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類本草

宋 唐慎微


卷第十一

己酉新增衍義

何首烏

何首烏 pd246.bmp (缺)

味苦、澀,微溫,無毒。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嶺外,江南諸州皆有。蔓紫,花黃白,葉如薯蕷而不光。生必相對,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一名野苗,一名交藤,一名夜合,一名地精,一名陳知白。春夏採。臨用之以苦竹刀切,米泔浸經宿,曝乾。木杵臼搗之。忌鐵。(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味甘。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一切冷氣及腸風。此藥有雌雄。雄者苗葉黃白,雌者赤黃色。凡修合藥須雌雄相合吃,有驗。其藥本草無名,因何首烏見藤夜交,便即採食有功,因以採人為名耳。又名桃柳藤。

圖經曰︰何首烏,本出順州南河縣,嶺外、江南諸州亦有,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牆壁間。夏秋開黃白花,似葛勒花。結子有棱,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此有二種︰赤者雄,白者雌。採時乘濕以布帛拭去土後,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乾。忌鐵。以木臼杵搗之。
一云︰春採根,秋採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藥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而得名。何首烏者,順州河南縣人。祖能嗣,本名田兒,生而閹弱,年五十八,無妻子。一日醉臥野中,見田中藤,兩本異生,苗蔓相交,久乃解,解合三、四。田兒心異之,掘根持問鄉人,無能名者。遂曝乾搗末酒服。七日而思人道,百日而舊疾皆愈。十年而生數男,後改名能嗣。又與子庭服,皆壽百六十歲。首烏服藥,亦年百三十歲。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其事。
李翱因著方錄云︰又敘其苗如木 ,光澤,形如桃柳葉,其背偏,獨單皆生,不相對。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黃白,雄者黃赤。其生相遠,夜則苗蔓交,或隱化不見。春末、夏中、初秋三時,候晴明日兼雌雄採之。烈日曝乾。散服酒下,良。採時盡其根,乘潤以布帛拭去泥土,勿損皮,密器貯之,每月再曝。凡服偶日,二、四、六、八日是。服訖,以衣覆汗出,導引。尤忌豬、羊血,其敘頗詳,故載之。
經驗方︰何首烏,新採者,去皮土後,用銅、竹刀薄切片,上甑如炊飯,蒸下用瓷石鍋。忌鐵。旁更別燒一鍋,常滿添水,候藥甑氣上,逐旋以熱水從上淋下,勿令滿溢,直候首烏絕無氣味,然後取下一匙頭汁,白湯亦可,此是藥之精英,與常不同。治骨軟風,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癢。首烏大而有花紋者,同牛膝銼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乾。於木臼內搗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
又方︰治諸處皮裡面痛。首烏末、薑汁調成膏,痛處以帛子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妙。斗門方治瘰癧,或破不破,以至下胸前者,皆治之。用九真藤取其根如雞卵大,洗,生嚼,常服。又取葉搗覆瘡上,數服即止。其藥久服黑發延年。或取其頭獲之九數者,服之乃仙矣。其葉如杏,其根亦類 子,用之如神。又堪為利術,伏沙子,自有法。一名何首烏,又名赤葛。王氏博濟治疥癬,滿身作瘡,不可治者。何首烏、艾等分,以水煎令濃,于盆內洗之,甚能解痛,生肌肉。何首烏傳昔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常慕道術,隨師在山。因醉夜臥山野,忽見有藤二株,相去三尺餘,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驚訝其異,至旦遂掘其根歸。問諸人,無識者。後有山老忽來。示之。答曰︰子既無嗣,其藤乃異,此恐是神仙之藥,何不服之?遂杵
為末,空心酒服一錢。服數月似強健,因此常服,又加二錢。服之經年舊疾皆愈,發烏容少。數年之內,即有子,名延秀,秀生首烏,首烏之名,因此而得。生數子,年百餘歲,發黑。

有李安期者,與首烏鄉裡親善,竊得方服,其壽至長,遂敘其事。何首烏,味甘,生溫,無毒。茯苓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氣心痛,積年勞瘦痰癖,風虛敗劣,長筋力,益精髓,壯氣駐顏,黑發延年,婦人惡血痿黃,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毒氣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具述。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首烏。本出虔州,江南諸道皆有之。苗葉有光澤,又如桃李葉,雄苗赤。根遠不過三尺。春秋可採,日乾。去皮為末,酒下最良。有疾即用茯苓湯下為使。常杵末,新瓷器盛,服之忌豬肉血、無鱗魚,觸藥無力。此藥形大如拳連珠,其中有形鳥獸山岳之狀,珍也。掘得去皮,生吃,得味甘甜,休糧。贊曰︰神效助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合晝疏。服之去谷,日居月諸。返老還少,變安病軀。有緣者遇,傳之勿泄,最爾自如。
明州刺史李遠傳錄經驗︰何首烏所出順州南河縣、韶州、潮州、恩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以上出處為上。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勒州、高州、循州,以上所出次之。其仙草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服之一年,髭鬢青黑;一百年如碗大,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悅;一百五十年如盆大,號山伯,服之一年,齒落重生;二百年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一年,顏如童子,行及奔馬;三百年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服之一年延齡,純陽之體,久服成地仙。

衍義曰︰何首烏,兼黑髭鬢,與羅卜相惡,令人髭鬢早白,治腸風熱多用。

商陸

商陸 pd247.bmp (缺)

味辛、酸,平,有毒。主水脹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療胸中邪氣,水腫,痿痺,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一名 根,一名夜呼。生咸陽川谷。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方家不甚乾用,療水腫,切生根雜生鯉魚煮作湯。道家乃散用及煎釀,皆能去尸蟲,見鬼神。其實亦入神藥。花名 花,尤良。
唐本注云︰此有赤白二種,白者入藥用,赤者見鬼神,甚有毒,但貼腫處用。若服之傷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今注商陸,一名白昌,一名當陸。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大如牛舌而濃脆,有赤花者根赤,白花者根白。今所在有之。二月、八月採根,日乾。爾雅云︰ ,馬尾。注《廣雅》曰︰馬尾,商陸。
本草云︰別名 。今關西亦呼為 ,江東呼為當陸。
《釋文》云︰如人形者有神。
藥性論︰云當陸,使,忌犬肉,味甘,有大毒。能瀉十種水病,喉痺不通,薄切醋熬,喉腫處處敷之瘥。
日華子云︰白章陸,味苦,冷,得大蒜良。通大小腸,瀉蠱毒,墮胎, 腫毒,敷惡瘡。赤者有毒。

圖經曰︰商陸俗名章柳根,生咸陽山谷,今處處有之,多生於人家園圃中。春生苗,高三、四尺,葉青如牛舌而長。莖青赤,至柔脆。夏秋開紅紫花,作朵。根如蘆菔而長,八月、九月內採根,曝乾。其用歸表。古方術家多用之,亦可單服。五月五日採根,竹 盛,掛屋東北角陰乾百日,搗篩,井華水調服,云神仙所秘法。喉中卒被毒氣攻痛者。切根炙令熱,隔布熨之,冷輒易,立愈。其花,主人心昏塞,多忘喜誤。取花陰乾百日,搗末。日暮水服方寸匕,臥思念所欲事,即於眼中自覺。《爾雅》謂之 ,《廣雅》謂之馬尾,《易》謂之莧陸,皆謂此商陸也。然有赤、白二種,花赤者根赤,花白者根白。赤者不入藥,服食用白者。又一種名赤菖,苗、葉絕相類。不可用,服之傷筋消腎,須細辨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菖。緣相似,其赤菖花、莖有消筋腎之毒,故勿餌。章陸花白,年多後仙人採之用作脯,可下酒也。每修事,先以銅刀刮去上皮了,薄切,以東流水浸兩宿,然後漉出,架甑蒸,以豆葉一重了,與章陸一重,如斯蒸從午至亥,出,仍去豆葉曝乾了,細銼用。若無豆葉,只用豆代之。
外台秘要︰治水氣。商陸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許,一大盞,以水三升,煮取一以上。爛即取粟米一大盞煮成粥。仍空心服,若一日兩度服即恐利多,每日服一頓即微利,不得雜食。
又方︰治瘰癧、喉痺卒攻痛。搗生章陸根,捻作餅子,置瘰癧上,以艾炷於藥上灸三、四壯。千金髓︰治水氣浮腫。白菖六兩,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看大小相度與服,當利下水瘥。
又方︰卒暴症,腫中有物如石,痛刺啼呼,若不治,百日死。多取商陸根搗汁,或蒸之,以布藉腹上,安藥勿覆,冷複易,晝夜勿息。
經驗方︰治水疾。樟柳去粗皮,薄切曝乾為末,用黃顙魚三頭,大蒜三瓣,綠豆一合,以水一大碗同煮,豆爛為度,先將豆任意吃了,卻以汁調藥末一錢匕,其水化為清氣消。
梅師方︰治水腫不能服藥。商陸一升,羊肉六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和肉、蔥、豉作 ,如常法食之,商陸白者妙。孫真人食忌主一切熱毒腫。章陸根和鹽少許敷之,日再易。
又方︰主瘡中毒。切章陸根汁,熱布裹熨之,冷即易。斗門方治腳軟。用章柳根細切如小豆大,煮令熟,更入綠豆同爛煮為飯。每日如此修事服餌,以瘥為度。其功最效。
張文仲︰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生章陸根搗擦之,燥即易,取軟為度。

威靈仙

威靈仙 pd248.bmp (缺)

味苦,溫,無毒。主諸風,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心膈痰水,久積症瘕, 癖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漆冷疼,及療折傷。一名能消。久服之無溫疫瘧。出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並平澤,不聞水聲者良。生先於眾草,莖方,數葉相對。花淺紫。根生稠密,歲久益繁,冬月丙丁戊己日採,忌茗。(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九月末至十二月採,陰乾。余月並不堪採。

圖經曰︰威靈仙,出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並平澤,今陝西州軍等及河東、河北、京東、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眾草最先,莖梗如釵股,四棱。葉似柳葉,作層,每層六、七葉,如車輪,有六層至七層者。七月內生花,淺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頭者。實青,根稠密多須似谷,每年亦朽敗,九月採根,陰乾。仍以丙丁戊己日採,以不聞水聲者佳。
唐正元中,嵩陽子周君巢作《威靈仙傳》云︰先時,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所親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羅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其後山人鄧思齊知之,遂傳其事。
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採得,陰乾月餘,搗篩。溫清酒和二錢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殺藥,可加及六錢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觸諸藥,但惡茶及面湯,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唐本云︰腰腎腳膝積聚,腸內諸冷病,積年不瘥者,服之無不立效。出商州洛陽縣,九月末至十二月採,陰乾。余月並不堪採。每年旁引,年深轉茂,根苗漸多,經數年亦折敗。
千金方︰治腰腳痛。威靈仙為末,空心溫酒調下錢匕,逐日以微利為度。
經驗方︰治大腸久冷。威靈仙蜜丸桐子大,于一更內,生薑湯下十丸至二十丸。
又方︰治腰腳。威靈仙一斤洗乾,好洒浸七日,為末,麵糊丸桐子大,以浸藥酒下二十丸。
集驗方︰治腎臟風壅積,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溫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濃膠,即是風毒積滯也。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後,吃粥藥補之。一月仍常服溫補藥。孫兆放杖丸同。崔氏海上集︰威靈仙去眾風,通十二經脈,此藥朝服暮效,疏宣五臟冷膿宿水變病,微利不瀉人。服此四肢輕健,手足溫暖,並得清涼。時商州有人患重足不履地,經十年不瘥。忽遇新羅僧見云︰此疾有藥可理。遂入山求之,遣服數日,平複,後留此藥名而去。此藥治丈夫、婦人中風不語,手足不隨,口眼喎斜,筋骨節風,胎風頭風,暗風心風,風狂人,傷寒頭痛,鼻清涕,服經二度,傷寒即止,頭旋目眩,白瘕風,極治大風,皮膚風癢,大毒又熱毒風瘡,深治勞疾,連腰骨節風,繞腕風,言語澀滯,痰積,宣通五臟,腹內宿滯,心頭痰水,膀胱宿膿,口中涎水,好吃茶滓,手足頑痺,冷熱氣壅,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浮氣瘴氣,憎寒壯熱,頭痛尤甚,攻耳成膿而聾。又沖眼赤,大小腸秘,服此立通。飲食即住,黃膽,黑疸,面無顏色,瘰遍項,產後秘澀概腰痛,曾經損墜,心痛,注氣隔氣,冷氣攻沖,腎臟風壅,腹肚脹滿,頭面浮腫,注毒脾、肺氣,痰熱咳嗽氣急,坐臥不安,疥癬等瘡,婦人月水不來,動經多日,血氣衝心,陰汗盜汗,鴉臭穢甚,氣息不堪,勤服威靈仙,更用熱湯,盡日頻洗,朝以苦唾調藥塗身上內外,每日一次,塗之當得平愈。孩子無辜,令母含藥灌之,痔疾秘澀,氣痢絞結,並皆治之。威靈仙一味洗焙為末,以好酒和令微濕,入在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乾,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湯酒下。

衍義曰︰威靈仙,治腸風。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臟真氣。

牽牛子

牽牛子 pd249.bmp (缺)

味苦,寒,有毒。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陶隱居云︰作藤生,花狀如 豆,黃色。子作小房,實黑色,形如球子核。比來服之,以療腳滿氣急,得小便利,無不瘥。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藥,故以名之。又有一種草,葉上有三白點,俗因以名三白草。其根以療腳下氣,亦甚有驗。
唐本注云︰此花似旋 花,作碧色,又不黃,不似扁豆。其三白草,有三黑點,非白也,古人秘之,隱黑為白爾。陶不見,但聞而傳之,謂實白點。(今注)此藥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黃殼作小房,實黑,稍類蕎麥。比來服之,以療腳腫滿,氣急,利水道,無不瘥者。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苗蔓生,花碧色,子若蕎麥,三棱黑色。九月以後收子。所在有之。
藥性論云︰牽牛子,使,味甘,有小毒。能治 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日華子云︰味苦、,得青木香、乾薑良。取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並一切氣壅滯。

圖經曰︰牽牛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繞籬牆,高者或三、二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裡作球,每球內有子四、五枚,如蕎麥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種,九月後收之。又名金鈴。
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盆甑草即牽牛子也。秋節後斷之,狀如盆甑,其中子似龜,蔓如山芋,即此也。

