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至真要大論所列病機,凡言火者五,言熱者四,似皆謂之火也。然諸病之見於諸 篇者 悉病 於篇 為真 之不 甚則 之元 病在 為病 急烈 又何難哉。惟虛 病為最者,正以 大腸之火。山梔 此不可。黃芩清 之火,善除骨蒸 梨汁貝母,解上 清肝腎大腸之火 瀉諸經之浮火,元 胡黃連,瀉五臟之 火,澤瀉車前子,瀉陽明諸經實熱 滋心腎不交,已若盡之。然
(相傳此方為太倉公火劑,而崔氏治劉護軍,又云其自製者。) 治一切火熱,表 盛,狂躁煩心。(邪入於陽則狂,心為熱所擾則煩,躁則煩之甚也。)口燥咽乾。(火盛 大熱乾嘔。(熱毒上逆。)錯語不眠。(熱昏其神,崔尚書曰︰胃有燥屎,令人錯語。 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承氣湯。通而錯語者,宜黃連解毒湯。)吐血衄血。( 衄血者,當汗不汗,蘊熱逼血上行也。)熱甚發斑。(熱毒入胃。)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等分。
三焦積熱,邪火妄行,故用黃芩瀉肺火於上焦,黃連瀉脾火於中焦。(王海藏曰︰黃連 瀉心 膀胱 也。 微熱 三下 濕熱 水丸,名三黃金花丸。治中外諸熱,寢汗切牙,夢語驚悸。吐衄淋秘,勞嗽骨蒸。加大 黃名 粥丸 火生 氣 ( 汗 陽 連 ( 丹 受 則血歸經而自安矣。寇宗奭曰︰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吳鶴皋曰︰ 治病必求其本。陽毒上竅出血,則熱為本,血為標。能去其熱,則血不治而自歸經矣。李士 材曰︰古人用大黃治虛勞吐血,意甚深微。蓋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瘀血不去,則新血不 生也。楊仁齋曰︰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已。法當溫中,使血自歸經,宜理中湯加木香,七氣東加川芎,或甘草
乾薑湯,甚效。)又大黃用酒浸,蒸晒九次,蜜丸,名三黃丸。治三焦積熱,頭項腫痛,目 赤口瘡,心膈煩躁,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消渴羸瘦,(消渴羸瘦,由於火炎水乾。)
(仲景) 治傷寒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傷寒心下滿硬而痛者為結胸,硬滿而不 痛者為痞。經曰︰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心下痞,而複惡寒汗
附子瀉心湯。大抵諸痞皆熱,故攻之多寒劑。此加附子,恐三黃重損其陽,非補虛也 後複汗,或下後陽虛,故惡寒汗出。諸瀉心湯,皆治傷寒痞滿,滿在心胸,不在胃也 病痞滿,有寒熱虛熱之不同。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氣於四臟,結而不散則為痞。傷寒之 為寒郁內熱,宜苦泄。雜病之痞,為氣不滌暢,宜辛散。)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別煮取汁。)
吳鶴皋曰︰心下痞,故用三黃以瀉痞。惡寒汗出,故用附子以回陽。非三黃不能去痞熱,無 之 二 下 者 類 解 渴 作 痞 中 關上 活人 足吐 心湯 胃之 發於 分之 陽發 當有
(仲景) 治傷寒下之早,胸滿而不痛者為痞,身寒而嘔,飲食不下,非柴胡証。 (經曰︰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証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証仍在者,複與柴胡湯。 此難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欲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 陷胸湯主之。若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凡用瀉心者,皆屬誤 下之証,非傳經熱邪也。)
半夏(半升) 黃連(一兩) 黃芩 甘草(炙) 人參 乾薑(三兩) 大棗(十二 枚)
