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
〔垣〕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
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治法見傷寒條。)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治法見氣虛條。)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治法見寒濕條。)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治見寒條。)有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治見實條。)頭痛,分三陰三陽。(見陰陽條。)諸血虛頭痛,當歸、川芎主之。諸氣虛頭痛,人參、黃耆主之。主者,主治也,兼見何証,以佐使藥治之,此立方之大法也。血氣俱虛頭痛者,於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諸濕厥頭痛,清空膏主之。(即風濕熱頭痛也,方見濕氣條。)諸痰厥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方見脾土條。)諸厥逆頭痛,羌活附子湯主之。(方見寒條。)如濕熱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方見實條。)
〔海〕三陽頭痛。
羌活 防風 荊芥 升麻 葛根 白芷 柴胡 川芎 芍藥 細辛 蔥白連鬚(分兩旋加)陰証頭痛,只用溫中藥,如理中、薑附之類也。
〔垣〕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太陽經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獨活之類為主。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黃芩主之。陽明經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太陰經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脈沉緩者,蒼朮、半夏、南星主之。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厥陰經頭疼,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方見傷寒。)
清空膏 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及療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年深不止。
羌活 防風(各一兩) 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甘草(炙,一兩半) 黃連(炒,一兩) 黃芩(三兩,一半酒製,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苦頭痛,每服中加細辛二錢。如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加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又加半夏一兩半。如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發熱、惡熱而渴,正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東加白芷。
東垣云︰諸濕熱頭痛,清空膏主之。丹溪云︰東垣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痛者不治。又云︰治少陽頭痛,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蓋謂頭巔痛也。
〔丹〕小清空膏 治諸般頭痛,惟血虛頭痛不治。用片芩細切,酒拌勻,曬乾,為末,茶清調下,酒亦可。
〔垣〕清上瀉火湯 昔有人年少時氣弱,於氣海、三里節次,約灸五七百壯,至年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風寒,其頭痛便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複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過也。
羌活(三錢) 防風(七分) 升麻(七分) 柴胡(五分) 本(半錢) 細辛(少許) 川芎(二分) 荊芥(二分) 蒼朮(三分) 蔓荊子(二分) 黃芩(酒製,一錢半) 黃連(酒製,半錢)黃柏(酒製,一錢) 甘草(五分) 知母(酒製,一錢半) 當歸(三分) 生地(半錢) 黃耆(一錢) 紅花(少許)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
補氣湯 服前藥之後,服此藥。
黃耆(八分) 甘草(炙) 歸身(各二錢) 柴胡 升麻(各二分) 細辛(少許) 麻黃(炒) 苦丁香(各半錢)水煎服。
安神散 治頭旋眼黑頭痛。
羌活(一兩) 防風(二錢半) 柴胡(五錢) 升麻(五分) 酒黃柏(一兩) 酒知母(五錢) 酒生地(半兩) 黃耆(一兩) 甘草(炙,三錢) 生甘草(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半錢,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臨臥去渣熱服。
上東垣丹溪治虛熱頭痛,大率皆以酒芩、酒連、酒柏加風劑也。
〔羅〕川芎散 治頭風,偏正頭痛,昏眩。
川芎 細辛 羌活 槐花 甘草(炙) 香附子 石膏(炙,半兩) 荊芥 薄荷 菊花 防風 茵陳(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日三服。
石膏散 治頭疼不可忍。
麻黃(去根節) 石膏(各一兩) 何首烏(半兩) 葛根(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稍熱服。
石膏散 治頭疼。
川芎 石膏(亂紋好者) 白芷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四錢,熱茶清調下。
〔《本》〕荊芥散 治頭風。(王太醫方。)荊芥 石膏( 存性,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三片,蔥白三寸,和須,使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服。
治丈夫婦人,風虛頭疼,氣虛頭疼,婦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疼,一切頭疼,並皆治之。
茵陳(揀淨,五兩) 麻黃 石膏( 存性,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食後服,服畢仰臥霎時。
玉真丸 治腎氣不足,氣逆上行,頭疼不可忍,謂之腎厥,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
硫黃(二兩) 石膏( 通赤,研) 半夏(湯洗) 硝石(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研勻,生薑汁糊為丸,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薑湯或米飲下,更灸關元百壯。良方中黃丸子亦佳。虛寒甚者,去石膏,用鐘乳粉一兩。
《素問》云︰頭疼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眩耳聾,皆暈之狀也。故肝厥頭暈,腎厥巔痛,不同如此。(治肝厥。鉤藤散見眩門。)
神妙丸 治頭疼及腦風。
食鹽 硫黃(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生麵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用薄荷茶,食前,下荊芥酒亦得。
〔丹〕孫兆口訣。治頭疼,附子炮,石膏,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酒茶下半錢,妙。
上硫、附中加石膏之劑。
治頭風如神。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用綠豆一合約煮,豆熟為度,去附子,只吃豆,立瘥。每附子一枚,可煮五次後,末服之。(《修真秘要》)
〔《本》〕治氣虛頭疼,用大附子一枚,剜去心,入全蠍二個在內,取前附子末,同鐘乳一分,面少許,水和裹炮熟,卻研為末,以焦黃為度,蔥茶調下,一錢或半錢。
又方 用大附子(一枚,和皮臍生為末) 大川芎(一個,銼作四片)以水和附子末,如面劑,裹川芎,作四處,如附子末少,入少麵裹畢,以針穿數孔子,用真腦麝熏其穴內,覺附香再捻合穴子。如未覺內有香,即再熏一炷。細羅成灰,用銚子內熱灰,炮熟末之,每服半錢,蔥茶調下,不拘時候。(上泗醫楊吉老二方,神效。)上附子純熱例。
〔《素》〕帝曰︰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奇病論)
〔垣〕羌活附子湯 治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名曰腦風,出奇病論中。
防風(二分) 黃耆(一錢) 麻黃(一錢) 蒼朮(半錢)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 黑附子(一分) 羌活(半錢) 白芷 白僵蠶 黃柏(各三分)
上 咀,水煎去渣,溫服,食後。若有寒嗽,加佛耳草三分。
〔羅〕川芎神功散 治風熱上攻,偏正頭痛,無問微甚久新,並皆治之。
川芎(一兩) 甘草(二錢半) 川烏(生,去皮臍) 白芷 天南星 麻黃(去根,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投清酒半盞,和渣溫服,密室避風,如人行五七里,再服,汗出為度,其病立愈。
救苦神白散 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眉骨兩太陽穴痛,及熱上攻頭目,目赤不已,項筋拘急,耳作蟬鳴。
川芎 甘草(炙。各八錢) 甘松(去土) 赤芍藥 白芷 兩頭尖 川烏頭(去皮臍。各六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茶調下,服藥後,飲熟水半盞。
〔《本》〕治一切頭疼,黑龍丸 。
天南星(洗) 川烏(各半斤。黑豆拌,蒸三次) 石膏(半兩) 麻黃 薄荷(各四兩) 本 白芷(各二兩) 京墨(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杵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茶湯調下。
治傷寒頭疼,太陽頭疼,及一切頭疼。
川烏(炮) 草烏(各半兩) 麻黃 川芎 防風 羌活(各一兩半) 地龍(去土) 全蠍(一個)雄黃(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食後茶清調下。
