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類本草 | 宋 唐慎微 |
(己酉新增衍義)
味酸,溫,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陶隱居云︰醋酒為用,無所不入,逾以逾良,亦謂之醯。以有苦味,俗呼為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謂為華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損人肌臟。
唐本注云︰醋有數種,此言米醋。若蜜醋、麥醋、曲醋、桃醋、葡萄、大棗、 (音燠)等諸雜果醋及糠糟等醋,會意者亦極酸烈。只可啖之,不可入藥也。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醋,破血運,除症塊堅積,消食,殺惡毒,破結氣,心中酸水,痰飲。多食損筋骨。然藥中用之,當取二、三年米酢良。蘇云萄萄、楚人,土地儉嗇,果敗猶取以釀醋,糟醋猶不入藥,況于果乎。孟詵云︰醋,多食損人胃。消諸毒氣,能治婦人產後血氣運。取美清醋,熱煎,稍稍含之即愈。
又,人口有瘡,以黃柏皮醋漬,含之即愈。
又,牛馬疫病,和灌之。服諸藥,不可多食。不可與蛤肉同食,相反。
又,江外人多為米醋,北人多為糟醋。發諸藥,不可同食。研青木香服之,止卒心痛、血氣等。
又,大黃塗腫,米醋飛丹用之。
日華子云︰醋,治產後婦人並傷損及金瘡血運,下氣,除煩,破症結。治婦人心痛,助諸藥力,殺一切魚、肉、菜毒。又云米醋功用同醋,多食不益男子,損人顏色。
食療︰治 癖,醋煎大黃,生者甚效。用米醋佳,小麥醋不及,糟多妨忌。大麥醋,微寒。余如小麥也。氣滯風壅,手臂、腳膝痛。炒醋糟裹之,三、兩易,當瘥。人食多,損腰肌臟。
外台秘要︰治轉筋。取古綿以釅醋浸,甑中蒸及熱用,裹病患腳,冷更易,勿停,瘥止。
又方︰治風毒腫,白虎病。以三年釅醋五升,熱煎三、五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許漉出,布年釅醋和鍛石敷之。
千金方︰治耳聾。以醇酢微火煎附子,削令尖塞耳效。
又方︰治鼻血出不止又方︰治舌腫。以酢和釜底墨,濃敷舌上下,脫皮更敷,須臾即消。若洗佳。
又方︰蠷 尿,以酢和粉敷之。
又方︰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飲一、二升。
又方︰治身體手足卒腫大,醋和蚯蚓屎易之。
肘後方︰治癰已有以苦酒和雀尿,敷癰頭上如小豆大,即穿。
又方︰齒痛漱方︰大醋一升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即瘥。
又方︰治面多 或似雀卵色者。苦酒漬術,常以拭面,即漸漸除之。經卻腰腳並耳聾。米醋浸荊三棱,夏浸四日,冬浸六日,杵為末。醋湯調下三醋,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氣。扁鵲云︰多食醋損人骨,能理諸藥毒熱。
又方︰治蠍螫人,以醋磨附子敷之。錢相公篋中方︰治百節、蚰蜒並蟻入耳。以苦醋注之,起行即出。
又方︰治蜈蚣、蜘蛛毒,以醋磨生鐵敷之。北夢瑣言云︰有少年眼中常見一鏡子。趙卿診之曰︰來晨以魚膾奉候。及期延于內,從容久飢,候客退方︰得攀接,俄而台上施一甌芥醋,更無他味,少年飢甚,聞芥醋香,輕啜之,逡巡再啜,遂覺胸中豁然,眼花不見。卿云︰君吃魚膾,膾太多,芥醋不快,故光憲家婢抱小兒,不覺落炭火上,便以醋泥敷之,無痕。子母秘錄︰治妊娠月未足,胎死不出。醋煮大豆,服三升,死兒立便分解。如未下再服。
又云︰醋二升米醋煮四黃,化諸藥丹砂、膽礬味。蜀本︰酢、酒有數種,此米酢也。
衍義曰︰醋,酒糟為之,乞鄰者是此物。然有米醋、麥醋、棗醋。米醋最釅,入藥多用。谷氣全也,故勝糟醋。產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酸益血也。磨雄黃塗蜂蠆,亦取其收而不散也水生木,水氣弱,木氣盛,故如是。造靴皮須得此而紋皺,故如其性收斂,不負酸收之說。
稻米 pd514.bmp (缺)
味苦。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陶隱居云︰道家方︰藥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矣。云稻米白如霜。
