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類本草 | 宋 唐慎微 |
(己酉新增衍義)
皮 pd430.bmp (缺)
味苦,平,無毒。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又療腹痛疝積,亦燒為灰,酒服之。生楚山川谷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陶隱居云︰田野中時有此獸,人犯近,便藏頭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見鵲便自仰腹受啄,物有相製,不可思議爾。其脂烊鐵注中,納少水銀,則柔如鉛錫矣。
唐本注云︰ 極獰鈍,大者如小豚,小者猶瓜大,或惡鵲聲,故反腹令啄,欲掩取之,猶蚌鷸(音聿)爾。虎耳不受雞卵,且去地三尺, 何能跳之而入?野俗鄙說,遂為雅記,深可怪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 脂主耳聾,可注耳中。皮及肉主反胃,炙黃食之。骨食之令人瘦,諸節漸縮小。肉食之主 。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勿用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山枳毛端有兩岐為別。又有虎鼠皮亦相類,但以味酸為別。又有山KT 皮類兔皮,頗相似,其色褐,其味甚苦,亦不堪用。《圖經》云︰狀如 、豚。腳短多刺,尾長寸餘。蒼白色,取去肉火乾良也。
藥性論云︰ 皮,臣,味甘,有小毒。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飲下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甚解一切藥力。孟詵云︰ ,食之肥下焦,理胃氣。其脂可煮五金八石,皮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又可五味淹、炙食之。不得食骨,令人瘦小。
日華子云︰開胃氣,止血、汗,肚脹痛,疝氣。脂治腸風瀉血。作豬蹄者妙,鼠腳者次。
圖經曰︰ 皮,生楚山川谷田野,今在處山林中皆有之。狀類 、豚,腳短多刺,尾長寸餘,人觸近便藏頭足,外皆刺不可向爾。惟見鵲則反腹受啄,或云惡鵲聲,故欲掩取之,猶蚌(音聿)也。此類亦多,惟蒼白色,腳似豬蹄者佳,鼠腳者次。其毛端有兩歧者,名山枳鼠。肉味酸者名虎鼠。味苦而皮褐色類兔皮者名山KT 。凡此皆不堪用,尤宜細識耳。採無時,勿使中濕。肉與脂皆中用,惟骨不可食,誤食之,則令人瘦劣。
食療云︰ 肉,可食。以五味汁淹、炙食之,良。不得食其骨也。其骨能瘦人,使人縮小也。
謹按主下焦弱,理胃氣。令人能食。其皮可燒灰,和酒服。及炙令黃,煮汁飲之,主胃逆。細銼,炒令黑,入丸中治腸風,鼠奶痔,效。主腸風,痔 。可煮五金八石。與桔梗、麥門冬反惡。又有一種,村人謂之豪豬,取其肚燒乾,和肚屎用之。搗末細羅。每朝空心溫酒調二錢匕。有患水病鼓脹者,服此豪豬肚一個便消,瘥。此豬多食苦參,不理冷脹,只理熱風水脹。形狀樣似 鼠。
聖惠方︰治鼻衄塞鼻散︰用 皮一大枚,燒末,研。用半錢,綿裹塞鼻。
外台秘要︰治五痔。 皮(方︰三指大,切)、熏黃(如棗大)、熟艾,上三味,穿地作坑,調和取便熏之,取口中熏黃煙氣出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風冷,羹 將補,慎忌雞、豬、魚、生冷,二十日後補之。
千金翼︰治蠱毒下血。 皮燒末,水服方寸匕,當吐蠱毒。
肘後方︰治腸痔大便血,燒 皮敷之。簡要濟眾治腸痔,下部如蟲末,乳頭飲兒,飲服亦得。丹房鏡源云︰ 皮脂伏雄黃。
衍義曰︰ 皮,取乾皮兼刺用,刺作刷,治紕帛絕佳。此物兼治胃逆,開胃氣有功,從蟲、從胃有理焉。膽治鷹食病。世有養者,去而複來,久亦不去。當縮身藏足之時,人溺之,即開。合穿山甲等分,燒存性,治痔;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熱米飲調二錢服。隱居所說,跳入虎耳及仰腹受啄之事,《唐本》注見擯,亦當然。
露蜂房 pd431.bmp (缺)
味苦,鹹,平,有毒。主驚癇螈 ,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又療蜂毒,毒腫。一名蜂腸,一名百穿,一名蜂 (音窠)。生 山谷。七月七日採,陰乾。(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陶隱居云︰此蜂房多在樹腹中及地中,今此曰露蜂,當用人家屋間及樹枝間苞裹者。乃遠舉,未解所以。
唐本注云︰此蜂房,用樹上懸得風露者。其蜂黃黑色,長寸許,躉馬、牛、人,乃至欲死者,用此皆有效,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別錄》云︰亂髮、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皆瘥。
又,水煮露蜂房,一服五合汁,下乳石,熱毒壅悶服之,小便中即下石末,大效。灰之酒服,主陰痿。水煮洗狐尿刺瘡。服之,療上氣,赤白痢,遺尿失禁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上大黃蜂窠也。大者如瓮,小者如桶。今所在有,十一月、十二月採。
藥性論云︰土蜂房亦可單用,不入服食,能治臃腫不消,用醋、水調塗乾即便易。
日華子云︰露蜂房,微毒。治牙齒疼,痢疾,乳癰,蜂叮,惡瘡,即煎洗入藥並炙用。
圖經曰︰露蜂房,生 山谷,今處處山林中皆有之。此木上大黃蜂窠也。大者如瓮,小者如桶,其蜂黑色,長寸許,螫牛、馬及人乃至欲死者,用此尤效。人家屋間亦往往有之,但小而力慢,不堪用,不若山林中得風露氣者佳。古今方︰書治牙齒湯多用之,七月七日採。
又云︰十一月、十二月採者佳,亦解蠱毒,又主乳石發動,頭痛,煩熱口乾,便旋赤少者,取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再服,當利小便,諸惡毒隨便出。
又,療熱病後毒氣沖目,用半大兩,水二升,同煎一升,重濾洗目三、四過。
又,瘰癧成痿作孔者,取二枚炙末,臘月豬脂和塗孔上,瘥。
雷公云︰凡使,其窠有四件︰一名革蜂窠;二名石蜂窠;三名獨蜂窠;四名草蜂窠是也。大者一丈二丈圍,在大樹膊者,內窠小膈六百二十個,圍大者有一千二百四十個蜂。其窠粘木蒂,是七姑木汁,蓋是牛糞沫,隔是葉蕊。石蜂窠,只在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蒼黑,內有青色蜂二十一個,不然只有十四個,其蓋是石垢,粘處是七姑木汁,隔是竹蛀。次有獨蜂窠,大小只如鵝卵大,皮濃蒼黃色,是小蜂肉並蜂翅,盛向裡只有一個蜂,大如小石燕子許,人、馬若遭螫著立亡。凡使革蜂窠,先須以鴉豆枕等同拌蒸,從巳至未出,去鴉豆枕了,晒乾用之。
千金方︰蜂螫人,用蜂房末,豬膏和敷之。《楊氏產乳》︰蜂房煎湯洗亦得。
又方︰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大神效。
又方︰猝癇。蜂房大辛
各等分,含之即瘥。
肘後方︰治苦鼻中外查瘤,膿水血出。蜂房,火炙焦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一枚,炙令黃赤色為末。每用一錢,臘月豬脂勻調敷瘡上。
經驗方︰解藥毒蜂房、甘草等分,用麩炒令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至八分,一碗令溫,臨癮疹方︰以水煮蜂房,取二升入芒硝敷上,日五度,即瘥。食醫心鏡︰小兒喉痺腫痛。蜂房燒灰,以乳汁和一錢匕服。簡要濟眾︰治婦人乳癰汁不妒乳。方︰蜂房燒灰,研。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蜂房燒灰,細研,酒和為膏。敷兒舌下,日三、四次用之。勝金方︰治小燒為灰。每服一字,飯飲下。
廣利方︰治頭痛,利小便,諸惡石毒隨小又方︰治熱病後,毒氣沖目痛。蜂房半兩,水二升,煮取一升,重濾洗目,日三、四度。治赤白翳。集驗方︰治風氣客於皮膚,瘙癢不已。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秘錄︰小兒赤白痢。蜂房燒末,飲服。
又方︰小兒大小便不通。蜂房服。
又方︰小兒臍風濕腫久不瘥。燒末敷之。
衍義曰︰露蜂房,有兩種,一種小而其色淡黃,窠長六、七寸至一尺者,闊二、三寸,如蜜下垂,一邊是房,多在叢木郁翳之中,世謂之牛舌蜂。又一種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三、四斗許,小者亦一斗,中有窠,如瓠之狀,由此得名。蜂色赤黃,其形大於諸蜂,世謂之元(本音犯聖祖諱,今改為元。)瓠蜂。《蜀本‧圖經》言十一月、十二月採者,應避生息之時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此兩種。
鱉扒螲d432.bmp (缺)
味鹹,平,無毒。主心腹症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肉 味甘,主傷中,益氣,補不足。生丹陽池澤。取無時。(惡礬石)。
