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扁鵲曰︰安身之要,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鄉黨一篇具在,聖人飲食之節為甚詳。後之人奔走於名利,而飢飽失宜;沉酣於富貴,而肥甘是務。不順四時,不知五味,而疾生焉。戒乎此,則人元之壽可得矣。
《內經》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勝,腠理以密,長有天命。《淮南子》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病也。陶隱居云︰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隨臟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
若稍偏多,損傷臟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則不覺,久則為患也。
酸多傷脾,肉皺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曲直作酸屬木,脾主肉屬土,木克土也。酸過食損胃氣及肌膚筋骨,不益男子,損顏色。不與蛤同食,相背也。有云︰飲少熱醋辟勝酒。(黃戩雲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九,尤能傳神。)又心色亦,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鹹多可傷心,血凝泣而變色。故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潤下作鹹屬水,心主血屬火,水克火也。鹽過於鹹則傷肺,兼損筋力。西北人食不耐鹹多壽,東南人食多欲鹹少壽。病嗽及水氣者,全宜禁之。晉桃源避世之人鹽味不通,多壽。後五味通而壽齒損矣。又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
甘多傷腎,骨痛而齒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稼穡作甘屬土,腎主骨屬水,土克水也。又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苦多傷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炎上作苦屬火,肺主皮毛屬金,火克金也。又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辛多傷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從革作辛屬金,肝主筋屬木,金克木也。胡椒和氣,過多損肺金吐血。細椒久食,失明乏氣。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血脈,多忘。除濕溫中,益婦人。又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書云︰善養生者,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冬則損氣,渴則傷血。先飢而食,食不過飽。飽則傷神,飢則傷胃。飲食務益人者,仍節儉為佳。若過多,覺彭亨短氣,便成疾。飲食於露天,飛絲墮其中,食之咽喉生泡。飲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蟲鼠欲盜食而不可得,環器隨涎入食。有誤食,通身如蠍,針藥不療。飲食以銅器蓋之,汗若入內,食者發惡瘡肉疽。飲食生冷,北人土濃水深,稟賦堅實,不損脾胃,久居南方宜忌之。土薄水淺,稟賦多虛,不宜脾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切忌空心茶,宜戒卯時酒,申後飯欲減。極飢而食且過飽,多結積聚;渴而飲且過多,必成痰癖。日沒後訖,便勿飲酒,不乾嘔。
太宗謂宰相曰︰朕每日所為,必有常節,飲食不過度,行之已久,甚覺有力。老子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調攝。卿等亦當加意,毋自輕攝養也。
陶隱居云︰何必餐霞服大藥,妄意延年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將安樂。甚於酒色者多夭壽,甚於濃味者生奇疾。漿水,按《本草》味甘酸微溫無毒,調中引氣,開胃止渴,強力通絡,治霍亂瀉利,消宿食,解煩去睡,調理臟腑,治嘔噦,白人肌體如繒帛。為人常用,故不齒其功。世之所用熟水,品目甚多。貴如沉香則燥脾,木犀則耗氣,蜜則滯胃,麥門冬則體寒。如此之類,皆有所損。紫蘇湯令人朝暮飲之,無益也。芳草致豪貴之疾,此有一焉。
宋仁宗命翰林院定熟水。奏曰︰紫蘇第一,沉香第二,麥門冬第三。以蘇能下胸膈浮味。
殊不知久則泄人氣,令人不覺。
《本草》云︰酒,飲之軟體神昏,是其有毒也,損益兼行。扁鵲云︰久飲常過,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有客訪周, 出美色酒兩石。 飲八斗,次明起無所苦,酒量慣也。客已死矣。觀之,客腸已出。腸已出,非量過而犯扁鵲之戒歟?飲白酒,食牛肉,生蟲。酒漿照人無影,不可飲,不可合乳汁飲,令人氣結。祭酒白耗者殺人。酒後食辛辣物多,則暖人筋骨。臥黍穰,食豬肉,患大風。
凡中藥毒,及大毒從酒得者難治。酒性行血脈,流遍身體也。飲酒醉未醒,大渴飲冷水,又茶被酒引入腎臟,為停毒之水,腰腳腿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消渴攣痺。酒醉當風,以扇扇之成風。又醉酒吐罷,便飲水,作消渴。
