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七 中蠱門

明 徐春甫

中蠱門

病機

蠱之為毒,中土少見之。世傳閩廣深山之人,於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蝦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啖,俟一物獨存者,則以為蠱,又謂之挑生。欲害人,密取其蠱於飲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蠱嚙,吐下皆如爛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臟而死,亦有十餘日而死,更有緩者,待以歲月,氣血羸憊,食盡五臟而後死。死後亦有傳疰他人,名曰蠱疰。

兩廣山谷間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斷腸草,若人以急吞之則急死,緩水吞之則緩死。令見荊楚之地曰鼠莽草,人食之則毒死而不可救,予意胡蔓草或亦是歟?嶺南人取毒蛇殺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數日菌生,取菌為末,酒調以毒人,始亦無患,再後飲酒,則毒作而死。其俗淫婦多自台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歸,乃陰以毒投飲食中,北人歸則戒之曰︰子去幾時還?若從其言則複以藥解之,若過期不往必死矣,名曰定年蠱。北人至彼宜預防之,須備解毒丹之類,隨身勿替,稍覺飲食之後四大不調,即服解藥,是亦有備無患,誠為切當。

凡北人入廣跋涉山川,不諳水士,人畜飲啖,誤中其毒。若不備識其機,按方修劑,一時倉卒不救,得非橫枉耶?重生者,宜加慎之。

海南魚有石首者,蓋魚枕也。取其石為器,可載飲食,如遇蠱毒器必暴裂,其效甚著,閩人製作尤精。人但玩其色,而鮮能識其用者。又有驗蠱之法,唾津在淨水中,沉則是,浮則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蠱者,豆即脹皮脫;無蠱者豆不脹脫。

又法煮雞蛋一枚,去殼,以銀簪一條插入其中,並含入口一飲之,頃取視簪卵俱黑則為中蠱。

孫真人云︰凡中蠱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礬而味反甘者,皆中蠱也。

《直指》云︰中蠱之候,面目青黃,力乏身痛,唇口焦乾,眉須脫落,煩躁悶瞀,胸腹痞滿,肚脹皮堅,腹中 切痛如蟲嚙,又如蟲行,唾吐鮮血,小便淋瀝,大便膿血雜下,病患所食之物,皆變而為蟲,侵蝕臟腑,蝕盡即死。死則毒氣流注,複染他人,所謂蠱疰。

脈候

脈緊數如釵直而吐甚,此患蠱毒耳,急治之。

中蠱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

治法

凡入有蠱之鄉,先以犀角攪試,有毒則白沫竦起,無沫即無毒也。自幼時食貓肉,則毒不能為害。

中蠱者若能記何物之中中毒,終身再不食此物,甚不敢複作。凡用藥而愈,自後飲食永不得吃冷,若食冷則蠱毒複生,竟不能救。

胸膈痛脹則毒在上,宜吐之,法以熱水半盞投入膽礬末五分通口服,少頃以鵝翎探吐,毒物出盡自愈。

腹痛脹為毒在下,宜瀉之,法以鬱金末二錢,米湯調下,空腹取瀉,惡毒盡為妙。瀉後以四君湯服二三劑調理,慎忌口。

《衛生》云︰凡入蠱鄉,見人家門限屋梁絕無灰塵潔淨者,其家必畜蠱,當用心防之。

如不得已吃其飲食,即潛地於初下箸時收藏一片在手,盡吃不妨,少頃卻將手藏之物,潛埋於人行十字路下,則蠱反於本家作鬧。蠱主必反來求,或食時讓主人先動箸,或明問主人云︰莫有蠱么?以筋箸桌而後食,如是則蠱皆不能為害,此皆驗於蟲鄉云。

欲知蠱主姓名,取敗鼓皮少許燒灰飲酒服,患人自能呼蠱主姓名。

《大藏經典》云︰治蠱毒挑生毒有咒,凡人在外飲食先默誦咒七遍,其毒不為害。咒曰︰姑蘇琢磨耶?吾知蟲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屬百千萬,吾今悉知汝。

摩訶薩,摩訶薩。凡見飲食上有蛛絲,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處,念藥王萬福七遍亦可避。

藥方

萬病解毒丹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樞丹。

大治一切蠱藥毒,菰子毒,鼠滿毒,惡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馬諸肉毒,河肫魚毒,時行瘟疫,山嵐瘴瘧毒,喉痺喉風諸瘡毒,沖冒寒暑或自縊溺水,打撲傷損,癰疽發背,犬鼠蛇虺,百蠱所傷,男子婦人或中邪祟,顛狂走叫,鬼胎鬼氣,並宜服之。凡人居家出外不可無此藥,真濟世珍方。嶺南宦途商旅,水土不服,或中食毒,稍覺不快,便服藥即安。行兵興役尤不可無。

