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唐‧王燾

卷第八

痰飲論二首

病源痰飲者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水飲氣停在胸腑,結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漉漉有聲,謂之痰飲,其為病也,胸脅脹滿,水穀不消,結在腹內,兩肋水入腸胃動作有聲,身體重,多唾短氣好眠胸背痛甚,則上氣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是也,脈偏弦為飲,浮而滑為飲,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雲左右側臥,不息十二通,療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又有不消,氣排之,左右各十二息。

療痰飲。(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痰飲論問曰︰夫飲有四何謂?師曰︰有痰飲(一云留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之証,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留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過多,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其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凡心下有水者,築築而悸,短氣而恐其人眩而癲先寒,即為虛,先熱即為實故水在於心,其人心下堅,築築短氣,惡水而不欲飲,水在於肺,其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於脾其人少氣,身體盡重水在於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於腎,心下悸,夫病患卒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耳,脈偏弦者,飲也,肺飲不弦,但喜喘短氣,支飲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氣其脈平也,留飲形不發作,無熱脈微,煩滿不能飲食,脈沉滑者,留飲病,病有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盤,咳嗽轉甚,(一云輒已)其人咳而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如小兒掣 狀夫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患胸息上引,此皆有溢飲,在胸中久者,缺盤滿,馬刀腫有劇時,此為氣飲所致也,膈上之病,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惡寒,目泣出,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病患一臂不隨時,複轉移在一臂,其脈沉細,此非風也,必有飲在上焦,其脈虛者為微勞,營衛氣不周故也。(出第十八卷中通按形不發作謂表無病狀也)

痰飲食不消及嘔逆不下食方九首

病源夫痰水結聚,在於胸腑膀胱之間,久而不散流行於脾胃,脾胃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食也,或令腹裡虛滿,或水穀不消化,或時嘔逆,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心頭痰積宿水嘔逆不下食,前胡丸方。

前胡 白朮 甘草(炙各五分) 旋複花 豆蔻仁(各三分) 人參 麥門冬(去心各六分) 枳實(炙) 大黃(各四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熱面炙肉魚蒜粘食生冷等物。

又療心胸中痰積,氣噎嘔逆,食不下方。

柴胡 橘皮(各六分) 茯苓(十分)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雞蘇(各八分) 生薑(二十分) 檳榔仁(四分末湯成下)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七八裡,進一服,未瘥,三日更服一劑,以利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粘食。(並出一卷中)

千金療痰飲,飲食不消,乾嘔湯方。

澤瀉 杏仁(去尖皮) 枳實(炙) 白朮(各三兩) 茯苓 柴胡 生薑 芍藥(各四兩)旋複花 人參 橘皮 細辛(各二兩) 半夏(四兩洗)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為三服,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羊肉餳等物。

又療胸中痰飲,腹中水鳴食不消,嘔吐水湯方。

大腹檳榔(四十枚) 生薑(八兩) 半夏(半升洗) 杏仁(四兩去尖皮) 橘皮(三兩) 茯苓(五兩) 白朮(四兩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餳大酢桃李雀肉等。(古今錄驗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范汪薑椒湯,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吐 方。

半夏(三兩洗) 生薑汁(七合)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茯苓 桔梗(各一兩)蜀椒(二合汗) 橘皮(二兩切)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薑汁煎,取四升半,分三服,服三劑佳,若欲服大散,並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進黃耆丸輩必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豬肉冷水酢物。(千金翼深師同)

又白朮茯苓湯,主胸中結痰飲 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白朮(五兩) 茯苓(三兩) 橘皮 當歸 附子(炮各二兩) 生薑 半夏(各四兩切)桂(四兩) 細辛(四兩一作人參)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三劑良。忌羊肉餳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物等。(千金翼同)

又旋複花湯,主胸膈痰結唾如膠,不下食者方。

烏頭(五枚去皮熬) 旋複花 細辛 前胡 甘草(炙) 茯苓(各二兩) 半夏(一兩洗)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生蔥酢物豬肉冷水等。

(並出第十六卷中)

延年茯苓飲,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方。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枳實(二兩炙) 橘皮(一兩半切)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仲景傷寒論同出第十七卷中)

古今錄驗療胸膈痰飲,食啖經日,則並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兩日,聚食還複吐之,極不便,此由痰飲聚下絕不通,服此丸,宣通下氣方。

吳茱萸 澤瀉 芍藥 白朮 漢防己 赤茯苓(各二兩) 蜀大黃(二兩)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五丸。忌桃李雀肉酢物。(出第十九卷中)

懸飲方二首

病源懸飲,謂飲水過多,留在脅下,令脅間懸痛,咳唾引脅痛,故云懸飲。(出第二十二卷中)

范汪大甘遂丸,療久 留水 飲方。

芫花(熬) 甘遂 葶藶子(熬) 大黃 苦參 大戟 芒硝 貝母 桂心(各一兩) 杏仁(三十枚)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烏喙(三分炮令折)
上十二味搗篩,其巴豆杏仁搗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許。服二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以意將息之,大佳,療大水飲病。忌食蘆筍豬肉生蔥等。(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療懸飲十棗湯方。

芫花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搗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強人取一錢匕,羸人半錢匕,頓服之,平旦不下者,益藥半錢,下後以糜粥自養。(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八卷中)

溢飲方三首

病源溢飲,謂因大渴而暴飲水,水氣溢於腸胃之外,在於皮膚之間,故言溢飲,令人身體疼重而多汗,是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心(二兩) 甘草(炙二兩) 生薑(三兩) 石膏(如雞子一枚)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 大棗(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溫覆令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出者,勿複服,汗出多亡陽,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忌海藻菘菜生蔥。(千金溢飲者當發其汗,宜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桂心 乾薑 甘草(炙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餘藥煮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菜生蔥。(此仲景傷寒論小青龍湯也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大五飲丸,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 飲,水 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由遠志(去心) 苦參 烏賊魚骨 藜蘆 白朮 甘遂 五味子 大黃 石膏 桔梗 半夏(洗) 紫菀 前胡 芒硝 栝蔞 桂心 蓯蓉 貝母 芫花 當歸 人參 茯苓 芍藥大戟葶藶 黃芩(各一兩) 常山 甘草(炙) 山藥 濃朴 細辛(各三分) 附子(三分炮)巴豆(三上三十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狸肉桃李雀肉豬肉羊肉餳生蔥酢物生菜野豬肉蘆筍等。(胡洽同出第十九卷中)

支飲方九首

病源支飲,謂水飲停於胸膈之間支乘於心,故云支飲,其病令人咳逆喘息,身體如腫之狀謂之支飲。(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療心下有支飲,其人喜眩,(一作苦冒)澤瀉湯方。

