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只有積飲之說,並無痰証之名。至仲景始立四飲之名,而痰飲居其一。今後世相 傳,必 者 必 以 者 或以勞倦,或以憂思酒色,致成勞損非風卒厥者。或脈見細數,臟無陽邪,時為嘔惡泄瀉氣 短聲喑等証。但察其形氣病氣,本非有餘者,皆虛痰也。此則但宜調補,若或攻之,無不危 矣。總之治痰之法,但能使元氣日強,則痰必日少。即有微痰,亦自不能為害,而且充助胃 氣。若元氣日衰,則水穀津液,無非痰爾。隨去隨生,有能攻之使盡,而且保元氣無恙者乎。故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補天之手。苟不辨其虛實,而欲一概攻之。如王隱君所 論,內外百病皆生於痰,悉用滾痰丸之類。其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後之患哉。諸家治痰之 法,多有治其標者,雖不可執,亦不可竊也。詳列如下。)
(金匱) 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茯苓(四兩) 桂枝 白朮(三兩) 甘草(二兩。) 痰飲陰象,阻抑其陽,用此陽藥化氣以伸其陽,此正法也。茲所主乃在胸脅支滿目眩者,何 痰 衛 肺 反 去 旨 出
(局方。陳皮半夏,貴其陳久,則少燥散之性,故名二陳)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 滿,嘔吐惡心,頭眩心悸。(稠者為痰,稀者為飲,水濕其本也。得火則結為痰,隨氣升降。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頭則眩,在心則悸,在背則冷,在脅則脹,中脘有痰。令人憎寒 壯熱頭痛,類外感表証。久則潮咳夜重,又類陰火內傷。走注肢節疼痛,又類風証,但肌色 如故,脈滑不勻為異。)
半夏(薑製二錢) 陳皮(去白) 茯苓(一錢) 甘草(五分) 加薑煎。(薑能製
半夏之毒。) 黛,濕痰加蒼朮 加香附枳殼。脅
半夏辛溫,體滑性燥,行水利痰為君。痰因氣滯,氣順則痰降。(龐安常曰︰善治痰者,不 故以茯苓滲濕為臣。中不和則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補土為佐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
半夏,代以栝蔞貝母。吳鶴皋曰︰渴而喜飲水者,易之。渴而不能飲水者,雖渴猶宜半夏也。此濕為本,熱為標,濕極而兼勝已之化,非真象也,按貝母寒潤,主肺家燥痰。半夏溫燥,主脾家濕痰。雖俱化痰,而寒濕燥潤各異。脫或誤施,貽害匪淺,用者宜審之。有血不足,陰火上逆,肺受火傷,整肅之令,不得下行。由是津液混濁,生痰不生血者,名燥痰,當 用潤劑。如地黃門冬枸杞之類,滋陰降火,而痰自清。若投二陳,立見危殆。有頭風眉梢骨 痛,投以風藥不效,投以痰藥見功。又有眼赤羞明,與之涼藥不瘳,異以痰劑獲愈。有人坐 處吐痰滿地,不甚稠粘,只是沫多,此氣虛不能攝涎,不可用利藥,宜六君子加益智仁一錢 以攝之。) 去茯苓甘草,名陳皮半夏湯。再加桔梗,名桔梗半夏湯。去陳皮甘草,名半夏茯苓湯,治水 薑湯,加膽星 牆倒壁 香片子 痰結胸 名加味 名溫中化 丸。治痰 單用半夏 奈者。
治膈中痰飲。
廣陳皮(去白八兩,鹽水洗浸。) 甘草(二兩蜜炙)蒸餅糊丸。或將陳皮鹽水煮爛,晒乾,同 陳皮燥濕而利氣,濕去則痰消,氣順則痰下,食鹽潤下而軟堅,潤下則痰降,軟堅則痰 化。
(瑞竹堂) 治酒食生痰,胸膈膨悶,五更咳嗽。(過飲則脾濕,過食辛熱油 皆能生痰。壅於胸膈,故滿悶,五更咳嗽。由胃有積熱,至此時火氣流入肺中,故
半夏(薑製) 膽星(一斤) 青皮 陳皮(去白) 萊菔子(生用) 蘇子(沉水者) 山楂 麥芽 夏南星 白礬 皂角
痰由濕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濕。痰由氣升,蘇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氣。痰由氣滯,青 皮陳 消,
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 神效妙劑,此六君子湯之變方也。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炙 草(一錢) 加 快者,加白芥子 錢。
(活人) 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風盛則氣壅,氣壅則痰升,故頭 痛而咳嗽。直指方云︰咳嗽,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淒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 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松。三因方云︰一婦牙疼,治療不效,口頰皆腫,以金 散大劑煎湯,熏漱而愈。)