山茨菰(南北處處有之,俗名金燈籠,葉似韭,花似金燈籠,色白上有黑點,結子三棱,二月開花,三月結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遲則爛朽難尋。與老鴉蒜極相似,但蒜無毛,茨菰有毛,用者宜辨真切,去皮洗淨焙乾為末二兩)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淡紅黃色大者佳,打碎微炒焙乾為末,淨稱四兩) 紅芽大戟(江南俗名勒馬宣,江浙紅者為佳,江南次之,江北白色者太峻利,弱人不宜多服,去蘆洗焙為末淨兩半)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揀白色者用紙包,捶去油換紙去油盡,以色白紙上無油成霜為度,淨一兩) 麝香(真正當門子,研極細,三錢)上五味精選真正,各自修製焙乾為末,俱用新淨器皿淨紙盛包,置淨室,並不許婦人、閑客及不潔之人雞犬等畜室來。修合之人必齋沐焚香虔誠製造,將各藥相和一處,若是端午節日尤妙,非此日須擇吉日,和合極精篩過二次,方用糯米濃飲調和,於木臼中搗千餘杵作錠,每錠一錢,每服一錠,白水磨服,病勢重者,連進兩服,通利一二次無妨,用溫粥補住。

治一切諸毒,並用涼水磨化一錠,頓服之,或吐或瀉隨手而愈。凡癰疽發背未破時,用涼水磨塗患處,並磨服痛止覺癢,立消。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壅滯,邪毒未發及瘟疫喉痺纏喉風,冷水薄荷一小葉研下。

心氣痛並諸氣,淡酒或薑湯磨服。

赤白痢疾,腹中急痛,霍亂,攪腸痧等証,用薄荷湯磨服。

常帶此藥隨身,則妖邪不敢侵犯,入瘴地瘟家每服半錠,並不畏犯。或遇途人中毒危急,一切苦疾,施與一錠,救人命於頃刻,陰德之大何可勝言。愚敢曰︰仁人君子,當賽於此矣。

男子婦人急中顛邪,喝叫亂走,心風失志,五種風癇,中風緊急,口眼喎斜,語言謇澀,骨節疼痛,並用薑湯磨下。

自縊、溺水、驚卒、鬼迷,死未隔宿者,酒磨下。

毒蛇、風犬,一應惡蟲所傷,用涼水磨塗患處,另用淡酒磨服。

小兒驚緊急、五疳食積、中惡等疾,並用蜜水同薄荷葉磨下,每一丸量兒大小作三四服。

牙齒疼,酒磨塗,及含漱少許,良久吐下。

年深日近頭痛、太陽痛,薑湯磨紙貼太陽穴上。

諸蟲腫脹,大麥芽煎湯下。

婦人經水不通,腰腹脹痛,經滯者,紅花煎湯下,孕婦不可服。

凡癆瘵傳尸蠱疰,只用此藥磨服不數錠而病愈。曾有癆瘵服此藥,一次即吐蟲出如蜣螂,後服養氣血之藥數劑而痊愈。原夫去毒殺蟲無逾於此藥。奇怪之病,屢用如神,醫家大家不可一日無之,而夫人亦不可不通知也。

保寧丹傳《百病居士叢談》云︰往時川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歲以天中重陽時開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貨,其間號名醫世者,於是有於窗隙間呼貨藥一聲,識其意亟投以千錢,乃從窗隙度藥一粒,號解毒丸,一粒可救一人命。夫跡既叵測,故時多疑出於神仙。政和間 陵以仁聖惠天下,嘗即上清寶 宮之前,新作兩亭左曰仁濟,主給藥治疾苦,右曰輔政,主符水除邪鬼。因遂詔海內,凡藥之治病,彰彰有聲者,悉索其方書而上之焉。於是成都守臣監司奉命相共窮其狀,乃得售。解毒丸家蓋世世懼行毒者為讎害,故匿其跡,非有所謂神仙者。既據方修治得其合,即並藥奏御下殿中省。上曰︰朕自弛天子所服御,以濟元元,毋煩有司也。由是殿中省群醫諸師驗其方,則王氏博濟方之保寧丹爾。當是時,猶子行通領殿中監事,故獨得其詳。吾落南來,用是藥,嘗救兩人食胡蔓草毒,遂得不死,蓋不可不書。

