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孫思邈
論曰︰凡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敗筋肉。血氣將亡。經絡便壅,皮裡空疏,惟招蠹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岳而斷涓流,語其易也,又甚於此。然疾之所起,生自五勞,五勞既用,二臟先損,心腎受邪,腑臟俱病。故彭祖論別床異被之戒,李耳陳黃精鉤吻之談,斯言至矣。洪濟實多,今具錄來由,並貫病狀,庶智者之察微防未萌之疾也。
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即生六極,一曰氣極。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外受邪氣,多寒濕痺,煩滿吐逆,驚恐頭痛。二曰血極,血極令人無色澤,恍惚喜忘,善驚少氣,舌強喉乾,寒熱,不嗜食,苦睡,眩冒喜。三曰筋極。筋極令人不能久立,喜倦拘攣,腹脹,四肢筋骨疼痛。四曰骨極,骨極令人酸削,齒不堅勞,不能動作,厥逆,黃膽,消渴,癰腫疽發,膝重疼痛,浮腫如水狀。五曰精極。精極令人無發,發膚枯落,悲傷喜忘,意氣不行。六曰肉極。令人發疰,如得擊不複得言,甚者致死複生。
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裡急,四曰精連連而不絕,五曰精少囊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名曰七傷。七傷為病,令人邪氣多,正氣少,忽忽喜忘而悲傷不樂,奪色黧黑,飲食不生肌,膚色無潤澤,髮白枯槁,牙齒不堅,目黃淚出,遠視,見風淚下,咽焦消渴,鼻衄唾血,喉仲介介不利,胸中噎塞,食飲不下。身寒汗出,肌肉酸,四肢沉重,不欲動作。膝脛苦寒,不能遠行,上重下輕,久立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繞臍急痛。飢則心下虛懸,唇乾口燥,腹裡雷鳴,胸背相引痛,或時嘔逆不食,或時變吐,小便赤熱,乍數時難,或時傷多,或如針刺,大便堅澀,時泄下血。身體瘙癢,陰下常濕,黃汗自出。陰痿消小,臨事不起,精清而少,連連獨泄,陰端寒冷,莖中疼痛,小便餘瀝,卵腫而大,縮入腹中。四肢浮腫,虛熱煩疼,乍熱乍寒,臥不安席。心如杵舂,驚悸失脈,呼吸乏短。時時惡夢,夢與死人共食入塚,此由年少早娶,用心過差,接會汗出,臟皆浮滿,當風臥濕,久醉不醒,及墜車落馬僵仆所致也。故變生七氣,積聚堅牢,如杯留在腹內,心痛煩悶,不能飲食,時來時去,發作無常。寒氣為病,則吐逆心滿。熱氣為病,則恍惚悶亂,長如眩冒。
又複失精。喜氣為病,則不能疾行,不能久立。怒氣為病,則上氣不可當,熱痛上沖心,短氣欲死,不能喘息。憂氣為病,則不能苦作,臥不安席。恚氣為病,則聚在心下,不能飲食。
愁氣為病,則平居而忘,置物還取,不記處所,四肢浮腫,不能舉止。五勞六極,力乏氣蓄,變成寒熱氣疰,發作有時,受邪為病。凡有十二種風,風入頭則耳聾。風入目則遠視。風入肌膚則身體癮疹筋急。風入脈則動,上下無常。風入心則心痛煩滿悸動,喜腹 脹。
風入肺則咳逆短氣。風入肝則眼視不明,目赤淚出,發作有時。風入脾則脾不磨,腸鳴脅滿。
風入腎則耳鳴而聾,腳疼痛,腰尻不隨,甚者不能飲食。入膽則眉間疼痛。大小便不利,令人疼痺。五勞六極七傷,七氣積聚變為病者,甚則令人得大風緩急,濕痺不仁,偏枯筋縮,四肢拘攣,關節隔塞,經脈不通,便生百病。羸瘦短氣,令人無子。病欲及人,便即夭逝。
勞傷血氣,心氣不足所致也。若或觸勞風氣,則令人角弓反張,舉身皆動,或眉須頓落。惡氣腫起,魂氣不足,夢與鬼交通,或悲哀不止。恍惚恐懼。不能飲食,或進或退,痛無常處,至此為療,不亦難乎(十二種風元不足。)
論一首 方八首
論曰︰病患已成,即須勤于藥餌,所以立補養之方,此方皆是五石三石大寒食丸散等藥,自非虛勞成就偏枯著床,惟向死近無所控告者,乃可用之,斯誠可以起死人耳,平人無病,不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鐘乳(煉) 栝蔞根 防風 桔梗 文蛤 鬼臼 太一余糧 (各二兩半)人參 乾薑 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酒服三方寸匕。
常用之佳。主男子女人老少虛損,及風寒毒冷,下痢癖飲,咳嗽消穀。助老人胃氣,可以延年。又主霍亂。酒服二方寸匕,愈。又主眾病休息下痢,垂命欲死,服之便瘥,治人最神驗方︰
人參 附子(炮去皮,各三分) 乾薑 桂心(各五分) 防風(一兩半) 牡蠣(熬)
黃芩
上一十三味,各搗篩為散,更秤如分,乃合之冶千杵,旦以溫酒服方寸匕,老人頻服三劑,良。兼主虛勞。
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如此邪在於內,而作眾病,皆生於勞苦。若極意于為樂,從風寒起,治之皆同。服此藥,旦未食時,以淳美酒服二方寸匕,不耐者減之。
鐘乳(煉) 附子(炮去皮) 栝蔞根 茯苓 牡蠣(各一分,熬) 桔梗 乾薑 人參 防風(各一兩) 細辛 桂心(各五分) 白朮(三兩半)
上一十二味,各搗篩治千杵,以酒服之二匕,建日服之至破日止,周而複始。
說狀所主同前。 鐘乳(煉粉) 人參 茯苓 附子(炮,各三分) 栝蔞根 牡蠣(熬)細辛(各半兩) 乾薑桂心(各五分) 白朮 防風 桔梗(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服之一如前方,有冷加椒,有熱加黃芩各三分。
主寒冷虛損,五十年心腹積聚百病,邪氣往來,厥逆搶心。痺頑羸瘦骨立,不能食,破積聚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 人參(五分) 生薑(二兩) 前胡 蜀椒(去目閉口者 汗) 黃芩 白朮 半夏(洗) 黃連 吳茱萸 龍骨 白頭翁 乾薑 細辛 桔梗 紫菀 芎 濃朴(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以知為度。
