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孫思邈
方二十二首
主一年渴飲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飲酒渴、傷寒渴,皆悉主之方。
霜下葵根皮(一握,長四寸)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
栝蔞根 甘草(炙,各二兩) 黃連(一升)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主胃反吐而渴方。 茯苓(八兩) 澤瀉(四兩) 生薑(切) 桂心 白朮(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減三升,去麥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
生栝蔞(九斤,去皮,細切,搗絞汁令盡) 上好黃連(九兩,搗,絹羅為末)
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黃連如硬面細擘,日曝令乾,搗之絹篩,更溲如前,日曝搗,一依前法,往反汁盡,曝乾搗篩,煉蜜和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膩,永瘥。無生者,乾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 斗 和之,如生者法。
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上一味,以水與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飲之,任性多少,切,慎鹽。
治消渴方。
豬肚(一枚,治如食法) 黃連(五兩) 栝蔞(四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知母(四兩,無,以茯神代)
上五味為散,納豬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木臼中搗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再,漸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主消渴方。
葛根 栝蔞(各三兩) 鉛丹(二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飲一石水者。春夏, 減附子。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
大黃(一斤) 栝蔞 土瓜根(各八兩) 杏仁(五合,去皮尖、雙仁,熬)
上四味,破大黃如棋子,冷水漬一宿,蒸曝乾,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以知為度。
主消渴方。
酥(一升) 白蜜(三升) 芒硝(二兩)
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氣力,神效。
主消渴,口乾濡咽方。
羊髓(二合無,即以酥代之) 白蜜(二合) 甘草(一兩,炙,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納蜜、髓,煎令如飴,含之盡,複含。
主諸渴方。
酥(一升) 蜜(一升)
上二味合煎,令調和,一服二升,當令下利藥出,明日更服一升,後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諸鹹等。
主諸消渴方。
茯苓(二斤) 白蜜(四升)
上二味,于銅器中,重釜煎以兩莖薤白為候,黃即煎熟。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
主消渴,肌膚羸瘦,或乃轉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 木防己(一兩) 栝蔞 鉛丹 黃連(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為漿,服方寸匕,日三服訖,當強飲,極令盈溢,一日再服則憎水,當不欲飲也。
鉛丹 胡粉(各半兩) 栝蔞 甘草(炙,各二兩半) 澤瀉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 (各 五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
渴甚者,夜兩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則腹痛也。
酸棗(一升半,去核) 酸石榴子(五合,末) 烏梅(五十枚,去核) 麥門冬(四兩,去心) 茯苓(三兩半) 覆盆子 葛根(各三兩) 石蜜(四兩) 桂心(一兩六銖)栝 蔞(三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含之不限時節,以口有津液為度。忌如藥 治。
主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方(巴郡太守奏)
春三月︰黃芩(四兩) 大黃(三兩) 黃連(四兩)
夏三月︰黃芩(六兩) 大黃(一兩) 黃連(七兩)
秋三月︰黃芩(六兩) 大黃(二兩) 黃連(三兩)
冬三月︰黃芩(三兩) 大黃(五兩) 黃連(二兩)
上三味,隨時合搗為末,煉蜜和如大豆。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 愈。久服,行及奔馬,嘗試有驗。
主消渴方。 鉛丹(二兩) 栝蔞(八兩) 茯苓 甘草(炙,各一兩半) 麥門冬(八兩,去心)
上五味,搗篩為散。旦以漿服方寸匕,日二。
雞腸(五具,治如食法) 羊腎(一具,去脂,並乾為末) 赤石脂(六兩) 龍骨(三 兩) 蓯蓉(四兩) 黃連(五兩) 桂心(二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半日再服,五日中可作羊湯炙一劑,十日外可作羊肉
,香味如常,食飽與之。
主內消,小便數方。 牡蠣(五兩,熬)
上一味,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豆(一升醋拌蒸,曝乾,三拌、三曝、三蒸,熬) 黃連(一斤,如金色者)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二,稍加至四十丸,神驗。
取七歲以上、五歲以下黃牛新生犢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適寒溫,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服之不住,佳。一云渴即飲,不限多少。
取自死雞大者一枚,以三升半白湯捉腳倒,細細淋之三七遍,拔毛置于湯中,毛盡,去毛,取汁澄清湯,即任性飲之,飲盡即愈。其雞故殺作藥,不過七日其病倍發,以後百藥不可瘥。慎之慎之﹗
主消渴,延年益壽方。
栝蔞 枸杞根 赤石脂 茯苓(各一兩半) 天門冬(二兩半,去心) 牛膝 乾地黃 (各三兩) 桂心 菊花 麥門冬(去心) 菖蒲 雲母粉 澤瀉 卷柏 山茱萸 遠志(去心)五加皮 杜仲(炙) 瞿麥 續斷 石斛 黃連 柏仁 石韋(去毛) 忍冬(各一兩) 菟絲 車前子 蛇床子 巴戟天 鐘乳(研) 薯蕷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丸,服十丸,日三。
方二十首
以韭七莖燒令熱,以手熟 熱掩尿處,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
白茅根(四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車前子二升,絹袋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空腹頓服之,須臾當下石子,宿勿食,服之良。
