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類本草 | 宋 唐慎微 |
己酉新增衍義
味辛,微溫。主婦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取搗篩,合葫塗癰,甚效。以灶有神,故號為伏龍肝。並以迂隱其名爾。今人又用廣州鹽城屑,以療漏血,瘀血,亦是近耳之土,兼得火燒之義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伏龍肝,單用亦可,味鹹,無毒。末與醋調塗癰腫。蕭炳云︰釜月中墨,一名釜臍上墨。
陳藏器云︰灶中土及四交道土,合末以飲兒,辟夜啼。
日華子云︰伏龍肝,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灶下土。其伏龍肝,是十年以來灶額內火氣積,自結如赤色石,中黃,其形貌八棱,取得後細研,以滑石水飛遇兩遍,令乾,用熟絹裹卻,取子時安於舊額內一伏時,重研了用。
聖惠方︰治小兒臍瘡久不瘥,用伏龍肝敷之。
外台秘要︰救急治心痛,冷熱。伏龍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服,又方︰治癰腫。伏龍肝以蒜和作泥塗,用布上貼之,如乾,則再易。
千金方︰治風痱者,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方︰伏龍肝五升,以水八升,和攪取汁飲之,能盡為善。
又方︰治諸腋臭。伏龍肝燒作泥敷之,立瘥。
又方︰治鬼魘不悟,取伏龍肝末鼻中。
又方︰治中風,心煩恍惚,或腹中痛滿,或時絕而複蘇者。取釜下土五升,搗末,以冷水八升和之,取汁盡服之。口已噤者,強開以筒灌之,使得下入,便愈,甚效。
又方︰發背欲死方︰伏龍肝末,以酒調,濃敷其上,瘡口乾即易,不日平複。
又方︰小兒卒重舌。釜下土,苦酒和塗舌下。
又方︰灸瘡痛腫,急痛。灶中黃土水煮,令熱淋渫之,即良。
千金翼︰治狂癲不識人。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日進三。
肘後方︰治諸疽發背及乳房。釜下土搗取末,雞子中黃和塗之,佳。簡要濟眾︰治小兒丹毒從臍中起方︰伏龍肝是年深灶下黃土,研為末,以屋漏水和如糊,敷患處,乾即再敷,以瘥為度,用新汲水調亦得。廣利方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傷寒類要︰妊娠熟病方︰以水調伏龍肝一雞子許服之。
又方︰妊娠遭時疫熱病,令子不墮。灶下土,水和塗臍,乾又塗之,以酒調亦妙。十全博救方︰治子死腹中,其母氣欲絕,不出方︰伏龍肝三錢匕,以水調下,其土當兒頭上戴出,甚妙。子母秘錄︰小兒赤游,行於身上下,至心即死。伏龍肝末,和雞子白塗,乾即易。
又方︰小兒尿灰瘡。伏龍肝和雞子白塗之。產寶︰治胞衣不出。取灶下土一寸,研碎,用好醋調令相得,納於臍中。續取甘草湯三、四合服之,出。賈相公進過牛經,牛類、血者。取灶中黃土二兩,酒一升,煎候冷灌之,立瘥。楊氏產乳︰療患時行,令胎不損。伏龍肝末和水服,塗臍方寸,乾即易。丹房鏡源云︰伏龍肝或經十年者,灶下掘深一尺下,成片紫瓷者可用。伏砂縮賀,妙。賀者,錫也。
衍義曰︰伏龍肝,婦人血露,蠶砂一兩炒,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空肚服二、三錢,以知為度。本條中有東壁土,陳藏器云︰取其東壁土,久乾也。今詳之︰南壁土日者太陽真火,故治瘟瘧。或曰︰何不取午盛之時南壁土,而取日初出東壁土者,何也?火生之時,其氣壯。故《素問》云︰少火之氣壯。及其當午之時,則壯火之氣衰,故不取,實用此義。或曰︰何以知日者太陽真火?以水精珠,或心凹銅鑒,向日射之,以艾承接其光向聚處,火出,故知之。
鍛石 pd47.bmp (缺)
味辛,溫。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療髓骨疽。一名惡灰,一名希灰。生中山川谷。
陶隱居云︰中山屬代郡。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飲之,則腹痛下痢,療金瘡亦甚良。俗名石堊。古方多以構塚,用捍水而辟蟲。故古塚中水,洗諸瘡,皆即瘥。
唐本注云︰《別錄》及今人用療金瘡,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採蘩蔞、葛葉、鹿活草、槲葉、芍藥、地黃葉、蒼耳葉、青蒿葉合鍛石,搗為團如雞卵,曝乾末,以療瘡生肌,大神驗。
今按︰別本注云︰燒青石為灰也,有兩種︰風化,水化。風化為勝。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有毒,墮胎。
藥性論云︰鍛石,治 疥,蝕惡肉,不入湯服。止金瘡血,和雞子白,敗船茹,甚良。
日華子云︰味甘,無毒。生肌長肉,止血,並主白癜, 瘍,瘢疵等。療冷氣,婦人粉刺,痔 疽瘡,癭贅疣子。
又,治產後陰不能合,濃煎汁熏洗。解酒味酸,令不壞,治酒毒,暖水藏,倍勝爐灰。又名 石。
圖經曰︰鍛石,生中山川谷,今所在近山處皆有之。此燒青石為灰也,又名石 。有兩種︰水化。風化者,取 了石,置風中自解,此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則熱蒸而解,力差劣古方多用合百草團末,治金創殊勝。今醫家或以臘月黃牛膽,取汁搜和,卻納膽中,掛之當風百日,研之更勝草葉者。又敗船茹灰刮取用亦同。又冬灰,生方谷川澤。浣衣黃灰,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今用灰多雜薪蒸,乃不善,唯桑薪灰,純者入藥絕奇。古方以諸灰雜鍛石熬煎,以點疣、痣、黑子等,丹灶亦用之。又 鐵灶中灰,主堅積,古方二車丸用之。灶中封釜月下黃土,名伏龍肝。灶額上墨,名百草霜,並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鐺下墨、梁上塵,並主金創。屋塵煤,治齒齦腫出血。東壁土,主下部瘡,脫肛,皆醫家常用,故並見此。傷寒黑效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三物,同合諸藥,蓋其功用,亦相近矣。
雷公云︰凡使,用醋浸一宿,漉出待乾,下火 ,令腥穢氣出,用瓶盛著,密蓋,放冷,拭上灰,令淨,細研用。
聖惠方︰治螻蛄咬人。用鍛石醋和塗之。
又方︰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挪不得入方︰炒鍛石令熱,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易之。
外台秘要︰元希聲侍郎治卒發疹秘驗方︰鍛石隨多少,和醋、漿水調塗,隨手即減。
千金方︰治眉髮髭落。鍛石三升,上以水拌令勻,焰火炒令焦,以絹袋貯,使好酒一斗漬之,密封,冬十四日,春秋七日。取服一合,常令酒氣相接,服之百日,即新髭髮生,不落。
又方︰治 瘡。取古塚中鍛石,敷濃調塗之。
肘後方︰治產後陰道開不閉。鍛石一斗熬之,以水二斗投灰中,適寒溫,入水中坐,須臾更作。
又方︰治湯火灼瘡。鍛石細篩,水和塗之,乾即易。
又方︰治金刃所傷,急以鍛石裹之,既止痛,又速愈。無鍛石,灰亦可用,瘡若深,未宜速合者,以滑石敷之。
經驗方︰治蚯蚓蟲咬,其形如大風,眉須皆落。以鍛石水浸身亦良。
梅師方︰治產後陰腫,下脫腸出,玉門不閉。取鍛石一斗,熬令黃,以水三斗投灰中,放冷澄清,取一斗三升暖洗。
又方︰治金瘡止速瘥方︰炒鍛石和雞子白,和丸如彈子大,炭火 赤,搗末,以敷瘡上,立瘥。孫用和︰治誤吞金銀或錢,在腹內不下方︰鍛石一杏核大,硫黃一皂子大,同研為末,酒調下,不計時候服。孫真人食忌︰治疥淋,鍛石汁洗之。
又方︰去靨子。取鍛石,炭上熬令熱,插糯米于灰上。候米化,即取米點之。斗門方治刀斧傷。用鍛石上包,定痛止血佳,瘥。
又方︰治中風,口面斜。向右即於左邊塗之,向左即於右邊塗之,候才正如舊,即須以水洗下,大妙。崔氏治血痢十年方︰鍛石三升熬令黃,以水一斗攪令清澄。一服一升,日三服。抱朴子內篇︰古大墓中多鍛石汁,夏月行人有瘡者,見墓中清水,用自洗浴,瘡自愈。於是諸病者聞之,悉住洗之,傳有人飲之以中病。新唐書《李百藥傳》︰百藥勸杜伏威朝京師,既至歷陽中,悔欲殺之,飲以鍛石酒,因大利,頓欲死,既而宿病皆愈。丹房鏡源云︰鍛石伏硫黃,去錫上暈,製雄黃,製 砂可用之。
衍義曰︰鍛石,水調一盞,如稠粥,揀好糯米粒全者,半置灰中,半灰外。經宿,灰中米色如水精。若人手面上有黑 子及紋刺,先微微以針頭撥動,置少許如水精者於其上,經半日許,汁自出,剔去藥不用,且不得著水,三、二日愈。
又,取新硬鍛石一合,以醋炒,調如泥,于患偏風牽口 邪人口唇上,不患處一邊塗之,立便牽正。
石 pd48.bmp (缺)
味辛、甘,大熱、生溫、熟熱,有毒。主寒熱,鼠 ,蝕瘡,死肌,風痺,腹中堅,癖邪氣,除熱,明目,下氣,除膈中熱,止消渴,益肝氣,破積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攣。火煉百日,服一刀圭。不煉服,則殺人及百獸。一名青分石,一名立製石,一名固羊石,一名白 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澤乳,一名食鹽。生漢中山谷及少室。採無時。(得火良,棘針為之使,惡馬目毒公、 屎、虎掌、細辛,畏水。)
陶隱居云︰今蜀漢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陽南塹,常取少室。生石,納水中令水不冰,如此則生亦大熱。今以黃土泥包,炭火燒之,一日一夕,則解碎可用,療冷結為良。丹方及黃白朮多用之,此又湘東新寧及零陵皆有。白 石能柔金。
唐本注云︰此石能拒火,久燒但解散,不可奪其堅。今市人乃取潔白細理石當之,燒即為灰,非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若以余物代之,療病無效,正為此也。今漢川武當西遼 名 石谷,此即是其真出處。少室亦有,粒細理,不如漢中者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白 石一名鼠鄉。神農、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黃帝︰甘,有毒。季氏云︰或生魏興,或生少室,十二月採。山海經云︰皋塗之山有白石焉,名曰 ,可以毒鼠。郭注云︰今 石殺鼠,蠶食而肥也。說文解字云︰ ,毒石也。
博物志云︰鸛伏卵時,取 石周遭繞卵,以助暖氣。方術家取鸛巢中 石,為真也。
藥性論云︰ 石,使,鉛丹為之使,味甘,有小毒。主除胸膈間積氣,去冷濕風痺,瘙癢皆積年者,忌羊血。蕭炳云︰不入湯。
圖經曰︰ 石,生漢中山谷及少室,令潞州亦有焉。性大熱,置水中令水不冰,又堅而拒火。燒之一日夕,但解散而不奪其堅。市人多取潔白石當之,燒即為灰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用之須真者乃佳。又有特生 石,生西域。張華《博物志》云︰鸛伏卵取 石周遭繞卵,以助暖氣。方術家用之,取鸛巢中者為真,即此特生 石也。然此以難得,人多使漢中者,外形紫赤,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其塊小于白 石,而肌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白 石粒細,才若粟米耳。又有握雪 石,出徐州西宋裡山,入土丈餘,生於爛土石間,色白細軟如面色。
又︰下條︰蒼石,生西城。
蘇恭云︰特生 石,一名蒼 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房陵、漢川與白 石同處,亦有青色者,多與特生同,但不入方用。而今醫家多只用 石,即白 石也,形類相近,如此尤宜詳擇之耳。古方治寒冷積聚,皆用 石。
