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小兒部

清 祁坤


小兒部

小兒天真未鑿。鮮五發之毒。亦無善惡之診。其輕小瘡瘍。自可淋滌敷貼之。所謂頻沐更衣外宣無病。

不得已而藥之。乃下法也。然必兼調乳母為確。其有大症。載前專科無異。第以小兒所司者。莫如丹毒等類。今則獨加詳焉。

赤游丹毒

丹者受毒於未形之先。發病於有生之後。由胎養失宜所致。預辨之法。小兒無故眼生濃眵。或眼胞紅暈。微有氣喘。夜則煩啼。此欲發丹之候也。急服藍根等藥。潛消其毒。已有赤腫者。即用芸苔等類。外銼其鋒。然必兼吮砭洗貼等法治之。始獲全效。

胎熱丹毒

初發赤腫光亮。游走遍身者。由熱毒之氣極與血相搏而風乘之也。故又名之曰赤游風也。初宜升麻葛根湯表之。次用百解散、驅風散清之。甚者大連翹飲。如腹脹不乳。毒氣入裡也。紫雪散下之。外則吮之砭之。淋洗之。隨用精豬肉片貼之。一時許。換藥敷之。甚者日換二次。三日後身涼腹軟。

聲清乳哺如常。砭處肉活者順。反此者逆。

丹起於腹背。流入於四肢者順。起於四肢。流入於腹背陰囊者逆。

胎驚丹毒

初則面生水豆根腳微紅。出沒無定次至頸項丹赤如珠。再次延及胸乳間者。由孕母受驚傳襲於兒胎也。先用四聖散洗目。內服之藥照前胎熱。如微有痰喘作搐者。少加解驚藥。

食滯丹毒

初發赤暈。行而緩慢。非若胎熱之暴速者。此由食滯所致。治宜先消其食。食滯消而丹仍作者。用藥與胎熱藥同。

吮法砭法 丹毒之法。急令人用甘草煎濃汁漱口淨。隨患處遍吮之。使毒各聚一處。淋洗之。敷貼之。

自效。甚者吮畢。隨行砭法。如赤暈走徹遍身。難以悉砭者。令人吮胸背四肢等數處而砭之。令微出血以瀉其毒。血紅者輕。紫者重。黑者死。或出白汁如珠亮。如水晶手粘起絲者重。砭畢。隨以藥水淋洗之。

用精豬肉薄片貼之。一時許換藥敷之。甚者日換敷二次。次日如腫未全消。再量行砭法。洗敷照前。第砭時不可刮盡其血。血盡則出黃水矣。若身弱者有不測之變。蓋為血去而氣不能獨居也。

又兒生百日之內。不可砭之。以其肌肉不能任也。如患在頭。令兒倒臥。頭要低些。用鈹針自下而上。偏針挑之出血。令毒從頂出。不行砭法。敷藥同前。

丹名雖多。其源則一。總以右法施之。自驗。(砭法見首卷針砭門)凡治風丹。宜解毒托裡。令微通利。使元氣內護而排外邪。慎用硝黃等大下之劑。若夫發散太過。則表虛熱。赤不退者。補中益氣湯。加防風、白芷。寒涼太過。則胃虛熱。赤不退者。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或兼發搐者四君子湯加升麻、當歸、鉤藤。如丹毒已解。發熱作渴不食者。七味白朮散。

主治方

升麻葛根湯 治丹毒面紅。發熱氣急。啼叫驚搐等症。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黃芩 梔子(各一錢) 木通 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鐘。煎一鐘。母子同服。

百解散 治一切丹毒。

升麻 葛根 赤芍 黃芩 連翹 麻黃 薄荷 半夏 荊芥 金銀花 甘草水煎。母子同服。

驅風散 治紫赤丹毒。及諸瘡咽喉腫痛。並傷風發熱煩躁。鼻塞氣喘。痰嗽驚風等症。

金銀花(三錢) 牛蒡子(炒) 防風 荊芥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芩 連翹(各八分)木通 甘草(各四分) 甚。加大黃 丹毒。加麻仁(炒研)
水二鐘。煎八分。母子同服。

大連翹飲 丹毒發熱。痰涎壅盛一切諸瘡痧疹頸項生核。或傷風傷寒。時行發熱等症。

連翹 牛蒡子 防風 荊芥穗 黃芩 柴胡 梔子 蟬蛻 當歸 赤芍 石膏 滑石 木通 瞿麥車前子 甘草(等分)
用燈草二十根。水煎。母子同服。

紫雪散 治小兒赤游丹毒。甚者毒氣入裡。肚腹膨脹。氣急不乳。宜此救之。又治傷寒熱燥發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內。煩躁口乾。恍惚不寧等症。