又,江東無此,皆通呼粳為稻爾。不知其色類,複云何也?唐本注云︰稻者, 谷通名。《爾雅》云︰ (音渡),稻也。粳者不糯之稱,一曰 。汜勝之云︰粳稻、秫稻,三月種粳稻,四月種秫稻即並稻也。今陶為二事,深不可解也。
今按︰李含光《音義》云︰按字書解粳字云︰稻也。解粢(音慈)字云︰稻餅也。明稻米作粢,蓋糯米爾。其細糠白如霜谷為稻,所以惑之。新舊注殆是臆說,今此稻米即糯米也。又按 、粳二字同音,蓋古人常分別二米為殊爾。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 ,稻。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沛國呼 。《詩‧周頌》云︰豐年多黍多 。
《禮記則》云︰牛宜 。《豳風‧七月》云︰十月獲稻。是一物也。《說文》云︰沛國為稻為糯。粳, 屬也。《字林》云︰糯,粘稻也。粳,稻不粘者。然粳、糯甚相類,粘不粘為異耳。依《說文》稻即糯也。江東呼糯(及亂切)。顏師古刊謬正俗云︰本草所謂稻米者,今之糯米耳。陶以糯為秫,不識稻是糯,故說之不曉。許氏《說文解字》曰︰秫,稷之粘者。稻,也。沛國謂稻為 。又《急就篇》云︰稻、黍、秫、稷。左太沖《蜀都賦》云︰粳稻漠漠。益知稻即糯,共粳並出矣。然後以稻是有芒之谷,故於後或通呼粳糯,總謂之稻。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之職,漢置稻田使者。此並指屬稻、糯之一色,所以後人混糯,不知稻本是糯耳。
陳藏器云︰糯米,性微寒,妊身與雜肉食之不利子,作糜食一斗,主消渴。久食之,令人身軟。黍米及糯,飼小貓、犬,令腳屈不能行,緩人筋故也。
又云稻穰,主黃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又稻谷芒,炒令黃,細研作末,酒服之。孟詵云︰糯米,寒。使人多睡。發風,動氣,不可多食。
又,霍亂後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飲之即止。陳士良云︰糯米,能行營衛中血,積久食,發心悸及癰疽瘡癤中痛。不可合酒共食,醉難醒,解芫菁毒。蕭炳云︰糯米,擁諸經絡氣,使四肢不收,發風昏昏。主痔疾,駱駝脂作煎餅服之。空腹與服,勿令病患知。
日華子云︰糯米,涼,無毒。補中益氣,止霍亂。取一合,以水研服,煮粥。稻穩,治蠱毒,濃煎汁服。稻稈,治黃病通身,煮汁服。
圖經曰︰稻米,有 (與粳同)稻,有糯稻。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有水田處皆能種之。、糯既通為稻,而《本經》以 為粳米,糯為稻米者。
謹按《爾雅》云︰ (音渡),稻。釋曰︰別。《詩‧頌》云︰多黍多 。
《禮記‧內則》云︰牛宜 。《豳詩也。
《說文解字》云︰沛國謂稻為糯。粳, 屬也。《字林》云︰糯,粘稻也。粳,稻不粘者。今人呼之者,如《字林》所說也。
《本經》稱號者,如《說文》所說也。前條有陳廩米,即粳米以廩軍人者,是也。入藥最多,稻稈灰亦主病。見劉禹錫《傳信方》云︰湖南李從事治馬墜撲損,用稻稈燒灰,用新熟酒未壓者,和糟入鹽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處,立瘥。直至背損亦可淋用。好糟淋灰亦得,不必新壓酒也。糯米性亦如大豆與豉、醬不同之類耳。
唐本云︰無毒。
外台秘要︰治渴方︰糯米二升,淘取泔,飲訖則定。若不渴,不須。一方︰︰渴者服當飽,研糯米取白汁恣飲之,以瘥為度。
梅師方︰治霍亂,心悸熱,心煩渴。以糯米水泔汁,任意飲之。孫真人︰糯米味甘,脾之谷,脾病宜食,益氣止泄。食之,主溫中,令人多熱,利大便。簡要濟眾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獨聖散下。靈苑方︰治金瘡水毒及竹木簽刺,癰疽熱毒一日兩度換水,輕以手淘逼去水,勿令攪碎。浸至端午日,取出陰乾,生絹袋盛,掛通風處。旋取少許,炒令焦黑,碾為末,冷水調如膏藥,隨大小裹定瘡口,外以絹帛包定,更不要動,直候瘡愈。若金瘡誤犯生水,瘡口作膿,洪腫漸甚者,急以藥膏裹定,一、二食久,其腫處已消,更不作膿,直至瘡合。若癰疽毒瘡初發,才覺 腫赤熱,急以藥膏貼之,明日揭看,腫毒一夜便消。喉閉及咽喉腫痛, 腮。並用藥貼項下及腫處。竹木簽刺者。臨臥貼之,明日看其刺出在藥內。若貼腫處,干即換之,常令濕為妙。唯金瘡及水毒不可換,恐傷動瘡口。傷寒類要︰治天行熱病,手腫欲脫者。以稻穰灰汁漬之,佳。,分兩服。博物志馬食穀,足重不行。
