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証指南醫案 卷三

清 葉桂 `

遺精

陳 厥後,吸短多遺,議攝下焦。(陰虛陽動)
熟地(四錢) 桑螵蛸(二錢) 覆盆子(一錢) 五味(一錢) 湖蓮(三錢) 芡實(二錢) 茯神(三錢) 山藥(二錢)

某(四十)夢遺精濁,煩勞即發,三載不痊,腎臟精氣已虧,相火易動無製,故精不能固,由煩動而泄。 當填補下焦,俾精充陽潛,可以圖愈。
熟地(八兩) 麥冬(二兩) 茯神(二兩) 五味(二兩) 線膠(四兩) 川斛膏(四兩) 沙苑(二兩) 遠 志(一兩) 芡實(三兩) 湖蓮(三兩) 金櫻膏丸。

馬(二二)陰虛體質,常有夢泄之疾,養陰佐以澀劑,仍參入通藥可效,六味去丹澤加湖蓮芡實
五味遠志秋石 金櫻膏丸。

張 陰精走泄,陽失依附,上冒為熱,坎水中陽不藏,古人必以濃味填之,介類潛之,乃從陰以 引陽,與今人見熱投涼不同。
熟地 龜甲 淡菜 青鹽 茯神 柏子仁 女貞子 山藥 旱蓮草

某(二一)脈左弦右濡,夢遺,咳逆氣急。
熟地 麥冬 萸肉 五味 牡蠣 茯神 女貞子 山藥 湖蓮 川斛膏 芡實
金櫻膏加蜜丸,每服四五錢,淡鹽湯下。

楊 脈垂入尺,有夢遺精,議填陰攝固其下。
熟地 萸肉 五味 山藥 茯神 覆盆子 遠志 線膠 湖蓮 芡實 金櫻膏丸鹽湯下。
劉 先患目疾,流淚,嘈雜不欲食,內鬱勃,陽氣過動,陰虛不主攝納,春半連次遺泄,腰脊酸 楚,皆肝腎病矣。
熟地 龍骨 萸肉 茯神 丹皮 湖蓮 芡實 遠志

某 勞損漏瘍,大便時溏,陰火上升,下則遺滑。
熟地 龜版 芡實 山藥 女貞 建蓮 炙草 豆皮

某 少年頻頻遺精,不寐心嘈,乃屬腎中有火,精得熱而妄行,日後恐有腎消之累。
焦黃柏 生地 天冬 茯苓 牡蠣 炒山藥

某 脈虛色白,陡然大瘦,平昔形神皆勞,冬至初陽動,精搖下泄,加以夜坐不靜養,暴寒再折其陽,身不發熱,時時驚惕煩躁,從仲景亡陽肉 例,用救逆湯法,必得神氣凝靜,不致昏 瘈瘲 之變, 救逆湯去芍。

費 色蒼脈數,煩心則遺,陽火下降,陰虛不攝,有濕熱下注,此固澀無功。(陰虛濕熱)
萆 黃柏 川連 遠志 茯苓 澤瀉 桔梗 苡仁

吳(二二)病形在腎肝。但得瀉頭中痛微緩,少腹陰囊亦脹,想陰分固虛,而濕熱留著,致腑經之氣。無以承流宣化,理固有諸,先泄厥陰鬱熱,兼通腑氣再議。
龍膽草 胡黃連 萆 丹皮 茯苓 澤瀉

又 閱病原,是臟陰陰精之虧,致陽浮頭痛,兼有遺精,月數發,下虛上實,純以補澀,決不應病。性不耐丸劑,與通攝兩用。
龜版 秋石 熟地 女貞 遠志 芡實 湖蓮 茯苓 熬膏。

錢(二十)脈右弦左垂,陰虛濕熱,遺精瘡蝕。
黃柏知母 熟地 萆 茯苓 遠志 蜜丸。

某 夢遺病,乃是陰氣走泄,而濕熱二氣乘虛下陷,墜自腰中至囊,環跳膝蓋諸處可見,久遺八脈皆傷,議用通藥,兼理陰氣, 豬苓湯

又 熟地 五味 芡實 茯苓 湖蓮 山藥

宋(二三)無夢頻頻遺精,乃精竅已滑,古人謂有夢治心,無夢治腎,腎陰久損,陽升無製,喉中貯痰不清,皆五液所化,胃納少而運遲,固下必佐健中。(下損及中兼治脾胃)
人參 桑螵蛸 生龍骨 鎖陽 芡實 熟地 茯神 遠志 金櫻膏丸。

華(二九)神傷於上,精敗於下,心腎不交,久傷精氣不複謂之損,內經治五臟之損,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損從陽,下損從陰之議,然必納穀資生,脾胃後天得振,始望精氣生於穀食,自上秋至今日甚,乃裡真無藏,當春令泄越,生氣不至,漸欲離散,從來精血有形,藥餌焉能驟然充長。
攻病方法,都主客邪,以偏治偏,閱古東垣丹溪輩,於損不肯複者,首宜大進參朮,多至數斤,謂有形精血難生,無形元氣須急固耳。況上下交損,當治其中。若得中蘇加谷,繼參入攝納填精斂神之屬,方今春木大泄,萬花盡放,人身應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
參朮膏 米飲調送。接進寇氏桑螵蛸散去當歸。
此寧神固精,收攝散亡,乃澀以治脫之法。

又 半月來,服桑螵蛸散以固下,參朮膏以益中,遺滑得止,其下關頗有收攝之機,獨是晝夜將寢,心中諸事紛紛來擾,神傷散越,最難斂聚,且思慮積勞,心脾營血暗損,血不內涵,神乃孤獨,議用嚴氏濟生歸脾方,使他臟真氣,鹹歸於脾,今夏前土旺司令,把握後天,於理最合,歸脾湯。

又 立夏四日,診左脈百至餘,頗有斂聚之意,右關及尺,芤動若革,按臍下過寸,動氣似若穿梭,此關元內空,衝脈失養,而震躍不息,此女子胞胎,男子聚精之會也。大凡內損精血形氣。其胃旺納食者,務在滋填,今食減不納,假寐片晌,必煩驚惕,醒而汗,自述五心熱熾,四肢骨節熱痿如墮,明是陰精內枯,致陽不交陰,轉枯轉涸,自下及中至上,前投桑螵蛸散,固澀精竅,遺滑經月不來,奈寢食不加,後天生氣不醒, 濃填補,於理難進,即參朮甘溫益氣,又恐益其枯燥,宜參生脈以滋三焦,晨進人乳一杯,使氣血陰陽,引之導之,迎夏至一陰來複,早用人乳一盞,隔湯燉熱服,午後略飢,用生脈四君子湯。

又 一月來,雖經反複,參脈症形色,生陽頗有根蒂,近食蠶豆滯氣,腹中微膨,食後口味酸濁。是久臥重者,脾陽運動之機尚少,而火升心煩,動氣汗出遺精,雖減於昔,未得平複,總是內損已深。若調治合宜,只要精氣複得一分,便減一分病象,長夏脾胃主令,培土助納為要,而精氣散越,仍兼攝固之法,刻下味酸微膨,補脾少佐疏胃宜晚進,其早上另製補攝丸劑,益臟真以招納散失之氣。
(晚服方) 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廣皮 麥冬 五味 神曲 麥芽 炒黃柏
(早上丸方) 人參 桑螵蛸 白龍骨 淡蓯蓉 五味 芡實 茯神 棗仁 金箔 金櫻膏丸,淡鹽湯送三四錢。

又 形色有漸複之象,較之夏至,病去三四。但診右脈弦大,尚少沖和,左脈細促未靜,谷進運遲,有吞酸 脹,寐中仍欲遺精,此中焦之陽,宜動則運,下焦之陰,固則能守,乃一定成法。午後服異功散加炒穀芽。
(晨服)遺症固澀下焦,乃通套治法,想精關已滑,澀劑不能取效,必用滑藥引導,同氣相求,古法有諸。
牛骨髓 羊骨髓 豬脊髓 麋角膠 白龍骨 生牡蠣 熟地 萸肉 茯神 五味 山藥 芡實 湖蓮 遠志 砂仁 膠髓代蜜丸,晨服四錢,秋石二分化水下。

毛(二六)長夏暑溫熱郁,都令脾胃受傷,色黃神倦,氣分自餒,因有遺泄一症,在盛年陰虛為多,及詢納食未為強旺,遺發必勞煩而來,脈象非數搏,議以養脾立法,歸脾去黃 桂圓加益智龍骨。

項 脈左弱右弦,色黃食少,腹脹便溏,常有夢遺泄,此非陰柔澀膩可服,用煦陽以涵陰。
生菟絲子 覆盆子 蛇床子 五味子 韭子 益智仁(煨) 補骨脂 龍骨 建蓮粉丸。

丁 陰精走泄,陽不內依,欲寐即醒,心動震悸,所謂氣因精奪,當養精以固氣,從前暖藥不錯。但不分剛柔為偏陽,是以見血,莫見血投涼。(心腎兼治)
龜版(去牆削光一兩) 桑螵蛸殼(三錢) 人參(一錢) 當歸(一錢) 青花龍骨(三錢飛) 抱木茯神(三錢)

姚(二四)始於念萌不遂其欲,陽下墜而精泄,先夢者,心陽注腎,久則精血日損,不充養筋骨為痛。下損及中,食不運化,此非萸地膩膈,以及澀精可效,妙香散。

許(十八)陰氣走泄遺精,務宜滋填塞固,今納穀少而不甘,胃氣既弱,滋膩先妨胃口,議用桑螵蛸散,蜜丸服三四錢。

戈 遺精數年,不但腎關不固,陽明脈絡亦已空乏,欲得病愈,宜戒欲寧心一年,寒暑更遷,陰陽漸交,用桑螵蛸散治之。

顧(十九)滑精,用陰藥頓然食減,藥先傷胃,據述夢寐驚狂,精走無以護神,當固無形矣。
人參 生龍骨 桑螵蛸 益智仁 茯神 茯苓 遠志 木香

呂(三七)有夢乃遺,是心有所觸而致,經營操持,皆擾神動心,說商賈客於外,非關酒色矣。妙香散。

俞(三七)壯年形質偉然,脈來芤虛,述心悸怔,多畏懼,夜寐不甚寧靜,此陽不易交於陰,過用勞心使然,用妙香散。

張(二四)形壯脈小,自述心力勞瘁,食減遺精,仿景岳精因氣而奪,當養氣以充精,理其無形,以固有形,妙香散。

支(二二)痰多鼻塞,能食,有夢遺精,醫投疏泄肺氣消痰,六十劑不效,問讀書夜坐,陽氣必升,充塞上竅,上盛下衰,寐則陽直降而精下注為遺,用補心丹。

黃(三一)真陰損傷,而五志中陽,上燔喉痛,下墜為遺,精髓日耗,骨痿無力,必延枯槁而後已,藥餌何足久恃。早服補心丹 晚服桑螵蛸散。

胡 遺精四年,精關久滑不固,陰久傷,陽氣不入陽蹺穴,夜寤不寐,前以鎮攝小效,獨心中怔悸不已,以桑螵蛸散,從心腎治。

畢(二六)有夢遺精,是心腎病,清心固腎,是為成法,得以水火交合,病當漸減,內傷病,從內起,豈得與外來六氣混治。
熟地 龍骨 遠志 五味 茯神 芡實 建蓮 金櫻膏丸。

程 左脈剛堅,火升,神氣欲昏,片刻平複,宛若無病,此皆勞心五志之陽動,龍相無製,常有遺泄之狀,先用滋腎丸三錢,淡鹽湯送。

又 早服補陰丸 晚服三才加炒黃柏砂仁。

又 交霜降,絡中陡然熱蒸,肢節皆麻,火風震動,多因脾腎液枯,議用二至百補丸意,斑龍二至百補丸加黃柏。

林(十八)診脈細澀,寐則遺精,心熱口渴,不時寒熱,此腎陰內損,心陽暗熾,補心丹三錢四服。

某 冬令煩倦嗽加,是屬不藏,陽少潛伏,兩足心常冷,平時先夢而遺,由神馳致精散,必鎮心以安神,猶喜胃強納穀。若能保養,可望漸愈。
桑螵蛸 金櫻子 覆盆子 芡實 遠志 茯神 茯苓 龍骨 湖蓮
煎膏,煉蜜收,飢時服七八錢。

楊(十八)沖年遺精,知識太早,難成易虧,真陰不得充長,及壯盛未有生育,而久遺滑漏,褚氏謂難狀之疾者,蓋病傷可複,精損難複也。診脈上動尺芤,心動神馳,神馳精散,草木性偏,焉得見長,務宜斷欲百日,以妙香散桑螵蛸散方,理心脾以交腎,固腎氣以寧心,早晚並進,百日以驗之。

呂(二四)成婚太早,精血未滿久泄,必關鍵不攝,初則精腐變濁,久則元精滑溢,精濁之病,巢氏分晰彰著,經言腎虛氣漫為脹,鹹為腎味,上溢口舌,皆下失攝納之權。(腎氣不攝)
生菟絲子粉 蛇床子 覆盆子 陝沙苑子 家韭子 五味子
鰉魚膠丸。

許(十九)脈虛芤,應乎失血遺精,先天既薄,更易泄少藏,正褚氏所云難狀之疾,沖年須潛心靜處。
冀水火自交,可以精固,莫但圖藥餌,須堅守瞬刻強製之功。
鮮河車膏 九蒸熟地 五味 萸肉 山藥 湖蓮 砂仁 芡實 金櫻膏丸。