雷公云︰草金零,牽牛子是也。凡使,其藥秋末即有實,冬收之。凡用晒乾,卻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晒乾,拌酒蒸,從巳至未,晒乾,臨用舂去黑皮用。
食療云︰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
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末,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去滓。空心分為二服,水從小便中下。
肘後方治風毒腳氣,若脛已滿,捻之沒指者。取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取令小便利亦可止。斗門方︰治風氣所攻,臟腑積滯。用牽牛子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後,長流水上洗半日,卻用生絹袋盛,掛于當風處令好乾。每日鹽湯下三十粒。極能搜風,亦善消虛腫。久服令人體清爽。
王氏博濟︰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寒,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 皂莢塗酥炙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
又方︰治產前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令細。每覺轉痛頻,煎白榆皮湯調下一錢匕。
又方︰治男子、婦人五般積氣成聚。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余滓于新瓦上炒令香熟,放冷再搗取四兩熟末十二兩拌令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患積氣至重者三、五十丸,煎陳橘皮、生薑湯下,臨臥空心服之。如二更至三更已來藥行時效應未動,再與三十丸投之,轉下積聚之物。常服十丸至十五丸行氣,甚妙。小兒十五以下至七歲以上,服五丸至七丸,年及五十以上不請服。
簡要濟眾︰治大便澀不通。牽牛子半生半熟,搗為散。每服二錢,煎薑湯調下。如未通再服,改以熱茶調下,量虛實,無時候,加減服。

衍義曰︰牽牛子,諸家之說紛紛不一,陶隱居尤甚。言花狀如 豆,殊不相當。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開,日西合。今注︰又謂其中子類喬麥,亦非也。蓋有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別以麩,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治大腸風秘,壅熱結澀。不可久服,亦行脾腎氣故也。

蓖(音卑)麻子

蓖(音卑)麻子 pd250.bmp (缺)

味甘、辛,平,有小毒。主水症。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惡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瘥則止。又主風虛寒熱,身體瘡癢,浮腫,尸疰惡氣,笮取油塗之。葉主腳氣,風腫不仁,搗蒸敷之。

唐本注云︰此人間所種者,葉似大麻葉而甚大,其子如蜱(音卑),又名萆麻。今胡中來者,莖赤,樹高丈餘,子大如皂莢核,用之益良。油塗葉炙熱熨囟(音信)上,止衄尤驗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生,葉似大麻大數倍,子殼有刺,實大於巴豆,青黃色斑,夏用莖、葉,秋收子,冬採根,日乾。胡中來者,莖、子更倍大。所在有之。
又云︰葉似 草而濃大。莖赤,有節如甘蔗。
日華子云︰治水脹腹滿。細研水服,壯人可五粒。催生,敷產人手足心,產後速拭去。瘡痍疥癩亦可研敷。

圖經曰︰蓖麻子,舊不著所出州郡,今在處有之。夏生苗,葉似 草而濃大。莖赤有節如甘蔗,高丈許。秋生細花,隨便結實,殼上育刺,實類巴豆,青黃斑褐,形如牛蜱,故名。夏採莖、葉,秋採實,冬採根,日乾。胡中來者,莖子更大。
崔元亮《海上方》︰治難產及胞衣不下,取蓖麻子七枚,研如膏,塗腳心底,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不爾腸出,即用此膏塗頂,腸當自入。

雷公云︰凡使,勿用黑天赤利子,緣在地蔞上生,是顆兩頭尖有毒。藥中不用。其蓖麻子,形似巴豆,節節有黃黑斑點。凡使先須和皮用鹽湯煮半日,去皮取子,研過用。
外台秘要︰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語。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銅缽盛油,著酒中一日,煮之令酒、油熟,服之。
又方︰治水氣。取蓖麻子去皮研,令熟水解得三合。清旦一頓服之盡,日中當下青黃水。
千金方︰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蓖麻子葉切蒸薄裹,二、三易即消。

肘後方︰治一切毒腫疼痛不可忍者,搗蓖麻子敷之瘥。
又方︰產難。取蓖麻子二枚,兩手各把一枚,須臾立下。
經驗後方︰治風疾鼻榻。蓖麻不拘多少,去皮拍為二斤,用黃連等分捶碎,二件用水一處浸七宿後,空心、日午、臥時只用浸者水吞下一片,水盡旋添勿令乾。服兩月後,吃大蒜豬肉試驗。如不發動,便是效也。若發動時,依前法再服,直候不發。如只腿脹,用針出毒物,累有神效。修直秘旨治小兒丹瘤。蓖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塗之,甚效。杜壬治癘風,手指攣曲,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漸落。
方︰蓖麻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取蓖麻子一枚擘破,面東以浸藥水準旦時一服。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食,累用得效。
又方︰治咽中瘡腫。蓖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效。初虞世治湯火傷神妙。萆麻子、蛤粉等分末研膏。湯損用油調塗,火瘡用水調塗。

衍義曰︰蓖麻子,作朵生,從下旋旋開花而上,從下結子,宛如牛身之蜱。取子妙熟,去皮,爛嚼,臨睡服三、二枚,漸加至十數枚。治瘰癧,必效。

味酸,溫,有毒。主風瘙癮疹,身癢濕痺,可作浴湯。一名堇草,一名芨。生田野,春夏採葉,秋冬採莖、根。

陶隱居云︰田野墟村中甚多。絕療風痺癢痛,多用薄洗,不堪入服,亦有酒漬根,稍飲之者。
唐本注云︰此陸英也,剩出此條。《爾雅》云︰芨,堇草。
郭注云︰烏頭苗也。檢三堇別名。又無此者,蜀人謂烏頭苗為堇草。陶引此條,不知所出處。
《藥對》︰及古方無蒴 ,唯言陸英也。今注蒴 條,唐本編在野狼跋子之後,而與陸英條注解並云剩出一條。今詳陸英,味苦,寒,無毒。蒴 ,味酸,溫,有毒。既此不同,難謂一種,蓋其類爾。今但移附陸英之下。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味苦,涼,有毒。治 癩風痺,並煎湯浸,並葉用。

圖經文具陸英條下。

雷公云︰凡使之,春用隔年花蕊,夏用根,秋冬並總用作煎,只取根,用銅刀細切,于柳木臼中搗取自然汁,緩緩于鍋子中煎如稀餳。任用也。
外台秘要︰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堅如石,痛欲死。取蒴 根一小束,洗瀝去水細擘,以酒二升,漬三宿,暖溫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服,於熱灰中溫令藥味出服之。此方無毒,已愈十六人,神驗。藥盡複作服之。
又方︰治腰痛方︰蒴 葉,火燎,濃鋪床上,趁熱臥眠於上,冷複易之。冬月取根,舂碎熬及熱準前用。並治風溫濕冷痺及產婦患傷冷,腰痛不得動亦用。
又方︰治下部閉不通。取蒴 根一把,搗汁水和,絞去滓。強人服一升。數用之,並治腳氣。
千金方︰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骨疼者。蒴 根碎,和酒醋共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封裹腫上。二、三日即消。亦治不仁。
又方︰治頭風。取蒴 根二升,酒二升,煮服之。
梅師方︰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取蒴根刮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當微吐利。
又方︰治一切疹。用煮蒴 湯,和少酒塗,無不瘥。姚氏方同。孫真人食忌主卒腳腫漸上。以蒴 莖、葉,埋熱灰中令熱,敷腫上,瘥即易。斗門方治瘧疾。用蒴 一大握炙令黃色,以水濃煎一盞,欲發前服。張文仲治手足忽生疣目。蒴 赤子,挪使壞疣目上令赤,塗之瘥。
又方︰治熊傷人瘡。蒴 一大把銼碎,以水一升漬,須臾取汁飲,余滓以封裹瘡。子母秘錄治小兒赤游行於身上,下至心即死。蒴 煎汁洗之。

衍義曰︰蒴 ,與陸英既性味及出產處不同,治療又別,自是二物,斷無疑焉。況蒴花白子初青如綠豆顆,每朵如盞面大,又平生,有一、二百子,十月方熟紅,忌得言剩?出此條,孟浪之甚也。

天南星

天南星 pd251.bmp (缺)

味苦、辛,有毒。主中風,除痰,麻痺,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墜胎。生平澤,處處有之。葉似 葉,根如芋,二月、八月採之。(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天南星,主金瘡,傷折,瘀血,取根碎敷傷處。生安東山谷。葉如荷,獨莖,用根最良。
日華子云︰味辛烈,平,畏附子、乾薑、生薑。 撲損瘀血,主蛇蟲咬,疥癬惡瘡。入藥炮用,又名鬼 。

圖經曰︰天南星,《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云生平澤,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似荷梗,莖高一尺以來。葉如 ,兩枝相抱。五月開花似蛇頭,黃色。七月結子作穗似石榴子,紅色。根似芋而圓,二月、八月採根,亦與 根相類,人多誤採。莖斑花紫是 。一說天南星如本草所說,即虎掌也。小者名由跋,後人採用,乃別立一名爾。今天南星大者四邊皆有子,採時盡削去之。
又陳藏器云︰半夏高一、二尺,由跋高一、二寸,此正誤相反言也。今由跋苗高一、二尺,莖似 而無斑,根如雞卵。半夏高一、二寸,亦有盈尺者,根如小指正圓也。江南吳中又有白 ,亦曰鬼芋,根都似天南星,生下平澤極多。皆雜採以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所收,往往是也。但天南星小,柔膩肌細,炮之易裂,差可辨爾。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天南星近出唐世,中風痰毒方中多用之。《續傳信方》治風痛,用天南星、躑躅花,並生時同搗,羅作餅子,甑上蒸四、五過,以 葛囊盛之。候要,即取焙搗
為末,蒸餅,丸如梧桐子,溫酒下三丸。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後服,大良。
經驗方︰治急中風,目暝牙噤,無門下藥者。有此末子,以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名開開散︰天南星搗為末,白龍腦,二件各等分研,自五月五日午時合。患者只一字至半錢。
又方︰治小兒走馬疳,蝕透損骨及小攻蝕必效方︰天南星一個,當心作坑子,安雄黃一塊在內,用曲裹燒,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去曲,研為末,入麝香少許,敷瘡,驗。
又方︰治婦人一切風攻頭目痛。天南星一個,掘地坑子,火燒令赤,安於坑中,以醋一盞,以盞蓋之,不令透氣,候冷取出為末。每服一字,以酒調下,重者半錢匕。
又方︰治驚風墜涎。天南星一個重一兩,換酒浸七伏時取出,于新瓦上周回炭火炙令乾裂,置於濕地去火毒,用瓷器合盛之冷,搗末,用朱砂一分研同拌。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每日空心、午時進一、二服。勝金方︰治吐血。天南星一兩,銼如豆大,以爐灰汁浸一宿,取出洗淨,焙乾搗末,用酒磨自然銅下一錢,愈。十全博救方治咳嗽。天南星一個大者,炮令裂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溫服,空心、日午、臨臥時各一服。集效方治吐瀉不止,或取轉多,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漸暖,神識便省,回陽散︰天南星為末。每服三錢,入京棗三枚,同煎八分溫服,未省再服。初虞世治破傷風入瘡強直。防風、天南星等分為末,以醋調作靨貼上。譚氏方治小兒牙關不開。天南星一個,煨熱紙裹,斜角未要透氣。于細處剪雞頭大一竅子,透氣於鼻孔中,牙關立開。

羊蹄

羊蹄 pd252.bmp (缺)

味苦,寒,無毒。主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浸淫疽痔,殺蟲。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一名蓄。生陳留川澤。

陶隱居云︰今人呼名禿菜,即是蓄音之訛。《詩》云言採其蓄。又一種極相似而味酸。呼為酸摸根,亦療疥也。
唐本注云︰實味苦、澀,平,無毒。主赤白雜痢。根味辛、苦,有小毒。《萬畢方》云︰療蟲毒。今山野平澤,處處有之。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下濕地,高者三、四尺。葉狹長,莖節間紫赤。花青白色,子三棱,夏中即枯。又有一種,莖、葉俱細,節間生子若茺蔚子,療痢乃佳。今所在有之。
日華子云︰羊蹄根,治癬,殺一切蟲,腫毒,醋摩貼。葉治小兒疳蟲,殺胡夷魚、 魚、檀胡魚毒,亦可作菜食。
陳藏器云︰酸摸,葉酸美。小兒折食其英。根主暴熱,腹脹。生搗絞汁服,當下痢,殺皮膚小蟲。葉似羊蹄,是山大黃。一名當藥。
《爾雅》云︰須, 蕪。注云︰似羊蹄而細,味酸可食。
日華子云︰酸摸,味酸,涼,無毒。治小兒壯熱。生山崗。狀似羊蹄,葉而小黃。

圖經曰︰羊蹄,禿菜也。生陳留川澤,今所在有之。生下濕地。春生苗,高三、四尺。葉狹長,頗似萵苣而色深。莖節間紫赤。花青白成穗,子三棱,有若茺蔚,夏中即枯。根似牛蒡而堅實。今人生採根,醋摩塗癬速效。亦煎作丸服之。其方以新採羊蹄根,不限多少,搗研絞取汁一大升,白蜜半斤,同熬如稠餳煎,更用防風末六兩,搜和令可丸,大如梧子。用栝蔞甘草酒下三、二十丸,日二、三次,佳。
謹按《詩‧小雅》︰言蒙其蘧。
陸機云︰蘧,今謂之羊蹄,似蘆菔而莖赤,可 為茹,滑而美也。多啖令人下氣。幽州人謂之蘧,字或作蓄(並恥六切)。又有一種極相類,而葉黃味酢,名酸摸。《爾雅》所謂須, (音孫)蕪。郭璞食療主癢。不宜多食。
聖惠方︰治 瘍風。用羊蹄菜根,于生鐵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于患上,未瘥,更入硫黃少許,同磨塗之。
又方︰治大便卒澀結不通。用羊蹄根一兩銼,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
外台秘要︰治疥方︰搗羊蹄根和豬脂塗上,或著鹽少許,佳。
千金方︰喉痺卒不語。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及婦人、雞、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千金翼治漏瘤瘡,濕癬癢。浸淫日廣,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後複發。取羊蹄,淨去土,細切搗,以大酢和,淨洗敷上,一時間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為末敷之,妙。斗門方治腸風痔瀉血。羊蹄根、葉爛蒸一碗來,食之立瘥。簡要濟眾治癬瘡久不瘥。羊蹄根搗絞取汁,用調膩粉少許如膏,塗敷癬上,三、五遍即瘥。如乾,即豬脂調和敷之。

衍義曰︰羊蹄,《經》不言根,《圖經》加根字。處處有。葉如菜中菠 ,但無歧,而色差青以製鉛汞。又銼根,研,絞汁取三、二匙,水半盞,煎一、二沸,溫溫空肚服。治產後風秘,殊

菰根

菰根 pd253.bmp (缺)

