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夏日傷暑,秋必病瘧,瘧病之發以時者,此由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稍益晏者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作日益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蓄積乃作,夫衛氣每至於風府,則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邪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獨常在也,而瘧得以時休者,何也?由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沉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陽當陷而不陷,陰當升而不升,為邪所中,陽遇邪則蜷,陰遇邪則緊,蜷則惡寒,緊則為栗,寒栗相搏,故名曰瘧,弱則發熱,浮乃汗出,旦中旦發,晚中晚發,夫瘧其人形瘦,皮必粟起,問曰,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廣濟療瘧常山散方。
常山(五分) 升麻(二分) 蜀漆(一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一服二錢匕,和井花水煮米半合,頓服少間則吐,吐訖則瘥。忌生蔥生菜及諸果子生冷油膩等物。
又療瘧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上一味切,以漿水三升,浸經一宿,煮取一升,欲發前頓服之,後微吐瘥止。忌生蔥生菜。(近效療瘧間日或夜發者張文仲備急同並出第一卷中)
張仲景傷寒論辨瘧病師曰,夫陰氣孤絕,陽氣獨發,而脈微者,其候必少氣煩滿手足熱而欲嘔也,名曰 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在心臟,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瘦脫肉。又辨瘧脈,夫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瘥,弦遲者溫藥愈,弦緊者可發汗,
又辨瘧歲歲發至三歲,發連日發不解者,以脅下有痞也,療之不得攻其痞,但虛其津液,先其時發汗,其服湯已,先小寒者,漸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則愈,瘧者病患形瘦皮上必粟起。
又問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瘥者,當月盡解也,如期不瘥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症瘕名曰瘧母,宜急療之,大鱉甲煎方。
鱉甲(十二分炙) 烏扇(三分) 黃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婦(三分熬) 乾薑(三分) 大黃(三分) 芍藥(五分) 桂心(三分) 葶藶(二分熬) 石韋(二分)濃朴(三分炙) 牡丹皮(五分) 瞿麥(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洗) 人參(一分) 蟲(五分熬) 阿膠(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
上二十三味末之,取鍛灶下土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土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下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忌莧菜生蔥胡荽羊肉餳等物。(千金有海藻大戟虻蟲無赤硝鼠婦用鍛灶灰一斛)
又瘧發渴者,與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方。
柴胡(八兩)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經心錄療勞瘧並出第十五卷中)
肘後療諸瘧方。
取青蒿(一把)
上一味,以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備急張文仲同)
又方鱉甲(三兩炙)
上一味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服,三服兼用火炙,無不斷者。忌莧菜。
又方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止。(文仲備急集驗同並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瘧膈痰不得吐,宜吐之,常山烏梅湯方。
烏梅(半兩) 桂心(半兩) 芫花(半兩) 豉(五合綿裹) 半夏(半兩) 常山(半兩)
上六味切,以酒三升,水四升,合煮取二升,分三服,必得吐,一方取三升。忌生蔥羊肉餳生菜。(一方無半夏常山)
又療瘧丸神方。
人參(三分) 鉛丹(三分) 天雄(十分熬)
上三味搗合下篩蜜和,初服二丸如梧子大,臨發服二丸,中當溫熱,四肢淫淫痺為知,服藥忌飽飯,食瘧斷後食如常,萬不失一。(備急文仲同)
又療瘧,撩膈湯方。
常山(三兩) 甘草(三兩炙) 松蘿(二兩) 烏梅(十四枚) 黃芩(二兩) 瓜蒂(十四枚)
上七味切,以酒二升漬一宿,明旦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生蔥生菜菘菜等。
又瘧結實積熱,煩擾迷冒,寒熱但多,綿 困篤,常山大黃湯方。
常山(三兩) 甘草(三兩炙) 前胡(二兩) 大黃(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下大黃,煎取三升,分澄令冷,初服七合,中服八合,比欲發服九合,王文州大子因瘧危困服此皆愈。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
又療瘧醇 湯方。
生薑(三兩) 烏梅(三七枚擘一方十四枚) 甘草(三兩炙) 桂心(二兩) 常山(三兩)荷根(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曰醇,未發時須頓服,更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曰,至發不斷,複頓服甚良,別方說發日平旦服 一升,以醇著頭邊,若欲發便服醇,神良,二說不同也。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麻黃湯,療瘧 發汗方。