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氣壯神,然不過飲也。
《本草》茶飲者宜熱宜少,不飲尤佳。多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虛冷,惟飽食後一二盞不妨。消渴與飢,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重身。將鹽點茶,引賊入家,恐傷腎也。
東坡茶說︰煩去膩,世固不可無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輒以濃茶漱口於食後,煩膩既少,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者,得茶漱滌,乃不覺脫,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緣此漸牢,而齒蠹且日去矣。飲多則肺布葉舉,氣逆上。有陰池流泉,六月行路,勿飲之,發瘧。
飲宴於聖像之側,魂魄不安。飲水勿急下咽,久成氣病。形寒飲冷則傷肺,上氣咳嗽鼻鳴。
粥後飲白湯,為淋為停濕。
陶隱居云︰食戒欲粗並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莫教一飽頻充腸,損氣傷心非爾福。又云︰食炙爆,宜待冷。不然傷血脈,損齒。又云︰食畢漱口數通,齒不齲,口不臭。漱口忌熱湯,損牙。
食茅屋漏水墮脯肉,成 瘕,生惡瘡。
人汗入肉,食之作疔瘡。食諸獸自死肉,生疔瘡。六甲日,勿食鱗甲之肉。
隱居云︰生冷粘膩筋韌物,自死生牢皆勿食。饅頭閉氣莫過多,生膾偏招脾胃疾。鮮醬胎卵無油膩,陳臭淹藏盡陰類。老人朝暮更餐之,是借寇兵無以異。(《瑣碎錄》云︰饅頭閉氣,羊血湯以開之。包子閉氣,好醋以破之。)食物以象牙金銀為匙箸,可以試毒。
《周禮》云︰樂以消食。蓋脾喜音聲,夜食則脾不磨,為音響絕也。夏月夜短,尤宜忌之。
物之無益而有損者,常人猶不可多食,況病患當避忌者乎?此書所載,凡物之有益而無損者不書,或損益相半者,則書其損而不書益。
【生棗】令人熱渴氣脹,寒熱羸瘦者彌不可多,動臟腑,損脾元。與蜜同食,損五臟。軟棗令動宿疾,發嗽,與蟹相忌。
【梅子】壤齒。
【生龍眼】半沸湯內炸過,不動脾。
【生荔枝】性熱,多食發虛熱煩渴,口乾衄血。
【櫻桃】寒熱病不可多食,發暗風,傷筋骨,嘔吐。小兒多食作熱,性熱也。
【橘柚】多食口爽,不知五味。
【楊梅】多食發熱損齒及筋。
【杏實】多食損筋骨。杏酥生熟吃俱得,半生半熟者殺人。杏仁久服目盲,眉髮鬚落,動宿疾。雙仁者殺人,可研細治大傷。
【桃實】發丹石毒,損胃,多食有熱。食桃仁水浴成淋。桃杏仁花本五出,而六出者必雙仁,能殺人者,天常故也。
【李子】平發瘧疾,多令虛熱。白蜜合食,傷人五內。不可臨水上啖之,及與雀肉同食。李不可沉水,沉水者毒。仁和雞子食,內結不消。
【梨】寒乳。鵝梨,紫花梨治心熱。此外俱不益人,多食寒中,產婦、金瘡人勿食,令萎,因其性益齒而損脾胃,正月勿食佳。(有人家生一梨,大如斗,送之朝貴,食者皆死。考之樹下有大蛇聚毒於此,不常為妖也。他仿此,宜忌之。)【林擒】多食,熱澀氣好睡,發冷疾,生瘡癤,脈閉不行。子不可食,令人煩。
【石榴】多食,損肺及齒。山石榴多食,無益,澀氣。
【栗子】溫,生治腰腳,生則發氣,宜晒乾蒸炒,食多即氣壅,患風水氣人不宜食。生栗可與灰中煨令汗出,殺其水氣,勿通熟。小兒食生者多難化,熟者多滯氣。
【柿子】寒,日乾者性冷,多食腹痛,生者彌冷。紅柿與蟹同食,吐紅。飲酒食紅柿,心痛,至死,亦易醉,不解酒毒。
【FS 稗子】性尤冷,與蟹同食,腹痛大瀉。
【蒲萄酒】過多,昏人眼。架下飲酒,防蟲屎傷人。
【白果】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然不可多,多食腹滿。有云滿一千個者死。此物二更開花,三更結子,當是陰毒之物。有人艱糴,取白果以為 飽食,次日皆死。
【菱】芰也,冷臟多利,損陽令陰萎,不益脾,難化,令腹滿,薑酒解之。七月食生菱作蟯蟲。
【茨菰】大寒,動宿疾,冷氣,腹脹滿。小兒秋食之,臍下痛。孕不可食。吳人常食患腳氣,癱瘓損齒,失顏色。荸薺性與茨菰同。
【芡實】生食動風,令氣損,脾難消,卻益精。幼兒多食,久則侏儒不長。
【藕】多食冷中,能去疫氣。產後惟此不同生冷忌者,破血故也。
【甜瓜】動痼疾,多食陰下溫癢生瘡,發虛熱,破腹,令人,弱腳手無力。少食則可不中暑,多食未有不下泄。夏日多食,深秋下痢難治,損陽故也。患腳氣食此永不除。五月甜瓜沉水殺人。多食發黃膽,動氣,解藥力。雙蒂者殺人。與油餅同食發病。防州太守陳逢濃避暑食瓜,至秋忽腰腿不能舉動,遇商助教療之,更生。
【西瓜】甚解暑毒,北人稟濃食慣,南方稟薄不宜,多食動腸胃冷病。
【木瓜】溫,皮薄微赤黃,香甘酸不澀,向裡頭尖面方是真,益脾而頗損齒。
【甘蔗】多食衄血,燒其渣,煙入目則眼暗。
【沙糖】寒,多食心痛。鯽同食成疳,葵同食生流癖,筍同食成瘕,身重不能行。小兒多食損齒,及生蟯蟲。
【○】子不可多食,損齒傷筋。
【松子】多食發熱毒。
【胡桃】平,多食利小便,脫人眉,動風動痰,惡心嘔吐。與酒同食過多咯血。五月實未成果核,發癰癤寒熱。秋夏果落地,惡蟲緣食之,患九漏。生果停留多日,有損處,食之傷人。
一切果核雙仁者害人。
治諸果毒,燒豬骨過為末,水服方寸匕。
【粳米】生者冷,燔者熱。生不益脾,過熟則佳。蒼耳同食卒心痛,馬肉同食發痼疾。
【稻米】糯米也,妊娠與雜肉食之,不利其子,生寸白,久食身軟緩筋故也。性寒,壅經氣,使人四肢不收,昏悶多睡,發風動氣,可少食。
【秫米】似黍而小,亦可造酒,動風,不可常食。
【黍米】發宿疾,久食昏五臟好睡。小兒食,不能行,緩人筋骨,絕血脈。白黍久食,多熱,令人煩。赤黍不可合蜜,雖可作糜,不可為飯,粒著難解。五種黍米合葵食之,成痼疾於臟腑中,食之閉氣,肺病有宜此。
【生米】戲食,久為米瘕,肌疲如勞,缺米則口吐清水。
【飴糖】進食健胃,多食則動脾風。