大寒。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

陶隱居云︰菰根,亦如蘆根,冷利複甚也。
今按別本注云︰菰蔣草也。江南人呼為茭草,秣馬甚肥。味甘,無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水中,葉似蔗、荻,久根盤濃,夏月生菌細,堪啖,名菰菜。三年以上,心中生台如藕,白軟中有黑脈,堪啖,名菰首也。
爾雅云︰出隧,蘧蔬。
釋曰︰菌類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廣雅》云︰朝生,形如鬼蓋。
郭云︰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者,氈氍毹者。
《說文》云︰菰,蔣也。張揖云︰氍毹,毛席,取其音同。
孟詵云︰菰菜,利五臟,邪氣,酒渣,面赤,白癩, 瘍,目赤等,效。然滑中,不可多食。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
又云茭首,寒。主心胸中浮熱風。食之發冷氣,滋人齒,傷陽道,令下焦冷滑,不食甚好。
陳藏器云︰菰菜,味甘,無毒。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雜鯽魚為羹,開胃口,解酒毒。生江東池澤,菰葑上如菌,葑是菰根,歲久浮在水上者。主火燒瘡,燒為灰和雞子白塗之。《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越路之菌是也。晉‧張翰見秋風起思之。
又云菰首,生菰蔣草心,至秋如小兒臂,故云菰首。煮食之止渴。甘、冷,雜蜜食之發痼疾,無別功。更有一種小者,擘肉如墨,名烏郁。人亦食之,止小兒水痢。
日華子云︰茭首,微毒。多食發氣並弱陽,葉利五臟,食巴豆人不可食。

圖經曰︰菰根,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湖陂澤中皆有之。即江南人呼為茭草者。生水中,葉蒲、葦輩,刈以秣馬甚肥。春亦生筍,甜美堪啖,即菰菜也。又謂之茭白。其歲久者,中心生白台如小兒臂,謂之菰手。今人作菰首,非是。《爾雅》所謂蘧蔬,注云︰似土菌,生菰草中,正謂此也。故南方人至今謂菌為菰,亦緣此義也。其台中有墨者,謂之茭郁。其根亦如蘆根,冷利更甚。二浙下澤處,菰草最多,其根相結而生,久則並土浮於水上,彼人謂之菰葑。刈去其葉,便可耕蒔。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飢歲人猶採以當糧。
《西京雜記》云︰漢太液池邊,皆是雕胡、紫籜、緣節、蒲叢之類。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為雕胡。葭蘆之米,解葉者紫籜。菰之有首者,謂之綠節是也。然則雕胡諸米,今皆不貴。大抵菰之種類皆極冷,不可過食,甚不益人。唯服金石人相宜耳。

陳藏器云︰茭首,主心胸中浮熱,動氣不中,食之發冷,滋牙齒,傷陽道,令下焦冷,不食為妙。食療云若丹石熱發,和鯽魚煮作羹食之。三、兩頓即便瘥耳。
外台秘要︰治湯火所灼,未成瘡。取菰蔣根燒取灰,用雞子黃和封之。
廣濟方治毒蛇嚙方︰菰蔣草根灰,取以封之,其草似燕尾是。
子母秘錄︰小兒風瘡久不瘥,燒菰蔣節末以敷上。

衍義曰︰菰根,蒲類。四時取根搗,絞汁用。河朔邊人,只以此苗飼馬,曰菰蔣,及作荐。如葦,結青子,細若青麻黃,長幾寸。彼人收之,合粟為粥,食之甚濟飢,此杜甫所謂願作冷秋菰者是也。為其皆生水中及岸際,多食令人利。

(音褊)蓄

(音褊)蓄 pd254.bmp (缺)

味苦,平,無毒,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療女子陰蝕。生東萊山谷。五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處處有,布地生,花節間白,葉細綠,人亦呼為 竹。煮汁與小兒飲,療蛔蟲有驗。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如竹,莖有節,細如釵股。生下濕地,今所在有。二月、八月採苗,日乾。爾雅云︰竹, 蓄。釋云︰李巡云︰一物二名也。
孫炎引《詩‧衛風》云︰綠竹猗猗。郭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陶注本草謂之 竹是也。
藥性論云︰ 竹,使,味甘。煮汁與小兒服,主蛔蟲等咬心,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臨死者。取十斤細銼,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飴。空心服,蟲自下,皆盡止。主患痔疾者,常取葉搗汁服,效。治熱黃,取汁頓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根一握洗去土,搗汁服之一升,惡丹石毒發,沖目腫痛,又敷熱腫,效。

圖經曰︰ 蓄,亦名 竹。出東萊山谷,今在處有之。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麥,葉細綠如竹,赤莖如釵股,節間花出甚細,微青黃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採苗,陰乾。
謹按《爾雅》云︰竹, 蓄。郭璞注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衛詩》綠竹猗猗。說者曰︰綠王芻也。竹, 竹也,即謂此 蓄。方書亦單用治蟲。葛洪小兒蛔方,煮汁令濃,飲之即瘥。

食療云︰蛔蟲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臨死。取葉十斤,細切。以水三石三斗,煮如餳,去滓。通寒溫,空心服一升,蟲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勿食,來日平明服之。患痔,常取竹葉煮汁澄清,常用以作 。
又,患熱黃、五痔。搗汁頓服一升,重者再服。丹石發,沖眼目腫痛。取根一握,洗。搗以少水,絞取汁服之。若熱腫處,搗根、莖敷之。
外台秘要︰治痔發疼痛。搗 竹汁服一升,一、兩服立瘥。若未瘥,再服效。千金翼治外痔。搗 竹絞取汁,搜面作 ,空心吃。日三度,常吃。
肘後方︰惡瘡連痂癢痛,搗 竹封痂落即瘥。
食醫心鏡︰治小兒蟯蟲攻下部癢。取 竹葉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飲之,蟲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
又方︰治霍亂,吐痢不止。 竹,豉汁中以五味調和,煮羹食之,佳。楊氏產乳治蠱,狀如蝸牛,食下部癢。取 竹一把,水二升煮熟,五歲兒空腹服三、五合,隔宿食,明早服之,尤佳。

野狼毒

野狼毒 pd255.bmp (缺)

味辛,平,有大毒。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脅下積癖,惡瘡鼠 疽蝕,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一名續毒。生秦亭山谷及奉高。二月、八月採根,陰乾。陳而沉水者良。(大豆為之使,惡麥名薑。)

陶隱居云︰秦亭在隴西,亦出宕昌。乃言只有數畝地生,蝮蛇食其根,故為難得。亦用泰山者,今用出漢中及建平。云與防葵同根類,但置水中沉者便是野狼毒,浮者則是防葵。俗用稀亦難得,是療腹內要藥爾。
唐本注云︰此物與防葵都不同類,生處又別。野狼毒今出秦州、成州,秦亭故在二州之界,其泰山、漢中亦不聞有。且秦隴寒地,原無複蛇。複云數畝地生,蝮蛇食其根,謬矣。
今按別本注云︰與麻黃、橘皮、吳茱萸、半夏、枳實為六陳也。又按野狼毒,葉似商陸及大黃,莖、葉上有毛,根皮黃,肉白。以實重者為良,輕者力劣。秦亭在隴西,奉高乃泰山下縣。亦出宕昌及漢中,建平。舊經陶云︰與防葵同根,以置水中,浮者即是防葵,沉者即是野狼毒,此不足為信。假使防葵秋冬採者堅實,得水皆沉。野狼毒春夏採者輕虛,得水乃浮爾。按此與防葵全別,生處不同,故不可將為比類。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根似玄參,浮虛者為劣也。
藥性論云︰野狼毒,使,味苦、辛,有毒。治痰飲症瘕,亦殺鼠。

圖經曰︰野狼毒,生秦亭山谷及奉高,今陝西州郡及遼、石州亦有之。苗葉似商陸及大黃,莖葉上有毛,四月開花,八月結實,根皮黃,肉白。二月、八月採,陰乾。以陳而沉水者良。
葛洪治心腹相連常脹痛者。用野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如桐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再一丸,至六日又三丸,自一至三常服即瘥。《千金》療惡疾。以野狼毒、秦艽分兩等,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常服之瘥。
聖惠方︰治乾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用野狼毒末塗之。
集效方︰治臟腑內一切蟲病。川野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沙糖少許,以水同化,臨臥空腹服之。服時先吃微緊,食藥一服,來日早取下蟲,效。

(音喜)(音)

(音喜) (音 ) pd256.bmp (缺)

味苦,寒,有小毒。主熱 ,煩滿不能食。生搗汁,服三、四合,托 令人吐。

唐本注云︰葉似酸漿而狹長,花黃白色。一名火 。田野皆識之。
今按別本注云︰三月、四月採苗葉,曝乾。(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高二尺許,子青黃,夏採葉用,所在下濕地有之。

圖經曰︰ ,俗呼火 草。
《本經》不著所出州郡,今處處有之。春生苗,葉似芥菜而狹長,紋粗。莖高二、三尺。秋初有花如菊。秋末結實,頗似鶴虱。夏採葉,曝乾用。近世多有單服者,云甚益元氣。蜀人服之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採其葉。去根、莖、花、實,淨洗,曝乾。入甑中,層層洒酒與蜜,蒸之又曝,如此九過則已。氣味極香美,熬搗篩蜜丸,服之。云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痺,骨間疼,腰膝無力者,亦能行大腸氣。諸州氣說,皆云性寒,有小毒,與《本經》意同。唯文州、高郵軍云性熱,無毒。服之補虛,安五臟,生毛髮,兼主風濕瘡,肌肉頑痺,婦人久冷,尤宜服用之。去粗莖,留枝、葉、花、實,蒸曝。兩說不同,豈單用葉乃寒而有毒。並枝、花、實則熱而無毒乎?抑系土地所產而然邪?成訥云︰江陵府節度使,進 丸方︰臣有弟欣,年三十一中風,床枕五年,百醫不瘥。
有道人鐘針者,因睹此患曰︰可餌 丸必愈。其藥多生沃壤,高三尺許,節葉相對,其葉當夏五月以來收,每去地五寸剪刈,以溫水洗泥土,摘其葉及枝頭。凡九蒸九曝,不必大燥,但取蒸為度。仍熬搗為末,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或米飲下二、三十丸。服至二千丸,所患忽加,不得憂慮,是藥攻之力。服至四千丸,必得複故。五千丸,當夏丁壯。臣依法修合,與欣服,果如其言。
鐘針又言︰此藥與本草所述功效相異,蓋出處盛在江東,彼土人呼豬為,呼臭為 氣,緣此藥如豬 氣,故以為名。但經蒸曝, 氣自泯,每當服後,須吃飯三、五匙壓之。五月五日採者佳。奉宣付醫院詳錄。張詠云知益州進 丸表︰臣因換龍興觀,掘得一碑,內說修養氣術,並藥方二件。依方差人訪問採覓,其草頗有異,金棱銀線,素根紫,對節而生。蜀號火 ,莖、葉頗同蒼耳。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輕明。即至千服,髭鬢烏黑,筋力校健,效驗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羅守一,曾因中風墜馬,失音不語。臣與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智嚴,年七十。忽患偏風,口眼 邪,時時吐涎。臣與十服,亦便得瘥。今合一百劑,差職員史元奏進。

馬鞭草

馬鞭草 pd257.bmp (缺)

主下部 瘡。

陶隱居云︰村墟陌甚多。莖似細辛,花紫色,葉微似蓬蒿也。
唐本注云︰苗似野狼牙及茺蔚,馬鞭草,主症癖血瘕,久瘧,破血。作煎如糖,酒服。若云似馬鞭鞘,亦未近之。其節生紫花,如馬鞭節。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味苦,微寒,無毒。又《圖經》云︰生濕地。花白色抽三、四穗,以七月、八月採苗,日乾。所在皆有之。
藥性論云︰馬鞭草亦可單用。味苦,有毒。生搗水煎去滓,成煎如飴。空心酒服一匕。主破腹中惡血皆下,殺蟲良。
日華子云︰味辛,涼,無毒。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似益母草,莖圓,並葉用。

圖經曰︰馬鞭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衡山、廬山、江淮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似野狼牙,亦類益母而莖圓,高三、二尺。抽三、四穗子,七月、八月採苗葉,日乾用。葉甘、苦,微寒,有小毒。
或云︰子亦通用,古方多用之。葛氏治卒大腹水病。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再煎令稠濃,以粉和丸。一服二、三大豆許,加四、五豆,神良。

聖惠方︰治白癩,用馬鞭草,不限多少為末。每服食前,用荊芥、薄荷湯調下一錢匕。

又方
婦人月水滯澀不快,通結成瘕塊,肋脹大欲死。用馬鞭草根、苗五斤,銼細,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別于淨器中熬成膏。每食前溫酒調下半匙。
外台秘要︰治蠷 尿。馬鞭草爛搗以封之,干複更易瘥。
千金方︰食魚膾及生肉,住胸膈不化,必成症瘕。搗馬鞭草汁飲之一升,生薑水亦得,即消。
又方︰治喉痺,躁腫連頰,吐氣數者,名馬喉痺。馬鞭草一握勿見風,截去兩頭,搗取汁服之。集驗方︰治男子陰腫大如升,核痛,人所不能治者。搗馬鞭草塗之。

苧根

苧根 pd258.bmp (缺)

寒。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療渴。

陶隱居云︰即今績苧爾。又有山苧亦相似,可入用也。
唐本注云︰《別錄》云,根,安胎,貼熱丹毒腫有效。漚苧汁,主消渴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苧,破血,漬貯與產婦溫服之。將苧麻與產婦枕之,止血暈。產後腹痛,以苧安腹上則止。蠶咬人毒入肉,取苧汁飲之。今以苧近蠶種,則蠶不生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苗高丈以來,南人剝其皮為布。二月、八月採。江左山南皆有之。
藥性論云︰苧麻根,使,味甘,平。主懷妊安胎。
日華子云︰味甘,滑冷,無毒。治心膈熱,漏胎下血,產前後心煩悶,天行熱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藥人心熱, 毒箭蛇蟲咬。

圖經曰︰苧根,舊不載所出州土,今閩、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績布。苗高七、八尺。

葉如楮葉,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著細穗青花。其根黃白而輕虛,二月、八月採。又有一種山苧亦相似。
謹按陸機《草木疏》云︰苧,一科數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須栽種。荊、楊間歲三刈,官令諸園種之,歲再刈,便剝取其皮,以竹刮其表,濃處自脫,得裡如筋者煮之,用緝。今江浙、閩中尚複如此。孕婦胎損方所須。又主白丹。濃煮水俗之,日三、四瘥。韋宙療癰疽發背,初覺未成膿者。以苧根、葉熟搗敷上,日夜數易之,腫消則瘥矣。
聖惠方︰治妊娠胎動欲墜,腹痛不可忍者。用苧根二兩銼,銀五兩,酒一盞,水一大盞同煎,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作二服。
外台秘要︰備急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以水二、三斗,煮以浴三、四遍,浸洗妙。
肘後方︰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常。苧根三升,水三半煮浴。每日塗之。
又方︰治動不安。取苧根如足大指者一尺,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服。
斗門方︰治五種淋。用苧麻根兩莖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頻服即通。大妙。
梅師方︰治諸癰疽發背,或發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死。
速消方︰搗苧根敷之,數易。
又方︰治妊娠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苧根切二升,去黑皮。以銀一斤,水九升,煎取四升。每服入酒半升或一升煎藥,取一升,分作二服。