破積聚,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產後出血不止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 大黃 乾薑 濃朴(炙) 吳茱萸 芍藥 前胡 芎 當歸 參紫 菀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服,漸漸加之。
主風勞四十年癖絕冷,並主咳逆上氣方︰
人參 桂心 吳茱萸 烏頭(炮,去皮) 礬石(燒,等分)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再,以知為度。
礬石(燒) 桔梗 皂莢(炙,去皮子) 乾薑 附子(炮,去皮) 吳茱萸(等分)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論一首 方三十五首與第二十二卷通
論曰︰既得藥力,諸並遣。石忽發動,須知解方。故次立解散方焉。一一依其診候而用之,萬不失一。夫脈或洪或實,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或弦快,其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投醫不能識也。熱多則弦快,有癖則洪實,急痛則斷絕。凡寒食藥熱率常如是,自無所苦,非死候也。動從節度,則不死矣。不從節度,則死矣。欲服散者,宜診脈審正其候,爾乃畢愈。脈沉數者難發,難發當數下之。脈浮大者易發也。人有服散兩三劑不發者,此人脈沉難發。發不令人覺,藥勢已行。不出形於外,但以藥治於內。欲候知其力,人進食多,一候也。顏色和悅,二候也。頭面身體瘙癢,三候也。澀澀惡風,四候也。厭厭欲寐,五候也。諸有此証候者,皆藥內發五臟,但如方法服藥。宜數下之,內虛自當發也。
主散發,諸氣逆,心腹絞痛,不得氣息,命在轉燭方︰
人參 枳實(炙) 甘草(炙,各九分)栝蔞根 乾薑 白朮(各一兩半)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若短氣者,稍稍數服,無苦也,能如方者佳。冬月溫食,胸腹熱者便冷食。夏月冷食,以水服藥冷食過多腹冷者,作湯即自解便 止。
主散發,熱攻胸背,嘔逆煩悶,臥輒大睡乘熱,覺四肢不快,寒熱往來,大小白鴨通(新者)大黃(二兩) 石膏(碎) 知母(各一兩) 豉(一升) 麻黃(三 兩,去節)
上一十味, 咀,以湯一斗二升淋鴨通,乃以汁煮藥取三升半,去滓。然後納豉,更煮三沸。去豉,未食前服一升。
人參 茯苓 桂心 濃朴(炙)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生薑( 各三兩,切) 大棗(二十枚,擘)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服七合。
主散發頭欲裂,眼疼欲出,惡寒骨肉痛,狀如傷寒,鼻中清涕出方︰
以香豉五升,熬令煙出,以酒一斗投之。濾取汁,任性飲多少,欲令小醉便解,更飲之,取解為度。亦主時行寒食散發,或口噤不可開,腸滿脹急欲決。此久坐溫衣生食所為。皇甫雲口不開去齒,下此酒五合,熱飲之,須臾開。能者多飲至醉益佳,不能者任性,腹脹滿不通,導之令下。
甘草(五兩,生用)
上一味, 咀,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半,空腹分再服之。
服別相去如行五六里,快吐止。主散發黃,胸中熱,氣悶方︰
胡荽(一把,切)
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便愈,如不瘥,更作,亦主通身發黃者,濃煮大黃葉令溫,自洗漬尤良。並主熱毒及胸中毒氣相攻。若不盡複,煩悶或痛飲如故,亦主新熱下痢。
白鴨通(五升,新者)
上一味,湯一斗漬之,澄清候冷凍飲料之。任性多少,以瘥為度。
主解散發,腹痛脹滿卒急方︰ 大黃 黃連 黃芩(各三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方作丸。)
散發時行兼有客熱,下血痢不止而煩者,黃連湯方︰
黃連 黃柏(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擘) 阿膠(一兩,炙) 乾薑 芍藥 石榴皮(各二兩一方用枳實)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以水六升煮之)
生麥門冬(四兩,去心) 蔥白(半斤,切) 豉(三升)
上三味,熟湯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麥門冬(去心) 黃芩 人參(各二兩) 竹茹(一升) 大棗(十四枚,擘) 茯神 半夏(洗) 生薑(切) 甘草(各三兩,炙) 桂心(半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甘遂(一兩) 木防己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三兩) 麻黃(二兩,去節) 甘草(一兩半,炙)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
龍膽(三兩) 子柏(四兩) 黃連(二兩) 升麻(一兩)
上四味, 咀,以水四升,先煮龍膽黃連,取二升,別取子柏冷水淹浸,投湯中令相得, 絞取汁,熱含冷吐,瘥止。
葵子(三升) 茯苓 大黃 通草(各三兩) 蔥白(七莖) 當歸 石韋(去毛) 芒硝(各 二兩) 桂心(一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葵子取六升,去滓,納蘊含,更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 更煮一沸,令硝盡。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大黃(四兩) 桃仁(三十枚,去皮類雙仁,碎)
上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生地黃汁(五合) 大黃 甘草(炙,各半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下地黃汁。又煮三沸,分二服。
以大醋和豉,研熟如膏,以塗瘡上,燥輒易之。甚食。