【麥】占四時,秋種夏收。西北多霜雪,面無毒;南方少雪,有毒。小麥性壅熱,小動風氣,食面後覺中毒,以酒咽漢椒三五粒,不為疾。大麥久食宜人,帶生則冷,損人。麥 久食消腎,不可多。
【○麥】西川多種,山東河北人正月方種。先患冷氣人不宜食。
【蕎麥】性寒難消,久食動風頭眩。和豬肉食八九次,患熱風,脫眉須。
【粟米】食後勿食杏仁,令人吐瀉。
【人米】 也,發三十六種病,八穀之中最為下,不可同川附子服。
【陳廩粟米、 米陳者】性皆冷,頻食之自利。
【綠豆】治病,則皮不可去,去皮食少壅氣。
【赤小豆】行小便,久食虛人,令人黑瘦枯燥,逐津液,體重。赤白豆合魚 食之。成消渴。赤小豆一名胡豆,合鯉魚 食之肝黃,五年成乾消。
【黑白黃褐豆、大小豆】作豉極冷,黃卷及醬皆平,多食體重。服大豆末者忌豬肉。炒豆於一歲以上,十歲以下食之即啖豬肉,久當壅氣死人。
有好食豆腐,中毒不能治,更醫至中途,遇作腐人家相爭,因問,妻誤將萊菔湯置鍋中,腐更不成。得其說,以萊菔湯下藥而愈。萊菔,蘿蔔也。
醬當是豆為者,令以面麥為者,食之多殺藥力。夫子云︰不得其醬不食。欲五臟悅而愛之。
此亦安樂之端。
【芝麻】炒熟,乘熱壓出生油,但可點燈,煎炒方謂熟油可食。油發冷疾,滑骨髓,困脾臟,經宿即氣動,牙齒脾疾人不宜。陳油飲食,須逐日熬熟。黑芝麻炒食之,不生風疾。風人日食之則步履端正,語言不謇,即胡麻也,又名巨勝子。白芝麻滑腸胃,行風氣,通血脈。陳久者發霍亂,久食抽人肌肉。麻仁多食損血脈,痿陽滑精,發女人帶疾。
【葵】為五菜主,秋種早者,至春作子,名冬葵,其心有毒,傷人,性冷,熱食之亦冷熱悶甚動風氣。葵凍者生食之,動五種瘤飲,甚則吐水。和鯉魚食之害人。四季勿食生葵,不化,發人一切宿疾,百藥忌食之,發狂。犬咬吳葵,一名蜀葵,不可食,鈍人志性,被犬咬食之,永不瘥。戌葵並鳥肉食,無顏色。
【生蔥】食之即啖蜜,下痢。食燒蔥啖蜜,壅氣死。雜白犬肉食之,九竅出血。患病者多發氣上充,五臟閉絕,虛人胃,開骨節。正月食之,發面上游風,大抵功在發汗,多則昏人神。
【胡蔥】久食傷神損性,多忘損目,發痼疾,胡臭 齒人食之愈甚。青魚合食生蟲。
【韭】俗呼草鍾乳,病患可食,然多食昏神暗目,酒後尤忌,不可與蜜同食。未出土為韭黃,不益人氣。花動風,過清明勿食,不利病患,心腹痼冷者加劇。霜韭不可食,動宿飲必吐水。五月食之,損人滋味,乏氣力,不可共牛肉食。成熱病後十日不可食,發困。蔥亦不宜。
【薤】肥健人,生食引涕唾,與牛肉食作瘕。四月勿食薤。三冬生食多涕吐。
【葫】大蒜也,久食傷肝損目弱陽。煮以合青魚鮮,發黃。作齏啖,伐命。惟生食不中煮。
暑毒爛嚼下咽即愈,仍禁冷水。四月八月食之,傷神損膽,氣喘氣急,腹內生瘡瘍腫成疝瘕。多食葫行房,傷肝,面無光。北方人稟濃食慣,病少。
【小蒜】不可常食,食而啖生魚,奪氣,陰核疼欲死。三月勿食,傷志。時病瘥後與一切食竟入房,病發必死。
【胡荽】蕎子也,久食令人多忘,胡臭、口氣、 齒、腳氣加劇,根發痼疾。
【蓼子】是水浸令生芽而食之者,多食令人吐水,損陽少精心痛,寒熱損骨,二月食之傷腎。
和生魚食,奪陰氣,核子痛欲死。
【萱草】一名忘憂,嫩時取為荒,食之動風,令人昏昏然終日如醉,因得其名。
【菘】發諸風冷,有熱人之不發病,性也冷。
【芩】多食動風氣,發丹石,與兔肉同食成惡病。
【蕪青】蔓青也,根不可多食,令人氣脹。子作油塗頭,能潤發。
【萊菔】力弱人不宜多食,生者滲人血。
【生青菜】時病瘥後食之,手青腫。
一切菜五月五日勿食之,發百病。
一切菜煮熟食之。
凡檐溜滴著者有毒。
十月霜萎菜,食者面無光,目澀腰疼心瘧,發時足十指爪青萎困。
【薺菜】不宜同麵食,令人瞀悶發病。凡用甘草皆忌此及海藻。
【莧菜】多食動氣煩悶,冷中損腹。共蕨及鱉食,生瘕。
【○菜】不宜久食,令身重多腫,只可一二頓。
【芸台菜】患腰腳人多食加劇,損陽氣。發口瘡、齒痛生蟲,胡臭人忌之。
【鹿角菜】久食發宿疾,損經絡,少顏色。
【菠菱菜】北人食之,肉面即平。南人食魚米,即冷大小腸。久食腳冷腰痛。
【○菜】多食性滑發痔,引疫氣,上有水銀故也。七月蠟蟲著上,令霍亂,勿食之。
【芹菜】生高田者宜人。黑滑地名水芹赤色者,害人性寒,和醋食生損齒。春秋龍帶精入芹中,偶食之,手青肚滿,痛不可忍。服沙糖三二斤,吐出蜥蜴便愈。
【苦○】日日食之以益心,蠶婦忌食之。
【萵苣】久食,人目昏。白萵苣冷氣,人食之腹冷,產後不可食,寒中。共飴食,生蟲。苦苣不可與蜜同食。
【○】多食動氣冷氣,人食之必破腹。
【苜蓿】利大小腸,蜜食下痢,多食瘦人。
【蕨】久食腳弱無力。
【黃瓜】本名胡瓜,不益人。患腳氣虛腫者,毒水不除。
【越瓜】色白,動氣發瘡腳弱,不益小兒。時病後勿食,與乳酪 及空心食,心痛。
【青瓜】令人多忘。
【冬瓜】多食,陰濕生瘡,發黃膽,九月勿食被霜瓜,向冬發血寒熱及惡病。初食吐倉竟心下停水,或為翻胃。有冷者食之瘦。瓜能暗人目,尤不宜老人。中其毒,至秋為瘧痢。一切瓜苦者有毒。兩蒂兩鼻者害人。
【瓠子】冷氣,人食之病甚,大耗食。患腳氣虛腫人食之,毒永不除。
【葫蘆】多食令吐。
【芋】名土芝,有紫有白,冬月食不發病,他月人不可食。
【薯預】亦有紫白,頗勝芋。有小而名山藥者佳。
【○】冷氣,人少食之。曾有患瘵,自謂無生,是物不忌。鄰家除,求食之美,遂多食,竟愈。有病腮癰者數人,予教多食此面愈。
【竹筍】多食,動氣發冷瘕。
【茭筍】滑中,不宜多食。
【生薑】九月九日勿食之,傷神損壽。乾薑,妊多食,內消。
【椿芽】多食神昏。
【榆仁】多食,發熱心痛。
【菌】地生為菌,木生為糯,而木耳為蕈。新蕈有毛者,下無紋者,佼有光者,煮不熟者,欲爛無蟲者,煮乾照人無影者,春夏有惡蟲毒蛇經過者,皆殺人。誤食毒菌,往往笑不止而死。惟掘地為坎,投水攪取清者飲之。菌,楮槐榆柳桑五木之耳可食。冬春無毒木習亦不宜多食,如前所云者皆殺人。又赤色仰而不覆者,及生野田中者皆毒,又發冷氣風痔,多睡無力。
【甘露子】不宜生食,不可多食,生寸白。與魚同食生翻胃病。
【萸】六七月食之傷神氣。
【茵蒿】多食氣滿。
【蒔蘿根】曾有食者殺人。
攝生之要,莫大乎存想。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見自己之收心,見自己之身,不離我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