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 石煉、乾薑、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並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 石。近世乃少用者。
丹房鏡源云︰紅皮 石能伏丹砂,養汞。
衍義曰︰ 石並特生 石,《博物志》及陶隱居皆言此二石,鸛取之以壅卵,如此則是一物也。隱居又言︰《仙經》不云特生,則只是前白 石。今《補注》但隨文解義,不見特生之意。蓋二條只是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為異耳。所謂特生者,不附著他石為特耳。今用者絕少,唯兩字 石入藥。然極須慎用,其毒至甚。及至論鸛巢中者,又卻從謬說。鸛巢中皆無此石,乃曰︰鸛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如此則鸕 、鵬 之類,皆食於水,亦自繁息生化,複不用此二石。其說往往取俗士之言,未嘗究其實而窮其理也。嘗官于順安軍,親檢鸛巢,率無石。矧 石焉得處處有之?然治久積及久病胸腹冷有功,直須慎用,蓋其毒不可當
砒霜 pd49.bmp (缺)
味苦、酸,有毒。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不可久服,能傷人。飛煉砒黃而成,造作別有法。(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砒霜,暖。治婦人血氣衝心痛,落胎。又砒黃,暖,亦有毒。畏綠豆、冷水、醋。治瘧疾,腎氣帶,辟蚤虱。入藥以醋煮殺毒,乃用。
圖經曰︰砒霜,舊不著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唯信州者佳。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黃,明澈不雜。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競珍之,市之不啻金價。古服食方中亦或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其市肆所蓄,片如細屑,亦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誤中,解之︰用冷水研綠豆漿飲之,乃無也。
雷公云︰凡使,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龍芮二味,三件便下火 ,從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乾,卻入瓶盛,於火中 ,別研三萬下用之。
聖惠方︰治卒中風,昏憒若醉,痰涎壅盛,四肢不收。方用砒霜如綠豆大,研,以新汲水調下少許,用熟水投,大吐即愈。若未吐,再服。
又方︰治惡刺方︰用砒霜細研,和膠清塗之。博濟方︰治小兒牙宣,常有鮮血不止,牙齦臭爛。砒黃一錢,麝香半錢,同研細,先用紙條子以生油塗之,後摻藥末在上,少用末,剪作小片紙棋子大,看大小用,插在爛動處。孫尚藥︰治 疾。信砒二兩,別研如粉,寒水石三兩,別搗末。上用一生鐵銚子,先鋪石末一半,後堆砒末在上,又以石末蓋頭。然後取濃盞蓋之,周回醋糊紙條子密封約十重,以炭火一斤以來,安銚子在上。候紙條子黑取出,置冷地上候冷,取開盞子,淨刮取砒石末一處,入乳缽內細研,以軟粟米飯和丸如梧子,更別作小丸子一等,以備小兒服,以飛過辰砂為衣,候乾入瓷合收。每人服時,於發日早,臘茶清下一丸,一日內不得食熱物。合時先掃洒一淨室中合之,不得令婦人、貓、犬、雞、鼠等見,收得時亦如然。若婦人患則男著在口中,男子患亦然。靈苑方︰治瘰癧
。用信州砒黃,細研,滴濃墨汁丸如梧桐子大,于銚子內炒令乾,後用竹筒子盛。要用於所患處灸破或針,將藥半丸敲碎貼之,以自然蝕落為度。覺藥盡時,更貼少許。青霞子《寶藏論》云︰砒霜,若草伏住火 ,色不變移,熔成汁,添得者,點銅成銀。若只質枯折者,不堪用。丹房鏡源云︰砒霜化銅乾汞。別說云︰謹按今信州玉山有砒井,官中封禁甚嚴。生不夾石者,色赤甚如雄黃,以冷水磨,解熱毒,治痰壅甚效。近火即殺人,《圖經》所謂不啻金價者此也。若今市人通貨者,即取山中夾砂石者,燒煙飛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其傷火多者,塊大而微黃,則《圖經》所謂如鵝子色明澈者此也。古方並不入藥,唯見燒煉丹石家用。
近人多以治瘧,然大意本以生者能解熱毒。蓋瘧本傷暑故用。今俗醫乃不究其理,即以所燒霜用,服之必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為定法,爾後所損極多,不可不慎也。初取飛燒霜時,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又多見以和飯毒鼠,若貓、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過於射罔遠矣。可不察之。又衡山所出一種,力差劣於信州者云。
衍義曰︰砒霜,瘧家或用,才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得石腦油即伏。今信州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鎖,坑中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後下鑿取。生砒謂之砒黃,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謂石非石,謂土非土,磨研酒飲,治癖積氣有功。才見火,更有毒,不可造次服也。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圖經》言大塊者,其大塊者已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直須詳謹。
主蠱毒中惡,血暈吐血。以酒或水細研溫服之。亦塗金瘡,生肌止血。瘡在面,慎勿塗之,黑入肉如印。此鐺下墨是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鐺墨,無毒。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千金方臭氣。鼻氣壅塞不通方︰水服釜墨末。
又方︰治舌卒腫如豬胞狀,滿口,不治須臾死。以釜墨和酒塗舌下,立瘥。
又方︰治心痛,取鐺墨以熱小便調下二錢匕。
又方︰治逆生。以手中指取釜下墨,交畫兒足下,頓生。
又方︰治中惡,心痛欲絕。用釜下墨半兩,鹽一錢,和研,以熟水一盞調,頓服。
肘後方︰治轉筋,入腸中欲轉者。釜底墨末,和酒服之瘥。
經驗方治霍亂。取鍋底墨煤少許,只半錢以下。又于灶額上取少許,以百沸湯一盞,投煤其中,急攪數十下,用碗蓋之,汗出通口微呷一、兩口,吐瀉立止。
砂 pd50.bmp (缺)
味鹹、苦、辛,溫,有毒。不宜多服。主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柔金銀,可為焊藥。出西戎,形如牙硝,光淨者良。驢馬藥亦用。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 砂,主婦人、丈夫羸瘦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疼,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飛煉有法,亦能變鐵。又按別本注云︰胡人謂為濃沙,其性大熱,今云溫,恐有誤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 砂,有大毒。畏漿水,忌羊血。味酸、鹹。能銷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中者,研生綠豆汁,飲一、二升解之。道門中有伏煉法。能除冷病,大益陽事。蕭炳云︰ 砂,使。生不宜多服。光淨者良,今生北庭為上。
日華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畏一切酸。補水臟,暖子宮,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氣塊 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食肉飽脹,夜多小便,女人血氣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凡修製,用黃丹、鍛石作柜,赤使用,並無毒。世人自疑爛肉,如人被刀刃所傷,以北庭 敷定,當時生痂。亦名狄鹽者。
圖經曰︰ 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
《本經》云︰柔金銀,可為焊藥。今人作焊藥,乃用硼砂,硼砂出於南海。性溫,平。今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陳藏器云︰有暴熱,損發。聖惠方治懸癰卒腫。用 砂半錢,綿裹含,咽津,即瘥。
外台秘要︰救急治魚骨哽在喉中。以少許 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經驗方︰ 砂丸方︰ 砂不計多少,用罐子內著 砂,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用紙筋、白土和上下俱 了。窨乾後,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將來搗羅為末,藥上鋪頭蓋底,上面罐子內用水坐著,水旋添,火燒從罐子外五寸以來圍繞,欲盡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盡更旋燒促向前,計一伏時為度,更不移火,卻閑雜人及婦人不得見,一伏時住。取來搗羅為末,醋、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米飲下,並無忌,若燒吃三、二斤,進食無病。陳巽︰治元臟虛冷,氣攻臍腹疼痛。 砂一兩,川烏頭生去皮臍,杵為末取二兩, 砂生研,用纖霞草末二兩,與 砂同研勻,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慢火燒通赤熱,將拌了者 砂入罐子內,不
蓋口加頂火一秤,候火盡爐寒取出研,與烏頭末同研勻,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熱木香湯、醋湯任下。青霞子《寶藏論》︰ 砂,若草伏住火不碎,可轉製得諸石藥,並引諸藥,可治婦人久冷。 砂為五金賊也,若石藥並灰霜伏得者,不堪用也。
太清服煉靈砂法云︰北庭砂所稟陰石之氣,性含陽毒之精,功能消敗去穢益陽,其功甚著。丹房鏡源云︰ 砂性有大毒,或沉冷之疾可服則愈,久服有癰腫。出北庭白黃者,訣曰為五金賊,能製合群藥。藥中之使,自製雄、雌黃。
衍義曰︰ 砂,金銀有偽,投熔窩中,其偽物盡消散。矧人腹中有久積,故可潰腐也。合他藥治目中翳,用之須水飛過,入瓷器中,于重湯中煮其器,使自乾,殺其毒及去其塵穢。
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一名鉛華,生於鉛。生蜀郡平澤。
陶隱居云︰即今熬鉛所作黃丹也。畫用者,俗方亦稀用,唯《仙經》塗丹釜所須,云化成九光者,當謂九光丹以為釜爾,無別變煉法。
唐本注云︰丹、白二粉,俱炒錫作,今《經》稱鉛丹,陶云熬鉛,俱誤矣。今注︰此即今黃丹也,與粉錫二物,俱是化鉛為之。按李含光《音義》云︰黃丹,胡粉皆化鉛,未聞用錫者,故參同契云︰若胡粉投炭中,色壞為鉛。《抱朴子‧內篇》云︰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是化鉛所作,今唐注以三物俱炒錫,大誤矣。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鉛丹,君。主治驚悸狂走,嘔逆,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蕭炳云︰臣,不入湯。