升麻 寒水石 石膏 犀角 羚羊角(各一兩) 玄參(二兩) 沉香 木香(各五錢) 甘草(八錢)
用水五碗。煎至一碗。濾清再煎。滾投提淨朴硝三兩六錢。微火慢煎。水氣將盡。欲凝結之時。傾入碗內。下朱砂、冰片各二錢。金箔百張。各預研細末和勻。將碗頓水內。候冷。凝成紫雪。收用。如大人每用一錢。小兒用二分。十歲者用五分。含口內。徐徐咽之。即效。甚者倍服之。或用淡竹葉、燈心煎湯化服。亦佳。

四聖散 治胎受熱毒。兩目不開。及丹毒眼胞紅暈。

黃連 秦皮 木賊 燈心 棗子(等分咀片)每用二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澄清去渣。不時洗目。

淋洗丹毒等方丹毒赤暈漸開。或暈有碎瘡者。用甘草兩許。水一大鐘。煎半鐘。待溫。令乳母滿口含漱。徐徐吐淋病處。以手掌並指揩洗之。勿犯指甲。仍與小兒些須飲之。只一次。則暈不開大矣。良久再淋。三淋必瘥。

一用柳葉或桑白皮。每取一升。用水一斗。煎三升。於避風處淋洗之。日五七次。

敷丹毒類方芸薹菜子研末。酒調。澄清飲之。渣塗之。或輕粉末杵芫荽汁調稀。鵝翎蘸掃患處。須臾。赤色變白。或生。或自破。而愈。或景天草杵汁。加陳醋塗之。或紫檀香一塊。水磨汁塗之。

丹流入腹者。杵馬齒莧汁飲之。渣敷。

丹流入陰。赤腫出血者。用牛膝一兩。生甘草五錢。水一鐘。煎五分。加雞子清調伏龍肝末塗之。(伏龍肝即灶心燒紅之土也)

胎毒瘡瘍

實鑒云: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証也。無脈有驚。即系是胎驚。有熱即系是胎熱。蓋嬰兒在腹。與母一體。凡患瘡疾。但審乳母之症為確。如乳母肝經有熱。加味小柴胡湯之類。肝經虛熱。加味逍遙散之類。

腎水不能生肝木者。六味地黃湯。心經積熱者。柴胡梔子散。心經虛熱者。茯苓補心湯。膏粱積熱者。東垣清胃散。脾經鬱熱者。錢氏瀉黃散。脾經虛熱者。錢氏異功散。如式治之。自能獲效。若概用犀角丸、化毒丹。及外敷寒涼等藥。複傷元氣。反促其危也。

柴胡梔子散 治三焦及肝膽二經風熱。以致耳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晡熱。

柴胡 梔子(炒) 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水鐘半。煎七分服。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不足。氣血不和。虛熱瘡瘍。

酸棗仁(炒) 茯苓(各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 白朮 五味子(炒) 當歸(各一錢) 遠志(六分)石菖蒲 甘草(炙各五分)上分二三服。水煎服。

東垣清胃散 治胃經有熱。齒牙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 連頭面。或重舌馬牙。流涎吐舌等症。

升麻(五分) 生地(四分) 黃連(三分) 丹皮(三分) 歸尾(四分)水煎。母子同服。如加柴胡、梔子。則為加味清胃散。

錢氏瀉黃散 治脾經鬱熱。作渴飲冷。臥不露睛。手足熱。遍身黃者。宜之。

藿香葉(七錢) 梔子仁(一兩) 石膏(五錢) 甘草(三兩) 防風(四兩)上銼。同蜜酒微炒香為末。水一鐘。煎五分。澄去渣服。

錢氏異功散 治吐瀉不思食溫中和氣。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 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生薑二片。棗一枚。煎五分服。

加味小柴胡湯 加味逍遙散 (見瘰癧門) 六味地黃丸 (見首卷)

熱毒瘡瘍

熱毒者。因膏粱濃味。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宜宣風毒。涼心火。解胃熱。如加味當歸散、牛蒡子湯。塗以四黃散、一抹金。及用四時洗法。如結腫 痛。有表症者。解表消毒散。裡症者。攻裡消毒散。邪在經絡者。

托裡榮衛湯。欲作膿者。托裡消毒散。膿成不潰者。八珍湯。宜分始末。攻補隨時。藥之對症。無不愈也。

加味當歸散。順調氣血。和解表裡。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溫熱停積自利。煩躁不寧等症。

當歸(酒洗) 赤芍(各二兩) 川芎(五錢) 甘草(半生半熟) 大黃(半生半炮各一兩) 麻黃(製五錢)加黃連升麻 葛根 丹毒。再加連翹 荊芥每服三錢。薑、蔥、燈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蔥)
牛蒡子湯 治傷風發熱煩躁。鼻塞氣喘。痰嗽驚啼。及諸瘡紫赤丹毒。咽喉腫痛。