〔垣〕麻黃吳茱萸湯 治頭痛胸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寒冷,脈左寸弦急。
麻黃(半錢) 吳茱萸(三分) 黃芩(二分) 川烏(一分) 羌活(五分) 細辛(少許) 蔓荊子(一分) 本 柴胡 黃耆(各二分) 蒼朮(一錢) 黃連(二分) 半夏(一分) 黃柏 升麻(各二分) 紅花(少許) 當歸(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
〔丹〕東陽陳兄,露筋骨,體稍長,患體虛而勞,頭痛甚,至有訣別之言。予察其脈,弦大而帶數。以人參為君,川芎、陳皮為佐,至五六日未減,眾皆訝之,以藥之不對也。予曰︰藥力有次第,更少俟一二宿,當自安。忽其季來問曰︰何不少加黃耆。予不答。又經一宿,忽自言病頓愈。予脈之,覺指下稍盛。又半日,病者言,胸上滿,不覺飢。視其腹紋已隱矣。予曰︰藥中莫加黃耆否?曰︰然。止與三帖。遂連與二陳湯,加濃朴、枳殼、黃連以瀉其衛,三帖而安。
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必用川芎當歸湯。(眉尖後近髮際曰魚尾。)
〔《大》〕一奇散 治血虛頭痛神妙。(即芎歸湯也,方見產頭痛。)又方 用川芎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臘茶調下甚效。曾有產後頭痛者,一服即愈。
〔《外》〕治頭痛欲裂,當歸一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
〔《素》〕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通評虛實論東垣云︰此氣虛頭痛也,用人參、黃耆主之。)
〔《羅》〕氣虛頭痛治驗參謀柏仲實,年六十一歲,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晝夜不得眠,邀往視之。其人云︰近在燕京,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解之,汗出後痛轉加,複汗解,病轉加而頭愈痛,遂歸,每召醫用藥雷同,到今痛甚,不得安臥,惡風寒而不喜飲食。診其脈弦細而微,氣短而促,懶言語。《內經》曰︰春氣者,病在頭,今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故昏悶,此病本無表邪,因發汗數四清陽之氣愈虧損,不能上榮,亦不能外固,所以頭苦痛而惡風寒,不喜飲食,氣短弱。宜升陽補氣,頭痛自愈。名之曰順氣和中湯 。
黃耆(錢半) 人參(一錢) 白朮(五分) 陳皮(三分) 當歸(五分) 芍藥(五分) 甘草(炙,三分) 升麻(三分) 蔓荊子(二分) 柴胡(三分) 川芎(二分) 細辛(二分)《內經》曰︰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今年高氣弱,又加發汗,衛外之氣愈損。故黃耆甘溫,補衛實表為君。
人參甘溫,當歸辛溫,補氣補血,芍藥味酸,收衛氣為臣。白朮、陳皮、炙甘草苦甘,溫養衛氣,生發陽氣,上實皮毛腠理為佐。柴胡、升麻苦辛,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通百脈,灌溉周身者也。川芎、蔓荊子、細辛辛溫,體輕浮,清利空竅為使。
上件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服之減半,再服而愈。
〔垣〕調中益氣東加川芎、蔓荊子、細辛,治氣血俱虛頭痛。(方見治法門。)
〔子和〕青黛散 治頭風。
豬牙皂角 玄胡索(一分) 青黛(少許)
上為細末,水調豆許,鼻內灌之,其涎自出。先仰臥灌鼻,俟喉中酸味,即起身涎出,口咬銅錢一文,任流下。
〔丹〕頭痛搐鼻取涎。
蓽茇 川芎 薄荷 白芷 細辛(各等分)為末,入豬膽內,與汁拌勻,陰乾,再為末。用無根水為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每一丸,茶清化灌鼻中,口噙銅錢三文,其涎來如泉。一方有玄胡索、 本、青黛,無薄荷、細辛。
〔《本》〕治偏正頭風,夾腦風,並一切頭風,不問年深日近,克日取效,名透頂散 。
細辛(表白者,三莖) 瓜蒂(七個)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腦子 麝香(各一,黑豆大。)上將腦麝,乳缽內研極細,卻將前四味研勻,另自治為末,然後入乳缽內,蕩起腦麝令勻,用瓦罐子盛之,謹閉罐口,患人隨左右搐之,一大豆許,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
東垣云︰濕熱在頭而頭痛者,必以苦吐之。若用上項搐鼻藥而涎少者,必兼下項吐法治之。
〔《聖》〕治痰厥頭痛。以烏梅十個取肉,鹽二錢,酒半盞,合水煎至七分去渣,非時溫服,吐即住。
〔丹〕頭痛難忍支,風痰所致。梔子末蜜和濃,塗舌上,吐即止。(《兵部集》)頭痛非冷非風,此膈有痰也。濃煎茶啜一二升,探吐之,吐而又吐,候苦汁出乃止,不損人,待渴自止妙。
(《外台秘要》)
〔子和〕茶調散 瓜蒂、好茶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齏汁調下,空心用之。
丹霞僧,病頭痛,常居暗室,不敢見明,其頭熱痛,以布圍其巔,上置冰於其中,日易數次,熱不能已。
諸醫莫識其証,求見戴人。戴人曰︰此三陽蓄熱故也。乃置炭火於暖室中,出汗涌吐,三法並行,七日方愈。
常仲明之子,自四歲得風痰疾,至十五歲轉甚,每月發一二次,發必頭痛,痛則擊數百拳,出黃綠涎一二盞方愈。此年發益頻,目見黑花,昏不知人,三四日方省,諸醫皆用南星、半夏化痰之藥,終無一效。戴人以雙解散發汗,以苦劑吐痰,病去八九,續以分劑平調,自春至秋,如此數次,方獲全瘥。
邪在胃而頭痛者,必下之,其証必兼隔痞,或動作則痛甚,或右手脈滑盛者是也。治法並見脾胃條。
東風生於春,病在頭,俞在頸項。(全文五臟。)春氣者,病在頭。(惡風為胃風。)
〔河〕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至其風日則少愈,大川芎丸主之。
大川芎丸 治首風旋暈弦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體拘蜷。
川芎(一斤) 天麻(四兩,用鄆州者)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服。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神聖散主之。
神聖散 治腦風,邪氣留飲不散,項背怯寒,頭痛不可忍者。
麻黃(去節) 細辛(去苗) 干葛(生一半,炒一半) 藿香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煮荊芥、薄荷,酒調下,茶亦得。並治血風証。
又方 治腦風邪氣留飲,頭疼不可忍者。用遠志末,不以多少,於鼻中搐,於痛處揉之,相兼前藥可用也。
〔丹〕頭疼連眼痛,此風痰上攻,須用白芷開之。
雨前茶 川芎 白芷 防風 台烏 細辛 當歸為末,湯調服。
〔世〕偏正頭風,川芎、細辛、防風、白芷、烏頭尖、全蠍梢、南星薑製、麝香少許,為末,每一字,溫酒調服。
〔丹〕頭風方 羌活(三錢) 細辛(一錢) 川芎(二錢) 干葛(二錢) 甘草(一錢半) 防風(二錢) 半夏(一錢)上除川芎、細辛二味外,研為末,用酒和炒,曬乾,入川、細二味末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下。
又方荊芥 草烏尖(七片) 防風 甘草 台芎 蔓荊子 桔梗 麻黃
上為末,茶調服。
〔《本》〕治頭疼,面赤,煩悶咽乾,上膈風痰,頭目暈昏,百節疼痛,背項拘急,芎辛丸 。
川芎 防風 僵蠶 獨活(各一兩) 桔梗(三兩) 麻黃 細辛 白附子 羌活 甘草(各四兩) 薄荷荊芥(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茶酒吞下,食後。
〔垣〕徹清膏 川芎(三錢) 蔓荊子(一錢) 細辛(一分) 本(一錢) 薄荷(三分) 生甘草(半錢) 炙甘草梢(半錢)
上為細末,食後,茶清調下一錢,或半錢。
〔《本》〕治頭目風。荊芥穗、細辛、川芎等分為末,飯後湯點二錢。
凡治頭痛,皆用芎、芷、羌、防、辛等溫氣藥升散者,由風木虛,不能升散,而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故用此助肝木,散其壅塞也。若風盛,疏散太過而痛,服辛散藥反甚者,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乃愈。
後乳香盞落散是也。
〔羅〕乳香盞落散 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疼不可忍,大有神效。
御米殼(去蒂,四兩) 陳皮 甘草(炙) 桔梗(去蘆) 柴胡(去苗,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鐘,入燈心十莖,長四指,同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垣〕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太陰痰厥頭痛,眼黑頭旋,惡心煩亂。(方見眩門。)東垣先生,壯歲病頭痛,每發時兩頰青黃,眩運目不欲開,懶於言語,身沉體重,兀兀欲吐,數日方過。
潔古老人曰︰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名曰風痰,宜以局方玉壺丸治之。少風濕藥二味,可加雄黃、白朮,以治風濕。更有水煮金花丸,更灸俠溪二穴,各二七壯,不旬日愈。是知方者體也,法者用也,徒知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工,信矣哉。(金花丸方見咳嗽。)
〔丹〕徐舍人因作勞,頭與目眶痛,足冷身熱,脈大而不甚數,作勞痰治之。
半夏(二錢) 川芎 黃芩 白朮 陳皮(各一錢半) 木通(一錢) 甘草(少許)分二帖煎,薑一片,下保和丸三十丸。
〔羅〕茯苓半夏湯 治風熱痰逆嘔吐,或眩運頭痛。
半夏(三個,稍大者製) 赤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湯洗) 黃芩(一錢) 甘草(一錢)上用水二鐘,生薑三片,煎一盞,分三服作一日,溫服無時。
〔丹〕又治濕痰頭痛。
黃芩(酒炒,三錢) 蒼朮(酒炒,一兩) 川芎 細辛(各二錢) 甘草(一錢)為末,擂生薑一片,和勻,茶清調服。
賈孺人,脈沉,有痰頭痛。
川芎(一錢) 澤瀉(一錢,酒炒) 白朮(一錢半,酒)煎下茯苓丸三十粒。(茯苓丸方見痰飲門。)
〔《聖》〕治偏正頭疼,並夾腦風,連兩太陽頭痛。以白僵蠶細研為末,用蔥茶調服方寸匕。
上濕痰頭痛,用半夏、南星及酒朮、酒芩,燥其痰也,風痰頭痛,用風藥,餘者並見風頭痛條。
〔《素》〕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脈解篇)
〔孫〕館職學士張居易,嗜酒散誕,不為名利拘束,忽發熱頭疼,俾翰林醫官治之,十日愈甚。諸學士共議召孫,孫至脈之。曰︰余人皆曰傷寒,故作此疾也。張學士好酒多,痰食所傷也,今疾非傷寒,而右手脈甚數,左手脈平和,此必傷酒食而作頭痛,宜吃食藥五七丸,俟之半日,進退決矣。孫遂用食藥,經食久,膈漸寬,頭痛遂減,再進利膈藥,遂獲安。大凡陽邪頭疼,經十日,豈得不變發熱而狂亂,故知非傷寒,乃食病之過也。
〔丹〕胡孺人因吃冷粉與肉,頭痛自汗,膈痞,小便赤。
白朮(二錢半) 陳皮(一錢半) 木通 川芎 黃芩(各半錢)薑水煎熟,吞下草豆蔻丸、阿魏丸、保和丸各五十粒。