陶隱居云︰生取甲,剔去肉為好,不用煮脫者。今看有連厭及乾岩便好,若上有甲,兩邊骨出,已被煮出,用之當炙。夏月銼鱉,以赤莧包置濕地,則變化生鱉。人有裹鱉甲屑,經五月,皆能變成鱉子。此其肉亦不足食,多作症瘕。其目陷者,及合雞子食之,殺人。不可合莧菜食之,其厭下有如王字形者,亦不可食。
唐本注云︰鱉頭燒為灰,主小兒諸疾,又主產後陰脫下墜,尸疰,心腹痛。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鱉,主熱氣濕痺,腹中激熱。細擘,五味煮食之,當微泄。膏,脫人毛髮,拔去塗孔中即不生。若欲重生者,以白犬乳汁塗拔處,當龜形,食之令人患水病。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以綠色仍重七兩
以上者,置醋五升於中,緩火逼之令盡,然後去裙搗入。
藥性論云︰鱉甲,使,惡理石。能主勞瘦,下氣,除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擁塞。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但燒甲令黃色,末,清酒服之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訶梨勒皮、乾薑末等分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治症癖病。
又,治 癖氣,可醋炙黃,末,牛乳一合,散一匙,調可琥珀、大黃作散,酒服二錢匕,少時惡血即下。若婦人小腸中血下盡,即脫肛。孟詵云︰鱉,主婦人漏下,羸瘦。中春食之美,夏月有少腥氣。其甲華子云︰鱉,益氣調中,婦人帶下,治血瘕腰痛。鱉甲,去血氣,破症結惡血,墮胎,消瘡腫,並撲損瘀血,瘧疾,腸癰。頭燒灰療脫肛。
圖經曰︰鱉,生丹陽池澤,今處處有之。以岳州、沅江其甲有九肋者為勝。取無時,仍生取甲,剔去肉為好,不用煮脫者,但看有連厭及乾岩便真,若上兩邊骨出,是已被煮也。古今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燒甲令黃色,篩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又,合訶梨勒皮、乾薑,三物等分為丸,空腹三十丸,治癖最良。
又,醋炙令黃搗末,以牛乳之,主 氣。其肉良之亦益人,補虛,去血熱。但不可久食,則損人,以有軟骨謂之丑,食當去之。不可與莧菜同食,令生鱉瘕,久則難治。又其頭、足不能縮及獨目者,並大毒,不可食,食之殺人。其頭燒灰,主脫肛。南人養魚池中,多畜鱉,云令魚不隨霧起。鱉之類,三足者為能(奴來切),大寒而有毒,主折傷,止痛,化血。生搗其肉及血敷之。道家云︰可辟諸厭穢死氣,畫像亦能止之。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食之令人昏塞,誤中其毒,以黃 、吳藍煎服之,立解。其殼亦主傳尸勞及女子經閉。其最大者為黿,江中或有闊一、二丈者,南人亦捕而食之。云其肉有五色而白多,卵大如雞、鴨子,一產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鹽淹可食。其甲亦主五臟邪氣,婦人血熱。又下有(音駝)甲條云︰生南海池澤,今江湖極多,即鼉也,形似守宮、陵鯉輩,而長一、二丈,背、尾俱有鱗甲,善攻 岸,夜則鳴吼,舟人甚畏之。南人食其肉,云色白如雞,但發冷氣痼疾。其皮亦中冒鼓。皮及骨燒灰,研末,米飲服。主腸風痔疾,甚者入紅雞冠花末,白礬灰末,和之。空腹服便差。
今醫方︰鮮有用黿、 甲者。雷公曰凡使,要綠色、九肋、多裙、重七兩者為上。治氣破塊,消症,定心,藥中用之。每個鱉甲,以六一泥固濟瓶子底了,乾,於大火以物 於中,與頭醋下火煎之,盡三升醋為度,仍去裙並肋骨了,方︰炙乾,然入藥中用。
又,治勞去熱藥中用,依前泥,用童子小便煮晝夜,盡小便一斗二升為度,後去裙留骨,于石上捶,石臼中搗成粉了,以雞KT 皮裹之,取東流閣于盆上一宿,至明任用,力有萬倍也。
聖惠方︰治久患勞瘧瘴等。方︰用鱉甲三兩,塗酥炙令黃,去裙為末。臨發時溫酒調下二錢匕。
又方︰治小兒尸疰勞瘦,或枚,燒灰杵末,新汲水下半錢匕。
千金方︰妊娠勿食鱉肉,令子項短。愈。死鱉頭一枚,燒令煙絕,杵末。以敷肛上,手按挪之。
千金翼︰治丈夫陰以雞子白和敷之,良。
肘後方︰治篤病新起,早服方寸匕。至時用火炙,無不斷。
又方︰猝腰痛不得俯仰。鱉甲一枚搗末,服方寸匕。
又方︰治人心孔昏塞,匕。日二、三寸匕,立出鱉甲及頭燒如小豆握,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一錢匕,食後蜜水服一錢匕。姚和眾︰小兒因痢脫肛。鱉頭、甲燒灰末,取粉撲之。左傳云︰三足謂之能,不可食也。
衍義曰︰鱉甲,九肋者佳,煮熟者不如生得者,仍以釅醋炙黃色用,《經》中不言治勞,唯蜀本《藥性論》云︰治勞瘦,除骨熱,後人遂用之。然甚有據,亦不可過劑。頭血塗脫肛,又
蟹 pd433.bmp (缺)
味鹹,寒,有毒。主胸中邪氣熱結痛, 僻,面腫,敗漆燒之致鼠,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爪 主破胞,墮胎。生伊芳、洛池澤諸水中。取無時。(殺莨菪毒、漆毒。)
陶隱居云︰蟹類甚多,蝤(音遒) (音謀)、擁劍、彭 (音越)皆是,並不入藥。唯蟹最多有用,仙方︰以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燒之,諸鼠畢至。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莨(音建)所為,人中之,不即療多死。目相向者亦殺人,服冬瓜汁、紫蘇汁及大黃丸皆劍,似彭 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謨初渡江,不識而啖之,幾死,嘆曰︰讀《爾雅》不熟,為勸學人所誤。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蟹腳中髓及腦並殼中黃芒,長寸許,向東輸海神,開腹中猶有海水。
《本經》云︰伊芳、洛水中者石蟹,形段不同。其黃敷久疽瘡,無不瘥者。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蝤 ,主小作閃痞,煮食之。大者長尺餘,兩螯至強,八月能與虎斗,虎不如也。隨大潮退殼,一退一長。擁劍,一名桀步。一螯極小,以大者斗。小者食,別無功。彭蜞有小毒,膏主濕癬疽瘡,不瘥者塗之。食其肉,能令人吐下至困。蔡謨渡江,誤食者。彭 如小蟹,無毛,海人食之,別無功。孟詵云︰蟹,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消食。八月輸芒後食好,未輸時為長未成。就醋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其物雖形狀惡,食甚宜人。
日華子云︰螃蟹,涼,微毒。治產後肚痛,血不下,並酒服。筋骨折傷,生搗,炒 ,良。腳爪,破宿血,止產後血閉、肚痛,酒及醋湯煎服,良。
又云︰蝤蛑,冷,無毒。解熱氣,治小兒痞氣。
圖經曰︰蟹,生伊芳、洛池澤諸水中,今淮海、京東、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芳、洛乃反難得也。八足二螯,大者箱角兩出,足節屈曲,行則旁橫。今人以為食品之佳味,獨熬獨目及兩目相向者,皆有大毒,不可食。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黃並肉熬末,以納金瘡中,筋斷亦可續。黃並螯燒煙,可以集鼠于庭。爪入藥最多。胡洽療孕婦僵仆,胎轉上搶心困篤,有蟹爪湯之類是也。《經》云︰取無時。俗傳蟹八月一日,取稻芒兩枚,長一、二寸許,東行輸送其長,故今南方︰捕得蟹,瘥早則有銜稻芒者,此後方︰可食之。以前時長未成就,其食之,急以豉汁可解。闊殼而多黃者名 ,生南海中,其螯最銳,斷物如芟刈焉,食之行風氣。扁而最大,後足闊者,為蝤蛑,嶺南人謂之撥棹子,以後腳形如棹也。一名 。隨潮退過,一退一長。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盞碟。兩螯無毛,所在異於蟹。其力至強,能與虎斗,往往虎不能勝。主小兒閃癖,煮與食之良。一螯大,一螯小者,名擁劍,又名桀步。常以大螯斗,小螯食物。一名執火,以其螯赤故也。其最小者名彭 (音滑),吳人語訛為彭越。《爾雅》云︰ (音澤),小者 (力刀切)。郭璞云︰即彭 也,似蟹而小,其膏可以塗癬,食之令人吐下至困。彭蜞亦其類也,蔡謨渡江誤食者,是此也。
食療云︰蟹,足斑、目赤不可食,殺人。
又,堪治胃氣,消食。
又,八月前,每個蟹腹內有稻谷一顆,用輸海神。待輸芒後,過八月方︰食即好。經霜更美,未經霜時有毒。
又,鹽淹之作KT ,有氣味。和酢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其物雖惡形容,食之甚益人。爪,能安杵蟹敷之亦效。
又方︰金瘡方,續筋多取蟹黃及腦並足中肉熬末孫真人十二月勿食蟹,傷神。簡要濟眾小兒解顱不合。生蟹足骨半兩,焙乾,白蘞半兩,為末。用乳汁和,貼骨縫上,以瘥為度。楊氏產乳︰妊娠人不得食螃蟹,令兒橫生也。荀卿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所寄托。凡食鱔毒,可食蟹解之,鱔畏蟹。蟹,鱔類也。類聚相解其效速于他耳。沈存中筆談關中無螃蟹,土人惡其形狀,以為怪物。秦州人家,收得一乾蟹,有病瘧者,則借去懸門上,往往遂瘥。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