李(二五)脈小色白,失血遺精屢發,猶喜納穀胃安,封藏固補,使其藏聚。若再苦寒瀉火,胃傷廢食。坐以待困矣。
熟地 萸肉 五味 覆盆子 河車膏 生菟絲粉 山藥 湖蓮 茯苓 芡實 金櫻膏丸

某 脈左部數,有鋒芒,初夏見紅,久遺滑,入夜痰升肋痛,肝陽上冒,腎弱不攝,固攝助納,必佐涼肝。
熟地 湖蓮 芡實 生白龍骨 茯神 川石斛

章 脈數虛,氣沖心熱,嗆咳失血,屢因嗔怒,肝陽升則血涌,墜則精遺,春末土旺,入夏正當發泄主令,暮熱晨汗,陰陽樞紐失固,議進攝真,其清寒肺藥須忌。(兼失血)
魚鰾膠 生龍骨 桑螵蛸 芡實 茯苓 五味 秋石(調入)

陸(二一)肌肉松柔,脈小如數,常有夢遺,陰精不固,上年冬令過溫,溫則腠理反疏,陽動不藏,諸氣皆升,絡血隨氣上溢,見症如頭面熱,目下肉 心悸怔忡,四末汗出,兩足跗腫,常冷不溫,走動數武,即吸短欲喘,何一非少陰腎氣失納,陽浮不肯潛伏之征,況多夢紛擾,由精傷及神氣,法當味濃填精,質重鎮神,佐酸以收之,甘以緩之,勿因血以投涼,莫見下寒,輒進燥熱,恪守禁忌以安之,經年冀有成功,所慮沖年志慮未純,貽憂反複。
水製熟地 人參(秋石拌) 白龍骨 炒杞子 五味 炒山藥 茯神 牛膝炭

遺精一症,前賢各有明辨,其義各載本門,茲不複贅,大抵此症,變幻雖多,不越乎有夢,無夢,濕熱,三者之范圍而已,古人以有夢為心病,無夢為腎病,濕熱為小腸膀胱病,夫精之藏製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其精血下注,濕熱混淆而遺滑者,責在小腸膀胱,故先生於遺精一症,亦不外乎寧心益腎,填精固攝,清熱利濕諸法,如腎精虧乏,相火易動,陰虛陽冒而為遺精者,用濃味填精,介類潛陽,養陰固澀諸法,如無夢遺精,腎關不固,精竅滑脫而成者,用桑螵蛸散填陰固攝,及滑澀互施方法,如有夢而遺,煩勞過度,及脾胃受傷,心腎不交,上下交損而成者,用歸脾湯,妙香散,參朮膏,補心丹等方,心脾腎兼治之法。如陰虛不攝,濕熱下注而遺滑者,用黃柏萆,黃連苓澤等,苦泄厥陰鬱熱,兼通腑氣為主,如下虛上實,火風震動,脾腎液枯,而為遺滑者,用二至百補丸,及通攝下焦之法,如龍相交熾,陰精走泄而成者,用三才封髓丹,滋腎丸,大補陰丸,峻補真陰,承製相火,以瀉陰中伏熱為主,又有房勞過度,精竭陽虛,寐則陽陷而精道不禁,隨觸隨泄,不夢而遺者,當用固精丸,升固八脈之氣,又有膏粱酒肉,飲醇濃味之人,久之脾胃釀成濕熱,留伏陰中。而為夢泄者,當用劉松石豬肚丸,清脾胃蘊蓄之濕熱,立法雖為大備,然臨症之生心化 裁,存乎其人耳。(鄒滋九)

徐評 遺精之法,固不外乎填精鎮心,本無神妙方法,俗醫往往用溫熱及粘膩等物,必至傷人,此老全不犯此。但此症總有伏邪為患,如火如痰,如濕如風,不能搜剔餘邪,兼以調和臟氣。委曲施治,方無變病,一味安神填腎,猶多未盡之理也。

淋濁

某(三二)濕熱下注淋濁,當分利。(濕熱)
萆 淡竹葉 瞿麥 赤苓 細木通 蓄

某(二八)濕熱下注,溺痛淋濁,先用分利法。
萆 淡竹葉 木通 赤苓 茵陳 海金沙

魏 脈數垂,淋濁愈後再發,肛脹便不爽,餘滴更盛。
萆 豬苓 澤瀉 白通草 海金沙 晚蠶砂 丹皮 黃柏

又 滯濁下行痛緩,議養陰通腑。
阿膠 生地 豬苓 澤瀉 山梔 丹皮

毛(三四)壯盛體豐,當夏令濕熱蒸迫,水穀氣墜而有淋濁,服寒涼,腹脹,得固澀無效,皆非腑病治法,子和桂苓飲。

又 前用甘露飲,淋濁已止,而頭暈左肢麻木,胃脘腹中飢則欲痛,咽喉中似有物粘著,咳咯咽飲不解,診脈左勁右濡,據症是水弱木失滋涵,肝陽化風,過膈繞咽達巔,木乘胃土,陽明脈衰,不司束筋骨以利機關,脘腹中痛,得食則緩者,胃虛求助也。今壯年有此,已屬痱中根萌,養肝腎之液,以熄虛風,補胃土以充絡脈,務在守常,勿圖速效,可望全好。
製首烏 蓯蓉 天冬 杞子 柏子霜 茯神 菊花炭 青鹽
紅棗肉丸服四錢 晚服豬肚丸方。

某 膏淋濁膩,濕熱居多,然亦有勞傷腎傷,下虛不攝者,今以酒客,腹中氣墜,便積,苦辛寒分消治。
黃柏茯苓 萆 海金沙 川楝子 青皮 防己 蠶砂

汪 脈左堅入尺,濕熱下墜,淋濁痛。(陰虛濕熱)滋腎丸。

周(二二)便濁莖痛, 滋腎丸(三錢)

吳(二四)久瘡不愈,已有濕熱,知識太早,陰未生成早泄,致陽光易升易降,牙宣齦血,為濁為遺,欲固其陰,先和其陽,仿丹溪大補陰丸,合水陸二仙丹,加牡蠣金櫻膏丸。

黃 舌白氣短,胸中痛,目暗,微淋,乃陰虛於下,氣阻於上,暫停參劑,早上服都氣丸三錢,晚服威喜丸二錢。

葉(三八)脈數形瘦,素有失血,自覺氣從左升,痰嗽隨之,此皆積勞,陽氣鼓動,陰弱少製,六味壯水和陽極是,近日便濁,雖宜清熱,亦必顧其陰體為要。
生地 丹皮 甘草梢 澤瀉 山梔 黑豆皮

某 陰虛,濕熱在腑為濁,六味去萸加車前牛膝黃柏萆 。

某 遺由精竅,淋在溺竅,異出同門,最宜分別,久遺不攝,是精關不攝為虛。但點滴莖中痛癢。久腹堅滿,此屬淋閉,乃隧道不通,未可便認為虛,況夏令足趾濕腐,其下焦先蘊濕熱,熱阻氣不流行,將膀胱撐滿,故令脹堅,議理足太陽經,五苓散。

某(四五)淋濁,溺短澀痛,先通陽氣。(下焦陽不流行)
萆 (三錢) 烏藥(一錢) 益智(五分) 赤苓(三錢) 遠志(四分) 琥珀末(五分)

蕭(四一)脈沉淋濁。(心火下陷)釐清飲加山梔丹皮茯苓豬苓。

某(二三)淋濁,小便不利,當清利火腑, 導赤散生地用細者加赤苓瞿麥。

黃 心熱,下遺於小腸,則為淋濁,用藥以苦先入心,而小腸火腑,非苦不通也。既已得效,宗前議定法。
人參 黃柏 川連 生地 茯苓 茯神 丹參 桔梗 石菖蒲

王 淋屬肝膽,濁屬心腎,心火下陷,陰失上承,故溺濁不禁。
人參 川連 生地 茯神 柏子仁 遠志

某(氏)氣閉成淋。(氣閉)
紫菀 枇杷葉 杏仁 降香末 栝蔞皮 鬱金 黑山梔

又 食入痞悶,小便淋痛,照前方去紫菀黑梔加苡仁。

某(三四)小溲短赤,帶血。(膀胱熱血淋)導赤散加琥珀末五分赤茯苓。

胡(三五)熱入膀胱,小溲血淋,莖中猶痛,非止血所宜,議用錢氏導赤散,加知柏以清龍雷。

許(十八)血淋,尿管溺出而痛,脈沉實,形色蒼黑,治從腑熱。
蘆薈 山梔 郁李仁 紅花 當歸 酒大黃 龍膽草 丹皮

又 血淋未已,用堅陰清熱。
小生地 粉丹皮 黃柏 知母 淡竹葉 山梔

祝(五四)中年以後,瘦人陰虧有熱,飲酒,濕熱下墜,精濁痔血,皆熱走入陰,則陰不固攝,前方宗丹溪補陰丸,取其介屬潛陽,苦味堅陰。若用固澀,必致病加。(精濁陰虛)
水製熟地 龜版膠 鹹秋石 天冬 茯苓 黃柏 知母 豬脊筋搗丸。

范(二五)精走濁淋,脊骨生熱,屬陰虛,胃弱勿用膩滯。
龜腹甲心 覆盆子 五味 歸身 鹿角膠 秋石 芡實 金櫻膏丸。
戈(四五)脈左細勁,腰酸,溺有遺瀝,近日減谷難化,此下焦臟陰虛餒,漸及中焦腑陽,收納肝腎,勿損胃氣。(腎氣不攝)
熟地 杞子 柏子仁 當歸身 紫衣胡桃 補骨脂 杜仲 茯苓 青鹽 蜜丸。

某(六五)六旬有五,下焦空虛,二便不爽,溺管痺痛,姑與腎氣湯主治,腎氣湯細絹濾清服。

朱(三六)血淋管痛,腑熱為多,經月來,每溺或大便,其墜下更甚,想陰精既損,腎氣不收故也。
鹹蓯蓉 柏子仁 杞子 大茴 牛膝 茯苓

某 淋濁經年,陽損腰痛,畏冷。
熟地 杞子 鹿角膠 巴戟 杜仲 柏子仁 湖蓮 芡實

葉(二七)淋屬肝膽,濁屬心腎,據述病,溺出混濁如膿,病甚則多,或因遺泄後,濁痛皆平,或遺後痛濁轉甚,想精關之間,必有有形敗精凝阻其竅,故藥中清濕熱通腑,及固澀補陰,久餌不效。先議通瘀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湯,今世無識此藥,每以杜牛膝代之。(敗精濁瘀阻竅)用鮮杜牛膝根,水洗淨,搗爛絞汁大半茶杯,調入真麝香一分許,隔湯燉溫,空心服,只可服三四服,淋通即止,倘日後病發再服。

又 淋病主治,而用八正釐清,導赤等方,因熱與濕俱屬無形,腑氣為壅,取淡滲苦寒,濕去熱解,腑通病解。若房勞強忍精血之傷,乃有形敗濁阻於隧道,故每溺而痛,徒進清濕熱利小便無用者,以溺與精同門異路耳。故虎杖散小效,以麝香入絡通血,杜牛膝亦開通血中敗濁也。
韭白汁九製大黃(一兩) 生白牽牛子(一兩) 歸鬚(五錢) 桂枝木(三錢生) 炒桃仁(二兩) 小茴(三錢) 韭白汁法丸。

李 敗精凝隧,通瘀痺宣竅已效。
生桃仁 杜牛膝 人中白 生黃柏 麝香(二分調入)

徐(五四)五旬又四,勞心陽動,陰液日損,壯年已有痔瘍,腸中久有濕熱,酒性辛溫,亦助濕熱,熱下注為癃為淋,故初病投八正五苓,疏氣之壅也。半年不痊,氣病漸入於血絡,考古方惟虎杖散最宜,虎杖散。

張 丹溪謂五淋症,濕熱阻竅居多,三年前曾有是病,月前舉發,竟有血塊窒塞,尿管大痛,不能溺出,想房勞強忍,敗精離位,變成污濁瘀腐,且少腹堅滿,大便秘澀,臟氣無權,腑氣不用。考瀕湖發明篇中,有外甥柳喬之病,與此適符,今仿其義,參入朱南陽法。
兩頭尖 川楝子 韭白 小茴 桂枝 歸尾
沖入杜牛膝根汁。

又 痛脹皆減,滴瀝成淋,前投通濁已效,只要凝塊全無,便不反複,陰藥呆鈍,桂附劫液,通陽柔劑為宜。
蓯蓉 歸尾 柏子仁 炒遠志 杞子 茯苓 小茴

馬 淋,屬肝膽居多,桂附劫陰,與剛臟不合,診脈沉澀無力,非五苓八正可投,議用朱南陽法,仍是厥陰本方耳。
老韭根白(一兩) 兩頭尖(一百粒) 小茴香(五分) 川楝子肉(一錢) 歸鬚(二錢) 穿山甲末(一錢)

徐 由淋痛漸變赤白濁,少年患此,多有欲心暗動,精離本宮,腐敗凝阻溺竅而成,乃有形精血之傷,三年久病,形消肉減,其損傷已非一臟一腑,然補精充髓,必佐宣通為是,自能潛心安養,尚堪帶病延年。
熟地 生麋角 蓯蓉 炒遠志 赤苓 牛膝

