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葛洪
水病之初,先目上腫起如老蠶,色俠頭脈動。股裡冷,脛中滿,按之沒指。腹內轉側有節聲,此其候也,不即治須臾,身體稍腫,肚盡脹,按之隨手起,則病已成,猶可為治,此皆從虛損大病,或下痢後,婦人產後,飲水不即消,三焦受病,小便不利,乃相結漸漸生聚,遂流諸經絡故也,治之方。
葶藶一升,熬搗之於臼上,割生雄 雞,合血共頭,共搗萬杵,服如梧子五丸,稍加至十丸,勿食鹽,常食小豆飯,飲小豆汁,鯉魚佳也。
又方,防風,甘草,葶藶各二兩,搗,苦酒和丸,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常服之。取消平乃止。
又方,雄黃六分,麝香三分,甘遂,芫花,人參各二分,搗蜜和丸,服如豆大二丸,加至四丸,即瘥。
又方,但以春酒五升,漬葶藶子二升,隔宿稍服一合,小便當利。
又方,葶藶一兩,杏仁二十枚,並熬黃色搗,分十服,小便去,立瘥。
又方,胡洽水銀丸,大治水腫,利小便,姚同,葶藶,椒目各一升,芒硝六兩,水銀十兩,水煮水銀三日三夜,乃以合搗六萬杵。自相和丸,服如大豆丸,日三服,日增一丸,至十丸,更從一起,瘥後,食牛羊肉自補,稍稍飲之。
又方,多取柯枝皮,銼,濃煮,煎令可丸服。如梧子大三丸。須臾,又一服,當下水後,將服三丸,日三服,此樹一名木奴,南人用作船。
又方,真蘇合香,水銀,白粉等分。蜜丸服,如大豆二丸,日三,當下水,節飲好自養,無蘇合,可闕之也。
又方,取草麻繩熟者二十枚,去皮,研之,水解得三合日一服,至日中許,當吐下,諸水汁結裹。若不盡,三日後更服三十枚,猶未盡,更複作,瘥後,節飲及鹹物等。
又方,小豆一升,白雞一頭,治如食法,以水三斗,煮熟食滓,飲汁,稍相令盡。
又方,取青雄鴨,以水五升,煮取飲汁一升,稍稍飲,令盡,濃覆之,取汗佳。
又方,取胡燕卵中黃,頓吞十枚。
又方,取蛤螻炙令熟,日食十個。
又方,若唯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蟲,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並熬令黃,搗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為度。勿飲酒,佳。
又方,鬼扇,細搗絞汁,服如雞子,即下水,更複取水蠱,若湯研麻子汁飲之。
又方,慈彌草三十斤,子三石,煮取一石,去滓,更湯上煎,令可丸服。如皂莢子三九至五六丸,水隨小便去。即飲糜粥養之。
又方,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取乾,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又方,鼠尾草,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
腫滿者,白椹樹白皮一握,水二升,煮取五合,白檳榔大者二枚,末之。納更煎三五沸,湯成,下少許紅雪,服之。
又將服牛溺,商陸,羊肉,及香柔煎等。在腫滿條中,其十水丸諸大方在別卷,若止皮膚水,腹內未有者,服諸發汗藥,得汗便瘥。然慎護風寒為急,若唯腹大,下之不去,便針臍下二寸,入數分令水出,孔合須腹減乃止。
附方 李絳《兵部手集》方,療水病,無問年月深淺,雖複脈惡,亦主之。
大戟,當歸,橘皮各一大兩,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頓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過,再服,便瘥,禁毒食一年,水下後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張尚客。
《外台秘要》,治水氣。
商陸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許一大盞,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已上爛,即取粟米一大盞,煮成粥,仍空心服,若一日兩度服,即恐利多,每日服一頓即微利,不得雜食。
又療水病腫。
鯉魚一頭,極大者去頭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大升,和魚肉煮,可取二升,已上汁生布絞。去滓,頓服盡。如不能盡,分為二服,後服溫令暖,服訖當下利,利盡即瘥。
又方,卒患腫滿,曾有人忽腳 腫,漸上至膝,足不可踐地。至大水頭面,遍身大腫脹滿,苦瓠白瓤實,捻如大豆粒,以麵裹,煮一沸。空心服七枚,至午當出水一斗,三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內慎口味也。苦瓠須好者,無 翳細理妍淨者,不爾有毒不用。
《聖惠方》,治十種水不瘥垂死。
用 肉半斤,切,粳米三合,水三升,蔥椒薑豉作粥食之。
又方,治十種水病,腫滿喘促,不得臥。
以螻蛄五枚,乾為末,食前湯調半錢匕至一錢,小便通效。
《食醫心鏡》,治十種水病,不瘥,垂死。
青頭鴨一隻,治如食法,細切,和米並五味,煮令極熟作粥,空腹食之。