衍義曰︰蟹,伊芳、洛絕少,今多自京師來,京師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邊滄、瀛州等處所出甚多,徐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兒解顱,以螯並白芨爛搗,塗囟上,顱合。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河北人取之,當八、九月蟹浪之時,直于塘濼岸上,伺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則如蟬蛻解。當日名蟹之意,必取此義。
蚱(音笮又音側)蟬 pd434.bmp (缺)
味鹹、甘,寒,無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生楊柳上。五月採,蒸乾之,勿令 。
陶隱居云︰蚱字音作笮,即是啞(烏下切)蟬。啞蟬,雌蟬也,不能鳴者。蟬類甚多。《莊子》云︰蟪蛄不知春秋,則是今四月、五月小紫青色者。而《離騷》云︰蟪蛄鳴兮啾啾,歲暮兮不自聊,此乃寒 爾,九月、十月中,鳴甚淒急;又二月中便鳴者名 (音寧)母,似寒而小;七月、八月鳴者名 (音雕) (音遼),色青。今此云生楊柳樹上是。《詩》云︰鳴蜩者,形大而黑,傴僂丈夫,止是掇此,昔人啖之。故《禮》有雀、 (音晏)、蜩、范,范有冠,蟬有 ,亦謂此蜩。此蜩複五月便鳴。俗云五月不鳴,嬰兒多災,今其療亦專主小兒也。
唐本注云︰《別錄》云,殼名枯蟬,一名伏 (音育)。主小兒癇,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又云蚱者,鳴蟬也,主小兒癇,絕不能言。今云啞蟬,啞蟬則雌蟬也,極乖體用,按諸蟲獸,以雄者為良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此鳴蟬也,六月、七月收,蒸乾之。陶云是啞蟬,不能鳴者,雌蟬也。二說既相矛盾。今據《玉篇》云︰蚱者,蟬聲也。如此則非啞蟬明矣。且蟬類甚多,有蟪蛄、寒 之名。又《爾雅》云︰ ,馬蜩。 ,寒蜩。皆蟬也。按《禮記》云︰仲夏之月,蟬始鳴。
《本經》云︰五月採,即是此也,其餘不入藥用。
藥性論云︰蚱蟬,使,味酸。主治小兒驚哭不止,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
又云︰蟬蛻,使,主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
圖經曰︰蚱(音笮又音側)蟬,《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楊柳上,今在處有之。陶隱居以為啞蟬。蘇恭以為鳴蟬。二說不同。按︰字書解蚱字云︰蟬聲也。《月令》︰仲夏之月,蟬始鳴,言五月始有此蟬鳴也。而《本經》亦云五月採,正與《月令》所記始鳴者同時。如此蘇說得之矣。蟬類甚多,《爾雅》云︰ ,馬蜩。郭璞注云︰蜩中最大者為馬蟬。今夏中所鳴者,比眾蟬最大。陶又引《詩》鳴蜩 。云是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又禮冠之飾附蟬者,亦黑而大,皆此類也。然則《爾雅》所謂馬蜩,詩人所謂鳴蜩,《月令》禮家所謂蟬,本草所謂蚱蟬。其實一種。蟬類雖眾,而為時用者,獨此一種耳。又醫方︰多用蟬殼,亦此蟬所蛻殼也,又名枯蟬。本生於土中,云是蜣螂所轉丸,久而化成此蟲,至複便登木而蛻。採得當蒸熟,令勿蠹。今蜀中有一種蟬,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西人有 至都下者,醫工云入藥最奇。
陳藏器︰蟪蛄、寒 、 、寧母、蜩、范並蟬,注︰陶云蟪蛄,四月、五月鳴,小小紫色者。而《離騷》云︰蟪蛄鳴兮啾啾,此乃寒 耳。二月鳴者名寧母,似寒 而小。七月鳴者名,色青。《詩》曰︰鳴蜩 ,形大而黑,古人食之。《古禮》云︰雀、 、蜩、范,范有冠,蟬有 ,按蜩以上五蟲,並蟬屬也。
《本經》云︰螻蛄,一名蟪蛄,本功外,其腦煮汁服,主產後胞不出。自有正傳,然蟪蛄非螻蛄,二物名字參錯耳。《字林》云︰蟬,蟪蛄也; ,蟬屬也。《草木疏》云︰蟬,一名 。青、徐間謂之 ,楚人名之蟪蛄,秦、燕謂之 。郭璞注云︰俗呼之為蟬,宋、衛謂之蜩螗,楚謂之蟪蛄,關東謂之 。陶又注桑螵蛸云︰俗呼螳螂為 ,螳螂即非蟬類,陶誤也。蜩 退皮研,一錢匕,井花水服,主呀病。寒 、蜩、范,《月令》謂 也。寧母亦小蟬。《禮》注云︰蜩,蟬也;范,蜂也。已有《本經》自蜩以上,並無別功也。
聖惠方︰治風頭旋。用蟬殼一兩,微炒為末。非時溫酒下一錢匕。集驗方︰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服。御藥院︰治頭風目眩。蟬蛻末,熟湯下。
衍義曰︰蚱蟬,夏月身與聲皆大者是。始終一般聲,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處,背殼坼蟬出。所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乾其殼而不能蛻也。至時寒則墜地,小兒蓄之,雖數日亦不須食。古人以謂飲風露,信有之,蓋不糞而溺,亦可見矣。西川有蟬花,乃是蟬在殼中不出,而化為花,自頂中出。又殼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出瘡疹不快,甚良。
蟬花 pd435.bmp (缺)
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螈 ,夜啼心悸。所在皆有,七月採。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圖經文具蚱蟬條下。
雷公云︰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後,于屋下東角懸乾,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衍義(蟬花,文具蚱蟬條下。)
蠐螬 pd436.bmp (缺)
味鹹,微溫、微寒,有毒。主惡血,血瘀痺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療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 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扶文切)蠐,一名KT (音肥)齊,一名 齊。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
陶隱居云︰大者如足大指,以背行,乃快于腳,雜豬蹄作羹,與乳母不能別之。《詩》云︰領如蝤蠐,今此別之,名以蠐字在下,恐此云此蠐螬倒爾。
唐本注云︰此蟲有在糞聚,或在腐木中。其在腐柳樹中者,內外潔白;土糞中者,皮黃內黑黯。形色既異,土木又殊,當以木中者為勝。採雖無時,亦宜取冬月為佳。按《爾雅》一名蠍(音曷),一名 ,一名蝤蠐。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蠐螬,主赤白游疹。以物發疹破碎,蠐螬取汁塗之。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爾雅》 ,蠐螬。注云︰在糞土中。
《本經》亦云︰一名 蠐。
又云︰生積諸朽樹中蠹蟲,俗通謂之蠍,莫如其主療,唯桑樹中者,近方︰用用未識部蟲類中,有桑蠹一條云︰味甘,無毒。主心暴痛,金瘡肉生不足,即此是也。
蘇云︰當以木中者為勝,今獨謂其不然者,謂生出既殊,主療亦別。雖有毒,無毒易見,而相使、相惡難知。又蠍不共號蠐螬, 不兼名 ,幾以處療,當自審之也。
藥性論云︰蠐螬,臣。汁,主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
日華子云︰蠐螬蟲,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治風疹。桑、柳樹內收者佳,餘處即不中。糞土中者,可敷惡瘡。
圖經曰︰蠐螬,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今處處有之。大者有如足大指,以背行反快于腳,採無時。反行者良。此《爾雅》所謂 ,蠐螬。郭璞云︰在糞土中者是也。而諸朽木中蠹蟲,形亦相似,但潔白于糞土中者,即《爾雅》所云︰蝤蠐,蠍。
又云︰蠍, 。
又云︰蠍,桑蟲。郭云︰在木中雖通名蠍,所在異者是此也。蘇恭以謂入藥當用木中者,乃與《本經》云生積糞草中相戾矣。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蟲條。桑蟲即 也,與此主療殊別。今醫家與蓐婦下乳藥用之,乃是掘糞土中者,其效殊速。乃知蘇說未可據也。張仲景治雜病方,大蟲丸中用蠐螬,以其主脅下堅滿也。《續傳信方》治喉痺,取蟲汁點在喉中,下即喉開也。
陳藏器《本經》云︰生糞土中。陶云︰能背行者。