旋複花(即金沸草) 前胡 細辛(一錢) 荊芥(錢半) 赤茯苓(六分) 半夏(五 分) 甘草( 有熱加柴胡黃 消痰而降氣。 故下氣利濕
(東垣) 治脾胃內傷,眼黑頭眩,頭痛如裂,身重如山。惡心煩悶,四肢厥 足太陰痰厥頭痛。(痰厥者,濕痰厥逆而生也。痰逆則上實,故令頭痛目眩,眼前 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少陰頭痛,足寒而氣逆也。太陰少陰二經,雖不 痰與氣逆,壅於膈中,頭上氣不得暢而為痛也。)
半夏(薑製) 麥芽(錢半) 神曲(炒) 白朮(炒一錢) 蒼朮(泔浸) 人參 黃耆(蜜炙) 陳 五錢。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半夏燥痰,而能和胃。)頭旋眼黑,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 定。 濕故 結,發躁 痛也 乃濕 頭痛 所犯 手 乃自地升天者也。太陽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頭痛,脈 弦細,往來寒熱,柴胡黃芩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
白芷石膏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朮半夏南星為主。 少陰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厥陰頭項痛,或吐涎沫,厥冷,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 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清空膏,風濕頭痛 藥也。白朮半夏天麻湯,痰厥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厥逆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 吐之,不可執方而治。按以苦吐之者,瓜蒂散濃茶之類是也。或搐去鼻中黃水,亦治濕氣在 頭之捷法。)
治風寒咳嗽,痰滯氣逆。
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二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一錢) 白 芥子(五七分 易散,宜加北 加防風一錢 葉。若風邪 宜一片。凡 君煎,俱此 暫開痰氣 去杏仁白芥子,加炒乾薑一二錢,砂仁四分,名和胃二陳煎。治胃寒生痰,惡心嘔吐,滿悶 二陳 加 酸
(王隱君) 治實痰老痰,怪証百病。(風木太過,克製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 壅塞中上二焦,回薄腸胃曲折之處,謂之老痰。變生諸証,不可測識,非尋常藥餌所能 此丸主之。)
青礞石(一兩) 沉香(五錢) 大黃(酒蒸) 黃芩(八兩) 將礞石打碎,用焰硝 一兩,同入瓦 久者佳。新 臥,令藥在胸
礞石剽悍之性,能攻陳積伏歷之痰。(吐痰水上,以礞石摻之,痰即隨下,故為利痰聖 藥。) 天而下 未詳,眉棱耳 心下嘈 狀。或 骨疼痛 身習習 如有二 荏苒之 腸毒便 潤三焦 痰,自 加元明粉一兩,朱砂為衣,治同。減大黃黃芩各六兩,加橘紅半夏各二兩,甘草一兩,竹瀝
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煩渴等証。
陳皮(一錢五分) 貝母(二三錢敲碎) 膽星(一二錢) 海石 木通(二錢) 白 芥子(五七分)
頭面紅赤,煩 痰火閉結,大
(指迷方) 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脾主四肢,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 沉細者是也。)
半夏曲(二兩) 茯苓(一兩乳拌) 枳殼(五錢麩炒) 風化硝(二錢半。如一時未 易成,但以 薑湯下。
半夏燥濕,茯苓滲水,枳殼行氣,化痰軟堅。(去堅痰。)生薑製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 行氣 手疲 涎丹
(三 因一名妙應丸) 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項筋骨牽引釣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痺,氣脈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誤認癱瘓,非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 等分為末,糊丸。臨臥薑湯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 蓬朮。