某 每溺尿管窒痛,溺後混濁,敗精阻竅,濕熱內蒸,古方虎杖散,宣竅通腐甚妙。若去麝香,必不靈效,較諸湯藥,更上一籌矣。
酒煨大黃 炒龍膽草 炒焦黃柏 牽牛子 川楝子 黑山梔 小茴 沉香汁

某 陰精上蒸者壽,陽火下陷者危,血淋久而成形窒痛,煩心,心火直升,老人陰精已憊,五液化成敗濁,阻竅不通,欲溺必痛,得泄痛減,即痛則不通,痛隨利緩之謂,故知柏六味,及歸脾逍遙之屬,愈治愈劇,其守補升補,滋滯澀藥,決不中病,用琥珀痛減,乃通血利竅之意,然非久進之方,以不傷陰陽之通潤立方。
生地 益母草 女貞子 阿膠 琥珀 豆皮

顧(二四)敗精宿於精關,宿腐因溺強出,新者又瘀在裡,經年累月,精與血並皆枯槁,勢必竭絕成勞不治,醫藥當以任督沖帶調理,亦如女人之崩漏帶下,醫者但知八正釐清,以濕熱治,亦有地黃湯益陰瀉陽,總不能走入奇經。(奇脈病)
鹿茸 龜甲 當歸 杞子 茯苓 小茴 鮑魚

夏(六三)案牘神耗,過動天君,陽燧直升直降,水火不交,陰精變為腐濁,精濁與便濁異路,故宣利清解無功,數月久延,其病傷已在任督,凡八脈奇經,醫每棄置不論,考孫真人九法,專究其事,欲涵陰精不漏,意在升固八脈之氣,錄法參末。
鹿茸 人參 生菟絲粉 補骨脂 韭子 舶茴香 覆盆子 茯苓 胡桃肉 柏子霜 蒸餅為丸。

劉(三九)脈緩澀,溺後有血,或間成塊,晨傾溺器,必有膠濁粘膩之物,四肢寒凜,納食如昔,病傷奇脈。
生鹿茸 當歸 杞子 柏子仁 沙苑子 小茴

王(五八)悲憂驚恐,內傷情志,沐浴熏蒸,外泄陽氣,絡中不寧,血從漏出,蓋衝脈動,而諸脈皆動,任脈遂失擔任之司,下元真氣,何以固納,述小便欲出,有酸楚如淋之狀,診脈微小澀,最宜理陽通補,用青囊斑龍丸。

淋有五淋之名,濁有精濁便濁之別,數者當察氣分與血分,精道及水道,確從何來。大凡秘結宜通,滑脫當補。若因心陽亢而下注者,利其火腑,濕熱甚而不宣者,徹其泉源,氣陷用升陽之法,血瘀進化結之方,此數端,人所易曉也。獨不知厥陰內患,其症最急,少腹繞前陰如刺,小水點滴難通,環陰之脈絡皆痺,氣化機關已息,先生引朱南陽方法,兼參李瀕湖意,用滑利通陽,辛鹹泄急,佐以循經入絡之品,豈非發前人之未發耶。若夫便濁之恙,只在氣虛與濕熱推求,實者宣通水道,虛者調養中州。若虛實兩兼,又有益臟通腑之法,精濁者,蓋因損傷肝腎而致,有精瘀精滑之分,精瘀當先理其離宮腐濁,繼與補腎之治,精滑者用固補斂攝。倘如不應,當從真 調之,景岳謂理其無形,以固有形也。然此症。但知治肝治腎,而不知有治八脈之妙,先生引孫真人九法,升奇陽,固精絡,使督任有權,漏卮自已,可見平日若不多讀古書,而臨症焉知此理。若不經先生講明,予今日亦不知此方妙處,又尿血一症,虛者居多。若有火亦能作痛,當與血淋同治,倘清之不愈,則專究乎虛,上則主於心脾,下則從乎肝腎,久則亦主於八脈,大約與前症相同,要在認定陰陽耳。(邵新甫)

徐評 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當分別,有瘀血積塞住溺管者,宜先通,無瘀積而虛滑者,宜峻補,不但煎丸各別,並外治之法亦複多端,宜博識而詳考之,案中並未見及也。

陽痿

徐(三十)脈小數澀,上熱火升,喜食辛酸爽口,上年因精滑陽痿,用二至百補通填未效,此乃焦勞思慮郁傷,當從少陽以條暢氣血。(郁)
柴胡 薄荷 丹皮 鬱金 山梔 神曲 廣皮 茯苓 生薑

仲(二八)三旬以內,而陽事不舉,此先天稟弱,心氣不主下交於腎,非如老年陽衰,例進溫熱之比。填充髓海,交合心腎宜之。(心腎不交)
熟地 雄羊腎 杞子 補骨脂 黃節 遠志 茯苓 胡桃 青鹽 鹿筋膠丸。

王(五七)述未育子,向衰莖縮,凡男子下焦先虧,客館辦事,曲運神思,心陽久吸腎陰,用斑龍聚精茸珠合方。(勞心過度)

男子以八為數,年逾六旬,而陽事痿者,理所當然也。若過此猶能生育者,此先天稟濃,所謂陽常有餘也。若夫少壯及中年患此,則有色欲傷及肝腎而致者,先生立法,非峻補真元不可,蓋因陽氣既傷,真陰必損。若純乎剛熱燥澀之補,必有偏勝之害,每兼血肉溫潤之品緩調之,亦有因恐懼而得者,蓋恐則傷腎,恐則氣下,治宜固腎,稍佐升陽,有因思慮煩勞而成者,則心脾腎兼治,有郁損生陽者,必從膽治。

蓋經云: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又云少陽為樞。若得膽氣展舒,何郁之有,更有濕熱為患者,宗筋必弛縱而不堅舉,治用苦味堅陰,淡滲去濕,濕去熱清,而病退矣。又有陽明虛,則宗筋縱,蓋胃為水穀之海,納食不旺,精氣必虛,況男子外腎,其名為勢。若穀氣不充,欲求其勢之雄壯堅舉。不亦難乎,治惟有通補陽明而已。(華岫云)

徐評 陽痿之病,其症多端,更仆難盡,非專論數千言不明,容當另詳,茲不複贅。

某(二一)脈細自汗,下體怯冷,衛陽式微使然。(衛陽虛)
黃耆(三錢) 熟附子(七分) 熟于朮(一錢半) 炙草(五分) 煨薑(一錢) 南棗(三錢)

朱(三六)脈微汗淋,右脅高突而,色痿足冷,不食易飢,食入即飽,此陽氣大傷,衛不擁護,法當封固。
人參 黃耆 製川附子 熟于朮

孫(五八)肉 筋惕,心悸汗出,頭痛愈,畏風怕冷,陽虛失護,用真武湯。

某 勞傷,陽虛汗泄。
黃耆(三錢) 白朮(二錢) 防風(六分) 炙草(五分)

顧(氏)勞力怫怒,心背皆熱,汗出,往時每以和陽治厥陰肝臟得效,今年春夏,經行病發,且食納頓減,褚氏謂獨陰無陽,須推異治,通補既臻小效,不必見熱投涼,用鎮其陽以理虛。
人參 半夏 茯苓 炙草 牡蠣 小麥 南棗

張(五六)脈弦大,身熱,時作汗出,良由勞傷營衛所致,經云勞者溫之。(營衛虛) 嫩黃 (三錢) 當歸(一錢半) 桂枝木(一錢) 白芍(一錢半) 炙草(五分) 煨薑(一錢) 南棗(三錢)

某(二一) 脈細弱,自汗體冷,形神疲瘁,知飢少納,肢節酸楚,病在營衛,當以甘溫。
生黃 桂枝木 白芍 炙草 煨薑 南棗

某 汗出寒凜,真氣發泄,痰動風生,用辛甘化風法。
生黃 桂枝 炙草 茯苓 防風根 煨薑 南棗

梅(四三)案牘積勞,神困食減,五心汗出,非因實熱,乃火與元氣,勢不兩立,氣泄為熱為汗,當治在 無形,以實火宜清,虛熱宜補耳。(勞傷心神)議用生脈四君子湯。

方 茹素惡腥,陽明胃弱,致厥陰來乘,當丑時 然汗出,少寐多夢。(胃陰虛)
人參 龍骨 茯神 棗仁 炒白芍 炙草 煎藥吞送蒸熟五味子三十粒。

又 鎮攝汗止,火升咳嗽,仍屬陰虛難得充複,育陰滋液為治。
熟地炭 人參 炒麥冬 五味 炒萸肉 川斛 茯神 女貞子 接服瓊玉膏方。

經云: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云,陽加於陰,謂之汗,由是推之,是陽熱加於陰,津散於外而為汗也。夫心為主陽之臟,凡五臟六腑表裡之陽,皆心主之,以行其變化,故隨其陽氣所在之處,而氣化為津,亦隨其火擾所在之處。而津泄為汗,然有自汗盜汗之別焉,夫汗本乎陰,乃人身之津液所化也。經云:汗者,心之液。又云腎主五液,故凡汗症,未有不由心腎虛而得之者,心之陽虛,不能衛外而為固,則外傷而自汗,不分寤寐,不因勞動,不因發散,溱溱然自出,由陰蒸於陽分也。腎之陰虛,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盜汗者,即內經所云寢汗也。睡熟則出,醒則漸收,由陽蒸於陰分也。故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外,陰虛盜汗,治當補陰以營內,如氣虛表弱,自汗不止者,仲景有黃耆建中湯,先賢有玉屏風散,如陰虛有火盜汗發熱者,先賢有當歸六黃湯柏子仁丸,如勞傷心神,氣熱汗泄者,先生用生脈四君子湯,如營衛虛而汗出者,宗仲景黃耆建中湯,及辛甘化風法,如衛陽虛而汗出者,用玉屏風散, 附湯真武湯,及甘麥大棗湯,鎮陽理陰方法,按症施治,一絲不亂,謂之明醫也。夫複奚愧。(鄒滋九)

徐評 汗出總由於心火不寧,屬熱者多,屬寒者少,今諸方皆用補陽治法,乃一偏之見,皆由不知汗出之液在何經也。誤人多矣。亡陽之汗,乃陽氣飛越,下焦空虛,此乃危急之症,非參附不能回陽,與自盜等大不相同,醫者全然不知,並為一病,貽誤無窮,深為可笑。

陳 遺尿,目瞑口開,面亮汗油,陽飛欲脫,無藥力挽,擬參附湯法,加入童便,圖元真接續耳。(陽脫)

又 子丑為陰陽交界之時,更逢霜降,正不相續,後現脫象,進兩攝陰陽方,參附東加五味子。

又 陽回,汗止神蘇,無如陰液欲涸,心熱渴飲,姑救胃汁。
人參 麥冬 五味 茯神 建蓮

又 腎真未全收納,便溺自遺,無如咽燥喉痛,陽雖初回,陰氣欲盡,難進溫熱之補,大意收攝真陰為治。
人參 麥冬 五味 熟地炭 茯神 遠志炭 菖蒲根

又 胃虛,客氣上逆為呃噫,痰帶血腥,咽中微痛,用鎮攝法。
人參 熟地 北味 茯神 青鉛

周 脈革無根,左尺如無,大汗後,寒痙,頭巔痛,躁渴不寐,此屬亡陽,平昔飲酒少谷,回陽辛甘,未得必達。有乾嘔格拒之狀,真危如朝露矣。勉議仲景救逆湯,收攝潰散之陽,冀有小安,再議治病,救逆東加參附。

徐 恰交第七日,鼾聲呵欠,目瞑煩躁,診脈微細而促,此皆二氣不相接續,衰脫之征最速,是 清神熄風方法,難以進商,急固根蒂,仿河間地黃飲。(陰陽並虛)
熟地 附子 蓯蓉 萸肉 杞子 遠志 菖蒲 川斛

黃 腎脈不得上縈,肝風突起掀旋,呵欠鼾聲,口噤汗出,陰陽不續,危期至速,地黃飲子極是。
熟地炭 萸肉炭 川斛 天冬 淡蓯蓉 牛膝炭 五味 遠志 茯神 飲子煎法。
凌 脈大不斂,神迷囈語,陰陽不相交合,為欲脫之象,救陰無速功,急急鎮固陰陽,冀其蘇息。
人參 茯神 阿膠 淮小麥 龍骨 牡蠣

又 陰液枯槁,陽氣獨升,心熱驚惕,倏熱汗泄,議用複脈湯,甘以緩熱,充養五液,複脈去薑桂加牡蠣。

又 胃弱微嘔,暫與養陽明胃津方。
人參 炒麥冬 炒白粳米 茯神 鮮蓮子肉 川斛

又 人參(秋石水拌烘) 熟地炭 天冬 麥冬 茯神 鮮生地

又 秋燥上薄,嗽甚微嘔,宜調本,兼以清燥。
人參(秋石水拌烘) 麥冬 玉竹 生甘草 南棗 白粳米

又 安胃丸(二錢) 秋石拌人參湯送。

某(氏)脈如雀啄,色枯氣促,身重如山,不思納穀,乃氣血大虛,慮其暴脫。
人參 生地 阿膠 麥冬 炙草 左牡蠣

又 補攝足三陰。
人參 熟地炭 棗仁 茯神 五味 鮮蓮子肉

朱(氏)久損不複,真氣失藏,交大寒節,初之氣,厥陰風木主候,肝風乘虛上擾,氣升則嘔吐,氣降 則大便,寒則脊內更甚,熱則神煩不寧,是中下之真氣杳然,恐交春前後,有厥脫變幻,擬進鎮逆法。
人參 生牡蠣 龍骨 附子 桂枝木 生白芍 炙草 艾 自半月前,寒熱兩日,色脈愈弱,食減寢少,神不自持,皆虛脫之象,議固之澀之,不及理病。
人參 生龍骨 牡蠣 桂枝 炙草 南棗肉