礬石發亦作瘡狀如癤子,紫石多發於腹背或著四肢,直以酥摩便瘥,仍用薺 湯方︰
薺 麥門冬(各三兩,去心) 乾薑(三兩半)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桔梗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從旦至晡乃盡。日日合服,以瘥為度。 非但礬石,凡諸石發,皆用此方。
黃連 乾薑(各三兩) 黃芩(半兩) 鹿茸(二兩) 瓜子(一升) 芍藥 芎 生 竹皮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以水一斗,煮竹皮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日盡。
主寒食散成痰,飲 水氣,心痛,百節俱腫方(一名細丸)︰
大黃 葶藶(熬) 豉(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各 三十枚)
上五味,各搗大黃豉為末,別搗巴豆杏仁如脂,煉蜜相和令相得,又更搗一千杵,空腹 以飲服如麻子一丸,日再。不知,增至二丸,強人服丸如小豆大。
主男子女人驚厥口乾,心下堅,羸瘦不能食,喜臥,墜墮血瘀,久咳上氣胸 痛,足脛不仁而冷,少腹滿而痛,身重目眩,百節疼痛,上虛下實,又主女人乳餘疾帶下,五臟散癖伏熱大如碗,堅腫在心下,胸中津液內結,浮腫膝寒,蠱毒淫躍,苦渴大虛等方 ︰
硝石(十二兩,熬之令乾) 蜀椒(一斤二兩,去目閉口汗) 水蛭(一百枚,熬) 虻 蟲( 二兩半,去翅足,熬) 大黃(一斤) 茯苓(六兩) 柴胡(八兩,去苗) 芎 (五兩) 蠐螬(三十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飲服五丸,日三服。五日 進十丸。此皆不下。自此以後任意加之。十日可數十丸。與羊 自補。若利當盆下之,勿于 圊,尤慎風冷。若女人月經閉,加桃仁三十枚(去皮尖雙仁,熬。一方以酒服十五丸,日三, 不解散
硝石(三分,熬) 大黃(四兩) 巴豆(一分,去心皮,熬)
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許,飲服一丸,日二,以利為度。
主散發五臟六腑三焦,冷熱不調,痰結胸中強飲,百處不安,久服強氣方︰
細辛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澤瀉 乾薑 白朮 茯苓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附子(炮,去皮) 大黃 木防己(各五分)
芫花 甘遂
上一十五味,各搗篩為末,別冶杏仁如脂,合搗百杵,煉白蜜和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二丸。日再服。不能者如大豆二丸,以知為度。散家困于痰 服藥患困者,參服此丸,暨相發助,又不令越逸,消飲去結。令胸膈無痰無逆寒之患,又令人不眩滿迷悶。
主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
大青 麥門冬(去心) 香豉(各四兩) 石膏(研) 葶藶子(熬) 梔子 栝蔞根 枳 實( 炙) 芍藥 知母 茯苓 大黃 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二丸。五日不知,則更服 之。以知為度。
凡散數發熱無賴,當下去之。諸丹及金石等用此方下之。 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豬脂一斤合和之。使熟,宿不食,明旦早食之,令飽。晚當下 藥,煎隨下出,神良。下藥盡者後不複發。若發更服之。
肥豬肉(五斤) 蔥白 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合煮之,旦不食啖之。一頓令盡為度。 壓藥發動,數數患熱,用求下卻之方︰
取豬腎脂,勿令中水,盡取以火炙之,承取脂,適寒溫,一服二三合。一日一夜可五六升,藥稍稍隨大便去。甚良。
肥豬肉作 一升,調和如常法,平旦空腹一頓食之。須臾間腹中雷鳴,鳴定便下藥隨下出,以器承取,以水淘汰。取石不盡,更作如前服之。
生胡粉 蕪菁子(熬,別搗) 杏仁(去皮尖雙仁,別搗) 黃連(搗末) 水銀 豬脂
上六味,並等分,惟水銀倍之,以脂和研令相得。更以水銀治瘡上,日三。
生地黃(五兩) 大黃(一兩)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兩仁) 生商陸根(二兩)
上四味,切,以醋漬一宿,以豬脂一升煎商陸黑,去滓膏成。日三摩之。
黃連 芒硝(各五兩)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布塗貼著上,多少皆著之。
黃連 黃芩 苦參(各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極冷,乃洗瘡,日三。
取冷石,搗,下篩,作散粉之,日五六度。乃燥瘡中自淨,無不瘥。良。 凡服散之後,身體浮腫,多是取冷所致,宜服檳榔湯方︰
大檳榔(三十五枚)
上一味,先出子搗作末,細篩,然後 咀其皮,以湯七升煮取二升,納子末,分為再服 。服盡當下即愈。
取大麥,炒,令汗出。燥便止,勿令太焦。舂去皮,淨淘蒸令熟,曝乾,熬令香。細末絹下以冷水和服三方寸匕。日再。有赤腫者,當摩之入蜜亦佳。
方四十五首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 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紫石英 紫蘇 茯苓 人參 當歸 茯神 遠志(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赤小豆( 五合) 大棗(三十枚,擘)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二夜一。
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
麥門冬(三兩,去心) 茯苓 紫石英 人參 桂心 大棗(三十枚,擘) 赤小豆(二十枚) 紫菀 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宜春夏服之。