又方,主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
白鴨一隻,去毛腸洗饋,飯半升,以飯,薑,椒,釀鴨腹中縫定,如法蒸,候熟,食之。
楊氏《產乳》,療身體腫滿,水氣急,臥不得。
郁李仁一大合,搗為末,和麥面搜作餅子,與吃入口,即大便通利氣,便瘥。
《梅師方》,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
取東引花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飢即食盡,不得吃飯。
又方,治水腫小便澀。
黃牛尿,飲一升,日至夜,小便利,瘥,勿食鹽。
又方,治心下有水。
白朮三兩,澤瀉五兩,銼,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服。
《千金翼》,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
以浮萍日乾,末,服方寸匕,日一二服,良。
《經驗方》,河東裴氏傳經效治水腫及暴腫。
葶藶三兩,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漢防己末四兩,取綠頭鴨,就藥臼中截頭,瀝血於臼中,血盡,和鴨頭更搗五千下,丸如梧桐子,患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稍可者五丸,頻服五日止,此藥利小便,有效如神。
《韋宙獨行方》,療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
用赤小豆一斗,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以入腹,但服小豆,勿雜食亦愈。
李絳《兵部手集》方,亦著此法,云曾得效。
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漬,以密封於熱灰火中,溫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
又方,用蒴 根亦如此,尤良。
姚云,牛膝酒,神驗也。
又方,多取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藉腹上,藥披著布上,勿腹上,冷複之,晝夜勿息。
又方,五月五日,葫十斤,去皮,桂一尺二寸,灶中黃土,如鴨子一枚,合搗,以苦酒和塗,以布 病,不過三,瘥。
又方,取柃木燒為灰,淋取汁八升,以釀一斛米酒成服之,從半合始,不知,稍稍增至一二升,不盡一劑皆愈,此灰入染絳,用葉中釀酒也,柃(直忍切)。
凡症堅之起,多以漸生,如有卒覺,便牢大自難治也。腹中症有結積,便害飲食,轉羸瘦,治之多用陷冰,玉壺,八毒諸大藥,今止取小易得者。
取虎杖根,勿令影臨水上者,可得石余,杵熟煮汁,可丸,以秫米五六升,炊飯內,日中塗藥後可飯,取瘥。
又方,亦可取根一升,搗千杵,酒漬之。從少起,日三服。此酒治症,乃勝諸大藥。
又方,蠶屎一石,桑柴燒灰,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鱉長一尺者,納中煮之。爛熟去骨細擘,銼,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三。
又方,射 二兩,椒三百粒,搗末,雞子白和為丸,如大麻子,服一丸,漸至如大豆大,一丸至三丸為度。
又方,大豬心,一枚,破頭去血,搗末,雄黃,麝香,當門子五枚,巴豆百枚,去心皮生用,心入以好酒,於小銅器中煎之。若酒煎欲乾,隨盆盡三升,當糜爛,煎令可丸。如麻子,服三丸,日三服。酒盡不糜者,出搗蜜丸之,良,又大黃末半斤,朴硝三兩,蜜一斤合於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九,日三服之。
治鱉症伏在心下,手揣見頭足,時時轉者。
白雌雞一雙,絕食一宿,明旦膏煎飯飼之。取其屎,無問多少,於銅器中以溺和之。火上熬,可搗末,服方寸匕,日四五服,須消盡乃止,常飼雞取屎,瘥畢。殺雞單食之,姚同。
治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
葶藶二兩熬之,大黃二兩,澤漆四兩,搗,篩,蜜丸,和搗千杵,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服,稍加字,其有陷冰赭鬼諸丸方,別在大方中。
治兩脅下有氣結者。
野狼毒二兩,旋複花一兩,附子二兩,炮之,搗,篩,蜜和丸服,如梧子大二丸,稍加至三丸,服之。
熨症法。
銅器受二升許,貯魚膏令深二三寸,作大火炷六七枚,燃之令膏暖,重紙覆症上,以器熨之,晝夜勿息,膏盡更益也。
又方,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令熟布帛物裹以熨症上,冷更均番用之,症當移去,複逐熨,須臾消止,亦可用好□□□□茱萸。末,以雞子白和射,服之。
又方,灶中黃土一升,先搗,葫熟納上複搗,以苦酒,澆令,先以塗布一面,仍病上,以塗布上,乾複易之,取令消止,瘥。