麻黃(四兩去節) 大黃(四兩) 栝蔞(四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發前食頃服,臨發更服,服後皆覆取汗。忌海藻菘菜。(集驗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療瘧病醫不能救者方。
以繩量病患腳,圍繞足跟及五指一匝訖,截斷繩取所量得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複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比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神驗,男左足女右足。(出第十八卷中)
崔氏療瘧,會稽賴公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石膏(八兩碎綿裹) 甘竹葉(一把切) 糯米(一百粒)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明旦欲服,今晚漬於銅器中,露置星月下高淨處,橫刀其上,向明取藥,於病患房門前,於銅器裡緩火煮取三升,分三服,日欲出一服,臨發又一服若即定,不須後服,取藥滓石膏裹置心上,餘四分置左右手足心甚驗。忌生蔥生菜。(出第四卷中)
備急華佗常山桂心丸,神良方。
甘草(炙) 常山 大黃 桂心(各四分)
上四味末之,蜜和,平旦服如兔屎,每欲發服六丸,飲下之,欲服藥時,先進少熱粥良。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療瘧,常山丸方。(裴右庶送)常山(四分) 青木香(四分南者) 蜀漆(一分) 牡蠣(二分 ) 大黃(二分) 烏梅肉(一分熬) 丹砂(二分研) 豉(二分熬) 知母(二分) 鱉甲(二分炙) 麻黃(一分去節)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為丸,丸如梧子,未發前粥飲服五丸訖,微吐後,須臾任食,至欲發更服十丸。忌莧菜生血物生蔥生菜油膩。(崔氏同)
又療瘧丸方。
常山(三兩) 甘草(二分炙) 知母(四分)
上三味搗篩,蜜和為丸,丸如梧子,未發前飲服十五丸,臨發服十五丸,得快吐則愈。
忌海藻生蔥生菜菘菜。(並出第十五卷中)
必效療瘧,雞子常山丸方。
取雞子一枚,斷開頭,出黃及白令盡,置小鐺子中,又取常山細末,量滿前空殼,又傾鐺子中,又量白蜜還令滿殼,複傾鐺子中,三味同攪,微火煎之,勿停手,微冷可丸則停,丸如梧子,如病患午時發,巳時服三十丸,欲至發時,又服三十丸,用飲汁下,欲吐任吐,亦如前服訖,更不發者,不須服,服後禁脂膩油面生菜瓜果七日,此方敕賜喬將軍服之立效。
(
又療瘧不瘥,虎骨常山丸方。
虎頭骨(炙) 常山 甘草(炙) 鱉甲(炙) 烏梅(熬) 葳蕤 白薇 升麻 茯苓石膏(研) 知母 麥門冬(去心) 豆豉(熬) 地骨白皮
上十四味各等分,合搗,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日晚空肚服二十丸,至發日平旦服四十丸,如人行十里,食白粥一碗,欲發時亦服三十丸,三日內慎生冷,萬無一觸,不吐自瘥,魏
又療瘧,常山酒方。
常山(一兩切) 獨頭○(一顆去根莖橫切) 糯米(一百粒) 烏豆(一百粒) 清酒(一升)
上五味,病未發前一日,以酒浸藥於碗中,以白紙一張覆之,碗上橫一刀,欲發時三分飲一分,如未吐更服一分得吐則瘥。忌生菜生蔥。(並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瘧豉心丸方。
香豉(五合熬令色變) 常山(二兩) 大黃(三分) 附子(二分炮)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服如大豆十丸,當勿食,比至發來,令服三十丸,瘧不止,亦可至四十丸,瘧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聽之,若腹中實,欲下亦無妨,常有驗。忌生蔥生菜等。(楊孔思方出第四卷中)
又烏梅丸,療瘧,無問溫瘴痰瘧,悉皆主之方。
烏梅肉(二兩) 常山(二兩) 鱉甲(二兩炙) 香豉(二兩) 蜀漆(二兩生用) 人參(一兩) 肉蓯蓉(二兩) 桂心(二兩) 知母(二兩) 桃仁(二兩去尖皮別搗如稀餳)
上十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桐子,空心以酒飲任下三十丸,忌生蔥生菜莧菜海藻菘菜。
(一方有升麻甘草各二兩為十二味)
病源肺病為瘧者,乍來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則熱發善驚如有所見,此肺瘧証也,若人本來語聲清雄,忽爾不亮,拖氣用力,方得出言,而反於常人,呼共語,直視不應,雖曰未病,勢當不久,此則肺病聲之候也,察病觀疾,表裡相應依源審療,乃不失也。
心病為瘧者,令人心煩甚,欲飲清水,多寒少熱,若人本來心性和雅,而忽卒急,反於常倫,或言未訖便住,以手剔腳爪,此人必死,禍雖未及呼曰行尸,此心病聲之候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可療者明而察之。
肝病為瘧者,令人色蒼蒼然,氣息喘悶戰掉,狀如死者,若人本來少於悲恚,忽爾嗔怒,出言反常,乍寬乍急,言未訖,以手向眼,如有所思,若不即病,禍必至矣,此肝病聲之候也,其人若虛,則為寒風所傷,若實則熱氣所損,陽則瀉之,陰則補之。
脾病為瘧者令人寒則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則汗出,若其人本來少於喜怒而忽反常,嗔喜無度,多言自笑,不答於人,此是脾病,聲之候也,不盈旬日禍必至矣。
腎病為瘧者,令人淒淒然,腰脊痛而宛轉,大便澀,身掉不定,(素問作目 然)手足寒,若人本來不喜不怒,忽然謇而好嗔怒,反於常性,此腎已傷,雖未發覺,是其候也,見人未言,而前開口笑,還閉口不聲,舉手爪閘極腹,此腎病聲之候也,虛實表裡浮沉清濁,宜以察之,逐以療之。
