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証指南醫案 附錄

清 葉桂

附錄

案中所用諸方,開載於後,以便初學之士查閱。

桂枝湯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薑 大棗

桂枝加附子湯

即桂枝湯加附子。

苓桂朮甘湯

茯苓 白朮 桂枝 炙草

小建中湯

白芍 桂枝 炙草 生薑 大棗 飴糖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 炙草 生薑 大棗 蜀漆 龍骨 牡蠣

生薑瀉心湯

生薑 乾薑 半夏 黃芩 黃連 甘草 人參 大棗

甘草瀉心湯

甘草 乾薑 半夏 黃芩 黃連 大棗

半夏瀉心湯

半夏 黃芩 黃連 人參 炙草 乾薑 大棗

附子瀉心湯

附子 黃芩 黃連 大黃

黃芩湯

黃芩 白芍 甘草 大棗

黃連阿膠湯

黃芩 黃連 白芍 阿膠 雞子黃

旋複花代赭石湯

旋複花 代赭石 人參 半夏 甘草 生薑 大棗

炙甘草湯(又名複脈湯)

炙草 桂枝 人參 麻仁 生地 阿膠 麥冬 生薑 大棗

烏梅丸

烏梅 人參 當歸 黃連 黃柏 桂枝 乾薑 蜀椒 附子 細辛

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白虎加人參湯

即白虎東加人參

竹葉石膏湯

竹葉 石膏 人參 麥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白頭翁湯

白頭翁 秦皮 黃連 黃柏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 黃連

豬膚湯

豬膚 白蜜 白粉

四逆湯

甘草 乾薑 附子

人參四逆湯

即四逆東加人參

通脈四逆湯

即四逆東加蔥白,更有隨症加法。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即通脈四逆東加豬膽汁。

白通湯

蔥白 乾薑 附子

白通加豬膽汁湯

即白通東加豬膽汁人尿。

朮附湯

白朮 附子 甘草 生薑 大棗

桂枝附子湯

桂枝 附子 甘草 生薑 大棗

理中湯(丸同)

人參 甘草 白朮 乾薑

吳茱萸湯

吳茱萸 人參 生薑 大棗

真武湯

茯苓 白芍 白朮 附子 生薑

桃花湯

赤石脂 乾薑 粳米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 杏仁 甘草 石膏

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白芍 乾薑 細辛 五味子 甘草 半夏

梔子豉湯

梔子 香豉

桃仁承氣湯

桃仁 桂枝 大黃 芒硝 甘草

四逆散

柴胡 枳實 白芍 甘草

白散

桔梗 貝母 巴豆

五苓散

豬苓 茯苓 澤瀉 白朮 桂枝

豬苓湯

豬苓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

牡蠣澤瀉散

牡蠣 澤瀉 海藻 蜀漆 葶藶 商陸根 栝蔞根

上仲景傷寒中方。


鱉甲煎丸

鱉甲 烏扇 黃芩 柴胡 鼠婦 乾薑 大黃 芍藥 桂枝 葶藶 石韋 濃朴 丹皮 瞿麥 紫威 半夏 人參 蟲 阿膠 蜂窠 赤硝 蜣螂 桃仁 灶下灰 清酒 千金方有海藻大 戟,無鼠婦赤硝。

白虎加桂枝湯

即白虎東加桂枝

崔氏八味丸

乾地黃 山茱萸 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附子 桂枝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即桂枝湯加龍骨牡蠣。

酸棗仁湯

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黃耆建中湯

即小建中湯加黃 。

皂莢丸

皂莢 蜜丸,棗膏湯送。

麥門冬湯

麥冬 半夏 人參 甘草 大棗 粳米

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 大棗

千金葦莖湯

葦莖 苡仁 桃仁 瓜瓣

栝蔞薤白白酒湯

栝蔞實 薤白 白酒

赤石脂丸

蜀椒 烏頭 附子 炮薑 赤石脂

附子粳米湯

附子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棗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 生薑 羊肉

甘遂半夏湯

甘遂 半夏 芍藥 甘草(一本無)