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石出。
芒硝(五兩) 芍藥(四兩) 杏仁(四兩,去皮尖、雙仁) 麻子仁(三兩) 枳實(一兩, 炙) 大黃(半斤) 乾地黃(二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烏梅、榆白皮各五兩,無枳實、地黃)
車前子(一把) 榆白皮(一握) 亂髮(如雞子大,燒之取灰)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再服。
黃芩(四兩)
上一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主下血)。
榆白皮(切,一升) 車前子(切,五升) 葵子(一升) 滑石(八兩) 通草(八兩) 赤蜜(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
露蜂房燒灰。服方寸匕,煮汁服,亦佳。
滑石(二兩) 葵子(一兩) 榆白皮(一兩)
上三味,為散。濃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服兩服,即通。
納薑黃末如豆許大,小便孔中即通。
通草 豬苓(去皮) 桑白皮(各二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滑石(一斤) 寒水石(一兩,碎) 葵子(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盡服即利。
菟絲子(二兩) 蒲黃(三兩) 黃連(三兩) 硝石(一兩) 肉蓯蓉二兩
上五味,並雞 中黃皮三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行三、四里又服。(一方用五味子三兩)
水上浮萍曝乾末。服方寸匕,日三。
麥門冬(八兩,去心) 蒺藜子(二兩) 甘草(一兩,炙)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乾地黃(八兩) 續斷(二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鹿茸(長三寸,炙) 躑躅(一升) 桂心(一尺) 韭子(一升) 附子(三枚,炮去皮) 澤瀉(三兩)
上六味為散。服五分匕,日三,稍加至一寸匕,漿水服之,瘥。
當歸(三斤) 大戟(一斤) 牛膝(三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五升煎令汁盡,豆乾,初服三枚,以通為度
生葛根(二斤) 豬膏(二升) 大黃(一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納膏,煎取三升,澄,強人頓服,羸人再服
好濃酒(一盞) 鹽(一大錢)
上二味,和于鐺內,文火煎,攪勿住手,可丸,得就鐺丸如小繭大。納肛腸中,不過三,必通。如不通者,數盡也,神效。(酒當作蜜)
方二十六首,並五不治証
凡水腫有五不治︰ 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腹腫無紋理,是肺敗不治;四陰腫不起,是腎敗不治;五臍滿腫反者,是脾敗不治。
主虛滿,通身腫,利三焦,通水道方。 豬苓(去皮) 茯苓 葶藶(熬) 人參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野狼毒 玄參 乾薑 白朮 合) 蓯 蓉(二分半)
上一十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錢匕,日三,以小便利為度
治百病諸荒邪狂走,氣痞冷病,歷年黃黑,大腹水腫,小兒丁奚,瘧疾經年,霍亂中惡, 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芫青 巴豆(去心皮,熬) 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天雄(炮,去皮) 乾薑(各半兩) 烏頭(炮,去皮) 細辛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附子(炮去皮)躑躅 黃芩
上一十二味,細切,以絹袋中盛酒一斗,漬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暴滓作散。酒服半錢匕,日三,強人一錢。傷寒、中溫、濕冷、頭痛、拘急、寒熱、瘧發、頭風,皆須服一錢匕,濃覆取汗,初服當吐清汁三四升許。又主心疝,婦人無子。服之煩悶不堪者,飲冷水一升即解。
主通身腫,此風虛水氣,亦主暴腫方。
蒲黃 小豆 大豆(各一升)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取商陸,切一升,以酒二升,漬三宿,服一升當下,下者減之,從半升起,日三,盡更合服。
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隨能杯飲之,日三服,常令有酒勢。
主水脹大。甄主簿與康公處得效方。
茯苓 白朮 椒目(各一兩) 葶藶子(一兩半,熬) 桂心(三分) 芒硝 澤瀉 木防己(各五分) 甘遂(三分) 赤小豆 前胡 蕘花(各半兩,熬。《千金》作芫花)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蜜湯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
主水腫上氣方(褚澄秘之)。 漢防己 澤漆葉 石韋(去毛) 桑白皮 澤瀉 丹參 茯苓 橘皮 白朮(各三兩) 生 薑(十兩,切) 郁李仁(五兩) 通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七合,納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頓服,日二,小便利為度。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
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
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 本主之;
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
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
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
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果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
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 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藥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以意節之。
郁李仁(十枚,熟研) 粳米(三合,研,令中斷)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頓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強用十五枚,羸者五、六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為度。