又 脈神稍安,議足三陰補方。
人參 砂仁末炒熟地 炒黑杞子 茯神 五味 牛膝炭

脫即死也。諸病之死,皆謂之脫,蓋人病則陰陽偏勝,偏勝至極即死矣。人之生也。負陰抱陽,又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是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其陰陽樞紐,自有生以至老死,頃刻不離,離則死矣。故古聖先賢,創著醫籍,百病千方,無非為補偏救弊,和協陰陽,使人得盡其天年而已,夫脫有陰脫陽脫之殊,內經論之最詳,難經又言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此不過言其脫時之情狀也。明理者須預為挽救則可。若至見鬼目盲而治之,已無及矣。今觀先生之治法,回陽之中必佐陰藥,攝陰之內必兼顧陽氣,務使陽潛陰固,庶不致有偏勝之患,至於所脫之症不一,如中風眩暈嘔吐喘衄,汗多亡陽之類。是陽脫也。瀉痢崩漏胎產,下多亡陰之類,是陰脫也。痧脹乾霍亂,痞脹痙厥,臟腑窒塞之類,是內閉外脫也。陽脫於上,陰脫於下,即人死而魂升魄降之謂也。總之陰陽樞紐不脫。病雖重不死,然則陰陽樞紐何在,其在於命門歟。(華岫云)

脾胃

錢 胃虛少納,土不生金,音低氣餒,當與清補。(胃陰虛不飢不納)
麥冬 生扁豆 玉竹 生甘草 桑葉 大沙參

王 數年病傷不複,不飢不納,九竅不和,都屬胃病,陽土喜柔偏惡剛燥。若四君異功等,竟是治脾之藥,腑宜通即是補,甘濡潤,胃氣下行,則有效驗。
麥冬(一錢) 火麻仁(一錢半炒) 水炙黑小甘草(五分) 生白芍(二錢)
臨服入青甘蔗漿一杯。

某(二四)病後胃氣不蘇,不飢少納,姑與清養。
鮮省頭草(三錢) 白大麥仁(五錢) 新會皮(一錢) 陳半夏曲(一錢) 川斛(三錢) 烏梅(五分)

某(三四)脈澀,體質陰虧偏熱,近日不飢口苦,此胃陰有傷,邪熱內熾,古稱邪火不殺谷是也。
金石斛 陳半夏曲 生穀芽 廣皮白 陳香豉 塊茯苓

某 理肺養胃,進以甘寒。(肺胃陰虛)
甜杏仁 玉竹 花粉 枇杷葉 川貝 甜水梨汁

某 脈數,口渴有痰,乃胃陰未旺。
炒麥冬 生白扁豆 生甘草 白粳米 北沙參 川斛

陳(二十)知飢少納,胃陰傷也。
麥冬 川斛 桑葉 茯神 蔗漿

某 胃陽受傷,腑病以通為補,與守中必致壅逆。(胃陽虛)
人參 粳米 益智仁 茯苓 廣皮 炒荷葉

某 食穀不化,胃無火也。
生白芍 濃朴 新會皮 益智仁 茯苓 砂仁
計(三三)陽微痰黑,食入不化。
人參 生益智 桂心 茯神 廣皮 煨薑

高(六八)脈 小帶弦,知飢不欲食,晨起吐痰,是胃陽不足,宜用外台茯苓飲。

又 人參 白朮 茯苓 廣皮 半夏 枳實皮 白蒺藜 地栗粉

席(二三)脈右濡,臍上過寸有聚氣橫束,幾年來食難用飽,每三四日一更衣,夫九竅失和,都屬胃病,上脘部位為氣分,清陽失司,仿仲景微通陽氣為法。
薤白 栝蔞汁 半夏 薑汁 川桂枝 鮮菖蒲

某(三二)脈濡自汗,口淡無味,胃陽憊矣。
人參 淡附子 淡乾薑 茯苓 南棗

王 脈小,右弦,病屬勞倦,飲食不和,醫投柴葛,雜入消導,升表攻裡,致汗泄三日,脘中不飢,全是胃陽大傷,防有噦呃厥逆之變。生益智仁 薑汁 半夏 茯苓 丁香 炒黃米

孫 長夏熱傷,為瘧為痢,都是脾胃受傷,老年氣衰,不肯自複,清陽不肯轉旋,脘中不得容納。口味痰吐不清,脈弦右濡澀,下焦便不通調,九竅不和,都胃病也。此剛補不安,陽土不耐辛熱矣。議宣通補方,如大半夏湯之類, 大半夏東加川連薑汁。

又 小溫中丸。

錢(二二)壯年肌柔色黯,脈小濡澀,每食過不肯運化,食冷物臍上即痛,色脈參合病象,是胃陽不旺,濁陰易聚,醫知腑陽宜通,自有效驗。
良薑 草果 紅豆蔻 濃朴 生香附 烏藥

汪 舌灰黃,脘痺不飢,形寒怯冷,脾陽式微,不能運布氣機,非溫通焉能宣達。(脾陽虛)
半夏 茯苓 廣皮 乾薑 濃朴 蓽茇

周(四十)脈象窒塞,能食少運,便溏,當溫通脾陽。
生白朮(一錢半) 茯苓(三錢) 益智仁(一錢) 淡附子(一錢) 乾薑(一錢) 蓽茇(一錢)

又 溫通脾陽頗適,脈象仍然窒塞,照前方再服二劑,如丸方,當以脾腎同治著想。

吳 酒多谷少,濕勝中虛,腹痛便溏,太陰脾陽少健,平胃合四苓加穀芽。

王(五十)素有痰飲,陽氣已微,再加悒郁傷脾,脾胃運納之陽愈憊,致食下不化,食已欲瀉,夫脾胃 為病,最詳東垣,當升降法中求之。(脾胃陽虛)
人參 白朮 羌活 防風 生益智 廣皮 炙草 木瓜

張(十九)食加便溏,胃醒脾不運也。方藥當以太陰陽明是調,異功散加甘松益智。

周(四二)脈緩弱,脘中痛脹,嘔涌清涎,是脾胃陽微,得之積勞,午後病甚,陽不用事也。大凡脾陽宜 動則運,溫補極是,而守中及膩滯皆非,其通腑陽間佐用之。
人參 半夏 茯苓 生益智 生薑汁 淡乾薑 大便不爽,間用半硫丸。

朱(五四)陽微,食後吞酸。
茯苓(四兩) 炒半夏(二兩) 廣皮(二兩) 生于朮(二兩) 濃朴(一兩) 淡乾薑(一兩)蓽澄茄(一兩) 淡吳萸(一兩) 公丁香(五錢) 水法丸。

某(二八)脈弦,食下 脹,大便不爽,水穀之濕內著,脾陽不主默運,胃腑不能宣達,疏脾降胃,令其升降為要。(濕傷脾胃)
金石斛(三錢) 濃朴(一錢) 枳實皮(一錢) 廣皮白(一錢半) 苦參(一錢) 神曲(一錢半) 茯苓皮(三錢) 麥芽(一錢半)
不運,洞泄之後,而神倦食減,濕傷脾胃清氣,用東垣清暑益氣主之。

清暑益氣法

洪(嫗)脈虛澀弱,面乏淖澤,鼻冷肢冷,肌腠麻木,時如寒凜微熱,欲溺大便有不化之形,穀食不納,此陽氣大衰,理進溫補,用附子理中湯。(脾腎陽虛)

趙(三七)氣分本虛,衛少外護,畏風怯冷,冬天大氣主藏,夏季氣泄外越,此天熱煩倦一因也。是氣分屬陽,故桂附理陽頗投,考八味古稱腎氣,有通攝下焦之功,能使水液不致泛溢,其中陰藥味濃為君,乃陰中之陽藥,施於氣虛,未為中,歷舉益氣法,無出東垣范圍,俾清陽旋轉。脾胃自強,偏寒偏熱,總有太過不及之弊,補中益氣加麥冬北味。(中氣虛)

又 間服四君子湯。

宣(三五)痛而納食稍安,病在脾絡,因飢餓而得,當養中焦之營,甘以緩之,是其治法。(飢傷) 歸建中湯。

戈 小便短澀混濁,大便頻溏,不欲納穀,此傷食惡食也。當分消土。(食傷)
生益智 廣皮 茯苓 澤瀉 炒白芍 炒山楂

脾胃之論,莫詳於東垣,其所著補中益氣,調中益氣,升陽益胃等湯,誠補前人之未備,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內傷勞倦為主,又因脾乃太陰濕土,且世人胃陽衰者居多,故用參 以補中,二朮以溫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陽,陳皮木香。理中宮之氣滯,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誠效如桴鼓,蓋東垣之法,不過詳於治脾,而略於治胃耳。乃後人宗其意者。凡著書立說,竟將脾胃總論,即以脾之藥,籠統治胃,舉世皆然,今觀葉氏之書,始知脾胃當分析而論,蓋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臟宜藏,腑宜通,臟腑之體用各殊也。若脾陽不足,胃有寒濕,一臟一腑,皆宜於溫燥升運者,自當恪遵東垣之法。若脾陽不虧,胃有燥火,則當遵葉氏養胃陰之法,觀其立論云,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又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東垣大升陽氣,其治在脾,此種議論,實超出千古,故凡遇稟質木火之體,患燥熱之症,或病後熱傷肺胃津液,以致虛痞不食,舌絳咽乾,煩渴不寐,肌燥熱,便不通爽,此九竅不和,都屬胃病也。豈可以 術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謂胃宜降則和者,非用辛開苦降,亦非苦寒下奪,以損胃氣,不過甘平,或甘涼濡潤,以養胃陰,則津液來複,使之通降而已矣。此義,即宗內經所謂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陰虛,胃陽虛,脾胃陽虛,中虛,飢傷,食傷,其種種治法,最易明悉,餘不參贅,總之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燥宜潤,固當詳辨,其於升降二字,尤為緊要,蓋脾氣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運,已病矣。胃氣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與各門相兼者甚多,如嘔吐腫脹泄瀉,便閉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諸門,尤宜並參,互相討論,以明其理可也。(華岫云)

徐評 發明亦切當。

木乘土

某 肝厥犯胃入膈。(肝胃)
半夏 薑汁 杏仁 栝蔞皮 金鈴子 延胡 香豆豉 白蔻

鮑(三三)情懷不適,陽氣鬱勃於中,變化內風,掀旋轉動,心悸流涎,麻木悉歸左肢,蓋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飲酒中虛,便易溏滑,議兩和肝胃。
桑葉 炒丹皮 天麻 金斛 川貝 地骨皮

吳 脈左數,右濡,氣塞心痛,養胃平肝。
半夏 茯苓 炒麥冬 柏子仁 川楝子 青橘葉

顧(五一)脈弦,胃脘痺痛,子後清水泛溢,由少腹涌起,顯是肝厥胃痛之症。
吳萸(五分) 川楝子(一錢) 延胡(一錢) 茯苓(三錢) 桂枝木(五分) 高良薑(一錢)

某(二九)脈左弦,右澀,中脘痛及少腹,病在肝胃。
川楝子 青皮 生香附 小茴 茯苓 南棗

某(三二)舌白惡心,液沫泛溢,病在肝胃,當通陽泄濁。
吳萸(七分) 乾薑(一錢) 薑汁(三分) 茯苓(三錢) 南棗(一枚)

任(三八)此情志不遂,肝木之氣,逆行犯胃,嘔吐膈脹,開懷談笑可解,凝滯血藥,乃病之對頭也。
延胡 川楝子 蘇梗 烏藥 香附 紅豆蔻

王(四三)胃脘痛,高突而堅,嘔清涎血沫,滴水不能下咽,四肢冷,肌膚麻木,捶背脊病勢略緩,此屬肝厥犯胃。
開口吳萸 金鈴子 炒延胡 生香附 高良薑 南山楂

某 脈左弦,少寐,氣從左升,泄肝和胃。 生左牡蠣(五錢) 川楝子肉(一錢) 化州橘紅(一錢半) 茯苓(三錢) 澤瀉(一錢)

某 脈緩,左弦,晨倦食減,在土旺之候,急調脾胃,戊己湯去甘草加穀芽。

程(五六)曲運神機,心多擾動,必形之夢寐,診脈時,手指微震,食納痰多,蓋君相動主消爍,安穀不充形骸,首宜理陽明以製厥陰,勿多歧也。
人參 枳實 半夏 茯苓 石菖蒲

某 通補陽明和厥陰。
人參 茯苓 半夏 高良薑 吳萸 生白芍

某(四一)肝逆犯胃,脘痛腹鳴,氣撐至咽。
川楝子 桂枝木 淡乾薑 川椒 生白芍 吳萸 烏梅 茯苓

程(五二)操家,煩動嗔怒,都令肝氣易逆,乾嘔味酸,木犯胃土,風木動,乃晨泄食少,形瘦脈虛,先議安胃和肝。
人參 半夏 茯苓 木瓜 生益智 煨薑

華(二三)據說氣攻脅脹,春起秋愈,此內應肝木,飽食不和,肝傳胃矣。
焦白朮 半夏 柴胡 枳實 生香附 廣皮
乾荷葉湯泛丸。
毛 目微黃,舌黃,煩渴脅肋板實,呼吸周身牽掣,起於頻吐食物痰飲,即胸脘痛脹,此肝木犯胃,諸氣痺阻,雖平昔宜於溫補,今治病宜通氣分。
半夏(一錢半) 廣皮白(一錢) 大杏仁(十粒) 白蔻仁(八分) 川楝子(一錢) 炒延胡(一錢) 生薑 (五分) 土栝蔞皮(一錢)