木防己湯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人參

小半夏湯

半夏 生薑

外台茯苓飲

茯苓 人參 白朮 枳實 橘皮 生薑

桂苓五味甘草湯

桂枝 茯苓 五味 甘草

越婢湯

麻黃 石膏 甘草 生薑 大棗

防己茯苓湯

防己 黃 桂枝 茯苓 甘草

大半夏湯

半夏 人參 白蜜

大黃牡丹湯

大黃 丹皮 桃仁 瓜子 芒硝

當歸建中湯

即小建中湯加當歸。

甘草小麥大棗湯

甘草 小麥 大棗

旋複花湯

旋複花 蔥 新絳

腎氣丸

與崔氏八味丸同。

上金匱要略中方


六味地黃丸

即八味去桂附,煎服名六味地黃湯。 都氣丸 即六味丸加北味,再加附子,名附都氣丸。

還少丹

熟地 山藥 牛膝 枸杞 山萸 茯苓 杜仲 遠志 五味子 楮實 小茴 巴戟 蓯蓉 石菖蒲

丹溪滋陰大補丸

即還少丹去楮實。

黑地黃丸

蒼朮 熟地 五味 乾薑

虎潛丸

熟地 虎脛骨 龜板 黃柏 知母 瑣陽 當歸 牛膝 白芍 陳皮 羯羊肉

天真丸

精羊肉 肉蓯蓉 山藥 當歸 天冬 黃耆 人參 白朮

三才湯

天冬 熟地 人參

大造丸

紫河車 龜板 人參 熟地 天冬 麥冬 黃柏 牛膝 杜仲

人參固本丸

人參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補心丸

生地 人參 元參 丹參 棗仁 遠志 茯神 柏子仁 天冬 麥冬 當歸 五味 桔梗 石菖蒲 辰砂

枕中丹

龍骨 龜板 遠志 菖蒲

大補陰丸

黃柏 知母 熟地 龜板 豬脊髓

滋腎丸

黃柏 知母 肉桂

斑龍丸

鹿角膠 鹿角霜 熟地 菟絲子 柏子仁

玉真丸

硫黃 硝石 石膏 半夏 薑汁糊丸

來複丹

玄精石 硫黃 硝石 五靈脂 青皮 陳皮

半硫丸

半夏 硫黃

黑錫丹

黑鉛 硫黃

二至丸

冬青子 旱蓮草

參苓白朮散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山藥 扁豆 苡仁 建蓮 砂仁 桔梗 陳皮

玉屏風散

黃耆 防風 白朮

四君子湯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

異功散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

四獸飲

即六君子湯加烏梅草果生薑大棗。

六神散

即四君子湯加山藥扁豆薑棗煎。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陳皮 當歸 升麻 柴胡 生薑 大棗

三拗湯

麻黃 杏仁 甘草

蔥豉湯

蔥白 淡豆豉

川芎茶調散

川芎 薄荷 荊芥 羌活 白芷 甘草 防風 細辛 為末,茶調服。

霞天膏

牛肉熬膏加面。

防風通聖散

防風 荊芥 麻黃 連翹 薄荷 川芎 當歸 白芍 白朮 山梔 大黃 芒硝
黃芩 石膏 桔梗 甘草 滑石 薑 蔥

溫膽湯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實 竹茹

十味溫膽湯

即溫膽東加人參遠志棗仁熟地。

逍遙散

柴胡 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甘草 煨薑 薄荷 本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逍遙散。

六和湯

砂仁 藿香 濃朴 杏仁 半夏 扁豆 木瓜 人參 赤茯苓 白朮 甘草 薑 棗

藿香正氣散

藿香 紫蘇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朮 陳皮 半夏曲 濃朴 桔梗 甘草 薑 棗

駐車丸

黃連 阿膠 乾薑 當歸

越鞠丸

香附 蒼朮 川芎 神曲 山梔

四物湯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張子和玉燭散

歸尾 生地 川芎 赤芍 大黃 芒硝 甘草

歸脾湯

人參 白朮 茯神 棗仁 龍眼肉 黃耆 當歸 遠志 木香 炙草 生薑 大棗

人參養榮湯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 肉桂 五味 遠志 陳皮 加薑棗

犀角地黃湯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地黃飲子

熟地 巴戟 山萸 蓯蓉 附子 官桂 石斛 茯苓 菖蒲 遠志 麥冬 五味

活絡丹

川烏 草烏 膽星 地龍 乳香 沒藥

附子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附子。

理中安蛔丸

即理中湯去甘草加茯苓川椒烏梅。

連理湯

即理中湯加黃連茯苓。

治中湯

即理中湯加青皮陳皮。

四神丸

破故紙 五味 肉果 吳萸

清暑益氣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蒼朮 青皮 陳皮 神曲 甘草 麥冬 五味 當歸 黃柏 澤瀉 升麻 葛根 加薑棗