夫瘧脈者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溫藥已,若脈數而緊者可發汗針灸之,脈浮大者不可針灸之,凡瘧先發食頃乃可以療之,過之則失時,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 (虛嬌切)○○然熱止汗出,難已刺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洒洒淅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 上。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則取之足少陰之瘧,令人悶,吐嘔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其病難止。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小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發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脾瘧者,令人病寒則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腎瘧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即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並出第十一卷中)
千金療肝邪熱為瘧顏色蒼蒼,戰掉氣喘或熱久勞動如瘧積年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四分) 蜀漆(四分) 石膏(八分研) 鱉甲(四分炙) 常山(六分) 香豉(一合熬) 知母(四分) 甘草(三分炙) 細辛(三分) 苦參(四分) 葳蕤(五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飲下亦得,忌莧菜生菜生蔥海藻菘菜。
又療心瘧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多寒少熱者,常山湯方。
常山(四兩) 淡竹葉(切二升) 梔子仁(三七枚擘) 石膏(五兩碎綿裹) 烏梅(三七枚擘) 鱉甲(四兩炙) 甘草(一兩炙) 香豉(一升綿裹) 蜀漆(三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忌生蔥生菜菘菜人莧海藻。(刪繁同)
又療脾熱,或渴或不渴,熱氣內傷不泄,轉為脾瘧,令人病寒則腹中痛,熱則腸中鳴,轉汗出,常山丸方。
常山(三兩) 甘草(半兩炙) 知母(一兩) 鱉甲(一兩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酒服十丸,臨發又一服,正發又一服,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人莧等。
又療肺熱,痰聚胸中,來去不定,轉為瘧,其狀令人心寒,甚即發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秫米(三百粒) 甘草(二分炙)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發時令三服盡。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等。
(刪繁同)
又療腎熱發為瘧,令人淒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手足寒,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烏梅(三七枚碎) 香豉(八合熬裹) 淡竹葉(切一升) 蔥白(一握除青令盡)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至發令盡。忌生蔥生菜等。(並出第十卷中)
刪繁療胃腑瘧者,令人善飢而不能食,四肢脹滿氣喘,藜蘆丸方。
藜蘆(一兩) 皂莢(一兩去皮子) 常山(一兩) 巴豆(三十枚去皮熬) 牛膝(一兩)
上五味熬藜蘆皂莢色令黃,合搗為末,蜜丸如小豆,旦服一丸,未發前一丸,正發一丸,一日勿食飲。忌野豬肉蘆筍生蔥生菜狸肉等。(六腑唯胃有瘧不可別列故附於後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病源夫溫瘧與寒瘧安舍,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肌肉消釋,腠理發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偕出,此邪氣先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如是則陰虛而陽盛,盛則病矣,陽衰則氣複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瘧先寒而後熱者,此由夏傷於大暑,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小寒,寒迫之,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夫病瘧六七日但見熱者,溫瘧也。(出第十一卷中)
甲乙經黃帝曰夫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 瘧。黃帝問瘧先寒而後熱,何也?岐伯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名曰寒瘧。
又問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名曰溫瘧。
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千金作孤)絕,陽氣獨發,即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又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即陽氣大發,邪氣不能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肌肉消釋。(腠理)理發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偕出,此邪氣先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如是者陰虛而陽盛,盛則病矣,陽衰則氣複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又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氣逆上,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不寒,熱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銷鑠脫肉,故名曰癉瘧。(出庚卷第七千金同)廣濟療溫瘧漸漸羸瘦欲成骨蒸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車前葉(一握) 甘草(二兩炙) 獼猴骨(三兩炙) 烏梅肉(二兩)天靈蓋(一兩燒作灰末) 驢糞汁(三合)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下糞汁天靈蓋末分三服,微吐不利。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