治婦人臍下結物,大如杯升,月經不通,發作往來,下痢羸瘦。此為氣瘕,按之若牢強肉症者,不可治。未者可治。
末乾漆一斤,生地黃三十斤,搗,絞取汁,火煎乾漆。令可丸,食後服,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即瘥。
附方 《外台秘要》方,療心腹宿症,卒得症。
取朱砂細研,搜飯令朱多,以雄雞一隻,先餓二日,後以朱飯飼之,著雞於板上,收取糞,曝燥為末,溫清酒服方寸匕至五錢,日三服。若病困者,晝夜可六服,一雞少,更飼一雞,取足服之,俟愈即止。
又療食魚肉等,成症結在腹,並諸毒氣方。
狗糞五升,燒末之,綿裹,酒五升漬再宿,取清分十服,日再已後,日三服。使盡隨所食,症結即便出矣。
《千金方》,治食魚症及生肉,住胸膈不化,必成 瘕。
搗馬鞭草汁飲之一升,生薑水亦得即消。
又方,治肉症,思肉不已,食訖複思。
白馬尿三升,空心飲,當吐肉,肉不出,即死。
《藥性論》云,治 癖病。
鱉甲,訶黎勒皮,乾薑末,等分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
宋明帝宮人患腰痛率心,發則氣絕,徐文伯視之曰發瘕。
以油灌之,吐物如發,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搖,懸之滴盡,惟一發。
《勝金方》,治膜外氣塊方。
延胡索不限多少,為末,豬胰一具,切作塊子,炙熟,蘸藥末,食之。
治腹中冷癖,水穀 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
取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後,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則九日十日一作。
又方,茱萸八兩,硝石一升,生薑一斤,以酒五升,合煮,取四升,先服一服一升。不痛者止,勿再服之,下病後,好將養之。
又方,大黃八兩,葶藶四兩,並熬芒硝四兩,熬令汁盡,熱搗蜜和丸,丸如梧子大,食後服三丸,稍增五丸。
又方,野狼毒三兩,附子一兩,旋複花三兩,搗,蜜丸服。如梧子大,食前三丸,日三服。
又方,巴豆三十枚,去心,杏仁二十枚,並熬,桔梗六分,藜蘆四分,皂莢三分,並炙之。搗蜜和丸,如胡豆大,未食服一丸,日二。欲下病者,服二丸,長將息,百日都好,瘥。
又方,貝母二兩,桔梗二兩,礬石一兩,巴豆一兩,去心皮生用,搗千杵,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二丸,病後少少減服。
又方,茯苓一兩,茱萸三兩,搗,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又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方。
大黃,茯苓,芒硝各三兩,巴豆一分,搗,蜜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不痛止。
又方,椒目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搗,以棗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
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熬之,椒目十四枚,豉十六粒,合搗為丸,服二丸,當吐利,吐利不盡,更服二丸,服四神丸。下之,亦佳。
中候黑丸治諸癖結痰 第一良。
桔梗四分,桂四分,巴豆八分,去心皮,杏仁五分,去皮,芫花十二分,並熬。令紫色,先搗三味藥,成末,又搗巴豆,杏仁如膏,合和,又搗二千杵。丸如胡豆大,服一丸取利,至二三丸,兒生十日欲癇,皆與一二丸如粟粒大,諸腹內不便,體中覺患,便服得一兩,行利則好也。
硫黃丸,至熱,治人之大冷,夏月溫飲食,不解衣者。
硫黃,礬石,乾薑,茱萸,桂,烏頭,附子,椒,人參,細辛,皂莢,當歸,十二種分等。隨人多少,搗,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服,若冷痢者,加赤石脂,龍骨,即便愈也。
露宿丸,治大寒冷積聚方。
礬石,乾薑,桂,桔梗,附子,炮,皂莢各三兩,搗,篩,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加至一十五丸。
附方 《外台秘要》,療癖方。
大黃十兩,杵,篩,醋三升,和勻,白蜜兩匙,煎。堪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三十丸。生薑湯吞下,以利為度,小者減之。
《聖惠方》,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用桃奴二兩,為末,空心溫酒調二錢匕。
《簡要濟眾》,治久積冷,不下食,嘔吐不止,冷在胃中。
半夏五兩,洗過為末,每服二錢,白面一兩,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麵熟為度。用生薑醋調和,服之。
