,服三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常令微溏利。

宿食不消,服二丸如小豆,取利。

症瘕積聚,服二丸如小豆,即瘥。

水病,服三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以利瘥止。

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

上氣喘逆,胸滿不得臥,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

疳濕,以一丸如杏仁大,和酢二合灌下部,亦服二丸如小豆。

鼻衄,服二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瘥止,人弱隔日服之。

頭痛惡寒,服二丸如小豆,日三,覆取汗。

傷寒時行,服二丸如小豆,日三,間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明日更服。

大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又納一丸下部中即通。

耳聾 耳,以綿裹一丸如小棗核大,塞之瘥。

癰腫、疔腫、破腫,納一丸如麻子大,日一敷,其根自出,瘥。凡疔腫血出,以豬脂和敷。有孔,納孔中,瘥止。

胸背腰脅腫,以酢和敷腫上,日一易,又服二丸如小豆。

癩瘡,先以酢泔洗後,取藥和豬脂敷之。 瘡有孔,以一丸如小豆,納孔中,兼和豬脂敷之。

痔瘡,取藥塗綿箸上,納孔中,日別易,瘥止。

瘰癧,以酢和敷上瘥。

惡刺,以一丸納瘡孔中,即瘥。

諸冷瘡積年不瘥者,以酢和塗瘡上,作餅貼之瘥。

瘡癬,先以布揩汁出後,取酢和敷上,日別一易,立瘥。

蠍螫,以少許敷螫處。

蜂螫,以少許敷螫處。

蝮蛇螯,取少許納螯處,若毒入腹,心悶欲絕者,服三丸如小豆。

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如小豆,取吐利即出。

小兒客忤,服二丸如米粒,和乳汁敷乳頭令嗍之。

小兒驚癇,服二丸如米粒,塗乳頭,令嗍之隨兒大小量與。

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二丸如米粒,塗乳頭,令嗍之,不瘥更服。

治一切蠱毒妖邪鬼疰,有進有退,積聚堅結,心痛如咬不得坐臥,及時行惡氣溫病,風熱瘴氣相染滅門,或時熱如 瘧,咽腫塞不下飲食,或煩滿氣短,面目時赤,或目中赤黃,或乾嘔,或吐逆,或下赤白痢,或熱氣如雲,或欲狂走自殺,或如見鬼,或手足清冷,或熱飲冷水而不知足,或使手掇空,或面目癰腫生瘡,或耳聾目暗,頭項背脊強不得屈伸,或手足卒癢,或百鬼惡疰狐魅走入皮膚,痛無常處方︰

麝香 丹砂 特生 石 馬目毒公(即鬼臼) 雄黃(各一兩) 巴豆(九十粒) 青野葛(三兩,一本不用) 馬齒莧(一兩,生成起棱者)
上八味為末,別搗巴豆如膏,合搗五千杵,納蜜,更搗一萬杵,丸如小豆大,強者服二丸,弱者一丸。入腹雲行四布通徹表裡,從頭下行,周遍五臟六腑,魂魄靜定,情性得安。

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蛇蟲諸毒下五色熱水,或不吐下,便微漸除瘥。萬蟲妖精狐狸鬼魅,久痼癖塊皆消散。在表汗出,在裡直下,忌名其藥,故此方無名也。

仙人玉壺丸方

雄黃 藜蘆 丹砂 石 巴豆 八角附子(各二兩)
上六味,先搗巴豆三千杵,次納 石又搗三千杵,次納藜蘆三千杵,次納附子三千杵,輒治五百杵,納少蜜恐藥飛揚。治藥用王相吉日良時,童子齋戒為良,天晴明無雲霧,白晝藥成封密器中,勿泄氣,著清潔處。大人服丸如小豆。欲下病者,宿勿食,平旦服二丸。不知者,以粥暖飲發之,令下。下不止,飲冷水以止之。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噫氣即已。