白朮(二兩) 澤瀉(五兩)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合此二汁,分為再服,忌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千金療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子(熬令紫色搗為丸如彈丸大) 大棗(十二枚)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大棗,得汁二升,納葶藶,煎取一升,頓服三日一劑,可服三四劑。(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嘔家不渴者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加茯苓者是也,先渴卻嘔,此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二斗) 生薑(半斤) 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忌羊肉餳大醋。(仲景傷寒論茯苓三兩餘並同)

又假令瘦人臍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癲眩,水也,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去皮) 白朮 茯苓(各三分) 桂心(去皮二分) 澤瀉(五分)
上五味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水汗出愈。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甘草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桂心 白朮(各三兩) 茯苓(四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極飲過多所致也,其脈虛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也,支飲胸滿,濃朴大黃湯主之方。

濃朴(一兩炙) 大黃(六兩) 枳實(四兩炙)
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之。(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上氣汗出而咳者,此為飲也,乾棗湯主之,若下後不可與也,乾棗湯主腫,及支滿飲方。

大黃 大戟(各一兩) 芫花(炒) 蕘花(各半兩) 甘草(炙) 甘遂 黃芩(各一兩) 乾棗(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為佳。忌海藻菘菜。

又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方。

木防己(三兩) 石膏(雞子大三枚) 桂心(二兩) 人參(四兩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複發,則複與,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己(三兩) 桂心(二兩) 人參 茯苓(各四兩)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分溫再服,取微下利則愈。忌生蔥。(此本仲景傷寒論方深師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留飲方二首

病源留飲者,由飲酒後飲水多,水氣停留於胸膈之間,而不宣散,乃令人脅下痛,短氣而渴,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海藻丸,療腹中留飲方。

海藻 木防己 甘遂 蓯蓉 蜀椒(去汗) 芫花(熬) 葶藶子(熬各一兩)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服十丸,不瘥,當增之。(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療病者脈伏,其人欲自痢,痢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藥(一兩)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蜜半升,納藥汁,及蜜合一升煎,取八大合,頓服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餳。

(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八卷中)

酒飲方三首

病源夫酒 者,因大飲酒後,渴而引飲無度,酒與飲俱不散,停滯在於脅肋下,結聚成,時時而痛,因卻呼為酒,其狀脅下弦急而痛。(出第二十七卷中)

深師消飲丸,療酒,飲酒停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視,耳聾,腹中水聲方。

乾薑 茯苓(各三兩) 白朮(八兩) 枳實(四枚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若下去枳實,加乾薑二兩,名為五飲丸。忌桃李雀肉大醋生冷之類,大神驗。

又倍朮丸,療五飲,酒 方。

白朮(一斤) 桂心 乾薑(各半斤)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稍加之,取下先食服之,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蔥。

又溫脾丸,療久寒宿食酒 方。

乾薑(三兩炒) 芍藥(三兩) 蜀椒(二兩汗) 小草(一兩熬乾) 芎 茯苓 桃仁(去皮尖) 柴胡(熬乾各三兩) 大黃(八兩切熬令黃黑)
上九味搗篩,蜜和更搗萬杵,服如大豆許十丸,日三。忌大醋。(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留飲宿食方七首

病源留飲宿食者,由飲酒宿食後飲水多,水氣停留於脾胃之間,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令人噫氣酸臭,腹脹滿,亦壯熱,或吞酸,所以謂之留飲宿食也。(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通草丸,療積聚留飲宿食,寒熱煩結,長肌膚補不足方。

椒目 附子(炮) 半夏(洗) 濃朴(炙各一兩) 芒硝(五兩) 大黃(九兩) 葶藶(三兩熬) 杏仁(三兩去皮尖)
上八味搗篩為末,別搗葶藶杏仁,令如膏,合諸末,以蜜和丸,搗五千杵,服如梧子二丸。忌豬肉羊肉餳等,大效。(方中無通草未詳其名出第二十三卷中)

范汪千金丸,療心腹留飲宿食方。

沙參 丹參 苦參 桂心(各二分) 石膏(五分研) 人參(一分) 大黃(一分) 半夏(五分洗) 乾薑(五分) 戎鹽(一分)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 附子(一分炮)
上十二味皆搗,合以白蜜和如小豆吞一丸,日再,令人先食服一丸,不知稍益,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羊肉餳蘆筍生蔥。

又療留飲宿食,桑耳丸方。

桑耳(二兩) 巴豆(一兩去皮)
上二味搗,和以棗膏,丸如麻子,先食服一丸,不下服,二丸,病下即止。忌野豬肉蘆筍。

又主留飲宿食,芫花丸方。

芫花(一兩熬) 大黃 甘遂 黃連 麻黃(去節) 杏仁(去尖皮) 甘草(炙) 附子(炮令各一兩) 巴豆(五十枚去皮心)
上九味搗篩,杏仁巴豆別搗如膏,合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蘆筍等。

又順流紫丸,療百病留飲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煩疼,男子五勞七傷,婦人產有餘疾等方。

當歸 代赭(各一分) 茯苓 烏賊魚骨 桂心(各三分) 肉蓯蓉(二分) 藜蘆(五分小熬)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
上八味搗篩,白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一丸,日再,不知增之,欲下倍服之,別搗巴豆令如膏。忌生蔥狸肉酢物野豬肉蘆筍。(並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療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轉下,當歸湯方。

當歸 人參 桂心 甘草(炙) 芒硝 芍藥(各二兩) 大黃(四兩) 生薑 黃芩 澤瀉(各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空心食後服,忌生蔥海藻菘菜。(出第十八卷中)

集驗痰飲積聚嘔逆,兼風虛勞陰疝方。

霜後蒺藜苗子,搗汁一石,先以武火煎減半,即以文火煎,攪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下梧子大三十丸,煎服亦得。(出第五卷中)

痰飲方二首

病源痰 者,由飲水未散,在於胸府之間,因遇寒熱之氣相搏,沉滯而成痰也,痰之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有時而痛,則謂之痰 。(出第二十卷中)

延年療左肋下停痰 飲結在兩脅,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便或澀或利,或赤或黃,腹中有時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旋複花丸方。