脈動作頭重痛,熱氣潮者,屬胃。(謂胃有酒食及痰疾之類也。)
〔丹〕頭痛如破,酒炒大黃半兩,茶煎服。
上以酒炒大黃下頭痛,蓋病在胃而頭痛者,必下之方愈也。如孫兆以利膈藥,下張學士傷食頭痛,詳見本條。郭茂恂以黑龍丹,下其嫂金華君產後污血頭痛,詳見產後頭痛,皆下咽即安是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東垣清空膏之類治之。(全文見治虛實後法。)頭痛巔病,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頭痛。(全文見治虛實法。)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疼也,用玉真丸治之。東垣云︰此寒濕頭痛,氣上而不下也。(玉真丸方見寒熱條。)運氣 頭痛有四︰一曰火鬱於上而痛。經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濕,其病氣怫於上頭痛;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其病熱鬱於上頭痛。又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治以寒劑為君也。
二曰寒氣逐熱氣上行而痛。經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複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又云︰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頂巔腦戶中痛,目如脫。又云︰太陽之複,心痛痞滿頭痛,治以熱劑為君也。
三曰濕邪傷腎膀胱而痛。經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腰脊頭項痛,時眩。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又云︰太陰之複,頭頂痛重而掉 尤甚,亦治以熱劑為君也。
四曰陽明複氣,兼非位之心病而痛。經曰︰陽明之複,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治以溫劑也。
〔垣〕白芷散 治風頭痛,搐鼻。
石膏(二錢) 薄荷(三錢) 芒硝(二錢) 鬱金(一錢) 香白芷(二錢)上細末,口噙水搐鼻,若症在太陽加羌活二錢,防風一錢,紅豆二粒,為末搐之。
川芎散 搐鼻。
青黛(二錢半) 蔓荊子 川芎(各一錢二分) 鬱金 芒硝(各一錢) 石膏(一錢三分) 細辛根(一錢) 薄荷葉(二錢) 紅豆(一粒)
上為末,搐鼻。
〔丹〕瘦人搐鼻藥。
軟石膏 朴硝(各半錢) 腦子 檀香皮 荊芥 薄荷葉(各一錢) 白芷 細辛(各三錢)
〔羅〕如聖散 治眼目偏痛頭風。
麻黃(燒灰,半兩) 盆硝(二錢半) 麝香 腦子(各少許)上件為細末,搐之神效。
又方楊梅青 硝石 伏龍肝(等分)
上為末,搐鼻立效。
〔河〕瓜蒂神妙散 治偏正頭目昏眩,及偏正頭痛。
焰硝 雄黃 川芎 薄荷葉 道人頭(即蒼耳子) 藜蘆(各一分) 天竺黃(一錢半)
上為細末,含水,鼻中搐一字,神驗。
上六方,搐鼻,治頭痛屬熱者也。
〔《本》〕治八般頭風。
草烏尖 細辛(等分) 黃丹(少許)
上為細末,葦管搐入鼻中,立效。
〔丹〕治卒頭上痛。皂莢末吹鼻,嚏則止。(《斗門方》。)
〔世〕火筒散 治頭風應驗方。
蚯蚓糞(四錢) 乳香(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紙筒自下燒上,吸煙搐鼻內,神效。
〔仲〕頭痛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 食鹽(等分)上二味,為末,以方寸匕,摩疹上,令藥力行。
〔《聖》〕治風頭痛,每天欲陰風雨先發者。用桂心一兩為末,以酒調如膏,用敷頂上並額角。
治頭風餅子 五倍子 全蠍 土狗(七個)
上為末,醋糊作如錢大餅子,發時再用醋潤透,貼太陽穴上,炙熱貼之驗甚,仍用帕子縛之,啜濃茶,睡覺即愈。
〔《聖》〕治時氣頭痛不止。用朴硝二兩為末,生油調塗於頂上。
〔《經》〕患頭風,山豆根,搗末,油調塗之。
〔《食》〕治熱風頭痛,燒杏仁令煙盡,去皮尖,以亂髮裹之,咬於所患處齒下,其痛便止。
〔世〕偏正頭痛風,醉頭風,以蓖麻子九粒,先用米調成膏,塗茶碗底,卻用火燒蓖麻仁煙出,以茶碗覆熏煙上,候煙盡,用少湯沖開服之,覺額上癢是效。
〔丹〕頭內如蟲蛀響,名天白蟻。用茶子細末吹鼻中。(《周氏方》。)
〔《靈》〕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厥病篇下同)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足厥陰。(頭痛項胛盛者,取血與厥陰。)厥頭痛,貞貞(都耕切。)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厥陰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經云︰頭目苦痛取之項中兩筋間,蓋風府穴也。又云︰足太陽脈是動則沖頭痛,目如脫,項似拔。所生病者頭囟項痛,故應頭痛,取足太陽也。)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經云︰足少陽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所生病者頭痛,故耳前後脈涌熱者,取足太陽也。)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頭痛不可取於 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刺,不可遠取也。頭痛不可刺者,大痺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陽迎頭痛腦滿,不得息,取之人迎。(陽迎,即陽逆也。又云︰肝氣逆頭則痛耳聾頰腫,取血者,是瘀血腫滿處取之也。)
〔《摘》〕偏正頭風︰絲竹空(沿皮向外透率谷。) 風池(橫針入寸半,透風府。) 合谷(半寸以上穴未愈,再取。) 解溪 三里 中脘(中脘一穴,灸五十壯。)
〔《集》〕正頭風︰百會(一分,灸七壯。) 上星(二分,灸七壯,三棱針出血亦得。) 合谷(不愈,再取。)神庭(灸七壯。) 太陽(在兩額角眉後紫脈上,三棱針出血亦得。)醉頭風︰(內攢竹一穴,《通玄》同) 印堂(一分,灸五壯) 攢竹(一分,沿皮橫透魚腰) 三里 膻中(灸)風門(沿皮向外一寸)
〔《摘》〕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天牖(五分,留七呼,不宜補,亦不宜灸,若灸之則面腫脹,合當取下穴。 (六分,留三呼,瀉五吸,後取天牖、風池即瘥,此古流注之法。)
〔潔〕頭風︰後溪 京骨上手足太陽。
〔《玉》〕頭痛嘔吐︰神庭(一分。)印堂(在兩眉中,沿皮透左攢竹,補三吸,轉歸元穴,退針沿皮透右攢竹,補三吸。)
〔《摘》〕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腎厥頭痛︰涌泉(三分,彈針出血。)嘗治一老婦人頭痛,久歲不已,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黑,遂用三棱針盡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數盞,後視其受病之經灸刺之,而得全愈。即經所謂大痺為惡,及頭痛,久痺不去身,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是也。
〔《甲》〕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靈主之。頭痛身熱,引兩頷急(一作痛),腦空主之。
頭痛,目窗、天沖、風池主之。(以上諸穴在頭部第三行也。)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熱病頭痛,引目外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疼,懸厘主之。熱病,偏頭痛,引目外,懸厘主之。醉酒風熱,發兩角眩(一云兩目)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云︰此條在風篇。)頸額 滿,引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曲鬢主之。(以上諸穴皆在耳前也。)頭痛引頸,竅陰主之。頭風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失履,口 僻,頸頂搖,牙車急,完骨主之。(以上諸穴皆在耳後也。)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俠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頭痛目眩,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主之。(以上諸穴皆在面部也。)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
頭風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欲脫,汗出寒熱,面赤頰中痛,項強不可左右顧,目系急,瘈瘲,攢竹主之。頭眩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拆,天柱主之。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 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束骨主之。風眩頭痛,少海主之。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喜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痺不能言,豐隆主之。陽厥淒淒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嘔,三里主之。厥頭痛,面腫起,商丘主之。厥頭痛,孔最主之。頭重頂痛目不明,風到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惡風,刺腦戶主之。頭重目瞑,厥,寒熱,項強難以顧,汗不出,陶道主之。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瘈瘲,裡急,腰股相引痛,命門主之。
〔《素》〕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平人氣象論)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
〔《脈》〕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不見,見諸脈病雜法。下而不上,《甲乙經》作卒視上而不下者是。)病若頭痛目痛,脈急短澀死。(未詳其義。)
〔《大》〕一奇散 治產後頭疼,用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丹〕產婦年三十餘,身熱頭痛肚痛。