又療溫瘧,常山丸方。
常山 烏梅肉(熬) 豉 天靈蓋(燒各六分) 知母 朱砂 蜀漆 大黃(各四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肚以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三服,並未發前服,不吐利。忌生蔥生菜生血等物。(並出第十卷中)
千金論曰,癉瘧者,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其候也,少氣煩滿,手足熱,欲嘔,熱而不寒,氣藏在心。
又曰,有溫瘧者,其脈如平人,無寒時熱,其候骨節疼煩,時嘔,朝發暮解,暮發朝解,皆白虎加桂心湯主之方。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碎一斤) 粳米(六合)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爛,去滓,加桂心三兩,煎取三升,分溫三服,覆令汗,先寒發熱汗出者愈。忌海藻菘菜生蔥。傷寒論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出第十卷中)
備急竹葉常山湯療溫瘧,壯熱微寒溫瘧之候也,壯熱後如覺微寒,或癉瘧依時手足冷,少時便壯熱,亦有手足煩熱乾嘔者, 瘧先大寒後大熱者,並主之神效,尤宜乳下小兒亦瘥方。
常山(三兩切) 淡竹葉(一握) 小麥(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漬一宿,明旦煮取二升,溫分三服,忌生菜生蔥。(支短劇文仲並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療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湯方。
知母 鱉甲(炙) 地骨皮(各三兩) 常山(二兩) 竹葉(切一升) 石膏(四兩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出第十七卷中)
病源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也,其狀發寒熱,休作有時,皆由挾溪源嶺瘴溫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矣。(出第十一卷中)
短劇療山瘴瘧,陵鯉甲湯南方山嶺溪源瘴氣毒作,寒熱發作無時痿黃腫滿四肢痺弱,皆山毒所為也,並主之方。
陵鯉甲(十片炙千金用十四片) 烏賊魚骨(去甲) 鱉甲(炙各一兩) 常山(三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切,以酒三升漬之一夕,先瘧發前稍稍服之,勿絕藥味,兼以塗身體,斷雜人勿食飲,過時乃得通人進飲食。忌莧菜生蔥生菜豬肉。(千金文仲備急經心錄並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山瘴瘧酒方。
常山(三兩) 鱉甲(炙) 升麻 附子 烏賊魚骨(去甲各二兩)
上五味並切,絹袋盛,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轉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發可數服或吐。忌豬肉生蔥生菜莧菜。(肘後療老瘧久不斷出第十卷中)
備急夫瘴與瘧分作兩名,其實一致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嶺南率稱為瘴,江北總號為瘧,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別有異病,然南方溫毒,此病尤甚,原其所歸,大略有四︰一山溪毒氣,二風溫痰飲,三加之鬼癘,四發以熱毒。在此之中,熱毒最重,故所用藥物,須審病源,患瘧瘴之後,特須防瘴而發痢,死不旋踵,所以然者,瘴體先虛,虛不宜痢,又瘴宜冷瘥,痢宜溫斷,斷痢則益瘴,斷瘴則益痢,大率如此,不可不慎,非直藥療,亦須宜加將息取適,若能用一色藥,兼二種病,冷而止痢,溫而斷瘧,最其妙也,如不然,先須斷痢,然後療瘴,瘴緩痢急故也,仍率須作挾毒防之,不得專醫其痢,又服瘴藥,皆在發前,必須平旦空腹服,服藥之後,勿洗手面漱口,勿通外人,勿吃食,勿勞力,既過發時久,小進糜粥,如此將療無不即斷,又當發熱之時,慎勿多飲冷水及多服冷藥,若心下冷結,更是難療,得瘧之後,複成症癖,亦有即發氣者死不救,若熱渴者豉汁暖服,取足得吐彌善,水煮豉研犀汁與服,兼時進生葛根汁,其大熱盛者,與紫雪如兩棗許大,水和飲之,並燒豬糞人糞,作黃龍湯亦善,各可服三二升,又搗一大鼠絞汁與服,大止熱毒,瘴熱病服此俱效。(其鼠並頭皮五臟等全搗若汁少著少許水和絞亦不難服常用立驗也)
又療瘴瘧服藥後灸法。
灸大椎三四十壯,無不斷,若先寒者,將欲寒,預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並炙鱉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發時令得三服,被覆過時無不斷,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時,但以火炙其背,亦乃即瘥者,縱發亦輕,效驗。
又療瘴瘧,常山丸方。
常山 黃連 豉(各三兩) 附子(二兩炮)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發前空腹服四丸,欲發更服三丸,飲下之,自旦至暮,乃食三日,勿雜食豬肉魚肥膩,及生冷生蔥生菜。(桂廣州家傳已用有效此方兼痢者瘥)
又麻黃散方。
麻黃(去節) 常山 杏仁(去尖皮熬) 人參 干漆(熬) 甘草(炙) 鱉甲(各二兩炙)
上七味作散,平旦空腹溫酒三合服方寸匕,日再,宜七日連服,服後七日不得食雜物,此許仁則五方,元比部云在嶺南服得力大驗。年時常服一劑,按此兼補虛羸者。忌莧菜生蔥生菜海藻菘菜。