旋複花(五分) 大黃(七分蒸) 茯苓(三分) 澤瀉(四分) 人參 桂心 皂莢(去皮子炙) 附子(炮去皮各二分) 芍藥(四兩) 蜀椒(三分去目汗) 乾地黃(四兩) 防葵(取水中浮者) 乾薑 枳
上十六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葶藶脂中碎研調篩,度蜜和為丸,每食後少時,白飲服三丸如梧子,日二服,稍增,以微利為度,禁食豬肉魚面蒜生蔥酢,今既在肋下,有 氣水飲結聚不散,數發則悶刺心痛,又未魯服如此破 飲藥,雖服補藥,癖氣不除,終是不損,恐久積聚更急,飲食減少,此方正與癖氣相當,更有三兩種毒藥,今商量除訖,其方內有附子,及別本續命丸有烏頭,此並破癖疾,不得不用,複聽臨時不如服烏頭,丸癖氣得減,亦未必須服旋複花丸。忌酢物生蔥豬肉蕪荑。(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療痰 心腹痛兼冷方。

鱉甲(炙) 柴胡 赤芍藥(各八分) 甘草(炙) 枳實(炙) 生薑 白朮(各六分) 檳榔(七個)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納檳榔末,分服八合,當利。忌海藻菘菜莧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五卷中)

飲方二首

病源飲癖者,由飲水過多,在於脅下不散,又遇冷氣相觸而痛,呼為飲癖也。其狀脅下弦急,時有水聲。(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附子湯,療氣分心下堅,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此湯主之方。

桂心(三兩) 生薑(三兩) 麻黃(去節三兩) 甘草(炙二兩) 細辛(三兩) 大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掠去沫,乃下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當汁出如蟲行皮中,即愈,神驗。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生菜等。(仲景傷寒論名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並出第二十二卷中)

備急療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方。

枳實(七枚炙) 白朮(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散,此出姚大夫方。忌桃李雀肉等物。(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三卷中)

癖飲方七首

病源此由飲水多,水氣停聚兩脅之間,遇寒氣相搏,則結聚而成塊,謂之癖飲,在於兩脅下弦旦起,按之作水聲也。(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朱雀湯,療久病癖飲,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時頭眩痛,苦攣,眼睛身體手足十指甲盡黃,亦療脅下支滿飲,輒引脅下痛方。

甘遂 芫花(各一分) 大戟(三分)
上三味為散,以大棗十二枚擘破,以水六升,先煎棗,取二升,納藥三方寸匕,更煎取一升一合,分再服,以吐下為知,未知重服,其良無比。(出第二十三卷中通按此即前十棗湯)千金中候黑丸,療癖飲停結,悶滿目暗方。

巴豆(八分去皮心熬) 芫花(三兩熬) 桂心(四分) 桔梗(四分) 杏仁(五分去皮尖)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飲服如胡豆三丸,日一稍增,得快下為度。忌豬肉蘆筍生蔥等。

(肘後同)千金半夏湯,療痰冷癖飲胸膈中不理方。

白朮(三兩) 半夏(一升洗) 生薑(八兩) 茯苓(二兩) 人參 桂心 甘草 附子(炮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大酢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又旋複花丸,療停痰癖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痢,水在腸胃動搖作水聲方。

旋複花 桂心 枳實(炙) 人參(各五分) 乾薑 芍藥 白朮(各六分) 茯苓 野狼毒(炙) 烏頭炮 石(燒各八分) 細辛 大黃 黃芩 葶藶子(熬) 濃朴(炙) 芫花(熬)吳茱萸 橘皮
上二十味搗篩,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五丸,日再服,加之,以知為度。忌桃李雀肉大酢豬肉生菜生薑等,大驗。(並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前胡湯,主胸中久寒,癖實宿痰,膈塞胸痛,不通利二焦,冷熱不調,飲食損少無味,或寒熱體重,臥不欲起方。

前胡(三兩) 生薑(四兩) 黃芩(一兩) 人參(二兩) 吳茱萸(一兩) 大黃(二兩) 防風(一兩)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當歸 甘草(各二兩炙) 半夏(三兩洗) 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三服,三劑良,深師雲,若脅下滿,加大棗二枚,利水亦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等。

又半夏湯,主痰飲癖氣吞酸方。

半夏(三兩洗) 生薑(六兩切) 附子(一枚燒) 吳茱萸(三百粒炒)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老小服半合,日三。忌豬肉羊肉餳。

又薑附湯主痰癖氣方。

生薑(八兩切) 附子(四枚)
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主卒風大良。忌豬肉冷水。(深師同出第十九卷中)

冷痰方四首

病源冷痰者,言胃氣虛弱,不能宣行水穀,故使痰水結聚停於胸膈之間,遂令人吞酸氣逆,四肢變青,不能食飲。(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療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 生薑(一斤) 橘皮(四兩)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納桂枝四兩,若腹痛納當歸四兩,羸瘦老小者服之佳。忌羊肉餳。

又方半夏(一升湯洗) 生薑(一斤) 桂心(三兩)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並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茯苓湯,主胸膈痰滿方。

茯苓(四兩) 半夏(一升洗) 生薑(一斤) 桂心(八兩)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極者加大附子四兩,氣滿者加檳榔三七枚。忌酢物羊肉生蔥餳。(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論曰,凡痰飲盛,吐水無時節其源為冷凍飲料過度,遂令痼冷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食飲,食飲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方。

赤石脂(三斤)
上一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酒飲並可,稍稍加至三匕,服盡三斤,則終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補五臟,令肥健,有人久患痰飲,諸藥不瘥,惟服此一斤則愈。(出第十九卷中)

痰結實及宿食方三首

病源此由痰水積聚,在於胸腑,遇冷熱之氣相搏,結實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滿氣息不安頭眩目暗,常欲嘔逆,故言痰結實。(出第二十卷中)

集驗療宿食結實,及痰 癖實,瓜蒂散方。

瓜蒂(一兩) 赤小豆(四兩)
上二味搗篩,溫湯三合,以散一錢匕,投湯中,和服之,須臾當吐,不吐更服半錢,湯三合,令吐,如吐不止,飲冷水。(備急救急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松蘿湯,主胸中痰積熱皆除之方。

松蘿(二兩) 烏梅 梔子(各二七枚) 常山(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五味切,以酒三升漬一宿,平旦合水三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頓服之,亦可再服,得快吐止。忌海藻菘菜生蔥菜。

又撩膈散,療心上結痰實,寒冷心悶方。

瓜丁(二十八枚) 赤小豆(二十枚)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上四味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亦療諸黃。忌海藻菘菜。(並出第十八卷中)

胸中痰方三首

肘後療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則瘀阻痰方。

礬石(一兩)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納蜜半合,頓服之,須臾未吐,飲少熱湯。

又方杜蘅(三兩) 瓜蒂(三七枚) 松蘿(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酒一升二合漬之再宿,去滓,溫分再服,一服不吐,晚更一服。(千金同並出第三卷中)

千金治膈湯,主胸中痰 方。

常山(三兩) 甘草(一兩) 松蘿(一兩) 瓜蒂(二七枚)
上四味,酒水各二升半,煮取一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盡,余更分二服,得快吐瘥後,須服半夏湯,在前冷痰部中。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備急肘後同出第十八卷中)