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方。
釜月下墨四分,附子三分,桂一分,搗,篩,以冷水服方寸匕。當吐,一方,無桂。
又方苦參,桂,半夏等分,搗,下篩,苦酒和以塗痛,則瘥。
又方,烏梅三十枚,鹽三指撮,酒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當吐,愈。
此本在雜治中,其病是胸中膈,上。痰厥氣上沖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瘥。
但單煮米作濃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盡二三升,須臾適吐,適吐畢。又飲,如此數過,劇者,須臾吐膽乃止,不損人而即瘥。
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則瘀阻痰方。
常山二兩,甘草一兩,松蘿一兩,瓜蒂三七枚,酒水各一升半,煮取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盡,余更分二服,後可服半夏湯。
胡洽名粉隔湯,礬石一兩,水二升,煮取一升,納蜜半合,頓服。須臾,未吐,飲少熱湯。
又方,杜蘅三兩,松蘿三兩,瓜蒂三十枚,酒一升二合,漬,再宿,去滓。溫服五合,一服不吐,晚更一服。
又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搗,末,溫湯三合,和服,便安臥,欲摘之不吐,更服之。
又方,先作一升湯,投水一升,名為生熟湯,及食三合鹽,以此湯送之。須臾欲吐,便摘出,未盡更服二合。飲湯二升後,亦可更服,湯不複也。
又方,常山四兩,甘草半兩,水七升,煮取二升,納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無蜜亦可。
方中能月服一種,則無痰水之患,又有旋覆五飲。在諸大方中,若胸中痞寒短氣 者,(敷逼切)。
甘草二兩,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碎之。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分為五服。
又方,桂四兩,朮,甘草二兩,附子炮,水六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膈中有結積,覺駭,駭不去者。
藜蘆一兩,炙末之,巴豆半兩,去皮心熬之,先搗巴豆如泥,入藜蘆末,又搗萬杵,蜜丸如麻子大,服一丸至二三丸。
膈中之病,名曰膏肓,湯丸經過。針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氣勢得相熏染,有五膈丸方。
麥門冬十分去心,甘草十分,炙,椒,遠志,附子,炮,乾薑,人參,桂,細辛各六分,搗,篩,以上好蜜丸如彈丸。以一丸含,稍稍咽其汁,日三丸,服之,主短氣,心胸滿,心下堅,冷氣也。
此疾有十許方,率皆相類,此丸最勝,用藥雖多,不合五膈之名,謂憂膈,氣膈,恚膈,寒膈,其病各有診別,在大方中,又有七氣方,大約與此大同小別耳。
附方 《聖惠方》,治痰厥頭痛。
以烏梅十個取肉,鹽二錢,酒一中盞,合煎至七分,去滓,非時溫服,吐即佳。
又方,治冷痰飲惡心。
用蓽撥一兩,搗為末,於食前,用清粥飲調半錢服。
又方,治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食。
用濃朴一兩,塗生薑汁,炙,令黃為末,非時粥飲,調下二錢匕。
《千金翼》論曰,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源以冷凍飲料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飲食,飲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淡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效,用此方遂愈。
御藥院方,真宗賜高祖相國,去痰清目,進飲食,生犀丸。
川芎十兩,緊小者粟米泔,浸三日,換切片子,日乾為末,作兩料,每料入麝、腦各一分,生犀半兩,重湯煮蜜杵為丸,小彈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朱砂半兩,膈壅,加牛黃一分,水飛鐵粉一分,頭目昏眩,加細辛一分,口眼喎斜,炮天南星一分。
又方,治膈壅風痰。
半夏不計多少,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七遍,去惡氣,日中晒乾,搗為末,漿水搜餅子,日中乾之,再為末,每五兩,入生腦子一錢,研勻,以漿水濃腳丸,雞頭大,紗袋貯,通風處陰乾,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湯下。