衍義曰︰苧根,如 麻。花如白楊而長,成穗生,每一朵,凡數十穗,青白色。

白頭翁

白頭翁 pd259.bmp (缺)

味苦,溫,無毒、有毒。主溫瘧狂易(音羊)寒熱,症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療金瘡。鼻衄。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採。

陶隱居云︰處處有,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以為名。方用亦療毒痢。
唐本注云︰其葉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實大者如雞子,白毛汁餘皆披下,似纛頭,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今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識。太常所貯蔓生者,乃是女萎。其白頭翁根,甚療毒痢,似續斷而遍。
今按別本注云︰今處處有。其苗有風則靜,無風而搖。與赤箭、獨活同也。
又云驗此草叢生,狀如白薇,而柔細稍長。葉生莖頭如杏葉,上有細白毛。近根者有白茸,舊經陶注則未述其莖、葉,唐注又云︰葉似芍藥,實大如雞子,白毛寸餘,此皆誤矣。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有細毛,不滑澤,花蕊黃。今所在有之,二月採花,四月採實,八月採根,皆日乾。
藥性論云︰白頭翁,使,味甘、苦,有小毒。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齒痛,主項下瘤 。
又云︰胡王使者,味苦,有毒。主百骨節痛,豚實為使。
日華子云︰得酒良。治一切風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子。功用同上,莖、葉同用。

圖經曰︰白頭翁,生嵩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正月生苗作叢,狀如白薇,而柔細稍長。

葉生莖端,上有細白毛,而不滑澤。近根有白茸,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根紫色,深如蔓菁。二月、三月開紫花,黃蕊,五月、六月結實。其苗有風則靜,無風而搖。與赤箭、獨活同。七月、八月採根,陰乾用。今俗醫用合補下藥,服之大驗,亦沖人。

外台秘要︰治陰 。白頭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搗之。隨偏腫處以敷之,一宿當作瘡,二十日愈。
肘後方︰小兒禿。取白頭翁根,搗敷一宿,或作瘡,二十日愈。

衍義曰︰白頭翁,生河南洛陽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溫。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藥性論》甚詳。陶隱居失於不審,宜其排叱也。新安縣界兼山野中,屢嘗見之,正如《唐本》注所說。至今本處山中人賣白頭翁丸,言服之壽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甘蕉根

甘蕉根 pd260.bmp (缺)

大寒。主癰腫結熱。

陶隱居云︰本出廣州,今都下、東間並有。根、葉無異,唯子不堪食爾,根搗敷熱腫甚良。葉即烏蘞草也。其甘蕉根,味甘,寒,無毒。搗汁服,主產後血脹悶,敷腫,去熱毒亦效。嶺南者子大,味甘,冷,不益人。北間但有花汁無實。今注此藥本出廣州。然有數種,其子性冷,不益人,故不備載。按此花葉,與芭蕉相似而極大,子形圓長及生青熟黃。南人皆食之。而多動氣疾。其根搗敷熱腫尤良。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俗為芭蕉,多生江南。葉長丈許,闊二尺餘,莖虛軟,根可生用,不入方藥。
藥性論云︰甘蕉,君。搗敷一切癰腫上,乾即更上,無不瘥者。
日華子云︰生芭蕉根,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乾人。並綾汁服,及梳頭長益發,腫毒,游風,風疹,頭痛,並研 敷。
又云芭蕉油,冷,無毒。治頭風熱並女人髮落,止煩渴及湯火瘡。

圖經曰︰甘蕉根,舊不著所出州郡。
陶隱居云︰本出廣州,江東並有。根、葉無異,唯子不堪食。今出二廣、閩中、川蜀者有花,閩、廣者實極美,可啖。他處雖多,而作花者亦少,近歲都下,往往種之其盛,皆芭蕉也。蕉類亦多,此云甘蕉,乃是有子者,葉大抵與芭蕉相類,但其卷心中抽稈作花,初生大萼,如倒垂菡萏,有十數層,層皆作瓣,漸大則花出瓣中,極繁盛。紅者如火炬,謂之紅蕉。白者如蠟色,謂之水蕉。其花大類象牙,故謂之牙蕉。其實亦有青、黃之別,品類亦多。食之大甘美。亦可曝乾寄遠,北土得之,以為珍果。閩人灰理其皮,令錫滑績,以為布,如古之錫衰焉。其根極冷,搗汁以敷腫毒,蓐婦血妨,亦可飲之。又芭蕉根,性亦相類,俚醫以治時疾,狂熱及消渴,金石發動躁熱,並可飲其汁。又芭蕉油治暗風癇病,涎作暈悶欲倒者,飲之複吐便瘥,極有奇效。取之用竹筒插皮中,如取漆法。食療主黃膽。子,生食大寒。止渴潤肺,發冷病。蒸熟曝之令口開,春取仁食之。性寒,通血脈,填骨髓。
百一方︰發背欲死,芭蕉搗根塗上。子母秘錄治小兒赤游,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根汁煎,塗之。

衍義曰︰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莖只一花,全如蓮花。葉亦相似,但其色微黃綠,從下脫葉。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蓮樣,然未嘗見其花心,剖而視之亦無蕊,悉是葉,但花頭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開,直到中秋後方盡。凡三葉開則三葉脫落。北地惜其種,人故少用。縷其苗為布。取汁,婦人塗發令黑。余說如《經》。

蘆根

蘆根 pd261.bmp (缺)

味甘,寒。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陶隱居云︰當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並不堪用也。
唐本注云︰此草根,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其花名蓬 (音農)。水煮汁服,主霍亂大善,用有驗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蘆根,使,無毒。能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
日華子云︰治寒熱,時疾,煩悶,妊孕人心熱,並瀉痢人渴。

圖經曰︰蘆根,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在處有之,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節疏。二月、八月採,日乾。用之當極取水底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並不堪用。
謹按《爾雅》謂︰蘆根為葭華。郭璞云︰蘆葦也,葦即蘆之成者,謂蒹為 (與廉同),蒹似萑(音桓)而細長,高數尺,江東人呼為 。 (與荻同)者謂(他敢切),為 (五患切)。 似葦而小中實,江東呼為烏 (音丘)者,或謂之荻。荻至秋堅成,即謂之萑,其華皆名苕(徒雕切),其萌筍皆名KT (音綣)。若然,所謂蘆葦,通一物也。所謂 ,今作蒹者是也。所謂 ,人以當薪爨者是也。今人罕能別蒹 與蘆葦。又北人以葦與蘆為二物。水旁下濕所生者皆名葦;其細不及指,人家池圃所植者為蘆。其稈差大,深碧色者,謂之碧蘆,亦難得。然則本草所用蘆,今北地謂葦者,皆可通用也。古方多單用。
葛洪療嘔噦。切根水煮,頓服一升。《必效方》以童子小便煮服,不過三升瘥。其蓬茸,主卒得霍亂,氣息危急者。取一把煮濃汁,頓服二升瘥。兼主魚蟹中毒,服之尤佳。其筍,味小苦,堪食。法如竹筍,但極冷耳。
唐本餘︰生下濕地。莖、葉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採根,日乾用之。
雷公云︰凡使,須要逆水蘆。其根逆水生並黃泡肥濃者,味甘,採得後去節須並上赤黃了,細銼用。
聖惠方︰治食馬肉中毒,癢痛。蘆根五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千金方︰治乾嘔噦,若手足厥冷,蘆根三斤濃煮汁,飲之。
肘後方︰食鱸魚肝, 魚中毒。銼蘆根煮汁一、二升,飲之。
梅師方︰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 脹口乾,忽發熱妄語。煮蘆根飲之。
金匱玉函方︰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溫服。

鬼臼

鬼臼 pd262.bmp (缺)

味辛,溫、微溫,有毒。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療咳嗽喉結,風邪煩惑,失魄妄見,去目中膚翳,殺大毒,不入湯。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畏垣衣。)

陶隱居曰︰鬼臼如射干,白而味甘,溫,有毒。主風邪,鬼疰,蠱毒,九臼相連,有毛者良。

一名九臼,生山谷,八月採,陰乾。又似鉤吻。今馬目毒公如黃精,根臼處似馬眼而柔潤。鬼臼似射干、術輩,有兩種︰出錢塘、近道者,味甘,上有叢毛,最勝。出會稽、吳興者,乃大,味苦,無叢毛,不如,略乃相似而乖異毒公。今方家多用鬼臼,少用毒公,不知此複頓樂乖越也。
唐本注云︰此藥生深山岩石之陰。葉如蓖麻、重樓輩。生一莖,莖端一葉,亦有兩歧者。年長一莖,莖枯為一臼。假令生來二十年,則有二十臼,豈唯九臼耶?根肉皮須並似射干,今俗用皆是射干。及江南別送一物,非真者。今荊州當陽縣、硤州遠安縣、襄州荊山縣山中並有之,極難得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花生莖間,赤色。今出硤州、襄州深山,二月、八月採根,日乾用之。
藥性論云︰鬼臼,使,味苦。能主尸疰, 勞疾,傳尸瘦疾,主辟邪氣,逐鬼。

圖經曰︰鬼臼,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今江寧府、滁、舒、商、齊、杭、襄、峽州、荊門軍亦有之,多生深山岩石之陰。葉似蓖麻、重樓輩。初生一莖,莖端一葉,亦有兩歧者,年長一莖,莖枯為一臼,二十年則二十臼也。花生莖間,赤色,三月開,後結實。根、肉、皮、須並似射干,俗用皆是射干,當細別之。七月、八月採根,曝乾用。古方治五尸,鬼疰,百毒,惡氣方用之。一說鬼臼生深山陰地,葉六出或五出,如雁掌。莖端一葉如傘,蓋旦時東向,及暮則西傾,蓋隨日出沒也。花紅紫如荔枝,正在葉下,常為葉所蔽,未常見日。一年生一葉,既枯則為一臼,及八、九年則八、九臼矣。然一年一臼生而一臼腐,蓋陳新相易也,故俗又名曰害母草。如芋魁、烏頭輩亦然。新苗生則舊苗死,前年之魁腐矣。而本草注謂全似射干,今射干體狀雖相似,然臼形淺溥,大異鬼臼。鬼臼如八、九天南星側比相疊,而色理正如射干。要者,當使人求苗採之,市中不複有也。

角蒿

味辛、苦,平,有小毒。主甘濕 諸惡瘡有蟲者。

唐本注云︰葉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採。(所在皆有之。
陳藏器云︰ 蒿,味辛,溫,無毒。主破血下氣,煮食之似小薊。生高崗。宿根先於白草。一名莪蒿。《爾雅》云︰莪,蘿。注︰ 蒿也。
釋曰︰《詩‧小雅》云︰菁菁者莪。
陸機云︰莪蒿也,一名蘿蒿。生澤田漸洳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是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紅蒿並邪蒿,二味真似角蒿,只是上香角短。採得並于槐砧上細銼用之。

外台秘要︰凡齒齦宣露多是疳。角蒿取灰,夜塗齦上。使慎,油膩、沙糖、乾棗切忌之。
千金方︰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並生瘡。角蒿灰塗之一宿動。口中若有汁,吐之。宮氣方治小兒口瘡。角蒿灰貼瘡,妙。

衍義曰︰角蒿,莖、葉如青蒿,開淡紅紫花,花大約徑三、四分。花罷,結角子,長二寸許,微彎。苗與角治口齒絕勝。

馬兜鈴

馬兜鈴 pd263.bmp (缺)

味苦,寒,無毒。主肺熱咳嗽,痰結喘促,血痔 瘡。生關中,藤繞樹而生。子狀如鈴,作四、五瓣。(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馬兜鈴,平。能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連連不可。日華云︰治痔 瘡,以藥于瓶中燒熏病處,入藥炙用,是土青木香,獨行根子。越州七、八月採

圖經曰︰馬兜鈴,生關中,今河東、河北、江淮、夔、浙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如藤蔓,葉如芋葉,六月開黃紫花,頗類枸杞花,七月結實棗許大如鈴,作四、五瓣。其根名雲南根,似木香,小指大,赤黃色。亦名土青木香。七月、八月採實,曝乾。主肺病。三月採根,治氣下膈,止刺痛。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去葉並蔓了,用生綃袋盛,于東屋角畔懸。令乾了,劈作片,取向裡子,去隔膜,並令盡用子。勿令去革膜不盡,用之並皮。
聖惠方︰治五種蠱毒。用兜鈴根三兩為末,分為三貼,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頻服。當吐蠱出,未快再服,以快為度。
又方︰草蠱術正因方及嶺南。人若行此毒,人人咽刺痛欲死者。用兜鈴苗一兩,為末。以溫水調下一錢匕,即消化,蠱出,效。
外台秘要︰崔氏蛇蠱,食飲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悶心熱。服兜鈴即吐出。又服麝香一錢匕,即吐蠱毒。簡要濟眾︰治肺氣喘嗽。兜鈴二兩,只用裡面子,去卻殼,酥半兩,入碗內拌和勻,慢火炒乾,甘草一兩炙,二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以藥末含咽津,亦得。

衍義曰︰馬兜鈴,蔓生,附木而上。葉脫時,鈴尚垂之。其狀如馬項鈴,故得名。然熟時則自折坼,間有子全者。採得時須八、九月間。治肺氣喘急。

仙茅

仙茅 pd264.bmp (缺)

味辛,溫,有毒。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痺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失溺,無子,益陽道。久服通神強記,助筋骨,益肌膚,長精神,明目。一名獨茅根,一名茅瓜子,一名婆羅門參。
《仙茅傳》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爾。生西域,又大庾嶺。亦云忌鐵及牛乳。二月、八月採根。(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治一切風氣,延年益壽,補五勞七傷,開胃下氣,益房事。
彭祖單服法︰以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後,無妨損。

圖經曰︰仙茅,生西域及大庾嶺,今蜀川、江湖、兩浙諸州亦有之。葉青如茅而軟,複稍闊,面有縱理,又似棕櫚。至冬盡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梔子黃,不結實。其根獨莖而直,旁有短細根相附,肉黃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結黑子。
謹按《續傳信方》敘仙茅云︰主五勞七傷,明目,益筋力,宣而複補,本西域道人所傳。開元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藥,明皇服之有效,當時禁方不傳。天寶之亂,方書流散,上都不空三藏始得此方,傳與李勉司徒、路嗣恭尚書、齊杭給事、張建封仆射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無效,及得此藥,其益百倍。齊給事守縉云,日少氣力,風繼作,服之遂愈。八、九月時採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兩宿,陰乾搗篩,熟蜜丸如梧子。每旦空肚酒飲任使下二十丸。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減藥力也。《續傳信方》偽唐筠州刺史王顏所著,皆因國書編錄,其方當時盛行。故今江南但呼此藥為婆羅門參。