若欲漸漸除及將服消病者,服如麻子大二丸。卒中惡欲死不知人,以酒若湯和二丸,強開口 灌喉中。鬼疰病百種不可名,漿水服二丸,日再。男女與鬼交通,歌哭無常,或腹大經絕,狀如妊娠,漿水服二丸如胡豆大,日三夜一。又苦酒和,令如飴,每旦敷手間,使心主。心主在手腕後第一約橫紋當中指,至暮,又敷足三陰三陽及鼻孔,七日愈。又漿水服麻子大一丸,日三服,三十日止,惡風逆心不得氣息,服一丸。腹中如有蟲欲鑽脅出狀,急痛,一止 一作,是惡風,服二丸。憂恚氣結在胸心,苦連噫及咳,胸中刺痛,服如麻子大三丸,日三。

腹痛脹滿不食,服二丸。心腹切痛及心中熱,服一丸如麻子大,日三服,五日瘥。風疝、寒疝、心疝、弦疝,每發腹中急痛,服二丸。卒上氣,氣但出不入,並逆氣沖喉,胃中暴積聚者,服二丸,日再。 飲痰飲,平旦服一丸。腹中三蟲,宿勿食,明旦炙牛羊肉三臠食之,須臾進三丸如胡豆大,日中當下,過日中不下,更進二丸,爛蟲必下。卒關格不得大小便欲死,服二丸。卒霍亂心腹痛,煩滿吐下,手足逆冷,服二丸。傷寒敕澀,時氣熱病,溫酒服一丸,濃覆取汗,不汗更服。寒熱往來,服一丸。瘧未發一丸,已發二丸便斷。積寒熱老痞,服二丸。症堅結痞一丸,日三取愈。下痢重者,一丸取斷。食肉不消,腹堅脹,一丸立愈。

若淋瀝瘦瘠,百節酸痛,服一丸,日三。頭卒風腫,以苦酒若膏和,敷之,絮裹之。癰疽痤癤瘰及欲作,以苦酒和,敷之。若惡瘡不可名 疥疽,以膏若苦酒和,先以鹽湯洗瘡去痂,拭乾敷之。齒痛綿裹塞孔中。鼠 以豬脂和,敷瘡,取駁舌狗子舐之。中水毒,服二丸。

若已有瘡,苦酒和三丸敷之。耳聾膿血汁出及卒聾,以赤谷皮裹二丸納之。風目赤或癢,視物漠漠,淚出爛,蜜解如飴,塗注目 。若為蠱毒所中,吐血,腹內如刺,服一丸如麻子,有加大如胡豆,亦以塗鼻孔中。又以膏和,通塗腹背上。亦可燒之,熏口及鼻。若為蛇蝮諸毒所中,及 犬狂馬所咋,苦酒和敷,又水服二丸。婦人產後餘疾,及月水不通,往來不時服二丸,日再。婦人胸中苦滯氣,氣息不利,小腹堅急,繞臍絞痛,漿水服如麻子一丸,稍加之,如小豆大。小兒百病驚癇,痞塞及有熱,百日、半歲者,以一丸如黍米大置乳頭飲之,一歲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飲送下。小兒大腹,及中熱惡毒,食物不化,結成積聚,服一丸。小兒寒熱頭痛,身熱,及吐,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兒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能化,漿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大敷腹上良。一切萬病量之不過,一二丸莫不立效。

張仲景三物備急丸

司空裴秀為散用治心腹卒暴百病方。

大黃 乾薑 巴豆(各等分)
上皆須精新。多少隨意。先搗大黃、乾薑下篩為散,別研巴豆如脂,納散中合搗千杵,即爾用之為散,亦好用蜜為丸,貯密器中,莫令泄氣,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刺痛,口 噤氣急,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枚,老小量與。扶頭起,令得下喉,須臾未醒,更

大理氣丸

治萬病方。

牛膝 甘草 人參 茯苓 遠志 恆山 苦參 丹參 沙參 龍膽 龍骨 牡蒙 半夏 杏仁 紫菀 芍藥 天雄 附子 葛根 橘皮 巴豆 野狼牙(各二兩) 大黃 牡蠣 白朮(各三兩) 生薑(末五兩) 白薇(六分) 元參(七分) 蘆(大者一枚)
上二十九味,先搗篩二十七味,令熟,次搗巴豆、杏仁如膏,然後和,使相得,加白蜜 更搗五千餘杵,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七丸,日三。疝瘕症結五十日服永瘥。吾常用理氣,大