成氏曰︰否而不泰為痞,苦先入心,瀉心者必以苦。故以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降陽 而升 者,而大 証,嘉言 怫 寒 寒熱 不可 陽驟 得苦 猶恐 除人參再加甘草,(一兩,合前四兩。)名甘草瀉心湯。(仲景)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下利 胃虛 退 並云甘草能除滿,以脾健運則滿除也。觀仲景用以消痞,豈非取其散滿哉?又按此乃傷寒之 下利腸鳴也。雜証腸鳴,亦多屬脾胃虛。經云︰脾胃虛則腸鳴腹滿。又云︰中氣不足,腸為 之苦鳴,宜參朮補劑加甘草芩連枳實乾薑等。丹溪曰︰腹中水鳴,乃火激動其水也,宜二陳 東加芩連梔子。)加生薑四兩,名生薑瀉心湯。(仲景)治汗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 噫(噯同),食臭,完穀不化,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客氣上逆,伏飲搏膈,故痞硬。 中氣不和,故乾噯。胃虛火盛,邪熱不殺谷,故完穀不化。脅下有水氣,土弱不能製水,故腹中雷鳴下利,謂之協熱利。為汗後胃虛,外損陽氣,故加生薑以散邪滌飲,益胃複陽。 劉河間曰︰瀉而水穀變色者為熱,不變色而澄徹清冷者為寒。若肛門燥澀,小便黃赤,水穀 雖不變,猶為熱也。此因火性急速,食下即出,不及克化,所謂邪熱不殺谷也。)
(仲景) 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裡有寒。(浮為在表,滑為在裡,裡寒指傷寒,即 病熱之本因也。)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 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腹滿身重,口不仁, 語,陽明証 也。面垢,少陽証也。遺尿,太陽証也。三証之中,陽明為多,屬表裡有邪。發表則燥熱益 甚,故譫語。攻裡則陰氣下竭,而虛陽上脫,必額汗出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三陽熱甚也,與此湯以解內外之熱。)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苔,目 痛鼻乾,不得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邪熱盛,故脈洪大。外 無寒邪,故不惡寒反惡熱。中風有汗,傷寒無汗。傳入陽明則有汗,謂之熱越,故陽明病 法多汗。裡熱故作渴,陽明主肌肉,故肌熱。脈交 中,故目痛。脈挾鼻,金燥故鼻乾。胃 不和故臥不安。人之陽氣,晝日行陽二十五度。平旦屬少陽,日中屬太陽,日晡屬陽明。傷 寒証中,日晡潮熱,為胃實無虛証,胃熱失下則發斑。)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先煮石膏數十沸。(味 淡難出。)再投
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甘草為 臣。 瀉胃 專治陽 脾虛發 力。類 而格陽 重寒則 冷,而 邪入裡 深,則 深而病 垣曰︰ 皋曰︰ 病則投 渴,忌 加人參三兩,名人參白虎湯。(仲景)治傷寒渴欲飲水,無表証者。(白虎解熱,人參生 津。 俱無 癃秘 和者 已 亦 傷 發 寒 其表不解,全是麻黃與葛根証,安可行白虎也。)亦治太陽中,身熱汗出,惡寒足冷,脈 微而渴。(身熱惡寒為在表,足冷脈微,又不可表。)亦治火傷肺胃,傳為膈消。(喻嘉言曰︰ 肺消以地黃丸治其血分,腎消以白虎湯治其氣分。病不能除,醫之罪也。)加蒼朮名曰虎加 蒼朮湯,治濕溫脈沉細者,沉細屬濕,先受暑,後受濕,暑濕相搏名濕溫。其証脛冷腹滿,頭痛身痛多汗,渴而譫語。李東垣曰︰動而傷暑,火熱傷氣,辛苦之人多得之,宜人參白 虎湯。靜而傷暑,濕勝身重,安藥之人多得之,宜蒼朮白虎湯。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金 匱)治溫瘧,但熱不寒,骨節疼痛,時嘔。除粳米加人參,名化斑湯,治胃熱發斑脈虛者。 加柴胡黃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湯,治暑嗽喘渴。
(仲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傷寒解後,餘熱未盡,津液不足,羸少氣。虛熱上逆,故欲吐。)亦治傷暑發渴脈虛。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人參(三兩) 甘草(炙二兩) 麥冬(一升) 半夏 粳 米(半升) 竹葉石膏之辛寒,以散餘熱。(竹葉能止喘促氣逆上沖。)人參甘草麥冬粳米之甘平,以 益肺 又方,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亦名竹葉石膏湯,治胃實火盛而作渴。〔士材曰︰ 陽明 爾。 戊土