李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喘咳 背冷 癰腫 得氣 為用 賴痰
(靈苑) 治風痰諸癇,癲狂心疾。(諸癇因驚恐憂怒,火盛干心,痰塞心竅,發時卒 倒搐掣,叫吼吐涎,食頃乃醒。身熱脈浮在表者,陽癇,屬六腑,易治。身冷脈沉在裡者,陰癇,屬五臟,難治。其實痰火與驚而已,癲狂亦由於此。)
辰砂(光明者一兩) 乳香(光瑩者) 棗仁(五錢炒) 溫酒調下,恣飲沉醉,聽睡 一二日勿動 加人參一兩
(韓 ) 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痰不自動,因火而動,氣有餘便是火。 上壅,故喘。痰火塞胸,故懶食。)
紫蘇子(沉水者) 白芥子 萊菔子 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為君。
白芥子除痰,紫蘇子降氣,萊菔消食。然皆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矣。(吳 鶴皋 先攻 矣。
(局方) 瘧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瘧初起不宜截,截則邪氣未盡,變生他証,發久 則可截之。)
常山(燒酒炒二錢) 草果(煨) 檳榔 知母 貝母(一錢) 烏梅(二個) 薑三 片,棗二枚,服。一方有良
古云︰無痰不作瘧。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檳榔下氣破積,能消食行痰。陰陽不 和則 勝之 劑也 知母 明。 痰,絡於 用則 老人 須在 梅穿山 則入脾
(易簡) 治實瘧,久發不止,寸口脈弦滑浮大者。(脈弦為肝風,滑為痰,浮為 大為陽。若脈沉細微澀者,禁用。)不問鬼瘧食瘧,並皆治之。
常山(酒炒) 草果(煨) 檳榔 青皮 濃朴 陳皮 甘草 等分。用酒水各一盅,煎熟。絲
凡瘧將來 但瘧之來 常山能吐老痰積飲,檳榔能下食積痰結,草果能消太陰膏粱之痰。陳皮利氣,濃朴平胃,青 曰 凝 用 寒 何 於
(嚴氏)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心在竅為舌,心別脈系舌根,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腎脈挾舌本。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其脈道,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脈亡 血,不能榮養而喑者,又當加補血藥。風痰塞其經絡,舌強不能言,其証為重。若壅熱上攻,舌腫不能轉者,其証為輕。)
半夏(薑製) 膽星(二錢五分) 橘紅 枳實 茯苓(二錢) 人參 菖蒲(一錢) 竹茹(七分)
心脾不足,風邪乘之,而痰與火塞其經絡,故舌本強而難語也。人參茯苓甘草,補心益 脾而 使 實 有風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竅者,有風寒壅滯者,致舌本木強。又有氣虛血虛腎虛,及老人暴 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補東加菖蒲遠志。)
治中風痰盛,體肥不渴者。
膽星(八錢) 木香(二錢) 為末服,或加全蠍。
南星燥痰之品,製以牛膽,以殺其毒。且膽有益肝膽之功,(肝膽之經屬風木。)佐以木香,肝風
治風癇迷悶,涎潮抽掣。(風暑濕,或感風寒者,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郁而生 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數日一發,或一日數發。發則眩仆倒地,昏不知人,瘈瘲 抽掣 目斜,或隨臟氣作六畜之聲。)
膽星 全蠍(去足焙) 蟬蛻(二錢五分) 牛黃 白附子 僵蠶(洗焙) 防風 天 麻(錢半)
牛黃清心解熱,開竅利痰。天麻防風南星全蠍,辛散之味。僵蠶蟬蛻,清化之品。白附 頭面 逐風 麝牛 之,
消痰熱,潤肺止嗽,或肺癰肺痿,乃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 為末,用砂糖或蜜和丸,龍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貝母 或粟