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
遠志(去心) 黃 鐵精 乾薑 桂心(各三兩) 人參 防風 當歸 芎 紫石英 茯苓 茯神 獨活 甘草(炙,各二兩) 五味子(三合) 半夏(洗) 麥門冬(各四兩, 去心)大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為五服,日三夜二。
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
遠志(去心) 菖蒲 人參 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心傷不足,腰脊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
茯苓 遠志(去心) 乾地黃(各二兩) 大棗(三十枚,擘) 飴糖(一升) 黃芩 半夏(洗) 附子(炮,去皮) 生薑(切) 桂心(各二兩) 石膏(碎) 麥門冬(各四兩, 去心) 甘草(炙)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飴糖阿膠更煎,取三升二合,分三服。
主男子女人虛損,夢寐驚悸失精,女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通,風邪鬼疰,寒熱往來, 腹中積聚,憂恚結氣,諸疾皆悉主之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蓯蓉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當歸 細辛 卷柏 乾薑 大豆卷 防風 大黃(各五分) 蟲(十二枚,熬) 大棗(五十枚,擘) 乾地黃(三兩) 人參 澤瀉 丹參 秦艽(各一兩半) 芍藥 石膏(研) 烏頭(炮,去皮) 柏子仁 桔梗桂 心(各三分) 半夏(洗) 白朮(各二兩) 鐵精 白蘞 銀屑 前胡 牛黃(各半兩) 薯蕷甘
上三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及棗膏和之。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飲服五丸,日三。 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瘥為度。
所主與前方同。凡是心病皆悉服之方︰
乾地黃(一兩半) 牛黃(五分) 杏仁(去皮尖、兩仁,熬)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各三分) 桑螵蛸(十二枚) 大棗(三十五枚) 白蘞 當歸(各半兩) 澤瀉 大豆卷 黃 鐵 精柏子仁 前胡 茯苓(各一兩) 獨活 秦艽 芎 桂心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遠志 (去心) 丹參 阿膠(炙) 防風 紫石英 乾薑 銀屑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十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及棗膏和,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 至二十丸(《千金》有薯蕷、茯神,為三十一味。)
主肝氣不足,兩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熱偏,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婦人心腹四肢痛,乳癰,膝脛熱,轉筋遺溺,消渴,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搶心,腹中痛,兩眼不明,悉主之方(後面注內二兩字疑︰)
蕤仁 柏子仁(各一兩) 茯苓(二兩半) 烏頭(炮,四枚,去皮) 大棗(三十枚, 擘)牛黃 石膽 桂心(各一兩) 細辛 防風 白朮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一方用細辛二兩、茯苓二兩,強人大棗二十枚,無牛黃,白朮、石膽各一兩。)
主肝氣不足,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太息,四厥疝瘕,上搶心,腹痛,目不明方
茯苓(一兩四銖) 烏頭(四枚,炮,去皮) 大棗(二十四枚,擘) 蕤仁 柏子仁 防風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常用。
主肝氣不足,目暗,四肢沉重方︰
人參 半夏(洗) 白朮(各三兩) 生薑(六兩,切) 細辛(一兩) 茯苓 黃芩 前胡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五日後,次服後湯方︰
茯苓(三兩) 吳茱萸(一兩) 大棗(三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 人參防風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有細辛二兩)。
主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滿,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逆短氣,氣從背起,有時而痛,惕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乾嘔心煩,耳聞風雨聲,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
五味子(三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白石英(二兩九銖) 粳米(三合) 紫菀 薑 款冬花(各二兩) 桑根白皮 人參 鐘乳(研) 竹葉(切,各一兩) 大棗(四十枚,擘) 桂心(