又 心中懊惱噎痛,氣分熱痰未平,用溫膽法。
竹茹(一錢炒黃) 炒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半) 枳實(一錢) 桔梗(八分) 橘紅(一錢) 生薑(三分)

王(十三)癖積,是重著有質,今痛升有形,痛解無跡,發於暮夜,沖逆,欲嘔不吐,明是厥氣攻胃,由惱怒強食,氣滯紊亂而成病,發時用河間金鈴子散,兼以宣通陽明凝遏可愈。
金鈴子 延胡 半夏 栝蔞皮 山梔 橘紅
秦(二七)面長身瘦,稟乎木火之形,氣阻脘中,食少礙痛,胃口為逆,乃氣火獨熾之象,忌用燥熱劫津,治以平肝和胃。
降香 鬱金 山梔 橘紅 枇杷葉 蘇子 川貝母 薑皮

朱(五十)半百已衰,多因神傷思慮,夏四月大氣發泄,遂加便溏,長夏暑熱,無有不大耗氣分,寒熱之來,乃本氣先怯,而六氣得以乘虛,今不思納穀之因,皆寒熱二氣擾逆,胃脘清真受戕,所以致困莫蘇,不煩不渴,胃陽虛也。凡醒胃必先製肝,而治胃與脾迥別,古稱胃氣以下行為順,區區術甘之守,升柴之升,竟是脾藥,所以鮮克奏效。
人參 茯苓 炒麥冬 大麥仁 木瓜 烏梅

董 病久,正氣已衰,喜熱惡寒為虛,診得左脈尚弦,病在肝。但高年非伐肝平肝為事,議通補胃陽。
人參 茯苓 煨薑 新會皮 炒粳米 炒荷葉蒂

陸(三六)咽屬胃,胃陰不升。但有陽氣熏蒸,致咽燥不成寐,沖逆心悸,震動如驚,厥陰內風,乘胃虛
以上僭,胃脈日虛,肢肌麻木,當用十味溫膽,合秫米湯,通攝兼進,俾肝胃陽和,可以痊安。
人參 茯苓 棗仁 知母 竹茹 半夏 黃色秫米

又 用泄少陽,補太陰法,六君去甘草加丹皮桑葉金斛湯法丸。

郭 脈弦,心中熱,欲嘔,不思食,大便不爽,乃厥陰肝陽順乘胃口,陽明脈絡不宣,身體掣痛,當兩和其陽,酸苦泄熱,少佐微辛。
川連 桂枝木 生牡蠣 烏梅 生白芍 川楝子
芮 前議肝病入胃,上下格拒,考內經諸痛,皆主寒客。但經年累月久痛,寒必化熱, 故六氣都從火化,河間特補病機一十九條亦然,思初病在氣,久必入血,以經脈主氣,絡脈主血也。 此臟腑經絡氣血,須分晰辨明,投劑自可入彀,更詢初病因驚,夫驚則氣逆,初病肝氣之逆,久則諸氣均逆,而三焦皆受,不特胃當其沖矣。謹陳緩急先後進藥方法,厥陰篇雲,氣上撞心,飢不能食,欲嘔,口吐涎沫,夫木既犯胃,胃受克為虛,仲景謂製木必先安土,恐防久克難複,議用安胃一法。
川連 川楝子 川椒 生白芍 烏梅 淡薑渣 歸鬚 橘紅
內經以攻病克製曰勝方,補虛益體,須氣味相生曰生方,今胃被肝乘,法當補胃。但胃屬腑陽,凡六腑以通為補,黃連味苦能降,戴元禮雲,諸寒藥皆凝澀,惟有黃連不凝澀,有薑椒歸鬚氣味之辛,得黃連川楝之苦,仿內經苦與辛合,能降能通,芍藥酸寒,能泄土中木乘,又能和陰止痛,當歸血中氣藥,辛溫上升,用須力薄,其氣不升,梅占先春,花發最早,得少陽生氣,非酸斂之收藥,得連楝苦寒,內經所謂酸苦泄熱也。以氣與熱俱無形無質。其通逐之法迥異,故辨及之。

又 春分前七日,診右脈虛弦帶澀,左脈小弦勁而數,胃痛已緩。但常有畏寒鼓栗,俄頃發熱而解,此肝病先厥後熱也。今歲厥陰司天,春季風木主氣,肝病既久,脾胃必虛,風木鬱於土宮,營衛二氣,未能流暢於經脈,為營養護衛,此偏熱偏寒所由來矣。夫木郁土位,古人製肝補脾,升陽散郁,皆理偏就和為治,勿徒攻補寒熱為調,今春半天令漸溫,擬兩和氣血,佐以宣暢少陽太陰,至小滿氣暖泄越,必大培脾胃後天,方合歲氣體質調理,定春季煎丸二方。
人參 茯苓 廣皮 炙草 當歸 白芍 丹皮 桑葉 薑棗湯法丸。
(間用煎方)人參 廣皮 穀芽 炙草 白芍 黃芩 丹皮 柴胡
卜 有年,冬藏不固,春木萌動,人身內應乎肝,水弱木失滋榮,陽氣變化內風,乘胃為嘔,攻脅為痛,仲景以消渴心熱屬厥陰,內經以吐涎沫為肝病,肝居左而病熾偏右,木犯土位之征。經旨謂肝為剛臟,非柔不和,閱醫藥沉桂萸連,雜以破泄氣分,皆辛辣苦燥,有剛以治剛之弊,倘忽厥逆瘈瘲 奈何,議鎮陽熄風法。
生牡蠣 阿膠 細生地 丹參 淮小麥 南棗

又 內風陽氣,鼓動變幻,皆有形無質,為用太過,前議鹹苦入陰和陽,佐麥棗以和胃製肝獲效,蓋肝木肆橫,胃土必傷,醫治既僻,津血必枯,唇赤舌絳咽乾,谷味即變酸膩,顯是胃汁受劫,胃陰不複,夫胃為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與脾土有別故也。
生牡蠣 阿膠 細生地 小麥 炒麻仁 炒麥冬 炙草

張(五七)脈小弦,納穀脘中哽噎,自述因乎悒郁強飲,則知木火犯土,胃氣不得下行所致,議苦辛泄降法。
黃連 鬱金 香淡豆豉 竹茹 半夏 丹皮 山梔 生薑

又 前方泄厥陰,通陽明,為沖氣吐涎脘痞,不納穀而設,且便難艱阻,胸脹悶,上下交阻,有年最慮關格,與進退黃連湯。

江 晨起腹痛,食穀微滿,是清濁之阻,按脈右虛左弦,不思飲食,脾胃困頓,都屬虛象,古人培土必先製木,仿以為法。
人參 淡吳萸 淡乾薑 炒白芍 茯苓

周(五九)酒熱濕痰,當有年正虛,清氣少旋,遂致結秘,不能容納,食少,自述多郁易嗔,議從肝胃主治。
半夏 川連 人參 枳實 茯苓 薑汁

王(五五)噦逆舉發,湯食皆吐,病在胃之上脘。但不知起病之因由,據云左脅內結瘕聚,肝木侮胃。明系情懷憂勞,以致氣鬱結聚,久病至頗能安穀,非純補可知,泄厥陰以舒其用,和陽明以利其腑,藥取苦味之降,辛氣宣通矣。
川楝子皮 半夏 川連 薑汁 左牡蠣 淡吳萸

唐 痞逆惡心,是肝氣犯胃,食入臥著,痛而且脹,夜寐不安,亦是胃中不和,貴乎平肝養胃致其複。若見有形沖逆之狀,攻伐兢進,有痞滿成脹之患。
川連 神曲 吳萸 川楝子 楂肉 鬱金

姚 寒熱嘔吐,脅脹脘痺,大便乾澀不暢,古云九竅不和,都屬胃病,法當平肝木,安胃土,更常進人乳薑汁,以益血潤燥宣通,午後議用大半夏湯。
人參 半夏 茯苓 金石斛 廣皮 菖蒲

胡(氏)經後寒熱,氣沖欲嘔,忽又如飢,仍不能食,視其鼻準亮,咳汗氣短,多藥胃傷,肝木升逆,非上焦表病。
炙甘草 小生地 芝麻仁 阿膠 麥冬 白芍 牡蠣

又 照前方去牡蠣加人參。

又 沖陽上逆,則煩不得安,仍是陰弱,夫胃是陽土,以陰為用,木火無製,都系胃汁之枯,故腸中之垢不行,既知陰虧,不必強動大便。
人參 鮮生地 火麻仁 天冬 麥冬 炙草

徐(氏)經候適來,肢骸若撤,環口肉 蠕動,兩踝臂肘常冷,夫衝脈血下,蹺維脈怯不用,沖隸陽明,厥陰對峙,因驚肝病,木乘土位,以致胃衰,初則氣升至咽,久則懶食脘痞,昔人有治肝不應,當取陽明,陽明不闔,空洞若谷,厥氣上加,勢必嘔脹吞酸,然陽明胃腑,通補為宜,剛藥畏其劫陰,少濟以柔藥,法當如是。
人參(二錢) 半夏(薑汁炒三錢) 茯苓(三錢) 淡附子(七分) 白粳米(五錢) 木瓜(二錢)
胃虛益氣而用人參,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劑矣。少少用附子以理胃陽,粳米以理胃陰,得通補兩和陰陽之義,木瓜以酸,救胃汁以製肝,兼和半夏附子之剛愎,此大半夏與附子粳米湯合方。

張(氏)肝病犯胃,心痛,乾嘔不能納食,肢冷泄瀉,腑經陽失流展,非虛寒也。金鈴子散加川連
烏梅桂枝生薑。

徐(氏)屢屢墮胎,下元氣怯,而寒熱久嗽,氣塞填胸,涌吐涎沫,乃郁勃嗔怒肝膽內寄之相火風木,內震不息,犯胃則嘔逆吞酸,乘胸侵咽,必脹悶喉痺,漸漸昏迷欲厥,久延不已,為郁勞之,此治嗽清肺,重鎮消痰,越醫越凶,考內經肝病主治三法,無非治用治體,又曰治肝不應,當取陽明,蓋陽明胃土,獨當木火之侵侮,所以製其沖逆之威也。是病原治法大略,安胃丸椒梅湯送。

鮑(嫗)風泄已止,胃逆不納食。
人參 川連 烏梅 木瓜 川斛 橘紅

朱(氏)嗔怒動肝,氣逆惡心,胸脅閃動,氣下墜欲便,是中下二焦損傷不複,約束之司失職,擬進 培土泄木法,亦暫時之計。
烏梅 乾薑 川連 川椒 人參 茯苓 川楝 生白芍

王(氏)寡居多郁,宿病在肝,邇日暑邪深入,肝病必來犯胃,吐蛔下利得止,不思穀食,心中疼熱。 仍是肝胃本症,況暑濕多傷氣分,人參輔胃開痞,扶胃有益,幸無忽致疲可也。
人參 川連 半夏 薑汁 枳實 牡蠣

又 胃開思食,仍以製肝和胃。
人參 金石斛 半夏 枳實 茯苓 橘紅

呂(氏)季脅之傍,是虛裡穴,今跳躍如梭,乃陽明絡空也。況衝脈即血海,亦屬陽明所管,經行後 而病忽變,前案申說已著,茲不複贅。大凡絡虛,通補最宜,身前沖氣欲脹,衝脈所主病,內經 所謂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今也痛無形象,諒無結聚,只以冷汗跗寒,食入惡心,鼻 準明,環口色青,肝胃相對,一勝必一負,今日議理陽明之陽,佐以宣通奇脈,仲景於動氣一 篇,都從陽微起見,仿以為法。
人參 茯苓 淡熟附子 生蘄艾 桂枝木 炒黑大茴 紫石英 生杜仲

朱(氏)上冬用溫通奇經,帶止經轉,兩月間,納穀神安,今二月初二日,偶涉嗔忿,即麻痺乾嘔耳 聾,隨即昏迷如厥,診脈寸強尺弱,食減少,口味淡,微汗,此厥陰之陽化風,乘陽明上犯,蒙昧 清空,法當和陽益胃治之。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炒半夏(一錢半) 生白芍(一錢) 烏梅(七分肉) 小川連(二分) 淡生薑(二分) 廣皮白(一錢) 此厥陰陽明藥也。胃腑以通為補,故主之以大半夏湯,熱擁於上,故少佐薑連以瀉心,肝 為剛臟,參入白芍烏梅,以柔之也。

又 三月初五日,經水不至,腹中微痛,右脅蠕蠕而動,皆陽明脈絡空虛,衝任無貯,當與通補入絡。
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茺蔚子(二錢) 香附(醋炒一錢) 茯苓(三錢) 小茴(一錢) 生杜仲(二錢)

又 照方去茺蔚杜仲白芍官桂。

某(氏)久有痛經,氣血不甚流暢,驟加暴怒傷肝,少腹沖氣上犯,逆行於肺為咳,寒熱聲嗄,脅中拘急,不飢不納,乃左升右降不司轉旋,致失胃氣下行為順之旨,故肝用宜泄,胃腑宜通,為定例矣。
鉤藤 丹皮 桑葉 半夏曲 茯苓 廣皮白