牛蒡子(炒研三兩) 防風(去蘆一兩) 薄荷葉(一兩) 荊芥穗(去梗四兩) 大黃(一兩五錢)甘草(一兩二錢) 丹毒。加麻仁(炒研)每服三錢。水煎服。

四黃散 治小兒一切熱毒瘡疾。燥癢流汁不乾者。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滑石(各一兩) 文蛤(去蟲屑五錢)
上為末。清油調塗。

一抹金 治小兒遍身生瘡。糜爛燥痛。流水不乾者。多因風化蟲結於皮膚。浸淫不已。治以殺蟲藥。是究其源也。

藜蘆(洗淨焙) 蛇床子(去土) 黃丹(水飛各一兩) 硫黃 赤石脂 白礬(枯) 黃柏五倍子(去蟲各五錢) 輕粉(五兩五錢)各為末。研勻。加生豬脂。再杵如膏。塗抹患處。或清油調塗。

解表消毒散 治小兒瘡毒。腫高 痛。便利調和。脈浮洪而有表症者。

黃 (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鹽水拌炒一錢五分) 升麻 葛根 赤芍 玄參 牛蒡子(炒研)麻黃(去節) 甘草(各五分) 連翹(一錢)更看分野。加以引經。手少陰。加細辛三分。足少陰。加獨活七分。手太陰。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陰。加蒼朮七分。手厥陰。加柴胡七分。足厥陰。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陽。加 本五分。

足太陽。加羌活七分。手陽明。加白芷五分。足陽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陽經。俱加柴胡七分。

用水一鐘。生薑二片。蔥白一根。煎七分服。

攻裡消毒散 治小兒瘡瘍。腫硬痛深。大便秘結。脈沉實而有裡症者。

牛蒡子(炒研) 連翹 當歸 白芍(各一錢) 大黃(一錢五分)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栝蔞(連皮子鋸切三錢)
用水一鐘。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托裡榮衛湯 治小兒瘡毒。外無 腫。內亦便利調和。知邪在經也。

黃 (炒一錢) 紅花(一錢) 蒼朮(米泔炒) 柴胡 連翹 羌活 防風 歸身 甘草(炙)黃芩 人參(各一錢) 桂枝(七分)
用水一鐘。酒半鐘。煎八分服。

四時洗惡瘡法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用苦參。冬亦苦參。隨兒大小。量用三二兩。煎湯洗之。

垂癰(附重舌重重齒)

垂癰。小兒初生五七日間。喉裡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如懸癰。以綿裹長針。留鋒粟許。刺出青赤黃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後用鹽湯洗之。摻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於舌下者為重舌。生於頰裡及上 者為重 。生齒斷者名重齒。皆刺敷如前。

一字散 治垂癰、重舌、重 、重齒。

朱砂 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上為末。用蜜少許。調刷口內。

金朱散 治胎驚壯熱。傷寒伏熱。上焦虛熱。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瘡等症。

天竺黃 馬牙硝 甘草(炙各五錢) 鬱金(五錢水煮) 蟬蛻(十四個洗去土) 朱砂(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三五分。蜜湯調下。

胎風

胎風者。小兒初生身如湯潑火傷之狀。由孕母濃味太過所致。令母服清胃散、逍遙散。清其氣。或嬰兒亦飲少許。 赤發熱者。胃火也。用石膏粉敷。不 赤者。胎母脾虛也。粳米粉敷之。兒大者。由臟熱內蒸。

濕氣外襲所致。則名玉爛瘡也。宜金黃散蜜水調敷。

逍遙散 (見瘰癧門) 清胃散 (見胎前瘡瘍)

胎赤

胎赤者。初生月裡。肌膚忽然發赤如丹。由胎熱所致。宜清母熱。外以藍葉末塗之。與赤游丹門參考。

又。初生浴兒。洗目不淨。則眼邊赤爛。至長不瘥。亦名胎赤。宜二金散洗之。

二金散 治胎赤眼。

黃連 黃柏(等分為粗末乳浸一宿焙乾)每用少許。綿裹。用荊芥湯浸。時時洗之。

胎瘤

胎瘤者。初生頭背胸乳間。腫起如梅如李如饅頭者。乃胎中瘀滯也。候盈月外。方可刺之。出赤汁而安內服五福化毒丹。

臍瘡、臍突

臍瘡因水濕傷臍所致。久不愈則發搐。由風邪外襲也。恐變風癇。用乾蝦蟆燒灰敷之。或加枯礬。或再加龍骨。或舊綿燒灰當頭末等分。加麝香少許摻之。

臍突者。腫赤虛大也。由胎母失養。兒受積熱所致。宜調其母。清其熱。不必敷治。恐反為害。如旬日外。忽腫如吹。不赤。捻動微響。或驚悸作啼者。宜白芍藥東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白芍藥湯 治臍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藥(一兩) 澤瀉(五錢) 甘草(一錢二分) 薄桂(去粗皮三錢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煎六分。空心服。臍下痛加鉤藤、生薑、食鹽。