王氏《博濟》,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利膈丸,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 皂莢塗字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
《經驗後方》,治頭風化痰。
川芎不計分兩,用淨水洗浸,薄切片子,日乾或焙,杵為末,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不拘時,茶酒嚼下。
又方,治風痰。
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各為末,和令勻,每服一字,用溫漿水一盞,先以少漿水調下餘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壓之。
《外台秘要》,治一切風痰,風霍亂,食不消,大便澀。
訶黎勒三枚,搗取末,和酒頓服,三五度,良。
《勝金方》,治風痰。
白僵蠶七個直者,細研,以薑汁一茶腳,溫水調灌之。
又方,治風痰。
以蘿卜子為末,溫水調一匙頭,良久吐出涎沫,如是癱瘓風,以此吐後,用緊疏藥服,疏後服和氣散,瘥。
《斗門方》,治胸膈壅滯,去痰開胃。
用半夏淨洗,焙乾,搗,羅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用濕紙裹,於慢火中煨令香,熱水兩盞,用餅子一塊,如彈丸大,入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壓痰毒,及治酒食所傷,其功極驗。
胸痺之病,令人心中堅痞忽痛,肌中苦痺。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滿短氣,咳嗽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膂,不即治之。數日害人,治之方。
用雄黃,巴豆,先搗,雄黃細篩,納巴豆,務熟搗,相入丸如小豆大,服一丸不效,稍益之。
又方,取枳實搗,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又方,搗栝蔞。大者一枚,切薤白半升,以白酒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可加半夏四兩,湯洗去滑,則用之。
又方,橘皮半斤,枳實四枚,生薑半斤,水四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方,枳實,桂等分,搗末,橘皮湯下方寸匕,日三服。
仲景方神效。
又方,桂,烏喙,乾薑各一分,人參,細辛,茱萸各二分,貝母二分,合搗,蜜和丸,如小豆大,一服三丸,日三服之。
若已瘥複發者。
下韭根五斤,搗,絞取汁,飲之愈。
附方 杜壬治胸膈痛徹背,心腹痞滿,氣不得通及治疾嗽。
大栝蔞去穰,取子熟炒,別研,和子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十五丸。
葛氏,治卒乾嘔不息方。
破雞子去白,吞中黃數枚,即愈也。
又方,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許。
又方,一云蔗汁,溫令熱,服一升,日三,一方生薑汁,服一升。
又方,灸兩腕後兩筋中一穴,名間使各七壯,灸心主尺澤,亦佳。
又方,甘草,人參各二兩,生薑四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治卒嘔,又厥逆方。
用生薑半斤,去皮切之,橘皮四兩,擘之,以水七升,煮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 藤,斷之當汁出,器承取飲一升,生葛藤尤佳。
治卒 不止方。
飲新汲井水數升,甚良。
又方,痛爪眉中夾間氣也。
又方,以物刺鼻中各一分來許,皂莢納鼻中,令嚏,瘥。
又方,但閉氣仰引之。
又方,好豉二升,煮取汁,服之也。
又方,香蘇濃煮汁,頭服一二升,良。
又方,粢米三升,為粉,井花水服之,良。
又方,用枇杷葉一斤,拭去毛,炙,水一斗,煮取三升,服蘆根,亦佳。
治食後喜嘔吐者。
燒鹿角灰二兩,人參一兩,搗末,方寸匕,日三服,姚同。
治人忽惡心不已方。
薤白半斤,茱萸一兩,豉半升,米一合,棗四枚,枳實二枚,鹽如彈丸,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
又方,但多嚼豆蔻子,及咬檳榔,亦佳。
治人胃反不受食,食畢輒吐出方。
大黃四兩,甘草二兩,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之。
治人食畢噫醋,及醋心方。
人參一兩,茱萸半斤,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再服也。
噦不止,半夏洗乾,末之,服一匕,則立止。
又方,乾薑六分,附子四分,炮,搗,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效。
附方 張仲景方,治反胃嘔吐,大半夏湯。
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二升,煎揚之一百二十遍,煮下三升半,溫服一升,日再,亦治膈間痰飲。