陳皮 白朮 白芍(各二錢) 黃芩(二錢半) 川芎(一錢) 乾薑 牡丹皮 甘草(各一錢半)荊芥(半錢)分四帖煎服。
〔《保》〕治產後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加減四物湯 。
蒼朮(一兩六錢)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炒) 白芷(各一兩) 石膏(二兩半) 細辛(一兩半)當歸 甘草(各五錢)上粗末,每一兩水煎,服無時。如有汗者,知氣弱頭痛也,方中加芍藥三兩,桂一兩半,生薑煎。如痰癖頭痛,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生薑煎。如熱痰頭痛,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薑三片,煎服。
〔《大》〕芎附散 治產後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
上大附子一枚,釅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加川芎一兩,並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下。
郭茂恂嫂金華君,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痛定目複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進黑龍丹半粒,疾少間,中夜再服下,瞑目寢如平昔,至平旦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黑龍丹方見產後血不下條。)
頭半邊痛者是也,當與前頭痛相參用之。
〔丹〕偏頭風。有痰者多。
左屬風︰荊芥 薄荷。左屬血虛︰川芎 當歸。
右屬痰︰蒼朮 半夏。右屬熱︰黃芩。
〔羅〕川芎散 治偏頭痛,神效。
甘菊 石膏 川芎 白僵蠶(生。各六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
〔潔〕治頭痛連睛痛。
石膏 鼠粘子(炒)
上為末,茶清食前調下。
〔垣〕細辛散 治偏頭風。
細辛(二分) 川芎(七分) 柴胡(二錢) 黃芩(酒炒,一錢) 生黃芩(五分) 瓦粉(二分)甘草(炙,一錢半) 黃連(酒炒,七分) 芍藥(半錢)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溫服之。
〔《經》〕 治偏頭痛絕妙。蓽茇為末一兩,於食前用清粥飲調半錢服。
〔《本》〕 治風寒客於頭中,無時疼痛,牽引兩目,遂至失明,宜白附散 。
白附子(一兩) 麻黃(不去節) 川烏 南星(各半兩) 全蠍(五個) 乾薑 朱砂 麝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酒調一字服,略睡少時效。
一族人患頭痛不可忍,一服瘥。
治偏頭風。
豬牙皂角(去皮筋) 香白芷 白附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右疼右邊臥,左疼左邊臥,皆疼仰臥,食後服。
〔丹〕偏頭風,蓽茇、豬膽搐鼻中。
〔《本》〕治偏頭風,用好蘿卜自然汁一蜆殼許,令患人仰臥,左疼注左,右疼注右,或兩邊皆疼皆注之,雖十年患者亦效。王荊公患十二年,用之立效。後醫數人皆愈,此禁中秘方。
〔《靈》〕 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厥病篇)
頭痛而起核塊者,是也。
〔子和〕凡雷頭懶於俗呼之,謬名也。可用茶調散吐之,次用神芎丸下之,然後服烏荊丸及愈風餅子之類。衰者,可用涼膈散消風散熱。
茶調散方(見上下部,即二仙散是也。)
神芎丸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日三服。
愈風餅子 川烏(炮,半兩) 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風 細辛 天麻 羌活 荊芥 薄荷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細嚼茶酒送下,不計時候。
涼膈散(方見前寒熱條。)
〔《保》〕夫治雷頭風者,諸藥不效,為與証不相對也。蓋雷頭風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製藥內加荷葉者,象震之形,其色又青,乃述類象形,當煎《局方》中升麻湯主之。
升麻湯 治頭面疙瘩,憎寒拘急,發熱,狀如傷寒,升麻 蒼朮 荷葉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食前後。或燒全荷葉一個,研細調藥,服之妙。
〔子和〕雷頭風者,是頭上有赤腫結核,或如酸棗狀,可用 針出血則愈矣。
〔《素》〕雷頭風︰上囟 百會 風池。
頭痛如腫,大如斗是也,大率多是天行時疫病。
〔垣〕泰和年,東垣以監納濟源稅,時長夏多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面目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如染之多不救。張縣丞亦得此証,至五六日,醫以承氣東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或曰李明之存心於醫,可以請治,遂命診視,具說其由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
此雖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而為腫盛,以承氣下之,瀉胃中之實熱,是誅罰無過,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遂處方用黃連、黃芩,味苦寒,瀉心肺間熱以為君。橘紅、玄參苦寒,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翹、鼠粘子、薄荷葉苦辛平,板藍根味甘寒,馬屁勃、白僵蠶味苦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桔梗味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共為細末,用湯調,時時服之,拌蜜為丸,噙化之,服盡良愈。因嘆曰︰往者不可追,來者尤可及。凡他所有是病者,皆書方以帖之,全治甚眾。
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 黃連(各半兩) 人參(三錢) 橘紅 玄參 甘草(生,各二錢) 連翹 鼠粘子 板藍根馬屁勃(各一錢) 白僵蠶(炒,七分) 升麻(七分) 柴胡 桔梗(各二錢)
上為細末,服如前法,或加防風、薄荷、川芎、當歸身,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之,食後時時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熱甚者,宜砭刺之。
〔海〕大頭病者,雖在身半以上,熱伏於經,以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以成此疾。至於潰裂膿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謂之疫癘也。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實資少陽相火為之熾,多在少陽,或在陽明,甚則逆傳。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其經而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發於首,多在兩耳前後,所先見出者,為主為根,治之宜早,藥不宜速,恐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已作,有傷人命矣。此疾是自外而之內者,是為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之處,至高之分,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部分,既著無形,所傳無定,若用重劑大瀉之,則其邪不去,反過其病矣。雖用緩藥,若又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咸失緩體,則藥不能除病矣。當徐徐漬無形之邪,或藥性味形體據象服餌,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或酒炒浸之類皆是也。後急者,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染於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反損陰也。此卻為客邪,當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為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惟不能解其紛,而反致其亂矣,此所以治主當緩也。治客當急者,謂陽分受陽邪,陰分受陰邪,主也。陰分受陽邪,陽分受陰邪,客也。凡所謂客者當急去之,此治急以客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為邪者,出於耳前後也。
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過,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服畢,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又以鼠粘子新瓦上炒香, 咀煎去渣,納芒硝各等分,亦細細呷之。當食後用,徐得微利。及邪氣已,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後藥,依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湯。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太陽行經,加羌活、防風、荊芥之類。選而加之,並與上藥均合,不可獨用散也。
〔潔〕黑白散 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酒浸) 白花蛇(去頭尾,酒浸) 雄黃(二錢) 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無時。
〔海〕疫毒頭腫者,甘桔東加鼠粘子、大黃、芒硝。
〔丹〕大頭天行病。
羌活 酒芩 酒蒸大黃
〔《素》〕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全文見厥。)
〔《山》〕大頭風,用井底泥調大黃、芒硝塗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裡者宜之。)運氣 大頭病皆屬火,蓋經所謂上腫者,即其屬也。經云︰少陽司天之政,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民病上,怫腫色變。又云︰少陰司天之政,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民病嗌乾腫上,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其治方,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
