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八 疸証門

明 徐春甫

疸証門

病機敘論

《內經》云︰溺黃赤,安臥者,疸病。

《巢氏病源》云︰黃膽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臟腑不和,水穀相並,移於脾胃,複為風濕所搏,瘀結不散,熱氣鬱蒸,故食已如飢。令身體、面目、及爪甲、小便盡黃而欲安臥。若身體多赤黑,多青皆見者,必寒熱身疼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膽也。

渴而疸者,其病難治;疸而不渴,其病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微熱。

又云︰黃膽者,一身盡痛,發熱,面色洞黃七八日;壯熱,口裡有血,當下之,法如肫肝狀,其人少腹內急;若其人眼睛澀痛,鼻骨痛,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即其患黃,多大便澀、但令得小便快,即不慮死。不用大便多,多則心腹脹,不食,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穀相搏,煩郁不得消,則大、小便不得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

病機敘論

一曰黃膽,二曰黃汗,三曰穀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勞疸。

黃汗疸為病,身體俱腫,汗出而渴,其汗能染衣,黃如柏汁,此由脾胃,有出入水,或風所閉,熱結而成黃汗也。

黃膽即前酒食過度,臟腑不和,水穀相並,結於脾胃,風濕相搏,熱氣熏蒸云云,而成黃膽。

穀疸之証,食畢即頭眩,心中怫郁不安,遍身發黃,此脾胃有熱,因飢過食所傷胃氣所致也。

酒疸之証,身目發黃,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此由飢中飲酒大醉,當風入水所致。其証心中懊,面熱,不能食,時欲嘔吐者是也。

女勞疸身目俱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不利,此由過於勞傷,極於房室,大熱大勞而交接所致也。

病機敘論

丹溪云︰疸証不必分五種,同是濕熱,如 醬相似。

病機敘論

《略例》云︰內傷勞役,飲食失節生黃,只用建中、理中足矣,不必用茵陳。

新病必須消導,久病從穀疸治之。

病機敘論

(詳見本門)

脈候

《脈經》曰︰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皆發黃也。脈浮者,宜汗之、吐之;脈沉者,宜下之,利之。《要略》曰︰寸口脈,浮而緩,則為風,緩則為脾疸,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不行,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寸口近掌無脈,口鼻黑色,不治。

治法

一身盡痛而黃者,濕邪勝,在表也。傷寒,當汗不汗則生黃,邪在表也,並宜汗之。不痛,乾燥,熱勝而黃,脈沉弦者,邪在表也,宜先下之。上膈煩悶,其脈浮,或欲嘔者,宜先吐之。原發黃証,皆其濕熱鬱結,必表裡分消疏利之,立愈矣。

治法

黃膽多為脾濕不流並積熱而成。此病目睛、皮膚、小水皆黃。必須利小水乃為捷徑。小水一清,而黃即退。

疸証雖有五種,總為濕熱不散。身熱身痛,發黃,小便澀,當滲利之,以五苓散、茵陳、黃連之類。

輕者,小溫中丸;重者,大溫中丸。熱多加黃連,濕多加茵陳,五苓散加食積藥。

治法

疸而渴者,難治;疸而不渴音,易治。

疸病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為疾。劇者為難治。

寸口無脈,鼻出冷汗,腹膨,形如煙熏,搖頭直視為難治。環口黎黑,油汗發黃為脾絕。死,不治。凡五疸,久久變黑者,皆難治。

疸証服解利之藥,久而不愈,及口淡怔仲,耳鳴腳軟,憎寒發熱,小便濁,皆為虛甚,宜四君子湯,吞八味丸,不可強服涼藥,通利以致脾氣虛弱,腎水枯涸,必至危篤。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熱,薄暮則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腹滿者,多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藥方

加味五苓散 治濕熱鬱滯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山茵陳 山梔子(各一錢) 白朮 赤茯苓 豬苓 澤瀉 黃連(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水二盞,燈草十根,煎八分,食遠溫服。

(《活人》)茯苓滲濕湯 治黃膽寒熱嘔吐而渴,身目俱黃,小便不利,食少。

白茯苓 澤瀉 茵陳(各五分) 梔子仁 黃芩(各八分) 青皮 陳皮 防己(各五分) 白朮 蒼朮(各一錢) 枳實 黃連(各九分)
上水煎服。

茵陳湯 治疸証發熱,大小便澀。

茵陳 梔子仁(各二錢) 赤茯苓 葶藶(各錢半) 枳實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秦艽散 治五疸,口淡耳鳴,腳熱發寒熱,小便白濁。