日華子云︰黃丹,涼,無毒。鎮心安神,療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瘡長肉,及湯火瘡,染鬚髮。可煎膏。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外台秘要︰《集驗》療逆產方︰真丹刀圭,塗兒跖下。
肘後方︰客忤,中惡之類,多於道間得之,令人心腹疼痛,脹滿,氣衝心胸,不即治亦害人。救之方︰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服之,口噤者折齒灌之。
又方︰治傷寒及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盛。真丹塗行身令遍,向火坐令汗出。
又方︰蠍螫人,黃丹醋調塗之。
經驗方︰碧霞丹︰治吐逆立效。北來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煎令乾,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 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丸如桐子大。煎酵湯下七丸,不嚼,只一服。王氏博濟︰治風癇驅風散︰鉛丹二兩,白礬二兩,為末。用磚一口,以紙鋪磚上,先以丹鋪紙上,次以礬鋪丹上,然後用紙捅,卻將十斤柳木柴燒過為度,取出細研。每服一錢,溫酒下。劉氏︰治小兒瘧方︰黃丹兩錢匕,以蜜水和與服,冷即以酒和,令服之良。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方︰黃丹如豆大,內管中,以安舌下。治瘧百草霜︰黃丹等分細研。每服二錢匕,於發日空心米飲調服,不過兩服愈。
衍義曰︰鉛丹,本謂之黃丹,化鉛而成。別有法,《唐本》注︰炒錫作。然《經》稱鉛丹,則炒錫之說誤矣。亦不為難辨,蓋錫則以黯暗,鉛則明白,以此為異。治瘧及久積皆用。
鉛 pd51.bmp (缺)
味甘,無毒。鎮心安神,治傷寒毒氣,反胃嘔噦,蛇蜴所咬,炙熨之。(新補) 見日華子。
圖經曰︰鉛,生蜀郡平澤。錫,生桂陽山谷。今有銀坑處皆有之。而臨賀出錫尤盛,亦謂之白錯。鉛丹,黃丹也。粉錫,胡粉也。二物並是化鉛所作,胡附於鉛。鏡雖銅而皆用錫雜之,乃能明白,故鏡鼻附於錫。
謹按《字書》︰為錫,為 ,鉛為青金,雖相似而入用殊別也。又有鉛霜,亦出於鉛。其法以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經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性極冷,人治風痰及嬰孺驚滯藥。今醫家用之尤多。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考工記》︰攻金之工,金有六齊是也。凡藥用銅弩牙、古文錢之類,皆以有錫,故其用亦近之。又鉛灰治瘰癧。劉禹錫著其法云︰取鉛三兩,鐵器中熬之,久當有腳如黑灰和脂塗子上,仍以舊帛貼之,數數去帛,拭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亦不痛、不破、不作瘡,但內消之為水,瘥。雖流過項亦瘥。
陳藏器云︰錫、鉛及琅 、銅鏡鼻銅,陶云琅 殺錫毒,按錫有黑有白、黑錫,寒,小毒。主癭瘤,鬼氣疰忤,錯為末,和青木香,敷風瘡腫惡毒。
《本經》雖有條,皆以成丹及粉,非專為鉛、錫生文也。錫為粉,化鉛為丹。
《本經》云鉛丹,錫粉是也。蘇云鉛為丹,錫為粉,深誤。經驗方治發背及諸般癰毒瘡。黑鉛一斤,甘草三兩,微炙銼,用酒一斗,著空瓶在旁,先以甘草置在酒瓶內,然後熔鉛投在酒瓶中,卻出酒,在空瓶內取出鉛,依前熔後投,如此者九度,並甘草去之,只留酒,令病者飲,醉寢即愈。勝金方︰烏髭鬢,明目,牢齒牙。黑鉛半斤,大鉛內熔成汁,旋入桑條灰,柳木攪令成沙,上以熟絹羅為末。每日早晨如常揩齒牙後,用溫水漱在盂子內,取用其水洗眼,治諸般眼疾。髭黃白者,用之皆變黑也。又方治金石藥毒。用黑鉛一斤,以坩堝中熔成汁,投酒一升,如此十數回,候酒至半升,去鉛,頓服之瘥。青霞子《寶藏論》云︰黑鉛草伏得成寶,可點銅為銀,並鑄作鼎,養朱砂住得火,養水銀住火,斷粉霜住火。太清服煉靈砂法︰錫、鉛俱稟北方壬癸陰極之精也,性濡滑,服之而多陰毒,傷人心胃。丹房鏡源云︰鉛,鹹。鉛者不出銀,熟鉛是也。嘉州隴 利州出鉛精之葉,深有變形之狀,文曰紫背鉛,鉛能碎金鋼砧。草節鉛出嘉州,打著碎,如燒之有硫黃臭煙者。信州鉛、盧氏鉛,此粗惡,用時直須濾過。陰平鉛出劍州,是鐵之苗,鉛黃花投汞中,以文武火養,自浮面上,掠刮取炒作黃丹色。釣腳鉛出雅州山洞溪砂中,形如皂子,又如蝌蚪子,黑色。炒鉛丹法︰鉛一斤,土硫黃一兩,硝石一兩。上先熔鉛成汁,下醋點之,滾沸時下土硫黃一小塊,並續更下硝石少許,沸定再點醋,依前下少許硝、黃,已硝,沸盡黃亦盡,炒為末成丹。
粉錫 pd52.bmp (缺)
味辛,寒,無毒。主伏尸毒螫,殺三蟲,去鱉瘕,療惡瘡,墮胎,止小便利。一名解錫。
陶隱居云︰即今化鉛所作胡粉也。其有金色者,療尸蟲彌良,而謂之粉錫,事與經乖。
唐本注云︰鉛丹、胡粉,實用錫造。陶今言化鉛作之,《經》云粉錫,亦為誤矣。今注按《本經》呼為粉錫,然其實鉛粉也。故英公序云︰鉛、錫莫辨者,蓋謂此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胡粉,使,又名定粉。味甘、辛,無毒。能治積聚不消,焦炒,止小兒疳痢。
陳藏器云︰胡粉,本功外,主久痢成疳。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日華子云︰光粉,涼,無毒。治癰腫 爛,嘔逆,療症瘕,小兒疳氣。
圖經文具鉛條下。
外台秘要︰誤吞錢並金銀物。以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食水銀金如泥,吞金銀物在腹中,服之令消洋出之。
千金方︰治瘡中水。胡粉、炭灰白等分,脂和塗孔上,水即止。
又方︰治諸腋臭。胡粉三合,以牛脂和,煎令可丸,塗之。
肘後方︰治篤病新起早勞,食飲多致複欲死方︰水服胡粉少許。《傷寒類要》同。
又方︰治卒從高落下,瘀血搶心,面青短氣欲死方︰胡粉一錢匕,和水服之,即瘥。孫真人食忌︰治火燒瘡,以胡粉、羊髓和塗上,封之。食醫心鏡︰治小兒舌上瘡。取胡粉末並豬 骨中髓敷之,日三度。張文仲︰治乾濕癬等及陰下常濕且臭,或作瘡。但以胡粉一物粉之,除即瘥止,常用大驗。《肘後方》同。
又方︰治寸白蟲。熬胡粉令速燥,平旦作肉 ,以藥方寸匕納 中,服之有大效。
又方︰小兒疳瘡。胡粉熬八分,豬脂和塗之,瘥為度,油亦得。子母秘錄︰小兒夜啼。胡粉服水調三豆大,日三服。
又方︰小兒腹脹。胡粉鹽熬色變,以摩腹上,兼治腹皮青。若不理,須臾死。
又方︰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
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之。
又方︰治小兒耳後月蝕瘡,胡粉和土塗上。丹房鏡源云︰胡粉可製硫黃,亦可用外柜。
衍義曰︰粉錫,胡粉也,又名定粉。止泄痢,積聚及久痢。
主下部瘡,脫肛。
陶隱居云︰此屋之東壁上土爾,當取東壁之東邊,謂常先見日光,刮取用之。亦療小兒風臍,又可除油污衣,勝鍛石、滑石。
唐本注云︰此土摩乾、濕二癬,極有效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東壁土,亦或單用。性平。刮末細篩,點目中去翳。又東壁土一蜆殼細末,敷豌豆瘡及主溫瘧。
日華子云︰東壁土,溫,無毒。
陳藏器云︰好土,味甘,平,無毒。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熱毒絞結痛,下血。取入地乾土,以水煮三、五沸,絞去滓,適稀稠,及暖服二升。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並解之。取東壁土用之,功亦小同。止泄痢,霍亂煩悶為要。取其向陽壁久乾也。張司空云︰土三尺以上曰糞,三尺以下曰土。服之當去上惡物,勿令入客水。又食牛馬肉及肝中毒者,先銼頭髪,令寸長,拌好土,作溏泥二升,合和飲之,須臾發皆貫所食肝出。牛馬獨肝者有大毒,不可食。漢武云︰文成食馬肝死。又人卒患心痛,畫地作五字,以撮取中央土,水和一升絞,服之良也。
又云土消,大寒,無毒。主傷寒時氣,黃膽病,煩熱,湯淋取汁頓服之。《莊子》云︰ 蜣轉丸是也。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圓如人捻作,彌久者佳。
又云土檳榔,主惡瘡,諸蟲咬及瘰癧,疥 等,細研油塗之,狀如檳榔,於土穴中及階除間得之。新者猶軟,云蟾蜍屎也。蟾食百蟲,故特主惡瘡。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外台秘要︰治肛門凸出,故東壁土一升研,皂莢三挺長一尺二寸,壁土挹粉肛門。其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之,瘥。
肘後方︰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刮東壁土以水一、二升,調飲之。
經驗方︰治背癰癤。以多年煙熏壁土並黃柏二件等搗羅末,用生薑汁拌成膏,攤貼之,更以茅香湯調下一錢匕,服,妙也。子母秘錄治小兒臍風瘡,歷年不瘥方︰東壁土敷之。衍義東壁土文具伏龍肝條下。
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神效。又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賊風反折。又燒赤銅五斤,內酒二斗中百遍,服同煎,主賊風其驗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赤銅屑,主折傷,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損者。取細研酒中溫服之,直入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焊痕。赤銅為佳,熟銅不堪。(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銅屑,味苦,平,微毒。明目,治風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又云銅器,平。治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並衣被襯後,貯火熨之。
外台秘要︰治狐臭。崔氏方︰先用清水淨洗,又用清酢漿淨洗訖,微揩使破,取銅屑和酢熟揩。
又方︰赤銅屑,以酢和銀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複易,瘥止,甚驗。太清服煉靈砂法云︰銅稟東方乙陰之氣,結而成魄。性利,服之傷腎。朝野僉載云︰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者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有銅束之。丹房鏡源云︰武昌銅若作丹,打之不裂拆。
臣禹錫等謹按月閉通用藥云︰錫銅鏡鼻,平。主女子血閉,症瘕,伏腸,絕孕及伏尸邪氣。生桂陽山谷。
陶隱居云︰此物與胡粉異類,而今共條,當以其非只成一藥,故以附見錫品中也。古無純銅作鏡者,皆用錫雜之,《別錄》用銅鏡鼻,即是今破古銅鏡鼻爾。用之當燒令赤內酒中飲之。若置醯中出入百過,亦可搗也。鉛與錫,《本經》云生桂陽,今則乃出臨賀,猶是分桂陽所置。鉛與錫相似,而入用大異。