天地虛空中皆氣,人身虛空中皆氣。故呼出濁氣,身中之氣也;吸入清氣,天地之氣也。人在氣中,如魚游水中。魚腹中不得水出入則死,人腹中不得氣出入亦死,同其理也。善攝生者,必明於氣之故矣。
欲修調氣之術者,常得早食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冥目握固,兩足間相去五寸,兩臂與體相去亦各五寸。先謂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滿,乃閉之,及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則盡。氣定,複如前閉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漸熟漸多,但能閉至八十息以上,則臟腑胸膈之間皆清氣之布護矣。至於純熟,當其氣閉之時,鼻中唯有短息一寸餘,所閉之氣在中,如火蒸潤,肺宮一繞,則身如委蛇,神在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狀。蓋一氣流通,表裡上下徹達故也。其所閉之氣漸消,則恍然複舊。此道以多為功,但能於日夜間得此以兩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則百疾消滅。
凡調氣之初,務要體安氣和,無與意爭。若不安和,且止,後和乃為之。久而弗倦則善矣。
閉氣如降龍伏虎,須達其神理,胸膈常宜虛空,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覺之便當用吐法以除之,如吹噓呵嘻 噫呼之類是也。不然,泉源壅遏,必至逆流,瘡瘍中滿之患作矣。
又蘇氏養生訣云︰每夜自三更至五更,以未昧上擁被盤足,面東南叩齒三十六遍,握固冥目,以兩手拄腰腹間,閉息,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下入丹田。待腹滿氣極,則徐出氣,不得令耳聞。
複以舌抵齒,取華池水滿口,低頭咽下,送入丹田,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徑至丹田畢,再依前為之。凡久閉息,三咽津而止。然後以兩手摩熱,摩兩腳心,則涌泉穴及腰脊兩傍即腎堂,皆令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盡極熱,仍按提鼻梁左右七下,梳頭百梳而臥,熟睡至明。
或問養生煉氣之道。曰︰養生者,節製之常也;煉氣,則術也。何以言之?人生元氣所稟,各有長短。自有知以來,為貪愛侵剝暴戾蠹蝕,故長者短,短者促,不得盡天年而終。是以聖智之人有養生之論,大要不出少思慮,寡嗜欲,節飲食,慎起居,順時候,和氣體,利關節而已矣。
能由是而行,則六氣不能致傷,而諸疾不作,可以盡其天界元始之氣而以壽終矣。使非有節,安能如是?故曰節製之常。
至於煉氣之術,亦有至理。大抵造化之妙,陰陽配合,而道化生焉。人之得生,本諸精氣,呼吸升降之間,而運動往來無滯。故吸則氣升,遂以意引之,注於極上;呼則氣降,遂以意引之,注於極下。久之,極上則髓海盈溢,遍達於諸骸;極下則氣海充滿,透徹於諸脈。此亦造化自然之機發如此。使非陰陽得類配合,虛無之氣,雖能升降流轉,亦不成化。故曰︰偏陽不生,孤陰不育。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已。
然則氣無形質,何以交化?曰︰氣以虛通,類同則感。譬之磁石引針,隔關潛達;燈頭有煙,火光自趨。天機自然,非由人耳。是道也,自下而上,由上而下,往來運轉,如環無端,與天符合。故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盜天之機,豈非術乎?服食之法何如?曰︰《參同契》《龍虎經》《石函記》皆已言之。蓋疏達腠理,堅固體質之義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漢而癭,齒居晉而黃,乃所食氣蒸性煉形,故不期而變,此亦至理存也。但伏煉金石,反以戕生矣。
雨雪者,雲氣所化。人之氣亦能化液,故閉息伏氣,可以不食。龜以吞氣而壽,即此。今之醫動以補陰滋陰為益氣之妙方,不知血必籍氣而後生,乃為真血。其水穀藥味之所滲入者,終非元氣之精也。血必待氣而後運。氣不能運,血滯脈理,而諸熱諸瘍之病作矣。故古之養生者只以調氣為先,使陽為一身之主攝,而陰自生化,真異乎世醫之見矣。(《雅述》)
夫存想者,以意御氣之道,自內而達外者也。按摩者,開關利氣之道,自外而達內者也。故醫家行之,以佐宣通,而攝生者貴之,以泄壅滯。凡有行者,當在子後午前之時,平坐東向,以兩手大指按拭兩目過耳門,使兩掌交會於項後,如此三九遍。次存想目中各有紫青絳三色氣,如雲霞郁浮出面前。再依前按拭三九遍,複存想面前云氣暉暉霍霍,灌入瞳子,咽咽華池之液二十口,乃開目以為常,坐起皆可行之,不必拘時。一年許,耳目便聰明,久為之,徹視數裡,聰於絕響也。面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使熱,則氣常流行。作時先將兩手摩熱,然後以掌摩拭面目,高下隨形,皆使極匝。如此三五過,卻度手於項後及兩鬢更互發,如櫛頭之狀,亦數十過,令人面有光澤,皺斑不生,發不白,脈不浮外。久行五年不輟,色如少女,所謂山川行氣,常盈不涸,而木石榮潤是也。
耳欲得數按抑其左右,令人聰徹。鼻亦欲按其左右無數,令人氣平。又常以兩手按鼻及兩目之背,上下按之無數,閉氣為之,氣通則上吐而複始,亦三九遍。能恆為之,鼻聞百步,眼乃洞觀。《黃庭經》曰︰天中之岳精謹修,靈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通路無終休,此之謂也。