取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令沒一宿,平旦以木篦從口貫之至尾,炙令黃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頓服之,不能者再服令盡,勿與鹽,神方。
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入腹,婦人新產上溷,清風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一味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淨)
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濁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煎取九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減。慎風冷。十日平複如故, 除日服之佳。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時,于清淨無人處,令童子一人視之,不用六畜婦人見之,自度身中腫未盡退,更服三升,瘥了了者,勿服也,神驗,千金不傳。
楮皮葉(一大束)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過三四日,面腫乃減,雖得瘥,常可服之。
山連治韋司業得瘥,司業侄雲表所送,雲數用神 莨菪子(一升) 羊肺(一具,青羊亦佳)
上二味,湯微炸肺,即薄切之,曝乾搗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時出之,熬令變色,熟搗如泥,和肺末,蜜和搗作丸。
食後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麥門冬飲服之,日三以喉
麥門冬(二十五枚,去心) 粳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藥,每服常作。
有人虛肌積年,氣上似水,病眼似腫,而腳不腫方。
楮葉(八兩)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食如常食,勿絕,亦以當水,煮羹等皆用之,秋時多收,以擬經冬用,其水多少濃淡,任人勿拘,此方慎蒜、面、豬、雞、魚、油膩,重者三年服之,永瘥,輕者一年瘥。
葶藶子(六兩,生用) 桂心(二兩)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慎如前法,忌口味。
大麻(一石,未入窖,不郁挹者) 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
上二味,取新精者仍淨揀擇,以水淘曝令乾,蒸麻子使熟,曝令乾,貯淨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細搗取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淨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淨淘漬之,至曉乾漉去水,以新水煮,豆未及好熟即漉出令乾,納麻子汁中煮令火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日三。其陳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
一切水腫,皆忌飽食,常須少飢後,有灸三里、絕骨,作魚羹法,見《千金》中。
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滿方。
苦瓠白穰實捻如大豆粒
上一味,以麵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午後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即瘥, 三年慎口味,苦瓠須好無靨翳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檳榔 桂心 栝蔞 麻黃(去節)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茯苓 椒目 白朮(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吳茱萸(五合) 濃朴(炙) 乾薑 黃 海藻(一本無)木 防己 葶藶(熬)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七味,搗篩為末,煉白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加至四丸,不知,又 加二丸,可至十二丸。此主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用之佳。(一云忌海藻, 必 恐無此一味)
防風 豬苓(去皮) 澤瀉 麻黃(去節) 茯苓(各四兩)黃耆(三兩) 澤漆 白朮(各 五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 大戟(各一升) 獨活(八兩) 酒(一斗)大豆(二 升,以水七 升,煮一升)
上一十三味, 咀。以豆汁及酒合煮取七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小便極利為 度。
主水通身洪腫,四肢無堪,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虛不足,榮衛不通, 血氣不 化,氣實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方。
澤漆根(十兩) 赤小豆(二升) 茯苓(三兩) 鯉魚(一枚重五斤者,淨去腸胃) 生薑(八兩,切)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七升,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五合,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 時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
若小便大利,還從一合始,大利便止。若無鯉魚, 魚亦可。
若水甚,不得臥,臥不得轉側,加澤漆一斤;
渴,加栝蔞二兩;
咳,加紫菀二兩,細辛一兩,款冬一兩,桂心三兩,增魚汁 二 升。
主風水,通身大腫,眼不得開,短氣欲絕或咳嗽方。
大豆(一斗) 烏頭(炮,去皮) 黃 澤瀉(各三兩)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 半夏(六兩,洗) 茯苓 白朮(各五兩) 生薑(七兩,切) 麻黃(去節)豬苓(去皮) 防風 木防己(各四兩) 甘遂 甘草(炙,各二兩) 酒(一升)
上一十六味,以水四斗,先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快利小便為度,腫減便住,不必盡劑。若不得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半,無不快也,萬不失一。
主風濕,水疾,身體面目腫、不仁而重方。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覆日移二丈,汗出。不出更合服之,慎護風寒,皮水用之,良。
以苦瓠穰一枚,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令可丸服如大豆,小便利後,作小豆羹,乃飲食之。