唐本注云︰臨賀出者名鉛,一名白 ,唯此一處資天下用,其錫出銀處皆有之。雖相似,而入用大異也。
今按別本注云︰凡鑄鏡皆用錫和,不爾即不明白,故言錫銅鏡鼻,今廣陵者為勝。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銅鏡鼻,微寒。主治產後餘疹刺痛三十六候,取七枚投醋中,熬過呷之。亦可入當歸、芍藥煎服之。藥訣云︰鏡鼻,味酸,冷,無毒。
日華子云︰古鑒,平,微毒。辟一切邪魅,女人鬼交,飛尸蠱毒,小兒驚癇,百蟲入人耳鼻中,將就彼敲,其蟲即出。又催生,及治暴心痛,並燒酒淬服之。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聖惠方︰治小兒卒中客忤。用銅照子鼻燒令赤,著少許酒中淬過,少少與兒服之。
平,微毒。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生銅皆有青,青則銅之精華,銅器上綠色是,北庭 者最佳。治目時淘洗用。(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陳藏器云︰陶云青銅不入方用。按青銅明目,去膚赤,合金瘡,止血,入水不爛,令瘡青黑。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以次空青也。銅青獨在銅器上綠色者是。
經驗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備急大效。碧琳丹︰生碌二兩淨洗,于乳缽內研細,以水化去石澄清,同碌粉慢火熬令乾,是取辰日辰時于辰位上修合,再研勻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糊和丸如彈子大,陰乾。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癱緩一切風,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瀉下惡物。
又方︰治小兒綠雲丹︰不計分兩,研細如粉,用醋麵糊和丸如雞頭大。每有中者,才覺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須臾便吐,其涎如膠,令人以手拔之候吐罷,神效。
至冷,主治湯火燒瘡用。
千金方︰蠍螫人。以井底泥塗敷之,溫則易之。
肘後方︰臥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殺人。但痛嚙其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井底泥塗目畢,令人垂頭于井中,呼其姓名便起。
又方︰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取井底泥敷心下。
代赭 pd53.bmp (缺)
味苦、甘,寒,無毒。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痺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一名須丸,出姑幕者名須丸,出代郡者名代赭。一名血師。生齊國山谷。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採無時。(畏天雄。)
陶隱居云︰舊說云是代郡城門下土。江東久絕,頃魏國所獻,猶是彼間赤土爾,非複真物,此于俗用乃疏,而為仙方之要,並與戎鹽、鹵鹹皆是急須。
唐本注云︰此石多從代州來,云山中採得,非城門下土,又言生齊地山谷。今齊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紅、青者。其赤者,亦如雞冠且潤澤,土人唯採以丹楹柱,而紫色且暗,此物與代州出者相似,古來用之。今靈州鳴沙縣界河北,平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雞肝,大勝齊、代所出者。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代赭,使,雁門城土,乾薑為使,味甘,平。治女子崩中,淋瀝不止,療生子不落,末,溫服之,辟鬼魅。蕭炳云︰代赭,臣。
日華子云︰代赭,畏附子。止吐血,鼻衄,腸風,痔 ,月經不止,小兒驚癇,疳疾,反胃,止瀉痢,脫精,尿血,遺溺,金瘡長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圖經曰︰代赭,生齊國山谷,今河東、京東山中亦有之,以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者良。古方紫丸治小兒用代赭,云無真者,以左顧牡蠣代使,乃知真者難得。今醫家所用,多擇取大塊,其上文頭有如浮漚丁者為勝,謂之丁頭代赭,採無時。次條又有白堊,生邯鄲山谷,即畫家所用者,多而且賤,一名白善土。胡居士云︰始興小桂縣晉陽鄉有白善,俗方稀用。今處處皆有,人家往往用以浣衣。《山海經‧西山經》石 (音跪)之山,其陰灌水出焉,而北流於愚水,其中有流赭,以塗牛馬無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朱塗牛角,云以辟惡。
又云︰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又《北山經》天池之山,其中多黃堊。又《中山經》蔥聾之山,其中有大谷,多白、黑、青、黃堊。注云︰言有雜色之堊也。然則赭以西土者為貴,堊有五色,入藥唯白者耳。
雷公云︰凡使,不計多少,用蠟水細研盡,重重飛過,水面上有赤色如薄雲者去之。然後用細茶腳湯煮之,一伏時了,取出又研一萬匝,方入用。淨鐵鐺一口,著火得鐺熱底赤,即下白蠟一兩于鐺底逡巡間,便投新汲水沖之於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
斗門方︰治小腸氣。用血師一兩,米醋一升,以火燒血師通赤,淬入醋中,以淬竭為度,搗羅如面。用湯調下一大錢,即瘥如神矣。血師即代赭也。御藥院治風疹疼癢不可忍。赤土不計多少研碎,空心溫酒調下一錢。丹房鏡源云︰代赭出金色。別說云︰謹按;今處州歲貢,數不啻萬斤,其色亦丹鮮。
衍義曰︰代赭,方士爐火中多用,丁頭、光澤、堅實、赤紫色者佳。白堊,即白善土,京師之白土子。方寸許切成段,鬻于市,人得以浣衣。今人合王瓜,等分為末,湯點二錢服,治頭痛。赤土,今公府用以飾椽柱者。水調細末一、二錢服,以治風疹。
石燕 pd54.bmp (缺)
以水煮汁飲之,主淋有效。婦人難產,兩手各把一枚,立驗。出零陵。
唐本注云︰俗云因雷雨則從石穴中出,隨雨飛墮者,妄也。永州祁陽縣西北百一十五里土崗上,掘深丈餘取之。形似蚶而小,堅重如石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爾雅》云︰蠃小者 (音含)。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石燕,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飲之。自死者鼻,不如落崖死者良。(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別有乳洞中食乳有命者,亦名石燕,似蝙蝠口方,生氣物也。
日華子云︰石燕,涼,無毒。出南土穴中,凝強似石者佳。
圖經曰︰石燕,出零陵郡,今永州祁陽縣江旁沙灘上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實石也。或云生山洞中,因雷爾則飛出,墮於沙上而化為石,未審的否?今人以催生,令產婦兩手各握一枚,須臾子則下。採無時。
食療云︰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採之堪食。餘月採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
又,治法︰取石燕二七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臥時飲一、兩盞,隨性也。甚能補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
聖惠方︰治傷寒,小腹脹滿,小便不通。用石燕搗羅為末,不計時候,蔥白湯調半錢,得通為度。簡要濟眾︰治淋疾。石燕子七個,搗如黍米粒大,新桑根白皮三兩,銼如豆粒,同拌令勻,分作七貼。用水一盞煎一貼,取七分去滓,每服空心、午前各一服。靈苑方︰治久患腸風痔 一、二十年不瘥,面色虛黃,飲食無味,及患臟腑傷損,多患泄瀉,暑月常瀉不止,及諸般淋瀝,久患消渴,婦人月候湛濁,赤白帶下,多年不瘥,應是臟腑諸疾皆主之。用石燕淨洗,刷去泥土收之。上每日空心取一枚,于堅硬無油瓷器內,以溫水磨服之,如彈丸大者一個分三服,大小以此為準,晚食更一服。若欲作散,須先杵羅為末,以磁石 去杵頭鐵屑後,更入堅瓷缽內,以硬乳槌研細,水飛過,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乾。每服半錢至一錢,清飯飲調下,溫水亦得。此方偏治久年腸風痔,須常服勿令歇,服至及一月,諸疾皆愈。
衍義曰︰石燕,今人用者如蜆蛤之狀,色如土,堅重則石也。既無羽翼,焉能自石穴中飛出,何故只墮沙灘上?此說近妄。《唐本》注︰永州土崗上,掘深丈餘取之。形似蚶而小,重如石,則此自是一物,余說不可取。潰虛積藥中多用。
味鹹,寒,無毒。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血出。一名胡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採。
陶隱居云︰今俗中不複見鹵鹹,唯魏國所獻虜鹽,即是河東大鹽,形如結冰圓強,味鹹、苦,夏月小潤液。虜中鹽乃有九種︰白鹽、食鹽,常食者;黑鹽,主腹脹氣滿;胡鹽,主耳聾目痛;柔鹽,主馬脊瘡;又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並不入食。馬齒即大鹽,黑鹽凝是鹵鹹,柔鹽疑是戎鹽,而此戎鹽又名胡鹽,並主眼痛,二、三相亂。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從敦煌來,亦得之,自是稀少爾。其形作塊片,或如雞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鹹,口嘗氣臭,正如 雞子臭者言真。又河南鹽池泥中,自有凝鹽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療馬脊瘡,又凝世或是。鹽雖多種,而戎鹽,鹵鹹最為要用。又巴東朐 縣北岸大有鹽井,鹽水自凝,生粥子鹽,方一、二寸,中央突張傘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鹽味苦,臭。是海潮水澆山石,經久鹽凝著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
又云︰鹵鹹即是人煮鹽釜底凝強鹽滓,如此二說並未詳。
唐本注云︰陶稱鹵鹹,疑是黑鹽,此是鹼土,議如前說,其戎鹽即胡鹽。沙州名為禿登鹽,廓州名為陰土鹽,生河岸山 之陰土石間,塊大小不常,堅白似石,燒之不鳴 爾。
臣禹錫等謹按陳器云︰鹽藥,味鹹,無毒。主眼赤皆爛風赤,細研水和點目中。又入腹去熱煩,痰滿,頭痛,明目,鎮心,水研服之。又主 蛇惡蟲毒,疥癬,癰腫,瘰癧。以前入腹,水消服之,著瘡正爾摩敷。生海西南雷、羅諸州山谷。似芒硝末細,入口極冷。南人多取敷瘡腫,少有服者,恐極冷,入腹傷人,且宜慎之。
日華子云︰戎鹽,平。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症結,心腹積聚,痛瘡疥癬等。即西蕃所出,食者號戎鹽,又名羌鹽。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陳藏器云︰戎鹽累卵。丹房鏡源云︰戎鹽,赤、黑二色。累卵,乾汞,製丹砂。