海藥云︰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紋理。其黃色多涎。梵云呼為阿輸乾 。味甘,微溫,有小毒。主風,補暖腰腳,清安五臟,強筋骨,消食。久服輕身,益顏色。自武城來,蜀中諸州皆有。葉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複補,無大毒,有小熱,有小毒。主丈夫七傷,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陽不倦。用時竹刀切,糯米泔浸。
雷公云︰凡採得後,用清水洗令淨,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銅刀切豆許大,卻用生稀布袋盛,于烏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濕拌了蒸,從巳至亥,取出曝乾。勿犯鐵,斑人須鬢。

羊桃

味苦,寒,有毒。主 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去五臟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氣。可作浴湯。一名鬼桃,一名羊腸,一名萇楚,一名御弋,一名銚(音姚)弋。生山林川谷及生田野。二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細,苦不堪啖,花甚赤。
《詩》云︰隰有萇楚者即此也。方藥亦不複用。
唐本注云︰此物多生溝渠隍塹之間。人取煮以洗風癢及諸瘡腫,極效。劍南人名細子根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平澤中。葉、花似桃,子細如棗核,苗長弱即蔓生,不能為樹。今處處有,多生溪澗。今人呼為細子根,似牡丹。療腫,爾雅云︰萇楚,銚弋。郭云︰今羊桃也。
釋云︰葉似桃,花白,子如小麥,亦似桃。陸機云︰葉長而狹,華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為汲灌,重而善沒,不如楊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熱灰中脫之,可韜筆管也。

陳藏器云︰味甘,無毒。主風熱羸老。浸酒服之。生蜀川川谷中。草高一尺,葉長小,亦云羊桃根也。
肘後方︰治傷寒毒攻手足痛,煮羊桃汁漬之,雜鹽豉尤好。

鼠尾草

鼠尾草 pd265.bmp (缺)

味苦,微寒,無毒。主鼠 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一名 (音 ),一名陵翹。生平澤中。四月採葉,七月採花,陰乾。

陶隱居云︰田野甚多,人採作滋染皂。又用療下 ,當濃煮取汁,今可丸服之,今人亦用作。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所在下濕地有之。葉如蒿,莖端夏生四、五穗,穗若車前,赤、白二種花。七月採苗,日乾用之。爾雅云︰ ,鼠尾。釋曰︰可以染皂草也。一名鼠尾。
陳藏器云︰鼠尾草,平。主諸痢。煮汁服,亦末服,紫花,莖、葉堪染皂。一名烏草,又名水青也。

圖經曰︰鼠尾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云生平澤中,今所在有之,唯黔中人採為藥。苗如蒿,生,莖端作四、五穗,穗若車前,花有赤白二色。《爾雅》謂 ,鼠尾。云可以染皂草也。四月採葉,七月採花,陰乾。古治痢多用之。姚氏云︰濃煮汁如薄飴。飲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
聖惠方︰治久赤白痢不瘥,羸瘦。用鼠尾草搗為末,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

女青

味辛,平,有毒。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辟不祥。一名雀瓢。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若是蛇銜根,不應獨生朱崖。俗用是草葉,別是一物,未詳孰是。
術云︰帶此屑一兩,則疫癘不犯,彌宜識真者。
唐本注云︰此草即雀瓢也。葉似蘿摩,兩葉相對。子似瓢形,大如棗許,故名雀瓢。根似白薇。生平澤。莖、葉並臭。其蛇銜根,都非其類。
又《別錄》云︰葉嫩時似蘿摩,圓端大莖,實黑,莖、葉汁黃白。亦與前說相似。若是蛇銜根,何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萬里餘也?
《別錄)云︰雀瓢白汁,主蟲蛇毒,即女青苗汁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女青,使,味苦,無毒。能治溫瘧寒熱,蛇銜為使。

圖經文具蛇銜條下。
肘後方︰辟瘟病。正月上寅日,搗女青末,三角縫囊盛,系前帳中,大吉。
子母秘錄︰治小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此方,並治吐痢卒死,用女青末納口中酒服。亦治大人。紫靈南君南岳夫人內傳治卒死。搗女青屑一錢,安喉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也。

胡麻鞋底

水煮汁服之。解紫石英發毒,又主霍亂吐下不止,及解食牛馬肉毒,腹脹吐痢不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故麻鞋底,主消渴。煮汁服之。鞋綱繩如棗大,婦人內衣有血者,手大鉤頭棘針二七枚,三物並燒作灰,以豬脂調敷狐刺瘡出蟲。(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破草鞋和人亂髮燒作灰,醋和敷小兒熱毒游腫。

陳藏器云︰取麻鞋尖頭二七為灰,歲朝井華水服之,又主遺溺。又故麻鞋底燒令赤,投酒煮谷汁中服之,主霍亂轉筋。
外台秘要︰近效尿床。取麻鞋綱帶及鼻根等,唯不用底,須七量,肛脫出。以炙麻履底,令人頻按,永瘥。又故麻鞋底、鱉頭各一枚,燒鱉頭搗為末,敷肛門,將履底按入,即不出也。
經驗方︰治鼻塞。燒麻鞋灰吹鼻中,立通。一名千里馬,麻鞋名也。廣利方治鼻衄血。鞋 作灰吹鼻孔中,立效。

劉寄奴草

劉寄奴草 pd267.bmp (缺)

味苦,溫。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痢。生江南。

唐本注云︰莖似艾蒿,長三、四尺,葉似蘭草尖長,子似稗而細,一莖上有數穗,葉互生。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實黃白作穗,蒿之類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乾之。
日華子云︰劉寄奴,無毒。治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症結,止霍亂水瀉。又名劉寄奴。六、七、八月採。

圖經曰︰劉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漢中亦有之。春生苗,莖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以來。葉青似柳,四月開碎小黃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結實似黍而細,一莖上有數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萵苣。六月、七月採,苗、花、子通用也。

雷公云︰採得後去莖、葉,只用實。凡使,先以布拭上薄殼皮令淨,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曝乾用之。
經驗方︰治湯火瘡至妙。劉寄奴搗末,先以糯米漿,雞翎掃湯著處,後摻藥末在上,並不痛,亦無痕。大凡湯著處,先用鹽末摻之,護肉不壞,然後藥末敷之。

骨碎補

骨碎補 pd267.bmp (缺)

味苦,溫,無毒。主破血止血,補傷折。生江南。根著樹石上,有毛。葉如庵 。江西人呼為胡孫薑。一名石庵 ,一名骨碎布。(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骨碎補,使。能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手不收,上熱下冷,悉能主之。
陳藏器云︰骨碎補,似石韋而一根,余葉生於木。嶺南虔、吉亦有。本名猴薑。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作此名耳。
日華子云︰猴薑,平。治惡瘡蝕爛肉,殺蟲。是樹上寄生草苗。似薑細長。

圖經曰︰骨碎補,生江南,今淮、浙、陝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陰處,引根成條,上有黃毛及短葉附之。又有大葉成枝,面青綠色,有黃點,背青白色,有赤紫點。春生葉,至冬乾黃,無花實,唯根入藥。採無時,削去毛用之。本名胡孫薑,唐明皇以其主折傷有奇效。故作此名。蜀人治閃折筋骨傷損,取根搗篩,煮黃米粥,和之裹傷處良。
又用治耳聾。削作細條,火炮,乘熱塞耳,亦入婦人血氣藥用。又名石毛薑。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先用銅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曝乾用。又《乾寧記》云︰去毛細切後,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準前曝乾。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靈苑方︰治虛氣攻牙,齒痛血出,牙齦癢痛。骨碎補二兩,細銼炒令黑色,杵末。依常盥漱後揩齒根下,良久吐之,臨臥用後睡,點之無妨。

衍義曰︰骨碎補,苗不似薑,薑苗如葦梢。此物苗,每一大葉兩邊,小葉槎牙,兩相對,葉

連翹

連翹 pd269.bmp (缺)

味苦,平,無毒。主寒熱鼠 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白蟲。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生泰山山谷。八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處處有,今用莖連花、實也。
唐本注云︰此物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濕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細。山南人並用之。今京下唯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連翹,微寒。《圖經》云︰苗高三、四尺,今所在下濕地有,採實,日乾用之。

爾雅云︰連,異翹。釋曰︰連一名異翹。郭云︰一名連苕,又名連草。
藥性論云︰連翹,使。一名旱蓮子。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
日華子云︰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所在有。獨莖,梢開三、四黃花,結子內有房瓣子。五月、六月採。

圖經曰︰連翹,生泰山山谷,今近京及河中、江寧府、澤、潤、淄、兗、鼎、岳、利州,南康軍皆有之。有大翹、小翹二種,生下濕地或山崗上,葉青黃而狹長,如榆葉、水蘇輩,莖赤色,高三、四尺許,花黃可愛,秋結實似蓮,作房,翹出眾草,以此得名,根黃如蒿根。八月採房,陰乾。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細。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黃,實房黃黑,內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蓮草,南人用花、葉。中品鱧腸亦名旱蓮,人或以此當旱蓮,非也。《爾雅》謂之連,一名異翹,一名連苕,又名連草。今南中醫家說云︰連翹,蓋有兩種︰一種似椿實之未開者,殼小堅而外完,無跗萼,剖之則中解,氣甚芬馥,其實才乾,振之皆落,不著莖也。一種乃如菡萏,殼柔,處有跗萼抱之,無解脈,亦無香氣,乾之雖久,著莖不脫,此甚相異也。今如菡萏者,江南下澤間極多。如椿實者,乃自蜀中來,用之亦勝江南者。據本草言︰則蜀中來者為勝,然未見其莖、葉如何也?

集驗方︰洗痔。以連翹煎湯洗訖,刀上飛綠礬,入麝香貼之。

衍義曰︰連翹,亦不至翹出眾草,下濕地亦無,泰山山谷間甚多。今只用其子,折之,其間片片相比如翹,應以此得名爾。治心經客熱最勝。尤宜小兒。

續隨子

續隨子 pd270.bmp (缺)

味辛,溫,有毒。主婦人血結月閉,症瘕 癖瘀血,蠱毒鬼疰,心腹痛,冷氣脹滿,利大小腸,除痰飲積聚,下惡滯物。莖中白汁,剝人面皮,去 。生蜀郡及處處有之。苗如大戟。一名拒冬,一名千金子。(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積聚痰飲,不下食,嘔逆及腹內諸疾。研碎酒服之,不過三顆,當下惡物。
日華子云︰宣一切宿滯,治肺氣、水氣,敷一切惡瘡疥癬,單方日服十粒。瀉多,以酸漿水並薄醋粥吃即止。一名菩薩豆。千兩金,葉汁敷白癜,面 。

圖經曰︰續隨子,生蜀郡,及處處有之。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莖端生葉,葉中複出數莖相續。花亦類大戟,自葉中抽稈而生,實青有殼。人家園亭中多種以為飾。秋種冬長。春秀夏實。故又名拒冬。實入藥,採無時。下水最速,然有毒損人,不可過多。
崔元亮《海上方》︰治蛇咬腫毒,悶欲死。用重台六分,續隨子七顆,去皮,二物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許,敷咬處,立瘥。莖中白汁,剝人面,去 ,甚效。
斗門方︰治水氣。用聯步一兩去殼,研以紙裹,用物壓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只可一服,丈夫生餅子酒下,婦人荊芥湯下,凡五更服之,至晚自止。後以濃朴湯補之。頻吃益善。仍不用吃鹽、醋一百日瘥。聯步,續隨子是也。

敗蒲席

平。主筋溢惡瘡。

陶隱居云︰燒之蒲席,唯舡家用,狀如蒲帆爾。人家所用席,皆是莞(音官)草,而荐多是蒲,方家有用也。
唐本注云︰席、荐一也。皆人臥之,以得人氣為佳也。青齊間人謂蒲荐為蒲席,亦曰蒲蓋(音合),謂 作者為荐爾。山南、江左機上織者為席,席下重濃者為荐。如《經》所說︰當以人臥久者為佳。不論荐、席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敗蒲席亦可單用。

主破血。從高墜下,損瘀在腹刺痛,此蒲合臥破敗者良。取以蒲黃、赤芍藥、當歸、大黃、朴硝煎服,血當下。
陳藏器云︰編荐索,主霍亂轉筋。燒作黑灰。服二指撮,酒服佳。
聖惠方︰治霍亂轉筋垂死。敗蒲席一握細切,漿水一盞煮汁,溫溫頓服。
外台秘要︰治墜下血在腹肚。取蒲灰二錢,酒服。
千金方︰五色丹俗名游腫,若犯多致死,不可輕之,蒲席燒灰,和雞子白塗之。
勝金方︰治婦人血奔。以舊敗蒲席燒灰,酒調下二錢匕。

山豆根

山豆根 pd271.bmp (缺)

味甘,寒,無毒。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人及馬急黃發熱,咳嗽,殺小蟲。生劍南山谷。蔓如豆。(今附)

圖經曰︰山豆根,生劍南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萬州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葉青,經冬不凋,八月採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腫痛,極妙。廣南者如小槐,高尺餘,石鼠食其根。故嶺南人捕石鼠,破取其腸胃曝乾。解毒攻熱,甚效。
經驗方︰備急治一切疾患,山豆根方︰右用山大豆根不拘多少,依下項治療。一名解毒,二名黃結,三名中藥。患蠱毒,密遣人和水研已,禁聲,服少許,不止再服。患禿瘡,以水研敷瘡上。患喉痛,含一片細咽津。患五種痔,水研服。患齒痛,含一片於痛處,患麩豆等瘡,水研服少許。患頭風,搗末油調塗之。患赤白痢搗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自止,患腹脹滿喘悶,搗末少許,煎水調一盞瘥。患瘡癬,搗末,臘月豬脂調塗之。患頭上白屑,搗末油浸塗。如是孩兒,即乳汁調半錢。患中宿冷蟲,寸白蟲,每朝空心熱酒調三錢,其蟲自出。患五般急黃,空心以水調二錢。患盞氣,酒下二錢。患霍亂,橘皮湯下三錢。患熱腫,水研濃汁塗,乾即更塗。女人患血氣腹腫,以末三錢,熱酒不空心服之。卒患腹痛,水研半盞,入口瘥。蜘蛛咬,唾和塗之。狗咬,蚍蜉瘡,蛇咬,並水研敷之。