痰厥頭痛方八首

病源謂痰水在於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陽氣不行,令痰水結聚不散,而陰氣逆上,上與風痰相結,上沖於頭,即令頭痛,或數歲不已,久連腦痛,故云膈痰風厥頭痛,若手足寒冷至節則死。(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療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氣上沖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則瘥方。

但單煮茗作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三升,須臾適吐,適吐畢又飲,能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汁乃止,不損人,渴而則瘥。(集驗同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蔥白湯,主冷熱膈痰,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方。

蔥白(二七莖) 烏頭(二分炮) 甘草(二分炙) 真珠(一分研) 常山(二分) 桃葉(一把)
上六味切,以酒四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真珠,服一升得吐止。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生血等物。(千金深師同)

又療痰飲頭痛,往來寒熱方。

常山(一兩) 雲母粉(二兩)
上二味為散,熟湯服方寸匕,吐之止,若吐不盡,更服,忌生蔥生菜。(深師雲用雲母半兩煉之餘同並出第十九卷中)

備急葛氏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是胸膈中痰厥氣上沖所致,名厥頭痛,吐即瘥療方。

釜下墨(四分) 附子(三分炮)
上二味搗散,以冷水服方寸匕,當吐愈。一方有桂心一分。忌豬肉冷水。(文仲肘後同)

又方以鹽湯吐,不吐撩出。(張文仲同)

又方苦參 桂心 半夏(洗)
上三味等分為末,苦酒和,以塗痛上則瘥。忌生蔥羊肉餳。(肘後同)

又方常山(四分) 甘草(半兩)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不吐,更服亦可,納蜜半升。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千金肘後延年同)

又方烏梅(三十枚) 鹽(三指撮)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一服當吐愈。(肘後同)

風痰方五首

延年白朮丸,主除風痰積聚,胃中冷氣,每發動令人嘔,吐食或吐清水,食飲減少,不作肌膚方。

白朮(五分) 白芷(三分) 乾薑 石斛(各六分) 五味子 細辛 橘皮 濃朴(炙)桂心防風 茯苓 甘草(各四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十丸飲下,日二,加至二十丸。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生菜酢物。(一方有人參五分十三味蔣孝璋處)

又茯苓湯,主風痰氣發,即嘔吐欠,煩悶不安,或吐痰水者方。

茯苓(三兩) 人參 生薑 橘皮 白朮(各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三服,中間任食。忌大醋桃李雀肉等。(出第十七卷中)

又木蘭湯,主熱痰飲氣,兩肋滿痛,不能食者方。

木蘭 枳實(炙) 黃芩 白朮(各三兩) 漏蘆根 白蘞 升麻 芍藥 桔梗(各二兩)生薑 大黃(各四兩)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為三服,如人行三四里,進一服,忌桃李豬肉雀肉。(一方有玄參三兩)

又茯苓飲,主風痰氣吐嘔水者方。

枳實(炙一兩) 茯苓 白朮 人參(各二兩) 生薑(四兩) 橘皮(一兩半)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中間任食。忌桃李雀肉大醋。(張文仲處並出第六卷中)

又療風痰飲氣逆滿,惡心不能食方。

人參(二兩) 枳實(炙) 白朮(各三兩) 生薑(四兩) 桂心(一兩半)
上五味切,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蔥。(張文仲處出第十七卷中)

療諸痰飲方四首

廣濟療飲氣痰膈,食則嘔吐方。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甘草(四分炙) 生薑(八分) 雞蘇(六分) 人參(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二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利。忌海藻菘菜酢物。(出第一卷中)

千金順流紫丸,療心腹積聚,兩脅脹滿,留飲痰,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寒方代赭(三分) 烏賊魚骨(炙三分) 半夏(三分) 巴豆(七分去心皮熬) 桂心(四分)石膏(五分研)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平旦服一丸,如胡豆,至二丸。忌羊肉餳豬肉蘆筍生蔥。(出第十八卷中通按此方比前紫丸少當歸茯苓蓯蓉黎蘆多半夏石膏)延年前胡湯,主胸背氣滿,膈上熱,口乾,痰飲氣,頭風旋方。

前胡(三兩) 枳實(炙) 細辛 杏仁(去尖皮碎) 芎 防風 澤瀉 麻黃(去節)乾薑 芍藥(以上各三兩) 茯苓(一作茯神) 生薑(各四兩)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三服,微汗。忌生冷油滑豬牛肉面海藻菘菜生蔥生菜酢物。(出第十七卷中)

古今錄驗薑附湯,療冷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方。

附子(六分) 生薑(十二分)
上二味切,以水八升,煎取三升二合,分為三服,忌豬肉冷水等。(出第九卷中)

胃反方一十首

病源夫營衛俱虛,血氣不足,停水積飲,在於胃管則臟冷,臟冷而脾不磨,脾不磨則宿穀不化,其氣逆而成胃反也,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來寒熱,甚者食已則吐,其脈緊而弦,緊則為寒,弦則為虛,虛寒相搏,故食已則吐,名為反胃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集驗療胃反不受食,食已嘔吐,大半夏湯方。

人參(一兩) 茯苓(四兩) 青竹茹(五兩) 大黃(六兩) 橘皮 乾薑(各三兩)澤瀉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黃,用泉水東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千金備急張文仲同方中無半夏未詳其名)

又療胃反吐而渴者,茯苓小澤瀉湯方。

茯苓 澤瀉 半夏(各四兩)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酢物等。(千金加生薑四兩)

又療胃反朝食暮吐,食訖腹中刺痛,此由久冷者方。

橘皮(一兩) 白朮 人參(各二兩) 蜀椒(一百二十粒汗) 桂心(一兩) 薤白(一握去青)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漬一宿,納豬肚中縫合,三升水煮,水盡出之,決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蔥。(千金用羊肚)

又療胃反大驗方。

前胡 生薑(各四兩) 阿膠(一兩) 大麻子仁(熬) 吳茱萸(各五合) 桂心(三寸) 甘草(五寸炙) 大棗(十枚)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蔥海藻菘菜等物。(一方有橘皮三兩)

又療胃反吐食者方搗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爛煮納酢中,細細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

又方好面十斤,粗地黃二斤,二味搗,日乾,酒服,若飲三方寸匕,日三服。(千金云治酢咽通按生地黃同麵食之殺蟲蟲去則胃安也)