〔丹〕眉痛,屬風熱與痰,作風痰治。類頭風,用白芷、酒黃芩末,酒調下。
又方川烏 草烏(二味為君,童便浸炒) 細辛 羌活 黃芩 甘草(各等分,為佐)
〔垣〕選奇湯 眉骨痛不可忍。
防風 羌活(各三錢) 酒黃芩(一錢,冬不用,如能食熱痛者加之) 甘草(三錢,夏生冬炙用)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稍熱服,食後時時。
《撮要》、《摘英》眉攢內痛︰解溪
〔《玉》〕眉間痛︰攢竹(瀉出血,沿皮透魚腹。) 頭維(一分,沿皮斜向下透懸顱,選而用之,不必盡取。)眉棱骨痛︰攢竹 合谷 神庭
〔垣〕紅豆散 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
麻黃根(炒,半錢) 苦丁香(半錢) 紅豆(十粒) 羌活(燒) 連翹(各三錢)上五味為細末,鼻內搐之。
又方羌活根(燒) 連翹(各三錢) 紅豆(半錢)
上為末,搐鼻。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全文見針灸。長強穴在脊,即尾骨端也。)
〔《撮》〕頭重如石︰印堂(一分,沿皮透攢竹,先左後右,彈針出血。)
〔羅〕肝經風盛,木自搖動。《尚書》云︰滿招損。老子云︰物壯則老。故木凌脾土,金來克之,是子來為母複仇也。使梳頭有屑皮,見肺之証也,謂肺主皮毛。大便實,瀉青丸主之;虛則消風散主之。(瀉青丸方見治虛實法。)
消風散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痛,肌肉蠕動,目眩旋運,耳簫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燥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惡心。
芎 羌活 人參 茯苓(去皮) 白僵蠶 藿香(去土) 荊芥 甘草(炒) 蟬殼(去土。
各二兩) 濃朴(去皮,薑製) 陳皮(去白,各半兩) 防風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頭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脫著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身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半盞,不拘服之。小兒虛風,目澀昏倦,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亦得。
〔丹〕 頭癢風屑發黃,用酒炒大黃茶調服。
〔海〕萬病紫菀丸 治頭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薑湯下。(方見積塊條。)
〔《本》〕治風屑極燥癢無時,此乃氣虛,風邪侵於皮表而生。用藜蘆不拘多少為末,先洗頭,須避風,候未至十分干時,用末糝之。須用入發至皮方得,緊縛之兩日夜,次日即不燥癢。如尚有些少,可再用一次立效。
禹錫按陳藏器云︰鹽麩子,主頭風白屑,效。(俗名麩鹽桃,其末結五倍子。)
〔《經》〕患頭上白屑極多,山豆根油浸塗,以孩兒乳汁調塗效。
〔《本》〕又方白芷 零陵香(各等分)
上為末,如前法用之,候三五日篦去,敷三二次,終始不生。
〔《靈》〕黃帝曰︰病而不得眠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又曰︰病目不得視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大惑論)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 。(以蹺脈考之,當作“目內 ”。)陽氣盛則 目,陰氣盛則瞑目。(寒熱論)帝問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何氣使然?伯高曰︰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陷”當作“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瞑。黃帝曰︰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黃帝曰︰善。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者也。願聞其方?伯高曰︰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邪客篇按︰本草秫米即所謂糯米是也。)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寐,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清則目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則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大惑篇)
〔海〕膽虛不眠,寒也,酸棗仁炒,竹葉湯調服。(《聖惠方》)膽實多睡,熱也,酸棗仁生用末,茶薑汁調服。(《濟眾方》一法酸棗仁一兩生用,臘茶二兩,以生薑汁塗炙微焦,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盞,煎六分,溫服,無時。)
〔仲〕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 主之。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 茯苓 芎 (各二兩。一方加生薑二兩)上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本》〕治膽虛不得眠,四肢無力,鱉甲丸 。
鱉甲 酸棗仁 羌活 牛膝 黃耆人參 五味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杵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送下。
〔《聖》〕治骨蒸勞,煩心不得眠。用酸棗仁一兩,水一大盞半,研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黃汁一合,更煮過,不計時服之。
〔《素》〕帝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寄之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精有所寄之則安,《太素》作“精有所倚則臥不安”是也。)
〔海〕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酸棗仁,六物煮服。
〔《本》〕真珠母丸 治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寬散而不收,狀若驚悸。
珠母(三分,研細用碾) 當歸 熟地(各一兩半) 人參 酸棗仁 柏子仁 犀角 茯苓(各一兩)沉香 龍齒(各半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後臥服。
獨活湯 獨活 羌活 人參 前胡 細辛 半夏 五味子 沙參 白茯苓 酸棗仁 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薑三片,烏梅半個,同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候。
紹興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更醫不效。予為診視,詢之曰︰醫作何病治?董曰︰眾皆以為心病。予曰︰以脈言之,肝經受邪,非心病也。肝氣因虛,邪氣襲之,肝藏魂者也,游魂為變。平人肝不受邪,臥則魂歸於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飛揚若離體也。肝主怒,故小怒則劇。董欣然曰︰前此未之聞,雖未服藥,已覺沉 去體矣,願求治之。予曰︰公且持此說,與眾醫議所治之方而徐質之。
閱旬日,複至云︰醫遍議古今方,無與病相對者。故予處此二方以贈,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用真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也。龍齒虎睛,今人例以為鎮心藥,殊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類也。蓋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而藏魄。
龍能變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予謂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萬物有成理而不失,在夫人達之而已。
〔垣〕羌活勝濕東加柴胡,治臥而多驚,邪在少陽厥陰也。(方見腰痛)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全文見水腫。)《內經》半夏湯治不得臥,乃去飲之劑也。(方見前陰陽條。)
〔無〕溫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兼治驚悸。(方見驚悸。)
〔丹〕煩不得眠,六乙散加牛黃服之。(即益元散。)
〔子和〕一富家婦人,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得寐,無藥可療,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兩手脈俱緩,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議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食進,其脈得平。(此因膽虛不能製脾之思慮而不寐,今激之怒,膽複製脾故得寐也。)
〔《素》〕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
《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逆調論)喘不得臥,以喘法治之。
厥不得臥,以腳氣法求之。
〔《素》〕帝曰︰人之不能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肺大,肺大則不得偃臥。
〔《撮》〕膽寒不得臥︰竅陰(一分,補之灸。)
〔《甲》〕驚不得眠,善,水氣上下,五臟游氣也,陰交主之。不得臥,浮 主之。
〔子和〕陳州長史一小兒病,寐而不寤三日。諸醫作睡驚治之,或欲以艾火灸之,或以大驚丸及水銀餅子治之。其父曰︰此子平日無疾,何驟有驚乎?以子之病問戴人,戴人診其兩手脈,皆平和。
戴人曰︰若驚風之脈,當洪大而強,今則平和,非驚風也。戴人竊問其乳母,爾三日前曾飲酒醉否?