三白草

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生池澤畔。

唐本注云︰葉如水葒,亦似蕺,又似菝 。葉上有三黑點,高尺許。根如芹根,黃白色而粗大。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三白草,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疾,亦主瘧及小兒痞滿。
按此草初生無白,入夏葉端半白如粉。農人候之蒔田,三葉白草便秀,故謂之三白。若云三黑點,古人秘之,據此即為未識,妄為之注爾。其葉如薯蕷,亦不似水葒。(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出襄州,二月、八月採根用之。

(音閭)茹(音如)

(音閭)茹(音如) pd272.bmp (缺)

味辛、酸,寒、微寒,有小毒。主蝕惡肉敗瘡死肌,殺疥蟲,排膿惡血,除大風熱氣,善忘不樂,去熱痺,破症瘕,除息肉。一名屈據,一名離婁。生代郡川谷。五月採根,陰乾。黑頭者良。(甘草為之使,惡麥門冬。)

陶隱居云︰今第一出高麗,色黃,初斷時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頭。次出近道,名草茹,色白,皆燒鐵爍頭令黑以當漆頭,非真也。葉似大戟,花黃,二月便生,根亦療瘡。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有汁,根如蘿卜,皮黃肉白,所在有之。

圖經曰︰ 茹,生代郡川谷,今河陽、淄、齊州亦有之。二月生苗,葉似大戟,而花黃色。根如蘿卜,皮赤黃,肉白。初斷時汁出凝黑如漆,三月開淺紅花,亦淡黃色,不著子,陶隱居謂出高麗者,此近之也。四月、五月採根,陰乾。漆頭者良。又有一種草 茹,色白,採者燒鐵爍頭令黑,以當漆頭,非真也。然古方有用兩種者。姚僧垣治癰疽生臭惡肉,以白 茹散敷之,看肉盡便停,但敷諸膏藥。若不生肉,又敷黃 散。惡肉仍不盡者,可以漆頭赤皮茹為散,用半錢匕和白 茹三錢匕合敷之,瘥。是赤、白皆可用也。
聖惠方︰治緩疽。用 茹一兩,搗為散,不計時候,溫水調下二錢匕。傷寒類要治傷寒毒攻咽喉腫,真 茹爪甲大,納口中嚼汁咽,當微覺為佳。素問注云︰ 茹主散惡血。

衍義曰︰ 茹,治疥,馬疥尤善。服食方用者至少。

蛇莓(音每)汁

大寒。主胸腹大熱不止。

陶隱居云︰園野亦多。子赤色,極似莓,而不堪啖,人亦無服此為藥者。療溪毒射工,傷寒大熱,甚良。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下濕處。莖端三葉,花黃子赤,若覆盆子,撮似敗醬。二月、八月採根,四月、五月收子,所在有之。
日華子云︰味甘、酸,冷,有毒。通月經, 瘡腫,敷蛇蟲咬。

食療云︰主胸胃熱氣,有蛇殘不得食。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死亦再活。
肘後方︰治毒攻手足腫痛。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漬烏梅令濃,納崖蜜飲之。傷寒類要治天行熱甚,口中生瘡。飲蛇莓自然汁,搗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飲之。

衍義曰︰蛇莓,今田野道旁處處有之,附地生。葉如覆盆子,但光潔而小,微有縐紋;花黃,比蒺藜花差大。春末夏初,結紅子如荔枝色。余如《經》。

金星草

金星草 pd273.bmp (缺)

味苦,寒,無毒。主癰疽瘡毒,大解硫黃及丹石毒,發背癰腫結核。用葉和根酒煎服之。先服石藥悉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塗發背瘡腫上,殊效。根碎之浸油塗頭,大生毛髮。西南州郡多有之,而以戎州者為上。喜生陰中石上淨處及竹箐中不見日處,或大木下,或古屋上。此草唯單生一葉,色青,長一、二尺。至冬大寒,葉背生黃星點子,兩行相對如金色,因得金星之名。其根盤屈如竹根而細,折之有筋,如豬馬鬃。陵冬不凋,無花、實。五月和根採之,風乾用。(新定)

圖經曰︰金星草,生關陝、川蜀及潭、婺諸州皆有之。又名金釧草。味苦,性寒,無毒。葉青,多生背陰石上淨處,或竹箐中少日色處,或生大木下及背陰多年瓦屋上。初出深綠色,葉長一、二尺,至深冬背上生黃星點子,兩兩相對,色如金,因以為名。無花、實,陵冬葉不凋。其根盤屈如竹根而細,折之有筋,如豬鬃。五月和根採之,風乾。解硫黃及石毒,治發背癰腫結核。用葉半斤和根銼,以酒五升銀器中煎取二升,五更初頓服,丹石毒悉下。又搗末,冷水服方寸匕,及塗發背瘡上亦效。彼人用之,往往皆驗。根又主生毛髮,捶碎,浸油塗頭良。南人多用此草末,以水一升煎取半,更入酒半升,再煎數沸,溫服,取下毒黑汁,未下再服。但是瘡毒皆可服之。然性至冷,服後下利須補治乃平複。老年不可輒服。
經驗方︰治五毒發背。金星草和根淨洗,慢火焙乾,秤四兩,入生甘草一錢,搗末分作四服。

每服用酒一升以來,煎三、二沸後,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內封卻,時時飲服。忌生冷、油膩、毒物。

衍義曰︰金星草,丹石毒發於背,及一切癰腫。每以根葉一分,用酒一大盞,煎汁服。不唯下所服石藥,兼毒去瘡愈。如不欲酒,將末一、二錢,新汲水調服,以知為度。

草 pd274.bmp (缺)

味甘、苦,寒,無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墟道傍。

唐本注云︰葉似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細刺。俗名葛 蔓。古方亦時用之。
今按別本注︰又云來莓草,四月、五月採莖葉,曝乾。(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似大麻,花黃白,子若大麻子,俗名葛勒蔓。夏採葉用。所在墟野處多有之。

圖經曰︰ 草,舊不著所出州土,云生故墟道旁,今處處有之。葉如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細刺。花黃白,子亦類麻子。四月、五月採莖葉,曝乾用。俗名葛 蔓,又名葛勒蔓。唐‧韋宙《獨行方》主癩遍體皆瘡者。用 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不過三作乃愈。而《本經》亦闕主瘡功用。又韋丹主膏淋。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又主久痢成疳。取乾蔓搗篩,量多少,管吹穀道中,不過三、四瘥已若神。

衍義曰︰ 草,葛勒蔓也。治傷寒汗後虛熱,銼,研,取生汁,飲一合,愈。

鶴虱

鶴虱 pd275.bmp (缺)

味苦,平,有小毒。主蛔、蟯蟲。用之為散,以肥肉 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

唐本注云︰子似蓬蒿子而細,合葉、莖用之。胡名鵠虱。
今按別本注云︰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之立瘥。出波斯者為勝,今上黨亦有。力勢薄于波斯者。(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涼,無毒。殺五臟蟲,止瘧,及敷惡瘡上。

圖經曰︰鶴虱,生西戒,今江淮、衡湘間皆有之。春生苗,葉皺似紫蘇,大而尖長,不光。二尺許。七月生黃白花,似菊。八月結實,子極尖細,乾即黃黑色。採無時。南人呼其葉為火。
謹按 葵(音 )即火 也。雖花實相類,而別是一物,不可雜用也。殺蟲方中,此為最要。《古今錄驗》療蛔咬心痛。取鶴虱十兩,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湯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韋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于雜方內見,合服便愈。李絳《兵部手集方》治小兒蛔蟲嚙心腹痛,亦單用鶴虱細研,以肥豬肉汁下。五歲一服二分,蟲出便止,余以意增減。

外台秘要︰延年治蛔蟲,吐水心痛。鶴虱三兩為末蜜丸。平旦漿水服二十丸。
千金方︰治蟲咬心痛。鶴虱一兩為末,空心溫醋下。蟲當出。沈存中筆談地菘即天名精。鶴虱是實。

地菘

味鹹。主金瘡止血,解惡蟲蛇螫毒。挪以敷之。生人家及路旁陰處,所在有之。高二、三寸,葉似菘葉而小。(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本經》草部上品天名精。唐注云︰南人名為地菘。又尋所主功狀,與此正同,及據陳藏器解紛合陶、蘇二說,亦以天名精為地菘。則今此條不當重出。雖陳藏器拾遺別立地菘條,此乃藏器自成一書,務多條目爾。解紛、拾遺亦自差互。後人即不當仍其謬而重有新附也。今補注立例,無所刊削,故且存而注之。
陳藏器似天門冬苗,出江南。
外台秘要︰治惡瘡。搗地菘汁服之,日三、四服,瘥。聖惠方

燕麥

味甘,平,無毒。主女人產不出。煮汁飲之。一名 ,一名燕麥。生故墟野林下。葉似麥。今注苗似小麥而弱,實似 麥而細。生嶺南,在處亦有。(唐本先附。)

外台秘要︰治齒 並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雀麥一名牡栳草,俗名牛星草。一味,苦瓠葉三十枚,淨洗,取草剪,長二寸,廣一寸,濃五分,以瓠葉作五裹子,以三年酢漬之,至日中,以兩裹火中炮令熱,納口中齒外邊熨之,冷更易,取銅器貯水,水中解裹洗之,即有蟲長三分,老者黃色,少者白色,多即三、二十枚,少即一、二十枚,此一方甚妙。
子母秘錄︰妊娠胎死腹中,若胞衣不下,上搶心。雀麥一把,水五升,煮二升汁服。

衍義曰︰雀麥,今謂之燕麥,其苗與麥同,但穗細長而疏。唐‧劉夢得所謂菟葵、燕麥,動搖春風者也。

甑帶灰

主腹脹痛,脫肛。煮汁服,主胃反,小便失禁、不通及淋,中惡尸疰,金瘡刃不出今按別本注云︰江南以蒲為甑帶。取久用者燒灰入藥,味辛,溫,無毒。甑帶久被蒸氣,故能散氣,通氣。以灰封金瘡,止血止痛,出刃。(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取用久
外台秘要︰治瞇目,水服灰一錢匕。
又方︰小兒大便失血。甑帶灰塗乳上與飲之,瘥。
肘後方︰治草芒沙石類不出方︰甑帶灰調飲之即出。
子母秘錄︰治小兒夜啼,甑帶懸戶上。
又方︰治小兒臍風瘡久不瘥,燒甑帶灰敷上。

赤地利

赤地利 pd276.bmp (缺)

味苦,平,無毒。主赤白冷熱諸痢,斷血破血,帶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

唐本注云︰葉似蘿摩,蔓生。根皮赤黑,肉黃赤。二月、八月採根,日乾。(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繞草木上,花、子皆青色。根若菝 ,皮紫赤色也。

圖經曰︰赤地利,舊不載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有之,今唯出華山。春夏生苗,作蔓繞草木上,莖赤。葉青,似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亦如蕎麥。根若菝 ,皮黑肉黃赤。八月內採根,晒乾用。亦名山蕎麥。此下又有赤車使者條云︰似香 、蘭香,葉、莖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陰,出襄州。八月、九月採根,日乾。古方治大風濕痺等,赤車使者酒主之。今人稀用,亦鮮有識之者,因附見於此。

雷公云︰凡採得後,細銼,用藍葉並根並銼,唯赤地利細銼了,用生絹袋盛,同蒸一伏時,去藍曝乾用。
聖惠方︰治火燒瘡滅瘢方︰用赤地利二兩搗末,生油調塗之。
外台秘要︰治小兒面及身上生瘡如火燒。赤地利搗末,粉之良。

烏韭

味甘,寒,無毒。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療黃膽,金瘡內塞,補中益氣,好顏色。生山谷石上。

陶隱居云︰垣衣亦名烏韭,而為療異,非是此種類也。
唐本注云︰此物即石衣也,亦曰石苔,又名石發。生岩石陰不見日處,與卷柏相類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烏韭,燒灰沐發令黑,生大石及木間陰處,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石衣,澀,冷,有毒。垣衣為使,燒灰沐頭長發。此即是陰濕處山石上苔,長者可四、五寸,又名烏韭。蘇云石苔非也。

白附子

主心痛血痺,面上百病,行藥勢。生蜀郡。三月採。

陶隱居云︰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絕,俗無複真者,今人乃作之獻用。
唐本注云︰此物本出高麗,今出涼州已西,形似天雄。
《本經》出蜀郡,今不複有。涼州者生沙中,獨莖似鼠尾草,葉生穗間。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味甘、辛,溫。
又《圖經》云︰葉細周匝,生於穗間,出砂磧下濕地。
日華子云︰無毒。主中風失音,一切冷風氣,面 瘢疵,入藥炮用。新羅出者佳。

海藥云︰按《南州記》云︰生東海,又新羅國。苗與附子相似,大溫,有小毒。主治疥癬,風瘡,頭面痕,陰囊下濕,腿無力,諸風冷氣,入面脂皆好也。

紫葛

紫葛 pd277.bmp (缺)

味甘、苦,寒,無毒。主癰腫惡瘡。取根皮搗為末,醋和封之。生山谷中,不入方用。

唐本注云︰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徑二、三寸,苗長丈許。(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似 。根皮肉俱紫色,所在山谷有之,今出雍州。三月、八月採根皮,晒乾。
日華子云︰味苦,滑冷。主癱緩,攣急,並熱毒風,通小腸。紫葛有二種,此即是藤生者。

圖經曰︰紫葛,舊不載所出州土,云生山谷,今唯江寧府、台州有之。春生冬枯,似葡萄而紫色,長丈許。大者徑二、三寸,葉似 。根皮俱紫色。三月、八月採根皮,晒乾。
經效方︰治產後血氣衝心,煩渴。紫葛三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呷之。
又方︰治金瘡,生肌破血補損。用紫葛二兩,細銼,以順流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酒煎亦妙。

獨行根

味辛、苦,冷,有毒。主鬼疰,積聚,諸毒熱腫,蛇毒。水摩為泥封之。日三、四,立瘥。水煮一、二兩,取汁服,吐蠱毒。

唐本注云︰蔓生葉似蘿摩,其子如桃李,枯則頭四開,懸草木上。其根扁長尺許,作葛根氣,亦似漢防己。生古堤城旁。山南名為土青木香,療疔腫大效。一名兜零根。
今按別本注云︰不可多服,吐痢不止。(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似蘿摩而圓且澀。花青白色,子名馬兜零。十月以後頭開四系若囊,中實似榆莢。二月、八月採根,晒乾。所在衍義曰︰獨行根,苗蔓生,子則馬兜鈴也。根扁,其嗅稍似葛根。細搗,水調,敷疔腫。後有馬兜鈴條。

豬膏莓(音每)