(《博濟》)保寧丹(出《劉涓子神仙遺論》)治蠱毒諸毒一切藥毒神效。

明朱砂(一兩,細乳) 山豆根(半兩) 明雄黃 黃丹(真鉛者,各三錢) 麝香(當門子,一錢) 黃藥子 續隨子(生杵,各二錢半) 巴豆(肥者不去油,)斑蝥(各二錢。去頭足翅) 糯米(一撮半炒半生) 赤蜈蚣(二條一炒一生)上各製研淨稱入 內,乳極細,於端午日重陽誠心修台,勿令婦人、雞犬見之。用糯米稀糊丸,如龍眼核大,陰乾瓷瓶收。每服一丸,清茶吞下,不得嚼破。須臾,病患自覺心頭如拽有聲,將次毒物下,或自口出或大便瀉下。嫩則是血塊,老則成鱉毒,毒出便瘥。如中毒而口禁者,即挑開於關,以藥灌下則愈。若染蛇蠍牛馬諸毒,用醋磨敷患處,後更忌酒肉毒食一月,惟吃淡飯可也,若用急用隨時擇吉日合之。

(《醫林》)丹砂丸 治蠱毒。

雄黃(另研) 朱砂(另研) 藜蘆(略炒) 鬼臼 巴豆(去油,各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薑湯下,當利惡物並蠱毒。如煩悶,以鴨血為羹食之。

雄麝散 治五種蠱毒。

明雄黃 麝香(另研,各一字)用生羊肺一指大,以刀切開安藥在內吞下。

夷堅志石刻方宋嘉 中范吏部為福州守日,揭一方於石云︰凡中蠱毒無問年深日久,用鴨卵插銀釵試之,俱黑者,中毒也。

五倍子(二兩) 雄黃末(一錢) 甘草(三錢,炙) 丁香 木香 麝香 輕粉(少許)糯米(一十粒)用水一大碗於砂鍋內煮至七分,候藥面生皺皮,熟絹濾去渣,通口服,服畢平正仰臥枕令頭高,覺腹中有物沖心不得動。若吐出以盆盛之,如魚鰾之狀,乃是惡物。吐罷飲茶一盞,瀉亦無妨,旋煮白粥補之。忌生冷油膩醋醬十日,服解毒丸三五丸。

解毒丸 治誤會毒物一切惡毒,不救必死。

板藍根(乾者,四兩) 貫眾(銼去土,一兩) 青黛(研) 生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別以青黛為衣。如誤服諸毒,稍覺精神恍惚,惡心,即是中毒,急服十五丸,爛啜新汲水下即解。

(《叢語》)泉僧方 治金蠶毒才覺中毒,先吃白礬,味甘而不澀,次嚼黑豆,不腥是也。

石榴皮根(不拘多少)煮汁飲之一二盞,即吐出活蟲而愈。

國老飲 治蠱毒。

白礬 甘草(等分,共為末)上每服二錢,白水調下,或吐黑涎,或瀉黑汁皆效。

五種解毒丹紅芽大戟 斑蝥(糯米炒去頭足) 東引桃根白皮(火烘,各等分共為末)上每服水調方寸匕,毒即出,不出再服,酒中酒服,食中食服,奇效。

東坡雄黃丸 治蠱毒一切蛇虺畜獸毒。

雄黃 白礬(等分生研)於端午日研末溶黃蠟調和,急手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念藥師王菩薩七遍,熟水吞下。