外消散 治臍突叫啼。及感濕熱。陰器膚囊浮腫者。

大黃 牡蠣(各五錢) 朴硝(二錢)為末。用田螺洗淨。再以清水半碗養之。過宿。取水調藥塗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陰器膚囊腫者。車前子煎湯。候冷調敷。

陰腫

陰腫者為陰囊腫大也。古謂之脫囊。由久坐陰濕之地。為風寒所襲也。間有怒叫氣閉。結聚於下者。桃仁丸主之若寒氣客於厥陰少陰者則陰囊腫痛腹痛冷汗。引縮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謂之內吊,烏梅散、勻氣散主之。有陰莖全縮不見。或不縮而陰囊腫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腎氣虛也。橘核煎湯。調勻氣散主之。囊腫及四肢俱腫。二便不利者。膀胱蘊熱。風熱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兒陰戶腫脹者。心熱相傳也。木通散、導赤散。或五苓散、用薏苡仁、車前子煎湯調服。俱外敷立消散。

桃仁丸 治坐感陰濕。或因怒氣閉。

桃仁(七錢五分去皮尖麩炒微黃) 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五錢) 牽牛(頭末二錢五分)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黃酒送下。

烏梅散 治腹痛臍下痛。疝氣等症。

烏梅肉 玄胡索 粉甘草(半生半炙各五錢) 鉤藤 沒藥 乳香(各二錢五分)為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鐘。煎七分服。

勻氣散 治氣滯不和冷疝腹痛。

桔梗(二兩炒) 陳皮(去白一兩) 砂仁 茴香(各五錢) 粉草(炙四錢) 白薑(炮二錢五分)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如調氣。用滾水下。如腹痛疝痛。用燒鹽湯下。

三白散 治囊腫肢腫。及大小便不利。

桑白皮 白朮 白丑(半生半熟) 陳皮(去白) 木通(去皮) 甘草(炙各一錢)水煎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熱毒。以致陰器膚囊赤腫脹痛。

赤小豆 赤芍藥 枳殼 商陸 風化硝(各五錢俱不見火晒為末)用柏葉煎湯。候冷調塗。

臘茶散 治陰囊生瘡。疼痛出水。久不愈者。

臘茶 文蛤(各五錢) 膩粉(少許)為末。先用蔥、椒煎湯洗之。次以香油調敷。或紫蘇葉煎湯洗之。及紫蘇末摻之托之。

地龍散 治陰囊腫大。

甘草煎汁。調地龍末塗之。

脫肛

脫肛者。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白芍、煨薑主之。又緋紅作痛者。血虛有熱也。佐以丹皮、四物。微紅作痛者。氣虛有熱也。佐以丹皮、四君。再審手足。指熱屬胃熱。指寒屬胃寒。宜消息之。積熱者。升麻一兩。條芩六錢。水煎服。

蛤硝散 洗脫肛。

文蛤四兩。水五碗。煎湯。入朴硝四兩。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覺熱痛。用熊膽加冰片水化塗之。或用收肛散。(見痔漏門)一用荔枝核為末托之。一用陳年醬蘿卜片托之。一用坎宮錠子塗之。

肛門作癢

肛門作癢。蟲也。視其下唇內。必生小白瘡。或耳之前後。結小核如貫珠者是也。書云:下唇有瘡。蟲蝕其肛。宜九味蘆薈丸服之。外以雄黃、銅綠等分為末摻之。

蘆蒼丸 (見府症門)

遺毒

遺毒者初生如點。次成爛斑。甚則口角眼眶面鼻及穀道等處俱傷。由乳母傳染者輕。父母遺體者重。

初生時。用井水調白礬。令母口含水吮之。一吸一換。使毒聚一處。磨紫金錠塗之。破爛者。用黃柏蜜炙為末摻之。乾用香油調搽。內以人中黃末。每用分許。每日五七次。煎土茯苓湯調服。或服二黃散。再與痘裡夾瘡門參考。

二黃散 治小兒遺毒。

牛黃(七分) 胡黃連 山茲菇(各二錢) 甘草(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二分。蜜湯調服。

紫金錠

葡萄疫

葡萄疫者。形如青紫葡萄。大小不一。頭面身體。隨處可生。由感四時不正之氣。鬱於皮膚。乃腑症也。初起服羚羊角散。清熱涼血。久則牙根出血。邪傳入胃也。服胃脾湯。滋益其內。如牙腐爛者。於牙疳門參考。