又主胃反食則吐出上氣者方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度。

又方灸臍上一寸二十壯。

又方灸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壯即瘥。

又方蘆根茅根各二兩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得下食。(以上並與千金同並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療食則吐,或朝食夜吐,名曰胃反,或氣噎不飲食,數年羸削,唯飲水,亦同此方。(朱靈感錄選)製半夏(六兩) 人參(三兩) 生薑(一兩) 橘皮(二兩) 春杵頭糠一升(綿裹)牛涎(一升) 濃朴(二兩炙) 羚羊角(三兩削)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相去十里久,欲頻服者,可至三劑,氣噎病者,胃閉不受食,唯飲水,水入吐出積年不瘥,乃至於死人間多有此病,此方救療有效。

忌羊肉餳粘食。

又華佗療胃反,胃反為病,朝食夜吐心下堅如杯,往來寒熱,吐逆不下食,此為寒癖所作,療之神效方。

真珠 雄黃 丹砂(以上研各一兩) 朴硝(二兩) 乾薑(十累)
上五味搗篩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煩者飲水則解之。忌生血物。(一方有桂心一兩必效雲治心下堅痛胃反寒病所作久變成肺痿方備急集驗千金張文仲同並出第四卷中)

救急療胃反方。

昔在幼年經患此疾,每服食餅及羹粥等物,須臾吐出,正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家,時稱名醫,奉敕令療,罄竭口馬所患,終不能瘳,漸羸憊,候絕朝夕,忽有一衛士而雲服驢小便極驗,此日服食二合然後食,唯吐一半,晡時又服二合,人定時食粥吐便即定,迄至今日午時奏知之,大內中有五六人患胃反同服用,一時俱瘥,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承取尿及熱服二合,病若深七日以來服之良,後來療人並瘥。(必效同出第六卷中通按驢尿治蟲隔)必效人參湯,主胃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參 澤瀉 桂心(各二兩) 橘皮 甘草(炙)黃耆(各三兩) 茯苓(四兩) 生薑(八兩) 麥門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製) 大黃(一兩半)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服八合,日三夜一服,若羸人服六合以下,去大黃。忌海藻菘菜酢物生蔥羊肉餳。(千金同)

又療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諸藥療不瘥方。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 空腹任意多少食之,立見效驗。

又療胃反,吐水及吐食方。

大黃(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如得可則隔兩日更服一劑,神驗千金不傳。忌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並出第二卷中)

萬全方療脾飲食吐逆,水穀不化,此為胃反,半夏飲子方。

製半夏(八分) 濃朴(炙) 人參 白朮 生薑(切) 棗(各六分) 粳米(兩合)橘皮(四分)
上八味細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溫四服,空肚服二服,忌羊肉餳。(並出第一卷中)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病源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相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盛飲食者也,脾氣磨而消之則能食,今脾胃二氣俱虛弱,故不能食也,尺脈浮滑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出廣濟療脾胃氣微不能下食,五內中冷,時微下痢方。

白朮(八兩) 神曲(末五兩) 甘草(二兩炙) 乾薑(二兩) 枳實(二兩炙)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空腹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腹中有痛,加當歸二兩。忌熱面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一卷中)

延年人參飲,主虛客熱,不能食,惡心方。

人參 麥門冬(去心) 橘皮 白朮 濃朴(各二兩炙) 茯苓(四兩) 生薑(三兩切)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蔣孝瑜處大效)

又濃朴湯,療不能食,腹內冷氣方。

濃朴(三兩炙) 白朮 人參(各一兩) 茯苓(三兩) 生薑(五兩) 橘皮(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蔣孝瑜處出第六卷中)

脾胃病日漸瘦因不食方三首

廣濟主脾胃中熱,消渴,小便數,骨肉日漸消瘦方。

黃連 麥門冬(各十二分去心) 苦參 栝蔞 知母 茯神 土瓜根(各八分) 人參甘草(炙各六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每食後少時,煮蘆根大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酢等物。

又主胃氣冷弱,食則吐逆,從朝至夜不得食,食入腹則脹氣滿急,大便出,飯粒如故,帶酸氣而羸,計日漸困者方。

吳茱萸(二兩) 白朮(三兩) 人參 乾薑 甘草(炙) 五味子(各二兩) 曲末 麥(末各五合) 濃朴(一兩半) 桂心(一兩)
上十味搗篩為散,空腹煮生薑湯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漸加至二匕。忌生蔥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出第一卷中)

延年白朮丸,療惡心,數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方。

白朮 乾薑 人參 濃朴(炙) 桂心(各六分) 細辛 茯苓 當歸 茯神 枳實(炙)五味子 附子(各六分炮) 吳茱萸(六分) 遠志(五分去心) 旋複花(四分) 澤瀉(五分)
上十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服,加至三十五丸。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蔥豬肉冷水。(出第十七卷中)

胃實熱方二首

千金凡右手關上脈陽實者,足陽明經也,病苦頭痛,(脈經云陽中堅痛而熱)汗不出,如溫瘧,唇口乾,善噦,乳癰缺盆腋下腫,名曰胃實熱也。

療胃實瀉胃熱湯方。

梔子仁(二兩) 芍藥(四兩) 白朮(五兩) 茯苓(三兩) 生地黃(汁一升) 射乾(三兩)赤蜜(一兩) 升麻(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黃汁兩沸,次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老小以意服之。忌桃李雀肉酢物蕪荑等。

又方灸膝下三寸兩腳三里穴各三十壯,主胃中熱病。

胃虛寒方七首

千金右手關上脈陽虛者,足陽明經也,病苦脛寒不得臥,惡風寒,洒洒自急,腹中痛耳虛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浮腫,名曰胃虛冷也,又療胃虛冷,少氣口苦,身體無澤,補胃湯方。

防風 柏子仁 細辛 桂心 橘皮(各二兩) 芎 吳茱萸 人參(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物。

又補胃虛寒,身枯絕骨,諸節皆痛,人參散方。

人參 細辛 甘草(炙各六分) 桂心 當歸(各七分) 麥門冬(七分去心) 乾薑(八分) 遠志肉(四分) 蜀椒(三分汗) 吳茱萸(二分)
上十味為散,食後服方寸匕,溫清酒進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並出第十六卷中)

范汪療胃氣虛,不欲食,四肢重短氣,調和五臟,並療諸病調中湯方。

薤白(切一升) 枳實(六枚炙) 橘皮(三枚) 大棗(十二枚) 粳米(三合) 香豉(六合)
上六味切,枳實橘皮棗,以水六升先煮薤,得四升,納諸藥,煮取一升半,適寒溫服,中分服之,良。(一方生薑四分出第二十一卷中)

刪繁療胃虛,苦飢寒痛,人參補虛湯方。

人參 當歸 茯苓 桔梗 芎 橘皮 濃朴(炙各三兩)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白朮(五兩) 吳茱萸(二兩) 大麥 (二升炒)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豬肉酢等物。(出第十一卷中)