上一十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桑白皮及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肺氣虛竭,不足乏氣,胸中乾,口中辟辟乾方︰
麻黃(去節) 橘皮(各二兩) 小麥(一升)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主肺氣不足而短氣,咳唾膿血不得臥方︰
人參 生薑(切) 桂心(各二兩) 阿膠(炙) 紫菀(各一兩) 乾地黃(四兩) 桑根 白皮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桑根白皮二十沸,去滓納藥,煮取二升五合,次納飴糖令烊,分三服。
主傷中肺氣不足,脅下痛上氣,咳唾膿血,不欲食,惡風,目視,足脛腫
生地黃(半斤,切) 桑根白皮(三升,切) 生薑(五累) 白膠(五挺) 麻子仁 芎 ( 各一升) 紫菀(三兩) 麥種 飴糖(各一升) 桂心(二尺)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桑根白皮取七升,去滓,納藥煮取五升,澄去滓,納飴糖煎取三升,分為三服。
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方︰
甘草(三兩)
上一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桔梗(三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不吐膿也。
主肺氣不足,胸痛牽背,上氣失聲方︰
白石英 五味子(各五分) 桂心(二兩) 大棗(五枚,擘)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桑白皮 乾薑 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煮棗取八合,及熱,投一方寸匕,服日三。亦可以酒煮,以知為度。
主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方︰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白石英 桑根白皮 桂心(各二兩) 五味子(三合) 鐘乳(五分,研為粉) 乾薑(一兩) 大棗(一百枚)
上九味,搗篩為末,以棗膏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飲下十五丸,日三。
主醉酒勞窘,汗出當風,胸中少氣,口乾喘息胸痛,甚者吐逆致吐血方︰
款冬花 桂心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五味子 紫菀 蓯蓉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桃仁(去皮尖雙仁,各五分,熬) 當歸 續斷 遠志(去心) 茯苓 石斛(各一兩) 細辛 乾薑(各一兩半) 百部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主脾臟氣實,胸中滿,不能食方︰
茯苓(四兩) 濃朴(四兩,炙) 桂心(五兩) 生薑(八兩,切) 半夏(一升, 洗去滑)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主冷氣在脾臟,走在四肢,手足流腫,亦逐水氣。 治脾氣實,其人口中淡甘,臥憒憒痛無常處,及嘔吐反胃,並主之方︰
大黃(六兩)
上一味,破,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並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兩, 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當歸 乾薑 黃連 龍骨 赤石脂 人參(各三兩) 橘皮 附子(炮,去皮) 秦皮 大黃(各二兩) 半夏(五兩,洗)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合,分四服。
主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煩悶,得食輒嘔欲吐,吐已即脹滿不消,噫腥臭發熱, 四肢腫而苦下體重,不能自勝方︰
麻子仁(三合) 禹余糧(二兩) 桑根白皮(一斤) 大棗(一百枚,擘) 黃連 乾薑 白朮 甘草(炙,各三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半,去滓,得二升九合,日一服,三日令盡,老小任意加減。
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方︰
生地黃 黃 芍藥 甘草(各一兩,炙) 生薑(二兩) 白蜜(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攪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
主脾氣不足,下焦虛冷,胸中滿塞,汗出脅下支滿,或吐血及下血方︰
乾地黃(三兩) 黃 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酒三升漬之,三斗米下蒸。以銅器承取汁,隨多少服之。
主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乾薑 大黃(各三兩) 人參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主脾氣不足,水穀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兩,洗) 乾薑 赤石脂 白石脂 濃朴(炙) 桂心(各三兩) 當歸 芎 附子(炮,去皮)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主脾氣不調有熱,或下閉塞,調五臟,治嘔逆食飲方︰