味辛、苦,平,無毒。主金瘡,止痛,斷血生肉,除諸惡瘡,消浮腫。搗封之,湯漬散敷並良。

唐本注云︰葉似蒼耳,莖圓有毛。生下濕地,所在皆有。一名虎膏,一名狗膏。生平澤。今按別本注云︰又療虎及狗咬瘡,至良。(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蒼耳,兩枝相對,莖、葉俱有毛,黃白色。五月、六月採苗,晒乾之。
陳藏器云︰豬膏草,有小毒。主久瘧痰 。生搗,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蟲蠶咬、蠷 溺瘡,似荏葉有毛。蘇云無毒,誤耳。

鹿藿

味苦,平,無毒。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癧,瘍氣。生汶山谷。

陶隱居云︰方藥不複用。人亦罕識,葛根之苗,又一名鹿藿。
唐本注云︰此草所在有之,苗︰山人謂之鹿豆,亦堪生啖。今所在有。五月、六月採苗,晒乾之。爾雅云︰ ,鹿藿。其實。釋曰︰ ,一名鹿藿。其實名 。
郭云︰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梁簡文帝勸醫文鹿藿,止救頭痛之 。

蚤(音早)休

蚤(音早)休 pd278.bmp (缺)

味苦,微寒,有毒。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一名蚩休。生山陽川谷及冤句。

唐本注云︰今謂重樓者是也。一名重台,南人名草甘遂。苗似王孫、鬼臼等。有二、三層。根如肥大菖蒲,細肌脆白。醋摩療癰腫,敷蛇毒有效。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鬼臼、牡蒙輩。年久者二、三重。根似紫參,皮黃肉白。五月採根,晒乾用之。
日華子云︰重台根,冷,無毒。治胎風搐手足,能吐瀉,瘰癧。根如尺二蜈蚣,又如肥紫菖蒲,又名蚤休、螫休也。

圖經曰︰蚤休,即紫河車也,俗呼重樓金線。生山陽川谷及冤句,今河中、河陽、華、鳳、文州及江淮間亦有之。苗葉似王孫、鬼臼等,作二、三層。六月開黃紫,花蕊赤黃色,上有金絲垂下,秋結紅子。根似肥薑,皮赤肉白。四月、五月採根,晒乾用。

衍義曰︰蚤休,無旁枝,止一莖,挺生,高尺餘,顛有四、五葉,葉有歧,似虎杖。中心又起莖,亦如是生葉,唯根入藥用。

石長生

味鹹、苦,微寒,有毒。主寒熱,惡瘡,大熱,辟鬼氣不祥,下三蟲。一名丹草。生咸陽山谷。

陶隱居云︰俗中雖時有採者,方藥亦不複用。近道亦有,是細細草葉,花紫色爾。南中多生石岩下,葉似蕨,而細如龍須草大,黑如光漆,高尺餘,不與余草雜也。
唐本注云︰今市人用KT (音零)筋草為之,葉似青葙,莖細勁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石長生皮,臣。亦云石長生也。味酸,有小毒。治疥癬,逐諸風,治百邪鬼魅。
唐本餘下三蟲,謂長蟲、赤蟲、蟯蟲也。苗高尺許,用莖、葉,五月、六月採。

烏蘞(音斂)莓

味酸、苦,寒,無毒。主風毒,熱腫,游丹,蛇傷。搗敷並飲汁。
唐本注云︰蔓生,葉似白蘞,生平澤。
今按別本注云︰四月、五月採,陰乾。(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或生人家籬牆間,俗呼為籠草。取根搗以敷癰腫多效。
又《圖經》云︰蔓生,莖端五葉;花青白色,俗呼為五葉莓。葉有五丫,子黑。一名烏蘞草,即烏蘞莓是也。陶云五葉莓,生人家籬牆間。搗敷瘡腫,蛇蟲咬處。

陸英

陸英 pd279.bmp (缺)

味苦,寒,無毒。主骨間諸痺,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採。

唐本注云︰此即蒴 是也,後人不識,浪出蒴 條。此葉似芹及接骨花,亦一類,故芹名水英,此名陸英,接骨樹名木英,此三英也,花、葉並相似。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陸英,一名蒴 。味苦、辛,有小毒。能捋風毒,腳氣上沖,心煩悶絕,主水氣虛腫。風瘙皮肌惡癢,煎取湯入少酒,可俗之,妙。

圖經曰︰陸英,生熊耳川谷及冤句,蒴 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所在有之。春抽苗,莖有節,節間生枝,葉大似水芹及接骨。春夏採葉,秋冬採根、莖。或云即陸英也。《本經》別立一條,陶隱居亦以為一物。
蘇恭云︰《藥對》及古方無蒴 ,唯言陸英,明非別物。今注以性味不同,疑非一種,謂其類耳,然亦不能細別。再詳陸英條,不言所用。蒴條云用葉、根、莖,蓋一物而所用別,故性味不同,何以明之。
蘇恭云︰此葉似芹及接骨花,亦一類,故芹名水英,此名陸英,接骨名木英,此三英,花、葉並相似。又按《爾雅》云︰華, (音敷)也。華、 ,榮也。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為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然則此物既有英名,當是其花耳。故《本經》云︰陸英立秋採。立秋正是其花時也。
又葛氏方,有用蒴 者;有用蒴 根者;有用葉者。三用各別,正與《經》載三時所採者相會,謂陸英為花無疑也。

預知子

預知子 pd280.bmp (缺)

味苦,寒,無毒。殺蟲療蠱,治諸毒。傳云︰取二枚綴衣領上,遇蠱毒物,則聞其有聲,當便知之。有皮殼,其實如皂莢子。去皮研服之,有效。(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盍合子,溫。治一切風,補五勞七傷,其功不可備述。並治癖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解毒藥中惡,失音,髮落,敷一切蛇蟲蠶咬。雙仁者可帶單方服。治一切病,每日取仁二七粒,患者服,不過三千粒,永瘥。又名仙沼子、聖知子、預知子、聖先子。

圖經曰︰預知子,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淮、蜀、漢、黔、壁諸州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葉綠,有三角,面深背淺。七月、八月有實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紅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莢子,斑褐色,光潤如飛蛾。舊說取二枚綴衣領上,遇蠱毒物,則側側有聲,當便知之,故有此名。今蜀人極貴重,云亦難得。採無時。其根味苦,性極冷,其效愈于子。山民目為聖無憂。冬月採,陰乾。石臼內搗下篩,凡中蠱毒,則水煎三錢匕,溫服立已。

葫蘆巴

葫蘆巴 pd281.bmp (缺)

主元臟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出廣州並黔州。春生苗,夏結子,子作細莢,至秋採。今人多用嶺南者。(新定)今據廣州所供圖畫,收附草部下品之末;而或者云︰葫蘆巴,蕃蘿卜子也。當附蘆菔之次。補骨脂,徐表《南州記》云︰是韭子也,亦不附於菜部。今之所附,亦其比也。

圖經曰︰葫蘆巴,生廣州,或云種出海南諸蕃,蓋其國蘆菔子也。舶客將種蒔于嶺外亦生,然不及蕃中來者真好。春生苗,夏結子,作莢,至秋採之。今醫方治元臟虛冷氣為最要。然《本經》不著,唐以前方亦不見者,蓋是出甚近也。與附子、茴香、硫黃、桃仁尤相宜,兼治膀胱冷氣。

衍義曰︰葫蘆巴,《本經》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嘗合,唯桃仁麩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鹽酒下。散以熱米飲調下,與丸子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

弓弩弦

主難產,胞衣不出。

陶隱居云︰難產。取弓弩弦以縛腰,及燒弩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皆取發放快速之義也。臣
聖惠方︰耳中有物不可出。用弓弩弦長三寸,打散一頭,塗好膠,柱著耳中物處,停之令相著,徐徐引出,但取蔥管斗於耳門內, 之即出為妙。
千金方治婦人始覺有孕,要轉女為男。取弓弩弦一枚,縫袋盛帶婦人左臂。續十全方弓弩弦燒灰為末,用酒服二錢匕,主易生。
產寶論云︰滑胎易產,弓弩弦縛心下,立產。房室經憂妊娠欲得男女,覺有孕未盈月。以弓弩弦為帶縛腰中,滿三月解卻,轉女為男,宮中秘法不傳出。

木賊

木賊 pd282.bmp (缺)

味甘、微苦,無毒。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得牛角 、麝香,治休息痢歷久不瘥。得禹余糧、當歸、芎 ,療崩中赤白。得槐鵝、桑耳,腸風下血服之效。又與槐子、枳實相宜,主痔疾出血。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叢生。每根一稈,無花葉,寸寸有節,色青,凌冬不凋。四月採用之。(新定)

圖經曰︰木賊,生秦、隴、同、華間。味微苦,無毒,主明目,療風,止痢。所生山谷近水地有之。獨莖,苗如箭 ,無葉,長一、二尺,青色,經冬不枯,寸寸有節,採無時。今醫用之最多,其治腸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方︰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一分,四味廣利方治瀉血不止。木賊十二分,切,以水一升八合,煎取八合,去滓。空心溫分二服,
如衍義曰︰木賊,細銼,微微炒,搗為末,沸湯點二錢,食前服,治小腸、膀胱氣,緩緩服必效。

藎(音燼)草

味苦,平,無毒。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可以染黃作金色。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採。(畏鼠婦。)

陶隱居云︰青衣在益州西。
唐本注云︰此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洗瘡有效。俗名綠蓐草。《爾雅》云︰所謂王芻者也。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疏云︰綠,鹿蓐也。今呼鴟腳莎。
《詩‧衛風》云︰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是也

蒲公草

蒲公草 pd283.bmp (缺)

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拘耨草。

唐本注云︰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花如菊而大。莖、葉斷之俱有白汁,堪生食。生平澤田園中,四月、五月採之。

圖經曰︰蒲公草,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平澤田園中皆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錢。斷其莖,有白汁出,人亦啖之。俗呼為蒲公英。語訛為仆公KT 是也。水煮汁以療婦人乳癰。又搗以敷瘡皆佳。又治惡刺及狐尿刺,摘取根,莖白汁塗之,唯多塗立瘥止。此方出孫思邈《千金方》,其序云︰余以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觸著庭木,至曉遂患痛不可忍。經十日,痛日深,瘡日高碩,色如熟小豆色。嘗聞長者之論有此方,遂依治之。手下則愈,痛亦除,瘡亦即瘥,未十日而平複。楊炎《南行方》亦著其效云。梅師方治產後不自乳兒,畜積乳汁結作癰。取蒲公草搗敷腫上,日三、四度易之。

衍義曰︰蒲公草,今地丁也。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

穀精草

穀精草 pd284.bmp (缺)

味辛,溫,無毒。主療喉痺,齒風痛,及諸瘡疥。飼馬主蟲顙毛焦等病。二月、三月于谷田中採之。一名戴星草。花白而小圓似星。故有此名爾。(今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涼。喂飼馬肥,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結水銀成沙子。

圖經曰︰穀精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春生於谷田中,葉、稈俱青,根、花並白色。二月、三月內採花用,一名戴星草。以其葉細,花白而小圓似星,故以名爾。又有一種,莖梗差長有節,根微赤,出秦隴間。古方稀用,今口齒藥多使之。

陳藏器云︰味甘,平。亦入馬藥用之。白花細葉。集驗方治偏、正頭痛。穀精草一兩為末,

牛扁(音褊)

牛扁(音褊) pd285.bmp (缺)

味苦,微寒,無毒。主身皮瘡熱氣,可作浴湯,殺牛虱小蟲,又療牛病。生桂陽川谷。

陶隱居云︰今人不複識此,牛疫代代不無用之。既要牛醫家應用,而亦無知者。
唐本注云︰此藥似三堇、石龍芮等。根如秦艽而細。生平澤下濕地,田野人名為牛扁。療牛虱甚效。太月、八月採根,晒乾。

圖經曰︰牛扁,出桂陽川谷,今潞州、寧州亦有之。葉似三堇、石龍芮等。根如秦艽而細。多生平澤下濕地。二月、八月採以晒乾。今亦稀用。
按《本經》云︰殺牛虱小蟲。蘇恭注云︰太常貯名扁特。今潞州只一種,名便特。六月有花,八月結實,採其根,搗末,油調,殺蟣

苦(音襖)

微寒。主面目、通身漆瘡。

陶隱居云︰處處有之。傖(士莖切)人取莖生食之。五月五日採,曝乾。燒作灰以療金瘡,甚驗。唐本注今人以為漏蘆,非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有云︰子若貓薊。莖圓無刺。五月採苗,堪生啖,所在下濕地有之。
藥性論云︰苦 草亦可單用,味苦,無毒。
日華子云︰冷,治丹毒。
食療云苦 ,微寒。生食治漆瘡。五月五日採,曝乾。作灰敷面目、通身漆瘡,不堪多食爾

酢漿草

酢漿草 pd286.bmp (缺)

味酸,寒,無毒。主惡瘡 。搗敷之,殺諸小蟲。生道旁。

唐本注云︰葉如細萍,叢生,莖頭有三葉。一名醋母草,一名鳩酸草。
今按別本注云︰生陰濕處,俗為小酸茅。食之解熱渴。四月、五月採,陰乾。(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

圖經云︰酢漿草,俗呼為酸漿,舊不載所出州土,云生道旁,今南中下濕地及人家園圃中多有之,北地亦或有生者。葉如水萍,叢生,莖端有三葉,葉間生細黃花,實黑。夏月採葉用。初生嫩時,小兒多食之。南人用揩 石器,令白如銀。

昨葉何草

味酸,平,無毒。主口中乾痛,水穀血痢,止血。生上黨屋上,如蓬初生,一名瓦松。夏採晒乾。

唐本注云︰葉似蓬,高尺餘。遠望如松栽,生年久瓦屋上。
今按別本注云︰今處處有,皆入藥用。生眉髮膏為要爾。(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六月、七月採苗,晒乾之。
聖惠方治頭風白屑。用瓦松曝乾,燒灰淋汁熱洗頭,不過六、七度。

(音弱)頭

(音弱)頭 pd287.bmp (缺)

味辛,寒,有毒。主癰腫風毒,摩敷腫上。搗碎,以灰汁煮成餅,五味調和為茹食,性冷,主消渴。生戟人喉出血。生吳、蜀。葉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陰地,雨滴葉下生子。一名 。又有斑杖,苗相似,至秋有花直出,生赤子。其根敷癰腫毒,甚好。根如 頭,毒猛,不堪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斑杖者虎杖之別名。即前條虎杖是也。

圖經文具天南星條下。

夏枯草

夏枯草 pd288.bmp (缺)

味苦、辛,寒、無毒。主寒熱,瘰癧,鼠 ,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痺,輕身。一名夕句,一名乃東。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採。(土瓜為之使。)

唐本注云︰此草生平澤。葉似旋複,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參花,五月便枯。

圖經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東、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後生,葉似旋複。三月、四月開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參花,結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採。
簡要濟眾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補肝散︰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無時候服。