又 威喜丸。

唐 積勞內傷,脘悶脅脹,嘔吐格拒,眩暈不得臥,陽挾內風暴張,恐其忽然 厥,議通胃平肝法。

小川連 薑汁 半夏 牡蠣 川楝子 生白芍

江 拒按為實,患目病來屬肝,痛必多嘔,大便秘澀,肝病及胃,當苦辛泄降,少佐酸味。

小川連 生淡乾薑 半夏 枳實 黃芩 生白芍

顧(五十)陽明脈衰,形寒,痞,飢不食,心痛,洞泄兼嘔。
人參 吳萸 茯苓 半夏 生薑 炒黃粳米

某 勞怒傷陽,氣逆血鬱致痛,痞脹便溏,風木侮土,前方既效,與通補陽明厥陰,大半夏湯去蜜加桃仁柏子仁當歸薑棗湯法丸。

某 脈微小弱,是陽氣已衰,今年太陰司天,長夏熱泄氣分,不食不運,味變酸苦,脾胃先受困也。稍涉嗔怒,木乘土中,益加不安,從東垣培土製木法。
人參 廣皮 茯苓 益智 木瓜 淡薑渣

夏 通補陽明,開泄厥陰。
人參 半夏 茯苓 橘紅 吳萸 白芍

汪(氏)氣滯脾弱。(肝脾)

逍遙散加鬱金砂仁末。

席 大便未結,腹中猶痛,食入有欲便之意,胃陽未複,肝木因時令尚橫,用泄木安土法。(肝脾胃)
人參 木瓜 濃朴 茯苓 益智仁 青皮

江 鎮衝任,溫養下焦頗效,所議治嗽肺藥,寒涼清火,背謬顯然。
炒黑杞子 淡蓯蓉 小茴香拌炒當歸 沙苑 石殼建蓮 茯神 紫石英煎湯,煎藥。

又 動怒,脘下痛,不飲食,是肝厥犯脾胃,病外生枝,最非善調之理,理氣皆破泄難用,議進製肝木益胃土一法。
人參(一錢) 炒焦白芍(一錢半) 真枷南香(汁沖五小匙) 炒焦烏梅(三分酸泄肝陽) 茯苓(五錢切小塊甘淡益胃) 化橘紅(五分宣通緩痛)

又 人參 嫩鉤藤 明天麻 化橘紅 炒烏梅肉 茯苓 伽南香

朱 胃弱痰多,補虛宜通,肝陽易升,左頰赤,佐泄少陽。(肝膽胃)
人參 炒半夏 茯苓 鉤藤 經霜桑葉 煨薑 南棗

范(五七)脾竅開舌,舌出流涎為脾病,克脾者少陽膽木,以養脾泄膽治。(膽脾)
人參 于朮 天麻 薑黃 桑葉 丹皮

某 補太陰,泄少陽。
人參 茯苓 焦朮 炙草 廣皮 白芍 炒丹皮 桑葉

又 照方去甘草桑葉加木瓜。

李(五十)少陽木火,犯太陰之土,持齋淡薄,中虛熱灼,以補脾和肝,為久長調理,四君子加芩芍桑葉丹皮。

金 能食運遲,香紋裂,左頤肉腫,不喜飲水,太陰脾陽郁,法當補土泄木。
于朮 茯苓 新會皮 炙草 煨益智 柴胡 丹皮 白芍

張(二九)脈小弱,是陽虛體質,由郁勃內動少陽木火,木犯太陰脾土,遂致寢食不適,法當補土泄木。
人參(一錢半) 白朮(一錢半)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廣皮(一錢) 丹皮(三錢) 桑

葉(一錢) 薑(一錢) 棗(二錢)

肝為風木之臟,又為將軍之官,其性急而動,故肝臟之病,較之他臟為多,而於婦女尤甚。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勝也。本臟現症。仲景云: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又內經所載肝病,難以盡述。大凡其脈必弦,脅或脹或疼,偏寒偏熱,先厥後熱。若一犯胃,則惡心乾嘔,脘痞不食,吐酸水涎沫,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肢冷肌麻,案中治法,有陰陽虛實之殊,略舉而敘述之。若肝陰胃陰未虧,肝陽亢逆犯胃,先生立法,用藥則遠柔用剛,泄肝如吳萸椒桂,通胃如半夏薑汁薑附,加益智枳朴等,則兼運脾陽,中虛必用人參,故大半夏湯,附子粳米湯,進退黃連湯,瀉心法,治中法,溫膽等湯是也。若肝陰胃汁已虛,木火熾盛,風陽擾胃,用藥忌剛用柔,養肝則阿膠生地白芍麻仁木瓜,養胃則人參麥冬知母粳米秫米等是也。至於平治之法,則剛柔寒熱兼用,烏梅丸,安胃丸,逍遙散。若四君六君異功戊己,則必加泄肝之品,用桑葉丹皮者,先生云:桑葉輕清,清泄少陽之氣熱,丹皮苦辛,清泄肝膽之血熱,用金鈴子散者,川楝苦寒。直泄肝陽,延胡專理氣滯血澀之痛,此皆案中之綱領也。余另分此一門者,因嘔吐不食。脅脹脘痞等恙,恐醫者但認為脾胃之病,不知實由肝邪所致,故特為揭出,以醒後人之目耳。且世人但知風勞臌膈為四大重症,不知土敗木賊,肝氣日橫,脾胃日敗,延至不救者多矣。可不究心於此哉。(華岫云)

徐評 諸案大抵皆胸痺痞滿,及痰飲內蓄之症,治痞痺之方,最忌人參,而此欲其壯土以製木,用者甚多,必有遺病,至於蓄痰症,全不齒及,尤屬辨症不清,其中精思巧意,中病處頗多,亦得失參半也。

腫脹

某(五一)食穀不運, 脹嘔惡,大便不爽,脈弦色黃,此胃陽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當溫通陽氣。(胃陽虛)
吳萸(八分) 半夏(三錢) 蓽茇(一錢) 淡乾薑(一錢) 生薑汁(五分) 廣皮白(一錢半)

陳(三八)診脈右大而緩,左如小數促,冬季寒熱身痛,汗出即解,自勞役飢飽嗔怒之後,病勢日加。面浮足腫,呼吸皆喘,目淚鼻衄,臥著氣沖欲起,食納留中不運,時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脈情形,中滿脹病日來矣。蓋此症屬勞倦致損,初病即在脾胃,東垣云: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臟腑受病,營衛二氣,晝夜循環失度為寒為熱,原非瘧邪半表半裡之症,斯時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經言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建中甘溫,令脾胃清陽自立,中原砥定,無事更遷,仲景亦謂男子脈大為勞,則知內經仲景東垣垂訓,真規矩準繩至法,且汗泄積勞,都是陽傷,醫藥辛走劫陽,苦寒敗胃,病患自述飲蔗即中脘不舒,頃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陽為苦辛大傷明甚,又述咳頻,沖氣必自下上逆,夫衝脈隸於陽明,胃陽傷極,中乏坐鎮之真氣,衝脈動,則諸脈交動,濁陰散漫上布,此臥著欲起矣。愚非遙指其脹,正合內經濁氣在上。則生 脹,太陰所至為腹脹相符也。昔有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當以病因傳變推求,故辨論若此。
濃朴 杏仁 人參 茯苓 蜜煨薑 南棗
濃朴杏仁,取其能降氣,參苓薑棗,取其建立胃中之清陽,而和營衛也。

吳(二四)單脹溺少,溫通頗適,當用大針砂丸一錢二分,八服。(脾陽虛)

某 食下 脹,舌黃,當治脾陽。
生白朮(一錢半)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濃朴(一錢) 木瓜(五分) 淡附子(七分)

徐(三九)攻痞變成單脹,脾陽傷極,難治之症。
生白朮 熟附子 茯苓 濃朴 生乾薑

錢 食入腹脹,已五十日,且痛必有形攻動,頭中微痛,夫痞滿屬氣,痛因氣滯,二便既通,其滯未必在乎腸胃,從太陰脾陽傷,以辛溫開泄主之。
桂枝 生白芍 淡乾薑 濃朴

又 照方去白芍加生益智仁茯苓。

楊(五十)飲酒聚濕,太陰脾陽受傷,單單腹脹,是濁陰之氣錮結不宣通,二便不爽,治以健陽運濕。
生茅朮 草果 附子 廣皮 濃朴 茯苓 蓽茇 豬苓

吳(四三)食下 脹,便溏不爽,肢木不仁,此脾陽困頓,不能默運使然,溫通中陽為主。
白朮(三錢) 附子(一錢) 炮薑(一錢半) 桂枝木(一錢) 茯苓(三錢) 蓽茇(一錢)

僧(四七)俗語雲,膏粱無厭發癰疽,淡泊不堪生腫脹,今素有脘痛,氣逆嘔吐,漸起腫脹,乃太陰脾臟之陽受傷,不司鼓動營運,陰土宜溫,佐以製木治。
生于朮 茯苓 廣皮 椒目 濃朴 益智仁 良薑

某(六七)左脈弦,脹滿不運,便泄不爽,當溫通脾陽。
草果仁(一錢) 茯苓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廣皮(一錢半) 青皮(一錢) 濃朴(一錢半) 木豬苓(一錢半) 椒目(五分)

吳 寒熱傷中,腹微滿,舌白,用治中法。
人參 益智 廣皮 茯苓 澤瀉 金斛 木瓜

周(五五)久嗽四年,後失血,乃久積勞傷,酒肉不忌,濕鬱脾陽為脹,問小溲僅通,大便仍溏,濁陰乘陽,午後夜分尤劇。
生于朮 熟附子

陳(五十)積勞,脾陽傷,食下脹,足腫。
生白朮 茯苓 熟附子 草果仁 濃朴 廣皮

某 躬耕南畝,曝於烈日,漬於水土,暑濕內蒸為瀉痢,邪去正傷,臨晚跗腫腹滿,乃脾陽已困。諸氣不司營運,濁陰漸爾竊據,內經病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生白朮 草蔻 茯苓 濃朴 附子 澤瀉

鄒(三九)深秋霍亂轉筋,必有暴冷傷及脾胃,病機一十九條,河間皆謂熱,亦屬偏見,愈瀉愈脹,豈是實症,夫酒客之濕,皆脾胃陽微不運,致濕邪凝聚,氣壅成脹,見脹滿徹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難調之症。
生白朮 草果 熟附子 濃朴 廣皮 茯苓

陳(四四)苦寒多用,胃陽久傷,右脅痛,嘔酸濁,皆濁陰上乾,用辛甘溫中補虛痛減,病患述早上腹寬,暮夜氣緊微硬,大便不爽,有單腹脹之憂。(脾胃陽虛)
人參 生白朮 茯苓 肉桂 歸身 益智 廣皮 煨薑

趙(五四)胸腹脹滿,久病痰多。
生白朮(二兩) 茯苓(二兩) 濃朴(一兩) 肉桂(五錢) 薑汁丸
本草云,濃朴與白朮能治虛脹,仿潔古枳朮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陽,肉桂入血絡,則病邪可卻矣。

楊 脈沉小弦,中年已後,陽氣不足,痰飲水寒,皆令逆趨,致運納失和,漸有脹滿浮腫,法以辛溫宣通,以本病屬脾胃耳。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芍(一錢半) 淡附子(一錢) 薑汁(三分調)

倪(二十)腹 膨,便不爽,腑陽不行。
生益智 茯苓 生穀芽 廣皮 砂仁殼 濃朴

又 六腑不通爽,凡濁味食物宜忌。
雞肫皮 麥芽 山楂 砂仁 陳香櫞

又 脈沉小緩,早食難化,晚食夜脹,大便不爽,此腑陽久傷,不司流行,必以溫藥疏通,忌食閉氣粘葷。
生白朮 附子 濃朴 草果 茯苓 廣皮白 檳榔汁

浦(四九)腎氣丸,五苓散,一攝少陰,一通太陽,濁泄溺通,腹滿日減,不為錯誤。但虛寒脹病,而用溫補,閱古人調劑,必是通法,蓋通陽則濁陰不聚,守補恐中焦易鈍,喻氏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苟非純剛之藥,曷勝其任。(腎胃陽虛) 議於暮夜服玉壺丹五分,晨進。
人參 半夏 薑汁 茯苓 枳實 乾薑

陳(六二)老人脾腎陽衰,午後暮夜,陰氣用事,食納不適,腸鳴 脹,時泄,治法初宜剛劑,俾陰濁不僭,陽乃複辟。
人參(一錢半) 淡附子(一錢) 淡乾薑(八分) 茯苓(三錢) 炒菟絲(三錢) 胡蘆巴(一錢) 此治陽明之陽也。若參入白朮甘草,則兼走太陰矣。

某(三七)腫脹由足入腹,診脈細軟,不能運谷,當治少陰太陰。(脾腎陽虛)
生白朮 濃朴 茯苓 淡附子 淡乾薑 蓽茇

馬(三六)暮食不化,黎明瘕泄,乃內傷單脹之症,脾腎之陽積弱,據理當用腎氣丸。

顧(四三)脈微而遲,色衰萎黃,蟹為介屬,鹹寒沉降,凡陽氣不足者,食之損陽,其致病之由,自試二次矣。久利久泄,古云無不傷腎,今浮腫漸起自下,是水失火而敗。若非暖下,徒見泄瀉有紅。為脾胃濕熱,必致中滿敗壞。
生茅朮 熟地炭 熟附子 淡乾薑 茯苓 車前