生脈散

人參 麥冬 五味

益元散

滑石 甘草 辰砂

大順散

乾薑 肉桂 杏仁 甘草

四苓散

豬苓 茯苓 澤瀉 白朮

桂苓丸

肉桂 茯苓 蜜丸。

胃苓散

即平胃散合五苓散。 加味腎氣丸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車前牛膝。

浚川散

黑牽牛 大黃 甘遂 芒硝 郁李仁 木香

萆 釐清飲

川萆 石菖蒲 烏藥 益智仁 甘草梢 食鹽 茯苓

禹功散

黑牽牛 茴香 薑汁調或加木香。

瓊玉膏

地黃 茯苓 人參 白蜜 仙加琥珀沉香。

通幽湯

當歸 升麻 桃仁 紅花 甘草 生地 熟地

白虎加蒼朮湯

即白虎東加蒼朮。

涼膈散

連翹 大黃 芒硝 甘草 山梔 黃芩 薄荷

當歸龍薈丸

當歸 龍膽草 山梔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青黛 蘆薈 木香 麝香 蜜丸,薑湯下。

左金丸

黃連 吳萸 水泛丸。

戊己湯

黃連 吳萸 白芍

甘露飲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枇杷葉 甘草 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

河間桂苓甘露飲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甘草 白朮 茯苓 澤瀉 豬苓 肉桂,每服五錢,張子和去豬苓,減三石一半,加人參乾葛藿香木香,亦名桂苓甘露飲。

瀉白散

桑皮 地骨皮 甘草 粳米

導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

紫雪丹

黃金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升麻 元參 甘草 犀角 羚羊角 沉香 木香 丁香 朴硝 硝石 辰砂 麝香