衍義曰︰夏枯草,今又謂之郁臭。自秋便生,經冬不瘁。春開白花,中夏結子,遂枯。古方九燒灰,合緊面藥。初生嫩時,作菜食之,須浸洗,淘去苦水,治瘰癧鼠漏。

燕蓐草

無毒。主眠中遺溺不覺。燒令黑研水,進方寸匕。亦主噦氣,此燕窠中草也。(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千金方治婦人無故尿血。胡燕窠中草燒末,用酒服半錢。亦治丈夫。孫真人食忌主卒患腰惡瘡。若先發於心已有汁者,以胡燕窠末和水塗之,治不可遲,遍身即害人死。

鴨跖草

味苦,大寒,無毒。主寒熱瘴瘧,痰飲疔腫,肉症澀滯,小兒丹毒,發熱狂癇,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毒。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濕痺,利小便。生江東、淮南平地。葉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鳥嘴。北人呼為雞舌草,亦名鼻斫草,吳人呼為跖。跖、斫聲相近也。一名碧竹子。花好為色。(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山慈菰根

有小毒。主癰腫,瘡 ,瘰癧,結核等,醋摩敷之。亦剝人面皮,除 。生山中濕地。一名金燈花。葉似車前,根如慈菇。零陵間又有團慈菇,根似小蒜,所主與此略同。(新補 見藏器及日華子。)

經驗方貼瘡腫。以山慈菇,一名鹿蹄草,取莖、葉搗,為膏,入蜜貼瘡口上,候清血出效。

(音頃)實

茼(音頃實) pd289.bmp (缺)

味苦,平,無毒。主赤白冷熱痢,散服飲之。吞一枚,破癰腫。

唐本注云︰一作□字。人取皮為索者也。
今按別本注云︰今人作布及索、KT 麻也。實似大麻子,熱結癰腫無頭,吞之則為頭易穴。九月、十月採實,陰乾。(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

圖經曰︰ 實,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北有種以績布及打繩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苧而薄,花黃,實帶殼如蜀葵,中子黑色。九月、十月採實,陰乾用。古方亦用根。
楊氏產乳治赤白痢。黃麻子一兩,炒令香熟為末,以蜜漿下一錢,不過再服。

赤車使者

味辛、苦,溫,有毒。主風冷邪疰,蠱毒症瘕,五臟積氣。

唐本注云︰苗似香 、蘭香,葉、莖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陰,出襄州。八月、九月採根,晒乾。(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根紫如茜根,生荊州、襄州山谷,二月、八月採。
藥性論云︰赤車使者,有小毒。能治惡風冷氣,服之悅澤皮肌,好顏色。
雷公云赤車使者,元名小錦枝。凡使並粗搗用,七歲童子小便拌了,蒸令乾更晒。每修事五兩,用小兒溺一溢為度。

野狼跋子

有小毒。主惡瘡蝸疥,殺蟲魚。

陶隱居云︰出交、廣,形扁扁爾。搗以雜米投水中,魚無大小,皆浮出而死。人用苦酒摩療疥亦效。
唐本注云︰此今京下呼黃環子為之,亦謂度谷,一名就葛。陶云出交、廣,今交、廣送入太常正是黃環子,非余物爾。
今按別本注云︰味苦,寒。藤生,花紫色。

屋游

味甘,寒。主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生屋上陰處。八月、九月採。

陶隱居云︰此瓦屋上青苔衣,剝取煮服之。
今按別本注云︰無毒。主小兒癇熱時氣,煩悶止渴。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古瓦屋北陰青苔衣也。

地錦草

地錦草 pd290.bmp (缺)

味辛,無毒。主通流血脈,亦可用治氣。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莖葉細弱,蔓延於地。莖赤,葉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開紅花,結細實。取苗、子用之。絡石注有地錦,是藤蔓之類,雖與此名同,而其類全別。(新定)

圖經曰︰地錦草,生滁州及近道田野中。味辛,無毒。主通流血脈,亦治氣。其苗葉細弱,作蔓遍地。莖赤,葉青赤,中夏茂盛。六月開紅花,細實。今醫家取苗、子用之。
《本經》絡石條注中有地錦,與此同名,而別是一類也。
經驗方治藏毒赤白。地錦草採得後,洗曝乾為末,米飲下一錢,立效。

敗船茹(音如)

平。主婦人崩中,吐痢血不止。
陶隱居云︰此是大KT (步典切)KT (他盍切)刮竹茹以 (直萌切)漏處者。取乾煮之,亦燒作屑服之。
千金方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船故茹為末,酒調服三錢。子母秘錄︰治無故遺血溺。船中故竹茹乾末,酒服三錢匕,日三服。

燈心草

味甘,寒,無毒。根及苗主五淋。生煮服之。生江南澤地,叢生。莖圓,細而長直。人將為席,敗席煮服更良。(今附)

經驗方治小兒夜啼。用燈心燒灰,塗乳上與吃。勝金方治破傷。多用燈心草爛嚼和唾貼之,用帛裹,血立止。又方治小蟲蟻入耳,挑不出者。以燈心浸油釣出蟲。

衍義曰︰燈心草,陝西亦有。蒸熟,乾則拆取中心穰然燈者,是謂之熟草;又有不蒸,但生乾剝取者,為生草。入藥宜用生草。

五毒草

味酸,平,無毒。根主癰疽,惡瘡毒腫,赤白游疹,蟲蠶蛇犬咬,並醋摩敷瘡上,亦搗莖、葉敷之。恐毒入腹,亦煮服之。生江東平地。花、葉如蕎麥,根緊硬似狗脊。一名五蕺,一名蛇罔。又別有蠶罔草,如苧麻與蕺同名也。(新補 見陳藏器。)

鼠曲草

味甘,平,無毒。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雜米粉作糗,食之甜美。生平崗熟地,高尺餘,葉有白毛,黃花。《荊楚歲時記》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 ,以壓時氣。山南人呼為香茅,取花雜櫸皮染褐,至破猶鮮。江西人呼為鼠耳草。(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列當

味甘,溫,無毒。主男子五勞七傷,補腰腎,令人有子,去風血。煮及浸酒服之。生山南岩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陰乾。亦名栗當。一名草蓯蓉。(今附)

食醫心鏡主興陽事。栗當二斤,一名列當。搗篩畢,以酒一斗浸經宿,遂性飲之。

馬勃

味辛,平,無毒。主惡瘡,馬疥。一名馬庀。生園中久腐處。

陶隱居云︰俗人呼為馬 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敷諸瘡,用之甚良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此馬庀菌也。虛軟如紫絮,彈之紫塵出。生濕地及腐木上,夏秋採衍義曰︰馬勃,此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俱收並蓄者也。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

屐(音劇)(音燮)鼻繩灰

水服主噎哽,心痛胸滿。
今按別本注云︰屐 ,江南有之,北人不識,以桐木為屐及 也。用蒲為 ,用麻穿其鼻也,久著腳者堪入藥用。(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取著經久遠欲爛斷者,水服

質汗

味甘、溫,無毒。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肉,消惡血,下血氣,女人產後諸血,結腹痛,內冷不下食。並酒消服之。亦敷病處。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

陳藏器云︰蕃人試藥,取兒斷一足,以藥納口中,以足蹋之,當時能走者,至良。

水蓼

主蛇毒,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內心悶。水煮漬捋腳,消氣腫。

唐本注云︰葉似蓼,莖赤,味辛,生下濕水旁。
今按別本注云︰生於淺水澤中,故名水蓼。辛,冷,無毒。集驗方治腳痛。先以水蓼煮湯,令溫熱得所,頻頻淋洗,瘡乾自安。

衍義曰︰水葒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為末,好酒調二錢,日三服,食後、夜臥各一服。治瘰癧,破者亦治。水蓼,大率與水紅相似,但枝低爾。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變假其辛味。

蕕草

味甘,大寒,無毒。主濕痺,消水氣。合赤小豆煮食之,勿與鹽。主腳氣,頑痺,虛腫,小腹急,小便赤澀,搗葉敷毒腫。又絞取汁服之。主消渴。生水田中。似結縷,葉長,馬食之。《爾雅》云︰蕕,蔓于。注云︰生水中,江東人呼為 。証俗云︰蕕,水草也。(新補 見陳藏器。)

衍義曰︰蕕草,《爾雅》曰︰ (音猶),蔓于。《左傳》亦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者。是此草。

敗芒箔

無毒。主產婦血滿腹脹痛,血渴,惡露不盡,月閉,止好血,下惡血,去鬼氣疰痛症結,酒煮服之。亦燒為末酒下,彌久著煙者佳。今東人作箔,多草為之。《爾雅》云︰芒似茅,可以為索。(新補 見陳藏器。)

狗舌草

味苦,寒,有小毒。主蠱疥瘙瘡,殺小蟲。

唐本注云︰葉似車前,無紋理,抽莖,花黃白細,叢生渠塹濕地。
今按別本注云︰疥瘙風瘡,並皆有蟲。為末和塗之即瘥。四月、五月採莖,曝乾。(唐本先附)

海金沙

海金沙 pd291.bmp (缺)

主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硼砂共療傷寒熱狂。出黔中郡。七月收採。生作小株,才高一、二尺。收時全科於日中曝之,令小乾紙襯,以杖擊之,有細沙落紙上,旋收之,且曝且擊,以沙盡為度。用之或丸或散。(新定)

圖經曰︰海金沙,生黔中山谷,湖南亦有。初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採得,日中曝令乾,以紙襯,擊取其沙,落紙上,旋曝旋擊,沙盡乃止。主通利小腸。亦入傷寒狂熱藥。今醫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方︰海金沙一兩,臘面茶半兩,二味搗碾令細。每服三錢,煎生薑甘

萱草根

萱草根 pd292.bmp (缺)

涼,無毒。治沙淋,下水氣,主酒疸,黃色通身者。取根搗絞汁服,亦取嫩苗煮食之。又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一名鹿蔥。花名宜男。《風土記》云︰懷妊婦人佩其花,生男也。(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圖經曰︰萱草,俗謂之鹿蔥,處處田野有之。味甘而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好歡樂,無憂,輕身明目。五月採花,八月採根用。今人多採其嫩苗及花跗作菹。云︰利胸膈甚佳。嵇康養生論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衍義曰︰萱草根,洗淨研汁一大盞,生薑汁半盞相和,時時細呷,治大熱衄血。

格注草

味辛、苦,溫,有大毒。主蠱疰諸毒疼痛等。生齊、魯山澤。

唐本注云︰葉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一株有二寸許,二月、八月採根,五月、六月採苗,晒乾。(唐本先附)

唐本餘注云︰《圖經》出齊州、兗州山谷間。

雞窠中草

主小兒白禿瘡。和白頭翁花燒灰,臘月豬脂敷之。瘡先以酸泔洗,然後塗之。又主小兒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千金方治產後遺尿。故雞窠中草燒作末,酒下二錢匕瘥。

雞冠子

涼,無毒。止腸風瀉血,赤白痢,婦人崩中帶下,入藥炒用。(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地椒

味辛,溫,有小毒。主淋。炸腫痛,可作殺蛀蠱藥。出上黨郡。其苗覆地蔓生,莖葉甚細,花作小朵,色紫白,因舊莖而生。(新定)

草三棱根

味甘,平、溫,無毒。療產後惡血,通月水,血結,墮胎,破積聚症瘕,止痛利氣。一名雞爪三棱。生蜀地。二月、八月採。(今附)

合明草

味甘,寒,無毒。主暴熱淋,小便赤澀,小兒螈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搗絞汁服。生下濕地,葉如四出,花向夜即葉合。(新補 見陳藏器。)

鹿藥

味甘,溫,無毒。主風血,去諸冷,益老起陽。浸酒服之。生姑臧以西。苗、根似黃精。根,鹿好食。(今附)

敗天公

平。主鬼疰精魅。

陶隱居云︰此人所戴竹笠之敗者也。取上竹燒,酒服之。一十一種陳藏器余

毛茛

鉤吻注陶云︰鉤吻或是毛茛。
蘇云︰毛茛,是有毛石龍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葉圓而光,有毒。生水旁,蟹多食之。
蘇云︰又注,似水茛,無毛,其毛茛似龍芮而有毒也。

蔭命

鉤吻注陶云︰有一物名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生海中,有毒。
又云︰海薑,生海中,赤色,狀如龍芮,亦大毒,應是此也,今無的識之者。

毒菌

地漿注陶云︰山中多有毒菌,地漿解之。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 。江東人呼為蕈。
《爾雅》云︰中馗,菌。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雞,亦云獐頭。夜中光者有毒;煮不熟者有毒;煮訖照人無影者有毒;有惡蟲鳥從下過者有毒;欲爛無蟲者有毒;冬春無毒及秋夏有毒者,為蛇過也。

草禹余糧

注陶公云︰南人又呼平澤中一藤如菝 為余糧。言禹採此當糧,根如盞連綴,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谷,不飢,調中止泄,健行不睡。云昔禹會諸侯,棄糧於地,化為此草,故名余糧。今多生海畔山谷。

鼠蓑草

莎草注陶云︰別有鼠蓑草,治體異此。有名無用條有蓑草,味苦,寒。主溫瘧寒熱,酸斯利氣。生淮南山谷,即此也。

廉薑

杜若注陶云︰若似廉,按廉薑,熱。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似薑,生嶺南、劍南,人多食之。

草石蠶

蟲石蠶注陶云︰今俗用草根,黑色,按草石蠶,生高山石上,根如箸,上有毛,節如蠶,葉似卷柏。山人取浸酒,除風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本經》從蟲部出,複有蟲石蠶,已出拾遺。

漆姑草

杉木注陶云︰葉細,多生石間。按漆姑草,如鼠跡大,生階墀間陰處,氣辛烈。主漆瘡,挪碎敷之,熱更易。亦主溪毒瘡。
蘇云︰此蜀羊泉,羊泉是大草非細者,乃同名耳

麂目

豆蔻注陶云︰麂目小冷。按麂目云︰出嶺南,如麂目,食之發冷痰,余別無功。

梨豆

蚺蛇注陶云︰蛇膽如梨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莢子,作狸首文,故名梨豆。《爾雅》云︰慮,涉子。人炒食之,一名虎涉,別無功。

諸草有毒

瓜兩蒂、兩鼻害人。瓜瓠正苦有毒。檐溜滴著菜有毒。堇黃花害人。芹赤葉害人。菰首蜜食下痢。生蔥不得雜白犬肉食之,令人九竅流血。食戎葵並鳥肉,令人面無顏色。食葵發狂犬咬。食葫蔥、青魚令人腹生蟲。薤不得和牛肉食,成症瘕痼疾。婦人妊娠食乾薑,令胎肉消。生蔥和雞子食變嗽。蓼齏食生食,令氣奪乏,令陰痿。九月食霜下瓜,血必冬發。三月不得食陳菹,夏熱病發惡瘡。瓠牛踐苗子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