又白朮八味等散方。(與前療同)白朮 濃朴(炙) 人參 吳茱萸 麥 (炒) 茯苓 芎 橘皮(各三兩)右藥搗篩為散,食前服方寸匕,暖酒進之,隨性服,忌桃李雀肉大酢。(出第四卷中)

延年補胃飲,主胃氣虛熱不能食,兼渴引飲方。

茯苓(四兩) 人參(三兩) 橘皮(二兩) 生薑(三兩) 薤白(切一升) 豉(五合綿裹)糯米(二合)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六服,中間任食,一日令盡。忌酢物。(張文仲處出第一卷中)

五膈方八首

病源五肺氣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憂膈之為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不為氣力,恚膈之為病,心下苦實滿,噫輒酢心,食不消,心下積結,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胸脅逆滿噎塞,胸膈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為病,心腹脹滿,咳逆,腹上苦冷,雷鳴繞臍痛,食不消,不能食肥,熱膈之為病,臟有熱氣,五心中熱口中爛生瘡,胸煩四肢重,唇口乾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痺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及癖也,此是方家所說五膈形証也,經云,陽脈結謂之膈,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並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而腑臟生病,結於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眾方說五膈互有不同,但傷動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氣。(出第十三卷中)

備急膈中之患,名曰膏肓,湯丸徑過,針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氣勢得相熏染,有五膈要丸方。

麥門冬(十分去心) 椒(六分汗) 遠志 附子(炮) 乾薑 人參 桂心 細辛(各六分)甘草(十分炙)
上九味搗篩,以蜜和丸,如彈子,以一枚著牙齒間含,稍稍咽汁,日三,主短氣胸滿,心下堅,冷氣,此病有十許方,率皆相類,此丸最效,五膈者,謂憂膈氣膈恚膈熱膈寒膈也。

忌張文仲五膈丸方。

吳茱萸 曲 杏仁(去皮尖) 乾薑 蜀椒(汗) 好豉(熬)
上六味等分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七丸,日三。忌生冷。(此方出隱居效驗備急肘後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秘錄凡憂膈氣膈食膈寒膈飲膈,五病同藥,常以憂愁思慮食飲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發其病,苦心滿不得氣息,引脊痛如刺之狀,食則心下堅,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則瘥,飲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氣咳逆喘息氣短,療以九物五膈丸方。

麥門冬(去心) 蜀椒(汗各三兩) 遠志(三兩去心) 甘草(五兩炙) 附子(一兩炮)乾薑(三兩) 人參(四兩) 桂心(三兩) 細辛(三兩)(通按此即前五膈要丸一味不差)右藥搗篩蜜和,微使淖,置有蓋器中,先食服大如彈子丸一丸,置喉中稍咽之,喉中胸中當熱,藥力稍盡,複含一丸日三四夜一二服,服藥七日愈,二十日平複,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盡服之,唯夏月合乃益麥門冬甘草人參耳,其餘不異神良,椒當以銅器熬於火上,使極熱,下置地,納椒器中熟攪之,須臾汗出,便搗合約處,椒力有熱,亦去其毒,非古今錄驗大五膈丸,療膈中游氣,上下無常處,臟有虛冷,氣迫咽喉,胸滿氣逆,脅有邪氣,食已氣滿,羸瘦著床骨立,往來寒熱腹中不調,或下痢嘔逆咳嗽,骨肉銷盡服之令人能食,長肌肉,強筋骨,利五臟,好顏色補不足益氣力方。

細辛 桂心 黃芩 食茱萸 濃朴(炙各三分) 杏仁(三十枚去尖) 乾薑 川椒(汗)遠志(各三分去心) 小草 芍藥 附子(炮) 當歸(各二分) 黃連(二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加之,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菜等

又五膈丸,療憂膈氣膈食膈寒膈飲膈,異病同藥,神方。

人參 附子(炮) 遠志(去心) 桂心 細辛(各四分) 乾薑 蜀椒(各五分汗)
上七味搗篩,以蜜和服如彈丸,著牙下 咀咽之,若病劇者,日三夜再,並療諸毒風注氣腹中百病皆應,當得真新好藥,即可中病耳,神秘妙方不傳。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等物。

(通

又療邪氣嘔逆吸氣五膈為病,五臟俱虛,則受風冷,五臟有邪,呼吸不足,陰注於內,陽結於外,陰陽錯亂,語言無常,膈中左右,狀如結氣,喉咽不利,氣出不入,此血氣衰微,臟蜀椒(一升汗) 乾薑(二兩) 桂心(二兩) 芍藥(一兩半) 半夏(洗) 細辛 茯苓(各一兩) 前胡(一兩半)上八物搗篩,蜜和服如彈丸一枚,喉中稍稍吞之,可增至三丸,或冷則加遠志一兩佳。

日再。忌羊肉餳生蔥生菜醋物。

又療胸痛達背,膈中煩滿,結氣憂愁,飲食不下,藥悉主之,宜丸方。

製半夏(一分) 甘草(炙) 遠志(去心各四分) 乾薑 桂心 細辛 椒(去目汗)附子(炮各二分)
上八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先飯酒若粳米飲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增至十丸。忌海藻菘菜羊肉餳豬肉冷水生蔥生菜。(並出第十八卷中)

經心錄五膈丸,療寒冷則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食飲少方。

乾薑(三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附子(一兩炮) 細辛(二兩) 蜀椒(一兩汗)遠志(一兩去心) 甘草(一兩炙) 人參(二兩) 食茱萸(二兩) 桂心(三兩)(通按此方即前五膈丸多食茱
上十味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七氣方三首

病源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凡七種,氣積聚堅,大如杯若,(一作盤蒲官切)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飲食不能,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祟,此皆七氣所生,寒氣則嘔吐惡心,熱氣則說物不竟言而迫,(一云恍惚不章)怒氣則上氣不可忍,熱痛上搶心,短氣欲死,不得氣息,恚氣則積聚在心下,心滿不得飲食,喜氣則不可疾行,不能久立,憂氣則不可劇作,暮臥不安席,愁氣則喜忘不識人語,置物四方,還取不得去處,若聞急則四肢手足筋攣不能舉,狀如得病,此是七氣所生,男子卒得飲食不時所致,婦人則產中風餘疾。(千金同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七氣丸方。

烏頭(七分炮) 紫菀 前胡 半夏(洗) 細辛 丹參 茯苓 芎 桃仁(去尖皮)吳茱萸 桂心 桔梗 石膏(各三分研) 人參 甘草 防葵(各四分千金作防風) 大黃(七分) 乾薑
上二十味搗篩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忌海藻菘菜羊肉餳豬肉冷水生蔥大酢生菜。(一方有芍藥無菖蒲)