清骨散

銀柴胡 胡黃連 秦艽 鱉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甘草

二陳湯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生薑

二賢散

陳皮 甘草

控涎丹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滾痰丸

青礞石 沉香 大黃 黃芩 焰硝

白金丸

白礬 鬱金

平胃散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橘半枳朮丸

白朮 枳實 橘皮 半夏

保和丸

山楂 神曲 茯苓 半夏 陳皮 卜子 連翹

水陸二仙丹

金櫻膏 芡實

桑螵蛸散

人參 茯神 遠志 石菖蒲 桑螵蛸 龍骨 龜板 當歸

蠟礬丸

黃蠟 白礬

膠艾四物湯

即四物湯加阿膠艾葉。

柏子仁丸

柏仁 牛膝 卷柏 澤蘭 續斷 熟地

上汪 庵醫方集解中方。


補陰益氣煎

人參 當歸 山藥 熟地 陳皮 炙草 升麻 柴胡 生薑

兩儀膏

人參 熟地 熬膏,白蜜收。

貞元飲

熟地 炙草 當歸

玉女煎

生石膏 熟地 麥冬 知母 牛膝

理陰煎

熟地 當歸 炙甘草 乾薑 或加肉桂。

何人飲

何首烏 人參 當歸 陳皮 煨薑

參附湯

人參 製附子

附湯

黃耆製附子 加生薑

青囊斑龍丸

鹿角膠 鹿角霜 柏子仁 菟絲子 熟地 茯苓 補骨脂

斑龍二至百補丸

鹿角 黃精 杞子 熟地 菟絲子 金櫻子 天冬 麥冬 牛膝 楮實子 龍眼肉
以上藥同鹿角熬成膏,加入煉蜜,調入後藥末,杵合為丸。

鹿角霜 人參 黃耆 芡實 茯苓 山藥 知母 熟地 萸肉 五味子
十味為細末,和前膏為丸。

秫米半夏湯

秫米 半夏

錢氏益黃散

陳皮 青皮 訶子肉 炙草 丁香

和中丸

白朮 濃朴 陳皮 半夏 檳榔 枳實 炙草 木香

東垣和中丸

人參 白朮 炮薑 炙草 陳皮 木瓜

神保丸

木香 胡椒 乾蠍 巴豆

子和導水丸

大黃 黃芩 滑石 黑丑

脾約丸

大黃 杏仁 濃朴 麻仁 枳實 芍藥

華蓋散

麻黃 蘇子 桑皮 杏仁 赤苓 橘紅 甘草

石刻安腎丸

附子 肉桂 川烏 川椒 巴戟 菟絲子 破故 赤石脂 遠志 茯神 茯苓 蒼朮 山茱萸 杜仲 胡蘆巴 石斛 韭子 小茴 蓯蓉 柏子仁 川楝子 鹿茸 青鹽 山藥

王荊公妙香散

人參 龍骨 益智仁 茯神 茯苓 遠志 甘草 朱砂

豬肚丸

白朮 苦參 牡蠣 豬肚一具 劉松石方

威喜丸

茯苓 豬苓 黃蠟

交加散

生地 生薑

烏 魚骨丸

烏 魚骨 茹(即茜草根) 雀卵 鮑魚湯下。

三豆飲

大黑豆 赤小豆 綠豆 甘草水煮。

萬氏牛黃清心丸

黃連 黃芩 山梔 鬱金 辰砂 西牛黃

上景岳全書中方。


以上四部書,諒業醫者必備,故但開藥品,其分量炮製加減服法,以及治症,俱未載明,並內有峻利之方,所服不過幾厘幾粒者,須按方查閱,切勿草率臆度,且不遵古法,不惟無效,反有遺誤,慎之。

清燥救肺湯

經霜桑葉(三錢)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黃) 麥冬(一錢二分去心) 石膏(二錢半)
人參(七分) 阿膠(八分) 胡麻仁(一錢炒) 甘草(一錢) 枇杷葉(一片去毛筋) 水一碗,煎六分,食遠服。

進退黃連湯

川黃連(薑汁炒一錢半) 乾薑(炮一錢半) 人參(人乳拌蒸一錢半) 桂枝(一錢) 半夏(薑製一錢半) 大棗
上進法,用本方六味,不製,水三茶鐘,煎減半,溫服,退法,桂枝不用,黃連減半,或加肉桂五 分,如上製,煎服。

當歸桂枝湯

即桂枝湯加當歸。

茯苓桂枝湯

即桂枝湯加茯苓。

參歸桂枝湯

即桂枝湯加人參當歸。

人參建中湯

即建中湯加人參。

參耆建中湯

即建中湯加人參黃耆 。

歸耆建中湯

即建中湯加當歸黃耆 。

吳萸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吳萸。

人參溫膽湯

即溫膽東加人參。

黃連溫膽湯

即溫膽東加黃連。

星附六君子湯

即六君子湯加製南星白附子。

生脈四君子湯

即生脈散合四君子湯。

生脈六味湯

即生脈散合六味湯。

養營湯

即人參養營湯。

六神湯

即陳無擇六神散,即四君子加山藥扁豆。

戊己湯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白芍。

苓薑朮桂湯

只此四味。

五子五皮湯

即五皮飲加杏仁蘇子葶藶白芥子卜子。

加桂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桂。

子和桂苓湯

即子和桂苓飲。

資生丸

人參 白朮(土炒) 苡仁(各三兩) 山楂肉 神曲 橘紅(各二兩) 扁豆 蓮肉 濃朴(各一兩) 山藥 茯苓 麥芽 芡實(各一兩半) 桔梗 甘草(炙) 藿香(各五錢) 澤瀉 川黃連 白豆蔻(各三錢半)
上製為末,煉蜜丸每丸重二錢,每服一丸,醉飽後二丸,細嚼淡薑湯下。

聚精丸

黃魚螵膠(一斤切碎蛤粉炒) 沙苑蒺藜(八兩馬乳浸隔湯煮一炷香)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八十丸,白湯下。

禹餘糧丸

蛇含石(本草名蛇黃大者三兩醋 透) 禹餘糧石(三兩層數多者佳醋透)鋼針砂(五兩醋透) 三物各研極細,配入下項藥。

羌活 川芎 三棱 蓬朮 白蔻 白蒺 陳皮 青皮 木香 大茴(炒) 牛膝 當歸 炮薑 附子(炮) 肉桂(各五錢)
上製為末,入前藥拌勻,神曲糊為丸,如桐子大,食前或溫酒或白湯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要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病發愈甚,日三服,兼用溫和調補藥助之,此方又名 大針砂丸,此方去附子蓬朮青皮加茯苓,葉氏名針砂丸。