(《直指》)平胃生漆丸 治蠱毒。

正料平胃散末(以生漆調和,丸梧桐子大,每遇毒空腹溫酒下七十丸加至百丸止)(《良方》)七寶丸 治蠱毒。

敗豉皮 蠶蛻紙(各燒存性) 刺 皮 五倍子(炒) 續隨子 朱砂(另研)雄黃(另研。各等分)
上為細末,糯米粥丸,小豆大。每服空心七丸白水下。

蜜髓煎 治中蠱令人腹內堅痛,面目青黃,病變無常。

真蜜(一碗) 豬骨髓(五兩研)同煎熟分作十服,日三服即瘥。

衛生易簡方 治挑生蠱毒。

一方︰明礬、芽茶等分為末,涼水調三錢。

一方︰糯稻穗濃煎湯涼服。

一方︰胡荽絞汁和酒服之立下,神效。

一方︰(治蠱下血)刺 皮燒為末,水調服方寸匕,當吐蠱出。

一方︰(治蠱吐血,血如爛肝者) 苦瓜(一枚) 水二升煮一升,服之吐即愈。

一方︰栝蔞根搗自燃汁和酒服之。

一方︰青藍汁頻頻服半合則解。

一方︰石菖蒲(為末三錢) 甘草湯調下一二服,病退即止。

一方︰石榴皮煎汁飲之,當吐出活蟲而愈。

廣南衛生云︰胡蔓草其葉如茶,其花黃而小,凡一葉入口,百竅潰血,人無複生。

有愚民私怒,茹以自斃,人覺之急取抱雞卵不生雞者,細研和,以麻油挑口灌之,乃吐盡惡物而蘇,少遲不救。

中挑生毒案《丁志》云︰興化人陳可大知肇慶府,肋下忽腫起,如生癰節狀,頃刻間其大如盤,熾者雲此中挑生毒也。俟五更以綠豆嚼試,若香甜即是。已而果然。乃搗川升麻為細末,取冷熟水調二錢,連服之,遂洞下瀉出生蔥數莖,根須皆具,腫即消縮,煎平胃散調補,且食白粥後亦無他。又雷州民康才妻,為蠻巫林公榮用雞肉挑生。值商人楊一善醫療,與藥服之,才食頃吐積肉一塊,剖開筋膜中有生肉存,已成雞形,頭尾嘴翅時肖似康。訴於州,州捕林置獄,而呼楊生,令具疾証用藥。其略云︰凡吃魚、肉、瓜果湯茶皆可挑生,國中毒,覺胸腹稍痛,明日漸加攪刺,十日則物生能動,騰上則胸痛,沉下則腹痛,積以瘦悴,此其候也。在上膈則取之,其法用熱茶一甌,投膽礬五分於中,候礬化盡,通口呷服。良久,以雞翎探喉中即吐出毒物,在下膈則瀉之,以米飲下郁全末二錢,毒即瀉下,乃擇人參、白朮各半兩研末,同無灰酒半升納瓶內,慢火熬半日許為度,酒熟取溫服之,日一盞,五日乃止,然後飲酒如其故。

灸法

治一切蠱毒。兩足小趾盡處各灸三壯,即有物出,酒中隨酒中,飲食中隨飲食出,菜中隨菜出,屢驗。

解毒門

解毒門

解諸毒通用方

萬病解毒丹(見中蠱毒門。)一方︰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

一方︰揀淨土地掘窟,用井水攪澄清多飲為愈。

一方︰石菖蒲、生明礬等分為末,新汲水調二錢,不愈再服,定愈。

一方︰晉礬、建茶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三錢,吐即效,不吐再服。

一方︰黃連、甘草節二味,水煎涼服,不拘多少。

一方︰薺 、黑豆、甘草銼,每用一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未效再服。

一方︰白扁豆生為末,水調服二三錢。

一方︰玉簪花根擂涼水服。

一方︰藍根或萱草花根擂水俱可服效。

解中飲食毒方

一方︰淡豆豉擂人乳服之即解。

一方︰粉草擂無灰酒服當吐瀉,若渴者,不可飲水,飲水必死。

豆豉一合,新汲水煎濃溫頓服之可解。

蘆柴根鮮者,搗汁飲之,乾者煎汁出溫涼飲之。

紫蘇葉濃煎汁飲之,或搗藕汁飲之,或搗蒜汁飲之,俱可解。

葛粉二合水調服可解,薑湯調亦解。

好醋飲之瘥,未效再服。

其魚身有紅斑,如虎斑樣,眼小口細,其子不可食,食之令人吐而頭眩。

魚尾草搗汁服少許,吐立止,此草一名 木,根似黃荊,八月開紫花成穗,葉似水楊,無大樹,經冬不凋,漁人用以藥魚。

《南唐書》云︰南唐相馮延巳苦胸中痛,累日不減,迎太醫令吳廷紹。密詰廚人曰︰相公平日食何等物件?對曰︰多食山雞鷓鴣。廷紹曰︰吾得之矣。投以甘草湯而愈。蓋山雞鷓鳩者,皆食鳥頭、半夏,故以此解之。

《名醫錄》載︰浙人王夫人忽日面上生黑斑數點,日久滿面俱黑,遍求醫士不效。忽遇一醫,云︰夫人中食毒爾,某治之一月平複。後覺其方止用生薑一片切碎研汁,將滓焙乾卻用薑汁煮糊丸。問其故,云︰夫人日食斑鳩,蓋此物嘗食半夏苗,是以中其毒,故用生薑以解之。

《清溪暇筆》云︰姑蘇一人出商在外,其妻畜雞數只,以候其歸,凡數年而返,一日殺而食之,殆盡,抵夜其夫死。鄰家疑其有外奸,首之官。婦人不禁考校,遂自誣。太守姚公疑之,乃以情問婦,婦以食雞對。太守覓老雞數十,令死囚遍食之,果殺二人,獄遂白。蓋雞食蜈蚣,久而蓄毒,故養生家不食老雞。

飲酒中毒者,經日不醒是也,今人謂之中酒。

黑豆一升煮取汁溫服一盞,不過三盞則愈。

白蘿蔔搗汁服之,或生啖之,或煎汁飲之俱可。

《 齋閑覽》云︰萵菜出 國,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過其下,誤觸之則目瞑不見物。人有中其毒者,搗生薑汁飲之即解。