蘧然笑曰︰夫人以煮酒見餉,酒味甚美,三飲一罌而睡。夫陳酒味甘而戀膈,酒氣滿乳,兒亦醉也。
乃銼甘草、干葛、葛花、縮砂仁、貫眾煎汁,啜之立醒。
運氣 多睡皆屬內熱。經云︰陽明司天之政,初之氣,陰始凝,氣始肅,病中熱,善眠是也。
〔《怪穴》〕困睡多︰無名指第二節尖。(灸一壯,屈手指取之。)
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又云︰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故以喉咽入肝膽部。
〔《素》〕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太陽陽明論)地氣通於嗌。(全文見五臟。咽喉下接連胸中肺葉之間。嗌即咽之低處也,咽即嗌之高處也。)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懸壅者,音聲之關也。(全文見喑。)
〔子和〕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咽氣通於地。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辟,掩其喉,則其食下。不掩之,其喉錯。必舌抵上,則會厭能閉其喉矣。四者交相為用,闕一則飲食廢而死矣。
凡經云喉痺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閉塞也。雲咽痛雲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塞也。雲喉痺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蓋病喉痺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痺也。今以喉咽俱病諸方,並入喉痺門中。
喉痺惡寒,及寸脈小弱於關尺者,皆為表証。宜甘桔湯、半夏桂枝甘草湯,詳寒熱發散之。
若水漿不得入口者,用解毒雄黃丸四五粒,以極酸醋磨化灌入口內,吐出濃痰,卻服之。間以生薑自然汁一蜆殼噙下之,神效。
按喉痺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薑汁散其外寒,則內熱得伸而愈矣。切忌膽礬酸寒等劑點喉,反使其陽鬱結不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反使其陽下陷入裡,則禍不旋踵矣。
韓和云︰寸脈弱小於關者,宜消陰助陽。垣云︰兩寸脈不足,乃陽氣不足,故用表藥提其氣,升以助陽也,或三部俱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痺,鄉村病皆相似者,屬天行運氣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大忌酸藥點之,寒藥下之。郁其邪於內,不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至為喉痺。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痺。治宜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宜陽毒諸方汗之。
其二屬濕。經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鬱喉痺。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痺。
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宜陰毒諸方汗之。
〔仲〕桔梗湯 治傷寒客熱咽痛。(方見傷寒咽痛。海藏治咽痛甘桔東加鼠粘子、竹茹妙。)
〔無〕荊芥湯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咽之痛甚。
荊芥(半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煎六分,去渣溫服。
〔《活》〕半夏桂枝甘草湯 治暴寒中人咽痛。(方見傷寒咽痛。)
〔無〕治卒喉痺不得語。小續命東加杏仁七個煎,甚妙。(續命湯方見中風門。)
〔和〕五香散 治喉咽腫痛,毒氣結塞不通。
木香 沉香 雞舌香 薰陸香(各一兩) 麝香(另研,三錢)
上為末,入麝香研勻,每二錢,水一盞,煎服不拘時。
〔《本》〕治中風急喉痺欲死者。白僵蠶搗篩為末,生薑自然汁調下,喉立愈。(丹溪云︰僵蠶屬火而有土與木,老得金氣而僵,治喉痺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疾。)
〔陳〕附子去皮,炮令坼,以蜜塗上炙之,令蜜入內,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痺。
〔和〕如聖勝金錠 治咽喉急閉,腮頷腫痛。並單蛾,結喉,重舌,木舌。
硫黃(細研,一兩半) 川芎(一兩) 臘茶 薄荷(去根梗,各半兩) 貫眾(二兩) 硝石(研,四兩)荊芥(二兩)
上為末,生蔥汁搜和為錠,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葉,卻用藥一錠,同嚼極爛,井水咽下。
甚者連進三服,並以一錠安患處,其病隨藥便消。
〔羅〕征南帥不鄰吉歹,病咽痛下利。(方見表熱裡寒門。)洪武戊辰春,鄉村病喉痺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及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湯,加黃連、半夏、僵蠶、鼠粘子根等劑發之。挾虛者,加參、耆、歸輩。水漿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黃丸,醋磨化之灌喉,痰出,更用生薑汁灌之,卻用上項藥無不神驗。若用膽礬等酸寒點過者,皆不治,蓋邪郁不出故也。
〔羅〕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及急喉閉,卒然倒仆,牙關緊急。
雄黃 鬱金(各一分) 巴豆(去皮油,十四個)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綠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立蘇。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斡口開灌之下咽,無有不治。如小兒驚熱,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小大加減。
(一法用雄黃丸三粒,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大》〕治纏喉風。雄黃一塊,新汲水磨,急灌吐,瘥。
〔丹〕纏喉風屬熱痰,宜用鵝翎蘸桐油探吐之。又法,用射干逆流水吐之。
〔世〕遠志去心為末,每半錢,水小半盞調服,口含竹管,吐痰涎極捷,治喉痺如神。
烏犀角膏 治咽喉腫痛,及一切結喉、爛喉、遁尸、纏喉、痺喉、急喉、飛絲入喉、重舌、木舌等証。
皂莢(兩條,子捶碎,用水三升浸一時久,挪汁去渣,入瓦器內熬成膏) 好酒(一合)焰硝 百草霜(研,一錢,同皂角膏攪勻令稠) 人參(一錢,為末) 硼砂 白霜梅(各少許。並研入膏中)上拌和前藥,用鵝毛點少許於喉中,以出盡頑涎為度。卻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冷,次用生薑片擦之,然後用藥。
〔《山》〕纏喉風。皂角揉水灌下,得吐愈。
〔《斗》〕治纏喉風喉痺,飲食不通欲死者。用反魂草根一莖,淨洗,納入喉中,取寒痰出即瘥,神驗。
更以馬牙硝津咽之,即絕根。反魂草,一名紫菀。
〔世〕治咽痛。用土烏藥,即矮樟根,以醋兩盞煎一盞,先噙後咽,吐出痰涎為愈。
〔杜〕治纏喉風,束氣不通。用蛇蛻炙黃、當歸等分為末,溫酒調下一錢匕,得吐愈。
〔羅〕備急如聖散 治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細研) 藜蘆(生用) 白礬(飛) 豬牙皂角(去皮,炙黃)上等分,為細末,每用一豆大,鼻內搐之,立效。
〔世〕一字散 治喉閉,氣塞不通,飲食不下。
雄黃(另研,一分) 蠍梢(七枚) 白礬(生研) 藜蘆(各一錢) 豬牙皂角(七錠)
上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為愈。
治喉咽痛,牙關緊急,用巴豆去殼,以紙壓出巴豆油在紙上,以此紙作捻子,點火吹滅,以煙熏入鼻中,即時口鼻涎流,牙關開矣。
喉痺不惡寒者,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証,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白礬等酸劑收之也。韓祗和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云︰兩寸脈實,為陰盛陽虛,下之則愈。
故予每用此法,治急喉痺,如鼓應桴,或三部俱實,亦可用其法也。
〔無〕玉鑰匙 治風熱喉痺,及纏喉風。
焰硝(一兩半) 硼砂(半兩) 腦子(一字) 白僵蠶(一分)
上為末,以竹管吹半錢入喉中,立愈。
〔世〕治喉痺咽痛,用蒲黃、甘草、青黛、芒硝,等分為末,時時咽豆許,神效。
〔《外》〕療喉痺神驗。朴硝一兩,細細含咽汁,立愈。
〔無〕玉屑無憂散 治纏喉風,咽喉疼痛,語聲不出,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小兒奶癖,或誤吞骨屑,哽塞不下。
玄參 貫眾 滑石 砂仁 黃連 甘草 茯苓 山豆根 荊芥(各半兩) 寒水石( )硼砂(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先抄入口,以清水咽下。此藥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療渴。
〔丹〕治喉痺,呼吸不通,須臾欲絕。絡石草二兩,水升半,煎取二盞去渣,細細呷之,立通。(《外台秘要》本草云︰絡石味苦溫微寒無毒,主風熱。)治喉痺。白瑞香花根寸許,研細調灌之妙。(白瑞香藥性未詳。)
〔葛〕卒喉痺。取黃柏片含之。又黃柏一斤, 咀,酒一斗,煮二沸去渣,恣飲便愈。
〔世〕喉痺,水穀不下。蘿卜汁咽之甚佳。(蘿卜下氣甚速。)
〔丹〕又方 李實根一片,噙口內佳。
治風熱痰喉痺,先以千緡湯,次以四物湯加黃柏、知母,養陰則火降矣。
〔《靈苑》〕治急喉閉,逡巡不救者,蠡魚膽,臘月收,陰乾為末,每用少許點患處,藥至即瘥。病深則水調灌之。
〔丹〕用李實根研,水敷頂上一遭。
治喉痺卒不語。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及婦人雞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千金方》)又方焰硝 枯礬(各五分) 硼砂(一錢) 杜牛膝調敷上降之之劑。
〔羅〕開關散 治喉風氣息不通。
白僵蠶(炒,一兩) 枯白礬(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水調下,細細服之。
〔《本》〕治纏喉風。用白礬末半錢,烏雞子清一個,二味調勻,灌入喉中,立效如神。此方活人不計數,幸毋忽。
〔《山》〕喉閉。用枯礬末吹納喉中,急用燈盞底油腳灌下。
〔世〕治喉痺。馬屁勃、白礬等分為細末,以鵝翎吹入喉中,吐痰二升愈。(馬屁勃味辛平。)治喉閉。一握金一握,燒灰,拌白礬末炒青色為度,用箸三四根,壓下舌,看喉中端的,吹入患處妙。此藥一名八角荷,一名山荷葉,如川芎樣生深山。詩云︰一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硫黃怕我死,水銀化成砂。
〔無〕神效散 荊芥、蓖麻肉等分為末,蜜丸皂子大,綿裹含化,治喉痺語聲不出者佳。
〔丹〕又方 豬牙皂角,和霜梅為末噙之。
〔世〕治喉痺咽腫,手足不和惡寒者,用鴨嘴膽礬末,以箸蘸藥點患處,藥至即瘥,神效。
上收之之劑。
〔海〕治喉痺。取蠐螬蟲汁,點在喉中,下咽即開。
〔崔〕治喉痺壅塞不通。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乾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極驗。咽喉塞,服之皆瘥。
〔丹〕又方 用茜草一兩煎服,降血中之火。
〔世〕治咽腫。杜牛膝搗自然汁,和醋服之。(本草云︰杜牛膝主血結及血塊。)
〔無〕馬鞭草散 治患喉痺咽腫連頰,吐氣數者。
馬鞭草(本草云︰馬鞭草味辛涼,破血主 癖血瘕,通月經。)上搗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許。又一法,用馬銜鐵,煮汁服,亦妙。