(仲景) 治傷寒熱利下重,欲飲水者。(陽熱之利,與陰寒不同。陰利宜理中四逆 溫臟,陽利糞色必焦黃,熱臭,便出作聲,臍下必熱,宜涼藥。)
白頭翁(二兩) 秦皮 黃連 黃柏(三兩)
白頭翁苦寒,能入陽明血分,而涼血止 。秦皮苦寒性澀,能涼肝益腎,而固下焦。(漬 水 苦 而 故
(金匱名桔梗湯) 治少陰咽痛喉痺,肺癰吐膿,乾咳無痰,火鬱在肺。(手少陰心脈 挾咽,足少陰腎脈循喉嚨,火炎則痛。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一陰,少陰君火。一 陽,少陽相火也。金匱云︰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 難治。火鬱在肺,則乾咳無痰。)
甘草(二兩) 桔梗(一兩) 或等分。王好古加減法,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 膿血加紫 膚痛加黃 甘草甘平,解毒而瀉火。桔梗苦辛,清肺而利膈,又能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排膿血而 補內 咽 血 勢 忌用膽礬等劑點喉,使陽郁不得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使陽邪陷裡。宜用表藥,提其氣 升,以助陽也。如不惡寒,脈滑實者,又當用寒劑下之,酸劑收之也。外台秘要曰︰五臟之 尊,心雖為主,而肺居其上。肺為華蓋,下覆四臟,合天之德,通達風氣,性愛溫而惡寒。 心火更炎,上蒸其肺,金被火傷,則葉萎倚著於肝,肝發癢則嗽。因心肝虛弱,不能傳陽於 下焦,遂至正陽俱躋,變成嗽矣。肺主皮毛,遇寒則栗而粟起。肺嗽因萎倚著於肝而成病,由木能扣金與鳴也。先養肺,抑心肝虛熱,和其腎,則愈矣。) 除桔梗名甘草湯,(金匱) 治同。加防風名甘桔防風湯,治同。加防風荊芥連翹,名 如聖湯 主音,元氣。 少陰心 養而喑 能轉運 下氣而 知是痞 湯,治 分。)黃 乾多渴。
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 陰虛內熱動血等証。
生地 熟地 芍藥(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柏(錢半) 生甘草(一錢) 如 小水多熱 汗者,加 錢。如氣 地榆一二 地山藥。
(東垣又名通關丸。)治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及腎虛蒸熱,腳膝無力,陰痿 陰汗,衝脈上沖而喘。(腎中有水有火,水不足則火獨治,故虛熱。肝腎虛而淫熱壅於下焦,故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起於二陰之交,直沖而上至胸,水不製火,故氣逆上而喘。)
黃柏(酒炒二兩) 知母(酒炒一兩) 桂(一錢) 蜜丸。
小便者,足太陽膀胱所主,生於肺金。肺中伏熱,水不能生,是絕小便之源也。渴而小 便不 珀燈 瀉火而清肺,滋水之化源也。若熱在下焦而不渴,是絕其流而溺不泄也,須用氣味俱濃 陰中 飲食 膀胱 積熱 劑,上焦 中有 分氣 去桂名療腎滋本丸,治腎虛目昏。去桂加黃連,名黃柏滋腎丸,治上熱下冷。(陽極似 陰。) 酒調服
(東垣) 治肌熱表熱,四肢發熱,骨髓中熱,熱如火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 之,及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並宜服此。
柴胡(八錢) 防風(二錢半) 葛根 升麻 羌活 獨活 人參 白芍(五錢) 炙 甘草(三錢)
柴胡以發少陽之火,為君。升葛以發陽明之火,羌活以發太陽之火,獨活以發少陰之火,為 益 鶴皋曰︰經曰,少火生氣,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揚之則光,遏之則天。 今為飲食抑遏,則生道幾乎息矣。使清陽出上竅,則濁陰自歸下竅。而飲食傳化,無抑遏之 患矣。東垣聖於脾胃,治之必主升陽。俗醫知降而不知升,是撲其少火也,安望其衛生耶。 又曰︰古人用辛散,每佐以酸收。故桂枝湯中亦用芍藥,獨兵家之節製也。) 除人參獨活加蔥白,名火鬱湯,治同。(火愈者,內熱外寒,脈沉而數,火愈無焰,故 外寒 陶節奄升陽散火湯。人參白朮茯神甘草陳皮麥冬當歸芍藥柴胡黃芩。加薑棗,金器煎。 治傷 此乃 實,小
治諸凡火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柏(五錢) 枳殼(錢半) 細甘草(三分) 煎 成。食遠溫服
如熱在經絡肌膚者,加連翹天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大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 在陽 之。 以通