治痰濕氣逆而咳嗽。(肺受火傷,則氣逆而為咳。脾有停濕,則生痰而作嗽。病有 六腑之殊,而其要皆歸於肺。以肺為五臟華蓋,下通膀胱,外達皮毛,為氣之主,而出 大法新嗽脈浮為表邪,宜發散。脈實為內熱,宜清利。脈濡散為肺虛,宜溫補。久嗽利,以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溫中助胃,兼治嗽藥。素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五臟六腑,俱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 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風寒暑濕之邪,自 內傳臟腑,而為嗽也。有自內發者,七情飢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 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不留 徑傷臟腑,而成傷寒溫熱諸病。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只在本臟,未傳入 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飢飽之嗽,必久而後發也。)
杏仁(去皮尖) 貝母 茯苓(一錢)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橘紅(五分) 加薑煎。
火嗽加青 天冬。午 二冬,竹 見血,多 用沙參。 此治嗽之通劑也。杏仁解肌散寒,降氣潤燥。貝母清火散結,潤肺化痰。五味斂肺而寧嗽,
治熱痰。(氣有餘則為火,液有餘則為痰,痰隨火而升降。故治痰者,必降其 者,必順其氣也。)
半夏(薑製) 膽星(兩半) 橘紅 枳實(麩炒) 杏仁(去皮尖) 栝蔞仁(去油)
黃芩(酒炒) 此治痰火之通劑也。半夏南星,以燥濕氣,黃芩栝蔞,以平熱氣。陳皮以順裡氣,杏仁以降 之反 氣為
(局方)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為氣主,火升克肺,故氣高痰涌,或喘或嗽,甚則嘔血也。火炎津枯,有升無降,故利。又有氣痛便秘,用通劑而愈不通,故暫通複秘。因而下血者,亦當順氣,氣順則當求溫暖之劑。)
蘇子 半夏 前胡 濃朴(薑炒) 橘紅 當歸(一錢) 甘草(炙) 肉桂(五分) 加薑煎。一
蘇子前胡濃朴橘紅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氣,兼能除痰,氣行則痰行也。數藥亦能發表,既以 上盛 上盛 膠各 之劑
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膈有膠固之痰,外有非時之感,則令人哮喘。束於表,陽氣並於膈中,不得泄越。故膈熱氣逆。聲粗為哮,外感之有餘也。氣促為喘虛而不足也。)
白果(三十枚炒黃去殼) 麻黃(薑製) 款冬花(三錢) 桑白皮(蜜炙) 蘇子(二錢) 杏仁(
表寒宜散,麻黃杏仁桑皮甘草,辛甘發散,瀉肺而解表。裡熱宜清,款冬溫潤,白果收澀,功也
(三因方名四七湯) 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或咳或喘,或攻沖作痛。(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七情之病令人氣結痰聚,陰陽不得升降,故 有痞滿喘咳沖攻等証。)
半夏(薑汁炒五錢) 濃朴薑(汁炒三錢) 茯苓(四錢) 紫蘇(二錢) 加薑棗煎。
氣鬱則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氣化痰為先。半夏辛溫,除痰開鬱。濃朴苦溫,降氣散滿。紫蘇而加白芍陳皮人參桂心,亦名七氣湯。(三因)治七情鬱結,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寒熱 眩暈,
(局方 亦名七氣湯。) 治七情郁,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膨脹喘急。(針經云︰胃絡不和,喘出於陽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於腎氣之上奔。)
人參 官桂 半夏(一錢) 甘草(五分) 加薑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行血中 氣滯,氣
李士材曰︰夫七情過極,皆傷其氣。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獨異者。蓋郁久則濁氣閉塞,謀慮之國老(
治癲狂失心。(癲多喜笑,尚知畏懼,証屬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製,証屬為陰。此病多因驚憂,痰血塞於心竅所致。難經云︰諸陽為狂。諸陰為癲。)
白礬(三兩) 鬱金(七兩) 薄荷糊丸。
白礬酸鹹,能軟頑痰。鬱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疾已矣。
治喘嗽不已,或痰中有血,虛人尤宜。
百合 款冬花 等分蜜丸,龍眼大。臨臥薑湯下,或噙化。加紫菀百部烏梅,名加味百花膏
款冬瀉熱下氣,清血除痰。百合潤肺寧心,補中益氣,並為理嗽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