凡人小有不快,即須按摩按捺,令百節用力,泄其邪氣。凡人無問無事有事,須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系關節處,用手按擦各數十次,謂之大度關,先百會穴,次頭四周,次兩眉外,次目,次鼻準,次兩耳孔及耳後,皆按之。次風池,次項左右,皆揉之。次兩肩胛,次臂骨縫,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次脊背,或按之,或槌震之。次腰及腎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皆揉之無數。次股捶之。次兩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指,次足心,皆兩手捻之。若常能行此,則風氣時去,不住腠理,是謂泄風。又常向腎堂及兩足心,臨臥時令童子用手搓摩,各以熱透表裡為度。摩腎堂熱,則腎氣透而易於生精;摩足心熱,則涌泉穴透而血不下滯。
莊子曰︰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由是論之,導引之術,傳自上世,其來久矣。故曰彭祖之所好。其來自修養家、醫家所談,無慮數百。今取其要約切當者十六條,參之諸論,大概備矣。
凡行導引法,常以夜半及平旦將起之時為之。此時氣清腹虛,行之益人。先閉目握固,冥心靜坐,叩齒三十六通。即以兩手抱項,左右宛轉二十四。(此可以去腎脅積聚風邪。)複以兩手相叉,虛空托天,抑手按項二十四。(此可以除胸膈間邪氣。)複以兩手心掩兩耳,卻以第二指壓第三指,彈擊腦後二十四。(此可除風池邪氣。)複以兩手相促,按左膝左捩身,接右膝右捩身二十四。
(此可以去肝家風邪。)複以左手一向前一向後,如挽五石弓狀二十四。(此可以去腎腋積邪。)複大坐,展兩手紐項,左右反顧肩膊二十四。(此可以去脾家積邪。)複兩手握固,並拄兩肋,擺撼兩肩二十四。(此可以去腰肋間風邪。)複以兩手大捶臂及膊,反捶背上連腰股各二十四。
(此可以去四肢胸臆之邪。)複大坐斜身偏倚,兩手齊向上如托天狀二十四。(此可以去肺間積聚之邪。)複大坐伸腳,以兩手向前,低頭攀腳二十次,卻鉤所伸腳屈在膝上,按摩之二十四。
(此可以去心胞絡邪氣。)複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十三舉。(此可以去心肝積邪。)複起立據床拔身,向背後視左右二十四。(此可以去腎間風熱邪。複起立徐行,兩手握固,左足前蹈,左手擺向前,右手擺向後;右足前蹈,右手擺向前,左手擺向後二十四。(此可以去兩肩俞之邪。)複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轉二十四。(此可以去兩脅之邪。)複以足相紐而行,前進十數步,後退十數步。複高坐伸腿,將兩足紐向內,複紐向外,各二十四。(以上二條可以去兩膝及兩足間風邪。)行此十六節訖,複端坐閉月,握固冥心,以舌拄上,攪取津液滿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聲咽之。複閉氣,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內外蒸熱乃止。按老子導引二十四勢,婆羅門導引十二勢,赤松子導引法十八勢,鐘離導引法十八勢,胡見素五臟導引法十二勢,在諸法中頗為妙解。然撮其切要,不過於此。學人能日行一二遍,久久體健身輕,百邪皆除,走及奔馬,不複疲之矣。
臟腑內景,各有區別。達以行術,養生之要。參稽古論,述此明徵。
凡人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塗施化。喉在前,主出納;咽在後,主吞咽。喉系堅空,連接肺管,為氣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竅,以激諸脈,行氣之巨海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
水食同下,並歸胃中,乃水穀之海也。二道並行,各不相犯。蓋飲食必歷氣口而下。氣口有形,謂之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則垂,厥口乃閉。故水穀下咽,了不犯喉。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
當食言語,則水穀乘氣送入喉脘,遂戕刺而咳矣。
喉之下為肺,兩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臟,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無有窮已,乃清濁之交運,人身之橐 也。
肺之下為心。心有系絡,上屬於肺。肺受清氣,下乃灌注。外有胞絡,裹赤黃脂。其象尖長圓扁,其色黑青赤黃。其中竅數,多寡各異,迥不相同。上通於舌,下無透竅,惟旁有系,一脈下連於腎而注氣焉。
心之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謂膻中也。
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心肺,為血之海。上通於目,下亦無竅。肝短葉下有膽。膽有汁,藏而不泄。此喉之一竅,施氣運化,蒸熏流行,以成脈絡者如此。
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謂之咽門。咽下有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飲食而腐熟之。其右有脾,與胃同膜而附其上。其色如馬肝赤紫,其形如刀鐮。聞聲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
胃之下,左有小腸,後附脊膂,左環回周疊積。其注於回腸者,外附臍上,共盤十六曲。右有大腸,即回腸,當臍左環,回周疊積而下,亦盤十六曲。