又七氣丸,主七氣,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此七氣為病,皆生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去時來,發則欲死,凡寒氣狀,吐逆心滿熱氣狀,恍惚眩冒失精,怒氣狀,上氣不可當熱,痛上蕩心,短氣欲絕,不得喘息,恚氣狀,積聚心滿,不四肢跗腫,不得舉止,亦療產後中風餘疾方。

大黃(十分) 椒(二分) 人參 半夏(洗) 芎 柴胡 甘草(炙) 桔梗 石膏菖蒲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豬肉生菜酢物。

又七氣湯,療虛冷上氣勞氣方。

半夏(一升洗) 生薑(十兩) 人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並出第十七卷中)

氣噎方六首

病源此由陰陽不和臟氣不理,寒氣填於胸膈,故氣噎塞不通,而謂之氣噎,令人喘悸胸背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噎,胸脅氣滿,每食氣噎,通氣湯方。

半夏(洗) 生薑(各六兩) 橘皮 桂心(各三兩切)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

忌羊肉生蔥餳等。(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胸滿氣噎,通氣湯方。

半夏(八兩洗) 生薑(六兩) 桂心(三兩) 大棗(三十枚)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一。忌羊肉餳生蔥。(千金同出第二十二卷中)

集驗療氣噎煎方蜜酥薑汁各一升
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棗二枚,納酒中飲之,直抄服之亦好。(千金古今錄驗同)

又通氣噎湯方。

半夏(三兩洗) 桂心(三兩) 生薑(八兩) 羚羊角(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蔥餳。(古今錄驗同並出第四卷中)

救急療喉中氣噎方。

半夏(洗) 柴胡 生薑(各三兩) 羚羊角(屑一法三兩) 犀角(屑) 桔梗 昆布通草 甘草(炙各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豬肉海藻菘菜等。

古今錄驗羚羊角湯,療噎氣不通,不得下食方。

羚羊角(屑二兩) 濃朴(炙) 吳茱萸 乾薑(各三兩) 通草 橘皮(各二兩) 烏頭(十五枚炮)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忌豬肉冷水。(深師千金同出第二十七卷中)

諸噎方一十二首

病源夫陰陽不和,則三焦隔絕,三焦隔絕則津液不利,故令氣塞不調理也,是以成噎,此由憂恚所致,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療噎方羚羊角(屑) 前胡 甘草(各兩) 人參 橘皮(各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鸕 喙上一物,當噎時以銜之則下。(肘後同)

又方羚羊角上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飲服亦可,以角摩噎上良。(並出第二十二卷中)

廣利方療因食即噎塞,如炙肉懸在咽中不下方。

吳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桔梗(四分) 木通(十二分) 赤茯苓(八分) 百合(八分) 紫菀頭(二十一枚)上七物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溫三服,食後良久服,忌豬肉酢物。(出第四卷中)

千金理諸噎方。

常食乾粳米飯,即不噎。

又方炭末細羅,蜜丸如彈子大,含少細細咽津即下。(集驗同並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療噎方。

取頭垢如棗大,以粥若漿水和服之。(肘後深師同出第十卷中)

必效主噎方。

捺大椎盡力則下,仍令坐之。(通按 捺未詳仍令坐之亦未詳)

又方以酢煮麵糊啖之則瘥,此只可一兩日瘥,欲長久絕者,取溲為丸,如彈子,酢中煮熟,於水中澤,卻及熱則食二十丸,神驗,不過三兩度則瘥,大效。

又半夏湯主噎方。

生薑(四兩) 半夏(一升洗) 石膏(四兩碎) 小麥(一升完用) 吳茱萸(一升)赤小豆(二十顆) 大棗(二十一顆) 人參 甘草(炙) 桔梗 桂心(各二兩)
上十一味切,以酒二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羊肉海藻菘菜餳生蔥等。(古今錄驗有栝蔞無桔梗名乾薑湯不用生薑)

又方杏仁(二兩去尖皮) 桂心(二兩)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含之如棗核許,稍稍咽之,臨食先含極效。忌生蔥。(千金同並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噎方蘆根(三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出第二十七卷中)

卒食噎方九首

病源此由臟氣冷而不理,津液澀少而不能傳行飲食,故食入則噎塞不通,故謂之食噎,胸內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出第二十卷中)

肘後療卒食噎方。

橘皮(三兩)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春杵頭糠置手巾角以拭齒,立下。(集驗深師千金同並出第五卷中)

深師療卒噎法。

旁人可緩解衣帶,勿令噎者知,則愈。

又療卒噎方。

與共食人當以手捉噎人筋,問曰,此等何物,噎人當答言箸,共食人云,噎下去,則立愈。

又療卒噎不下方。

水一杯 刀一口上二物,先以刀橫畫水,已後盡飲之,則下。(出第二十二卷中)

集驗療醋噎方。

羌活(五兩)搗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溫服五合瘥。

又療氣噎不下,食兼嘔吐方半夏(四兩洗) 生薑(三兩各切)
上二味,以東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溫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餳。(並出第五卷中)

備急療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則下。(千金集驗肘後同)

又方取老牛涎沫如棗核大,置水中飲之,終身不有噎。(必效肘後深師千金同並出第三卷中)

五噎方三首

病源夫五噎謂一曰氣噎,二曰憂噎,三曰食噎,四曰勞噎,五曰思噎,雖有五名,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憂恚嗔怒所生,謂之五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錄驗五噎丸,療胸中久寒嘔逆,逆氣膈,飲食不下,結氣不消,氣噎憂噎勞噎食噎思噎,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脅苦痛,憂噎者,天陰苦厥逆,心下悸動,手足逆冷,勞噎者,苦氣隔,脅下支滿,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溫,食噎者,食無多少,唯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動喜忘,目視,此皆憂恚嗔怒,寒氣上逆胸脅所致,療之方。

乾薑 蜀椒(汗) 食茱萸 人參 桂心(各五分) 細辛 白朮 茯苓 附子(炮各四分) 橘皮(六分)
上十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不知漸增。忌桃李雀肉大酢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酢物。(出第二十七卷中)

經心錄五噎丸,主五種之氣,皆令人噎方。

人參 半夏 桂心 防葵(一方用防風小草各二兩) 附子(炮) 細辛 甘草(炙各二兩) 食茱萸(三合) 紫菀 乾薑 芍藥 枳實(炙) 烏頭(各六分炮)
上十三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不知,加至十五丸。忌羊肉餳海藻菘菜豬肉生蔥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集驗噎塞不通方。

營實根(十二分)
上一味搗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五卷中)