秦艽 當歸(酒洗) 芍藥 白朮 官桂 赤茯苓 陳皮 熟地黃 小草 川芎(各一錢) 半夏(七錢) 炙甘草(五分)上分二帖,每帖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小溫中丸 治黃膽與食積,又可製肝燥脾,脾虛須用白朮湯使。

針砂(十兩,醋炒七次,令通紅,另研) 苦參(夏加冬減) 白朮(五兩) 山楂(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冬加夏減) 蒼朮(半斤) 川芎(夏減) 神曲(各半斤) 香附米(一斤,童便浸一宿,炒)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鹽湯下。

大溫中丸針砂(十四兩,製如前) 陳皮 蒼朮 青皮 濃朴(薑製) 三棱(醋煮) 莪朮(醋煮) 黃連 苦參 白朮(各五兩) 生甘草(二兩)香附子(一斤,製如前)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鹽湯下。

必效散 治黃膽通用。

葶藶(隔紙炒) 草龍膽 山梔子 茵陳 枳實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柴苓梔子湯 治黃膽,清解之劑。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各八分) 陳皮 炙甘草 白朮 茯苓(各一錢) 豬苓澤瀉 山梔(各七分)
上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盞,食遠服。

(叔和)硝石礬石散二味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大麥粥汁和服,日三服,取汗愈。若小腹滿急,小便不利,用滑石、石膏各三錢,入粳米一撮,同煎服。

藥方

(《金匱》)桂枝加黃耆湯 治黃汗身腫汗出,出已輒輕,久久必身,胸中痛,腰以下無汗,不能食,煩躁,小便不利。

桂枝 蒼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黃耆(二錢)水煎,加薑棗,食粥,以助藥力。

黃耆散 治汗黃身腫,發熱不渴,汗出染衣,色黃。

黃耆(蜜炙) 麥門冬 茵陳 赤芍藥(各一錢) 石膏(二錢) 豆豉(一撮) 甘草(炙,五分)
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溫服。

芍桂酒湯 治汗出入水,水從汗孔入而成黃汗。

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二兩)上三味,以苦酒一斗,水七升,煎三升,溫服一升。空心服至六七日,乃解。苦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藥方

茵陳栝蔞散 治黃膽。

茵陳(二錢) 木通 山梔(各錢半) 大黃(炮一錢) 石膏(二錢) 栝蔞殼(一錢半)
上水二盞,薑三片、蔥一莖,煎八分,食前溫服。

(《金匱》)小半夏湯 治黃膽,小便色不異欲利,腹滿而喘。

半夏(炮七次,薑汁拌) 每服三錢,入薑十片,水煎服。

梔子滑石湯 治黃膽腹滿,小便不利,面赤自汗,為裡實,當下之。

大黃 黃柏(各二兩) 梔子(十五枚) 滑石(四兩)上水六升煮四升,去渣澄清,更取一升頓服。

一曰病黃膽,發熱煩滿,胸滿口燥者,以病發,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劫大發而黃,壯熱在裡,當下之。

黃連散 治黃膽,大小便秘澀壅熱,累效。

黃連 大黃(酒炒,各二兩) 黃芩(酒炒) 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水調下,日三服。先用瓜蒂散搐鼻,所下黃水即服黃連散。

搐鼻瓜蒂散 治黃膽,小便、身如金色,兼治酒疸。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夜臥。先含水一口,卻於兩鼻孔中搐入半字。至明日取下黃水便服黃連散。病輕者,五日效;重者,半月效。

藥方

葛根湯 治酒疸。

葛根(六錢) 枳實(麩炒) 山梔子 豆豉(各三錢) 甘草(五分)
上咀作二劑,每劑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白朮湯 治酒疸。因下後變成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狀。皮膚不仁,其脈微而數。

桂心 白朮(炒,各三兩) 豆豉 葛根 杏仁(去皮尖) 炙甘草(錢半) 枳殼(麩炒,三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酒蒸黃連丸 治酒疸發黃,小便不利。