衍義曰︰稻米,今造酒者是此,水田米皆謂之稻。前既言粳米,即此稻米,乃糯稻無疑。溫,故可以為酒,酒為陽,故多熱。又令人大便堅,非糯稻孰能與於此。《西域記》︰天竺國土溽熱,稻歲四熟,亦可驗矣。
稷米 pd515.bmp (缺)
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
陶隱居云︰稷米亦不識,書多云黍與稷相似。又有 (音渡),亦不知是何米。《詩》云︰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谷也,俗人莫能証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況芝英乎?按︰汜勝之《種植書》有黍,即如前說。無稷有稻,猶是粳谷,粱是秫,禾即是粟。
董仲舒云︰禾是粟苗,麻是胡麻, 是大麻,菽是大豆,大豆有兩種。小豆一名 (丁合切),, 即宿麥,亦謂種麥。如此,諸谷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餅。
又,漢中有一種名 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釀為酒,甚消玉。又有烏禾,生野中如稗(步賣切),荒年代糧而殺蟲,煮以沃地,螻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類,複有數種爾。
唐本注云︰《呂氏春秋》云︰飯之美者,有陽山之 。高誘曰︰關西謂之麋,異州謂之(音KT )。《廣雅》云︰ , 也。
《禮記》云︰祭宗廟,稷曰明粢。《穆天子傳》云︰赤烏之人獻 百載(音在)。《說文》云︰稷,五穀長,田正也,自商以來,周棄主之。此官名,非谷號也。又按︰先儒以為粟類,或言粟之上者。《爾雅》云︰粢,稷也。《傳》云︰粢盛,解云黍稷為粢。汜勝之《種植書》又不言稷。陶云八谷者,黍、稷、稻、粱、禾、麻、菽、英乎?即有稷禾,明非粟也。本草有稷,不載 ,稷即 也。今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呼其米為黃米,與黍為仙秫,故其苗與黍同類。陶引《詩》云︰稷,恐與黍相似斯並得之矣。儒家但說其義,而不知其實也。尋鄭玄注《禮》王瓜︰云是菝,謂祖為梨之不臧者。周官︰瘍人主祝藥,云祝當為注,義如附著,此尺有所短爾。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雕胡,是菰蔣草米,古今所貴。雕胡,性冷,止渴。《內則》云︰魚宜菰粱。按 粱,亦粱之類,消玉未聞。按糜、 一物,性冷,塞北最多。《廣雅》云︰ 也黃白,一紫黑。其紫黑者,芑有毛,北人呼為烏禾。
又云五穀,燒作灰 ,主惡瘡疥癬,蟲 疽螫毒。塗之,和松脂、雄黃,燒灰更良。作法如甲煎為之。
孟詵云︰稷,益諸不足。山東多食。服丹石人發熱,食之熱消也。發三十六種冷病氣。八谷之中,最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飯,用之殊途。不與瓠子同食,令冷病發。發即黍釀汁,飲之即瘥。
日華子云︰稷米,冷。治熱,壓丹石毒,多食發冷氣,能解苦瓠毒,不可與川附子同服。
圖經曰︰稷米,今所謂 米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出粟米處皆能種之。書傳皆稱稷為五穀之長,五穀不可遍祭,故祀其長以配社。《呂氏春秋》云︰飯之美者,有陽山之 。高誘云︰KT),皆一物也。《廣雅》解云︰如黍黑色,稗有二種︰一黃白,一紫黑。其紫黑者,其芑有毛,北人呼為烏禾,是也。今人不甚珍此,唯祠事則用之。農家種之,以備他谷之不熟,則為糧耳。
食療︰黍之莖穗,人家有作提拂,以將掃地。食苦瓠毒,煮汁飲之即止。
又,破提掃,煮取汁,浴之去浮腫。
又,和小豆煮汁服之,下小便。
外台秘要︰治腳氣衝心悶。洗腳漬腳湯︰以濃汁,去滓,納椒目一斗,更煎十餘沸,漬腳三、兩度,如冷,溫漬氣力,安中補不足,利胃宜脾。稷米飯食之良。曹子建《七啟》︰芳飯。
衍義曰︰稷米,今謂之 米,先諸米熟。又其香可愛,故取以供祭祀。然發故疾,只堪為飯,不粘著,其味淡。