〔丹〕治喉痺。射干切一片,含咽汁。(《外台秘要》)本草云︰射干破血消 。治療老血在心脾間,味辛涼微溫有毒。)
〔孫〕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於夾袋中取藥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頃潘吐出膿血立愈。翌日,潘詣孫謝曰︰火急之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一百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
孫以其方授之,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細銼,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半錢吹入喉中。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
急喉痺,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間者,此為肺絕之候,速宜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如未得參膏,或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素》〕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陰陽別論)
〔海〕治喉閉逡巡不救方。
皂莢(去皮弦子,生,半兩,為細末,以箸頭點少許在腫痛處,更以醋糊調藥末濃塗項上,須臾便破血出,立瘥。丹溪以雞毛蘸敷腫處尤妙。)又 用遠志去心,水調敷項上一遭。
〔丹〕治喉痺。青艾和莖葉一握,用醋同杵敷痺處,冬月用乾者。(李亞方)一法用青艾汁灌下。
〔《山》〕喉閉。用蛇床子燒煙,熏入喉中愈。
〔《本》〕喉中卒被毒氣攻痛者,切商陸根炙熱,隔布熨之,冷輒易,立愈。
〔丹〕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下,大麥面作稀糊咽之,滑膩容易下咽,以助胃氣。(《衍義》云︰以此代粥食也。若能食者,不必用此。)
〔《山》〕挫喉氣不通者,以冷水徐灌之。
《內經》刺灸喉痺法有四。今以經脈所過,咽喉取之驗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痺取之者,通六經也。
其一,取手足陽明。經云︰喉痺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又云︰胃足陽明脈,從大迎前下人迎,附循喉嚨。所生病者頸腫喉痺,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
其病氣逆則喉痺卒喑,取之所別也。又曰︰大腸手陽明脈,所生病者喉痺,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手少陽。經云︰三焦手少陽之脈,出缺盆,上項系耳後,是動則病嗌腫喉痺,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曰︰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痺,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壯者立已,老者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是也。
其三,以經絡所過喉咽者有二。經云︰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故喉之後疼者,取之累驗也。又云︰腎足少陰之脈,上貫肝鬲,循喉嚨,竇漢卿所謂必準者,照海治喉中之閉塞是也。
其四,他病相干致喉痺者有一。經云︰心咳之狀,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取心之俞,蓋大陵穴是也。
〔孫〕文潞公一日喉腫,翰林咽喉科治之,經三日愈甚,上召孫治之。孫曰︰病得相公書判筆一管,去筆頭,水 筆管點藥入喉便愈。孫隨手便刺,相公昏仆,不省人事,左右皆驚愕流汗。
孫乃笑曰︰非我不能救相公,須臾嘔出膿血升餘,旬日乃平複如故。見上,上喜曰︰孫召良醫,甚有手段。予嘗治一男子喉痺,於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盞而愈。由是言之,喉痺以惡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發散,發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污血也。
〔《摘》〕治喉痺︰豐隆 涌泉 關沖(甚者,以小三棱針藏筆鋒中,詐言點藥於喉痺上,乃刺出紫血,頓下立愈。)
〔《撮》〕喉痺乳蛾︰少商(針入一分,臥針向後三分。) 照海 太沖
〔潔〕喉閉不通︰少商 隱白 少沖 涌泉
〔《摘》〕喉痺頷腫如升,水粒不下︰少商(出血。)手大指背頭節(三棱折刺三針,出血。)陽谷(三分。)
〔《甲》〕喉痺,完骨及天容、氣舍、天鼎、尺澤、合谷、商陽、陽溪、中渚、前谷、商丘、然谷、陽交悉主之。喉痺胸中暴逆,先取衝脈,後取三里、雲門(皆瀉之。)
〔《脈》〕喉痺刺少陰,少陰在手腕,當小指掌後動脈是也,針入三分補之。
〔《甲》〕喉痺咽如梗,三間主之。喉痺不能言,溫溜、曲池主之。喉痺氣逆,口,咽喉如扼狀,行間主之。喉痺咽腫,水漿不下,璇璣主之。喉痺食不下,鳩尾主之。
白色粗理者肺大,肺大則多飲,善病喉痺。(全文見診。)心脈大甚為喉 。(全文見治虛實法。)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全文見治法。)
〔丹〕咽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上者,必用玄參。
氣虛人參加竹瀝。血虛四物加竹瀝。
咽痛,有陰氣大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遂成咽痛。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
宜補陰陽,人參一味濃煎湯,細細飲之。(此証皆是勞嗽日久者有之,如用實喉痺條下諸方,非徒無益而反害之。)咽瘡多虛火,游行無製,客於咽喉,宜用人參、蜜炙黃柏、荊芥治之。
潤喉散 治氣鬱夜熱,咽乾梗塞用。
桔梗(二錢半) 粉草 紫河車 香附(各三錢) 百藥煎(一錢半)
上為細末,敷口內。
咽喉生瘡損了,不用生薑,用之辛辣痛,又能散不收。
咽痛實熱者。
黃連 荊芥 薄荷蜜薑汁調噙。
咽中瘡腫,蓖麻子一粒去皮,朴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效。(丹溪云︰蓖麻子屬金,性善收,能遣毒腫。又似屬水,當是外科要藥。)
〔羅〕龍麝聚聖丹 治心脾客熱,毒氣攻沖,咽喉赤腫頭痛,或成喉痺,或結硬不消,愈而複發,經久不瘥。或舌本腫脹,滿口生瘡,飲食難咽,並宜服之。
川芎(一兩) 生地 犀角屑 羚羊角 琥珀(研,各五錢) 馬牙硝(研,三錢) 硼砂(研,一兩)人參 赤茯苓(各三錢) 玄參 桔梗 升麻 鉛白霜(研) 連翹(各五錢) 朱砂(水飛,二錢)牛黃(研,二錢) 麝香(研,三錢) 腦子(研,三錢) 金箔(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或細嚼,或噙化。
如無薄荷,新水亦可,臨臥用之。
祛毒牛黃膏 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舌本強硬,滿口生瘡,涎潮喘急,飲食難進,咽膈不利。
牛黃(研,三錢半) 人參 琥珀 犀角(取細末) 桔梗 生地 硼砂(各半兩) 雄黃(一兩)玄參 升麻(各三錢) 蛤粉(水飛,四兩) 寒水石(,二兩) 朱砂(飛研,七錢) 鉛白霜腦子(各一錢) 金箔(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金箔為衣。用磁石器內收貯,每服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或新汲水服亦得。日進二三服,噙化亦得。
咽喉備急丹 青黛 芒硝 白僵蠶(各一兩) 甘草(四兩)
上為細末,用臘月內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蔭四十九日,多時為妙。
〔《經》〕患喉痛。含山豆根一片,細咽津極妙。
〔丹〕咽痛。硼砂或和膽礬、白僵蠶、白霜梅和噙。又方,百藥煎去黑皮、硼砂、甘草、生白礬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米飲調,細細咽下。
〔《肘》〕咽喉卒腫,食飲不通。黃柏搗敷腫上,冷複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丹〕婦人患咽疼。用桔梗一兩,生甘草半兩,分三帖,水二碗煎取一小盞,稍熱飲之。先與蚤休末,細咽之。(蚤休末即金線重樓是也。)
〔羅〕增損如聖湯 治風熱攻沖會厭,語聲不出,咽喉妨悶腫痛,並治之。
桔梗(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枳殼(湯浸,去穰) 防風(各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棗許攪勻,食後溫服。
〔《本》〕治虛煩上壅,脾肺有熱,咽喉生瘡,利膈湯 。
雞蘇葉 荊芥 防風 桔梗 人參 牛蒡子(隔紙炒)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如咽痛口瘡甚者,加僵蠶一兩。
〔垣〕桔梗湯 治咽腫微覺痛,聲破,季冬合之。
麻黃(不去節,半錢) 桔梗(一錢) 黃芩(三錢) 甘草(一錢) 白僵蠶(三錢)馬屁勃(一兩) 桂枝(少許) 歸身(三分)
上 咀,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食後,可徐徐呷之。
〔羅〕發聲散 治咽痛妨悶,咽物則微痛,不宜寒涼藥過泄之,此妨悶虛熱也。
栝蔞(一個) 白僵蠶(微炒,半兩) 桔梗(七錢半) 甘草(炒,二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乾糝咽喉中。若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紅紫長大,水米難下,用此散一錢,朴硝一錢和勻,糝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前散一錢匕,白礬細研半錢,乾糝。
〔丹〕薑汁調僵蠶末,治咽痛神效。(詳見喉痺。)
〔無〕蜜附子 治感寒,咽門閉,不能咽。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臍,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含咽津,甘味盡,更以附子片塗蜜炙用之。
〔丹〕治咽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須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細,就鼻孔滴二三點,入去則絲斷珠破,其病立安。
〔《素》〕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奇病論)
〔世〕咽痛,用倒摘刺根,淨洗,入好酒醋同研,滴在喉中,耳若癢,即安。
〔《范汪方》〕治喉中腫痛,不得飲食。燒筆頭灰,漿水飲下方寸匕。
〔《廣》〕主咽喉塞,鼻中瘡出,及乾嘔頭痛,食不下。生雞子一個,開頭取白去黃,著米酢煨拌, 火頓沸起,擎下沸定,須頓三度,就熱飲酢盡,不過一二次瘥。
運氣,咽喉嗌痛,皆屬寒。經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是也。
《內經》灸刺咽喉有二︰其一,取足少陰。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乾痛。又云︰嗌中腫,不能納,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納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林億云︰賁,膈也。謂氣上走膈上也。)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陽。經云︰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視虛實寒熱陷下取之也。