衍義曰︰戎鹽,成垛,裁之如枕,細白,味甘、鹹。亦功在卻血。入腎,治目中瘀赤、澀昏。
味甘、鹹,寒,無毒。主腸胃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生邯鄲及河東池澤。(漏蘆為之使。)
唐本注云︰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者是,形粗于末鹽,故以大別之。
臣禹錫等謹按
蕭炳云︰大鹽,臣。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太平廣記︰梁四公子傳KT 傑曰︰交河之間平磧中,掘深數尺有末鹽,紅紫色鮮,味甘,食之
衍義曰︰大鹽,新者不苦,久則鹹苦。今解州鹽池所出者,皆成斗子,其形大小不等,久亦。海水煎成者,但味和。二鹽互有得失。入藥及金銀作,多用大鹽及解鹽。傍海之人多黑色,蓋日食魚鹽,此走血之驗也。齒縫中血出,鹽湯嗽之,及接藥入腎。北虜以鹽淹尸使不腐
味苦、鹹,寒,無毒。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去五臟腸胃留熱結氣,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明目目痛。生河東鹽池。
陶隱居云︰是煎鹽釜下凝滓。
唐本注云︰鹵鹹既生河東,河東鹽不釜煎,明非凝滓。此是鹼土名鹵鹹,今人熟皮用之,斯則于鹼地掘取之。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丹房鏡源云︰鹵鹽純製四黃,作焊藥。
味甘、酸,微溫,無毒。主調中,引氣宣和,強力通關,開胃止渴,霍亂泄痢,消宿食。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煩去睡,調理腑臟。粟米新熟白花者佳。煎令醋止嘔噦,白人膚體如繒帛。為其常用,故人不齒其功。冰漿至冷,婦人懷妊,不可食之,食譜所忌也。(新補)
外台秘要︰大妙去黑子方︰夜以暖漿水洗面,以布揩黑子令赤痛,水研白檀香取濃汁以塗之旦又複以漿水洗面,仍以鷹糞粉黑子。孫真人食忌︰手指腫方︰煎漿水和少鹽,熱漬之,冷即易。
又方︰食生脯臘過多,筋痛悶絕。煮細漿水粥,以少鷹糞末攪和,頓服三、五合。鷂子糞亦得。兵部手集︰救人霍亂,頗有神效。漿水稍醋味者,煎乾薑屑,呷之。夏月腹肚不調,煎呷之瘥。產寶云︰孕婦令易產。酸漿水和水少許,頓服立產。楊氏產乳云︰妊娠不得食漿水粥,令兒骨瘦不成人。
衍義曰︰漿水,不可同李實飲,令人霍亂吐利。
味甘,平,無毒。主人九竅大驚出血,以水 面,亦主口臭,正朝含之,吐棄廁下,數度即瘥。又令好顏色,和朱砂服之。又堪煉諸藥石,投酒醋令不腐。洗目膚翳,及酒後熱痢,與諸水有異,共功極廣。此水井中平旦第一汲者,《本經》注井苔條中略言之,今此重細解也。(新補)
千金方︰治心悶汗出,不識人。新汲水和蜜飲之,甚妙。
又方︰欲產時,取井花水半升,頓一服。
又方︰治馬汗及毛入人瘡。腫毒熱痛,入腹害人。以冷水浸瘡,頓易,飲好酒立愈。
又云井華水,服藥、煉藥並用之。
梅師方︰治眼睛無故突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漬睛中,數易水,睛自入。
又方︰治卒驚悸,九竅血皆溢出。以井華水 面當止,勿使知之。
衍義︰井華水,文具半天河條下。
味甘,溫,無毒。除風補衰,久服不老,令人好顏色,肥健,益陽道,溫中,去痼疾。出南陽酈縣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為菊味。盛洪之《荊州記》云︰酈縣菊水,太尉胡廣,久患風羸,常汲飲此水,後疾逐瘳。此菊甘美,廣後收此菊實播之京師,處處傳植。《抱朴子》云︰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無不壽考。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皆為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為飲食。此諸公,多患風痺及眩冒,皆得愈。(新補)
衍義曰︰菊花水,本條言南陽酈縣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為菊味,此說甚怪。且菊生於浮土上,根深者不過尺,百花之中,此特淺露,水泉莫非深遠而來。況菊根亦無香,其花當九月、十月間,只三、兩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無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詳。水自有甘、淡、鹹、苦,焉知無有菊味者?嘗官于永、耀間,沿干至洪門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清澈。眾官酌而飲,其味與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脈如此,非緣浮土上所生菊能變泉味,博識之士,宜細詳之。
寒,主解中毒煩悶。
陶隱居云︰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攪令濁,俄頃取之,以解中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識,煮食之,無不死。又楓樹菌食之,令人笑不止,唯飲土漿皆瘥,餘藥不能救矣。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下品之下今移。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地漿,無毒。
聖惠方︰治熱渴心悶,服地漿一盞並妙。
梅師方︰食生肉中毒。掘地深三尺,取土三升,以水五升,煎五沸,清之一升,即愈。
味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溫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膽,仍小溫服之。藏淹一切果實良。春雪有蟲,水亦便敗,所以不收之。(新補見陳藏器及日華子。)
別說云︰謹按霜治暑月汁漬,腋下赤腫及痱瘡以和蚌粉,敷之立瘥。瓦、木上以雞毛羽掃取,收瓷瓶中,時久不壞。今宜附臘雪後。
衍義臘雪,文具半天河條下。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反胃,熱痢熱淋,小便赤澀。兼洗漆瘡,射癰腫。令散,久服卻溫,調中,下熱氣,利小便,並多飲之。又新汲水,《百一方》云︰患心腹冷病者。若男子病,令女人以一杯與飲;女子病,令男子以一杯與飲。又解合口椒毒。
又︰主食魚肉,為骨所鯁。取一杯水,合口向水,張口取水氣,鯁當自下。
又︰主人忽被墜損腸出,以冷水噴之,令身噤,腸自入也。又。臘日夜,令人持椒井旁,無與人語,納椒井中,服此水去溫氣。《博物志》亦云︰凡諸飲水,療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濁暖,非直無效,固亦損人。(新補)
沈存中筆談︰東阿是濟水所經,取其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服。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
微寒。主鬼疰,狂,邪氣,惡毒。
陶隱居云︰此竹籬頭水也,及空樹中水,皆可飲,並洗諸瘡用之。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半天河,在槐樹間者主諸風及惡瘡,風瘙疥癢,亦溫取洗瘡,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今移。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半天河,單用。此竹籬頭水及高樹穴中盛天雨,能殺鬼精,恍惚妄語,勿令知之與飲,瘥。
日華子云︰平,無毒。主蠱毒。
外台秘要︰治身體白駁。取樹木孔中水洗之,搗桂屑,唾和敷駁上,日再。白駁者,浸淫漸長似癬,但無瘡也。
衍義曰︰半天河水,一水也。然用水之義有數種,種各有理。如半天河水,在上天澤水也,故治心病、鬼疰、狂、邪氣、惡毒。臘雪水,大寒水也,故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溫疫、熱癇、丹石發、酒後暴熱、黃膽。井華水,清冷澄澈水也,故通九竅,洗目膚翳及酒後熱痢。後世又用東流水者,取其快順疾速,通關下膈者也。倒流水者,取其回旋留止,上而不下者也。
主忤死。先以衣三重,藉忤死人腹上,乃取銅器若瓦器盛湯著衣上,湯冷者去衣,大冷者換湯,即愈。又霍亂,手足轉筋。以銅器若瓦器盛湯熨之,亦可令蹋器使腳底熱徹,亦可以湯捋之,冷則易,用醋煮湯更良,煮蓼子及吳茱萸汁亦好。以錦絮及破氈角腳,以湯淋之,貴在熱徹。又繰絲湯,無毒,主蛔蟲。熱取一盞服之,此煮繭汁,為其殺蟲故也。又豬湯,無毒,主產後血刺心痛欲死,取一盞溫服之。(新補見《抱朴子》、陳藏器。)
陳藏器云︰凡初覺傷寒三日內,但取熱湯飲之,候吐則止,可飲一、二升,隨吐,汗出瘥。重者亦減半。又凍瘡不瘥者,熱湯洗之效。野人閑話《朱真人靈驗篇》︰有病者,患風疾數年不較。掘坑令患者解衣坐於坑內,逐以熱湯上淋之。良久,複以簟蓋之,瘥。別說云︰謹按《外台秘要》有作甘爛水法︰以木盆盛水,杓揚千百下,泡起作珠子五、六千顆,撇取治霍亂及入膀胱,治奔豚,藥用殊勝。《傷寒論》第三卷,亦有此法。
衍義曰︰熱湯,助陽氣,行經絡。患風冷氣痺人,多以湯渫腳至膝上,濃覆使汗出周身。然別有藥,亦終假湯氣而行也。四時暴泄利,四肢冷,臍腹疼,深湯中坐,浸至腹上,頻頻作,生陽佐藥,無速於此。虛寒人始坐湯中必戰,仍常令人伺守。
(烏恪切)
白堊(烏恪切) pd55.bmp (缺)
味苦、辛,溫,無毒。主女子寒熱,症瘕,月閉,積聚,陰腫痛,漏下,無子,泄痢。不可久服,傷五臟,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鄲山谷。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即今畫用者,甚多而賤,俗方亦稀,《仙經》不須。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云︰胡居士言,始興小桂縣晉陽鄉有白善。
藥性論云︰白堊,使,味甘,平。主女子血結,月候不通,能澀腸止痢,溫暖。蕭炳云︰不入湯。
日華子云︰白善,味甘。治瀉痢,痔 ,泄精,女子子宮冷,男子水臟冷,鼻洪,吐血。本名白堊,入藥燒用。
圖經文具代赭條下。
唐本余注云︰此即今畫工用者,甚易得,方中稀用之,近代以白瓷為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色青並底白者,先單搗令細,三度篩過了,又入缽中研之。然後將鹽湯飛過,浪乾。每修事白堊二兩,用白鹽一分,投于斗水中,用銅器物內,沸十餘沸了,然後用此沸了水飛過白堊,免結澀人腸也。
衍義文具代赭條下。
味辛,微溫。主黑子,去疣(音尤)息肉,疽蝕疥瘙。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澤。
陶隱居云︰此即今浣衣黃灰爾,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性亦烈,又荻灰尤烈。欲銷黑志、疣贅,取此三種灰和水蒸以點之即去,不可廣用,爛人皮肉。
