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無己著
傷寒蓄血,何以明之?蓄血者,在下焦結聚。結聚而不行。蓄積而不散者是也。血菀 於上。而吐血者,謂之薄厥。留於下而瘀者,謂之蓄血。此由太陽隨經。瘀熱在裡。血 為熱所搏。結而不行。蓄於下焦之所致。經曰:太陽病六七日。表証仍在。脈微而沉。 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 主之者是也。大抵看傷寒,必先觀兩目。次看口舌。然後自心下至小腹。以手攝按 之。覺有滿硬者,則當審而治之。如少腹覺有硬滿。便當問其小便。若小便不利者, 則是津液留結。可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者,則是蓄血之証。可下瘀血。經曰:傷寒有 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又曰: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 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証諦也,皆須抵當丸下之愈。陽明 証,其人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亦是蓄血之証。蓄血於下。所以如狂者, 經所謂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於下。所以喜忘者,內經曰:血並於下。亂 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則為蓄血証明矣。蓄血之証。又有輕重焉。如狂也。 喜忘也,皆蓄血之甚者,須抵當湯丸以下之。如外已解。但少腹急結者,則為蓄血 之輕也。須桃仁承氣湯以利之。醫之妙者何也?在乎識形証。明脈息。曉虛實。知傳 變,其於形証之明者,眾人所共識。又何以見其妙,必也形証之參差。眾人所未識。獨先識之。乃所以為妙。且如病患 無表裡証。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 令已下。脈數不解。發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抵當湯主之。 當不大便。六七日之際。又無喜忘如狂之証,亦無少腹硬滿之候。當是之時。與承 氣湯下者多矣。獨能處以抵當湯下之者,是為醫之妙者也。若是者,何以知其有 蓄血也。且脈浮而數。浮則傷氣。數則傷血。熱客於氣則脈浮。熱客於血則脈數。因 下之後。浮數俱去則已。若下之後數去,其脈但浮者,則榮血間熱去。而衛氣間熱 在矣,為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谷。潮熱發渴也。及下之後。浮脈去而數不解者,則衛氣間熱去。而榮血間熱在 矣。熱氣合並。迫血下行。胃虛協熱。消穀善飢。 血至下焦。若下不止,則血得以去。泄必便膿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則血不得出 泄,必蓄在下焦為瘀血。是須抵當湯下之。此實疾証之奇異。醫法之玄微。能審諸此者,真妙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