餳糖一升盡服之,吐蟲出即瘥。一用杏仁搗粳米同煮粥,服二三碗得吐,當有蛟子出。

食後多腹脹者,是毒也,以醋解之。

以松子仁同肉煮之,則無毒,杏仁、山楂俱可。

伏龍肝(即灶心土為細末)涼水調三四錢水一碗攪動,服之吐者,再一服。

香麻油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饌必先用真麻油於淨鍋熬熟,卻下肉炒過,然後入清水煮之,並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能製之有方也,所以鮮有中毒。但犯一切飲食毒者,隨用香麻油一杯或二杯飲之,得吐即毒便釋,而無不愈者。

《風俗通》曰︰禽獸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魚無腮者有毒,腮大者有毒。鱉肚下有紅藻文者,有毒。蟹腹下毛有毒。煮酒初出火者,大有毒,江南謂之火頭酒,飲之則生痔溢血。夏月飲食但過宿,即有毒。夏月酒在銅錫中過夜有毒。銅器蓋熱食氣上蒸滴下食中有毒。炊湯過宿飲之有毒,盥洗生疥。桃杏仁雙仁者,毒能殺人。果未成核者,俱毒,令人發瘡節。夏月秋果熟落地蟲緣者,有毒,人食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腹脹而死者,用之沐手則生浸淫之疥,屢驗。死澤中存水有毒,飲之令人生瘕。湯池中溫泉水不可飲,令人脹悶,惟可澡沐,可以疏風愈疥癩。蓋其泉自硫黃中流出而故溫也,患疥者,宜飽食入浴之,連日數次汗透而愈,體虛者,不可輕浴。

解諸藥石毒方

凡中砒毒者,其人煩躁如狂,心腹絞痛,頭眩嘔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脈洪數。飲食中得之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難救。

一方︰地漿水頓服,若吐出又服,所謂洗盡腹中毒,全憑地上漿。

一方︰用綠豆半斤擂新汲水去渣通口服。

一方︰用真靛花二錢,井花水調下二服。

一方︰白扁豆生為末,新汲水調服二三錢。

一方︰取新鮮羊血、鴨血飲之皆可解。

一方︰藍根砂糖相和研水服。

一方︰地漿調鉛粉服,雖進二三碗無妨。

一方︰鬱金末二三錢,涼水密調勻服。

一方︰乾犬糞白尖一錢,擂水服。吐甚者,又進涼水,多吐可愈。

大豆汁餳糖棗湯,並能解附子毒。

一方︰用防風濃煎汁服之愈。

一方︰用田螺搗碎調水飲之愈。

蓋諒郎中之兄詵因感疾,醫勸服附子酒,每生切大附子二兩浸以汁酒,旦起輒飲一杯。服之二十年後,再為陝西漕使,諒自太學歸,過南樂縣拉同行,途中曉寒,詵飲一杯,複令溫半杯,比酒至覺微醉,即與妻飲之。行數裡妻頭腫如斗,唇裂血流,下駐路旁,呼隨行李職醫告之。李使生嚼黑豆、綠豆各數合,仍且煎湯,並飲至曉,腫始消。誅仍飲不輟到長安,數月失明,遂致仕,方四十二歲。(出《醫說》)

鄭長卿資政說︰少時隨父太宰官懷州,一將官服仙茅遇毒,舌脹退場門,漸大與肩齊,善醫環視不能治,一醫獨曰︰尚可救,少緩無及矣。取小刀厘其舌,隨破隨合,厘致百數始有血一點許。醫喜曰︰無他也。舌應時消縮小。即命煮大黃、朴硝數碗連服之,以藥末並摻舌上遂愈。出前。

《醫說》王仲禮嗜酒,壯歲時,瘡 發於鼻,延於顯心,甚惡之,服藥不效。一僧使服何首烏丸,當用二斤。適仆人識草藥乃掘得之。其法忌鐵器,但入砂缽中,藉黑豆蒸熟,既成,香味可念。意謂所蒸水必能去風,澄以洗面。初覺極熱,漸加不仁,至晚大腫,耳目口鼻渾然無別。望之者,莫不驚畏。王之母曰︰凡人感風癩非一日積,吾兄遇毒,何至於是?吾聞生薑汁、赤小豆能解毒,山豆根、黑蚌粉能消腫。亟命仆搗薑汁,以三味為末,調敷之,半夜腫退,到曉如舊。先探何首烏擇不淨,有野狼毒雜其中,以致此撓也。