大黃(六兩) 杏仁(四兩,去皮尖及雙仁,熬)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半夏(洗) 玄參 薑桂心 (各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主毒風在脾中,流腫腹滿短氣,食輒防響不消,時時微下方︰
乾薑 當歸 桂心 葶藶(各三分,熬) 野狼毒 大黃 芎 蜀椒(去目及閉口汗) 白薇 附子(炮,去皮) 甘遂 吳茱萸(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
大溫脾丸 主脾中冷,水穀不化,脹滿,或時寒極方︰
法曲 大麥 吳茱萸(各五合) 枳實(三枚,炙)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桂 心( 五兩) 桔梗(三兩) 附子(炮,去皮二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主大病後至虛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
小麥曲(四兩) 蜀椒(一兩,去目及閉口汗) 乾薑 吳茱萸 大黃(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濃朴(炙) 當歸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主胃氣弱,大腹冷則下痢,小腹熱即小便難,防響腹滿喘,氣虛乏乾嘔不得食, 溫中消穀治脾益氣方︰
法曲 小麥 (各五合) 吳茱萸(三合) 枳實(三枚,炙) 人參 桔梗 麥門冬 (去心) 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黃二兩。
主胃中寒熱嘔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
阿膠(炙) 芍藥(各二兩) 乾地黃 乾薑 石膏(碎) 人參 黃芩 甘草(炙, 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胃氣不足,心氣少,上奔胸中,憒悶,寒冷腹中絞痛,吐痢宿汁方︰
人參(一兩) 茯苓 橘皮 乾薑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要搗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銅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沸,不能飲者服一升,日三,可長將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補臟湯。
主胃痛, 煩噫逆,胸中氣滿,腹脅下邪氣寒壯積聚,大小便乍難,調六腑安五臟,導達腸胃,令人能食,並主女人絕產方︰
大黃 細辛 黃連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皂莢(炙,去皮子) 當歸 桂心(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黃芩(各一兩半) 葶藶(熬) 阿膠(炙)芒硝(各 半兩) 濃朴(二分,炙) 甘遂(一兩) 半夏(五分,洗)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主嘔逆,腰以上熱,惕惕驚恐,時悲淚出,時複喜怒妄語,夢寤洒洒淅淅,頭痛少氣, 時如醉狀,不能食,噫聞食臭欲嘔,大小便不利,或寒熱,小便赤黃,惡風,目視 ,耳
防風 澤瀉 白朮 蛇床子 吳茱萸 細辛 菖蒲 烏頭(炮,去皮) 五味子(各一分)當歸 遠志(去心) 桂心(各半兩) 乾薑(三分)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華佗方︰
主腎氣不足,心中忙忙而悶,目視,心懸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目前如星火。消渴疽痔,一身悉癢,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氣,難咽咽乾,唾如膠色黑方︰
磁石 生薑(切) 五味子 防風 牡丹皮 玄參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大豆(二十四枚)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銅器中揚之三百遍,納藥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升八合,分為三服。
主腰以下冷痛而重,如帶五千錢,小便不利方︰
茯苓 白朮(各四兩) 乾薑(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間有水氣,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絞痛方︰
茯苓 白朮 澤瀉 乾薑(各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苓 白朮(各四兩) 飴糖(八兩) 乾薑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飴糖煎之令烊,分為四服。
磁石 石斛 茯苓 橘皮 麥門冬(去心) 芍藥 牛膝 棘刺 桂心(各三兩) 地骨皮(三升) 人參 當歸 五味子 高良薑 杜仲(各五兩,炙) 紫菀 乾薑(各四兩)遠志(一兩
上二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斗,分十服。
主五勞七傷,臟中虛竭,腎氣不足,陰下癢,小便餘瀝,忽忽喜忘,悲愁不樂,
薯蕷 石斛(各三分) 蓯蓉 黃 (各三兩) 羊腎(一具) 茯苓 五味子 遠志 (去心)乾地黃 獨活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防風 黃芩 山茱萸 白蘞 濃朴(炙) 芍藥 薯蕷 麥門冬(去心) 天雄(炮, 去皮) 一兩) 當歸 芎 菟絲子 蓯蓉 桂心(各七分) 石斛 乾薑 人參(各二兩) 鐘乳(研) 蜀椒 (汗去 目閉口者) 附子(炮,去皮) 白石英(各一兩) 烏頭(三分,炮,去皮) 羊腎(一 具) 黃耆(二兩半)