某 脾腎虛寒多瀉,由秋冬不愈,春木已動,勢必克土,腹滿,小便不利,乃腫病之根。若不益火生土,日吃疲藥,焉能卻病。
人參 白朮 附子 生益智 菟絲子 茯苓

姚(四八)據說情懷不適,因嗔怒,痰嗽有血,視中年形瘁肉消,漸漸腹脹跗腫,下午漸甚,陽氣日奪。早服腎氣丸三錢,晝服五苓散。(腎陽虛) 殷(氏)行動氣墜於下,臥著氣擁於上,此跗腫晝甚,頭脹夜甚,總是中年陽微,最有腹大喘急之事,濟生丸(十服)

某 陽微陰結,腫脹。
附子 苡仁 白朮 木防己 澤瀉 細辛

朱 陽明胃逆,厥陰來犯,丹溪謂上升之氣,自肝而出,清金開氣,亦有製木之功能,而痛脹稍緩,議以溫膽加黃連方。(肝胃不和)
半夏 茯苓 橘紅 枳實 竹茹 川連 生白芍

某(二八)舌微黃,瘕逆,脘胸悉脹,當和肝胃。
桂枝木 乾薑 青皮 吳萸 川楝子 炒半夏

秦 兩年初秋發傷,脈絡氣血不為流行,而腹滿重墜,臥則頗安,臍左動氣,臥則尤甚,吐冷沫。常覺冷氣,身麻語塞,肝風日熾,疏泄失職,經以肝病吐涎沫,木侮土位,自多 脹,丹溪云:自覺冷者非真冷也。兩次潰瘍之後,剛燥熱藥,似難進商,議以宣通肝胃為治,有年久恙,貴乎平淡矣。
雲茯苓(三錢) 三角胡麻(搗碎滾水洗十次三錢) 濃橘紅(一錢) 嫩鉤藤(一錢) 熟半夏(炒黃一錢半) 白旋複花(一錢) 濾清,服一杯,四帖。

又 接服大半夏湯。
熟半夏(炒二錢半) 雲苓(小塊五錢) 薑汁(調服四分) 人參(同煎一錢)

方(五九)診脈百至,右緩澀,左弦勁,始而腸鳴泄氣,由漸腹滿 脹,納食幾廢,便難溺少,此皆情懷少曠,清氣不轉,肝木侵侮胃土,腑陽窒塞,脹滿日甚,據云,先因胃脘心下痛症,氣鬱顯然,非旦晚圖功之象,議河間分消法。(肝鬱犯胃兼濕)
杏仁 濃朴 海金沙 陳香櫞 鬱金 萊菔子 木通 雞肫皮

王(三七)食入不運,脘中 脹,病由悒郁,經年不愈,視色黃形瘦,按脈小而澀,喜涼飲,惡熱,大便未經通調,九竅不和,皆胃病矣。
川連 雞肫皮 枳實 廣皮 桔梗 栝蔞實 半夏 萊菔子 鬱金 杏仁 薑汁竹瀝丸。

楊(四十)肝鬱乘胃為脹,經年內結有形,用緩消一法。
生茅朮 雞肫皮 川連 生濃朴 淡薑渣 針砂(製)
椒目湯法丸。

畢 濕熱,由腑滯及腸中,大便不爽,食入不適,平昔肝木易動,厥陰不主疏泄,少腹形脹,無非滯氣之壅,久則凝瘀日踞。
小溫中丸三錢,十服。

程(三十)脈右弦,面黃,腹滿,按之漉漉有聲,每大便先腹痛,便不能乾爽,此胃氣不降,陽氣自滯。由乎嗔怒不息,肝木橫逆,疏泄失司, 脹之來,皆由乎此,議泄肝通腑,濁宣脹減之義。
杏仁 紫濃朴 豬苓 鬱金 椒目 檳榔汁
接服小溫中九。

某(五七)不飢不運,少腹胃脘悉滿,診脈左弦,乃肝木犯胃,二腑不主流行,濁陰漸次彌漫,他日單脹之作,竟有難以杜患者,速速戒惱怒,安閑自在,誠治斯疾之良圖。 小溫中丸一錢五分,開水送下。

夏 夏四月,脾胃主氣,嗔怒怫郁,無不動肝,肝木侮土,而脾胃受傷,郁久氣不轉舒,聚而為熱,乃壯火害氣,宜乎減食 脹矣。當作木土之郁調治,桂附助熱,萸地滋滯,鬱熱益深,是速增其病矣。
鉤藤 丹皮 黑山梔 川連 青皮子 紫濃朴 萊菔子 廣皮白 薄荷梗

又 脹勢已緩,脈來弦實,此濕熱猶未盡去,必淡泊食物,清肅胃口,以清滲利水之劑,服五六日再議。
豬苓 澤瀉 通草 海金沙 金銀花 茯苓皮 黑 豆皮

又 診脈浮中沉,來去不為流利,氣阻濕鬱,膠痰內著,議用控涎丹六分,緩攻。

又 服控涎丹,大便通而不爽,診右脈弦實,目黃舌燥,中焦濕熱不行,因久病神倦,不敢過攻。議用丹溪小溫中丸,每服三錢,乃泄肝通胃,以緩治其脹。

謝 形神勞煩,陽傷,腑氣不通,疝瘕陰濁,從厥陰乘犯陽明,胃為陰濁蒙閉,腸中氣窒日甚,年前邪勢頗緩,宣絡可效,今閉錮全是濁陰。若非辛雄剛劑,何以直突重圍,脹滿日增,人力難施矣。
生炮川烏頭 生淡川附子 淡乾薑 淡吳萸 川楝子 小茴香 豬膽汁

唐(氏)紫菀 杏仁 通草 鬱金 黑山梔

又 三焦不通,脘痺腹脹,二便皆秘,前方用開手太陰肺,苦辛潤降,小溲得利,兼進小溫中丸。
泄肝平胃,脹勢十減有五。但間日寒熱複來,必是內鬱之氣,陽不條達,多寒戰栗,議用四逆散和解,其小溫中丸仍用。
生白芍 枳實 柴胡 黃芩 半夏 杏仁 竹茹 生薑

張(嫗)腹臌 脹,大便不爽,得暖氣稍快,乃陽氣不主流行,蓋六腑屬陽,以通為補,春木地氣來升,土中最畏木乘,勢猖熾,治當泄木安土,用丹溪小溫中丸,每服三錢。

張(氏)用鎮肝逆理胃虛方法,脈形小弱,吐涎沫甚多,仍不納穀,周身寒凜,四肢微冷,皆胃中無陽,濁上僭踞,而為 脹,所謂食不得入,是無火也。(肝犯胃陽虛)
人參 吳萸 乾薑 附子 川連 茯苓

丁(三十)嗔怒,氣血逆亂,右脅不和,夜食噯噫 脹,乃肝胃病,治以解鬱,宣通氣血。(木郁氣滯血澀)
鉤藤 丹皮 桑葉 生香附 茯苓 神曲 降香木 炒黑楂肉

徐 平素肝氣不和,脅肋少腹 脹,氣血不調,痰飲漸聚,厥陰陽明同治。
桃仁 延胡 歸尾 小茴 香附 半夏 茯苓 橘紅 神曲

馬(三四)脈實,久病瘀熱在血,胸不爽,小腹墜,能食不渴,二便澀少,兩進苦辛宣腑,病未能卻,此屬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 郁李仁 歸尾 小茴 紅花 製大黃 桂枝 川楝子

又 晝日氣墜少腹,夜臥不覺,甚則頭昏胸悶,今年五月,初用疏滯,繼通三焦,續進通幽,其墜脹仍若,議辛香流氣法。
川楝子 延胡 小茴 黑山梔 青木香 橘核 生香附磨汁法丸。

董 初因下血轉痢,繼而大便秘艱,自左脅下有形,漸致脹大堅滿,小便自利,病在血分,久病兩年,形瘦氣短,不敢峻攻。若五積成例,議用古禹餘糧丸,每日一錢。

鄭(氏)得食腹痛,上及心胸,下攻少腹,甚至筋脹,擾於周身經絡之間,大便欲解不通暢,此乃腸胃氣阻,故痛隨利減,神保丸。(一錢)

張 脈左弦,右浮澀,始因脘痛貫脅,繼則腹大高凸,納食減少難運,二便艱澀不爽,此乃有年操持縈慮太甚,肝木拂郁,脾土自困,清濁混淆,脹勢乃成,蓋臟真日漓,腑陽不運,考古治脹名家,必以通陽為務。若滋陰柔藥,微加桂附,凝陰冱濁,豈是良法,議用局方禹糧丸,暖其水臟,攻其穢濁,俟有小效,兼進通陽剛補是為虛症內傷脹滿治法,至於攻瀉劫奪,都為有形而設,與無形氣傷之症不同也。(肝鬱犯脾)局方禹餘糧丸。

陳(嫗)久郁,傷及脾胃之陽,面無華色,納粥欲嘔,大便溏泄,氣陷則跗腫,氣呆則脘悶,有中滿之憂,用治中法。(肝犯脾胃)
人參 生益智 煨薑 茯苓 木瓜 炒廣皮

程(女)脈數,惡心,脘脹。(肝脾不和夾暑邪)
炒半夏 廣皮 藿香(黃連一分煎水拌) 茯苓 鬱金

又 暑傷脾胃,則肝木犯土,左腹膨,泄瀉。
人參 濃朴 廣皮 炒澤瀉 茯苓 木瓜 炙草 炒楂肉

又 人參 炒柴胡 炒白芍 炒黃芩 茯苓 炙草 生薑 大棗
宋 食入脘脹,此屬胃病,視色蒼形瘦,自述飲酒嘔吐而得,又述耳鳴肉,是木火犯中,郁勃病甚,議用逍遙減白朮,合左金方。(木火犯土)

朱(四三)瘰癧馬刀,都是肝膽為病,病久延及脾胃,腹滿便澀,舌黃微渴,非溫補可服,泄木火以疏之,和脾胃以調之,冀其脹勢稍減。
吳萸拌川連 生于朮 川楝子 炒山楂 黑山梔 濃朴 青皮 椒目

唐(女)氣臌三年,近日跌仆嘔吐,因驚氣火更逆,胸臆填塞脹滿,二便皆通,自非質滯,喜涼飲,面起癉瘰,從病能篇驟脹屬熱。
川連 淡黃芩 半夏 枳實 乾薑 生白芍 鐵鏽針

顏(六三)今年風木加臨,太陰陽明不及,遂為 脹,小便不利,兩跗皆腫,大便澀滯,治在腑陽,用分消湯方。(肝犯脾胃陽虛有濕)
生于朮 茯苓 澤瀉 豬苓 濃朴 椒目 海金沙湯煎。

吳 今歲厥陰司天加臨,驚蟄節,病腹滿喘促,肢腫面浮,寒熱汗出,皆木乘土位,清陽不得舒展,濁氣痞塞僭踞,故泄氣少寬,姑擬通腑以泄濁。
生于朮 茯苓 椒目 紫濃朴 澤瀉 淡薑渣

朱(四九)郁勃久坐,中焦不運,寒熱,小溲不通,腹膨脹滿,脈小而澀,全是腑陽失司,與泄木通腑分消法,四苓加椒目濃朴大腹皮青皮。

陳 壯盛年歲,形消色奪,診脈右小促,左小弦勁,病起上年秋季,脘中卒痛,有形梗突,病後陡遇驚觸,漸次食減不適,食入不運,停留上脘,腹形脹滿,甚則脅肋皆脹,四肢不暖,暮夜漸溫。大便旬日始通,便後必帶血出,清早未食,自按臍上氣海,有瘕形甚小,按之微痛,身動飲水。寂然無蹤,天氣稍冷,爪甲色紫,細推病屬肝脾,氣血不通,則為郁遏,久則陽微痺結,上下不行,有若否卦之義,閱醫藥或消或補,總不見效者,未知通陽之奧耳。(肝脾不和清陽痺結)
薤白 桂枝 栝蔞仁 生薑 半夏 茯苓

又 薤白汁 桂枝木 栝蔞實 川楝子皮 半夏 茯苓 歸鬚 桃仁 延胡 薑汁 二汁法丸。

某 脹滿跗腫,小溲短澀不利,便泄不爽,當開太陽為主。(濕濁凝滯小溲不行當開太陽)
五苓散加椒目。

某(六七)少腹單脹,二便通利稍舒,顯是腑陽窒痺,濁陰凝結所致,前法專治脾陽,宜乎不應,當開太陽為要,五苓散加椒目。

鄭 兩投通裡竅法,痛脹頗減,無如陰陽不分,舌絳煩渴,不欲納穀,想太陽膀胱不開,陽明胃不司闔,法當仍與通陽腑為要。但五苓桂朮,斷不適用,議用甘露飲意。
豬苓 茯苓 澤瀉 寒水石 椒目 炒橘核

程 今年長夏久熱,熱勝陽氣外泄,水穀運遲,濕自內起,漸漸浮腫,從下及上,至於喘咳不能臥息,都是濁水凝痰,阻遏肺氣下降之司。但小溲不利,太陽氣亦不通調,此雖陽虛症。若腎氣湯中萸地之酸膩,力難下行矣。
茯苓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乾薑 五味 生牡蠣 澤瀉