蘇云︰在腐木中,柳木中者皮白,糞中者皮黃,以木中者為勝。按︰蠐螬居糞土中,身短足長,背有毛筋。但從水入秋,蛻為蟬,飛空飲露,能鳴高潔。蠍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錐刀。一名蠹,身長足短,口黑無毛,節慢。至春羽化為天牛,兩角狀如水牛,色黑背有白點,上下緣木,飛騰不遙。二蟲出處既殊,形質又別,蘇乃混其狀,總名蠐螬,異乎蔡謨彭蜞,幾為所誤。蘇敬此注,乃千慮一失矣。《爾雅》云︰ ,蠐蝤,蠐蠍。郭注云︰蠐螬在糞土中,蠍在木中,桑蠹是也。飾通名蠍,所在異也。
又云︰嚙桑,注云︰似蠍牛,長角,有白點,喜嚙桑樹作孔也。
雷公云︰凡使,桑樹、柏樹中者妙。凡收得後陰乾,乾後與糯米同炒,待米焦黑為度,然後去米,取之,去口畔並身上肉毛並黑塵了,作三、四截,碾成粉用之。
外台秘要︰《刪繁》丹走皮中浸淫,名火丹。方︰取蠐螬末敷之。
千金方︰治稻、麥芒入眼。取蠐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蠐螬從布上摩之秘錄︰治癰疽,痔漏,惡瘡及小兒丹。末蠐螬敷上。治口瘡截頭箸,翻過拭瘡,效。
衍義曰︰蠐螬,此蟲諸腐木根下有之。構木津甘,故根下多有此蟲,其木身未有完者。亦有生於糞土中者,雖肥大,但腹中黑,不若木中者,雖瘦而稍白。生研,水絞汁,濾清飲,下奶。
烏賊魚骨 pd437.bmp (缺)
味鹹,微溫。無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肉 味酸,平,主益氣強志。生東海池澤。取無時。(惡白蘞、白芨、附子。)
陶隱居云︰此是 (音剝)烏所化作,今其口腳具存,猶相似爾。用其骨亦炙之。其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
唐本注云︰此魚骨,療牛、馬目中障翳,亦療人目中翳,用之良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烏賊魚骨,主小兒痢下,細研為末,飲下之。亦主婦人血瘕,殺小蟲並水中蟲,投骨于井中,蟲死。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摩服之。海人云︰昔秦王東游,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其形一如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 烏所化也,今目口尚在背上,骨濃三、四分,今出越州。蘇恭引《音義》云︰無 字,言是鴨字,乃以《爾雅》中鵯 。一名雅烏,小而多群,腹下白者為之。《圖經》又云︰背上骨濃丑BB四分,則非水烏也。今據《爾雅》中自有 、烏 ,是水烏。似 ,短頸,腹翅紫白,背上綠色,名字既與《圖經》相符,則 烏所化明矣。
藥性論云︰烏賊魚骨,使,有小毒。止婦人漏血,主耳聾。孟詵云︰烏賊骨,主目中一切浮翳。細研和蜜點之。
又,骨末治眼中熱淚。
日華子云︰烏賊魚,通月經。骨療血崩,殺蟲。心痛甚者,炒其墨,醋調服也。又名纜魚,須腳悉在眼前,風波稍急,即以須粘石為纜。
圖經曰︰烏賊魚,出東海池澤,今近海州郡皆有之。云是 (音剝)烏所化,今其口腳猶存,頗相似,故名烏賊,能吸波 墨以溷水,所以自衛,使水匿不能為人所害。
又云︰性嗜烏,每暴水上,有飛烏過,謂其已死,便啄其腹,則卷取而食之,以此得名,言為烏之賊害也。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只一骨,濃三、四分,似小舟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可以自纜,故別名纜魚。《南越志》云︰烏賊有碇,遇風便虯前一須下碇而住碇,亦纜之義也。腹中血及膽,正如墨,中以書也,世謂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其肉食之益人,取無時。其無骨者名柔魚。又更有章舉、石距二物,與此相類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貴重,然不入藥用,故略焉。
食療云︰骨,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良。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細研和蜜點之,妙。
又,點馬眼熱淚甚良。久食之,主絕嗣無子,益精。其魚腹中有墨一片,堪用書字。
雷公云︰凡使,勿用沙魚骨,緣真相似,只是上紋橫,不入藥中用。凡使,要上紋順,渾用血鹵作水浸,並煮一伏時了,漉出,于屋下掘一地坑,可盛得前件烏賊魚骨多少,先燒坑子,去炭灰了,盛藥一宿,至明取出用之,其效倍多。
聖惠方︰治傷寒熱毒氣攻眼,生赤白翳。用烏賊魚骨一兩,不用大皮,杵末,入龍腦少許令細,日三、四度,取少許點之。
外台秘要︰治 瘍風及三年。酢磨烏賊魚骨,先布磨肉赤,即敷之。
千金方︰治婦人小戶嫁痛。烏賊骨燒末,酒下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治丈夫陰頭癰,師不能治。烏賊骨末粉敷之,良。
經驗方︰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並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內煮,肝熟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兩服。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燒烏賊魚骨和雞子黃,敷之喉及舌上。南越記︰烏賊魚自浮於水上,烏見以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故謂烏賊。今鴉烏化為之也。素問云︰烏賊魚,主女子血枯。丹房鏡源︰烏賊魚骨,淡鹽。
衍義曰︰烏賊魚,乾置。四方︰人炙食之。又取骨鏤為細。研細,水飛,澄下,比去水,晒乾之,熟蜜和得所,點目中翳,緩取效。
原蠶蛾 pd438.bmp (缺)
雄者,有小毒。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臣禹錫等謹按陰痿通用藥云︰原蠶蛾,熱。蜀本云︰原蠶蛾,味鹹,溫。
屎 溫,無毒。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痺癮疹。
陶隱居云︰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道家用其蛾止精,其翁繭入術用。屎,名蠶沙,多入諸方︰用,不但熨風而已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原蠶屎,一名蠶沙,淨收,取晒乾,炒令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痺,腹內宿冷,冷血瘀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及腰腳軟,皮膚頑痺。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晚蠶蛾,壯陽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
又,蠶蛾,平。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並滅瘡瘢,入藥炒用。
又云︰蠶布紙,平。治吐血,鼻洪,腸風瀉血,崩中帶下,赤白痢,敷疔腫瘡。入藥燒用。
又云︰蠶沙,治風痺頑疾不仁,腸鳴。
圖經曰︰原蠶蛾,《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東南州郡多養此蠶,處皆有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複養,惡其損桑。而《周禮》禁原蠶者,鄭康成注云︰為其傷馬,傷馬亦是其一事耳。《淮南子》曰︰原蠶一歲再登,非不利也。然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是也,人既稀養,市中貨者亦多早蛾,不可用也。至於用蠶沙、蠶退,亦須用晚出者,唯白僵蠶不著早晚,但用白而條直者。凡用蠶,並須食桑蠶,不用食柘者。蠶蛾,益陽方中多用之。
今方︰治小兒撮口及發噤者,取二枚炙黃,研末,蜜和,塗口唇內,便瘥。蠶沙、蠶退,並入治風及婦人藥中用。蠶退,醫家多用初出蠶殼在紙上者。一說蠶眠時所退皮,用之更有效。
聖惠方︰治風瘙癮疹遍身癢成瘡。用蠶沙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千金方︰治婦人始覺妊娠,轉女為男法︰取原蠶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服。
血生肌。天蛾散︰晚蠶蛾為末,摻勻絹裹之,隨手瘡合血止。一切金瘡亦治。簡要濟眾︰小兒撮口及發噤方︰晚蠶蛾二枚,炙令黃,為末,蜜和,敷兒口唇內。子母秘錄云︰倒產難生。原蠶子燒末,飲服三錢。小兒宮氣方︰治小兒口瘡及風疳瘡等,晚蠶蛾細研,貼瘡上,妙。
衍義曰︰原蠶蛾,有原複敏速之義,此則第二番蛾也。白僵蠶條中已具。屎,飼牛代谷。
又,以三升醇酒,拌蠶屎五斗,用甑蒸熱,于暖室中鋪于油單上,令患風冷氣閉及近感癱風人,就所患一邊臥,看溫熱,濃蓋覆,汗出為度。若虛人須常在左右,防大熱昏冒。仍令頭面在外,不得壅覆。未全愈,間,再作。
