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醫案精華


病者長夏霉天奔走,內踝重墜發斑,下焦痛起,繼而筋掣,及於腰窩左臂。經云: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夫下焦奇脈不流行,內踝重著,陰維受邪,久必化熱爍血,風動內舍乎肝膽,所謂少陽行身之側也。診得右脈緩,左脈實,濕熱混處血絡之中,搜逐甚難,此由濕痺之症,失治,延為痿廢沉 矣。三年病根,非倉猝迅攻,姑進先通營絡,參之奇經為治,考古聖治痿痺獨取陽明,惟通則溜邪可拔耳。

鹿角霜 生白朮 桂枝 茯苓 撫芎 歸鬚 白蒺藜 黃菊花

四肢經隧之中,遇天冷陰晦,疼痛拘攣,癰疽瘍潰膿,其病不發,瘍愈,病複至,抑且時常衄鼽,經以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痺。然經年累月,外邪留著,氣血皆傷,其化為敗瘀凝痰,混處經絡,蓋有諸矣。倘失其治,年多氣衰,延至廢棄沉 。

當歸鬚 干地龍 穿山甲 白芥子 小撫芎 生白蒺藜 酒水各半泛丸

從來痺症,每以風寒濕三氣雜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乎暑 外加之濕熱,水穀內蘊之濕熱,外來之邪,著於經絡,內受之邪,著於腑絡,故辛解汗出,熱痛不減。余以急清陽明,而致小愈,病中複反者,口鼻複吸暑熱也。是病後宜薄味,使陽明氣爽,斯清陽流行不息,肢節脈絡舒通,而痿痺之根盡拔,至若溫補而圖速效,又非壯盛所宜。

人參 茯苓 半夏 廣皮 生于朮 枳實 川連 澤瀉 竹瀝薑汁泛丸

風濕腫痺,舉世皆以客邪宜散,愈治愈劇,不明先因勞倦內傷也。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參朮益氣,佐以風藥,氣壯托出其邪,痛斯止矣。病患自云:手足如墮如無,詎非陽微不及行乎四末乎,此皆誤治,致參藥過費耳。

人參 生于朮 黃 歸身 肉桂 炙草 煨薑 南棗

風濕客邪留於經絡,上下四肢,流走而痛,邪行觸犯,不拘一處。古稱周痺,且數十年之久,豈區區湯散可效。凡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緩攻。

蜣螂蟲 全蠍 地龍 穿山甲 蜂房 川烏 麝香 乳香 以無灰酒煮黑大豆泛丸

左脈弦大,面赤痰多,大便不爽,此勞怒動肝,令陽氣不交於陰,陽維陽二脈無血營養,內風爍筋,跗○ 痺痛,暮夜為甚者,厥陰旺時也。病在脈絡。

金斛 晚蠶沙 漢防己 黃柏 半夏 萆 大檳榔汁

冬月溫暖,真氣未得潛藏,邪乘內虛而伏,因驚蟄節,春陽內動,伏氣乃發,初受風寒,已從熱化,兼以夜坐不眠,身中陽氣,亦為泄越,醫者但執風寒濕三邪合成為痺,不曉病隨時變之理,羌防葛根,再泄其陽,必致增劇矣。焉望痛緩,議用仲景木防己湯法。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片薑黃 杏仁 桑皮

煩勞郁勃之陽,變現熱氣內風,內經以熱淫風消,必用甘寒,前議謂酒客不喜甘味,且痰多食少,亦忌甘膩滋滯,用清少陽膽熱者,酒氣先入肝膽也。酒汁濕著,腸胃受之,理腸以通胃,胃腸氣機流行,食加,滑泄頗膩。今者氣熱,當午上冒,經絡痺痛,亦減於平日主以和陽甘寒,宣通經脈佐之。

童桑 羚羊角 天門冬 枸杞子 白蒺藜 丹皮 茯苓 霍山斛 共熬膏

辛香走竄,宣通經隧壅結氣分之濕,有卻病之能,無補虛之益,大凡藥餌,為由中宮以布諸經,中焦為營氣之本,營氣失養,轉旋自鈍。然攻病必藉藥氣之偏,朝夕更改,豈是去疾務盡之道,另於暮夜進營養一帖。

人參 茯苓 桂枝木 炙草 當歸 炒白芍 南棗

周禮采毒藥,以供醫事,蓋因頑鈍沉痼著於驅殼,非臟腑虛損,故必以有毒攻拔,使邪不留存,凝著氣血,乃效,既效矣。經云:大毒治病,十去其五,當此只宜愛護身體,勿勞情志,便是全功道理,愚人必曰,以藥除根,不知天地之氣有勝有複,人身亦然,谷飲養生,可御一生,藥餌偏勝,豈可久服,不觀方士煉服金石丹藥,疽發而死者比比。

