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漢 張仲景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1.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洒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2.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3.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 附子敗醬散主之。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4.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 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 牡丹湯主之。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 牡丹(一兩) 桃仁(五十個)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5. 問曰︰寸口脈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6.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 細葉(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 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去汗) 黃芩(二分) 乾薑(二分) 芍藥(二分) 濃朴(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 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排膿散方 枳實(十六枚)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生薑(一兩) 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7.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8.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方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