主血風病,益婦人。一名馬鳴退。近世醫家多用蠶退紙,而東方︰諸醫用蠶欲老眠起所蛻皮,雖二者之用各殊,然東人所用者為正。用之當微炒,和諸藥可作丸、散服。(新定)
集驗方︰治纏喉風及喉痺,牙宣,牙癰,口瘡並小走馬疳。蠶退紙不計多少,燒成灰存性疳,入麝香少許,貼患處佳。
百一方︰凡狂發欲走,或自高貴稱神,皆應備。諸火灸,乃得永瘥耳。若或悲泣呻吟者,此為邪祟。以蠶紙作灰,酒水任下,瘥。療風癲也。
衍義曰︰蠶退,治婦人血風,此則眠起時所蛻皮是也。其蠶退紙,謂之蠶連,亦燒灰用之,治婦人血露。
主人患脫肛。燒末,和豬膏敷之,脫肛立縮。此螺全似蝸牛黃,小雨後好緣桑葉。范汪脫肛。綠桑樹螺燒之,以豬脂和,敷之立縮,亦可末敷之。
白僵蠶 pd439.bmp (缺)
味鹹、辛,平,無毒。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音亦)病,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滅諸瘡瘢痕。生穎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
陶隱居云︰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壞。今見小白色,似有鹽度者為好。末以塗馬齒,即不能食草,以桑葉拭去乃還食,此明蠶即馬類也。
唐本注云︰《別錄》云,末之,封疔腫,根當自出,極效。此白僵死蠶,皆白色,陶云似有鹽度,此誤矣。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用僵死白色者,再生一生俱用,今所在有之。
藥性論云︰白僵蠶,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有小毒。治口噤發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與衣中白魚、鷹屎白等分,治瘡滅瘢。
日華子云︰僵蠶,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入藥除綿絲並子盡,勻炒用。
又云︰蠶蛹子,食,治風及勞瘦。又研,敷蠶,惡瘡等。
圖經曰︰白僵蠶,生穎川平澤,今所在養蠶處皆有之。用自僵死白色而條直者為佳。四月取,勿令中濕,濕則有毒,不可用。用時仍去綿絲及子,炒過。今醫家用治中風急喉痺欲死者,搗篩細末,生薑自然汁調灌之,下喉立愈。又合衣魚、鷹屎白等分為末,面膏和塗瘡瘢疵,便滅。
雷公云︰凡使,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乾,水服五分匕。日三,十日瘥。
千金方︰治大風半身不遂。蠶沙兩碩,熟蒸,作直袋三隻,各受七斗,熱盛一袋著患處,如冷即取餘袋一依前法數數換,一日不禁,瘥。
又,須羊肚釀粳米、蔥白、薑、豉、椒等爛煮熱吃,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肘後方︰治背瘡彌驗。以針挑四畔,白僵蠶為散,水和敷之,即拔出根。
經驗後方︰下奶藥︰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梳頭數十遍,奶汁如泉。斗門方治卒頭痛。白僵蠶碾為末去絲。以熟水下二錢匕,立瘥。博濟方︰治喉閉。如聖散子︰白僵蠶、天南星刮皮等分,並生為末。每服一字,以生薑小可,只敷唇上,立瘥。勝金方︰治風痰。白僵蠶七個,直者細研。以薑汁一茶腳,溫水調灌之。
又方︰治風痔忽生,痔頭腫痛,又忽自消,發歇不定者是也。白僵蠶二兩,洗銼,令微黃為末,烏梅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薑蜜湯下五丸,空心服之。楊氏產乳︰療野火丹,從背上焙令黃色,細研為末。用酒服之,立瘥。
又方︰主偏、正頭疼並夾腦風,連兩太陽穴疼痛。以白僵蠶細研為末,用蔥茶調服方寸匕。小兒宮氣方︰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以白者。以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於小兒唇口內,即瘥。斗門方︰主黑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一切金瘡。以白僵蠶不以多少,炒令黃色,細研為末,敷之立愈。
又方︰治中風急喉痺欲死者。用白僵血不止。以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瘥。
又方︰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及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以白僵蠶七枚為末,用酒調方寸匕,立效。
衍義曰︰白僵蠶,然蠶有兩、三番,唯頭番僵蠶最佳,大而無蛆。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蠍梢其蠶蛾,則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鰻(音鰻)鱺(音黎)魚 pd440.bmp (缺)
味甘,有毒。主五痔,瘡 ,殺諸蟲。
陶隱居云︰能緣樹食藤花,形似鱔,取作食之。炙以熏諸木竹,辟蛀蟲。膏,療諸 瘡。
又有鰍(音秋),亦相似而短也。
唐本注云︰此膏,又療耳中有蟲痛者。鯢魚,有四腳能緣樹。陶云鰻鱺,便是謬証也。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殺諸蟲毒,乾末空腹食之,三、五度瘥。
又,熏下部痔,蟲盡死。患諸瘡 及 瘍風,長食之甚驗。腰腎間濕風痺,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補益。濕腳氣人服之良。
又,諸草石藥毒,食之,諸毒不能為害。五色者,其功最勝。兼女人帶下百病,一切風,五色者出歙州。頭似蝮蛇,背有五色紋者是也。陳士良云︰鰻鱺魚,寒。
陳藏器云︰鰍魚,短小,常在泥中。主狗及牛瘦,取一、二枚以竹筒從口及鼻生灌之,立肥也。
日華子云︰海鰻,平,有毒。治皮膚惡瘡疥,疳 ,痔。又名慈鰻、 狗魚。
又云鰻魚,平,微毒。治勞補不足,殺傳尸疰氣,殺蟲毒,惡瘡,暖腰膝,起陽,療婦人產戶瘡蟲癢。
圖經曰︰鰻(音鰻)鱺(音黎)魚,《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在處有之。似鱔而腹大,青黃色云是蛟蜃之類,善攻 岸,使輒頹 ,近江河居人酷畏之。此魚雖有毒,而能補五臟虛損,久病罷瘵,人可和五味,以米煮食之。患諸瘡痔漏及有風者長食。歙州出一種,背有五色紋,其功最勝。出海中者名海鰻,相類而大,功用亦同。海人又名慈鰻,又名 狗魚。
食療云︰殺蟲毒,乾燒炙之令香。食之,三、五度即瘥。長服尤良。
又,壓諸草石藥毒,不能損傷人。
又,五色者,其功最勝也。
又,療婦人帶下百病,一切風瘙如蟲行。其江海中難得五色者,出歙州溪澤潭中,頭似蝮蛇,背有五色紋者是也。
又,燒之熏氈中,斷蛀蟲。置其骨于箱衣中,斷白魚、諸蟲咬衣服。
又,燒之熏舍屋,免竹木生蛀 。
聖惠方︰治諸蟲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氣上攻,心腹滿悶。用鰻鱺魚淡炙令熟,令患人三、五度食之。
又方︰魚二斤,治如食法,切作段子入鐺內,以酒二盞煮,入鹽、醋中食之。
外台秘要︰必效,治心痛。取鰻鱺魚淡炙令熟,與患人食之,一、二枚永瘥,飽食彌佳。
經驗方︰治惡瘡。用蛇魚骨杵末,入諸色膏藥中相和合,敷上,紙花子貼之。食醫心鏡︰主五痔 瘡。殺蟲方︰鰻鱺魚一頭,治如食法,切作片,炙,著椒、鹽、醬調和食之。集驗方︰治頸項及面上白駁浸淫漸長,有似癬,但無瘡,可治。鰻鱺魚脂敷之,先拭剝上,刮使燥痛,後以魚脂敷之,一度便愈,甚者不過三度。稽神錄︰有人多得勞疾,相因染死者數人。取病者于棺中釘之,棄於水,永絕傳染之病,流之於江。金山有人異之,引岸開視之,見一女子,猶活。因取置漁舍,多得鰻鱺魚食之,病愈。遂為漁人之妻。
衍義曰︰鰻鱺魚,生剖晒乾,取少許,火上微炙,俟油出,塗白剝風,以指擦之,即時色轉。凡如此五、七次用,即愈,仍先於白處微微擦動。
味辛,微溫,有毒。主心腹症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陰中相引痛,瘡疥死肌,五邪涕泣時驚,腰中重痛,小兒氣癃 潰。 肉 主少氣吸吸,足不立地。生南海池澤。取無時。(蜀漆為之使,畏狗膽、芫花、甘遂。)
陶隱居云︰ ,即今鼉甲也,用之當炙。皮可以貫鼓,肉至補益。于物難死,沸湯沃口入腹良久乃剝爾。黿肉亦補,食之如鼉法。此等老者多能變化為邪魅,自非急勿食之。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主惡瘡,腹內症瘕。甲更佳,炙,浸酒服之,口內涎有毒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圖經云︰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餘,背尾俱有鱗甲,今江南諸州皆有之。
藥性論云︰鼉甲,臣,味甘,平,有小毒。主百邪鬼魅,治婦人帶下,除腹內血積聚伏堅相引結痛。孟詵云︰鼉,療驚恐及小腹氣疼。