小溫中丸

白朮(二兩) 茯苓(一兩) 陳皮(一兩) 熟半夏(一兩) 甘草(三錢) 神曲(炒一兩) 生香附(一兩半) 苦參(炒五錢) 黃連(炒五錢) 針砂(醋炒紅研如飛面一兩半)
為末,醋水各半,打神曲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朮六錢陳皮一錢生薑一片煎湯下,虛甚者加人參一錢,本方去黃連加濃朴半兩,忌口,病輕服至六七兩,小便長甚者 服一斤,小便始長。

繆仲淳脾腎雙補丸

人參 蓮肉(炒) 山萸(烘) 山藥(炒各一斤) 五味子(蜜蒸) 菟絲子(各一斤半)橘紅 砂仁(炒各六兩) 車前子(米泔洗) 巴戟肉(甘草汁煮各十二兩) 肉豆蔻(十兩)補骨脂(鹽水浸二日炒一斤)
上為末,煉蜜丸,如虛而有火者,或火盛肺熱者,去人參肉豆蔻巴戟補骨脂,忌羊肉羊血

阿魏丸

阿魏(七錢) 鱉甲(二兩) 黃 廣皮 枳實 柴胡 白朮(各一兩) 青皮 草果
黃芩 當歸 茯苓(各八錢) 白蔻仁(七錢) 山楂(一兩) 神曲(一兩) 延胡 水法丸。

又方

阿魏 連翹 胡黃連 山楂 青皮 山棱 蓬朮 陳皮 半夏 麥芽 濃朴 萊菔子 甘草

更衣丸

朱砂(五錢研) 蘆薈(七錢研) 好酒和丸,每服一錢二分。

濟生腎氣丸 即八味丸加車前牛膝,葉氏用茯苓八兩為君,熟地只用四兩,又薛氏濟生 丸分量不同。

海粉丸

蛤粉 栝蔞實 杏仁(各一兩) 廣皮 紫蘇(各二兩) 白朮 土貝母(各四兩) 紫菀(三兩) 木香(五錢) 煉蜜丸。

蔥白丸

熟地(四兩) 白芍 當歸 川楝子 茯苓(各二兩) 川芎 枳殼 濃朴 青皮 神曲 麥芽(各一兩半) 三棱 蓬朮(各一兩) 乾薑 大茴 木香(各七錢) 肉桂(五錢) 用 蔥白汁丸。

又方

人參 阿膠 川芎 當歸 濃朴 用蔥白汁丸。

安胃丸

烏梅 川椒 附子 桂枝 乾薑(各一兩) 黃柏(二兩) 黃連(五錢) 川楝子肉 廣皮 青皮(各二兩) 白芍(三兩) 人參(量加如有邪者可勿用)
再用川椒烏梅湯法丸,一方無廣皮,有當歸細辛。

妙香丸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 牛黃(研) 龍腦(研) 麝香(研) 輕粉(研各三兩) 朱砂(研飛九兩) 真金箔(九十片)
上各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蜜三分同煉,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

海蛤丸

天冬 栝蔞霜 海浮石 蛤粉 風化硝 桔梗 橘紅 香附 竹瀝 薑汁 蜜丸。

朮菟丸

白朮 菟絲
又景岳新方苓朮菟絲丸。

局方龍薈丸

即當歸龍薈丸。

白蒺藜丸

即一味,用山梔湯製為丸,用大豆黃卷湯送下。

禹糧石脂丸

即二味為丸。

橘朮丸

即二味為丸。

真武丸

即真武湯作丸。

歸脾丸

即歸脾湯料作丸。

桑麻丸

桑葉 黑芝麻 蜜丸。

浚川丸

即浚川散。

禹功丸

即禹功散。

生脈六味丸

即六味丸合生脈散。

肥兒丸

景岳全書中有四方。

益母丸

此方不一,總用益母草膏為君,有加四物香附山楂者,有去山楂加阿膠者,有加八 珍香附砂仁楂肉者。

東垣清心涼膈散

連翹 薄荷 黃芩 山梔 桔梗 甘草 竹葉 水煎服。

金鈴子散

金鈴子(即川楝子去核一兩) 延胡索(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酒調服,水煎服亦可。

虎杖散

杜牛膝根汁(二三兩古方本用虎杖草汁今人不識此草故以土牛膝根汁代之) 當門子麝香(一分研)
上將麝香入汁中和勻,隔湯燉溫服。

葛可久花蕊石散

花蕊石存性,研如粉,以童便一盞,男人入酒少許,女人入醋少許,煎溫食後調服三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後用獨參湯補之。