羚羊角散羚羊角 牛蒡子 防風 麥門冬 知母 玄參 黃芩(各八分)甘草(一分)
水鐘半。淡竹葉十片。煎七分服。

胃脾湯沙參 白朮 陳皮 茯神 遠志 麥冬(各六分)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有汗去沙參。加人參黃 。

痘裡瘡瘍

痘裡夾癭 結於頸項。或生耳後腋下。形如桃、李、棗、瓜。身烙煩渴。由痰氣凝結所致。治在審日期之先後。視元氣之濃薄。紀男女之大小。范時令之寒暑。庶幾免紊亂之愆。

痘初起即發癭者。治宜托裡消痰解毒。如木通、桔梗。解毒而徹關鎖。惡實、生地。除梟而祛榮炎。甘草清理諸邪。蟬蛻祛風辟毒。芍藥泄諸經之鬱火。荊芥散陽明之風邪。如是之藥。缺一不可。若芩、連等藥。及耗爍之劑。俱不宜用。

痘發在三四日而癭作者。則毒隨痘泄。毒隨痘灌。自可挽全而無害。宜服三消散。倘斯時紅腫將膿。一潰則元氣泄而痘焉能克灌乎。七八日之期。急用黃 衛元湯補之。

痘至七八日克灌時而發癭者。沖和飲子主之。是痘黃蠟色而作癭者。服保元兼以消毒。雖潰無妨。

三消散 治痘發至三四日而作癭者。

半夏 當歸 茯苓 甘草 木通 紅花 生地 芍藥 牛蒡子 天花粉 蟬蛻 燈草水煎服。

黃 衛元湯 治痘發三四日而癭潰者。宜此補之。

黃耆 人參 當歸 紅花 芍藥 桔梗 甘草 防風
水煎服。

沖和飲子 治痘至七八日而發癭者。

人參 黃耆 麥門冬 芍藥 柴胡 防風 荊芥 白茯苓 白朮 桔梗 連翹 當歸天花粉
水煎服。

痘裡發丹 由內熱之極也。宜生地、牛蒡子、芍藥、甘草、木通、荊穗。其毒自消。腫痛加柴胡、羌活。頭頂盛者。毒湊於上焦也。宜炒黃連、柴、甘、車前、梔子等類。外以化斑湯浴之。慎服寒藥。

及用豬膽、京墨、冰片等塗抹之類。

痘裡夾瘡 宜紫蘇、荊芥煎湯浴之。隨用升麻、黃 為君。芍藥、生地、白朮為臣。羌活防風、為佐。

甘草、薑蠶、蟬蛻為使。此準則也。若楊梅瘡。如皂角子仁。肥疳瘡。如松香、輕粉、黃丹、雄黃。俱不可用。

痘夾損傷 宜拱元散。人參、黃耆、伏鳳雛、當歸、紅花、芍藥、蟬蛻、防風、甘草。一加橘紅、生地、土鱉。以補其內。用文蛤、棕灰罨之。收斂其外。若損而未破者。蝦蟆皮貼之。痕闊弗收者。

白芨、白蘞、象皮末摻之。慎用峻利及敗血等藥。如湯火傷者。忌敷涼藥。

痘疔 俗謂之賊痘。生於五六日之間。或三五枚六七枚。雜於諸痘之間。其色紫黯。甚則黑硬於右。有此。以致諸症蜂起。不能灌膿。甚至不救。由熱毒勢甚並結之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者。有中心戴漿四畔乾陷焦黑者。有頭戴白漿自破潰爛者。有水泡溶溶易破者。有血泡色紫易破者。有瘡頭針孔漿水自出者。以上數症。生於四肢。身溫音清。浮高而潤者輕。生於腰腹。身熱音啞。深陷而焦者重。

看疔秘法 天庭承漿黑陷。男應陰囊。女應陰戶。兩顴兩頤有黑陷。應在腰下。人中有黑陷。應在臍下。

太陽有黑陷。應在腿足。耳上有黑陷。應在手足。輕則黑陷。重則疔也。

卷帘疔 生於舌根。小如黑豆。大似葡萄。令兒舌卷喉痛。急用銀鉤鉤破。盡淨惡血。隨以苦茶漱口。搽龍宮丹。冰片、硼砂、青黛、黃連、薄荷、荊芥、炒僵蠶。為細末。吹用。

火珠疔 生鼻孔內。闐塞噴火。面赤眼紅。用鉤鉤破。用黃連膏加冰片滴鼻內。服瀉金散。犀角、牛蒡子、桔梗、芍藥、生地、紅花、紫蘇、甘草。煎服。

忘汲疔 生於眼沿。封蛤腫脹。煩熱面紫。治宜挑破。用瓦蔥搗爛罨之。

豢虎疔 生於耳內。於會膿之時。宜挑破。搽拔疔散。

燕窩疔 生於腋下。腫硬。面赤譫語。如在左腋潛注。則右體之痘沉伏失色。右則反之。宜銀針挑破去其根。用拔疔散。服消毒飲子。牛蒡子、犀角、芍藥、生地、紅花、甘草、木通。茯苓、連翹、燈心。