又若患瘴熱實兼吐痢者,大黃湯方。
大黃 常山 升麻 甘草(炙各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發前盡服,別取吐利,此蔣家傳。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又若瘴熱兼痢苦渴者,烏梅飲方。
烏梅(二十枚取好者擘破)
上一味,以水一大升,煮取一大盞,去梅和一匙蜜,細細啜之,近方驗。(並出第二卷中)
延年蜀漆丸,主嶺南瘴氣發,乍熱乍寒,積勞似瘧,皆主之。
千金翼方云,兼主 瘧,連年不瘥方。
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麥門冬(各五分) 烏梅肉 鱉甲(炙) 葳蕤(各四分)石膏(八分) 甘草(三分炙) 常山(六分) 豆豉(一合熬)
上十三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無不瘥加光明砂一兩,神良。忌海藻菘菜人莧生蔥生菜。(千金亦療勞瘧崔氏千金翼集驗並同出第十七卷中)
救急療瘧瘴癘,經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瘥,進此方無不損者,蜀漆湯方。
白薇 蜀漆 知母 甘草(炙) 苦參 升麻 龍膽(各二兩) 常山 大黃(別漬後下各四兩) 鱉甲(炙) 石膏(碎) 茯苓 黃芩(各三兩) 香豉(二合裹) 獨蒜(七顆切)淡竹葉(切一升)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漬之,並春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未發前一服,欲至發時又一服,皆溫之,當發日勿見人,在一靜房臥,藥滓置病兒頭邊,仍以藥汁塗手面,過時任出。忌肥膩腥臊滑物生冷海藻人莧大酢菘菜生蔥生菜。
又朱砂丸方朱砂(光明者) 牛膝 常山(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候瘧發日,平明服七丸,飲下,欲覺發時,更服七丸,當日不斷,更作一服,即瘥。忌生蔥生菜生血物油膩牛肉等。
又敕賜長孫祥極效常山湯方。
常山(八分) 橘皮(六分) 牡蠣(四分熬) 桂心(二分)
上四味搗篩為散,發日平旦酒服一方寸匕,臨發又一匕,發後又一匕,二日不得洗手面,七日忌食雜物,唯藥用酒,餘皆斷,或吐或不吐,皆瘥。忌生蔥生菜。
又方取五六歲兒小便一升,納白蜜二大匙,攪使相得,去白沫訖,即頓服當大吐碧綠痰,然後食,若不得吐,但數小便亦佳,以前兩方吐碧痰外,更吐白沫出後可吃食,不然,瘴氣終不除。
又常山湯方。
常山苗一握(無苗取根五兩代之) 獨蒜(七顆) 淡竹葉(二握) 豉(一合裹) 鱉甲(三兩炙)
上五味切,以苦酒三升,煎取一升,臨發隨性多少服之,盡服之訖,當大吐便愈。忌人莧生蔥生菜。
古今錄驗瘴瘧及嶂氣,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細切)
上一味搗碎,虛弱者二兩,蒜七瓣去皮中切,以酒一小升半漬一宿旦去滓,暖服盡,須臾當吐令盡好,過時食,一日不得漱口及洗手面,三七日慎生蔥生菜生冷肉面油膩,若早發者,半夜服,要令吐。(出第四卷中)
近效療瘧瘴,孟補闕嶺南將來極效,常山丸方。
常山 豉(熬) 桃仁(去尖皮熬等分)
上三味各搗末,先以豉和桃仁搗如泥,然後下常山末細攪,蜜丸如梧桐子,候欲發前一食時酒下四十丸,須臾更服二十丸,如不瘥更服,遠不過三服,能信用者無不瘥。忌生蔥生菜。
又凡跋涉江山,防諸瘴癘及蟲毒等,常服木香犀角丸方。
青木香 犀角(屑) 羚羊角(屑各六分) 升麻 玄參 豬苓 檳榔(各十分) 鱉甲(炙) 甘草(炙各八分) 豉(二十分熬)
上十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飲服三十丸,日二服,若體熱即去甘草檳榔,加大黃二十分。忌海藻菘菜。
又主瘧兼痢,無問赤白水穀鮮血瘴皆瘥,黃連犀角丸方。
黃連 犀角(屑) 香豉(熬各二兩) 龍骨(四兩) 牡蠣(二分熬)
上五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米飲下三十丸,日三服,瘥止。忌豬肉冷水油膩等。
又瘴瘧不瘥,蜀漆丸方。
蜀漆 青木香 升麻 鱉甲(炙) 牡蠣(熬) 朱砂 豬苓 香豉(各四分) 常山 大黃(各八分)
上十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米湯下十二丸,日二服,漸漸瘥至平複止。忌人莧油膩陳臭生血等物。
千金翼黃帝問岐伯曰︰瘧多方少,愈者何?岐伯答曰︰瘧有十二種。帝曰︰瘧鬼字,何可得聞乎?岐伯曰︰但得瘧鬼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黃帝曰︰瘧鬼者十二時,願聞之岐伯曰:
寅時發者,獄死鬼所為,療之。
上以瘧人著窯上,灰火一周,莫令火滅即瘥。
卯時發者,鞭死鬼所為,療之。
右用五色衣燒作灰,三指撮著酒中,無酒用清水服之。
辰時發者,墮木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上木高危處,以棘子塞木根間,立瘥。
巳時發者,燒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坐,師以周匝然火瘥。
午時發者,餓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持脂火,於田中無人處燒脂香,假拾薪去,即瘥。
未時發者,溺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臨發時,三渡東流水,即瘥。
申時發者,自刺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欲發時,以刀刺塚上,使得姓名字,咒曰,若瘥,我與汝拔卻,即瘥。
酉時發者,奴婢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碓梢上捧上臥,莫令人道姓字,即瘥。
戍時發者,自絞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索繩系其手腳腰頭,即瘥。
亥時發者,盜死鬼所為,療之。
上以刀子一口,箭一枝,灰一周,刀安瘧人腹上,其箭橫著底下瘥。
子時發者,寡婦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脫衣東廂床上臥,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聲不絕,瓦盤盛水著路邊,即瘥丑時發者,斬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當戶前臥,頭東向,血流頭下,即瘥。(並出第十八卷中)