歸芍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當歸白芍。

雞鳴散

牛蒡子(炒香研細臨服加入雄雞冠血五匙狀元紅酒少許調勻以炒荊芥三分煎湯送)

通聖散

即防風通聖散。

歸 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當歸黃 。

香砂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木香砂仁。

正氣散

即藿香正氣散。

玉壺丹

即扁鵲玉壺丸,治命門火衰,陽氣暴絕,寒水臌脹,卻有神效,古吳王晉三先生得 異授製法,當宗之。

好硫黃八兩,配真麻油八兩,以硫打碎,入冷油內燉爐上,炭火宜微勿烈,以桑條徐調,候硫溶盡,即傾入大水內,急攙去上面油水,其色如金,取缸底淨硫,稱見若乾兩,仍配香麻油若乾兩,照前火候再溶再傾,連前共三轉,第四轉用真棉花核油配硫若乾兩,照前火候再溶,再傾入大水內,攙去上面油水,其色如絳,第五轉用肥皂四兩,水中同煮六時,第六轉用皂莢四兩,水中同煮六時,拔淨製硫之油,攙去其水,其色如硫火之紫,第七轉用爐中炭灰淋鹼水製六時,第八轉用水豆腐製六時,拔淨皂鹼之性,第九轉用田字草 (出水荒稻田中其葉如田字八九月採) 搗汁,和水煮六時,臨用研如飛面,凡淨硫一兩,配炒糯米粉二兩,或水法或濕搗為丸,每服以硫三分為準,漸加至一錢止,開水溫下。

回生丹

大黑豆(三升用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用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晒乾其汁留用) 紅花(三兩炒黃色 入好酒四碗煎十餘滾去渣存汁聽用)蘇木(三兩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 大黃(一斤為末) 陳米醋(九斤)
上將大黃末一斤,入淨鍋,下醋三斤,文火熬,用長木筋不住手攪之,將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後下黑豆汁三碗,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焦亦鏟下,入後藥同磨。

人參(二兩) 川芎 當歸 熟地 茯苓 香附 延胡 蒼朮(米泔浸炒) 桃仁 蒲黃(各一兩)烏藥(二兩半) 牛膝 地榆 橘紅 白芍 羌活 炙草 五靈脂 山萸 三棱(各五錢) 良薑 木香(各四錢) 木瓜 青皮 白朮(各三錢) 益母草(二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馬鞭草(五錢) 秋葵子(三錢)
上三十味,並前黑豆殼共晒乾為細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再下煉熟蜜一斤,共搗千捶為丸,每丸重二錢七分,靜室陰乾二十餘日,不可烘晒,乾後止重二錢,外以蠟作殼護之。用時去蠟調服,一方無益母草馬鞭草秋葵子三味,並不用蜜,醋止用八碗。

至寶丹

犀角(鎊) 朱砂(研水飛) 雄黃(研水飛) 琥珀(研) 玳瑁(各一兩鎊) 水安息香(一兩無灰酒熬成膏如無以旱安息香代之) 西牛黃(五錢) 麝香(一錢) 龍腦(一錢) 金銀箔(各五十片)
為極細末,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入諸藥搜和,分作百丸,蠟護,臨服剖,用參湯化下。

紫金丹

牛黃 冰片 狗寶 鴉片(各六分) 廣木香(二兩)
上為末,人乳丸,重五厘,金箔為衣。

震靈丹

禹糧石 赤石脂 紫石英 代赭石(各四兩)
上四味作小塊,入淨鍋中,鹽泥封固,候乾,用炭十斤,炭盡為度,入地出火氣,必得二晝夜,研細末。

乳香(二兩) 沒藥(二兩) 朱砂(水飛一兩) 五靈脂(二兩)
為末,同前四味和勻,糯米飯丸,宜堅細。

四順清涼飲

大黃 當歸 芍藥 甘草
各等分,水煎服。

露薑飲

人參 生薑
水煎,露一宿,空心隔湯燉溫服。

子和桂苓飲

即桂苓甘露飲。

七香餅

香附(一兩二錢) 丁香皮(一兩二錢) 甘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砂仁(二錢) 蓬朮(二錢) 廣皮(二錢)

阿膠雞子黃湯(非黃連阿膠湯)

河間中滿分消湯 清阿膠丸 蠲痛丹 香連飲 以上五方俟考。

按先生雖善用古方,然但取其法,而並不膠柱,觀其加減之妙,如複脈建中瀉心等類,至用牡蠣澤瀉散,只取此二味,故案中有但書用某方,而不開明藥味者,決非盡用板方,必有加減之處,觀者以意會之可也。