川黃連(去鬚淨,二斤) 好酒(五升)上將黃連以酒煮乾為度,研為細末,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煎二陳湯,加葛根、茵陳,煎湯送下。又療傷酒過度,熱毒下血,大便泄瀉,溫米飲下。

如神散 治酒疸,積毒不散,發黃,久積流入清氣道中,用此吹鼻。

苦葫蘆子 苦瓜子(各七粒) 黃黍米(三百粒) 安息香(皂角子大,二粒)
上為細末,以一字吹入鼻內,滴出黃水一升,吹勿過多。或過多者,即以黍米穰燒灰,麝香少許吹鼻內,立止。

藥方

穀芽枳實小柴胡湯 治穀疸食已即飢而頭眩,心中郁怫不安,飢飽所致蒸疸而黃。

穀芽 枳實 濃朴(各一錢) 山梔 大黃 柴胡 黃芩(各六分) 陳皮 半夏 人參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茵陳蒿湯 治穀疸,寒熱不食,食即頭眩,久久黃色為穀疸。

茵陳(九錢) 大黃(四錢半) 山梔(錢半)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穀疸丸 治飢飽失宜,蘊熱發黃。

苦參(二兩) 龍膽草(一兩) 牛膽(一枚)上二味為末,以牛膽汁入,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方不用牛膽,用豬膽加山梔(五錢) 人參(七錢) 大麥飲下。

藥方

滑石散 治女勞疸病。

滑石(兩半) 枯礬(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大麥粥湯食前調下,以小便出黃水為度。

藥方

膽礬丸 治男婦食勞黃膽疰癖。

膽礬(三錢) 黃蠟(一兩) 肥棗(五十枚)上用瓷石器內,先下米醋,次下礬、棗,慢火熬半日,取棗,去核,次下蠟,再慢火熬一二時,成膏,入臘茶末二兩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茶清送下。

棗礬丸 治食勞疸,身目皆黃色。

皂礬(不拘多少,砂鍋 令通紅,醋點赤紅用) 紅棗(煮爛,乾)
上為細末,棗肉搗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無擇)養勞湯 治五疸虛弱,腳軟心悸,口淡耳鳴,微發寒熱,氣急,小便白濁,當作虛勞治之。

黃耆 當歸 桂心 甘草(炙) 橘皮 白朮 人參(各一兩) 白芍藥(三兩) 生地黃五味子 茯苓(各二錢) 遠志(五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三片、棗三枚,煎七分,空心服。

小建中湯 治虛人疸証。(方見虛損門。)

藥方

羅謙甫云︰六月時雨淋漓,人多病瘟疫。一人因勞役過度,渴飲涼茶及食冷物,遂令腹痛,肢節亦疼,身體沉重,腹滿不食。以為外感傷重,通聖散服,添身體困甚。醫治之以百解散發其汗。越四日,以小柴胡湯二服後加煩躁;抵六日,以三一承氣湯下之,煩躁又甚;又投白虎加人參湯、柴胡飲子之類,病愈增。又易醫,用黃連解毒湯、朱砂膏服至十七日後,病勢稍增傳變,身目似黃,肢體沉重;背惡寒,皮膚冷,心下痞硬,按之而痛;眼澀不欲開,目睛不了了;譫語自汗,小便利,大便秘,面不赤,命予治之。診其脈緊細,按之虛空,兩寸脈短不及本位。此証得之因熱而飲冷,加以寒藥過度,助水乘心及木侮土。先因其母,凌傳於子。經云︰傳所不勝,乘其所勝也。時複淋雨,乃寒濕相合,此証陰証發黃明也。予以茵陳附子乾薑湯主之。經云︰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住以苦辛;濕淫所勝,治以苦熱,以淡滲之,以苦燥之。附子、乾薑辛甘大熱散黃治寒,故以為主;半夏,草豆蔻辛熱,白朮、陳皮甘溫健脾燥濕,故以為臣;生薑辛溫以散之,澤瀉甘平以滲之,枳實微苦寒瀉其痞閉,茵陳微苦寒,其氣輕浮,佐以薑附,能去膚膜間之寒濕而退其黃,故為佐使也。

煎服一劑,前証減半,再服悉去。又以理中湯服之。數日氣得平複。或者難曰︰發黃皆以為熱。今暑隆盛,又以熱藥治之,何也?予曰︰理所當然。熱因寒用,非為時也。始雖陽証,過用寒涼,如為濕熱,終為寒濕,非急反者,不能治也。