日華子云︰鼉,治齒,疳 ,宣露。甲用同功,入藥炙。
又云黿甲,臣,平,無毒。主五臟邪氣,殺百蟲毒,消百藥毒,續人筋骨,又脂塗鐵燒之便明。準南王方︰術內用之。
陳藏器云︰黿甲功用同鱉甲,炙燒浸酒。主瘰癧,殺蟲風,瘡,風頑疥瘙。肉,主濕氣,邪氣,諸蠱。張鼎云︰膏,摩風及惡瘡。
圖經文具鱉甲條下。
陳藏器︰按 魚合作鼉字,《本經》作鼉。魚之別名,已出《本經》。今以鼉為 ,非也,宜能吐氣成霧致雨,力至猛,能攻陷江岸,性嗜睡,恆目閉,形如龍,大長者,自嚙其尾,極難死,聲甚可畏。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亦須百人牽,一人掘亦須一人牽,不然終不可出。梁周興嗣常食其肉,後為鼉所噴,便為惡瘡,此物靈強,不可食。既是龍類,宜去其魚。
肘後方︰治五尸。鼉肝一具,熟煮切食盡,亦用蒜齏食之。
樗(丑如切)雞 pd441.bmp (缺)
味苦平,有小毒。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又療腰痛,下氣,強陰多精,不可近目。生河內川谷樗樹上。七月採,曝乾。
陶隱居云︰形似寒 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唯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樹似漆而臭,今以此樹上為好,亦如芫菁、亭長,必以芫、葛上為良矣。
唐本注云︰此物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為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用。今出歧州,河內無此物也。
圖經曰︰樗雞,生河內川谷樗木上,今近都皆有之。形似寒 而小,七月採,曝乾。
謹按《爾雅》云︰ (音翰),天雞。郭璞注云︰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鳩。李巡曰︰一名酸雞。《廣雅》謂之樗雞。
蘇恭云︰五色具者為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然今所謂莎雞者,亦生樗木上,六月後出飛,而振羽索索作聲,人或畜之樊中。但頭方︰腹大,翅羽外青內紅,而身不黑,頭不赤,此殊不類,蓋別一種而同名也。今在樗木上者,人呼為紅娘子,頭、翅皆赤,乃如舊說,然不名樗雞,疑即是此,蓋古今稱不同耳。古今大麝香丸用之,近人少用,故亦鮮別。
衍義曰︰樗雞,東、西京界尤多。形類蠶蛾,但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紅,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雞也。今人又用之,行瘀血、血閉。
蛞(音闊)蝓(音俞) pd442.bmp (缺)
味鹹,寒,無毒。主賊風 (口乖切)僻,軼(益音)筋及脫肛,驚癇攣縮。一名陵蠡,一名土蝸,一名附蝸。生太山池澤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陶隱居云︰蛞蝓無殼,不應有蝸名,其附蝸者,複名蝸牛。生池澤沙石,則應是今山蝸,或當言其頭,形類猶似蝸牛蟲者,俗名蝸牛者,作瓜字,則蝸字亦音瓜。《莊子》所云,戰于蝸角也。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種角蟲之類。熒室星之精矣,方︰家殆無複用乎。
唐本注云︰三十六禽。亥上有三豕,KT ,豪豬,亦名蒿豬,毛如 ,簪搖而射人,其肚合屎乾燒為灰,主黃膽,豬之類也。陶謂為蝓,誤極大矣。又《山海經》云︰KT ,彘身人面,音如嬰兒,食人獸。《爾雅》云︰ (烏八切)KT ,類 (音樞)。迅走食人,並非蛞蝓也。蛞蝓乃無殼蝸蠡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此即蝸牛也。而新附自有蝸牛一條,雖數字不同,而主療與此無別,是後人誤剩出之。亦如《別錄》草部已有雞腸,而新附又有繁蔞在菜部。按《爾雅》云︰附蠃, 蝓。注云︰蝸牛也。而《玉篇》蝓字下注亦云︰ 蝓,蝸牛也。此則一物明矣。形似小螺,白色,生池澤草樹間,頭有四角,行則出,驚之則縮,首尾俱能藏入殼中。而蘇注云︰無殼蝸牛,非也。今據《本經》︰一名陵蠡,又有土蝸之名。且蝸,蠡者。皆蠃殼之屬也。陶云若無殼,則不合有蝸名是也。又據︰今下濕處有一種蟲,大於蝸牛,無殼而有角,云是蝸牛之老者。
圖經曰︰蛞(音闊)蝓(音俞),生泰山池澤及陰地沙石垣下。蝸牛,《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並處處有之。隱隱居注云︰蝸牛,形如蛞蝓,但背負殼耳。則《莊子》所謂戰于蝸角是也。
又云︰俗名蝸牛者,作瓜字形,故蝸字亦音瓜。
《本經》蛞蝓,一名附蝸,蛞蝓無殼,不應有蝸名,或以其頭形類猶似蝸牛,故以名之。或云︰都是一物有二名,如雞腸、蘩蔞之比。
謹按郭璞注《爾雅》︰ 蠃, 蝓,蝸牛也。《字書》解蝓字,亦云 蝓,蝸牛也。如此是一物明矣。然今下濕處,有種大於蝸牛,亦有角而無殼,相傳云是蝸牛之老者。若然,本一物,而久蛻殼者為異耳。並八月採。方︰書蝸牛涎,主消渴。
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取蝸牛十四枚,以水三合,浸之瓷甌中,以器覆之一宿,其蟲自沿器上取水飲,不過三劑已。凡用蝸牛,以形圓而大者為勝。久雨晴,竹林池沼間多有出者,其城牆陰處有一種扁而小者,無力,不堪用。蝸牛入嬰糯藥為最勝,其殼亦堪用。韋丹︰主一切疳。取舊死殼七枚,皮薄色黃白者真,淨洗,不得小有塵滓,漉乾,納酥于殼中,以瓷盞盛之,紙糊盞面,置炊飯上蒸之。下 時,即坐甑中,裝飯又蒸,飯熟即已,取出細研如水澱,漸漸與吃,令一日盡,為佳。
衍義曰︰蛞蝓、蝸牛,二物矣。蛞蝓,其身肉只一段。蝸牛,背上別有肉,以負殼行,顯然異矣。若為一物,《經》中焉得分為二條也。其治療亦大同小異,故知別類。又謂蛞蝓是蝸牛之老者,甚無謂。蛞蝓有二角,蠍牛四角,兼背有附殼肉,豈得為一物也。
味鹹,寒。主賊風 僻, 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癇。
陶隱居云︰蝸牛,字是力戈反,而俗呼為瓜牛。生山中及人家,頭形如蛞蝓,但背負殼爾。前以注說之。海邊又一種,正相似,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名為寄居。方︰家既不複用,人無取者,未詳何者的是也。今注︰蝸牛條,《唐本》編在田中螺之後。今詳陶隱居云︰形似蛞蝓而背負殼。
唐本注云︰蛞蝓乃無殼,蝸蠡即二種,當近似一物,主療頗同,今移附蛞蝓之下。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蝸牛亦可單用,一名蠡牛,有小毒,能治大腸脫肛,生研取服,止消渴。
日華子云︰冷,有毒。治驚癇等。入藥炒用,此即負殼蜒蛐也。
圖經文具蛞蝓條下。
聖惠方︰治齒 並有蟲。用蝸牛殼二十枚,燒灰細研,每用揩齒,良。
又方︰治蜈蚣咬方。用蝸燒灰,新汲水一敷,以雞翎掃蝸牛殼七個安之,至飯熟衍義文具蛞蝓條下。
石龍子 pd443.bmp (缺)
味鹹,寒,有小毒。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音錫)蜴(音亦),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生平陽川谷及荊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惡硫黃、斑蝥、蕪荑。)
陶隱居云︰其類有四種,一大形,純黃色,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次似蛇醫,小形長尾,見人不動,名龍子;次有小形而五色,尾青碧可愛,名蜥蜴,並不螫人;一種喜緣籬壁,名 (音偃)蜓(音電),形小而黑,乃言螫人必死,而未常聞中人。按︰東方朔云︰是非守宮,則蜥蜴,如此 蜓名守宮矣。以朱飼之,滿三斤,殺,乾末。以塗女子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謂守宮。今此一名守宮,猶如野葛、鬼臼之義也,殊難分別。
唐本注云︰此言四種者,蛇師,生山谷,頭大尾短小,青黃或白斑者是。 蜓,似蛇師,不生山谷,在人家屋壁間,荊楚及江淮人名 蜓,河濟之間名守宮,亦名榮螈(音元),又名蠍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未必如術飼朱點婦人也,此皆假釋爾。其名龍子及五色者,並名蜥蜴,以五色者為雄而良,色不備者為雌,劣爾,形皆細長,尾與身相類,似蛇著四足,去足便直蛇形也。蛇醫則不然。按《爾雅》︰亦互言之,並非真說。
又云朱飼滿三斤,四月、八月、九月採,去腹中物,火乾之。
圖經曰︰石龍子,生平陽川谷及荊山山石間,今處處有之。一名蜥(音錫)蜴(音亦)。
謹按《爾雅》云︰蠑螈,蜥蜴。蜥蜴,蜥蜓。 蜓,守宮也。疏釋曰︰《詩‧小雅‧正月》云︰胡為虺蜴,蜴為此也。四者一物,形狀相類而四名也。《字林》云︰蠑螈,蛇醫也。《說文》云︰在草曰蜥蜴,在壁曰 蜓。《方︰言》云︰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 (音盧)KT(音廛),或謂之刺易,南陽人呼 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蜥,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螈蠑。