治三焦氣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柏 茯苓 丹皮(錢半) 陳皮(八分) 如多郁氣逆 傷肝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加青皮梔子。
(局方) 治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 (脅者,肝膽之部也,火盛故作痛。膽脈絡於耳,故聾。肝者,將軍之官也,謀慮出焉 者,中正之官也,決斷出焉。膽虛,數慮而不決。膽氣上溢,故口為之苦。肝主筋,濕 故筋痿。肝脈絡於陰器,故或汗或腫或痛,白濁溲血,皆肝火也。)
龍膽草(酒炒) (炒) 梔子(酒炒)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炒) 柴胡 生 甘草
龍膽瀉厥陰之熱,(肝)柴胡平少陽之熱,(膽)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 肝,用
東垣無黃芩梔子甘草,亦名龍膽瀉肝湯,治前陰熱癢臊臭。(此因飲酒,風濕熱合於下 焦為 因而 通澤 治前 連知
治陰虛挾熱瀉利,或喜冷,或發熱,或下純紅鮮血,或小水赤痛等症。
生地黃 芍藥 茯苓 澤瀉(二錢) 當歸(一二錢) 黃芩 黃連(一錢五分) 枳殼 甘草( 如熱甚者加黃柏,小水熱痛者加梔子,燥渴者加花粉麥冬。
(宣明) 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驚悸搐搦,躁擾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 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兩脅痛引少腹,肝移熱於肺而咳嗽。(肝屬風木,主 主怒,主驚。故搐搦驚狂,皆屬肝火。目為肝竅,膽脈絡於耳,二經火盛,故目眩耳聾 心脈挾咽歷膈,腎脈貫膈循喉嚨。水衰火盛,故膈咽不利。兩脅少腹,皆肝膽經所循,故相 引而痛。五臟六腑皆有咳,然必傳以與肺,肝之移邪,則為肝咳)亦治盜汗(盜汗屬熱,此 與
當歸(酒洗) 龍膽草(酒洗) 梔子(炒黑) 黃連(炒) 黃耆(炒) 黃芩(炒 一兩) 大黃(酒 丸。薑湯下
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龍膽 青黛,直入 肝,能引諸 能入厥陰
治水虧陰涸,陽火有餘。小便癃閉,淋濁疼痛等証。
生地 熟地 牛膝 豬苓 澤瀉 生黃柏 生知母(二錢) 綠豆(三錢) 龍膽草(一錢五分) 至一二兩亦
(錢乙) 治肝火鬱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腫痛。(肝屬風木,木 盛生火,故發熱多甚於寅卯木旺之時。按之在肉之下,骨之上,為肝熱。肝膽之經,行於兩 脅,風火乾之,故臥不安。肝在志為怒,故多怒。肝虛膽怯,故多驚。肝主筋,逢熱則縱,故痿。目為肝竅,熱發於目,故腫痛。) 方見卷六上祛風門 肝者,將軍之官,風淫火熾,不易平也。龍膽大黃,苦寒味濃,沉陰下行直入厥陰而散 瀉之 而升 痛目 故肝 劑,平肝 經 是攝 求其 春無 可愛 培之 而為
治肺經積熱,上喘咳嗽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人參 黃芩 梔子仁 枳殼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 大黃 桔梗 按人參。肺熱反能傷肺,此清肺經積熱,以人參瀉肺立名,可見瀉其肺熱,必不可傷 其肺氣
(錢乙) 治肺火,皮膚蒸熱。(肺主皮膚,輕按即得,重按全無,是熱在皮毛。)洒淅寒熱。(邪在膚腠。)日晡尤甚。(申酉時燥金正旺之時。)喘嗽氣急。(肺苦氣上逆。)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
桑白皮甘辛而寒,行水降火,瀉肺氣之有餘。除痰止嗽,能利二便,而療熱渴。地骨皮 寒瀉 熱從 火。 加人參五味茯苓青皮陳皮,名加減瀉白散。(東垣)治咳嗽喘急。嘔吐加知母黃芩桔梗 青皮陳 加黃芩知 嗌喉不利,寒,治氣出 為佐。桔梗
治脾肺大熱,虛煩上壅,咽喉生瘡。
雞蘇葉 荊芥穗 防風 桔梗 牛蒡子(炒) 人參 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
按此方清上焦熱,全用辛涼輕清之氣,不雜苦寒降下之味。其見甚超,較涼膈散諸方為 更勝
治怒氣傷肝,而因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動血等証。