腐婢 pd516.bmp (缺)
味辛,平,無毒。主 (音皆)瘧寒熱,邪氣,泄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痛。生漢中,即小豆花也。七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花用異實,故其類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為療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經》不云是小豆花,後醫顯之爾。未知審是否?今海邊有小樹,狀似梔子,莖條多曲,氣作腐臭,土人呼為腐婢,用療瘧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恐此當是真。若爾,此條應在木部下品卷中。
唐本注云︰腐婢,山南相承,以為葛花。
《本經》云小豆花,陶複稱海邊小樹,未知孰是?然葛花消酒,大勝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無此效。校量葛、豆二花,葛為真也。
今按別本注云︰小豆花亦有腐氣。《經》云病酒頭痛,即明其療同矣。葛根條中見其花並小豆花,乾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唐注海邊有小樹,土人呼為腐婢,其如《經》稱小豆花是腐婢。二家所按藥性論云︰赤小豆,花名腐婢。能消酒毒,明目,散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又下水氣,並治小兒丹毒熱腫。
圖經曰︰腐婢,小豆花也。生漢中,今處處有之。陶隱居以為海邊有小木,狀似梔子,氣作臭腐,土人呼為腐婢,疑是此。
蘇恭云︰山南相承,呼為葛花是也。今注云︰小豆花,亦有腐酒頭痛。海邊小木,自主瘧及心腹痛。葛花不言主酒病。注云︰並小豆花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然則三物皆有腐婢名,是異類同名耳。
《本經》此比酒病。
外台秘要︰治渴,小便利複非淋。小豆藿一把,搗取汁,頓服。食醫心鏡︰主 瘧,寒熱邪氣,泄痢,陰氣不足,止渴及病酒頭痛。以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別說云︰謹乃是小豆花,設有別物同名,自從所說,不必多辨。《外台》︰小豆,
味鹹、酸,冷利。主除熱,止煩滿,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陶隱居云︰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今此當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彌好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醢,不入藥用。
唐本注云︰又有榆仁醬,亦辛美,利大小便。蕪荑醬大美,殺三蟲,雖有少臭,謹按日華子云︰醬,無毒。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並治蛇、蟲
食療︰主火毒,殺百藥。發小兒無辜,小麥醬,不如豆。
又,榆仁醬,亦辛美,殺諸蟲,利大小便,心腹惡氣。不宜多食。
又,蕪荑醬,功力強于榆仁醬。多食落發。獐、雉、兔及鱧魚故也。
聖惠方︰治飛蛾入耳,醬汁灌入耳即出。
又,擊銅器於耳旁。
千金方︰治指掣痛。以醬清和蜜,任多少,溫敷之愈。
肘後方︰湯火燒灼未成瘡,豆醬汁敷之。楊氏產乳︰妊娠,不得豆醬合雀肉食之,令兒面黑。
衍義曰︰醬,聖人以謂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臟悅而受之。此亦安樂之一端。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
陶隱居云︰此今久入倉陳赤者,湯中多用之。人以作醋,勝於新粳米也。
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陳倉米,平胃口,止泄瀉,暖脾,去憊氣,宜作湯食。