何首烏 黑芝麻 桑枝 桂枝湯泛丸

用養肝血熄風方,右指仍麻,行走則屈伸不舒,戌亥必心熱煩蒸,想前法不效,杞歸辛溫,陽動風亦動矣。議去辛用咸。若疑慮途次瘧邪未盡,致脈絡留滯,兼以通逐,緩攻亦妙。

熟地 龜膠 阿膠 秋石 天冬 麥冬 五味 茯神 密丸晨服桃仁 穿山甲 干地龍 撫芎 歸鬚 丹皮 紅花 沙苑 香附汁丸 夜服

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氣腹滿,小腹堅,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體麻木,不得移動,不食不寐,煩則汗出,病機多端,無縷治成法,思冷濁竊踞,陽微不行,為痞塞之象,二氣既乖,豈可忽略,引仲景少陰例,急進通陽為要,議用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去鬚蔥白 淡乾薑 生炮附子 人尿豬膽汁調下

脈弦右大,弦則為飲,大則胃陽已虛,緣操持縈思,積勞陽虛,致不飢不食,勉納食物不運, 怒兼以夜臥不安,多寤少寐恍惚中心 懊,忽而腹鳴氣震,四肢筋骱,痿弱無力,起病時晨必寒痙,足跗微冷,按是脈症有年,陽虛為本,而痰飲氣逆,因虛而聚。夫虛則生寒,實則生熱寢食不安,將及半載,已交四之氣中,長夏濕土乘侮脾胃,慮及肌腫腹脹,故周身束筋利機,陽明胃脈是賴,閱醫藥,氣血淆混,寒熱互投,不以陰陽偏著,調理宜乎不應,議通補理胃陽為主,疏肝為輔,氣宣陽蘇,何慮痰濁之蒙昧,以茯苓飲法減朮,合薛氏星附六君子意。

人參 茯苓 香附 蘇梗 白附 半夏 薑汁 陳皮

周身掣痛,頭不可轉,手不能握,足不能運,兩脈浮虛,浮雖風象,而內虛者,脈亦浮而無力,以脈參症,當是勞倦傷中,陽明不治之候,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束筋骨而利機關,陽明不治,則氣血不榮,十二經絡無所稟受而不用矣。衛中空虛,營行不利,相搏而痛,有由然也。法當大補陽明氣血,不與風寒濕所致成痺者同治。

人參 黃耆 歸身 甘草 桂枝木 秦艽 白朮

長夏濕痺,經脈流行氣鈍,兼以下元脈絡已虛,痿弱不能走趨,脊膂常似酸楚,大便或結或溏,都屬肝腎奇經為病,蓋必佐宣通脈絡為正治法,倘徒呆補,夏季後必滋濕擾,須為預理。

肉蓯蓉 小茴香 巴戟天 歸身 遠志 鹿角霜 桑椹子 生茅朮 茯苓 熟地金毛狗脊 煎膏和丸。

脈微而澀,微為陽氣虛,澀為陰血傷,去冬已下肢獨冷,步趨無力,高年內乏藏納之司,入夏身動加喘,肉腠麻痺若蟲行,此真陽失蟄,胃陽失護,生生意少,豈攻病藥石所宜,喻嘉言先生所謂大封大固,莫令真陽泄盡而暴脫,皆為此也。錄嚴氏三因方。

人參 白朮 附子

據述緣季秋外邪變瘧,延及百日始愈。凡秋瘧,是夏月暑濕熱內伏,新涼外觸,引動伏邪而發,俗醫但知柴葛解肌,暑濕傷在氣分,因藥動血,血傷攣痺,筋熱則弛,筋寒則急,遂至釀成痿痺難效症。

當歸身 桑寄生 生虎骨 枸杞子 川撫芎 沙苑蒺藜

血傷驟加驚恐,氣鬱熱升風旋,清神受蒙為厥。凡厥皆隸厥陰。今左股麻痺,忽爽忽迷,皆肝膽中相火內風,未得寧靜,病延數日,左脈小濡,熱勝,津液暗傷,不宜純與攻滌苦寒,經旨以肝為剛臟,與胃腑對待,柔緩濡潤,陽和液複,可免癇症。

鮮生地 石菖蒲 柏子仁 阿膠 天冬 茯神

偏枯症,風論云:邪中五臟六腑之俞穴,各入門戶為病,則四肢不舉。然陽主左而陰主右也。又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此外感之邪,或營衛皆虛,邪乘虛入,或虛風內動,皆有之,醫者治之,當補正以逐邪,未可逐邪而罔顧本元。然治之之法,以陽明為主。

生 白芍 當歸 防風 續斷 萆 蠶砂 橘紅 虎骨 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