青皮 陳皮 白芍(二錢) 澤瀉(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梔子(炒) 丹皮(一錢五分) 分,如兼寒熱者 多者,勿用芍藥
(錢乙) 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切牙口渴。(心與小腸相表 裡,心熱則小腸亦熱,故便赤淋痛。心屬君火,是五臟六腑火之主。故諸經之熱,皆應於心。面赤煩躁,切牙口渴,皆心熱也。舌為心苗,若心火上炎,熏蒸於口,則口糜口瘡。輕手按至皮毛之下,肌肉之上,則熱,日中大甚,是熱在血脈為心熱。心火亢甚,小腸鬱結不能通利者,此方主之。如治白濁沙淋等証,合逍遙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
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葉生竹上。故清上焦)木通降心火入小腸。(君火宜木通,相火 淋痛 之義 糜,則
治肺壅腦熱,鼻乾,大便秘澀。
天門冬(去心皮) 桑白皮 升麻 大黃 枳殼(麩炒) 甘草 荊芥
按此方藥味較人參瀉肺湯為少減,然用升麻,且升且降,以散上焦壅熱,可取。
(東垣) 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其牙喜寒惡熱,或牙齦潰爛,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頰腮腫痛。(足陽明胃脈,循鼻外,入上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主上牙齦,喜寒飲而惡熱。手陽明大腸脈,上頸,貫頰,入下齒,挾口,主下牙齦,喜熱飲而惡寒。足陽明別絡腦,故腦痛。陽明之脈營於面,故面熱。二經熱盛,故唇口齒頰病,面腫痛也。齒為骨,屬腎,牙宣牙齦出血,或齒縫出血也,亦名齒衄,乃腎病。若血多而涌出不止,為陽明熱盛,以陽明多氣多血也。唇屬脾胃大腸經,燥則乾,熱則裂,風則,寒則揭,若腫皴裂如蠶繭,名曰繭唇。唇吞者,肌肉之本也。人中平滿者為唇反,唇反肉先死。)
生地黃 牡丹皮 黃連 當歸 升麻 一方加石膏。
黃連瀉心火,亦瀉脾火。脾為心子,而與胃相表裡者也。當歸和血,生地丹皮涼血,以養陰新
六郁而痛者,越鞠丸。中氣虛而痛者,補中益氣湯。思慮傷脾而痛者,歸脾湯。腎經虛熱而痛者,六味丸。腎經虛寒而痛者,還少丹,重則八味丸。甚屬風熱者,獨活散茵陳散。風寒入腦者,羌活附子湯,當臨時製宜。附獨活散。獨活羌活川芎防風各五錢,細辛荊芥薄荷生地各二錢。每服三錢。)
治水虧火勝,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証效如神。若大便溏泄者,大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一錢五分) 如火之盛極 火不能降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瘡口臭,煩渴易飢,熱在肌肉。(口為脾竅,唇者脾之外候。口燥唇乾,口瘡口臭,皆屬脾火。脾熱故煩熱易飢,病名中消,脾主肌肉,故熱在肉按重按皆不熱,不輕不重乃得之。遇夜尤甚者,為脾熱實熱,宜此湯及調胃承氣。虛補中益氣湯。按面上熱,身前熱,一身盡熱,狂而妄言妄見,皆足陽明。肩背及熱足踝後熱,皆足太陽。口熱舌乾,中熱而喘,足下熱而痛,皆足少陰。肩上熱,項似拔熱若寒,皆手太陽。身熱膚痛,手少陰,淋洒淅寒熱,手太陰。掌中熱,手太陰少陰熱而筋縱不收,陰痿,足陽明厥陰。又曰︰胃居臍上,胃熱則臍以上熱。腸居臍下,臍以下熱。肝膽居脅,肝膽熱則脅亦熱。肺居胸背,肺熱則胸背亦熱。腎居腰,腎熱 熱,可類推也。)
防風(四兩) 藿香(七錢) 山梔(炒黑一兩) 石膏(五錢) 甘草(二兩)
上末。微炒香。酒
山梔清心肺之火,使屈曲下行,縱小便出。藿香理脾肺之氣,去上焦壅熱,辟惡調中。
石膏
又
連
垣曰
類。
錢乙瀉黃散。
白芷 防風 升麻 枳殼 黃芩(錢半)石斛(一錢二分)半夏(一錢)甘草(七分)治同前証
皆陽明藥,防 中上之氣。半 火鬱發之之義
治積熱
地黃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四兩) 栝蔞根 生薑汁 鮮地骨皮 生麥冬汁 白
上 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諸藥,取汁三升,去渣。下竹瀝地黃麥冬汁,緩火煎四五沸之。
(又名茱連丸) 治肝膽鬱火,左脅作痛,或胸脅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結,酒濕發黃。(肝火盛 則脅 筋疝 但得