諸骨哽方三十五首

肘後療食諸魚骨哽,百日哽者方。

用綿二兩,以火煎蜜,納一段綿,使熱灼灼爾從外縛哽所在處,灼瓠以熨綿上,若故未出,複煮一段綿以代前,並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矣,秘方不傳,禮雲魚去乙,謂其頭間有骨如乙字形者,哽入不肯出故也。

又方取捕魚竹笱須燒末飲之,魚網亦佳。

又療食諸肉骨哽方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燒末,水服一刀圭也,仍取所食餘者骨,左右手反複擲背後則下也。(文仲備急同)

又方燒雞足末服方寸匕,酒下立出。(深師同)

又方生艾蒿數升,水酒共一斗,煮取三四升,稍稍飲之。(深師同)凡療病皆各以其類,豈宜以鸕 療肉骨,狸虎療魚哽耶,至於竹篾薤白嚼筋綿蜜事,乃可通為諸哽用耳,又有咒術小小皆須師解,故不備載。(出第五卷中)

深師療食魚骨哽方。

捕魚網燒,飲服刀圭匕良,是魚哽燒魚網服之良。

又療哽及刺不出方服薔薇灰末方寸匕,日三,亦療折箭刺入,膿囊不出,堅燥及鼠撲,服之十日,哽刺皆穿皮出效。

又療鐵棘竹木諸刺在肉中,折不出,及哽不下方。

半夏(二兩洗) 白蘞(二兩)上二物搗篩,酒服半錢匕,日三,寧從少少起者,半夏戟人喉中故也。忌羊肉餳等,加乾薑一兩尤佳。

又方鼠腦濃塗瘡上則出,亦可用填鼠,大效。

又療哽方螻蛄腦上一物吞即下,亦療刺不出,塗刺瘡上。

又療咽哽方。

取魚尾著衣領,令下推,立下。

又方白蘞白芷等分搗散,飲服刀圭。

又療食哽方鷹糞燒灰存性。

上一物下篩,服方寸匕,虎野狼雕屎皆可服之佳。

又療骨哽咽不得下飲食方白雞翼翮大毛各一枚,著銅器中燒之,焦作灰,飲服一刀圭,立下。

又療哽方半夏(五兩洗) 白芷(五兩)上二物搗篩服方寸匕,則嘔出。忌羊肉餳。

又方以東流水一杯,東向坐,以手指畫水中作龍字訖,飲水,不自曉書,令他人持手書良。

又方凡書文曰,天有門,地有根,諸家入口者,皆當得吞。(集驗同並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療哽方。

取鹿筋漬之濡,索之大如彈丸,持筋端吞之,候至哽處,徐徐引之,哽著筋出。(集驗同)

又方極吹之,食骨鯁,燒虎野狼屎服。

又方末虎骨若狸骨,服方寸匕。(集驗同)

又方服瞿麥末方寸匕。(集驗同古今錄驗並主折刺不出)

又方吞豬膏如雞子大,不瘥更吞,瘥止。(古今錄驗同)

又療諸哽方作竹篾刮令滑,綿纏納咽中,令至哽處,可進退引之,哽即出。(短劇古今錄驗深師同)

又療諸哽方鸕 屎末服方寸匕。(集驗古今錄驗同)

又療魚骨哽方口稱鸕 鸕 則下。(並出第二十六卷中)

張文仲療食諸魚骨哽方。

以魚骨插頭上則立下,陶雲,因○刻則出。(肘後備急同)

又方小嚼薤白令柔,以繩系中央,持繩一端,吞薤到哽處引,哽當隨出。(集驗古今錄驗深師備急千金同)

又療魚骨哽在喉中,眾法不能去者方。

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又吞,此用得效也。(肘後備急千金集驗短劇同)

又療食中吞發哽不去繞喉者方。

取梳頭髮燒灰,飲服一錢匕。(肘後備急集驗千金同並出第三卷中)

救急療哽方。

好蜜以一匙抄,稍稍咽之,令下良。(文仲同)

又療魚骨哽在喉中方。

以少許 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出第七卷中)

必效療魚骨哽方。

含水獺骨立出。(短劇同)

又方魚網覆頭立下,千金云,燒灰服半匕。(短劇同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魚哽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方。

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以水服之,則出也,未出更服之,取出為度。(出第二十九卷中)

雜誤吞物方一十七首

肘後療誤吞鉤方。

若繩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益以珠 若薏子輩就貫之,著繩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則出。

又方以小羊喉以沓繩推至鉤處,當退脫,小引則出。

又方但大戾頭四向顧,小引之則出。

又方常思草頭一把,二升水淘灌之,十餘過而飲之。

又療誤吞諸木竹釵輩方取布刀故鋸燒漬酒中,以女人大指甲二枚燒末,納酒中飲之。

又方若是桃枝竹釵,但數數多食白糖,自消去。

又療以銀釵簪筋 吐,因氣吸誤吞不出方。

多食白糖,漸漸至十斤,當裹物自出,此說與葛氏小異。(並出第五卷中)

深師療誤吞鉤方。

虎珀珠上一物,貫著鉤繩,推令前入,至鉤所又複推,以牽引出矣,若水精珠卒無珠堅物摩令滑,用之也。(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療誤吞環若指嘔方。

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鵝羽亦佳。(《備急》、《文仲》同)

又誤吞珠銅鐵而哽者方。

燒弩銅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立愈。(出第二十六卷中)

張文仲療吞諸珠 鐵而哽方。

燒弩銅牙令赤,納水中,飲其汁立愈。(《肘後》、《備急》同)

又療誤吞錢方搗火炭末,服方寸匕,則出。(《肘後》、《短劇》、《集驗》、《千金》、《備急》深師同)備急葛氏誤吞釵方。

取薤暴令萎煮令熟勿切,食一大束釵則便隨出,生麥葉若蘩縷皆可用,良效。(《千金》、《肘

又誤吞釘及箭金針鐵等物方。

多食肥羊肉脂及諸肥肉,自裹出。(肘後、千金、文仲、同並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誤吞銀 及釵者方。

取飴糖一斤,一頓漸漸食盡,多食之, 及釵便出。(《短劇》、《集驗》、《千金》同千金作白糖)

又方取水銀一兩分服之,釵便下去也,亦可以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食銀令如泥也,若吞金銀物在腹中皆服之,令消烊出也。

又療誤咽針方取真吸針磁石末,酒白飲服一方寸匕,解曰,磁石特能吸取針,難云,今吞針哽在喉中,而服磁石末入腹耶,若含磁石口中者,或吸針出耳,二理詳取其義焉。(《短劇》、《集驗》、《千金》同出第二十九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