日華子云︰陳倉米,補五臟,陳藏器云︰和馬肉食之,發痼疾。凡熱食即熱,冷食即冷,假以火氣也,體自溫平。吳人以粟為良,漢地以粳為善,亦猶吳 鄭縞,蓋貴遠賤近之義焉。確論其功,粟居前也。食療︰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道。
又,毒腫惡瘡,久陳者,蒸作飯,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之氣。食醫心鏡︰除煩熱,下氣,調胃,止泄痢,作飯食之。
衍義曰 陳廩米,今《經》與諸家注說,皆不言是粳米,為複是粟米、然粳、粟二米,陳者性皆冷,頻食之令人自利,與《經》所說稍戾。煎煮亦無膏膩。入藥者,今人多用新粟米。至如舂杵頭細糠,又複不言新、陳、粳、粟,然皆不及新稻、粟,二糠陳,則是氣味已腐敗。
罌子粟 pd517.bmp (缺)
味甘,平,無毒。主丹石發動,不下食,和竹瀝煮作粥食之,極美。一名象谷,一名米囊,一名御米。花紅白色,似嚆(音哮)箭頭,中有米,亦名囊子(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罌子粟,嵩陽子曰︰其花四葉,有淺紅暈子也。
圖經曰︰罌子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庭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作瓶子,似嚆(音哮)箭頭,中有米極細,種之甚難。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矣。不爾種之多不出,出亦不茂。俟其瓶焦黃則採之。主行風氣,驅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 及丹石發動,說可合竹瀝作粥,大佳。然性寒,利大小腸,不宜多食,食過度則動膀胱氣耳。《南唐食醫方》療反胃不下飲食。罌粟粥法︰白罌粟米二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長,細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薑汁及鹽不計早晚,食之亦不妨別服湯丸。
衍義曰︰罌子粟,其花亦有多葉者,其子一罌數千萬粒,大小如葶藶子,其色白。隔年種則佳。研子,以水煎,仍加蜜為罌粟湯,服石人甚宜飲。一十一種陳藏器余
味甘,平,無毒。主不飢輕身。出東海州島,似大麥,秋熟,一名禹余糧,非石之餘糧也。
海藥︰其實如球子,八月收之。彼常食之物。主補虛羸乏損,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一名然谷。中國人未曾見也。
主滅瘢痕,有舊瘢及雜瘡,並細研敷之。飯灰,主病後食勞。
外台秘要︰治蛟龍瘕。寒食餳三升,每服五合,一日三服,遂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也。
味甘,寒,無毒。主利腸胃,益氣力,久食不飢,去熱,益人,可為飯。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爾雅》云︰皇,守田。似燕麥,可食。一名守氣也。
子作黍食之,令人不飢。似茅,作穗,生澤地。《廣志》云︰可作黍。《爾雅》云︰孟,野狼尾。今人呼為野狼茅子。蒯草子,亦堪食,如粳米,苗似茅。
味甘,無毒。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苗似豆,生野田間,米中往往有之。
味甘,平,無毒。益氣輕身,久服不飢,堅筋骨,能步行。生河西,苗似蓬,子似葵,可為飯。《魏書》曰︰東牆生焉,九月、十月熟。《廣志》曰︰東牆之子,似葵,青色。並涼間有之。河西人語,貸我東牆,償爾田粱。牆(疾羊切)。
味辛,寒,無毒。主蠱,煮取汁,細絹濾,服之穩(與本反),即芒秕也。
味鹹,平,無毒。主噦氣,嘔逆,小兒乳和少牛乳飲之,亦可單服。少許磨 瘍風,此糟筍節中水也。
噴屋四壁去蚊子,納小兒口中令速語。此祭祀社余者酒也。
作飯食之,無異粳米,儉年食之也。
有小毒。主咳嗽,下熱氣,調中。和杏仁作之佳也。
千金方︰治蛟龍病,寒食強餳。開皇六年,有人正月食芹得之,其病發似癇,面色青黃,服寒食強餳二升,日三,吐出蛟龍有兩頭,大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