唐本注云︰桑薪灰,最入藥用,療黑子、疣贅,功勝冬灰。用煮小豆,大下水腫。然冬灰本是藜灰,餘草不真。又有青蒿灰,燒蒿作之。柃灰,燒木葉作。並入染用,亦堪蝕惡肉。柃灰一作苓字。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桑灰,本功外,去風血症瘕塊。又主水陰淋,取釅汁作食,服三、五升。又取鱉一頭,治如食法,以桑灰汁煎如泥,和諸症瘕藥重煎,堪丸,眾手捻成。日服十五丸,症瘕癖無不瘥者。其方文多,不具載。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衍義曰︰冬灰,諸家只解灰而不解冬,亦其缺也。諸灰一烘而成,唯冬灰,則經三、四月方徹爐。灰既曉夕曉灼,其力得不全燥烈乎?而又體益重。今一 而成者體輕,蓋火力劣,故不及冬灰耳。若古緊面少容方中,用九燒益母灰,蓋取此義。如或諸方中用桑灰,自合依本法。既用冬灰,則須爾。《唐本》注云︰冬灰本是藜灰,未知別有何說。又湯火灼,以餅爐中灰細羅,脂麻油調,羽掃,不得著水,仍避風。
青琅 pd56.bmp (缺)
味辛,平,無毒。主身癢,火瘡,癰傷,白禿,疥瘙,死肌,侵淫在皮膚中。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一名石珠,一名青珠。生蜀郡平澤。採無時。(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陶隱居云︰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也。黃環乃是草,苟取名類而種族為乖。琅 亦是昆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也。此石今亦無用,唯以療手足逆臚(音閭)。化丹之事,未的見其術。
唐本注云︰琅 乃有數種色,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且琅 五色,其以青者,入藥為勝。今出 (音髓)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也。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琉璃,主身熱目赤,以水浸令冷熨之。《韻集》曰︰火齊珠也。《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是石,以自然灰理之可為器,車渠、瑪瑙並玉石類,是西國重寶。《佛經》云︰七寶者,謂金、銀、琉璃、車渠、瑪瑙、玻璃、真珠是也。或云珊瑚、琥珀。今瑪瑙碗上刻鏤為奇工者,皆以自然灰又昆吾刀治之,自然灰,今時以牛皮膠作假者,非也。
日華子云︰玻璃,冷,無毒。安心,止驚悸,明目,摩翳障。
圖經曰︰青琅 ,生蜀郡平澤。蘇恭注云︰琅 乃有數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琅五色,其以青者入藥,為勝,出 (音隨)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也。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 青色,生海中,云海人於海底以網掛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
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球琳琅 。《爾雅》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侖墟之球琳琅 焉。孔安國、郭璞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昆侖山有琅 ,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其狀森植耳。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故《本經》一名青珠。而左太沖《蜀都賦》云︰青珠黃環。黃環是木,然引以相並者,亦謂其美如珠,而其類實木也。又如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云海底得之。蓋珍瑰之物,山海谷俱產焉。今醫方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唐本餘︰味甘。
衍義曰︰青琅 ,《書》曰︰三危既宅。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貢唯球琳琅 。孔穎達以謂琅石似玉。《新書》亦謂三苗、西戎。《西域記》云︰天竺國正出此物。陶隱居謂為木,名大丹名。既是大丹名,則《本經》豈可更言煮煉服之。又曰︰可化為丹。陶不合遠引,非此琅也。《唐本》注云︰是琉璃之類。且琉璃火成之物,琅 又非火成。《經》曰︰生蜀郡平澤,安得同類言之,其說愈遠。且《佛經》所謂琉璃者,正如鬼谷珠之類,乃火成之物也,今人絕不見用。
自然鋼 pd57.bmp (缺)
味辛,平,無毒。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于坑中及石間採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今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自然銅,涼。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
圖經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于銅坑中及石間採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火山軍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 石,用之力薄。採無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 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薑、鐵矢之類。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者,煉之乃成銅也。據如此說,雖分析頗精,而未見似亂絲者耳。
又云︰今市人多以 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余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硫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或紋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自然銅用多須 ,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
雷公云︰石髓鉛即自然銅也。凡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若誤餌,吐煞人。石髓鉛,色似乾銀泥,味微甘。如採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乾。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以來,于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乾便用蓋蓋了,泥用火 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丹房鏡源云︰可食之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銅坑中,深處有銅礦,多年礦氣結成,似馬 勃,色紫重,食之苦澀,是真自然銅。今人只以大碗石為自然銅,誤也。別說云︰謹按今辰州川澤中出一種形圓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青皮黑色光潤,破之與石無別,但比 石不作臭氣爾,入藥用殊驗。
衍義曰︰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雁,後遂飛去。今人打撲損,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頻服,仍以手摩痛處。
金牙 pd58.bmp (缺)
味鹹,無毒。主鬼疰,毒蠱,諸疰。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陶隱居云︰今出蜀漢,似粗金,大如棋子而方。又有銅牙亦相似,但外色黑,內色小淺,不入藥用。金牙唯合酒、散及五疰丸,餘方不甚須此。
唐本注云︰金牙,離本處入土水中,久皆色黑,不可謂之銅牙也。此出漢中,金牙湍湍兩岸入石間,打出者,內即金色,岸摧入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雍州亦有,勝於漢中者。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金牙石,君。治一切風,筋骨攣急,腰腳不遂。燒浸服之良。
日華子云︰金牙石,味甘,平。治一切冷風氣,暖腰膝,補水臟,驚悸,小兒驚癇。入藥並燒淬去粗汁乃用。
圖經曰︰金牙,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
《本經》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於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內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疰,南方瘴氣,傳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又有銅牙,亦相似而外黑色,方書少見用者。小金牙酒,主風疰百病,虛勞,濕冷緩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著其法云︰金牙、細辛、地膚子、莽草、乾地黃、蒴 根、防風、附子、茵芋、續斷、蜀椒各四兩,獨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搗末,別盛練囊,餘皆薄切,並金牙共內大絹囊,以清酒四斗漬之,密泥器口,四宿酒成,溫服二合,日三,漸增之。
衍義曰︰金牙,今方家絕不用。以此故,商客無利不販賣,醫者由是委而不用,兼所唯蜀郡有之,蓋亦不廣也。餘如《經》。
味酸,寒,有小毒。主丁腫惡瘡,驢馬脊瘡,臭腋,石上水磨取汁塗之。其丁腫,末之敷瘡上,良。
今按別本注云︰狀如薑石而有銅星,熔取銅也。(唐本先附)
主婦人產難,血閉,月水不通,陰陽隔塞。
陶隱居云︰即今人所用射者爾,取燒赤納酒中,飲汁,得古者彌勝。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
聖惠方︰治小兒吞珠 錢而哽方︰燒銅弩牙赤納水中,冷凍飲料其汁,立出。
千金方︰令易產。
金星石 pd59.bmp (缺)
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主肺損吐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今多出濠州。又有銀星石,主療與金星石大體相似。(新定)
圖經曰︰金星石,生並州、濠州。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衍義曰︰金星石、銀星石,治大風疾。別有法,須燒用。金星石于蒼石內,外有金色麩片。銀星石,有如銀色麩片。又一種深青色,堅潤中有金色如麩片,不入藥,工人碾為器,或婦人首飾。餘如《經》。
味甘,溫,有毒。主明目,利耳,腹內絕寒,破堅結及鼠 ,殺百蟲惡獸。久服延年。一名蒼 石,一名鼠毒。生西域。採無時。(火煉之良,畏水。)