蠶蛻燒灰細研一錢,涼水調下,頓服取效,雖面青脈絕,腹脹血吐,服之即活。

芭蕉根葉搗汁飲之,利止而安。

一方︰黃連、甘草煎汁涼飲之。

生薑搗汁飲之,有中半夏毒,口不能言,倒地將死者,速用薑汁灌之,須臾自蘇。

人染之則成紅斑瘡,觸目則失明。

生蟹取黃及汁塗之,不數次愈。杉木煎汁洗之。

一方︰無名異為末敷之。

甘草煎濃湯服之,或米醋調沙糖俱可解。

黑豆煮汁飲之,薺 汁、綠豆湯、甘草湯皆效。

中此者其人笑而不休。

地漿水飲之即愈。

豬脂油和大豆汁飲之。

薺 煮汁飲之,一方用桂湯效。

紫石英(為末),二錢 溫水調下二三服瘥。

地漿水服之為上。一方用蚌肉食之良。

六畜血皆可生飲即解。藍汁或豆汁或麻子汁俱可解。

忍冬葉生啖之愈,或濃煎汁飲之。

崇寧間蘇州天平山白雲寺五僧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摘而食之,發吐。三人急探鴛鴦草生啖食之即愈,二人不甚吐至死。此草蔓藤而生,對開黃花白花,傍水依山,俗謂金銀,又名鷺 花,其根名老人須,《本草》名忍冬,以其能逐風寒濕熱也。

雄黃為末溫水調服一錢,一方煮蔥汁服。

漢防己煎湯飲之,有用雄黃瘡上搽,或以薰瘡。陰囊受毒者,防已煎湯洗數次愈。

有食花椒氣閉欲絕者,涼水飲之解,地漿水更妙。

防風、防己煎湯服,甘草湯俱可解。

忌甘草。菖蒲濃煎湯服。

大豆濃煮汁服之解。

杏仁擂汁,藍根、藍子擂汁俱可解。

藍子研水服解。

白米粥可解。

交廣俚人以焦銅作箭,中人破皮即死。糞清飲之立解,患處以糞清洗之塗之。

凡解一切藥毒,薺蔥汁、白 豆汁、綠豆汁、甘草汁、餳糖汁,米糖汁、蠶蛻紙燒灰隨便用之俱能解。

凡解毒藥湯劑不可熱服,宜涼飲之。蓋毒得熱而勢愈盛也。

解諸蟲獸咬傷毒方

香油飲之一碗無妨,葛根湯洗傷處,綿拭乾,香油塗之,以青布作條燃火入竹筒中,放煙薰傷處,口渴者,砂糖調水飲之。

《儒門事親》云︰一人為犬嚙,足脛腫如罐,堅如柱石,毒氣入腹,嘔不下食,頭痛而重,發熱憎寒。戴人治以舟車丸百粒,通經散二錢,服至半時,利十餘行,腫消病勢稍減,直候其流惡水五六日,方貼膏藥,敷生肌散而愈。嗚呼﹗凡畜傷人手足,毒入經絡,病証若是,倉卒遇之,不知治者,受害而死,豈細故云。

(子和)舟車丸(見水腫門) 治犬咬傷,不可便貼膏藥及生肌類,閉毒於也。當先用舟車丸、禹功散、通經散等藥,隨便服,利十餘次腫減痛止後,方敷貼。木香檳榔丸、搜風順氣丸、神芎丸俱可下。

(《寶鑒》)定風散 治諸犬傷毒。

南星(生用) 防風(各等分)共為末。凡被犬咬,先以口含漿水洗傷處,或小便、鹽湯俱可洗淨,用棉拭乾,方上二藥末。不發。若以製過南星,內可服一二錢,用童便調下,亦可治傷風。

凡治犬咬傷,遇倉卒無藥處,即以小便洗淨,百草霜、香麻油調敷,或以蔥搗爛貼之,牛糞敷之,蚯蚓糞敷之,口嚼杏仁爛敷之,皆能急救。如少延緩則毒氣傅入經絡,卒費調治。

糯米散大斑蝥(二十一個)去頭足翅,用糯米一撮,先將貓七個入米內慢火炒,勿令焦,去貓再入七個炒,令焦色變俱去之,又入七個炒米色出赤煙為度,去貓不用,只將米研為末,冷水入香油少許,空心調服,須臾,又進一服,以二便利下惡物為度。若腹痛急以青靛調涼水解之,或先用黃連、甘草煎湯待冷服之,不可食熱物。