馬(五一)初起胸痺嘔吐,入夏跗 少腹悉腫,食穀不運,溲短不利,此陽氣式微,水穀之濕內蘊,致升降之機失司,當開太陽,姑走濕邪。
豬苓(三錢) 桂枝木(八分) 茯苓皮(三錢) 澤瀉(一錢) 防己(一錢半) 濃朴(一錢)四帖。

邱(六歲)六齡稚年,夏至濕熱外薄,所食水穀之氣,蒸為濕滯,阻遏氣機,脾不轉運,水道不通,腹笥滿脹,幼科但知消導,不曉通腑泄濕,致脾氣大困,泄瀉不分陰陽,參苓之補,僅救消滌之害。不能卻除濕滯,故雖受無益於病,病根都在中宮,泄肝以安胃,分利以通腑,必得小溲頻利。冀有中 之機。
豬苓 澤瀉 海金沙 通草 椒目

吳 平昔濕痰阻氣為喘,茲因過食停滯,陰臟之陽不運,陽腑之氣不通,二便不爽,跗腫腹滿。診脈沉弦,猶是水寒痰滯,阻遏氣分,上下皆不通調,當從三焦分治,頃見案頭一方,用菟絲子升少陰,吳茱萸泄厥陰,不知作何解釋,不敢附和,仍用河間分消定議。(濕壅三焦肺氣不降)
大杏仁 萊菔子 豬苓 澤瀉 葶藶子 濃朴 桑白皮 廣皮 細木通

又 三焦分消,泄肝通腑,二便不爽如昔,診脈浮小帶促,聞聲呼息不利,是氣分在上結阻,以致中下不通,喘脹要旨,開鬼門以取汗,潔淨腑以利水,無非宣通表裡,務在治病源頭,據脈症參詳,急急開上為法,合金匱風水反登義矣。
麻黃 杏仁 石膏 甘草 苡仁

朱 初因面腫,邪乾陽位,氣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應,即與導滯,滯屬有質,濕熱無形,入肺為喘,乘脾為脹,六腑開合皆廢,便不通爽,溺短混濁,時或點滴,視其舌絳口渴,腑病背脹,臟病腹滿,更兼倚倒左右,腫脹隨著處為甚,其濕熱布散三焦,明眼難以決勝矣。經云從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從上之下,而甚於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後治其下,此症逆亂紛更,全無頭緒,皆不辨有形無形之誤,姑以清肅上焦為先。
飛滑石(一錢半) 大杏仁(去皮尖十粒) 生苡仁(三錢) 白通草(一錢) 鮮枇杷葉(刷淨毛去筋手內揉 三錢) 茯苓皮(三錢) 淡豆豉(一錢半) 黑山梔殼(一錢) 急火煎五分服。 此手太陰肺經藥也。肺氣窒塞,當降不降,杏仁微苦則能降,滑石甘涼,滲濕解熱,苡仁通 草,淡而滲氣分,枇杷葉辛涼,能開肺氣,茯苓用皮,謂諸皮皆涼,梔豉宣其陳腐鬱結,凡此 氣味俱薄,為上焦藥,仿徐之才輕可去實之義。

某 暴腫氣急,小溲澀少,此外邪壅肺,氣分不通,治當從風水皮水,宣其經隧,以能食能寢為 佳,勿得誅伐無過之地。 前胡 蜜炙麻黃 牛蒡子 薑皮 紫菀 杏仁 茯苓皮 廣皮

王 髀尻微腫,小腿下 腫甚,乃腑陽不行,病甚於暮,宜辛香通其經腑之郁。(下焦寒濕流經)
生于朮 炮川烏 北細辛 茯苓 漢防己 川獨活

又 中滿用餘糧丸獲效,得暖下泄濁之力,腹脹已去,而髀尻足跗肌肉腫浮,夫臟寒生滿病。暖水臟之陽,培火生土是法,究竟陽未全複,四末流行未布,前議幽香通其下焦經脈,果得腫減,議用加味活絡丹。
炮川烏 乾地龍 乳香 沒藥 北細辛 桂枝木
用油松節三兩,酒水各半,煎汁法丸。

汪 腫自下起,脹及心胸,遍身肌膚赤瘰,溺無便滑,濕熱蓄水,橫漬經隧,氣機閉塞,呻吟喘急。
濕本陰邪,下焦先受,醫用桂附 術,邪蘊化熱,充斥三焦,以致日加凶危也。(濕熱壅塞經隧)川通草(一錢半) 海金沙(五錢) 黃柏皮(一錢半) 木豬苓(三錢) 生赤豆皮(一錢半) 真北細辛(一分)

又 前法腫消三四,仍以分消。
川白通草 豬苓 海金沙 生赤豆皮 葶藶子 茯苓皮 晚蠶砂

又 間日寒戰發熱,渴飲,此為瘧,乃病上加病,飲水結聚,以下痛脹,不敢用涌吐之法,暫與開肺氣壅遏一法。
大杏仁 蜜炒麻黃 石膏

又 濕邪留飲,發紅瘰,胸聚濁痰,消渴未已,用木防己湯。
木防己(一錢) 石膏(三錢) 杏仁(三錢) 苡仁(二錢) 飛滑石(一錢半) 寒水石(一錢半)
通草煎湯代水。

陳 進神芎導水丸二日,所下皆粘膩黃濁形色,余前議腑氣窒塞,水濕粘滯,濁攻犯肺為痰嗽,水漬脈隧為浮腫。大凡經脈六腑之病,總以宣通為是,內經云:六腑以通為補,今醫不分臟腑經絡,必曰參朮是補,豈為明理,然肢節足跗之濕,出路無由,必針刺以決其流,此內外冀可皆安,戊己丸三錢,用二日後,再進前藥一服。

薛(十九)腹滿下至少腹,三陰都已受傷,而周身疥瘡,數年不斷,脈絡中必有濕熱,就腹痛泄瀉,腑陽不通,不獨偏熱偏寒之治,常用四苓散。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一錢半) 生于朮(一錢) 椒目(五分)

倪(嫗)濕熱腳氣,上攻心胸,脘中滿脹,嘔逆,乃濕上甚為熱化,與苦辛先平在上之滿脹,用瀉心法。(濕熱腳氣)
川連 黃芩 枳實 半夏 薑汁 杏仁
湯 囊腫腹脹,此屬瘡蠱。(濕鬱瘡蠱)
茯苓皮 海金沙 白通草 大腹皮絨 濃朴 廣皮
豬苓 澤瀉

某(三六)性躁,氣有餘便是火,肝膽中木火入絡,成形為脹,便溺皆赤,喉痛聲嘶痰血,肝病過膈犯肺,久延為單腹脹難治。(木火入絡)小溫中丸三錢。

吳(五五)氣逆 脹,汨汨有聲,已屬絡病,難除病根。(氣逆入絡)
老蘇梗 生香附 濃朴 白蔻仁 土栝蔞 桔梗 枳殼 黑山梔

汪 脈右澀,左弱,面黃瘦,露筋,乃積勞憂思傷陽,濁陰起於少腹,漸至盤踞中宮,甚則妨食嘔吐,皆單鼓脹之象大著,調治最難,欲驅陰濁,急急通陽。(陽虛單脹濁陰凝滯)
乾薑 附子 豬苓 澤瀉 椒目

又 通太陽之裡,驅其濁陰,已得脹減嘔緩,知身中真陽,向為群藥大傷,議以護陽,兼以泄濁法。
人參 塊茯苓 生乾薑 淡附子 澤瀉

又 陰濁盤踞中土,清陽蒙閉,腹滿 脹,氣逆腹痛,皆陽氣不得宣通,濁陰不能下走,擬進白通法。
生乾薑 生炮附子 沖豬膽汁。

黃(三八)停滯單脹,並不渴飲,晝則便利不爽,夜則小溲略通,此由氣分郁痺,致中焦不運,先用大針砂丸,每服一錢五分,暖其水臟以泄濁。

某 向有宿痞,夏至節一陰來複,連次夢遺,遂腹形堅大,二便或通或閉,是時右膝癰腫潰瘍。未必非濕熱留阻經絡所致,診脈左小弱,右緩大,面色青減,鼻準明亮,納食必腹脹愈加,四肢惡冷,熱自裡升,甚則衄血牙宣,全是身中氣血交結,固非積聚停水之脹,考古人於脹症。以釐清氣血為主,止痛務在宣通,要知攻下皆為通腑,溫補乃護陽以宣通,今者單單腹脹。當以脾胃為病藪,太陰不運,陽明愈鈍,議以緩攻一法。
川桂枝(一錢) 熟大黃(一錢) 生白芍(一錢半) 濃朴(一錢) 枳實(一錢) 淡生乾薑(一錢) 三帖。

又 診脈細小,右微促,畏寒甚,右脅中氣,觸入小腹,著臥即有形墜著,議用局方禹餘糧丸,暖水臟以通陽氣。早晚各服一錢流水送八服。

又 脈入尺,弦勝於數,元海陽虛,是病之本,肝失疏泄,以致 脹,是病之標,當朝用玉壺丹,午用疏肝實脾利水,分消太陽太陰之邪。
紫濃朴(炒一錢半) 縮砂仁(炒研一錢) 生于朮(二錢) 豬苓(一錢) 茯苓(塊三錢) 澤瀉(一錢)

又 脈弦數,手足畏冷,心中兀兀,中氣已虛,且服小針砂丸,每服八十粒,開水送,二服,以後藥壓之。
生于朮 雲茯苓 廣皮 煎湯一小杯,後服。

又 脈如澀,凡陽氣動則遺,右脅汨汨有聲,墜入少腹,可知腫脹非陽道不利,是陰道實,水穀之濕熱不化也。議用牡蠣澤瀉散。
左牡蠣(四錢泄濕) 澤瀉(一錢半) 花粉(一錢半) 川桂枝木(五分通陽) 茯苓(三錢化氣) 紫濃朴(一錢)午服。

又 脈數實,惡水,午後手足畏冷,陽明中虛,水氣聚而為飲也。以苓桂朮甘湯劫飲,牡蠣澤瀉散止遺逐水,照前方去花粉加生于朮三錢。

又 手足畏冷,不喜飲水,右脅汨汨有聲,下墜少腹,脈雖數而右大左弦,信是陽明中虛,當用人參熟附生薑,溫經補虛之法。但因欲回府調理數日,方中未便加減,且用前方,調治太陽太陰。
生于朮(三錢) 左牡蠣(生四錢) 澤瀉(炒一錢) 雲苓(三錢) 生益智(四分) 桂枝木(四分) 炒濃朴(一錢) 午後食遠服。
朝服小溫中丸五十粒,開水送,仍用三味煎湯壓之。

楊(十六)味過辛酸,脾胃氣傷結聚,食入則脹滿,曾服礞石大黃丸,滯濁既下不愈,病不在乎腸中。前賢治脹治滿,必曰分消,攻有形不效,自屬氣聚為瘕,疏胃宜清,調脾當暖,此宗前賢立法。(脾胃氣窒不和)
腫脹証,大約腫本乎水,脹由乎氣,腫分陽水陰水,其有因風因濕因氣因熱,外來者為有餘,即為陽水,因於大病後,因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因心火克金,肺不能生腎水,以致小便不利,因腎經陰虧,虛火爍肺金而溺少,誤用行氣分利之劑,漸至喘急痰盛,小水短赤,釀成腫証,內發者為不足,即為陰水。若脹病之因更多,所脹之位各異,或因濕因郁因寒因熱因氣因血因痰因積因蟲,皆可為脹,或在臟在腑,在脈絡在皮膚,在身之上下,表裡皆能作脹,更或始因於寒,久郁為熱,或始為熱中,末傳寒中,且也脹不必兼腫,而腫則必兼脹,亦有腫脹同時並至者,其病形變幻不一,其病機之參伍錯綜,更難敘述,故案中諸症,有濕在下者,用分利,有濕在上中下者,用分消,有濕而著裡者,用五苓散通達膀胱。有濕鬱熱兼者,用半夏瀉心法,苦辛通降,有濕熱氣鬱積者,用雞金散加減,消利並行,有氣血鬱積,夾濕熱之邪,久留而不散者,用小溫中丸,清理相火,健運中州,有濕熱與水寒之氣交橫,氣喘溺少,通身腫脹者,用禹餘糧丸,崇土製水,暖下泄濁,有寒濕在乎氣分,則用薑附,有寒濕入於血分,則用桂附,有濕上甚為熱,則用麻杏膏苡等味,清肅上焦之氣。有濕下著為痺,則用加味活絡等劑,宣通下焦之郁,有藉乎薤白栝蔞者,滑潤氣機之痺結於腹脅也。有藉乎製黃歸尾者,搜逐血沫之凝澀於經隧也。有藉乎玉壺控涎神保神芎者,視其或輕或重之痰,飲水積而驅之也。此皆未損夫臟氣,而第在腑之上下,膜之表裡者也。若有胃陽虛者,參苓必進,脾陽衰者,朮附必投,更有傷及乎腎者,則又需加減八味濟生等丸矣。其他如養陽明之大半夏湯,疏厥陰之逍遙散,蓋由証之牽連而及,是又案中法外之法也已。(姚亦陶)

徐評 脹滿之為病,即使正虛,終屬邪實,古人慎用補法,又脹必有濕,濕則有熱,內經所以指為熱症,今多用溫補之藥,內雖有通利之品,而臣不勝主,貽誤必多,細閱諸案,恐愈者少,而不治者多也。脹滿必有有形之物,宜緩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