病源夫衛氣者,陽氣也,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當其時陰陽相並,隨其所勝,則生寒熱,故動作皆有早晏,若腑臟受邪,內外失守,邪肘後療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者,常山湯方。
常山(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豉(五合綿裹)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煎去滓,取二升,再服當快吐,仍節飲食。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文仲同)
又雞子常山丸,療諸瘧,並經服諸藥法術不斷,發無複定時不可複斷者,宜服此丸,忌食物,勿勞力,即斷方。
常山(三兩)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雞子白和並手為丸,如梧桐子大,令圓調丸訖,分置銅 子中,以湯煮銅 令熱,殺得雞子腥氣即止,以竹葉清飲服三十丸,欲吐但吐,比至發時,令得三服,時早可食者斷,若晚不可斷食者,當作竹葉汁糜食之。忌生蔥生菜。(經心錄同並出第一卷中)
病源夫 瘧者,夏傷於暑也,其病秋則寒甚,冬則寒輕,春則惡風,夏則多汗,然其畜作有時,以瘧之始發,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栗豉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外內皆熱,頭痛而渴唯欲冷凍飲料,何氣使然,此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明虛,陽明虛則寒栗豉頷,太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凍飲料也,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營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出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乃得之,及得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晝日行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搏,內外相搏,是以日作其間,日作者,調其氣之舍深,內搏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出第十一卷中)
短劇常山湯,療 瘧先寒戰動地,寒解壯熱,日日發,及間日發,並斷方。
鱉甲(一兩炙) 淡竹葉(切三升洗) 常山(二兩) 甘草(炙三兩) 久酒(三升)
上五味切,以酒漬藥,刀置上覆,頭安露地,明旦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比未發前令盡當吐,吐極傷多,不必盡劑,但斷人禁飲食,得吐過時乃佳。忌人莧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
集驗夫瘧必從四肢始,療方。
先其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千金同)
又方先作羊肉 餅飽食之,其進少酒隨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氣,入一密室,裡燃炭火,濃覆取大汗則瘥,燕國公說,此方常見用有驗。(並出第二卷中方土弱曰虛者得效實者彌甚)
又療溫瘧勞瘧,烏梅飲子方。
烏梅(七顆) 桃柳心(各七莖) 蔥白(七莖) 豆豉(一合)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知母(四分) 大黃(三分)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兩沸,去滓,頓服,瘥,未瘥更作,服三服,未瘥。忌海藻菘菜。
又療溫瘧痰瘧久不瘥,黃連散方。
宣州黃連(二兩)
上一味搗篩末,以濃酒一盞,調三錢,空心頓服,相次更服三錢,更飲三兩盞酒,任意醉,卻睡候過時方得食,如渴枳實煎湯,並三日服瘥。忌豬肉冷水。
病源此由邪氣與衛氣俱行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相得,故邪氣內搏五臟,則道遠氣深,故其行遲,不能與衛氣偕出,是以間日而作也。(出第十一卷中)
備急療間日瘧方。
燒黑牛尾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十卷中)
又桂廣州法醇 湯方。
大黃(三分) 甘草(一分半炙) 常山(一分半)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更以水二升煮滓取一升,未發服 是後煮者,相次服醇,醇是前煮者瘥。忌菘菜海藻生蔥生菜等。(支云極驗文仲經心錄方無甘草,用石膏三銖,餘同,一方有桂心一分半,出第二卷中)
病源夫瘧皆由傷暑及傷風所為,熱盛之時,發汗吐下過度,腑臟空虛營衛傷損,邪氣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仍故休作也,瘧歲歲發,至三歲發連日發不解,脅下有痞,療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虛其津液,先其時發其汗,服湯已,先寒引衣自覆汗出,小便自利,則愈也。(出第十一卷中)
深師療久瘧難斷香豉丸方。
香豉(一分熬) 常山(七分) 蜀漆(十分) 附子(一分炮) 大黃(二分好者)
上五味搗下篩,蜜和,發日早服五丸如梧子,須臾又服五丸,發晚者,至發可三四服,令其得吐為佳,欲不即斷畏吐者,但則長將久服,無不瘥也。忌生蔥生菜豬肉。
又療三十年瘧,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黃連(三兩)
上二味切,以酒一斗宿漬之,向晚以瓦釜煮取六升,一服八合,比發時,令得三服,有熱當吐,有冷當下,服之者千百無一不斷,亦可半合,無服全劑者。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並出千金梔子湯,主瘧經數年不瘥者,兩劑瘥,一月以來一劑瘥方。
梔子(十四枚) 常山(三兩) 車前葉(二十枚炙乾) 秫米(十四粒)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發一服,發時一服,發後一服,以吐利四五行為瘥,不止,冷凍飲料止之。忌生蔥生菜。(出第十卷中)