葶藶(五兩,熬) 牽牛子 澤瀉 昆布(洗) 海藻(洗) 豬苓(去皮,各三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三。
主足脛腫,小便黃,胸痛頰車骨筋解開痛方。
石膽(研) 吳茱萸 天雄(炮去皮) 芫花(熬) 柏仁(各一分) 防風 蕘花(熬) 杜仲(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為丸如蜱豆。以飲服三丸,日二。
方一十四首
常山(一兩) 雲母粉(二兩)
上二味,搗篩為散。熱湯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盡,更服。
主吐百病方。
杜蘅 松蘿(各三兩) 瓜蒂(二七枚)
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漬二宿,去滓,分再服。若服已即吐者,止。不吐者更服之。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欲令藥力盡,飲一升稀粥便定,老小用之亦佳。(《千金》云︰酒一升二合漬二宿)
赤蜜(五合) 常山(四兩) 甘草(半兩,炙,一法二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納蜜,溫服七合,吐則止,不吐更服七合。 勿飲冷水。
蜜二合 醋八合
上二味調和,旦頓服,須臾猥猥然欲吐,摘之,若意中不盡,明旦更服,無毒,不大嘔 吐,其藥安穩。
蔥白(二七莖,切) 桃葉(一把) 烏頭(炮,去皮) 真珠 另研 常山 甘草(炙,各半兩)
上六味, 咀。以酒四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真珠服一升,得吐,止。
松蘿(二兩) 烏梅(二七枚) 常山(三兩) 梔子(二七枚,擘) 甘草(五兩, 炙,一云一兩)
上五味, 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旦以水三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得快吐,便止, 不要頓盡,二服也。
松蘿(一兩) 烏梅(三七枚) 常山 甘草(各二兩,炙)
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漬一宿,煮取二升,服一升,取吐,止。
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 飲,水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 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皆由飲酒後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遠志(去心) 苦參 藜蘆 白朮 烏賊骨 甘遂 大黃 石膏 半夏(洗) 紫菀 桔梗 藥 大戟 葶藶(熬) 黃芩(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 常山 濃朴(炙)細辛 薯預 甘草(炙,各三分)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上三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以知為度。
主胸中久寒,實宿痰隔塞,胸痛,氣不通利,三焦冷熱不調,食飲減少無味, 或寒熱體重,臥不欲起方。
前胡 人參 大黃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黃芩 防風 麥門冬(去心) 吳茱萸(各一兩) 半夏(三兩,洗) 生薑(四兩,切)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兩仁)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主胸中結痰,飲 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白朮 茯苓 橘皮 當歸(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二兩) 半夏(洗) 生薑(切) 桂心(各四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服,三劑佳。(《深師方》 有細辛一味,一作人參)
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方。
生薑汁(七合) 蜀椒(三合,汗,去目、閉口者) 半夏(三兩,洗) 橘皮(二兩)茯苓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納薑汁煎取二升,分三服,服兩劑佳,若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乃進黃耆丸輩必佳。
主痰飲 氣吞酸方。
半夏(三兩,洗) 生薑(六兩,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 吳茱萸(三兩,熬)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日三,老小服半合。
主痰冷 氣方。 生薑(八兩,切) 附子(四兩,生,去皮,四破)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日二。亦主猝風,大良。
論曰︰凡痰飲盛,吐水無時節,其源為冷凍飲料過度,遂令痼冷脾胃氣羸,不能消于食飲, 食飲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三斤)
上一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飲並可下之,稍稍漸加至三匕,服盡三斤,則終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補五臟,令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瘥,惟服此一斤,即愈。
方一十四首
主堅癖或在人胸脅,或在心腹方。
野狼毒 乾地黃(熬,各四兩)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雙仁熬)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熬) 乾薑 桂心(各一兩半) 旋複花 芫花(熬) 莽草(各半兩)細辛 五味子 蜀椒( 汗,去目、閉口者) 漆頭 茹(各一兩) 人參 附子(炮,去皮) 大黃 濃朴(炙) 木防己
上二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二丸,日二夜一,以知為度。
主病與前方同。
野狼毒(三兩)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白附子(各一兩) 漆頭 茹 旋複花(各二兩)
上六味,搗為末,煉蜜和,更杵五千杵,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二,稍加至十丸。
石(五兩,煉) 雄黃(研) 人參(各一兩) 杜蘅 桂心(各一兩半) 前胡 藜蘆(各三分) 大黃(二兩) 乾薑(二兩) 皂莢(半兩,炙,去皮、子) 丹參(各二兩)半夏(洗)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二可至四丸。
取烏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糖,空腹服大棗許一枚,當鳴轉病出,隔日更服。忌口味。
人尿三升,煎取一升,空腹服,如牛尿法。