黃連(六兩薑汁炒) 吳茱萸(一兩鹽水泡) 水丸。
肝實則作痛,心者肝之子,實則瀉其子,故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製木,一熱 肝居於 皆屬 能相 何也?丹溪曰︰吐酸與吞酸不同。吐酸,吐出酸水如醋。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郁而成積,濕中生熱,故隨木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郁之久,伏於腸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汁 液得行,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言其體位。東垣言寒,言其末也。予當治吞酸,用黃連吳茱製炒,隨時令迭為佐使。蒼朮茯苓為輔,蒸餅為丸吞之。仍教糖食蔬果自養,則病易安(丹溪之論,亦未暢盡。總之此証有熱有寒,不可執一。)戴氏曰︰房勞腎虛之人,胸 未 加炒芩蒼朮陳皮,亦名茱連丸,治同。加芍藥等分為丸,名戊己丸,治熱痢熱瀉。(熱 瀉者 子一 青丸
治婦人血海有熱,經脈先期及過多者。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及男婦大腸血熱便 証。
當歸 白朮(炒) 白芍(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黃芩 白石脂(醋 淬) 北五味 丹皮 黃柏各等分
(節庵) 治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 睡中獨語,目赤口乾,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名越經証。(傷寒不 滿,二便如常,病不在腑也。神昏睡語,不思食,形如醉人,此邪熱傳於手少陰心,心 而逼肺也。邪熱入裡,故目赤舌乾。邪熱在陰,故不渴。此証自足而傳手經,故曰越經
黃連 黃芩 犀角 知母 山梔 滑石 麥冬 人參 甘草 茯神 加燈心薑棗煎。
陳來章曰︰熱入心經,涼之以黃連犀角梔子。心熱上逼於肺,清之以黃芩知母麥冬,泄 之以 者,
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痰涎壅甚,腮項結核,口舌生瘡。及遍生瘡癤,已潰 宜服之。
犀角(磨沖) 防風 荊芥穗(一錢) 鼠粘子(炒二錢) 炙甘草(一錢)
按此方專清上焦蘊熱,與利膈散略同,彼可多服,此可暫服爾。
(局方) 治憂思抑鬱,發熱煩躁,或酒色過度。火盛克金,口苦咽乾,漸成消渴 精淋濁,過勞即發。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夜靜晝甚。及女人崩帶(煩躁遺精淋濁者,而有熱也。心火妄動,不能下交於腎,故元精失守也。過勞即發為勞淋,勞則動其心火 晝偏熱者,陽虛也。崩中,由損傷衛任,氣血俱虛。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由陰虛而 之,血得熱而妄行也。帶者,病本於帶脈而得名。赤屬血,白屬氣。由陰虛陽竭,營氣 衛氣下陷,或濕痰濕熱蘊積而下流也。)
石蓮肉 人參 黃耆茯苓 柴胡(三錢) 黃芩(炒) 地骨皮 麥冬 車前子 甘草(炙二 參 甘草,所以補陽虛而瀉火,(東垣曰︰參 甘草,瀉火之聖藥。)助氣化而達州都。 (膀 上焦
此方性味極清極輕,善入心肝二臟。行滯氣,開鬱結,通神明,養正除邪,大有奇
生地 麥冬 白芍 石菖蒲 石斛 丹皮 茯神(二錢) 陳皮(一錢) 木通 知母(一錢五 如痰勝多郁者,加貝母二錢。痰盛兼火者,加膽星一錢五分。陽明火盛,內熱狂叫者,加石 加人
(東垣) 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咽喉不 口渴舌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泰和間,多有病此者。醫 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視之曰︰夫身 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盛。以承氣瀉 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病以適至其所為故。遂處此方,全活甚眾,遂名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五錢) 陳皮(去白) 生甘草 元參 柴胡 桔梗(二錢) 連翹 板 之,或蜜拌為