崔氏療瘧,縱久患者不過五六服以來亦瘥。常山散方。
常山(三兩) 干漆(三兩熬煙盡) 牡蠣(一兩半熬) 桂心(三兩) 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熬)
上六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先發熱,飲和服,若先寒清酒和服之,時取未發前一食頃服,服藥日唯須晚食,七日內慎如藥法。忌生蔥生菜。(出第四卷中)
備急龍骨丸,療久瘧不斷者方。
龍骨(一兩) 常山(三兩) 大黃(二兩) 附子(二分炮)
上四味搗末,以雞子黃丸如梧子大,先發臨發,各飲服五丸,無不斷,長將服之,支云神驗,療三十年瘧。忌生蔥生菜豬肉等。(張文仲支方同出第二卷中)
備急療瘧連綿積日不瘥,常山散方。
常山(三兩) 羚羊角(三兩炙令焦) 烏梅肉(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上五味搗為散,以竹葉煮飲取六七合,飲及熱用,調常山散三方寸匕,未發前一服,若瘥停,不瘥臨欲發,又進二寸匕,老小以意量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又療瘧無問年月遠近並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三兩熬) 蓯蓉(三兩) 桃仁(三兩熬去皮) 常山(三兩熬) 升麻(二兩炙)桂心(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時酒服二十丸欲至發時更服二十丸,百無所忌,唯觸之則難瘥,飲服亦得,此藥或吐利,或不吐利,勿,五六日頻進佳。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一方有豉三兩熬文仲備急同並出第一卷中)
近效療久難瘥瘧,常山酒方。
常山(三兩) 鱉甲(二兩炙) 鯪鯉甲(一兩炙) 烏賊魚骨(一兩炙) 烏梅肉(七枚) 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別搗如泥) 竹葉(切一升) 豉(三合熬令香) 蔥白(切一升)
上九味細切,合以酒三升漬經再宿,空腹早朝溫服一合,良久取吐,如不吐,至齊午以來服之,四服如不瘥,隔日更依前服必瘥,瘥後十日內,不得吃冷水粘滑人莧生菜,餘如常。
病源凡瘧積久不瘥者,則表裡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複,故疾雖暫間,小勞便發也。
(出第十一卷中)
肘後療勞瘧,鱉甲酒方。
鱉甲(二兩炙黃) 常山(三兩) 蜀漆(二兩) 烏賊魚骨(一兩炙) 附子(一兩)知母(二兩) 椒(一兩汗)
上七味切,以酒三斗,漬一宿,平旦服一合,稍稍加至二合,日三四服,忌莧菜生蔥生菜豬肉。(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勞瘧積久不斷,眾療無效,此方療之。
長生大牛膝一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發前一食頃服,第二服臨發服。(張文仲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集驗療一切瘧勞瘧無問年月深遠,阿魏散及丸方。
阿魏 安息香 蘿卜子(各二兩) 蕪荑(一合)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暖水服半錢,如不能散服,蜜丸熟水下三十丸,須臾吐。忌冷水,如吐不止,吃 齏,仍以貼子盛散一錢,男左女右系臂上,立瘥。(出第三卷中)
仲景傷寒論,牝瘧多寒者名牝瘧,牡蠣湯主之方。
牡蠣(四兩熬)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三兩炙) 蜀漆(三兩若無用常山代之)
上四味切,以水先洗蜀漆三遍,去腥,以水八升,煮蜀漆及麻黃,去沫,取六升,納二味,更煎服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即吐勿更服,則愈。忌海藻菘菜。
又療牝瘧,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 雲母 龍骨
上三味等分,搗篩為散,先未發前一炊,以清酢漿水和半錢服,臨發時更服一錢,溫瘧者加蜀漆半分雲母炭火燒之,三日三夜用。(雲母一作雲實並出第十五卷中)
崔氏療一切瘧,大黃丸方。
大黃(三兩) 朴硝(二兩) 巴豆(一兩去皮熬令黑研如泥)
上三味搗篩大黃朴硝,然後納巴豆,以蜜和搗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兩丸,日二服,不斷再服,即瘥。忌蘆筍野豬肉等物。
救急療一切瘧,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 石膏(八兩打破綿裹) 白秫米(一百二十粒) 淡竹葉(一握)
上四味,以水八升漬一宿,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清旦一服,欲發一服,正發時一服,三服訖,靜室中臥,莫共人語過時後洗手面與食,七日禁勞生蔥生菜酒及熱面毒魚,久瘧不過再劑,一方加烏梅二七枚熬之。(集驗療瘧間日或夜發出姚大夫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一切瘧,大有驗,朱砂丸方。
朱砂(一兩) 蜀常山(三兩)
上二味各搗下篩畢,別取朱砂,瓷器中細研,可一日研如面,白蜜和,童兒搗一萬七千杵訖,作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用清酒下,行五十餘步,隨意坐臥,無酒,湯下亦得,唯須暖將息病患氣力強,仍不發行動者,則須於當發日服之,如似日西發者,臨發之日勿食,平旦服三丸,巳時服三丸,午後更服三丸,則瘥,若不瘥,必定輕微更服則瘥,餘時發者,準此日西一時,任意消息,其病患氣力微弱者,不得臨發日服,應預前一日服之,如似明日發者,今日平旦空腹服三丸,至齋時食一碗粥,至日西更服三丸,至日暮複食一碗淡粥,並不得飽食,至一更盡,更服三丸,至平明食粥一碗,至齋前更進三丸,不得食,至午時更進三丸,必瘥,瘥後三日以來,唯得食甜粥飲漿,忌生冷酢滑膩面及飽食,七日以來,特忌生血物生蔥生菜,若後七日餘者,漸食生冷二種,須複日禁,若如百日來患瘥後,還須百日禁忌生冷,乃至七日患者瘥還複禁七日生冷,患來雖經多年,但得百日以來,禁生冷過百日後,得食無妨,若不禁者,必還重發,患來日久極重者,不過十服瘥,近者三五服則瘥,病患十五以上者,一服三丸,十五以下,七歲以上者一服兩丸,七歲以下者,一服一丸,如小者分此一丸,丸作二小丸,服之。(出第四卷中)