主暴症堅結方。 木防己 白朮 鬼臼(各一兩半) 芒硝 芍藥 當歸(各二兩) 大黃(三兩) 蜈蚣(炙) 蜥蜴(炙,各二枚) 甘草(一兩,炙)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日三。
蒜(十片,去皮,五月五日戶上者) 桂心(一尺二寸) 伏龍肝(鴨卵大一枚)
上三味,合搗,以淳苦酒和之如泥,塗著布上掩病處,三日消。(《千金》云︰凡蒜或無蒜,亦得用也)
取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藥鋪布上,以衣覆上,冷即易,取瘥止,數日之中,晨夕勿息為之,妙。
主症癖方。 三棱草(切,取一石)
上一味,以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于銅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納密器中,旦以酒一盞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氣相續。
桃仁(去皮尖雙仁,熬) 豉(乾,暴去皮,熬,搗篩,各六升) 蜀椒(去目、閉口者,生,搗篩) 乾薑(搗篩,各三兩)
上四味,先搗桃仁如膏,合搗千杵,如乾,可入少蜜和,搗令可丸如酸棗大,空腹酒服三丸,日三,仍用熨法。
取新盆一口受一斗者,鑽底上作三十餘孔,孔上布椒三合,椒上布鹽,鹽上安紙兩重,上布冷灰一升,冷灰上安熱灰一升,熱灰上安熟炭火如雞子大,常令盆大口熱,底安薄氈, 其口以板蓋上,以手捉勿令落,仰臥安盆于腹上,逐病上及痛處,自捉遣移熨之,冷氣及症 結皆從下部中作氣出,七日一易椒鹽,滿三七日,百病皆瘥,乃止。
白朮 枳實(炙) 柴胡(各三兩)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可至三十劑,永瘥。
主胸中、心下結堅,食飲不消方。 大黃(一兩) 栝蔞(二兩) 甘草(二兩) 甘遂(一兩) 黃連(六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主五臟寒熱,積聚,臚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寒瘧已愈,令不複發,食後服五丸,飲多者吞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調和,長肌肉方。
大黃(二兩,熬) 熟硝石 葶藶(各一升,熬) 茯苓(半兩) 濃朴(炙) 前胡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細辛(各一兩,切)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熬)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別搗杏仁如脂,次納藥末,煉蜜相和令得所,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為度。
主虛羸,胸膈滿方。
桂心(一斤) 半夏(一升,洗)黃耆(四兩) 生薑(一兩,切)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方九首
主虛勞風冷,補諸不足,乏 少氣方。
鹿骨(一具,銼) 蓯蓉(一兩) 防風 橘皮 芍藥 人參 當歸 龍骨 黃 (各二兩) 桂心 濃朴(炙) 乾薑 獨活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三斗先煮骨,取一斗澄取清,納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日再。
主氣逆,又胸寒熱往來,吸吸短氣,惡聞人聲,諸煩酸疼,咳逆不能飲食,飲食不生肌肉,溺黃,裡急絞痛,氣上沖發咳,胃脘有熱,雷鳴相逐,寒冷厥逆,傷損五臟,語言難,
桂心(六兩) 當歸 細辛 黃芩(各二兩) 人參(五兩) 濃朴(炙)枳實(炙) 芍藥 芎 (各三兩)黃耆(四兩) 麥門冬(去心) 吳茱萸 半夏(洗,各一升) 蜜(五合)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生薑(二斤) 五味子 飴(各半斤) 甘草(六兩, 炙)
上一十九味, 咀。搗生薑取汁三升,以水二斗煮藥,取六升,去滓,微火上煎,納薑汁、蜜、飴攪相得,煮取六升,煮服一升,日二。
主胸中虛冷,滿塞下氣方。
半夏(一升,洗) 生薑(七兩,切) 桂心(五兩) 蜀椒(三百粒,去目、閉口, 汗) 茯苓枳實(炙,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附子(炮,去皮,破) 當歸 人參 濃朴(炙)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風冷氣,腹中虛冷、急痛,飲食不消,心滿,少腹裡急引痛,手足逆冷,胃中響響乾噫欲吐,吐逆短氣方。
吳茱萸(二升) 小麥 半夏(洗,各一升) 生薑(十五兩) 大棗(五十枚,擘) 桂心( 三兩)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為四服,一服一升,日再。
主男子虛熱,寒冷,婦人寒勞氣逆,及胸腹苦滿而急,繞臍痛,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臍四邊堅,悸氣踴起,胃中虛冷,口中多唾,或自口乾,手足煩,苦渴濕痺,風氣動作,頑痺不仁,骨節盡痛,腰背如折,惡寒大呼即驚,多夢,夢見鬼神,此皆五臟虛方
吳茱萸(二升) 半夏(一升,洗) 生薑(一斤,切) 芍藥 桂心(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棗極沸,乃納諸藥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
主虛勞損胸滿痛,攣急短氣,面黃失色,頭眩心煩,夢寤失精,寒氣支節疼,又兩腋不得喘息,喘息輒牽痛,逆害飲食,悉主之方。
烏頭(炮,去皮) 獨活 芍藥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白朮 人參(各二兩) 濃朴(四兩,炙) 桂心(五兩) 麥門冬(去心) 細辛(各一兩) 吳茱萸(一升)當歸 生薑(切)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烏頭炮令黃,乃用之
主傷中裡急,兩脅攣痛,久致咳嗽,四肢寒熱,小便赤黃,飲酒困臥,長風百脈開張,血痺不仁,夢寤失精,唇口乾燥,奄然短氣方。
澤蘭子 半夏(洗) 麻仁(各一升) 大棗(二十枚,擘) 糖(一斤) 人參 茯苓 細辛(各二兩) 遠志(去心) 桂心 龍骨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主胸心逆滿,牽引腰背疼痛,食飲減少方。
桂心 乾薑 枳實(炙) 甘草(炙,各四兩) 芫花(一分,熬) 茯苓(二兩) 大黃(半兩)半夏(洗) 人參 桔梗 麥門冬(各五分,去心)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養神補益,長肌肉,能食,安利五臟,通血脈調氣方。
人參 乾薑 黃 芍藥 細辛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一服三合。
主一十七首,論一首
太一白丸 主八痞,兩脅積聚,有若盤盂,胸痛徹背,奄奄惻惻,裡急氣滿噫,項強痛,極者耳聾,消渴,瀉痢,手足煩,或有流腫,小便苦數,淋瀝不盡,不能飲食,少氣流飲,時複悶塞,少腹寒,大腸熱,恍惚喜忘,意有不定,五緩六急,食不生肌肉,面目黧黑方
野狼毒 桂心(各半兩) 烏頭(炮,去皮) 附子(炮,去皮) 芍藥(各一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更搗三千杵,丸如梧子大。旦以酒服二丸,暮三丸,知熱,止,令人消穀,長肌強中,久服大佳。