廣腸附脊,以受回腸,左環疊積下辟,乃出滓穢之路。
廣腸左側為膀胱,乃津液之府。五味入胃,其液上升,化為血,以成骨髓。津液之餘,流入下部,得血海之氣施行,小腸滲出,膀胱滲入,而溲便注泄矣。
凡胃中腐熟水穀,其精氣自胃之上口,曰賁門,傳於肺,肺播於諸脈。其渣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傳於小腸。至小腸下口闌門,泌別其汁,清者滲出小腸,而滲入膀胱。滓穢之濁,則轉入大腸。膀胱赤白瑩淨,外無所入之竅,全假氣化施行。氣不能行,則膈不通而為病矣。三焦有名無形,主持諸氣,以像三才。故呼吸升降,水穀往來,皆從此通達。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傳胃中穀味之精氣於肺,肺播於諸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泌槽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回腸,注於膀胱,主出而不納。此脾胃大小腸三焦乃咽之一竅,資生血氣,轉化槽粕而入出如此。
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形似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裡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系於心,下條過屏翳穴後趨脊骨,下有大骨,任脊骨之端,如半寸許。中有兩穴,是腎帶經過處。上行夾脊至腦中,□□髓海。五臟之真,惟腎為根。
上下有竅,穀味之液,化而為精,人乃久生。腎虛精絕,其生乃滅。凡人腎虛,水不足也,補以燥藥,以火煉水,其精乃灼。攝生者觀於腎之神理,則夭壽之消息亦思過半矣。
人知飲食所以養生,不知飲食失調,亦所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適其宜,是以賢 悟未病。
凡人飲食,無論四時,常欲溫暖。夏月伏陰在內,暖食尤宜。不欲苦飽,飽則筋脈橫解,腸為痔。因而大飲,則氣暴,逆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於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食後常以手摩腹數百遍,仰面呵氣數百口,越趄緩行數百步,謂之消食。食後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病,蓋榮衛不通,氣血凝滯故爾。故食訖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佳。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然也。
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氣滿而激,致傷臟腑。
不欲夜食。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日入之後,萬響都絕,脾乃不磨,食之即不易消。
不消即損胃,損胃即不受穀氣,氣不受則多吐,多吐則轉為反胃之疾矣。
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常欲令飽中飢,飢中飽為善爾。
食熱物後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後不宜再食熱物。冷熱相激,必患牙齒。
瓜果不時,禽獸自死,及生 煎火之肉,與夫多膩難消粉粥冷淘之物,皆能生痰,生瘡瘍,生瘕癖,並不宜食。
五味入口,不宜偏多。多則隨其臟腑,各有所損。故鹹多傷心,甘多傷腎,辛多傷肝,苦多傷肺,酸多傷脾。《內經》曰︰多食鹹則脈凝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肉痛而髮落,偏之為害如此。故上者澹泊,其次中和,飲食之大節也。
酒,飲少則益人,過多則損人,氣暢而止可也。飲少則能引滯氣,導藥力,潤肌膚,益顏色,通榮衛,辟穢惡,過多而醉,則肝浮橫,諸脈波激,由之敗腎毀筋腐骨消胃,久之神散魄冥,不能飲食,獨與酒宜,去死無日矣。飽食之後,尤宜忌之。飲覺過多,吐之為妙。飲酒後不可飲冷水冷茶,被酒引入腎中,停為冷毒,多時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腫消渴,攣 之疾作矣。酒後勿當風坐臥,袒肉操扇。此時毛孔盡開,風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
不欲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食過則結積,飲過多則成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飲,大飢不大食。恐血氣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餓莩飽食即死可驗也。
嗟乎﹗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安恬臟腑,調順血脈,以一身之氣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欲,極滋味之美,惡飲食之藥,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懌,而酷烈之氣內蝕臟腑,形神虛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齡?莊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過也。其此之謂乎?