陶隱居云︰舊鸛巢中者最佳,鸛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熱。今不可得。唯用出漢中者,其外形紫赤色,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者佳。《大散方》云︰又出荊州新城郡房陵縣,縹白色為好。用之亦先以黃土包燒之一日,亦可納斧孔中燒之,合玉壺諸丸用此。《仙經》不云特生,則只是前白 石爾。
唐本注云︰陶所說特生云︰中如齒臼形者是,今出梁州,北馬道戍澗中亦有之。形塊小于白 石,而肌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白 石粒細,若粟米爾。
圖經文具 石條下。
味甘,溫,無毒。主痼冷,積聚,輕身延年,多食令人熱。
唐本注云︰出徐州西宋裡山。入土丈餘于爛土石間,黃白色,細軟如面。一名化公石,一名石腦。煉服別有法。(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中品自有石腦一條,主治與此甚別,應似徐長卿一名鬼督郵之類也。
圖經文具 石條下。
丹房鏡源︰握雪 石,乾汞,製汞並丹砂。
主腹痛噎,中惡,鼻衄,小兒軟瘡。(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云︰梁上塵,微寒。
日華子云︰平,無毒。
雷公云︰凡使,須去煙火遠,高堂殿上者,拂下,篩用之。
外台秘要︰治小便不通及胞轉。取梁上塵三指撮,以水服之。
又方︰治自縊死。用梁上塵如大豆,各納一個耳、鼻中,四處各一粒,極力齊吹之,即活。
千金方︰妒乳,梁上塵醋和塗之,亦治陰腫。
又方︰治婦人日月未足而欲產。取梁上塵、灶突煤二味,合方寸匕,酒服。
千金翼︰凡癰,以梁上塵、灰葵莖等分,用醋和敷之。子母秘錄︰治橫生不可出。梁上塵,酒服方寸匕,亦治倒生。
又方︰治小兒頭瘡。梁上塵和油,取瓶下滓,以皂莢湯洗後塗上。
味鹹,無毒。主婦人陰蝕,大熱,乾痂。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猶似鐘乳、孔公孽之類,故亦有孽名,但在崖上爾,今時有之,但不複採用。
唐本注云︰此即土乳是也,出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窟中,見有六十餘坎昔人採處。用。
今按︰別本注云︰此則土脂液也,生於土穴,狀如殷孽,故名土陰孽。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本經》所載,既與陶注同,而蘇說獨異,恐蘇亦未是。
主卒心痛,中惡氣,以溫酒調及熱攪服之。又主婦人妒乳,乳癰,取脂熬令熱塗之,亦和熱酒服。(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車脂,味辛,無毒。主鬼氣,溫酒烊令熱服之。
聖惠方︰治蝦蟆及蝌蚪蠱,得之心腹脹滿,口乾思水,不能食,悶亂,大喘而氣發。方用車轄脂半升以來,漸漸服之,其蠱即出。
外台秘要︰治 耳膿血出。取車轄脂,綿裹塞耳中。
千金方︰治小兒驚啼。車轄脂如小豆許,納口中又臍中,瘥。別說云︰謹按車脂塗衣,衣不
主逆產,以膏畫兒腳底即正。又主中風,發狂。取膏如雞子大,以熱醋攪令消,服之。(今附)
千金方︰治妊娠婦熱病方︰取車 脂服之,大良,隨意服。
又方︰治妊娠腹中痛。燒車轄脂末,納酒中,隨意服之。
梅師方︰治諸蟲入耳。取車 脂塗耳孔中,自出。子母秘錄︰治產後陰脫。燒車 頭脂納酒中,分溫三服,亦治咳嗽。
主症瘕堅積,去邪惡氣。
陶隱居云︰即今 鐵灶中灰爾,兼得鐵力。以療暴症,大有效。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云︰貳車丸用之。
陳藏器云︰灶突後黑土,無毒。主產後胞衣不下。末服三指撮,暖水及酒服之。天未明時取,至驗也。
又云︰灶中熱灰和醋,熨心腹冷氣痛及血氣絞痛,冷即易。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經驗方︰治婦人崩中。用百草霜二錢,狗膽汁一處拌勻,分作兩服,以當歸酒調下。續十全方︰治暴瀉痢。百草霜末,米飲調下二錢。杜壬方︰治逆生,橫生,瘦胎,妊娠產前、產後虛損,月候不調,崩中。百草霜、白芷等分末。每服二錢,童子小便、醋各少許調勻,更以熱湯化開服,不過二服即瘥。治瘡頭瘡及諸熱瘡。先用醋少許和水,淨洗去痂,再用溫水洗,乾,百草霜細研,入膩粉少許,生油調塗,立愈。
無毒,主石淋。此是患石淋人或于溺中出者,如小石,水磨服之,當得碎石隨溺出。
經驗方︰(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淋石,暖。
陳藏器云︰溺中出,正如小石,非他物也,候出時收之,淋為用最佳也。又主噎病吐食,俗
味苦、辛,大寒,無毒。主胸中留熱,結氣,黃膽,通血脈,去蠱毒。一名黃石。生方山。採無時。(惡巴豆。)
陶隱居云︰按《本經》長石一名方石,療體亦相似,疑是此也。
唐本注云︰此石性冷,療熱不減石膏也。今注此物大體與石膏相似,唯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形塊大小不定,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得之敲破皆方解,故以為名。今沙州大鳥山出者佳。
圖經文具石膏條下。
治食積不消,留滯在臟腑,宿食症塊久不瘥及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症,攻刺心腹。得 砂、巴豆、大黃、京三棱餘等良。可作丸服用之,細研為粉。一名青礞石。(新定)
薑石 pd60.bmp (缺)
味鹹,寒,無毒。主熱豌豆瘡,疔毒等腫。生土石間,狀如薑,有五種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以爛不磣(插荏切)者好,齊州歷城東者良。(唐本先附)
圖經曰︰薑石,生土石間,齊州歷城來者良,所在亦有,今唯出齊州。其狀如薑,有五種,用色白者,以爛而不磣者好。採無時。崔氏療疔腫,單用白薑石末,和雞子清敷之,疔自出。乳癰塗之亦善。大凡石類,多主癰疽,北齊馬嗣明醫楊遵彥背瘡,取粗理黃石如鵝卵大,猛烈火燒令赤,內鹼醋中,因有屑落醋裡,頻燒淬石,至盡,取屑曝乾,搗篩和醋塗之,立愈。
劉禹錫謂之煉石法︰用之敷瘡腫無不愈者。世人又傳麥飯石亦治發背瘡。麥飯石者,粗黃白,類麥飯,曾作磨 者尤佳。中岳山人呂子華方云︰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良久又燒,如此十遍,鹿角一具連腦骨者,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出即止,白蘞末與石末等分,鹿角倍之,三物同杵篩,令精細,取三年米醋,于鐺中煎如魚眼沸,即下前藥調和,令如寒食餳,以篦敷於腫上,唯留腫頭如指面,勿令有藥,使熱氣得泄,如未有腫膿,即當內消,若已作頭,即撮令小。其病久,得此膏,直至肌肉爛落出筋骨者,即于細布上塗之,貼於瘡上,乾即易之,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其瘡腫時,切禁手觸,其效極神異。此方,孫思邈《千金月令》已有之,與此大同小異,但此本論說稍備耳。又水中圓石,治背上忽腫,漸如碟子,不識名者,以水中圓石一、兩碗,燒令極熱,瀉入清水中,沸定後洗腫處,立瘥。
外台秘要︰救急治乳癰腫如碗大,痛甚。取白薑石搗末一、二升,用雞子白和如餳敷腫上,乾易之,此方頻試驗佳。
衍義曰︰薑石,所在皆有,須不見日色,旋取微白者佳。治丁腫殊效。
井泉石 pd61.bmp (缺)
大寒,無毒。主諸熱,治眼腫痛,解心臟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雀目,青盲。得大黃、梔子,治眼瞼腫。得決明、菊花,療小兒眼疳生翳膜,甚良。亦治熱嗽。近道處處有之,以出饒陽郡者為勝,生田野間地中,穿地深丈餘得之。形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內實而外則重重相疊。採無時。用之當細研為粉。不爾使人淋。又有一種如薑石,時人多指以為井泉石者,非是。(新定)
圖經曰︰井泉石,生深州城西二十里劇家村地泉內,深一丈許。其石如土色,圓方、長短、小不等,內實外圓,作層重疊相交。其性大寒,無毒。解心臟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不拘時月採之。
味甘,平,有毒。主寒熱,下氣, 蝕,殺禽獸。生西城。採無時。
陶隱居云︰俗中不複用,莫識其狀。
唐本注云︰特生 ,一名蒼 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今房陵、漢川與白 石同處,有色青者,並毒殺禽獸,與 石同。漢中人亦取以毒鼠,不入方用。此石出梁州、均州、房州,與二 石同處,特生、蒼石並生西城,在漢川金州也。
圖經文具 石條下。
花乳石 pd62.bmp (缺)
主金瘡止血,又療產婦血暈惡血。出陝、華諸郡。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欲服者,當以大火燒之;金瘡止血,正爾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潰。或名花蕊石。(新定)
圖經曰︰花乳石,出陝州閿鄉縣。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黃同 ,研末敷金瘡,其效如神。又人倉猝中金刃,不及 合,但刮石上取細末敷之,亦效。採無時。
別說云《圖經》玉石中品有花蕊石一種,主治與此同,是一物。
衍義曰︰花乳石,其色如硫黃,《本經》第五中已著。今出陝、華間,于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今惠民局花乳石散者是。此物,陝人又能鐫為器。《圖經》第二卷中,易其名為花蕊石,是卻取其色黃也。更無花乳名,慮歲久為世所惑,故書之。
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肌,破石淋,血結。磨服之,當下碎石。生海岸石旁,狀如蠶,其實石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訣云︰石蠶,味苦,熱,有毒。
主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服。宜以瓷器貯之,不可近金銀器,雖至完密,直爾透之。道家多用,俗方亦不甚須。(新定)圖經文具鐘乳石條下。
衍義曰︰石腦油,真者難收,多滲蝕器物。今入藥最少,燒煉或須也。仍常用有油(去聲)器貯之。又研生砒霜,入石腦油再研如膏,入坩堝子內,用淨瓦片子蓋定,置火上,俟鍋子紅泣盡油,出之。又再研,再入油,再上火,凡如此共兩次,即砒霜伏。
平,無毒,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吐,破血,止血。水磨,塗瘡滅瘢。定州者良,餘皆不如。(唐本先附)
經驗後方︰治鼻衄久不止。定州白瓷,細搗研為末,每抄一剜耳許,入鼻立止,梅師方︰治人面目卒得赤黑丹如疥狀,不急治,遍身即死。若白丹者方︰取白瓷瓦末,豬膽和塗之。
寒,無毒。以水煮及漬汁飲,止消渴。取屋上年深者良。(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烏古瓦,亦可單用。煎湯服,解人中大熱。
日華子云︰冷,並止小便,煎汁服之。
陳藏器︰主湯火傷,當取土底深者,既古且潤三角瓦子。灸牙痛法︰令三姓童子,候星初出時,指第一星,下火三角瓦上灸之。
不灰木 pd63.bmp (缺)
大寒。主熱痱瘡,和棗葉、鍛石為粉,敷身。出上黨。如爛木,燒之不燃,石類也。(今附)