又東方朔云︰非守宮,即蜥蜴。按此諸文,即是在草澤中者,名蠑螈、蜥蜴,在壁者,名 蜓、守宮也。然則入藥當用草澤者,以五色具者為雄而良,色不具者為雌,乃劣耳。五月取,著衍義曰︰石龍子,蜥蜴也,今人但呼為蜴蜥,大者長七、八寸,身有金碧色。仁廟朝,有一蜥中出,飲水訖而入。良久,凡百十次,尚不已。樵者疑不免翻石視之,有冰雹一、二升。樵人訝而去,行為三、五里,大雨至,良久風雹暴作。今之州縣依法,用此祈雨。《經》云︰治五癃,破石淋,利水道,亦此義乎。
木虻(音萌) pd444.bmp (缺)
味苦,平,有毒。主目赤痛, 傷淚出,瘀血,血閉,寒熱酸 (音西),無子。一名魂常。生漢中川澤,五月取。
陶隱居云︰此虻不啖血,狀似虻而小,近道草中不見有,市人亦少有賣者,方︰家所用,惟大綠色小虻,名鹿虻,大如蠅,嚙牛馬亦猛,市人採賣之。三種體,以療血為本,余療雖小有異同,用之按KT)色破中初出如白蛆,漸大羽化,坼破便飛,即能嚙物。塞北亦有,嶺南極多,如古度花成蟻耳。《本經》既出木虻,又出蜚虻,明知木虻是葉內之虻,飛虻是已飛之蟲,飛是羽化,亦猶在蛹,如蠶之
圖經曰︰木虻,生漢中川澤。蜚虻生江夏川谷,今並處處有之,而襄、漢近地尤多。虻有數蟲,即家相承之用,入然今本草肘後方葛氏云︰蛇螫人九竅皆血出方,取虻蟲初食牛馬血腹滿者三七枚,燒服之。楊氏產乳︰療母困篤恐不濟,去胎方︰虻蟲十枚,上搗為末,酒服之,即下。
衍義曰︰木虻,大小有三種。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黃綠色,雄、霸州
味鹹,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症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痺結塞。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陶隱居云︰此即今啖牛馬血者,伺其腹滿掩取乾之,方︰家皆呼為虻蟲矣。
唐本注云︰三虻俱食牛馬,非獨此也,但得即堪用,何假血充,然始掩取。如以義求,應如養鷹,飢則為用,若伺其飽,何能除疾爾。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虻蟲,使,一名蜚虻,惡麻黃。
日華子云︰破症結,消積膿,墜胎。入丸散,除去翅足,炒用。
圖經文具木虻條下。
衍義文具木虻條下。
味鹹,寒,有毒。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塞,無子,通利血脈。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採。
陶隱居云︰形亦似 蟲而輕小能飛,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裡逃爾。有兩、三種,以作廉薑氣者為真,南人亦啖之。
唐本注云︰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月、八謂之圖經文具木虻條下。
(音拓)蟲 pd445.bmp (缺)
味鹹,寒,有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症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一名土鱉。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十月曝乾。(畏皂莢、菖蒲
陶隱居云︰形扁扁如鱉,故名土鱉,而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今人家亦有之。唐本注云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 蟲,使,畏屋游,味苦、鹹。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
圖經曰︰ 蟲,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狀似鼠婦,而大者寸餘,形扁如病方︰下血之衍義曰︰ 蟲,今人謂之簸箕蟲,為其像形也。乳脈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濾清,服,勿
鮫魚皮 pd446.bmp (缺)
主蠱氣,蠱疰方︰用之。即裝刀靶(音霸) (音鵲)魚皮也。
唐本注云︰出南海,形似鱉,無腳而有尾。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一名沙魚,一名鰒魚。皮惟無
圖經曰︰鮫魚皮,舊不著所出州土。蘇恭云出南海。形似鱉無腳而有尾。《山海經》云︰鮫,沙魚,其皮可以飾劍是也。今南人但謂之沙魚。然有二種︰其最大而長喙如鋸者,謂之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強而有小毒。二種彼人皆鹽為修脯,其皮刮治去沙,翦為膾,皆食品之美者,食之益人。然皆不類鱉,蓋其種類之別耳。胡洽治五尸鬼疰,百毒惡氣等,鮫魚皮散主之。鮫魚皮(炙)、朱砂、雄黃、金牙、椒、天雄、細辛、鬼臼、麝香、乾薑、雞舌香、桂心、莽草各一兩,貝母半兩,蜈蚣(炙)、蜴蜥(炙)各二枚,凡十六物,治,下篩,溫清酒服半錢匕,日三,漸增至五分匕,亦可帶之。中用蜈蚣、蜴蜥,皆此品類中,故並載方。
陳藏器云︰皮主食魚中毒,燒末服之。鰒魚皮,是裝刀靶者,正是沙魚也。石決明,又名鰒魚甲,一邊著石,光明可愛,此蟲族,非魚類,乃是同名耳。沙魚,一名鮫魚,子隨母行,驚即從口入母腹也,其魚狀貌非一,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賊也。食療云︰平。補五臟。作膾食之,亞于鯽魚。作 食之並同。
又,如有大患喉閉,取膽汁和白礬灰,丸之如豆顆,綿裹納喉中。良久吐惡涎沫,即喉嚨開。臘月取之。海藥謹按《名醫別錄》云︰生南海。味甘,鹹,無毒。主心氣鬼疰,蠱毒,吐血,皮上有珍珠斑。
衍義曰︰鮫魚、沙魚皮,一等形稍異,今人取皮飾鞍、劍。餘如《經》。
味甘,平,無毒。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大者六、七尺,色白頭昂,生江湖中。(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白魚,主肝家不足氣,不堪多食,泥人心。雖不發病,終養 所食。新者好,久食令人心腹諸病。可煮炙,于蔥、醋中一、兩沸食。猶少調五臟氣,理經脈。
日華子云︰助血脈,補肝明目。患瘡癤人不可食,甚發膿,炙瘡不發,作膾食之良。
食療云︰和豉作羹,一、兩頓而已。新鮮者好食。若經宿者不堪食。令人腹冷生諸疾。或淹、或糟藏,猶可食。又可炙了,于蔥、醋中重煮食之。調五臟,助脾氣,能消食,理十二經絡,舒展不相及氣。時人好作餅,炙食之。猶少動氣,久亦不損人也。
味甘,平,無毒。主腹內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內小蟲。背有黑點,味尤重。昔仙人劉憑,常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間。(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微毒。益氣,治腸風瀉血。又名鱖豚、水豚。
食療云︰平。補勞,益脾胃,稍有毒。勝金方︰治小兒、大人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方︰于臘月中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乾。每有魚鯁,即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溫呷。若得煎一塊子,無不出者。此藥應是鯁在臟腑中日久痛,黃瘦甚者,服之皆出。若卒求鱖魚不得,蠡魚、鯇魚、鯽魚俱可。臘月收之甚佳。
青魚 pd447.bmp (缺)
味甘,平,無毒。 肉 主腳氣濕痺。作 與服石人相反。
眼睛 主能夜視。
頭中枕 蒸取乾,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膽 主目暗,滴汁目中,並塗惡瘡。生於江湖之間。(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療卒氣。研服,止腹痛。可白煮吃,治腳氣腳弱。
日華子云︰作鯖字,平,微毒。治腳軟,煩懣,益氣力。枕用醋摩,治水氣,血氣心痛。不可同葵、蒜食之。服術人亦勿啖也。
圖經曰︰青魚,生江湖間,今亦出南方,北地或時之。似鯉鯇而背正青色。南人多以作,古作鯖字,所謂五候鯖 是也。頭中枕,蒸令氣通,曝乾,狀如琥珀,云可以代琥珀,非也。荊楚間取此魚枕煮拍作器皿甚佳。膽與目睛並入藥用。取無時。古今方︰書多用。其膽滴汁目中,主目昏暗。又可塗惡瘡。餘亦稀用。
食療云︰主腳氣煩悶。
又,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也。