主補虛寒,調五臟,和榮衛,通飲食,消穀,長肌肉,緩中利竅方。
茯苓 細辛 芍藥 半夏(洗) 當歸(各一兩) 蓯蓉 葶藶(熬,各二兩) 柴胡(三兩)大黃(一斤,蒸)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稍漸加至十五丸,日再服以調為度。有憂氣者,加松子仁一兩。(《千金》用前胡)
凡身重不能食,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臥者,皆先針胃管太倉,服建中湯,及服此平胃丸必瘥方。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者,熬) 大黃(四兩) 葶藶(熬) 麥門冬(去心) 玄參 苦參 丹參(各二兩) 沙參(一兩半) 人參 當歸 芎 五味子 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二,以知為度。
主百病消穀,五勞七傷,平胃氣令人能食,小兒亦可服。患冷者,減大黃,倍乾薑,小便利者生用葶藶方。
菖蒲 大黃 葶藶(熬) 小草 芍藥 當歸 桂心 乾薑 茯苓 麥門冬(去心) 芎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五丸,日再。(《千金》一方七 味)
主十年嘔,手足煩,羸瘦面黃,食不生肌膚,傷飽食不消化方。
人參 丹參 沙參 苦參 玄參 防風 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汗) 附子(炮,去皮) 乾薑(各半兩) 葶藶(一合,熬) 大黃(四兩) 巴豆(去心、皮,熬) 蟲(熬,各五十枚)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空腹飲服二丸,日三服,蒸大黃于五升米下,及熱切之,日曝乾。
主數年不能飲食方。
小麥 七月七日曲(各一升) 乾薑 烏梅(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其寒在胸中,及反胃番心,皆瘥。
主三焦上中下焦合為三部,三焦道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痰水。積年不去,雖服藥下之不能便去,雖得小去,隨複如故。其病面目黧墨,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巳嘔吐,或大便燥,或複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者,悉主之方。
茯苓(七分) 大黃 白朮(各一兩半) 芎 桔梗(各五分) 前胡 乾地黃 神曲(各二兩半) 乾薑 桂心(各一兩) 人參 芍藥 黃芩 菖蒲(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食後飲服十丸,日再。
主三焦受寒,寒在中焦,即滿噫氣吞酸,或咽中不下,中冷,胃不可下食,食已或滿不消,痛上搶心,結食拘痛,時時瀉痢不食,溫溫如醉方。
桂心 附子(炮,去皮,各二兩半) 芍藥(七分) 當歸 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 半,汗) 人參(一兩) 乾薑 前胡(各二分) 特生 石(一分,煉)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二。
主胃中冷,虛滿醋咽,婦人產後寒中,腹內雷鳴,吞醋,飲食不消方。
桂心(二兩半) 乾薑(九分) 蜀椒(去目、閉口者,二兩,汗) 烏頭(去皮,七 分,炮) 兩) 吳茱萸(一兩半)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飲,任性服三丸,日三。
主久寒,胸脅支滿,憂思傷損,奔氣膈氣,腸中虛冷,呼吸短氣,不得飲食,痰氣,腫聚輒轉上下,眩冒厥絕,顏色恍惚,夢寤不定,羸瘦萎黃,經年不起方。
大黃 甘草(炙) 桂心 桔梗(各二兩) 白蘞 茯苓(各半兩) 附子(炮,去皮) 芎 (閉口者) 白朮(各一兩) 當歸 人參 蓯蓉 乾地黃 山茱萸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
上二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酒下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主胸膈中寒溫不和,心下宛宛痛,逆害飲食,氣滿噓吸,乾噫吞酸,胸背中冷,兩脅急 痛,腹中有冷水,抑抑作聲,繞臍痛,頭眩,滿悶,身體羸瘦方。
附子(炮,去皮) 人參(各二兩) 芎 (半兩) 乾薑(二兩半) 石(一兩,煉)皂莢(炙,去皮、子) 半夏(洗) 桂心 礬石(各五分,燒) 吳茱萸 茯苓 黃芩(各三分) 當歸 細辛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芍藥(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二丸,日三。
主百病三蟲,疝瘕成魚、鱉、蝦蟆,令人面目枯,無潤澤,精寒勞瘦方。
人參 龍膽 杏仁(去皮、尖及雙仁,熬) 石(各二兩,煉) 曾青(三分) 黃石脂(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末,餳和為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亦可作散,服一刀圭,服藥二 日,白蟲下,十日長蟲下,有蟲皆相隨下,耐藥者二十日乃下。
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方。
乾薑(十兩) 赤石脂(六兩)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服不限食前食後。
主消穀下氣,神驗方。
白朮 濃朴(炙) 人參 茯苓 吳茱萸 陳曲 麥 芎 (各三兩)
上八味,搗篩為散。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治虛勞冷,飲食不消,勞倦,噫氣脹滿,憂恚不解,人參散方。
人參 茯苓 陳曲 濃朴(炙) 麥 白朮 吳茱萸(各二兩) 檳榔(八枚)
上八味,搗篩為散。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主脾氣僻弱,不下食,服此以當食方。
大麻子(三升,熬香,末) 大豆黃(末,一升)
上二味,和飲服一合,日四五,任性多少。
主不食,心意冥然,不憶食方。
乾薑 干豉 神曲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大麥
上五味,各一升,搗篩為散,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以食為度。
論曰︰凡人食生冷雜物,或寒時衣薄,當風食不消化,或夜食冷臥,心腹脹滿煩急,或連日不瘥者,燒地令熱,以席布上,濃覆取汗,便愈。其地沃水去大熱,又坐臥於上一月日永瘥。凡食過飽,煩悶,但欲臥,腹脹,熬曲末令香,酒服一方寸匕,日五、六服,大麥益佳。
方法一百二十首
鐵屑炒使極熱,投酒中飲之,療賊風痙。又裹以熨腋,療狐臭,有驗。 鍛石療金瘡、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採蘩蔞、葛葉、鹿活草、槲葉、芍藥、地黃葉、蒼 耳、青蒿葉,合搗鍛石為團,如雞卵,曝乾末,以療瘡生肌,大神驗。
桑薪灰療黑子疣贅,用煮小豆,下水腫。青蒿灰燒蒿作之,柃灰燒木葉作之,並堪蝕惡肉。東壁土摩乾、濕癬極有效。茺蔚莖搗敷疔腫,服汁使疔腫毒內消,又下子死腹中,主產後血脹悶,諸毒腫丹油等腫,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耳、中虺、蛇毒,敷之良。莎草根名香附子,大下氣,除胸腹中熱。艾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草蒿生敷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