上三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二匕,日三。
主男子諸虛不足腎氣乏方︰
硝石 礬石(各八分)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粳米粥汁一升,納一方寸匕攪令和調,頓服之,日三,不知,稍
增。
方九首
主五臟內虛竭,短氣咳逆傷損,郁郁不足,下氣複通津液方︰
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 人參 五味子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口乾先煮竹葉一把減一升,去滓,納藥煮之。
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少腹急痛,宛轉欲死,調中
人參 茯苓 芍藥 當歸 白糖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汗) 生薑 前胡 橘皮 五味子(各一兩) 枳實(三分,炙) 麥門冬(三合,去心)大棗(十 五枚,擘)
上一十五味, 咀,以東流水一斗五升漬藥半日,以三歲陳蘆微微煮取四升,去滓,納
糖令消。二十以上六十以下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服七八合,久羸者服七合,日三夜一。
當歸 芍藥 桂心(各三兩) 吳茱萸(二升) 生薑(半斤,切) 細辛 通草 甘草(各二兩,炙) 大棗(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 咀,以酒水各四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下痢清穀,內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乾嘔,或
甘草(一兩,炙)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上三味, 咀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脈即出也。面赤者,加蔥白九莖;腹痛者,去蔥白,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痢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心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二十一日
生地黃(一斤,細切) 生薑(三兩,切) 麥門冬(去心) 麻子仁(各三兩) 阿膠(三兩,炙) 大棗(三十枚,擘) 人參 桂心(各二兩) 甘草(四兩,炙)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夜三。若脈未複,隔日又服一劑,力弱者三日一劑,乃至五劑十劑,以脈複為度,宜取汗,越公楊素因患失脈,七日服五劑而複(仲景名炙甘草湯,一方以酒七升,水八
主五勞七傷,小腸急,臍下彭亨,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憒憒不 樂,胸中氣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然痛,小便赤黃,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失精,驚恐虛乏方︰
人參 龍骨 澤瀉 黃 (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芍藥(四兩) 遠志(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生薑(切) 飴糖(各八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飴糖令消,一服八合。相去如行十里久(《千金》有當歸三兩。)
所主與前方同。
芍藥(六兩) 桂心(三兩) 生薑(三兩,切) 飴糖(一升) 甘草(二兩,炙) 大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糖,一服一升,日三服。已載傷寒中,此再見之。
主虛損短氣,咽喉不利,唾如稠膠凝塞方︰
茯苓 前胡 桂心(各二兩) 麥門冬(五兩,去心) 大棗(四十枚,擘) 人參 乾地黃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麥門冬及八升,除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三劑永瘥。一名凝唾湯。
主虛勞不足,四肢頓瘵,不欲食飲,食即汗出方︰
黃耆 當歸 細辛 五味子 生薑(切) 人參 桂心 甘草(各二兩,炙) 芍藥(三兩) 十枚,擘)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一服八合,日三。
方二十二首
主風勞濕痺,痿厥少氣,筋攣關節疼痛,難以屈伸,或不能行履,精衰目瞑,陰陽不起, 腹中不調,乍寒乍熱,大小便或澀,此是腎虛所致主之方︰
子 酸棗仁 大豆卷 薏苡仁 車前子 蔓荊子 菥 子 冬瓜子 菊花 秦椒(汗去子並閉目者,各一升) 阿膠(一斤,炒)
上一十一味,各搗絹下為散,合和搗令相得,食後服三合,日再。若苦筋攣骨節痛,難以屈伸,倍酸棗仁、 、菥 、瓜子各三升,久服不老,益氣輕身,耳目聰明。
主五臟勞氣,七傷虛損不足,冷熱不調,飲食無味。
薯蕷 石龍芮 複盆子 乾地黃 五味子(各二兩) 石楠 秦艽 五加皮 天雄(炮, 去皮) 狗脊 人參 黃耆 防風 山茱萸 白朮 杜仲(炙) 桂心(各一兩) 麥門冬 (去心) 巴戟天(各一兩半) 遠志(二兩半,去心) 石斛 菟絲子 天門冬(各七分,去心) 蛇 床子 萆 (各半兩) 茯苓(五分) 乾薑(三分) 肉蓯蓉(三兩)