圖經曰︰不灰木,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採無時。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幹而實石也,或云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陳藏器︰燒要成灰,即斫破,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中和二年,于李宗處見傳。丹房鏡源云︰不灰木煮汞。
蓬砂 pd64.bmp (缺)
味苦、辛,暖,無毒。消痰止嗽,破症結,喉痺。及焊金銀用。或名硼砂。(新補見日華子。)圖經文具 砂條下。
衍義曰︰蓬砂,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鬲上痰熱,初覺便治,不能成喉痺,亦緩取效可也。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西戎者,其色白,其味焦,其功緩,亦不堪作焊。
冷,無毒。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新補 見日華子。)圖經文具鉛條下。
簡要濟眾︰治室女月露滯澀,心煩恍惚。鉛白霜細研為散,每服一錢,溫地黃汁一合調下。生乾地黃煎湯調服亦得。十全博救︰治鼻衄方︰鉛白霜為末,取新汲水調一字。
衍義曰︰鉛霜,《圖經》已著其法,治上膈熱涎塞。塗木瓜失酸味,金克木也。
平。治翳障,明目,療風赤眼,鹽鹵浸用。婦人橫逆產,心腹痛,月隔,五淋,燒以醋淬用。(新補 見日華子。)圖經文具鉛條下。
陳藏器云︰大錢,銀注中陶云不入用。按錢青者是大錢,煮汁服,主五淋。磨入目,主盲瘴膚赤。和薏苡根煮服,主心腹痛。煮比輪錢以新汲水投服之,又主時氣。含青錢,又主口內熱瘡。以二十文燒令赤,投酒中服之,立瘥。又主婦人患橫產。
衍義曰︰古文錢,古銅焦赤有毒,治目中瘴瘀,腐蝕壞肉。婦人橫逆產,五淋多用。非特為有錫也,此說非是。今但取景王時大泉五十及寶貨,秦半兩,漢莢錢、大小五銖,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宋四銖、二銖,及梁四柱,北齊常平五銖。爾後,其品尚多,如此類方可用。少時常自患暴赤目腫痛,數日不能開。客有教以生薑一塊,洗淨去皮,以古青銅錢刮取薑汁,就錢棱上點。初甚苦熱,淚 面,然終無損。後有患者,教如此點,往往疑惑。信士點之,無不獲驗,一點遂愈,更不可再作。有瘡者不可用。
蛇黃 pd65.bmp (缺)
主心痛,疰忤,石淋,產難,小兒驚癇,以水煮研服汁。出嶺南,蛇腹中得之,圓重如錫,黃黑青雜色。今注︰蛇黃多赤色,有吐出者,野人或得之。(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冷,無毒。鎮心。如入藥,燒赤三、四次醋淬,飛研用之。
圖經曰︰蛇黃,出嶺南,今越州、信州亦有之。
《本經》云︰是蛇腹中得之,圓重如錫,黃黑青雜色。注云多赤色,有吐出者,野人或得之。今醫家用者,大如彈丸,堅如石,外黃內黑色。二月採。云是蛇冬蟄時所含土,到春發蟄,吐之而去。與舊說不同,未知執是?三十五種陳藏器餘
味甘,平,無毒。久服神仙,令人體潤,毛髮不白。出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有。猶潤于草木,何況於人乎。夫人有髮毛,如山之草木,故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髮黑。《異類》云︰昆侖山有一石柱,柱上露盤,盤上有玉水溜下,土人得一合服之,與天地同年。又太華山有玉水,人得服之長生。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能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之津乎?故引水為玉証。
味鹹,不溫,有小毒。煮浴去風瘙疥癬。飲一合,吐下宿食、臚脹。夜行海中,撥之有火星者,鹹水色既碧,故云碧海。東方朔《十洲記》云。
味平,無毒。主病後虛弱,揚之萬過,煮藥,禁神驗。二水皆堪蕩滌邪穢,煎煮湯藥,禁咒鬼神,潢污行潦,尚可荐羞王公,況其靈長者哉﹗蓋取其潔誠也。
《本經》云︰東流水為雲母所畏,煉雲母用之,與諸水不同,即其效也。
味甘,平,無毒。在百草頭者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亦有化雲母成粉,朝露未 時拂取之。柏葉上露,主明目,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露即一般所在有異,主療不同。
味甘美,無毒。食之潤五臟,長年不飢神仙,緣是感應天降 兆人也。
是秋露繁濃時也,作盤以收之,煎令稠可食之。延年不飢。五月五日取露草一百種,陰乾,燒為灰,和井花水,重煉令白,鹼醋為餅,腋下挾之,乾即易,主腋氣臭,當抽一身間瘡出,即以小便洗之。《續齊諧記》云︰司農鄧沼,八月朝入華山,見一童子以五彩囊承取柏葉下露,露皆如珠,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令人八月朝朝作露華明,像此也。漢武帝時,有吉云國有吉雲草,食之不死,日照草木有露,著皆五色,東方朔得玄露、青黃二露,各盛五合,帝賜群臣,老者皆少,病者皆除。東方朔曰︰日初出處,露皆如糖可食。漢武帝《洞冥記》所載︰今時人煎露亦如糖,久服不飢。《呂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為水即味重於水也。
服之令人不飢長年,美顏色,人有急難阻絕之處用之,如龜、蛇服氣不死,陽陵子明經言︰春食朝露,日欲出時向東氣也;秋食飛泉,日沒時向西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並天玄地黃之氣,是為六氣。亦言平明為朝露,日中為正陽,日入為飛泉,夜半為沆瀣,及天地玄黃為六氣。皆令人不飢,延年無疾者。人有墮穴中,穴中有蛇,蛇每日作此氣服之。其人既見蛇如此,依蛇時節,飢時便服。又即仿蛇,日日如之,經久漸漸有驗,即體輕健,似能輕舉,啟蟄之後,人與蛇一時躍出焉。
洗瘡疥,滅瘢痕。入醬令易熟,沾衣便腐,浣垢如灰汁,有異佗水。江淮以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月令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以後,皆須曝書。漢‧崔實七夕曝書,阮咸焉能免俗,蓋此謂也。梅沾衣,皆以梅葉湯洗之脫也,餘並不脫。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痛,疰忤鬼氣邪穢之屬,並就泉空腹飲之。時代升平,則醴泉湧出,讀古史大有此水,亦以新汲者佳。止熱消渴及反胃,腹痛,霍亂為上。
味甘,平,無毒。主胸膈諸熱,明目止渴。生巴西絕域中,如餳也。漢武帝立金莖,作仙人掌承露盤,取云表之露,服食以求仙。
寒,無毒。團食者,主解酒熱,傷寒鼻塞,酒後諸熱面赤者。
主醬味不正,當時取一、二升醬瓮中,即如本味也。
主諸風,筋骨攣縮及皮頑痺,手足不遂,無眉髮,疥癬諸疾,在皮膚骨節者入浴。浴乾,當大虛憊,可隨病與藥及飯食補養。自非有佗病患,則無宜輕入。
又云︰下有硫黃,即令水熱。硫黃主諸瘡病,水亦宜然。水有硫黃臭,故應愈諸風冷為上,當其熱處,大可 豬羊。
味甘,大寒,無毒。主去熱煩熱,熨人乳石發,熱腫。暑夏盛熱,食此應與氣候相反,便非宜人,或恐入腹冷熱相激,卻致諸疾也。《食譜》云︰凡夏用冰,正可隱映飲食,令氣冷,不可打碎食之,雖複當時暫快,久皆成疾。今冰井,西陸朝覿出之,頒賜官宰,應悉此。《淮南子》亦有作法。又以凝水石為之,皆非正冰也。
味甘,寒,無毒。主明目,定心,去小兒熱煩,止渴。方諸,大蚌也,向月取之,得三,二合水,亦如朝露。陽燧向日,方諸向月,皆能致水火也。《周禮》明諸承水於月,謂之方諸。陳饌明水以為玄酒,酒水也。
味甘,溫,無毒。久服肥健人,能食,體潤不老,與乳同功,近乳穴處人,取水作食釀酒,則大有益也。其水濃者,秤重他水。煎上有鹽花,此真乳液也。所為穴中有魚,出魚部中。
平,無毒。主渴。遠行山無水處,和苦栝蔞為丸,朝預服二十丸,永無渴。亦入殺野獸藥,和野狼毒、皂莢、礬石為散,揩安獸食餘肉中,當令不渴,渴恐飲水藥解,名水沫。江海中間,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猶軟者是也。
小毒。主瘕結氣諸瘕,惡蟲入腹及咬人生瘡者。此澤間小泉,赤蛇在中者,人或遇之,經雨,取水服及人浴。蛇有大毒,故以為用也。
味辛,平,小毒,主鬼氣,中惡,疰忤,心腹痛,惡夢鬼神。進一合,多飲令人心悶。
又云︰洗眼見鬼,未試。害 蠱。其清澄久遠者佳。《古塚文》云︰蔗留餘節,瓜毒潰尸,言此二物不爛,餘皆成水,北人呼糧罌為食罌也。
主長毛髮,以物于炊飲飯時承取,沐頭,令髮長密黑潤。不能多得,朝朝梳小兒頭,漸漸覺有益。
味甘,平,無毒。主霍亂煩悶,嘔吐,腹空,轉筋。恐入腹及多服之,名曰洗腸。人皆懼此,嘗試有效。不令腹空,空則更服,如遇力弱身冷,則恐臟胃悉寒,寒則不能支持,當以意消息。兼及當時橫量灸脊骨三、五十壯,令暖氣徹內補胃氣間,不然則危。又主消渴,反胃,熱痢,淋,小便赤澀,兼洗漆瘡射癰腫令散。久服調中,下熱氣,傷胃,利大小便,並多飲之,令至喉少即消下。
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獲時有子,神效也。
味鹹,無毒。熱鹽投中飲之,吐宿食毒惡物之氣,臚脹欲為霍亂者,覺腹內不穩,即進一、二升,令吐得盡,便愈。亦主痰瘧,皆須吐出痰及宿食,調中消食。又人大醉及食菰果過度,以生熟湯浸身,湯皆為酒及菰味。《博物志》云︰浸至腰,食菰可五十枚,至脛頸則無限。
主洗犬咬瘡,以水澆屋檐承取用之,以水滴檐下令土濕,取土以敷犬咬處瘡上,中大有毒,誤食必生惡疾。
主惡瘡久不瘥者,煎令沸,以鹽投中,洗之,不過三、五度,立效。
仙人用和藥,《博物志》亦載。又蚯蚓破之去泥,以鹽塗之化成水,大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癇癲等疾。新注云︰塗丹毒並敷漆瘡,效。
無毒。主諸蠱毒,服一杯,主蛇咬,可浸瘡,皆有效驗者矣。
無毒。主消渴重者,取一小盞服之,勿令病患知之,三度瘥。
味鹹,苦,有大毒。主 蝕疥癬, 蟲咬,馬牛為蟲蝕,毒蟲入肉生子毒。六畜飲一合,當時死,人亦如之。並鹽初熟,槽中瀝黑汁也。主瘡,有血不可敷也。
有毒。能為風溫,疼痺,水腫,面黃,腹大。初在皮膚腳手,入漸至六腑,令人大小便澀,至五臟漸漸加至,忽攻心便死,急不旋踵,無寬延歲月。既是陰病,複宜以陰物生類,諸豬、魚、螺、鱉之屬,春夏秋宜瀉,冬宜補藥,尤宜浸酒中服之,隨陰陽所行者。昔馬援南征,多載薏苡仁。閔叔留寓,常食豬肝,蓋以為濕疾也。江湖間露氣成瘴,兩山夾水中氣瘧,一冷一熱,相激成病症。此三疾俱是濕為,能與人作寒熱,消鑠骨肉,南土尤甚。若欲醫療,須細分析,其大略皆瘴類也。人多一概醫之,則不瘥。
有毒。人中之者立死。欲入塚井者,當先試之。法以雞毛投井中,毛直而下者無毒;毛回旋而舞,似不下者有毒。以熱醋數斗投井穴中,則可入矣。凡塚井及灶中,從夏至秋,毒氣害人,從冬至春,則無毒氣。凡秋露、春水著草,水亦能害人,冬夏則無。人素為物所傷,並有諸瘡,觸犯毒露及毒水,覺瘡頑不癢痛,當中風水所為,身必反張似角弓。
主之法︰以鹽豉和面作碗子,蓋瘡上,作大艾炷,灸一百壯,令抽惡水數升,舉身覺癢,瘡處知痛,瘥也。
二月、八月行途之間勿飲之,令人夏發瘧瘴,又損腳令軟。五月、六月勿飲澤中停水,食著魚鱉精,令人鱉瘕病也。
滴食中,令人發惡瘡,內疽,食性忌之也。
經宿洗面,今人無顏色;洗體,令人成癬;未經宿者,洗面,令人亦然。
水府龍宮,不可觸犯;水中亦有赤脈,不可斷之。井水沸,不可食之。以上並害人。東晉‧溫嶠,以物照水,為神所怒。《楚詞》云︰鱗屋貝闕,言河伯所居。《國語》云︰季桓子穿井獲土缶。仲尼曰︰水之怪魍魎,土之怪 羊,水有脈及沸,並見白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