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九思
虞曰:言反常之動也。 有所生病。
虞曰:脈動反常。故云有所生病。 一脈輒變為二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
虞曰:氣病傳血。此乃一脈變為二病。 邪在氣。氣為是動。
虞曰:脈動反常。邪在氣也。 邪在血。血為所生病。
虞曰:氣受邪傳之與血。故血為所生病。氣主 之。
虞曰: 之、氣流行之貌也。血主濡之。
丁曰:氣主 之。 謂吹噓往來之象。血主濡之。濡謂濡軟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虞曰:濡者、濡潤之 貌。言人身所稟者氣血也。氣血通行。沮潤人身。其為病也。乃如下說也。 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
丁曰:人一身經脈。通行氣血。或居一經脈中。氣留不行。故血壅不濡。其氣先病。名曰是動。血壅不濡後病。名 曰所生。此是一脈輒變為二病也。
虞曰:上文言脈有是動。動為陽。謂氣先受熱。熱亦傳於血。氣血皆受熱。則津液妄 行。是知脈有是動。此言留而不行。謂氣血津液妄行。賊風薄之。故不行也。氣傳之與血。故血壅而不濡潤。複受賊風。 故血亦住而病也。
楊曰:經言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故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心煩。胸滿。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有餘。則肩背痛也。(按靈樞經脈篇、背作臂。下同。)、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 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略舉此一經為例。餘經皆可知也。凡人所以得主命者。氣與血也。氣為陽。陽為衛。 血為陰。陰為榮。二氣常流。所以無病也。邪中於陽。陽為氣。故氣先病。陽氣在外故也。若在陽不治。則入於陰中。 陰為血。故為血後病。血在內故也。氣實則熱。氣虛則寒。血實則為寒。血虛則為熱。陰陽之道理其然也。凡一臟之病。 有虛有實。有寒有熱。有內有外。皆須知臟腑之所在。識經絡之流行。隨其本原以求其疾。則病形可辨。而針藥無失矣。 如其不委斯道。(今委字疑當作悉。)則雖命藥投針。病難愈也。故黃帝曰:夫十二經脈者,所以調虛實。處百病。決生 死。不可不通哉。此之謂也。
虞曰:凡人血流據氣。氣動依血。凝留而不行。壅而不濡。是知為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