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明 王九思


十難曰:一脈為十變者,何謂也?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

呂曰:夏心主。脈見浮大而散。今反弦。弦者、肝脈來干心也。

楊曰:干。猶乘也。

虞曰:母乘子曰虛邪。
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

呂曰:小腸、心之府。脈當浮大而洪。長而微弦者。膽脈也。

虞曰:陽干於陽。陰干於陰。同氣相求也。
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呂曰:心脈雖洪大。當以胃氣為本。今無胃甚。(按甚字疑當作氣。)故其脈大甚也。此為心自病。故言自干心也。

虞曰:此失時脈也。
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乾小腸也。

呂曰:小腸、心之府。微大者、其脈小。為小腸自病。故言自乾也。

虞曰:小腸、太陽脈也。王於五六月。其脈洪大而長。今得之微大。是知小腸之邪。自乾小腸也。此曰正經自病。法曰正邪。故云自乾也。
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

呂曰:緩者、脾脈乘心。故令心脈緩也。

虞曰:心脈見緩甚。此曰子之乘母。法曰實邪。
心脈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

呂曰:胃脈小緩見於心部。小腸。心府。故言干之。

虞曰:於心部中。輕手得之小緩是也。
心脈澀甚者。肺邪干心也。

呂曰:澀、肺脈故言干心也。

虞曰:金反凌火。此曰微邪脈也。
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干小腸也。

呂曰:微澀、大腸脈。小腸。心府。故曰干也。
心脈沉甚者。腎邪干心也。

呂曰:沉者、腎脈。故言干也。

虞曰:心火炎上。其脈本浮。今見沉形。水來克火。法曰賊邪也。
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腸也。

呂曰:微沉者、膀胱脈也。小腸。心府。故言干也。
五臟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呂曰:此皆夏王之時。心脈見如此者。為失時脈。

楊曰:剛柔陰陽也。邪者、不正之名。非有身王氣。而水來干身 為病者。通謂之邪也。

虞曰:推此十變之候。乃五行勝複相加。故聖人謂之五邪也。五臟各有表裡。更相乘之。一脈成十。故十變也。有陽有陰。故曰剛柔也。於本位見他脈。故曰相逢干也。聖人乃以心一臟為例。其餘皆可知也。

丁曰:其言肝邪干心。膽邪干小腸者。此皆虛邪干心也。心邪自干心。小腸邪自乾小腸者。此皆為正邪也。脾邪干心。胃邪干小腸者。此皆為實邪也。肺邪干心。大腸邪干小腸者。此皆微邪也,腎邪干心。膀胱邪干小腸者。此皆賊邪也。所謂剛柔相逢者。則十雜也。其十雜者。甲與己合。甲為剛。己為柔。戊與癸合。戊為剛。癸為柔。丁與壬合。丁為剛。壬為柔。丙與辛合。丙為剛。辛為柔。乙與庚合。乙為剛。庚為柔。凡剛柔相逢為病者。剛甚則為病重。柔甚則為病微。柔逢剛。謂從所不勝於剛。故為病甚也。剛逢柔。謂從所勝於柔。故為病微也。其一脈十變之法。是師引此一部之中。二經說此。五邪相干。為之十變。凡兩手三部。各有二經六部之內。各有五邪十變也。故從其首。計其數。六部十變也。數有六十。是謂六十首也。黃帝曰:先持陰陽。然後診六十首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