又,頭中有枕,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亦塗熱瘡,良。海藥云︰青魚,南方︰人以為酒器,梳篦也。孫真人云︰治喉閉及骨鯁方以臘月取青魚膽陰乾,如患此及著骨鯁,即以膽少許,口
味甘,溫,無毒。主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江河淮皆有。(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河豚,有毒。
又云︰胡夷魚,涼,有毒。煮和禿菜食,良。毒以蘆根及橄欖等解之。肝有大毒。又名KT 魚、規魚、吹肚魚也。
陳藏器云︰如鯰魚,口尖,一名 魚也。
衍義曰︰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慎也。濃生者不食亦好。蘇子美云︰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此即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橄欖並蘆根汁解其毒。
味甘,無毒。頭中有石如棋子。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燒為灰末服,和 菜作羹,開胃益氣。候乾食之,名為鯗(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脹,食不消,暴下痢。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又野鴨頭中有石,云是此魚所化。生東海。(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石首魚,平。
日華子云︰取腦中枕,燒為末,飲下,治淋也。
食療︰作乾鯗,消宿食,主中惡,不堪鮮食。
味甘,溫,無毒。食之令人肥健悅澤。此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能久食之,力強于乳,有似英雞,功用同乳。(今附)
陳藏器《吳都賦》云︰嘉魚出於丙穴。李善注云︰丙日出穴。今則不然,丙者,向陽穴也皆煮崖石
味甘,平,無毒。主開胃,通利五臟。久食令人肥健。此魚食泥,與百藥無忌。似鯉身圓,頭扁骨軟。生江海淺水中。(今附)
紫貝 pd448.bmp (缺)
明目,去熱毒。
唐本注云︰形似貝,圓,大二、三寸。出東海及南海上,紫斑而骨白。(唐本先附)臣禹錫等
圖經曰︰紫貝,《本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注云︰出東海及南海上,今南海多有之,即砑螺也。形似貝而圓,大二、三寸,儋振夷黎採以為貨幣,北人唯畫家用砑物。
謹按郭璞注《爾雅》云︰余 (直其切),黃白紋。謂以黃為質,白為紋點。余泉,白黃文。謂以白為質,黃為紋點。今紫貝則以紫為質,黑為紋點也。貝之類極多,古人以為寶貨,而此紫貝尤為世所貴重。漢文帝時,南越王獻紫貝五百是也。後世以多見賤,而藥中亦稀使之。又車螯之紫者,海人亦謂之紫貝。車螯,近世治癰疽方︰中多用,其殼燒 為灰,敷瘡。南海、北海皆有之,採無時。人亦食其肉,云味鹹,平,無毒。似蛤蜊,而肉堅硬不及。亦可解酒毒。北中者殼粗,不堪用也。
衍義曰︰紫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點,但黑。
《本經》以此燒存性,入點眼藥。
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多食宜人,作膾猶良。又曝乾,甚香美。雖有小毒,不至發病。一云︰多食發 癖及瘡腫,不可與乳酪同食。
食療云平。主安胎,補中。作膾尤佳。
衍義曰︰鱸魚,益肝腎,補五臟,和腸胃,食之宜人。不甚發病,宜然張干思之也。
平,微毒。治痔,殺蟲,多食發嗽並瘡癬。殼入香,發眾香氣。尾,燒焦,治腸風瀉血並崩中帶下及產後痢。脂,燒,集鼠。〔以上二種(新補)。見孟詵、日華子。〕
陳藏器︰味辛,無毒。主五野雞病,殺蟲,發嗽,殼發眾香,尾灰斷產後痢,膏燒集鼠矣。為黑灰二種海藥余
謹按《異志》云︰生南海。有雄雌,青碧色,狀似杏仁。欲驗真假,先於口內含,令熱,然後放醋中,雄雌相趁,逡巡便合,即下其卵如粟粒狀,真也。主婦人難產,手把便
謹按《南州記》云︰生南海山石間。其蠶形大如拇指,沙甚白,如玉粉狀,每有鹹,大溫,無毒。主虛勞冷氣,諸風不遂。久服令人光澤,補虛羸,輕身延年不老。難者,多只被人以水搜葛粉、鍛石,以梳齒隱成,此即非也,縱服無益,反損人,慎服之二十一種陳藏器餘
鱔魚注︰陶云,黿肉,補。此老者,能變化為魅。按︰黿甲,功用同鱉甲。炙浸酒,主瘰,殺蟲,逐風惡瘡 ,風頑疥瘙。肉,主濕氣,諸邪氣蠱,消百藥毒。張鼎云︰膏塗鐵摩之木石機也。至難死,剔其肉盡,頭猶咬物,可以張鳶鳥。
食療云︰微溫。主五臟邪氣,殺百蟲蠱毒,消百藥毒,續人筋。
又,膏塗鐵,摩之便明。淮
謹按《異志》云︰生西海,大小如守宮蟲,形若馬形,其色黃褐。性溫,平,無毒。主婦人難產,帶之於身,神驗。
圖經云︰生南海。頭如馬形,蝦類也。婦人將產帶之,或燒末飲服。亦可手持之。《異魚圖
遠志注陶云︰遠志畏齊蛤。
蘇云︰《藥錄》下卷有蛤,而不言功狀。注又云︰蠟畏齊蛤。按齊蛤如蛤,兩頭尖小,生海水中。無別功用,海人食之。
詹糖注陶云︰詹糖偽者,以柘蟲屎為之。按︰即今之柘木蟲,在木間食木注為屎。其屎破血,不香。詹糖燒之香也。既不相似,不堪為類。
石蟹注陶云︰石蟹如蚱蜢,形長小,兩股如石蟹,在草頭能飛, 螽之類,無別功。與蚯蚓交,在土中得之,堪為媚藥。入《拾遺記》。
蝸牛注陶云︰海邊大有,似蝸牛,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按︰寄居在殼間,而非螺也。候螺、蛤開,當自出食,螺、蛤欲合,已還殼中,亦名寄生,無別功用。海族多被
蜘蛛注陶云︰懸網狀如魚者,亦名 。按 在孔穴中及草木稠密處,作網幕絡者,就中開一門出入,形段小,似蜘蛛而斑小。主疔腫出根,作膏塗之。陶云此正蜘蛛也,非為蜘蛛。此物族類非一也。
葵注蘇云︰戎人重薰渠,猶巴人重負 。按︰飛廉一名負盤,蜀人食之,辛辣也,已出《本經》。《左傳》云︰蜚不為災。杜注云︰蜚,負 也。如蝗蟲,又夜行。一名負盤,即盤蟲也。名字及蟲相似,終非一物也。( 音煩, 螽也。)
雞腸注陶云︰雞腸草,主蠷 溺。按蠷 能溺人影,令發瘡,如熱沸而大,繞腰匝,不可療。蟲如小蜈蚣,色青黑,長足,山蠷 溺毒,更猛。諸方︰中大有主法,其蟲無能,惟扁豆葉敷,即瘥。
敗鼓皮注陶云︰服敗鼓皮,即喚蠱主姓名。按︰古人愚質,造蠱圖富,皆取百蟲瓮中盛,經年間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能隱形,似鬼神,與人作禍,然終是蟲鬼,咬人至死者。或從人諸竅中出信候,取之曝乾。有患蠱人,燒為黑灰,服少許立愈。亦是其類,自相伏耳。新注云︰凡蠱蟲療蠱,是知蠱名,即可治之。如蛇蠱用蜈蚣蠱蟲,蜈蚣蠱用蝦蟆蠱蟲,蛤蟆蠱病複用蛇蠱蟲。是互相能伏者,可取治之。
蚰蜒並馬陸注︰陶云︰今有一細黃蟲,狀如蜈蚣,俗呼為土蟲。按︰土蟲無足,如一條衣帶,長四、五寸,身扁似韭葉,背上有黃黑襉,頭如鏟子,行處有白涎,生濕地,有毒,雞吃即死。陶云;如蜈蚣者,正是蚰蜒,非土蟲也。
蘇云︰馬陸如蚰蜒。按︰蚰蜒色正黃不斑,大者如釵股,其足無數,正是陶呼為土蟲者。此蟲好脂油香,能入耳及諸竅中,以驢乳灌之
鮑魚注陶云︰魚是臭者。按︰ 魚,嶺南人作鮑魚。劉元紹云︰其臭如尸,正與陶公相背。海人食之,所謂海上有逐臭之夫也。其魚以格額,目旁有骨,名乙。《禮》云︰魚去乙。鄭云︰東海 魚也。只食之,別無功用也。
有毒。主風腫,癰毒,癮疹,赤瘙 疥,痔 ,皮膚頑痺, 跌折傷,肉損瘀血,以脂塗上,炙手及熱摩之,即透。生嶺南,蛇頭鱉身。《廣州記》云︰予,蛇頭鱉身,亦水宿,亦樹棲,俗謂之予膏,主蛭刺。以銅及瓦器盛之,浸出。唯雞卵盛之不漏。摩理毒腫大驗,其透物甚於醍醐也。
有毒。殺飛禽走獸,合射罔用之。人亦生取置枕,令夫妻相好。生砂石中,作旋孔,有蟲子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一名倒行狗子。性好睡,亦呼為睡蟲,是處有之。
大寒。主目膚赤熱痛。取大者淨洗,斷之,令汁滴目中,三十年膚赤亦瘥。
二物異類同穴,為雄雌,令人相愛。五月五日收取,夫妻帶之。 螽如蝗蟲,東人呼為舴艋,有毒,有黑斑者,候交時取之。
令人喜好相愛。出嶺南陶家,如青灰。彼人以竹筒盛之,云是蟯(蟯,音蛔,蟲也。)所作,以灰拭物皆可。喜損小兒、雞、犬等,不置家中,未知此事虛實。
功用同前,人取帶之。甲蟲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州也。
一作 功用同前,人取帶之。似KT 盤,褐色,身扁。出嶺南,人重之也。
有毒。食人及牛、馬等皮膚成瘡,至死不覺。此蟲極細,不可卒見。《爾雅》云︰有蟲毒,食人至盡不知。《左傳》曰︰食郊牛角者也。《博物志》云︰食人死膚,令人患惡瘡,多是此蟲食。主之法,當以狸膏摩之及食狸肉。凡正月食鼠,殘多為鼠 ,小孔下血者,是此病也。
不可食者,鱉目白殺人。腹下有卜字及五字不可食。頷下有骨如鱉不利人。蝦煮白食之,腹中生蟲。蟹腹下有毛,兩目相向,腹中有骨,不利人。鱉肉共雞肉食,成瘕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