羊桃取根煮,以洗風癢及諸瘡腫。 羊蹄主赤白雜痢,又療蠱毒。 蚤休醋磨,療癰腫蛇毒。苧根安胎,貼熱丹毒腫;漚苧汁主消渴。 蓖麻葉油塗炙熱熨囟上,止衄尤驗。
甘焦根搗汁服,主產後血脹悶,敷腫去熱毒。松花名松黃,拂取酒服,輕身,療病勝皮葉及脂。松取枝燒其上下,承取汁名,主牛馬瘡疥。柏枝節煮以釀酒,主風痺歷節。燒取,療疥及癩瘡良。牡荊葉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濕。薄腳,主腳氣腫滿,其根水煮服,主心風、頭風、肢體諸風,解肌發汗。槐,八月斷大枝,使生嫩葉,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痺。
槐耳主五痔,心痛,婦人陰中瘡痛,枝炮熨,止蠍毒。 檳榔仁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穀道;敷瘡生肌肉止痛;燒為灰主口吻白瘡。 桑椹主消渴,葉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鼠李木皮,主諸瘡寒熱,毒痺子,採取日乾丸,蒸酒漬服二合,日再,通下血及碎肉, 除疝瘕積冷氣,大良。 杉材水煮汁,浸捋腳氣滿;服之療心腹脹痛,出惡氣。
櫸皮煮汁,以療水及斷痢;取嫩葉貼火爛瘡,有效。莢煮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飼小兒殺蛔蟲,藥子主破血止痢,消腫,除蠱疰蛇毒。柳木枝及木中蟲屑,枝皮主痰熱淋,可為吐湯,煮洗風腫癢,煮含主齒痛;木中蟲屑可為浴湯,主風瘙癢癮疹,大效。
梓口皮主吐逆胃反,去三蟲,小兒熱瘡,身頭熱煩,蝕瘡,湯洗之並封敷;嫩葉主爛瘡 枳 苗藤,切,以酒浸服,或以釀酒,去風冷症癖。亂髮灰療轉胞,小便不通,赤白痢,哽噎,鼻衄,癰腫,狐尿刺,尸疰下腫,骨癰雜瘡。
人乳取首生男乳,療目赤痛多淚,解獨肝牛肉毒,合豉濃汁服之神效;又和雀屎去目赤肉。
人屎主諸毒,猝惡熱黃,悶欲死者,新者最效,須與水和服之。其乾者燒之煙絕,水漬飲汁,傷寒熱毒,水漬飲彌善。破疔腫開,以新者封之,一日根爛。尿主猝血攻心,被打,內有瘀血,煎服一升;又主症積滿腹,諸藥不瘥者,服之皆下血片塊,二十日即出也;亦主久嗽上氣失聲;溺白燒,研末,主緊唇瘡;溺坑中竹木主小兒齒不生,正旦刮塗之即生。
熊膽療時氣熱盛,變為黃膽,暑月久痢,疳 心痛注忤。腦療諸聾,血療小兒客忤,脂長發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痺。
羊膽療疳濕時行,熱 疽瘡,和醋服之良。羊肺療渴,止小便數,並小豆葉煮食之。羊腎合脂為羹,療勞利甚效,蒜薤食脂一升,療症瘕。 羊屎煮湯下灌,療大人小兒腹中諸疾,疳濕,大小便不通。燒之熏鼻,主中惡,心腹刺痛;熏瘡療諸瘡、中毒、痔等,骨蒸彌良。 羊肝療肝風虛熱,目赤暗無所見,生子肝七枚神效,療頭風眩瘦疾,小兒驚癇。骨療同血,主女人中風,血虛悶,產後血暈悶欲絕者,生飲一升即活。
牛鼻中木卷,療小兒癇;草卷燒之為屑,主小兒鼻下瘡;耳中垢主蛇傷惡或毒。臍中毛主小兒久不行。白牛懸蹄主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屎主霍亂。屎中豆,主小兒癇,婦人產難。特牛莖,主婦人漏下赤白無子。烏牛膽,主明目及甘濕,以釀槐子服之。腦主消渴、風眩。齒主小兒驚癇。尿主消渴、黃疸、水腫、腳氣、小便不通。馬毛主小兒驚癇。白馬眼主小兒魃母,帶之。屎中粟主金瘡, 小兒客忤,寒熱不能食。絆繩主小兒癇,並煮洗之。
狗骨灰主下痢,生肌,敷馬瘡;烏狗血主產難橫生,血上搶心;下頷骨主小兒諸癇;陰卵主婦人十二疾,為灰服之;毛主產難;白狗屎主疔瘡,水絞汁服,主諸毒不可入口者。鹿頭主消渴;筋主勞損,續絕;骨主虛勞,可為酒主風補虛;髓脂主癰腫死肌,溫中,四肢不隨,風頭,通腠理;角主貓鬼中惡,心腹疰痛;血主狂犬傷,鼻衄折傷,陰痿補虛,止腰痛;齒主留血氣,鼠心腹痛。
虎屎主惡瘡;眼睛主癲;屎中骨為屑主火瘡;牙主丈夫陰瘡及疽;鼻主癲疾,小兒驚癇。狸屎灰主寒熱,鬼瘧,發無期,度者極驗。
家狸亦好,一名貓也。兔皮毛合燒為灰,酒服主產難後衣不出,及余血搶心欲死者。頭皮主鬼疰毒氣,在皮中如針刺者;又主鼠。膏主耳聾。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帶下,最善。豬耳中垢,主蛇傷;豬腦主風眩腦鳴及凍瘡;血主奔豚,暴氣中風,頭眩,淋瀝;乳汁主小兒驚癇病;乳頭亦同發汗,十二月上亥日取肪脂納新瓦器中,埋亥地百日,主癰疽;脂一升著雞子十四枚,更良。
獺四足皮,主手足腫瘃。狐肉及腸作食之,主疥瘡久不瘥者;腸主牛疫,燒灰和水灌之。 白雞距及腦主產難,燒灰酒服之,腦主小兒驚癇。
鵝毛主小兒驚癇極者,又燒灰主噎。鴨肪主水腫;血主解諸毒;肉主小兒驚癇;頭主水腫,通利小便。雁喉下白毛,療小兒癇,有效。鷹屎灰,酒服方寸匕,主惡酒,勿使飲人知。
雀屎以蜜和為丸,飲服主症癖、久痼冷病,或和少乾薑服之,大肥悅人。
胡燕卵主水腫,肉出痔蟲;越燕屎亦療痔殺蟲,去目翳。
蝙蝠屎灰,酒服方寸匕,主子死腹中;腦主女子面,服之令人不忘也。
龜取以釀酒,主大風緩急,四肢拘攣,或久癱緩不收攝,皆瘥。
鯉魚骨主陰蝕,哽不出;血主小兒丹腫及瘡;皮主丹癮疹;腦主諸癇;腸主小兒肌瘡。
蠡魚腸及肝,主久敗瘡中蟲;諸魚灰並主哽噎。乾鱔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疹;其穿魚繩主竹木屑入目不出;穿鮑魚繩,亦主瞇目,去刺煮汁洗之。
露蜂房、亂髮、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皆瘥;又水煮露蜂房一服五合汁,下乳石熱毒壅悶,服之小便中即下石末,大效。
水煮洗狐刺療服之瘡上氣,赤白痢,尿失禁。 蟬殼主小兒癇,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蚱蟬主小兒癇,絕不能言。
白僵蠶末之,封疔腫,根當自出,極效。
鱉頭燒灰主小兒諸疾;又主產後陰脫下墜,尸疰,心腹痛。鰻鱺魚膏療耳中有蟲痛者。 蝦蟆腦主明目,療青盲。
蛇屎療痔,器中養取之;皮灰療疔腫惡瘡、骨疽;蛻皮主身癢, 疥癬等。
蜘蛛療小兒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又主蛇毒、溫瘧、霍亂,止嘔逆。
蚯蚓鹽沾為汁,療耳聾;屎封狂犬傷,毒出犬毛,神效。
蜣螂搗為丸,塞下部,引痔蟲出盡永瘥。 蜆殼陳久者,療反胃及失精。
田中螺殼療口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漬飲汁止渴。
棗葉揩熱癤瘡,良。
藕主熱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
栗嚼生者塗瘡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血;其皮名扶,搗為散,蜜和,塗肉令急縮;
毛殼療火丹毒腫,飼孩兒令齒不生;木白皮水煮汁,主溪毒。
櫻桃葉搗敷蛇毒,絞取汁服,防蛇毒內攻。
梅根療風痺,出土者殺人;梅實利筋脈去痺。
枇杷葉主咳逆,不下食。 火柿主殺毒,療金瘡火瘡,主肉止痛;軟柿、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壓胸間熱。
烏芋一名慈菇,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
桃膠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花主下惡氣,消腫滿,利大小腸。
梨削貼湯火瘡不爛止,痛易瘥;又主熱嗽止渴;葉主霍亂,吐痢不止,煮汁服之。