《左傳》曰︰土濃水深,居之不疾。《淮南子》曰︰堅土人剛,弱土人肥,垢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山氣多男,澤氣多女;風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濕氣多腫,石氣多力,陰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穀氣多痺,丘氣多狂,野氣多仁,陵氣多貧。輕土人利,重土人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中土多聖。
《素問‧五常政大篇》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岐伯曰︰東南方,陽也,其精降於下;西北方,陰也,其精奉於上。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
高者氣寒,下者氣熱。帝曰︰其夭壽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帝曰︰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
由是觀之,人之壽夭美惡,由於水土之氣如此。善養生者擇地而居,此為至要。
或曰︰古者巢居穴處,而人多壽,何也?曰︰古人淳朴,寡於嗜欲,此實壽本。況巢居則高迥而多寒,穴則固密而無風濕之患,豈不得壽?今之居處當何如?曰︰由水深土濃,陰精所奉之說觀之,居處高聳,於生乃宜。曰︰生之所寓,人有定區。高山峻土,惡乎能舉?曰︰有山阜則就山阜,臨漫則起樓台,庶乎日襲陰氣,而不為陽泄矣。古之仙人好樓居,得非以是乎哉?雖然,坐臥之處,必須固密。若值細隙之風毒,中人尤甚,久之成半身不遂,或角弓反張,或言語謇澀。蓋身既中風,鬼邪易入,眾病總集,遂致夭其天年耳。是故窪下之地不可處,慎其濕也;疏漏之地不可處,慎其風也;久閑之室不可處,慎其土氣之惡也;幽冥之處不可處,慎其陰風雨之毒也。四者皆能病患,養生之士,尤宜避之也。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造化之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於此。嗜而不知禁,則侵克年齡,蠶食精魄,喑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縱,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或問抱朴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抱朴子曰︰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是以古人於此,恆恆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複,二十以後三日複,三十以後十日複,四十以後月複,五十以後三月複,六十以後七月複,又六十閉戶。故時加撙節,保惜真元,以為一身之主命。不然,雖勤於吐納導引服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
《內經》曰︰能知七損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則血氣精氣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智者有餘,(自性而先行,故有餘。)愚者不足,(察行而後學,故不足。)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益壯,壯者益治。蓋謂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餘,則形氣不衰,而壽命可保矣。不然,竅漏無度,中乾以死,非精離人,人自離精也,可不戒哉?養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碩,或唇薄鼻大,或齒疏發黃,或痼疾,或情性不和,或有苗強硬,或聲雄,或肉澀肢體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損人,並不宜犯之。忌其時者十有一︰醉酒、飽食、遠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沖冒寒暑、疾患未平、大小便訖、新沐浴後、犯畢出行、無情強為,皆能使人神氣昏憒,心力不足,四體虛羸,腎臟怯弱,六情不均,萬病乃作,特宜慎之。
至於天地晦冥,日月薄蝕,疾風甚雨,雷電震怒,此陰陽大變,六氣失時之常,犯之不惟致疾,且褻污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雖生而不育矣。
嗟乎﹗幃箔之情,易綰而難斷,不可不以智慧決也。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苦不滅則生滅矣。養生者惡可不以智慧決哉?
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氣。故風寒暑濕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勝天,則留而為病。故隨時加攝,使陰陽中度,是謂先幾防於未病。
春月,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故人當二月一來,摘取東引桃枝並葉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來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卻心膈痰飲宿熱,則不為害。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但覺熱則去之,覺冷即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恐致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濃而上薄。
夏月人身陽氣發引,伏陰在內,是人脫精神之時。特忌下利,以泄陰氣。《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 瘧。故人常宜晏居靜坐,節減嗜欲,調和心志。此時心王力衰,其真精化為水,至秋乃凝,尤須保嗇,以固陰氣。常食熱物,使腹中溫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時必患痢瘧。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皆使人得虛熱,眼暗筋厥逆,霍亂轉筋,陰黃之疾。勿當風臥,勿睡中使人揮扇。汗體毛孔開展,風邪易入。犯之使人患風痺不仁,手足不遂,言語謇澀之疾。年壯雖不即為害,亦種病根。氣衰之人,如桴鼓應聲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當時,陽氣收斂。不為吐及發汗,犯之令人臟腑消爍。《內經》云︰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若能知夏時多食冷物及生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並大腹檳榔五顆細切,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臘雪三分,早為空心分為二服,瀉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為驅逐而出,即不為患。此藥是乘氣湯,雖老年之人亦宜服之。瀉後兩三日,以薤白粥加羊腎,空心服之,勝服補藥。
冬月天地閉塞,血氣藏,伏陽在內,心膈心熱,但忌發汗,以泄陽氣。《內經》曰︰冬三月,謂之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故人當時服浸酒之藥,以迎陽氣。雖然,亦不可過愛。綿衣當脫著,使漸漸加濃,雖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損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氣入心,使人心臟燥熱。小衣亦不宜大炙極暖。冬月天寒,陽氣在內,已自鬱熱,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即陽氣太甚。若遇春寒閉塞之久,不即發散,至春夏之交,陰氣既入,不能攝陽氣,必致有時行熱疾,甚者狂走妄語,切宜忌之。故寒熱適中,此為至要。凡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不欲臥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溫足凍腦,春夏腦足俱凍。故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此之謂也。