又涼水調益元散甚妙。甚者終身禁食犬肉,每見食犬肉而複作者,不救。又見世人每用斑蝥服而死者有之。

蓋斑蝥毒之尤者,雖以毒而攻毒,惟少用之,茲用炒米以奪氣,猶備青靛、黃連解其剽悍,而況單服斑蝥,豈有不死?予族兄廩生徐學儒,天資明敏又好醫。一日乃子被風犬所咬,病熱頗大,即用斑蝥七枚糯米同炒,不用米只用貓,頓與子服,須臾大呻吟,謂腹中如刀切,急以藥解之,弗及,不逾時而死。族兄惟見醫方云云,不察毒藥之悍性,豈能頓服七枚?古之醫方傳訛不覺,今世方書每每去米以貓頓服傳論,而惟《醫林集要》一方去貓用米,予故表而出之,以証方書之謬。又如小兒方每以一藥兼治急慢驚風,如催生兔腦丸,謂生兒出手尚握藥,殊不知急慢驚風為虛實二証,小兒在腹,胞膈不通,惟藥入胃集氣通經,豈有丸藥握手之理?方書傳錄訛以傳訛,君子當準之以理,貴乎有格致之功,方書詎可盡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誠哉言也。

一方︰治風犬傷人,急於無風處,嗍去瘡口惡血。如或無血,則以針刺血,小便洗淨,得真虎骨酥油炙為末敷,乾者,酥油調上或用香油調雄黃少加麝香敷。

一方︰用 汁加薑汁和之,空心服,當下惡物如葡萄肉為驗。

一方︰白芷、蟬蛻等分二錢酒調服,瘡口當出黃水為度。

一方︰治犬傷處肉腫色黃爛,蓖麻子去殼五十粒,用水研為膏,先以鹽湯洗瘡口,次數上此藥。人咬傷亦以此方治之。

一方︰米泔水洗淨砂糖敷之。

一方︰杏仁炒黑搗成膏貼之。

一方︰拔去病患頂上紅發,再以艾灸傷處三五壯愈。

辟犬法《瑣碎錄》云︰凡行道遇惡犬,即以左手大拇指掐自寅上起吹氣一口,輪至戍上掐之,犬即退伏。

一方︰治馬咬傷毒氣入心,馬齒莧搗爛煎湯服,栗子嚼敷患處。

一方︰益母草銼搗爛醋調封之。又方馬鞭梢燒灰敷。

雄黃(為末) 細辛 白芷(各五錢為末)上入雄末三五分,每服二錢,酒調下。

凡被蛇傷即用針刺傷處出血,用雄黃等藥敷,仍要中留一孔,使毒氣得泄,內服解毒藥,傷處兩頭俱用繩子扎縛,不致毒氣內攻,流延經絡。

一方︰治一切蛇蟲傷毒,五靈脂、雄黃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敷瘡,留口,燥乾油搽。

一方︰玉簪花葉研汁,酒和服,渣敷傷處。

一方︰絲瓜葉搗碎敷。一方苦 搗爛敷。

一方︰半邊蓮草以唾津揉爛敷。一方紫花地丁搗爛敷。

一方︰貝母(為末),酒調二錢服,用油調敷傷處,流水出盡愈。

《肘後方》︰用小蒜搗汁服,渣敷傷處。

《易簡方》︰用蒼耳草嫩葉搗爛,絞汁服,飲酒一杯漱口,或加酒入汁飲,渣敷傷處。又方扁豆葉搗爛敷。又以紫蘇葉、香油浸貼傷處。一以劍面草搗爛敷。

凡蛇虺所傷,倉卒無藥處,以藍葉搗汁一碗,調雄黃一錢點塗傷處,並令細細服其汁,神驗,如無藍以青黛代之。

人溪行入山或飲泉水,其中有蛇交遺毒,人誤飲之,則心腹絞痛而不能食。醫或只作涼水飲積脾胃病治,殊不覺其中毒,只以雄黃解毒丸,遂愈。昔有一人渴飲澗泉得此病,諸醫不愈。惟一醫投以解毒,下之赤小蛇數條尚活,即瘥。

割母豬尾滴血於竅中自出。《易簡方》云︰一人因熱取涼睡園野,寤著有蛇入口中,挽不出,用刀破蛇尾,入花椒二三粒裹定,須臾自出。

《本草衍義》云︰有人被蛇傷良久,已昏困。有老僧見之,以酒調末藥一二錢灌之遂蘇,及以藥渣塗咬處良久,複灌一服,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雄黃二味爾。有中一切蛇蟲之傷,用之無不驗也。

南海地多蛇而廣府尤甚。某侍郎為帥,聞雄黃能禁製此毒,乃買數百兩,分貯絹囊掛於寢室四隅,經月餘。一日臥榻外常有黑汁,從上滴下,臭甚,使人穿承塵窺之,則巨蟒橫其上死腐矣。於是盡令撤去障蔽,蛇死者,長丈許大如柱,旁又得十數條,皆蟠 成窠。