上二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薯蕷 牛膝 菟絲子 澤瀉 乾地黃 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 山茱萸 杜仲(炙,各
二兩) 蓯蓉(四兩) 五味子(一兩半)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一夜一,瘦者加敦煌石膏二兩,健忘加遠志二兩,少津液加柏子仁二兩。慎食蒜醋陳臭等物。
薯蕷 牛膝 續斷 巴戟天 菟絲子 茯苓 枸杞子 五味子 杜促(各一兩,炙) 蛇床子 山茱萸(各三分) 蓯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蒜醋。健忘加遠志、茯神,體澀加柏子仁,各二兩。服三劑,益肌肉,亦可為丸。
薯蕷(五兩) 細辛(一兩半) 天雄(炮,去皮) 秦艽(各二兩) 桂心 羌活 山 茱萸(各二兩半)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桂心 牡丹皮 澤瀉 薯蕷 芍藥(各四兩) 玄參 茯苓 山茱萸(各五兩) 附子 (三兩,炮去皮) 乾地黃(八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乾地黃(八兩) 澤瀉(二兩) 桂心(二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牡丹皮 茯苓 (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長久可服。
肉蓯蓉 乾棗肉 石斛(各八兩) 枸杞子(一斤) 菟絲子 續斷 遠志(各五兩, 去心)
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無所忌。
白石英 陽起石 磁石 蓯蓉 菟絲子 乾地黃(各二兩半) 五味子 石斛 桔梗 白朮(各二兩) 巴戟天 防風(各五分) 蛇床子(半兩) 桂心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秦艽(三兩) 茯苓 牡蠣(熬) 附子(炮,去皮) 黃芩(各半兩) 人參(三分) 乾薑 細辛(各五分) 白朮(三兩半)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桔梗
防風 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陽氣衰微,終日不起方︰ 蛇床子(三分) 菟絲子(草汁二合)
上二味,和如泥,塗上日五遍,三日大驗。
車前根葉
上一味,曝乾,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原蠶蛾(末連者一升)
上一味,陰乾,去頭足翅,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夜臥服一丸。
蛇床子 菟絲子 杜仲(各五分,炙) 五味子(一兩) 肉蓯蓉(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陽起石
上一味,以酒三斗漬二七日,服三合,日三夜一。
特生石(火煉一伏時)
上一味,搗末酒漬二七日,服五合,日三夜一。
石斛 防風 茯苓 乾薑 細辛 雲母 杜仲(炙) 遠志(去心) 菟絲子 天雄(炮, 去皮) 人參 蓯蓉 萆 桂心 乾地黃 牛膝 蛇床 薯蕷 巴戟天 續斷 山茱萸 白朮(各一兩) 菊花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五味子(各二兩)
上二十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主虛勞百病,陰痿精清,力不足,大小便不利如淋,腦間寒氣結在關元,強行陰陽,精少餘瀝,治腰脊痛,四肢重,咽乾口燥,飲食無味,乏氣少力,遠視,驚悸不安,五臟氣虛,上氣悶滿方︰
琥珀(二兩) 石韋 乾薑 滑石 牡丹皮 茯苓 芎 石斛 續斷 當歸 人參 遠志(去心) 桂心(各三兩) 蓯蓉 千歲松脂 牡蒙 橘皮(各四兩) 松子 柏子仁 荏 子(各三升) 車前子 菟絲子 子(各一升) 枸杞子(一兩) 牛膝(三兩) 通草(十四兩)胡麻子 蕪菁子 蛇床子 麥門冬(各一升,去心)
上三十味,各異搗,合搗兩千杵,重絹下合和,盛以韋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用牛羊乳煎令熟,常服令人志性強,輕身益氣力,消穀能食,耐寒暑,百病除愈。久服老而更少,髮白更黑,齒落更生矣。
方︰ 蛇床子 菟絲子 遠志(去心) 五味子 巴戟天 防風(各半兩) 蓯蓉(三分) 杜仲(一分,炙)
上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酸棗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蛇床子 枸杞子 五味子 菟絲子 菊花子 子 蔓荊 子地膚子 烏麻子 乾地黃 薯蕷 桂心
上一十五味各二兩,加蓯蓉二兩,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大 主腎虛勞。
療氣及虛方(《千金方》云︰治氣及補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明目,利小便︰)
白石英(十兩,成煉者) 石斛 蓯蓉(各一兩半) 菟絲子(三兩) 茯苓 澤瀉 橘 皮( 各一兩)
上七味,先取白石英,無多少,以鐵錘砧上細打,去暗者及惡物翳,惟取向日看明澈者,搗,絹篩于銅盤中,水研之,如米粉法。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卻水,曝令然,看上
有不淨之物去之。取中心好者,在下有惡物亦去之。所得好者,更研令熟,以帛練袋盛置瓷瓮合上,以三斗米下蒸之,飯熟,下懸袋日中乾之。取出更研,然後搗諸藥下篩, 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過之,忌豬、魚、鵝、鴨、蒜、生、冷、醋、滑 。
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