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製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語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飽食。謂之一日,蓋日日慎之也。酒毒酷悍,飲之大醉,則毒氣必壞正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外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措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也,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之氣,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獲真氣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覺不厭舒。 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痺,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項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太飽太飢,脾為之疾矣。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入房,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終身無苦矣。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謂歟﹗
《太上玄真訣》服日月法︰東卿司命君曰︰先師王君,昔見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經,清齋休糧,存日月在口中,晝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環,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黃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數。若不修存時,日月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二景與日童氣合通也。此道所以攝運生精,理鬼神,六丁奉侍,天兵衛護。此上真道也,大都口訣止如此。
服日月之精華者,欲得常食竹筍者,日華之胎也,一名大明。又欲常食鳥脯者,月胎之羽鳥也,一名月鷺。欲服日月,當食此物,氣感運之。太虛真人曰︰鴻者,羽族之總名也。其鵠雁鵝鷗,皆曰鴻鷺也。
服日氣法︰以平旦采日華,以夜半存之,去面前九寸,令萬景照我泥丸,下及五臟,洞徹一形,引氣入口,光色蔚明,良久乃畢,則常得長生矣。
又法,夜半生氣時,若雞鳴時,正臥閉目。從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並徑九寸,在兩耳之上。兩耳之上,名為六合高窗也。令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臟。腸胃之中,皆覺見了,洞徹內外,令一身與日月光合,良久畢,叩齒九通,咽液九過,乃微祝曰︰太山玄一,九皇吐精。三五七遍,洞觀幽冥。日月垂光,下徹神庭。使照六合,太乙黃寧。帝君命簡,金書不傾。
五老奉符,天地試同。使我不死,以致真靈。卻過萬邪,禍害滅中。上朝天皇,返老還嬰。太上有製,百神敬聽。畢,乃開明,為日月練根三元技魂,以製御用神,辟諸鬼氣之來侵,使長生不死,多存之矣。
又法︰又存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共合神夜之中,卻上入於明堂,死生黃英之體,下流口中,九咽以哺太乙,常以生氣時存之,畢,微祝曰︰日月上精,黃水月華。太乙來飲,神光高羅。使我長生,天地同柯。五日以行之,口中舌上為神庭,存日月既畢,因動舌,覺有黃泉如紫金色,從舌上出流,卻入明堂,為黃英之醴也。存思之時,常閉目施念。
吞日精者,用日出卯時,坐西面看東,想日如車輪形,象而吞之,七十二口,亦如河車 掏起,昂頭搬運,入項後為枕,枕之如小乘人有圓光也。每日吞之七十二口畢,方吞月華龍虎大丹。
吞月華者,須是過上弦八日晚後,背日向月坐,想月華入於口,八十一咽,至二十三日下弦即罷之。至後月八日,依前法吞之。
龍虎大丹喻月精丸。月初出時、月中時、月入時,向月正立不一八通,仰頭喻月精,八咽之,令陰氣長歸,人喻之陰精益成,子道,通吸月光精歸,人至四十九以上還生子,斷緒者即有子。
久行不已,即成仙矣。
存五星當按八素,以五星為始,存以生氣,時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五星也。至於視星入室任意,唯以勤感為上耳。亦不必須都見星,然後速通也,視之益審耳。清寧君告存想要法,當覺目觀五星於方面,並乘芒而下行,俄然後依五星而存主星。但吞咽一芒畢,又當鎮星,又存鎮星良久,總五星各一芒,使俱入口而咽之,如鎮星,星過數也。
范幼仲恆服三氣。三氣之法,存青氣、白氣、赤氣,各如綿,從東方日下,來入口中,挹之九十過,自飽便止。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氣,遂得神仙。此高元君太素內景法,旦旦為之,臨日施行,視日益佳。
木芝者,松柄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名曰木威喜芝。夜視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燃,帶之辟兵。以帶雞而雜以他雞十二頭共籠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雞皆傷,帶威喜芝終不傷也。從生門上採之,於六甲陰乾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盡一枚則三千歲。
神仙餌松實丹,七月取松實,過時即落,難采。去木皮,搗如膏,每服如雞子大,日三服。如服及百日,身輕。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絕穀。久服升仙。渴即飲水,亦可以煉了松脂同服之。
七月七日采松子,過時即落,不得治。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一云服三合,百日身輕,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絕穀。久服升仙。渴飲水,亦可和脂服之。若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
松脂以真定者為良。細布袋,或以清水百沸湯煮,浮水面者,以新FS 籬掠取投新水中。久煮不出者皆棄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製,但刮去皮,搗羅為細末拌勻,每旦服三錢匕,著口中,用少熟水撩漱,更以脂點如常法揩牙,揩畢用少熟水咽之。仍濯漱如常法,大能牢牙駐顏烏髭也。
百煉松脂下篩以蜜,和內桶中,勿令通風。日服如博棋一枚,博棋長二寸,方一寸,日三服,漸漸月別。服一斤不飢延年。亦可醇酒和白蜜如餳,日服一二兩至半斤。凡取松脂,老松皮自有聚脂者,最第一。其根下有傷折處,不見日月,得之名曰陰脂,彌良。惟衡山東行五百里,大松皆三四十圍,乃多脂。又法︰五月刻大松陽面,使向下,二十四株,株可得半升。亦煮老節根處,有脂得用。《仙經》云︰常以三月入衡山之陰,取不見日月松脂,煉而餌之。即不多,而自來服之,百日耐寒暑,二百日五臟益補。服之五年,即見西王母。《仙經》又云︰諸石所生三百六十五山,其可食者滿谷,陰懷土中松脂耳。其谷正從衡山嶺直東四百八十里,當橫捷正在橫嶺東北。
行過其南,入穀五十里,窮穴,有石城曰鶴。其方有大石四十餘丈,秋如白松,松下二丈有小穴。
東入山,有丹石砂可食。其南方陰中有大松,大三十餘圍,有三十餘株,不見日月,皆可取服之。
服松脂法,欲絕穀服三兩,飢腹更服,取飽而止,可至一斤。不絕穀者服食一兩,常先食,須藥力盡乃餘食,錯者即食不安而吐也。久服延年百病除。
又方︰松脂十斤。松實三斤、柏實三斤、菊花五斤,四味下篩蜜和服之。如桐子大,三十丸,分為三服,一百日以上,不複飢,服之一年,百歲如三十四十者,久服不死。
又方︰以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無食他物,飲水自欲。令人長服,可以終身。河南汝室山取陰處斷之,置器沖蒸之,膏自流出,煉出去苦氣,白蜜相和食,日一升,二月後服如彈丸,渴飲水,令人不老,取無時。
又方︰松脂五斤、羊脂三斤,上二味先煉松脂令消,納羊脂,日服博棋一枚,不飢,久服神仙。
又方︰白松脂七斤、三遍煉白蠟五斤、白蜜三斤、茯苓粉三斤,上三味合蒸一石斗頃,服如梧桐子大十丸,飢腹取日一丸,不得食一切物,得飲酒一過一合齋戒 咀五香,以水煮一沸去滓,以藥投沸中。欲致神女者,取茅根,治取汁以和之,蒸服之,神女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