水煎服。

注命疔 生兩足心。於痘期裡腫硬如錢如豆如椒。有紫筋直透足股。挑之去血淨。用田螺水調冰片點之。次用慎火草、浸脹綠豆。搗爛敷之。

透腸疔 生肛門旁。在六七朝腫痛如錐。挑之。煎金銀花防風湯冷洗之。次用輕粉、珍珠、冰片、白蘞末塗之。內服黃連解毒湯。

驪龍疔 生尿孔內。於五六朝。身熱譫語。眼翻肢厥。腹脹小便閉是也。急用蟾酥、牛黃、銀珠、冰片、麝香。

研末。次用黃連、細茶濃煎候冷。取半匙調藥。用細軟稻心蘸藥。送於孔內。內服木通敗毒散。

痂後痘疔。潰見筋骨者。

密陀僧(二錢) 赤石脂 膩粉 黃柏 杭粉(炒) 伏龍肝 血竭(各一錢) 飛丹(八分)髮灰(五分) 乳香 沒藥(各三分) 冰片(半分) 有臭氣。加阿魏(三四分)為極細末摻之。外用膏藥蓋之。內服人參敗毒散。加穿山甲、蟬蛻、連翹。

痘爛身無完膚。膿水浸淫。粘拈衣被者。用茶葉揀去梗。入滾水一 。即撈起。再揀去梗。濕鋪床上。上鋪草紙一層。令兒臥之。一夜則膿乾。此秘訣也。

痘爛生蛆。及夏月諸蟲咬傷。臭穢不堪者。用蛇蛻一兩燒存性。蟬蛻用水洗淨焙之。青黛飛,各五錢。細辛二錢半。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仍以生寒水石細末摻之。則蟲化為水。蠅亦不敢近。

蛆痘。形化氣化兼之也。先哲云:蛆痘不死。以其梟毒盡化於外也。用經霜艾葉、野薄荷煎湯洗之。或紫蘇、甘草煎湯洗之。或用艾熏之。其蛆自去。禁用雄黃、礬石等藥。

痘痂不脫。久之必成瘢陷。用生蜜、蘇合油二味。調勻敷痂沿處。其痛立止。其痂速脫。無蘇合油以線雞油代之。

痘痂落後。其面瘢或赤或黑。用四白滅瘢散。臨臥搽之。至曉洗去。自然白瑩。更不得早見風日。經年不滅。如瘡瘢凸者。熱毒未盡也。解毒防風湯。外用蜆子肉水塗之。如瘡瘢凹者。脾胃虛也。人參白朮散加黃主之。四白滅瘢散。搽面 效。用白芷、白附子、白僵蠶、鷹屎白、密陀僧。等分為末。清蜜水調搽。滅瘢散。治瘢黯或凸或凹者。韶粉一兩輕粉一錢為末。豬骨髓熬熟調敷。

痘後癰

痘癰發於收靨之後。由毒氣留藏於經絡虛處。或關節動處。輕者止生結核腫癤。甚者頭項胸背盡皆流注。難醫。由實熱者。用赤芍、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上引升麻、葛根。下引檳榔、牛膝。更助以貝母、忍冬、栝蔞、白芷。寒熱加芩、柏。散瘀加蘇木、紅花。便閉加大黃。氣血虛者。身涼不渴。慎用苦寒。反傷中氣。兼服保元湯為要。外用馬齒莧杵汁。豬脂、石蜜。共熬成膏塗之。或天麻子肉。搗松香末為膏貼之。膿者針之。

潰者 海巴兒摻之。乾用油調。

射干粘子湯 治痘疹後。癰疽瘡毒。

鼠粘子(二錢) 射干 升麻 甘草(各五分)水一鐘。煎六分服。

痘風瘡

痘風瘡。先則細瘡作癢。次沿成片。脂水浸淫。由痘後遇風所致。宜麥餞散搽之。兼避風戒口。甚者瘙癢浸淫。肌無完膚。而成痘癩。急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苦參丸清熱解毒。二方合而服之。外塗滅瘢救苦散。

麥餞散 小麥一合。炒枯黃色。乘熱入缽內。和硫黃四錢白砒一錢為末。攪勻待冷。加煙膠八錢川椒三錢枯礬二錢共末。和勻。先用蔥湯洗淨。麻油調搽。油紙蓋孔。三日一換。三次愈。