芩連苦寒,瀉心肺之熱為君。元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補氣為臣。連翹薄 荷鼠 陽明 書中
治血熱便血,無論脾胃大小腸膀胱等証皆可用。
生地 芍藥 續斷 地榆 黃芩 槐花 荊芥穗(炒焦) 烏梅(一個) 如火盛者,加梔子黃
(局方) 治內外煩熱不解,狂易叫走,發斑發黃,口瘡腳氣,瘴毒蠱毒,熱毒藥毒。
黃金(百兩)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三斤。水煮。搗煎去渣。入後藥。) 升 麻元參 並搗銼,入前藥 煎,不住手將柳木 兩二錢。研細入前藥拌 寒水石石膏滑石硝石,以瀉諸經之火,而兼利水為君。磁石元參,以滋肺腎為臣。犀角 羚角 丹 而
治一切積熱,咽喉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咽物妨悶,致咽閉壅塞。及天行時熱,發狂昏 憒。
芒硝 朴硝 硝石 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研水飛) 甘草(等分) 將甘草 煎湯二升 候冷,即以小
按此方仿紫雪之製,而不用黃金犀羚等貴重之藥,亦為簡便。
治午前潮熱,氣虛無汗。(熱發午前,陽虛而陰火乘之也。火燥熱郁,故無汗。經曰︰ 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按此有 邪有餘,陰陽和則無病,過中則皆病也。經又曰︰陽盛生外熱,陰盛生內寒。皆亢 非真陰真陽盛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半夏曲 當歸 赤芍藥 柴胡 干葛 加薑棗煎。四 君以補 除大熱 傷寒無 前藥各一兩,加黃芩五錢,每服三錢。加薑棗煎,名人參散。(許叔微)治邪熱客於經 絡,入臟 合之
(東垣) 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後發熱(午後發熱 在陰分,陽陷陰中也。背為陽,腹為陰。背惡寒者,陽不得伸也。脾主四肢,四肢沉困 勝而脾不運也。小便黃,濕兼熱也。汗後而熱不退,或陰虛,或陽虛也。)
人參 赤茯苓 甘草(炙) 柴胡(五錢) 白朮(一兩) 生地黃 地骨皮 知母 澤瀉(七錢) 陽陷陰中,熱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陰。而以知母地骨,瀉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陽,以 氣
(外台) 治勞熱骨蒸,四肥微瘦,有汗,脈長者。(此指勞熱,因陽邪入裡,傳為骨 蒸。令人先寒後熱,漸成羸瘦者。有汗,胃實也。脈長,陽明証也。)
石膏研細,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熱退為度。 石膏大寒質重,能入裡降火。味辛氣輕,能透表解肌。雖寒而甘能緩脾。火勞有實熱者,非 豈 火 力 者
(亦名六一甘露散) 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秘結,瘟疫,斑黃,及熱痰喘嗽 等証。
石膏(六兩生用) 粉甘草(一兩)為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 湯調下。
治骨蒸勞熱(火炎水虧,真陰消爍,故肌骨之間,蒸蒸而熱也。東垣曰︰晝熱夜靜 是陽氣旺於陽分也。晝靜夜熱者,是陽氣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夜俱熱者,是 無陰也。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
銀柴胡(錢半) 胡黃連 秦艽 鱉甲(童便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一錢) 炙 甘草(五分) 地骨胡連知母之苦寒,能除陰分之熱,而平之於內。柴胡秦艽青蒿之辛寒,能除肝膽之 熱,
治肺癆有熱,不能服補氣之劑者。(肺虛挾火,或咳嗽發熱,陰虛已甚。再服補陽 則火益亢,而陰愈虧。故有雖病虛勞,不能服溫補藥者。)知母 貝母 等分。炒為 火旺爍金,肺癆熱,能受溫補者易治,不能受溫補者難治。故又設此法以滋陰,用貝母 化痰
治發斑咽痛。(發斑者,陽明胃熱也。咽痛者,太陰肺火也。)
元參 升麻 甘草(等分。)
升麻能入陽明,升陽解毒。元參能入太陰,清金製火。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可利咽 散斑 除元參,加犀角射乾黃芩人參,名陽毒升麻湯。治陽毒發斑,頭項背痛,狂躁罵詈,咽 腫吐