論中所述諸方開列於後以便查閱。

麻黃人參芍藥湯

桂枝 麻黃 黃 炙草 白芍 人參 麥冬 五味 當歸

甘草湯

生甘草

生薑甘草湯

生薑 人參 甘草 大棗

調中益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 去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

升陽益胃湯

羌活 防風 獨活 白芍(各五錢) 廣皮(四錢)黃耆(二兩) 人參 半夏 炙甘草(各五錢)柴胡 黃連(各二錢) 白朮 茯苓 澤瀉(各三錢)
每服三錢,加薑棗煎。

桂枝黃連湯

即仲景黃連湯。
黃連 桂枝 乾薑 人參 半夏 炙草

溫脾湯

乾薑 肉桂心 熟附子 炙草 枳實 濃朴(各二兩) 大黃(四錢) 用一兩水煎服。

橘皮湯

橘皮 生薑

橘皮竹茹湯

橘皮 竹茹 大棗 生薑 甘草 人參

生薑半夏湯

半夏 生薑汁

蒼朮石膏湯

蒼朮 石膏 知母 甘草

滋燥養營湯

當歸 生地 熟地 白芍 甘草 黃芩 秦艽 防風

蘭草湯

蘭草(即省頭草) 水煎服。

潔古芍藥湯

芍藥 歸尾 黃芩 黃連 大黃 木香 檳榔 甘草 肉桂

葛根芩連湯

葛根 甘草 黃芩 黃連

茅朮理中湯

即理中湯白朮換茅朮。

濃朴三物湯

濃朴 大黃 枳實

濃朴溫中湯

濃朴 陳皮 甘草 木香 草蔻 乾薑 茯苓

下瘀血湯

大黃 桃仁 蟲

舒筋湯

赤芍 海桐皮 當歸 白朮(各錢半) 片薑黃(二錢) 羌活 炙草(各一錢)
水薑煎,去渣,磨入沉香汁少許,食前服。

通氣防風湯

柴胡 升麻 黃 (各一錢) 防風 陳皮 羌活 人參 甘草(各五分) 本 青皮(各三分) 蔻仁(二分) 黃柏(一分)

元參升麻湯

元參 升麻 僵蠶 牛蒡 連翹 防風 黃芩 黃連 桔梗 甘草

芎歸湯

川芎 當歸

澤朮湯

澤瀉 白朮

茵陳四逆湯

附子 乾薑 炙草 茵陳

坎 湯(即坎 丹)

坎 人乳粉 熟地 人參 枸杞子 酒釀白蜜同煉搗丸,米飲送。

補血湯

黃耆當歸

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

黃連 竹茹 橘皮 半夏

左歸丸

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萸 牛膝 菟絲子 鹿角膠 龜膠

右歸丸

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萸 菟絲子 鹿角膠 杜仲 當歸 肉桂 附子

金剛丸

萆 杜仲 肉蓯蓉 菟絲子

四斤丸

木瓜 天麻 蓯蓉 牛膝 附子 虎骨 或加乳香沒藥。

柏子仁丸

柏子仁 人參 白朮 半夏 北味 牡蠣 麻黃根 麥麩 棗肉丸。

五仁丸

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松子仁 桃仁

指迷丸 茯苓丸

即指迷茯苓丸。

清六丸

滑石 甘草 紅曲

蘇合香丸

蘇合香 安息香 犀角 冰片 射香 香附 木香 薰陸香 沉香 丁香 白朮
煉蜜丸,朱砂為衣,外作蠟丸。

五癇丸

朱砂 真珠 雄黃 水銀 黑鉛 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

朱砂安神丸

朱砂 黃連 生地 當歸 甘草

人參丸

人參 茯苓 茯神 棗仁 遠志 益智仁 牡蠣 朱砂 棗肉丸。

茯菟丸

茯苓 菟絲子 建蓮 酒糊丸,或加五味子。

苓朮菟絲丸

茯苓 白朮 菟絲子 蓮肉 山藥 炙草 五味子 杜仲

濟生固精丸

牡蠣 菟絲子 韭子 龍骨 北五味 桑螵蛸 白石脂 茯苓

家韭子丸

家韭子 鹿茸 肉蓯蓉 牛膝 菟絲子 熟地 當歸 巴戟 杜仲 石斛 肉桂 炮薑

烏雞煎丸

烏骨雄雞(一隻) 烏藥 蛇床子 丹皮 白朮 人參 黃耆 (各一兩) 茅朮(米泔浸一兩半)海桐皮 紅花 白芍 肉桂 附子(炮) 川烏(炮) 莪朮 陳皮(各二兩) 熟地(洗焙) 延胡木香 肉果 草果 琥珀(各五錢)
上細銼,以烏雞湯 去毛及腸雜,將上藥納雞肚內,用新瓷瓶以好酒一斗同煮令乾,去 雞骨,以油單盛焙乾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隨症用湯引下。