大麝香丸

治鬼疰飛尸病方。

麝香(三分) 石(八分) 牛黃 附子 鬼臼 真珠 莽草 犀角 礬石 細辛 桂心仁(各五十枚) 芫青 地膽(《外台》作蚺蛇膽) 亭長 斑蝥(各七枚)
上二十三味為末,蜜和合,更搗三千杵,丸如小豆大,飲服一丸,日再,漸加至三丸,蟲毒所螫,摩之以知為度。若欲入毒疫癘鄉死喪病處,及惡鬼塚墓間,盛絳囊中,男左女右,肘後系之,又以少許敷鼻下人中,及臥不魘。

小麝香丸

治同前。

麝香 莽草 犀角 梔子仁(各三分) 雄黃 當歸(《外台》不用) 丹砂(各四分) 乾薑 桂心 芍藥 細辛(各五分) 附子 烏頭(各五枚) 蜈蚣(一枚) 巴豆(五十枚)
上十五味為末,蜜和合,搗千杵,丸如小豆大,服三丸,日三,可加至五丸,一切尸疰 痛悉皆主之。

紫葛丸

治緒熱不調方。

紫葛 石膏 人參 丹參 紫參 苦參 元參 細辛 齊鹽 代赭 蓯蓉 巴豆 烏頭 (各三分) 乾薑 桂心 獨活(各五分)
上十六味為末,蜜和,更搗萬餘杵,丸如小豆,服六丸,食前三丸,食後三丸,忌五辛豬雞魚蒜,餘不在禁限。若覺體中大熱各減一丸服之,令人肥悅,好顏色,強陽道,能食,服藥後十日得利黃白汁大佳,婦人食前、食後只服二丸。兩歲以下小兒服丸如米粒大,令人能飲酒,除百病,藥之功能損益備述如下。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痰飲,宿食,食吐逆,上氣,短氣,咳嗽,咽喉鳴,黃膽,久瘧,面腫,身浮腫,四肢煩重,坐起體重,熱病濕下部癢,體瘡癢,關格不通,大腸出,熱淋,下利,顏色不定,羸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身體斑駁,從高墮下絕傷,墮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之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所錄諸病,皆紫葛丸治之。若積日服餌未愈,消息準方服之,取瘥止。

太乙神精丹

治客忤霍亂腹痛脹滿,尸疰惡氣,癲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但是一切惡毒無所不治 方。

丹砂 曾青 雌黃 雄黃 磁石(各四兩) 金牙(二兩半)
上六味,各搗,絹下篩,其丹砂、雌黃、雄黃三味,以 醋浸之,曾青好酒於銅器中漬,紙密封訖,日中曝百日,經夏急五日,亦得無日,以火暖之。然後各研,令如細粉,以醋拌,使乾濕得所,納土釜中,以六一泥固濟,勿令泄氣。干後安鐵環施腳高一尺五寸 置釜上,以漸放火,初放火取熟兩秤,炭各長四寸置釜上,待三分二分盡,即益。如此三度 盡用熟火,然後用益生炭其過三上熟火以外,皆須加火漸多,及至一伏時,其火已欲近釜,即便滿,就釜下益炭,經兩度即罷,火盡極冷,然後出之,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雖無五色,但色光明皎潔如雪最佳。若飛上不盡,更令與火如前,以雄雞翼掃取,或多或少不定,研如棗膏,丸如黍粒。治偏風、大風、惡疾、癲癇、癘節鬼打等最良。服法,平旦空腹一丸為度。其瘧病積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脹滿上氣,身面腳等並腫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吐瘥者,若不吐複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後日增半丸,漸服無有不瘥。氣亦定,當吐出青黃白物,其因瘧兩脅下有癖塊者,亦當清除。若心腹不脹滿者,可與一丸,日日加之,以知為度,不必專須吐,亦可一丸即瘥。勿並與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須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內有水即下者勿怪。若患瘧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患藥性,並與兩丸作一丸頓服之,皆至午後食,勿使冷,勿使熱,豉漿粥任意食之。

若病瘧盜汗虛弱者,日服一丸,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瘧不汗,氣複不流,腳冷者,服一丸。