〔《甲》〕咽中痛,不可納食,涌泉主之。咽腫難言,天柱主之。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竹》〕咽喉乳蛾方 。
雄黃 鬱金(各五錢) 白礬(生用,二錢半) 膽礬(五分)
上為細末,以竹管吹入喉中,立能言語。
粉香散 吹乳蛾即開。
白礬(三錢) 巴豆(三粒,去皮油) 輕粉 麝香(各少許)上於鐵器上飛白礬沸,入巴豆在礬上枯去,不用巴豆,為細末。三味和合吹喉中。
〔孫〕治懸癰垂長,咽中妨悶。白礬一兩燒灰,鹽花一兩,二味細研,以箸頭點藥在上。
〔《竹》〕羅青散 治單雙乳蛾。
蒲黃(五錢) 羅青 盆硝(研,各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冷蜜水調,細細咽之,吞不下,雞翎蘸藥喉內掃之,立效。
〔《本》〕玄參散 治懸癰,痛不下食。
玄參(一兩) 升麻 射干 大黃(各半兩) 甘草
上為細末,用水煎至七分放溫,時時含咽良驗。
〔無〕乾薑散 治懸癰,熱卒暴腫大。
乾薑 半夏(湯洗去滑,等分)
上為細末,以少許著舌上咽津。
〔世〕乳蛾。用杜牛膝根紅者研調,男用女乳汁,女用男乳汁,納鼻吸之。
〔丹〕治喉中卒生肉。綿裹箸頭蘸鹽揩,一日六七次易之。(孫真人方。)
〔仲〕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濃朴湯 主之。
半夏(一升) 濃朴(三兩) 茯苓 生薑(各四兩) 蘇葉(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丹〕痰結核在咽,此濕痰,必用痰藥中鹹能軟堅之味。
栝蔞實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連翹 風化硝
上為末,薑蜜丸,噙化。
《內經》灸刺咽嗌介介如梗狀,有二︰其一,取陽陵泉。經云︰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嗌仲介介然數唾,取陽陵泉是也。
其二,取大陵。經云︰心咳之狀,喉如 然,如梗狀,取心之俞是也。
〔無〕治諸哽。煮薤白令半熟,以線縛定,手執線頭,少嚼薤白咽之。度薤白至哽處,便牽引哽即出矣。又法,用綿一小塊,以蜜煮,用如食薤法。
〔世〕治骨哽入喉。
縮砂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旋咽津,久之即出。
骨哽,以乳香燒煙,吸入喉即吐出。
〔《本》〕治諸魚骨哽久不出方。以皂角少許,吹入鼻中,得嚏哽出。多秘此方。
〔陳〕獺主魚骨哽不可出者。取獺足於項下爬之,亦可煮汁食之。
〔《外》〕治哽,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古金錄》〕療魚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再服。
上治骨哽。
〔子和〕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淨白表紙,令卷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 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葛〕誤吞釵。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釵即隨出。
〔丹〕治誤吞錢釵及環。用飴糖一片,漸漸食之,自出。(《外台秘要》)上治錢哽。
〔世〕治骨哽。槿樹葉油、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為丸,噙化累效。
治骨哽喉痛。用水牛屎上生出蕈,曬乾為末,用砂糖為丸,徐徐咽吞下,仍用砂糖為衣,不然損牙。
〔《外》〕治魚骨哽在喉中,以少 砂口咀嚼,咽之立下。
〔世〕治魚骨哽,用玉簪花根,研細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著齒,著則齒酥。骨哽。用萱草根汁服之傳者雲,可立視骨下。(邵云︰萱草即鹿蔥也,又名宜男。)又方,魚骨哽,細嚼蘿卜,徐徐咽之愈。
〔丹〕治魚骨哽,百法不能療者。餳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立出。(《肘後方》)治諸哽。生艾數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熱服之。(《外台》)
〔世〕魚骨哽。楮子搗自然汁,濾去渣服,或收曬乾為末,水和汁服亦可。(楮子即谷樹子也。)一方用楮樹皮。
〔《衍》〕橄欖味澀,食久則甘,嚼汁咽,治魚哽。
〔《外》〕治哽。以瞿麥為末,水調方寸匕服。
〔《本》〕治骨哽。白茯苓一味,臨時細切為末,以所哽骨煎湯調下。
〔世〕治雞骨哽,用水帘草搗汁,飲之骨自消。治骨哽,以野苧根洗淨,搗爛如泥,每用龍眼大。
如被雞骨所傷,以雞羹化下。如魚骨所傷,魚湯化下。治一切骨哽,用金鳳花子,嚼爛噙下,無子用根亦好。
〔《山》〕誤吞稻芒麥芒咽間者,急取鵝口中涎灌之,或取荐頭草嚼亦妙。
〔丹〕魚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盞飲之,骨軟而出。(《食療》)
〔丹〕治吞錢。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頓服便下。(錢氏《篋中方》)治吞錢及鐵物在喉者,不得下。南燭根,燒細末,湯調一錢下之。
〔《山》〕誤吞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之。(《外台秘要》)又方,誤吞銅錢。用家茨菰取汁,呷飲自消。(見《山居方》)
〔《外》〕誤吞錢並金銀等物。以糊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如吞金銀物在腹中,以水銀服之,令消烊。
〔無〕凡治哽之法,皆以類推。如鸕 治魚哽,磁石治針哽,髮灰治發哽,狸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靈》〕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當缺盆中央動脈是也。)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挾喉二旁之動脈是也。)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挾喉動脈之後,曲頰之前一寸後是。)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手陽明之後,當曲頰之下是也。)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曲頰之後,當耳之下是也。)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耳後當完骨上是也。)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挾項大筋中是也。)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 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 外,不至曲頰一寸。太陽當曲頰。
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俱本輸篇)
〔《內經》〕刺灸項頸痛有二。
其一,取足手太陽,治項後痛。經云︰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項如拔,視虛盛寒熱陷下取之。
又云︰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又云︰大風項頸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又云︰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立已。不已則刺外踝下三,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是也。
其二,取足手陽明,治頸前痛。經云︰足陽明之脈,所生病者頸腫。又云︰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頸腫,皆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
〔《玄》〕頸項痛︰後溪。
〔《玉》〕項強︰承漿 風府。
〔《甲》〕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頂上痛風頭重,目如脫,不可左右顧,百會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鼻鼽衄,目內 赤痛,氣厥,耳目不用,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完骨主之。項強刺喑門。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瘈瘲,氣實則脅滿,俠脊有並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在頸項。(全文見五臟。)
〔《本》〕治筋急,項不得轉側,木瓜煎 。
木瓜(兩個,取蓋去穰) 沒藥(研,二兩) 乳香(研,二分)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簽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爛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服。
有人患此証,自午後發至黃昏時定。予曰︰此患先必從足起,經言足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筋,自足至項,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又曰,陽中之陰肺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云︰離至乾,腎氣絕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丹〕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診其脈弦而數實,右手為甚。予作痰熱客太陽經治之。用二陳湯加酒洗黃芩、羌活、紅花,服後二日愈。
〔垣〕養神湯 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寒。
黃耆(一錢) 人參(三分) 甘草(七分) 蒼朮(五分) 白朮(三分) 柴胡(四錢) 升麻(四錢)歸身(五分) 麥芽(五分) 木香(一分) 川芎(三分) 半夏(七分) 橘皮(一錢) 黃連(五分)黃芩(酒二分) 黃柏(一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本》〕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椒附散 。
大附子(一枚,六錢上者。炮去皮臍,末之)上末,每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証,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自爾與人,皆有驗。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
曹溪一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千》〕治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洒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藥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患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 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全文見診法,治法見傷寒項強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