苦參丸苦參(一兩) 白蒺藜 胡麻 牛蒡子(各五錢) 甘草(二錢五分)為末。酒糊為丸。竹葉湯送下。

滅瘢救苦散密陀僧 滑石(各二兩) 白芷(五錢)
上為末。濕則乾摻。乾用白蜜調敷。

痘後疳蝕瘡 毒壅肌肉。內透筋骨。外連皮膚。時痛出血。日久不瘥。宜十全大補湯搽綿繭散。

綿繭散

痘後便膿

痘後便膿熱毒入於大腸也。宜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或黃連解毒東加生地。

上痘症自有專科。因其形有外科之名。又似屬外科也。採錄數條。以備參考雲爾。

煉取諸藥法

固罐法

近少陽城罐以雙耳茶葉罐代之。將罐烤熱。搗大蒜於罐外遍擦之。再烤再擦。如式三四次。

次以薑、醋入罐內。溫之煮之。以乾為度。次用黃土二分。煤灰一分。雜以馬毛。以鹽水和之。固罐一指濃為則。陰乾聽用。

封罐口法

入藥畢。蓋鐵盞。用鐵絲絆畢。用石膏、無名異等分。食鹽減半。俱 過為極細末。醋調成膏。

次加炭火三二塊於盞內。燒盞熱。以筆蘸藥周遭塗之。隨乾隨藥。以口平為率。

一用生石膏、生白礬、食鹽三味。等分為末。水調塗之。如前。

冬至後。用潔淨朴硝十斤。用水一斗五升。白蘿卜五斤打碎。同硝入鍋內。煮化。候湯滾足。撈去蘿卜。將竹絲箕以綿紙二層攤鋪箕內。架在新缸上。將硝湯徐人箕內。候折再添。以湯濾盡為度。將缸搭在天並。露三日。其硝結在缸邊。傾去余水。瀝乾為止。將硝取下。再用砂鍋頓炭爐上。將硝一碗。化開煎滾。以銅匙鏟攪。將成凝結時。鏟入小魚酢罐內上空寸許。再下硝煉。如此已畢。每一罐下。用三丁品字樣釘入土地上。留寸半在外。將罐浮頓。釘頭上用瓦片蓋口。周遭用段磚砌百眼爐。圍繞離罐寸半許。將著炭安入爐內四圍。底火頂火一概相護。候罐硝紅為度。次日取出硝來。預用大綿紙攤在潔淨陰土地上。將硝碾細。用絹篩篩在紙上一錢濃。再不許多。將門闥俱已關閉。不許與人見之。三日後。其硝自然複活。色白如粉。輕虛成片。將缽盛收。紙蓋之。上再用亂紙寸許。以收潮氣。庶不凝結。此品最能降火化痰。清利臟腑。怪症服之可蠲。狂燥用之即愈。搜除百病。安斂心神。況此服之不傷元氣。惟久病瀉痢者不宜。大人每服三四錢。小兒五分至一錢皆可。俱用白滾湯或蔥湯空心化服。候行二三次。隨飲稀粥。

自然爽健精神。調和臟腑。津液頓生。百病如失。又 過硝石六兩。加朱砂三錢。青黛一錢。冰片一錢五分。共研細末。照前篩紙上。再用紙蓋一層。四邊以戒尺壓緊。勿令走氣。候三日外。取起密收。又名陽春紫雪。最治失心忘志。顛癇健忘。小兒急驚。大人異症。每服五分至一錢。俱用淡竹葉、燈心湯化服。屢有奇效。不可盡述。玄明粉乃神仙保命服食。每一斤加生熟甘草末一兩。蔥湯化服二三錢。令人悅澤容顏。輕身耐老矣。