至三日若不汗,氣複,腳即暖有潤汗,不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瘧無顏色者,服藥後三日即有顏色。亦有須吐瘥者,亦有服少許而瘥者,亦有殺藥強人服三四丸,始覺藥行者,凡人稟性不同,不可一概與之。但作黍米大服之為始漸加以知為度,藥力驗壯,勿並多服,特慎油面魚肉蒜,當清淨服之。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並腹脹滿及腫,或下痢者多死,但與藥救之,十人中或瘥三四人也,瘕症積聚,服一刀圭,以漿水送下。諸卒死中惡客忤霍亂腹滿體帶五尸疰惡風疰忤大病相易死亡滅門,狂癲鬼話,已死氣絕,心上微暖者,扶起其頭,以物撬開口,不可開鑿去兩齒,以漿飲送藥,藥下即活,諸久病者,日服一刀圭,覆令汗,汗出即愈。

不愈者,不過再服,亦有不汗而瘥,複有不汗不愈者,服如上法加半刀圭以瘥為度。常以絳囊帶九刀圭散,男左女右,小兒系頭上,辟瘴毒惡時氣、射工。小兒患,可以苦酒和之,塗方寸紙上著兒心腹上,令藥在上治之。亦有已死者,冬二日夏一日,與此藥服,服得下藥便活,若不得入腹不活。加金牙磁石者,服至五服,內必令人吐逆下利。過此即自定其藥如小豆大為始,從此漸小,不得更大,大風惡癩可二十服。偏風 節,諸惡風癲病等亦可二十服。

自餘諸惡病者皆止一二服,量人輕重弱強不得多與。若欲解殺藥但爛煮,食肥豬肉,服此藥後,小應頭痛身熱一二日來,大不能得食味,後自漸得氣味,五日後便能食。若貪食過多者宜節之。若服藥下悶亂,可煮木防己湯服之,即定。凡言刀圭者以六粟為一刀圭,一說云三小豆為一刀圭。

作土釜法

其法取兩個瓦盆,以甘土塗其內令極乾,其狀大小,隨藥多少。

作六一泥法

赤石脂 牡蠣 滑石 石 黃礬 鹵土 蚯蚓屎(各二兩)
上取 酢以足為度,若無鹵土以鹽代之。先作甘泥土,以泥各別裹前黃礬等五種作團之,勿令泄氣,以火燒周。

三日最好,一日亦得。出火破團取藥,各搗碎,絹篩,然後與蚯蚓屎、鹵土等分以酢和之如稠粥,即得好酢。可用二分酢一分水和用,取前瓦盆以此泥塗 之。曾青如蚯蚓屎如黃連佳,世少此者,好昆侖碌亦得瘥病,丹砂亦鮮,粟砂亦得。舊不用磁石
凡雄黃皆以油煎,九日九夜備乃可入丹,不爾有毒,慎勿生用。

倉公散

治卒鬼擊鬼痱鬼刺心腹痛如刺,下血便死,不知人,及臥魘嚙,腳踵不覺者,諸惡毒氣病方(北漢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方故名)。

特生 石 皂莢 雄黃 藜蘆(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取如大豆許,納管中,吹入病患鼻,得嚏則氣通便活,若未嚏,複更吹之,以得嚏為度,此藥起死回生。

小金牙散

治南方瘴癘疫氣腳弱風邪鬼疰方。

金牙(五分) 雄黃 萆 黃芩 蜀椒 由跋 桂心 莽草 天雄 朱砂 麝香 烏頭 各二分) 牛黃(一分) 蜈蚣(一枚六寸者) 細辛 葳蕤 犀角 乾薑(各三分) 黃連(四分)
囊盛帶,男左女右一寸匕,省病問孝,不避夜行,塗人中,晨昏霧露亦塗之。

大金牙散

治一切蠱毒百疰不祥醫所不治方。

金牙 鸛骨 石膏(各八分) 斑蝥(七分) 活草子 胡燕屎 白朮 雷丸 龍牙(各六分) 銅鏡鼻 梔子仁 干漆 龜甲 鱉甲 鬼督郵 桃白皮 大黃(各四分) 桂心 芍藥 徐長卿 羚羊角 射干 升麻 鳶尾 馬目毒公 蜂房 細辛 乾薑 芒硝 由跋 犀角 甘草 野狼毒 蜣螂 龍膽 野狼牙 雄黃 真珠(各三分) 芫花 莽草 射罔 烏梅(各二分) 蛇蛻皮(一二十枚)
上五十味治,下篩,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帶之辟百邪,治九十九種疰(一有麝香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