(節庵) 治傷寒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血熱不散,蒸於皮膚則為斑 如錦紋。紫黑者,熱極而胃爛也,多死。此或因陽証,誤投熱藥。或因下早,表熱乘虛 或因下遲,熱留胃中,皆發斑。有陰証發斑者,元氣大虛,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 上獨熏肺,傳於皮膚,淡紅而稀少也。宜大建中湯,誤投寒劑則殆矣。)
青黛 黃連 犀角 石膏 知母 元參 梔子 生地黃 柴胡 人參 甘草 加薑棗 煎。入
發斑雖由胃熱,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青黛黃連,以清肝火。梔子元參,以清心肺之火。 知 肌 乘
(無擇) 治鼻淵。(鼻流濁涕不止,名鼻淵。乃風熱爍腦,而液外滲也。經曰︰腦滲為涕。又曰︰膽移熱於腦,則辛 鼻淵。即山根,辛,酸痛也。原病式曰︰如以火爍金,熱極則反化為水。肝熱甚則出泣,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皆火熱盛極,消爍以致之也。)
白芷(一兩) 薄荷 辛夷(各五錢) 蒼耳子(炒二錢半)為末,食前蔥茶湯調下二錢。
凡頭面之疾,皆由清陽不升,濁陰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陽明,上行頭面,通竅表汗,除濕 達皮 腦液
(嚴氏) 治鼻生息肉,氣息不通,不聞香臭。(鼻為肺竅,氣清則鼻通,氣熱則鼻塞。濕熱甚盛,蒸於肺門,則生息肉。猶濕地得熱而生芝菌也。)
辛夷 白芷 升麻 本 防風 川芎 細辛 木通 甘草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茶 調下 經曰︰天氣通於鼻。若胃中無痰火積熱,是平時上升,皆清氣也。由濕火內焚,風寒外 束,行頭 芎 下 為
(陳無擇) 治纏喉風痺,咽喉腫痛,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症,小兒奶癖,及骨屑哽塞。
元參 黃連 荊芥 貫眾 山豆根 茯苓 甘草 砂仁 滑石(五錢) 硼砂 寒水石(三錢)
元參黃連寒水石清火,貫眾山豆根解毒,滑石茯苓利水,砂仁硼砂軟堅,並能消骨鯁。 荊芥 有氣 細細
(千金) 治腎熱,耳流膿血,不聞人聲。(耳為腎竅,舌為心竅。以舌非孔竅,故心 亦寄竅於耳。十二經中,除足太陽手厥陰,其餘十經,皆入絡耳中。腎治內之陰,心治外之 陽,清淨精明之氣,上走空竅,而耳聽斯聰矣。若二經不調,陰陽不和,或煩勞陰虛,或衛 氣 血
磁石( 紅淬七次) 牡蠣(鹽水煮 粉) 白朮(炒五兩) 麥冬 芍藥(四兩) 甘草(一兩)
磁石體重,辛鹹色黑,補腎祛熱,通耳明目,故以為君。牡蠣鹹寒,軟痰破結。生地大 寒,而耳 皆能 防水 藥,
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濃,或稀,或湯,任 意飲 小水 清熱
(直指) 治脾胃兩經中濕火,傳變大腸,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濕熱之 積,瘀乾血分則赤,瘀干氣分則白。赤白兼下者,氣血俱病也。後重裡急者,氣滯不通也。 按裡急後重,有因火熱者,有因氣滯者,有因積滯者,有因氣虛者,有因血虛者,當審証論 治。)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同炒。去茱萸用。) 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 醋糊丸,米飲 痢為飲食不節,寒暑所傷,濕熱蒸郁而成。黃連苦燥濕,寒勝熱,直折心脾之火,故以 為君 溫 陽,消克 加石蓮肉,治噤口痢。(石蓮清心火,開胃口。)加大黃,治熱痢積滯。(大黃瀉胃熱。 蕩積 梅
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方也。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用大碗盛清冷 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傾。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渣,退陰火極速也。
治胃火煩熱,狂躁嘔吐等証,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一錢五分) 石膏(生用三五錢) 或加麥門冬。
按人身熱病最多,蓋素蘊之熱,挾天時之熱而橫發爾,是則胃氣清和,遇暄熱而不覺其 熱者 多因 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