赤莧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馬莧一名馬齒草,主諸腫 、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 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症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 、馬汗、射工毒,塗之瘥。
蔓荊子療黃膽,利小便,水煮五升,取濃汁服,主症瘕積聚;少飲汁主霍亂心腹脹;末 服主目暗。
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氣,發無常處,丸服之,或搗為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
苜蓿莖葉︰平;根︰寒,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搗取汁服一升,令吐利即愈。
水蓼主被蛇傷,搗敷之,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者,又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
胡蔥主諸惡或狐屎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搗敷大效。
白 荷根主諸惡瘡,殺蠱毒;根心三稻麥芒入目中不出,以汁注目中即出。
雞蘇主吐血、衄血,下氣消穀,大效。
苦瓠瓤主水腫石淋,吐呀嗽囊結疰蠱痰飲,或服之過分,令人吐利不止,宜以黍穰灰汁 解之,又煮汁漬陰療小便不通。
胡麻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大效。
小豆葉名藿,止小便數,去煩熱。 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小麥面止痢平胃,主小兒癇,消食痔。
又有女曲黃蒸︰女曲完,小麥為之,一名;黃蒸,磨小麥為之,一名黃衣,並消食止瀉痢,下胎破冷血。
粟米泔汁主霍亂,猝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良。
米麥 主寒中,除熱渴,解煩,消石氣,蒸米麥熬靡作之。一名糗也。
白英,鬼目草也,蔓生,葉似王瓜,小長而五椏,實丸若龍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飲解勞。
地膚子搗絞取汁,主赤白痢,洗眼去熱暗,雀盲澀痛,其苗灰主痢亦善。
防風叉頭者令人發狂,叉尾者發痼疾,子似胡荽子而大,調調食用之香,而療風更佳。
石龍芻主療蛔蟲及不消食。 絡石生陰濕處,蔓延繞木石側,冬夏常青,十月子黑而圓,名石龍藤,療產後血結。又主蝮蛇瘡,絞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悶,金瘡封之立瘥。
千歲 莖大如碗,汁味甘,子味甘酸似葡萄,其莖主噦逆大善,傷寒後嘔噦更良。
天名精,鹿活草也,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殺三蟲,除諸毒、疔瘡痔、金瘡內射,身癢癮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葛根末主狂犬傷人,並飲其汁,燒葛燒灰,水服方寸匕,止喉痺。
苦參十月採子服如槐子法,久服輕身不老,明目有效。
蒼耳三月以後,七月以前刈取,日乾為散,夏月水服,冬酒服,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痺,毒在骨髓,日二服,丸服二三十丸,散服一二匕,服滿百日,病當出,如疥,或癢,汁出,或斑駁甲錯,皮起後乃皮落,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諸毒螫,殺甘濕,久服益氣,耳目聰明,輕身強志,主腰膝中風毒尤良,亦主 狗毒。
菅花主衄血、吐血、灸瘡。
王蓀主金瘡,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補虛益氣,除腳氣。
爵床療血脹下氣,又主杖瘡,汁塗立瘥。
蜀羊泉俗名漆姑,葉主小兒驚。
惡實根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癰,疝瘕積血;又主諸風 症瘕冷氣;子吞一枚,出癰疽頭。
榆仁醬,利大小便;蕪荑醬,殺三蟲。 凡山中石上草中,多有蛭,食人血入肉中,浸淫起方。用灸斷其道,即瘥。
常以臘月豬脂和鹽,塗腳及足指間、足趺上並鞋上,則不著人。
薑黃生蜀中者真,土蕃詐中國人云︰療萬病一個一段價,買之不可得,後人知是薑黃更 不改將入來。凡薑黃不得嚼,嚼之損齒,療一切腫,初覺刮取末,和水塗之數度瘥;難產刮 取一個作末,和水服之即生,酒亦得;產後腹中不淨,刮取末,水和服之愈。 馬胞轉剖取末筒吹半大豆許,耳鼻中即通,此藥末,盈月孕婦勿令見,好落娠,慎之。
以袋盛置白米大小麥中,袋中著少許米,懸乾燥處,勿令雞、犬、女人見之。
二月九月為上時,取新角連台骨者上,細銼,大盆中浸一宿,即淘汰使極淨,待澄,去下惡濁汁,取上清水,還浸一宿,又淘汰如前,澄法下惡濁,取汁浸三宿,澄取清水並所漬骨角,微微火煮,大率角屑一石,水三石,去角澄取清汁,煎水盡至五升許,出貯銅器中,湯上煎之三日三夜如糖,出置盤上待凝,以竹刀割為薄片,于淨布上曝乾成也,其煮角者更細銼之,加水一倍,煮成至三、四升,納銅器中重湯煎如前法。
炙膠使極黃沸,搗篩為散,每膠一斤,末,以大附子二兩炮。又一法取惟大者,去皮細切,炙令黃,勝炮,旦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匕,不可過二匕,補五臟六腑, 虛羸瘦極,陳者為上。
烏頭,二月採,天雄、附子、側子,並八月採。春宜早,秋宜晚,採得淨去鬚毛,其莖留二分,先以大木桶納酢泔三斛,酒糟七升攪之,經三日後用次法,一如次第,遂至法畢。上以粟米一升,淨淘,搗作粉,以烏頭安桶中濃三寸,布令平,即摻米粉令遍,複加烏頭如前法,又加米粉如次第,遂至滿桶,去口三寸即止,然後取糟汁去桶中一畔下,又沒烏頭二寸,以物蓋之,九月即八、九日,若十月即經十日,候桶中汁上頭衣作紫色遍,即出烏頭以刀刮截看裡許,白黃脈斷即熟,且看衣紫色即熟,不須致疑,即取白茅曝一日得蔫即得,不得太乾。于廠屋底乾地上布茅濃五寸,漉出烏頭令乾,以布茅上,勿令相重,其上令布茅濃五寸,四邊閉塞,以茅令密,經再宿三日從一邊卻茅看之,若衣勻斑斑然即好,若著白斑,又更覆一宿,以衣足為限,即徐徐去上茅,更經一宿,安徐取于廠下,薄上布,勿令相重,經二十一日後捻出,日中曝之,三日即成也。
烏頭(四月收) 天雄 附子 側子(八月收)
上,先煎水作生熟湯,治附子如前方法,內著湯中,密封勿瀉,經半日出,取自灰,數易灰使乾,日曝之,其米粥及糟曲等法,並不及此法。
(無藥州土,則須服之,大益)
成州鹽官第一,次綿州封井,次鹽州富因井,次益州貴平井。
上四井,鹽可服之。
上法服,先以大豆許鹽置口中,勿咽之,須臾津液滿口,令近齒以方寸匕鹽納口中,和津液一時咽之,日一服。
凡瘧新患者,一服得快利即愈,百日以上者,五服瘥;若一月服之,終身不發。
諸下痢初患,一兩服即瘥;赤白久痢經年者,一七二七服瘥。
諸心腹痛,症結宿,積聚吐逆,食不化者,一年以上二三十年,不過三月服之,其痢及諸病皆愈,初服時痢益極者,勿怪之也。
諸氣滿喘逆,不能食者,一服即散,日服之則根本皆除。天氣熱疾,頭痛目眩,四肢煩熱者,一服得吐利,瘥。
諸頭面皮膚百節皆風,一月服之,瘥。若初服十日內眉間益悶,勿怪。
諸痰飲,咳逆不能食息者,一服瘥。
諸虛勞傷損,骨節疼痛,起止失聲者,二七日服之;少氣乏力,面無顏色,十日服之,能三十日服,佳也。常以平日空腹服之,率以三匕為節,須得吐利者,須一度多服三匕以上,令人大吐利,終不傷人,若覺煩熱,數數飲冷水,若至他方異域,不伏水土,到即服之得一升,百事不懼,鹽能補虛,去冷熱,若有宿食不消,變成霍亂,一服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