用鉛一斤。小罐內炭火煨化。投白砒二兩於化烊鉛上。煉煙盡為度。取起冷定。打開金頂。砒結在鉛面上取下聽用。

用潔淨朴硝半斤罐內。炭火熔化。煎乾 紅。住火。冷定取出。即成硝石。罐收聽用。利實火不利虛火也。

用蟾不拘大小。其酥俱有。用闊銅鑷。鑷蟾眉棱高肉上。微緊拔出。酥來凝聚鑷裡。多則括下。陰乾聽用。

其取過之蟾。避風二日。仍送青草圃中。自然不傷其生。如取之便見風下水。俱成破傷風。顛沛而死。

用大毛竹一連二節。用刀劈去外青一半。用磚扎節中。沉入大糞池內。一年後取起。以長流水浸一日。

取起鑽開節孔。內蓄糞清。瓷罐收貯。凡遇有中砒毒。河 。傷寒陽毒發狂。疔瘡痧症。毒氣入裡。煩躁口乾。渴欲飲水。脈大有力者。並宜此藥。

大附子一兩之外方用。隨數幾枚。以童便浸 三寸。每日換便。浸至夏三冬五。再換童便。煮盡二香為度。去皮臍。線穿陰乾。或日中晒硬亦可。收藏聽用。

用白面一斤。外再以面半斤調稠。濃捍成薄片二塊。將前面包合於中。周遭捏緊。合口。於清明正日蒸熟。掛透風處陰乾。用面包藏。勿受潮濕。越久越效。

前方諸藥。未注炮炙。如人食肴饌。不用烹炮也。是以凡藥。必尊雷公炮製。入藥乃效。今開於後。

人參(潤色明亮堅實為上輕匏不堪) 天門冬(湯泡去心)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酒浸)熟地黃(酒蒸) 白朮(米泔浸炒) 蒼朮(米泔浸炒)黃耆(蜜水拌炒) 甘草(消毒生用補托炙熟)酸棗仁(炒研) 遠志(湯泡去心微炒) 五味子(炒研) 肉蓯蓉(去鱗酒洗) 牛膝(酒洗)破故紙(炒) 當歸(酒洗) 白芍(微炒黃色) 白蒺藜(去刺) 玄參(去根) 香附(童便浸炒)柴胡(去蘆) 黃芩(酒炒) 黃連(解毒生用止嘔薑汁拌炒) 龍膽草(酒炒) 知母(鹽水拌炒)栝蔞仁(去殼去油) 貝母(去心) 陳皮(去白) 桔梗(微炒) 防風(去蘆) 乾薑(炒黑)附子(童便浸煮) 半夏(薑汁水煮) 川烏(湯泡去皮) 草烏(湯泡去皮尖) 巴戟(湯泡去心微焙)南星(煨有為末入牛膽內者) 威靈仙(去根) 仙茅(米泔浸蒸去皮) 三棱(湯泡) 澤瀉(蒸)大黃(實人生用虛人炙用) 海藻(酒洗) 昆布(酒洗切絲) 牡丹皮(去骨) 王不留行(炒碾)牛蒡子(炒碾) 連翹(去梗碾) 金銀花(去梗葉) 牽牛(生用炒用) 地骨皮(去梗) 肉桂
(去粗皮) 茯苓(去匏粗皮) 枸杞子(去蒂) 琥珀(布包捶碎燈心同碾研如面細) 山梔(碾炒焦) 黃柏(鹽水拌炒) 山茱萸(去核) 杜仲(鹽水拌炒斷絲) 桑皮(蜜水拌炒) 辛夷(去蒂) 乳香(去油為末) 沒藥
(去油為末) 枳殼(麩皮炒) 濃朴(薑汁製炒) 巴豆(去油為霜) 皂莢(去皮弦子煨) 五倍子
(去蛀末炒) 蓮肉(泡去皮心) 山楂(去核) 桃仁(泡去皮類) 杏仁(泡去皮尖微炒) 芒硝
(湯者提淨) 石膏( 碾末) 雄黃(透紅明亮) 硫黃(去腳) 砂(淨明潔白) 硼砂(白色透明)砒霜(白色明亮者有生煨兩用) 自然銅(醋 七次) 黃丹(水飛炒紫) 龍骨(生用 用) 牛黃
(輕虛色黃) 麝香(去毛皮) 犀角(鎊末) 羚羊角(鎊末) 龍齒( 存性) 蜂蜜(煉去白沫)蟬蛻(去土) 斑蝥(川米炒去翅足) 僵蠶(去絲微炒) 全蠍(酒洗去毒) 蜈蚣(炙去頭足)蚯蚓(翻去腹土) 田螺(去殼晒乾) 牡蠣( 研) 石決明( ) 珍珠(豆腐內煮數滾布包捶碎同燈心碾末) 人中白( 研)以上藥品。凡本書內應用製炒炮炙者錄之。不炮炙者未錄。


醫自軒岐而始。原無內外科之分。蓋緣本於運氣之有司天。則有主客加臨之遷迭。臟腑之有虛實。則有淫勝郁複之乖變。用藥之有氣味。則有逆從反正之權衡。是醫者一也。至於唐宋之間。分立一十三科。意在學難盡述。使人各治一科。如水陸之殊途矣。第瘡瘍雖曰外科。而其本必根於內。且多針灸去腐完肌之技。似治外較難於治內耶。近之世。重內而輕外者。由近之醫棄內而治外。是舍本而從末也。

予暇中殫精采掇。參素問靈樞之奧旨。搜古今名賢之確論。匯為一書。名曰外科大成。直陳本末。一目了然。猶星辰之有躔度河漢之有源流。庶不致輕人命於草菅焉。今大成梓完。尚有內科症治粗評相繼發。因書予平昔之所見者著之雲爾。

愧 生陽子祁坤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