近效加減療一切瘧無不效,比用不過再服入口如神,萬不一失,桃仁常山丸方。
桃仁(二兩不熬亦不去雙仁尖皮) 常山(二兩) 豆豉(三兩)
上三味各別搗五六百杵又和更搗六七百杵,然後點好酒如黑泥自成丸,不飲酒事,須酒下三十丸如梧子,未發前服,臨發更服三十丸,以手捧之於鼻下嗅取氣便定,如不得平複,更服三十丸,或吐或微利,勿怪,亦有不吐利瘥者,吐了仍不得漱口,亦不得吃生蔥生菜果子甜物油膩等,卻發則難瘥此來者,不過再三服便瘥,一服瘥者多,其常山須蜀者始堪使用,桃其藥唯一人患則少合,不堪預合,無力不效,今方有常山一兩,桃仁五七枚,豉一合,恬多者佳,搗常山作散訖,次研桃仁作泥,別搗豉,點酒搗三五百杵,次一處和搗又六百杵以來,如法服之。(醫人夏侯拯錄之)
千金療瘧灸法。
灸上星及大椎。(大椎穴在背後第一椎上節陷中是也)至發時令滿一百壯,艾炷如黍粒,俗人不解取穴,務大炷。
又法覺小異,則灸百會七壯,若後更發,又灸七壯,極難愈者,不過三灸。
又法以足踏地,以 圍足一匝中,折後大椎向百會,灸 頭三七壯,炷如小豆許大。
又法灸風池二穴各三壯。
又法從手發者灸三間,(穴在虎口第二指節根下一寸)三年 瘧,欲發慘慘則下火。
又法從頭項發者,未發前預灸項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
又法從腰發者,灸腎俞百壯。(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
又療一切瘧,無問遠近法。
正仰臥,以 量兩乳間中,屈從乳向下灸,度頭隨年壯,男左女右灸。
又療五臟瘧,及一切諸瘧法。
灸尺澤七壯。(穴在肘中約紋動脈是也)
又療 瘧法。
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入髮際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壯。
又療瘧日西而發者法。
臨泣主之。(穴在目 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是也)灸七壯。
又療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者法。
昆侖主之,(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是也)灸三壯。
又療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鼻衄法。
飛揚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壯。(並出第十卷中)
千金療瘧法。
未發前,抱大雄雞一隻著懷中,時時驚動,令雞懷中作大聲無不瘥。(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崔氏書瘧法。
平旦日未出時,閉氣書之,先書額上則戴九天,次書兩手心作把九江,又書背上,從右脾骨下向左,分作兩行書之,一如後法,南山有一木,木下不流水,水中有一魚,三頭九尾,不上以前法既不損人,又無不瘥者,其有一度書不甚差,可更書之,書符必不得脫錯,亦不可重點書不成也,又勿食五辛。(書瘧法路州滿上人傳云妙不可道以下二法餘用俱效)
又法令所患人未發前,正南北眠,頭向南,五心並額及舌上七處,閉氣書鬼字,則瘥,隨意任東西。(肘後同)
又法總書八行,其下七行,一準前行,通而為八,山題子,山題子,山題子,山題子,準前計更有七行,通前為八行,此符厭瘧鬼,一去千里外,急急如律令,某年某月某州某縣某鄉某里姓名牒,姓名則所患人也,上以手把符勿開,男左女右,待過時久,然後任開,其符仍以火燒卻。
咒瘧法。
候病者發日,日未出時,自執一石於水濱,一氣咒云,○○團團,行路非難,捉取瘧鬼元希聲侍郎集驗書瘧法。
額上書兩金字重,胸前書兩火字並,背上書兩水字並,兩手書木字單,兩足下各書土字,齊下作四口字重,右含水閉氣用朱書,未發前書之有驗。
許仁則此病之候,乃有數種,亦有宿患 癖,飲食失宜,因節氣初交,亦生此病,亦有痰積聚,久不通散,冷熱相攻,亦生此疾,亦有地居卑濕時屬暑熱,內有宿病,外感惡氣,亦生此疾,亦有盛夏蒸熱飲冷,冷熱間隔秋夏氣交,亦生此疾,以要言之,終由飲食失常,寒暑乖宜,上熱下系將療之方,吐下為本,人有強羸,病有輕重,自須臨時斟酌,不可一概言之,此病別有祈禱厭禳而瘥者,自是人心妄識,畏愛生病,亦猶弓影成蠱耳,必有不誣此法,專意信之,亦任其從禳禱之道,雖然,必須資藥以救之,比見用藥攻療,無不瘥者,以法禳之,則有不效者,以此言之,明知病在於內,徒勞無外耳,此病之始,與天行不多別,亦頭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口鼻喉舌乾,好飲水毛聳,腰脊強欲反拗,小便赤,但先寒後熱,發作有時,可不審察,其發作日有準,凡經七日以後,先服鱉甲等五味散,取快吐方。
鱉甲(三兩生用) 常山(二兩) 甘草(二兩炙) 松蘿(二兩) 桂心(一兩)右藥搗篩為散,煮烏梅湯下,初服一方寸匕,日二服,稍稍加之,以得吐為限。忌人莧生蔥生菜海藻菘菜。
又審其候若體力全強,日再服,每服皆取吐,自覺氣力不甚強,則每一服取吐,晚不須服,如全綿,事須取吐,則三兩日一服,經五六度吐訖,但適寒溫將息,並食飲,使體氣漸強,若知病雖輕吐,根本未似得除,事須利之,以泄病勢,宜合當歸等六味散服之取利方。
當歸(五兩) 白朮(五兩) 細辛(四兩) 桂心(三兩) 大黃(五兩) 朴硝(四兩)右藥搗篩為散,平旦空肚以酒飲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之,得利為度,候氣力強羸,取利多少,一一如前取吐法。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又依前鱉甲等五味散取吐,當歸等六味散利後,雖經吐下,其源尚在,如更吐利,又慮羸,宜合鬼箭羽等十味丸服之方。
細辛(四兩) 橘皮(四兩) 鬼箭羽(折看之如金色者二兩) 白朮(五兩) 桂心(四兩)地骨皮(四兩)蜀漆(二兩) 甘草(三兩炙) 當歸(五兩)丁香(三兩)右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煮烏梅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服經三五日後,若覺熱甚,每服藥後良久,任吃三兩口粥飲壓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
又療此病,魯用釋深師一方,大有效,其方有巴豆皂莢藜蘆,三味作丸服雖經困苦,一服永斷。(吳升同並出第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