安蛔丸

即理中安蛔丸。

侯氏黑散

菊花 白朮 防風 桔梗 黃芩 細辛 茯苓 牡蠣 人參 礬石 當歸 乾薑 川芎 桂枝
為散,酒服。

雞金散

雞內金 沉香 砂仁 陳香櫞皮

天水散

即六一散

本事方神效散

白海浮石 蛤粉 蟬蛻
為細末,用大鯽魚膽七個,調服三錢。

人參敗毒散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茯苓 甘草 枳殼 薄荷 生薑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香豉

蒼耳散

白芷 薄荷 辛夷 蒼耳
為末,蔥茶湯調服。

聖濟透關散

雄黃 豬牙皂莢 藜蘆 等分研末,先含水一口,用藥吹鼻,即吐去水,備急如聖散有白礬等分。

花蕊石散

花蕊石(四兩) 硫黃(一兩)
研細,泥封 赤,服一錢,童便下。

失笑散

蒲黃 五靈脂

五積散

白芷 陳皮 濃朴 當歸 川芎 芍藥 茯苓 桔梗 蒼朮 枳殼 半夏 麻黃 乾薑 肉桂 甘草 薑 蔥

牛黃膏

牛黃(二錢半) 朱砂 鬱金 丹皮(各三錢) 冰片(一錢) 甘草(一錢)
煉蜜丸如舶子大,每服一丸,新水化下。

三才封髓丹

天冬 熟地 人參 黃柏 砂仁 甘草

琥珀黑龍丹(即黑龍丹)

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薑 熟地(各二兩銼碎入砂鍋內紙筋鹽泥固濟火 過) 百草霜(一兩)硫黃 乳香(各二錢) 琥珀 花蕊石(各一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二丸,炭火 紅,投入生薑自然汁浸碎,以童便合酒調灌下。

左歸飲

熟地 山藥 枸杞 炙草 茯苓 山萸

右歸飲

即左歸飲去茯苓加杜仲肉桂附子。

溫胃飲

人參 白朮 炮薑 扁豆 當歸 陳皮 炙草

歸氣飲

熟地 茯苓 扁豆 炮薑 丁香 藿香 炙草 陳皮

大和中飲

陳皮 枳實 砂仁 麥芽 濃朴 山楂 澤瀉

四柱飲

人參 附子 茯苓 木香

六柱飲 即四柱飲加肉豆蔻訶子。

五磨飲子

烏藥 沉香 檳榔 枳實 木香 白酒磨服。

生鐵落飲

生鐵落 清水浸研澄,飲水。

普濟消毒飲

黃芩 黃連 陳皮 甘草 元參 連翹 板藍根 牛蒡 薄荷 僵蠶 升麻 柴胡 桔梗 馬勃 或加人參 便閉加大黃。

清心蓮子飲

石蓮肉 人參 黃耆 茯苓 柴胡 黃芩 地骨皮 麥冬 車前 甘草

七福飲

人參 熟地 當歸 白朮 棗仁 遠志 炙草

胃關煎

熟地 白朮 山藥 扁豆 炮薑 吳萸 炙草

二陰煎

生地 麥冬 棗仁 甘草 元參 茯苓 黃芩 木通

秘元煎

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棗仁 山藥 芡實 五味 遠志 金櫻子

固陰煎

人參 熟地 山藥 山萸 遠志 炙草 五味 菟絲子

保陰煎

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藥 川斷 黃芩 黃柏 甘草

壽脾煎

人參 白朮 炙草 當歸 山藥 棗仁 炮薑 建蓮肉 遠志

玉鑰匙

馬牙硝(一兩半) 硼砂(五錢) 白僵蠶(一錢半) 冰片(一字)
為末,以紙管吹五分入喉中。

蒲黃酒

蒲黃(一兩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