茵陳附子乾薑甘草湯因服寒藥過度,身目俱黃,皮冷心下痞,眼澀不開,自汗,小便利。

熟附子(三錢) 乾薑(炮二錢) 茵陳(錢半) 草豆蔻(一錢,面包煨) 茯苓(五分)枳實 澤瀉(各五分) 白朮(五分) 半夏(製) 陳皮(三錢)
水盞半,薑五片,煎八分服。

藥方

黃膽久久變為黑疸,身黃額黑,或身面俱黑是也。酒疸下之,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狀;大便黑,皮膚不仁。雖有白朮湯治,法多難愈。

藥方

一方︰治黃疽變成黑疽,醫所不治者。用土瓜根,不拘多少,搗取汁一盞。空心作一服,不愈再服。

《食療》方︰治黃膽。用生茅根一握,細切,以豬肉一斤同煮,以熟為度,食肉飲汁愈。

又方︰用好羅紋秦艽一兩,咀作二帖,用好酒一盞,煎至半盞。空心服,得利止。

又方︰用蘿卜子炒為末。白飲調下方寸匕,日三服。

一方︰治黑疸多死。急用栝蔞根搗汁六合,頓服。當有黃水從小便中出。如未出,更服之。

一方︰治黃膽。以絲瓜連子燒灰存性,為末。因面病,面湯下;酒病,酒湯下。數服愈。

一方︰以梅樹根酒煎服,效。

一方︰治疸。用麻黃一把,去節,以綿裹,用酒五盞,煎服半盞,去渣,不拘時溫服之。

又治傷寒証發黃膽,宜汗之則愈。冬月酒煎,春夏用水。

一方︰治急心黃膽。以百合蒸,和蜜食之效。一種紅花者,名山丹,不可食;白花者,即百合也。

一方︰治疸,皮膚眼目如金色,小便赤。取青小麥搗汁。每服一盞,空心服。或取青麥苗搗汁,不拘時多服良。

一方︰以野苧根煎湯服。多服止渴,解毒極好。

一方︰用葛根一味,加白豆蔻五粒,酒煎空心服,效。

《外台秘要》︰取楊枝一握細搗,水一鐘,煎半鐘,不拘時服。

一方︰取東引桃枝煎服。忌女人雞犬見之。

藥方

黃腫病即世俗所謂黃胖,起於食積濕鬱而成。由脾濕不行,積滯所致。丹溪用大小溫中丸俱效。(大溫中丸、小溫中丸二方並見前疸証門。)

粉礬平胃丸 治脾胃積滯,濕鬱黃胖,而似浮腫。

蒼朮(米泔浸) 白朮(各二兩) 濃朴(薑汁炒,半兩) 陳皮(一兩) 甘草 砂仁(各五錢)皂礬(二兩,用粉製)
上為末,除皂礬另製。用紅 米粉一升,先將皂礬砂鍋內炒,去煙盡,再下粉,炒香熟為度,取起,和前平胃末一處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二服。薑湯吞下。忌麵食生冷。

紫金丸 治黃胖,理脾胃,進飲食。

紫金皮 針沙 陳皮 青皮 香附子 蒼朮 濃朴(薑汁炒) 三棱 砂仁(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白湯下;或酒與川椒湯下俱可。忌牛肉、魚、面。

一方 用平胃散加神曲、麥芽、砂仁、皂礬製,如前服。

(《綱目》)綠礬丸 治黃胖。

綠礬(六兩,以米醋鐵杓內炒七次,乾為度,放地上出火氣) 南星(一兩,咀,炒黃色) 曲(一兩,炒黃色) 大皂角(一斤,鐵鍋水煮爛,操出濃膠,濾去渣,淨汁入鍋,加棗肉再熬成濃膠,和前藥用) 紅棗(六兩,蒸,去皮核,入皂角膠內用)上前三味為細末,和入皂角及棗膠內搗勻,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清晨下床每用薑湯下,夜臥上床再服。

忌油膩煎炒。如身上發紅斑,急煎棗湯解之自愈。

棗礬丸 治黃胖。

皂礬(五兩) 棗肉(三兩) 乾蒸餅(三兩)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二服。上礬味酸,以瀉肝︰棗味甘,以補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