宅屋內所驅放者,合數百。自是官舍清寧。

《集驗方》云︰山林人家須備雄黃,每出時用梧桐大一丸,燒煙起,以薰腳布草履袍袖之類,有毒不敢侵害,百邪遠避。

半夏、白礬等分為末,以醋和敷傷處。

蠍怕膽礬,蛇怕雄黃。又云南方人家不可無雄黃,北方人家不可無膽礬。予親見北方人貨蠍螫藥者,以活蠍數十枚,置囊中為樣,取蠍安額上,或咬口中逼之螫,額舌出血而立腫,即用膽礬搓之,立消,觀者肯買。可見膽礬製竭毒第一藥也。

一方︰雞口瀝出涎塗之瘥。

一方︰南星、白礬為末敷傷處。

鹽搓之鹽湯洗傷處痛止。

一方︰吳茱萸嚼爛擦之,或取井底泥敷之。

一方︰桑葉搗爛或苧葉搗爛,敷傷處。

一方︰香油點燈熏患處即愈。

一方︰桑白皮汁和鹽敷之,或雄黃末敷之。

一法︰急以手寫寅字於地上,臨了一點即撮上土及頭一點上土撮起,擦傷處即愈。

一方︰雞冠刺熱血滴於傷處愈。或乾雞糞末搽之愈。

一法︰治竭螫毒,以右手食指寫虎字於土地上,臨了一勾,即用指撮起勾上土,擦傷處愈。

昔有婢用吹火筒吹火,不知內有蜈蚣,向火一吹,蜈蚣驚竄入口,不覺下喉,求救。

人無措手。適有人云︰取小雞一隻斷喉取血,頓食之,複灌以清油取吐,蜈蚣隨出。

昔一人夜間飲水誤吞水蛭入腹,經停日久,複生小蛭,能食人肝血,腹痛不可忍,面目黃瘦,全不進食,不治必死,方用田中泥一塊,小死魚三枚,同豬膏溶搗勻,用巴豆十粒去油,入泥同魚膏四味搗勻,丸如綠豆大,用田中冷水吞下,大人五七丸,小兒三丸,須臾瀉下水蛭盡,卻用八珍湯調理。

生紫蘇葉細嚼,白湯送下無恙。

好米醋細細飲之遂解。

即以小便洗擦拭乾,以香油搽塗,或以雄黃末搽之,或用蜂房末搽之。

《太平御覽》魏志曰︰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吟無賴,華佗令溫湯漬手,數易,常令暖,達旦愈。

蠷,妖蟲也。隱於牆壁間,尿射人之影,令人遍體生瘡,如湯火所傷。治法用烏雞翅毛燒灰,油調敷,諸蟲畏雞,故能治之。

醋磨大黃塗之愈。一方白礬塗之。

即目脹而腫,痛不可忍。

清煙墨磨濃塗入眼內,少頃以筆卷之隨筆出。

蠶咬人毒入肉,則令發寒熱。

苧葉搗敷之汁塗之,今治蠶家,以苧近蠶,則不生髮也。

貓毛燒存性入麝香少許,香油調敷傷處則不害。

薑汁調胡粉敷瘡口,或用清油搽之,內用羊乳飲之。

《本草》云︰蜘蛛咬人令人一身生絲,惟羊乳飲之解。真元十年,崔員外從質云︰目擊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其家棄之,乞食於道,一僧遇之,教飲羊乳,未幾日而平。

形如大風,須眉脫落。

鍛石泡熱水涼洗患處,浸之久良。小兒多受蚯蚓毒,則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用鴨血塗之,或只以鴨口開含少時消,以鴨能食此物也。一方鹽湯溫洗之效。

溪澗中射工蟲專射行人形影,人中之則病如瘧狀,若傷寒,俗云沙發。病中之深者,死,不治。柳宗元嶺南郊行詩云︰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人犯之者,急用後方治之。

豆豉(半升) 蔥白(一握) 葛根(二兩) 升麻(二兩)上銼每服五錢,水煎去渣,溫服,渣再煎服。

一方︰白礬、甘草等分為赤,每服二錢,涼水調下。

一方︰雄黃末調酒服之,且塗患處。

《名醫錄》云︰虎中藥箭,自食清泥。野豬中箭,自 薺 而食。雉被鷹傷,自地黃葉貼之。鳥獸蟲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劉處隱居嘗於齋中見一大蜂,粘於蛛網,蛛進而搏之,為蜂所螫墜地,俄頃,蛛鼓腹破裂,徐徐行入草,嚙芋梗微破,以瘡就嚙處,磨之良久,腹漸消如故。自後人有為蜂螫者,搗芋梗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