又方,主嘔噦。穀不得下,眩悸,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以水七升,煎取一升半,分溫服之。
《千金方》,治反胃,食即吐。
搗粟米作粉,和水,丸如梧子大,七枚,爛煮納醋中,細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
又方,治乾噦,若手足厥冷,宜食生薑,此是嘔家聖藥。
治心下痞堅,不能食,胸中嘔噦。
生薑八兩,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夏五合,洗去滑,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味合煮,取一升半,稍稍服之。
又方,主乾嘔。
取羊乳一杯,空心飲之。
《斗門方》,治翻胃。
用附子一個,最大者,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碎,入生薑自然汁中,又依前火逼乾。
複淬之,約生薑汁盡。盡半碗許,搗羅為末,用粟米飲下一錢,不過三服,瘥。
《經驗方》,治嘔逆反胃散。
大附子一個,生薑一斤,細銼煮研如麵糊,米飲下之。
又方,治丈夫婦人吐逆,連日不止,粥食湯藥,不能下者,可以應用,此候效摩丸。
五靈脂不夾土石揀精好者不計多少,搗羅為末,研,狗膽汁和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熱生薑酒摩令極細,更以少生薑酒化以湯,湯藥令極熱,須是先做下粥,溫熱得所。
左手與患人藥吃,不得漱口,右手急將粥與患人吃,不令太多。
又方,碧霞丹,治吐逆立效。
北來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煎令乾,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丸。如桐子大,煎酵湯下七丸,不嚼只一服。
孫真人,食忌治嘔吐。
以白檳榔一顆,煨,橘皮一分炙,為末,水一盞,煎半盞服。
《廣濟方》,治嘔逆不能食。
訶黎勒皮二兩,去核,熬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
《食醫心鏡》,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湯飲不下。
粟米半升,杵細,水和丸如梧子大,煮令熟點少鹽,空心和汁吞下。
《金匱玉函方》,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
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溫服。《外台秘要》,治反胃,昔幼年經患此疾,每服食餅及羹粥等。須臾吐出,貞觀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家,時稱名醫,奉敕令治,罄竭各人所長,竟不能療。漸羸憊,候絕朝夕,忽有一衛士云。
服驢小便極驗,旦服二合,後食,唯吐一半,晡時又服二合,人定時,食粥吐即便定。迄至今日午時,奏之。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時俱瘥,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承取尿,及熱服二合,病深七日以來,服之良,後來療人,並瘥。
又方,治嘔。
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李諫議用極妙。
又方,治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聲者。
取生薑汁半合,蜜一匙頭,煎令熟。溫服,如此三服,立效。
又方,治咳噫。
生薑四兩,爛搗,入蘭香葉二兩,椒末一錢匕,鹽和面四兩,裹作燒餅熟煨,空心吃,不過三兩度,效。
孫尚藥方,治諸吃噫。
橘皮二兩,湯浸去瓤,銼,以水一升,煎之五合,通熱頓服,更加枳殼一兩,去瓤炒,同煎之,服,效。
《梅師方》,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
以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
又方,治醋心。
檳榔四兩,橘皮二兩,細搗為散,空心,生蜜湯下方寸匕。
《兵部手集》,治醋心,每醋氣上攻如釅醋。
吳茱萸一合。水三盞煎七分,頓服,縱濃,亦須強服。近者人心如蜇破,服此方後二十年不發。
治黃膽方。
蕪菁子五升,搗,篩,服方寸匕,日三,先後十日,愈之。
又方,燒亂髮,服一錢匕,日三服。秘方,此治黃膽。
又方,搗生麥苗,水和,絞取汁服三升,以小麥勝大麥,一服六七合,日三四,此酒疸也。
又方,取藜蘆著灰中,炮之,令小變色,搗下篩末,服半錢匕,當小吐,不過數服,此秘方也。
又方,取小豆,秫米,雞屎白各二分,搗,篩為末,分為三服,黃汁當出,此通治面目黃,即瘥。
疸病有五種,謂黃膽,穀疸,酒疸,女疸,勞疸也,黃汁者,身體四肢微腫,胸滿不得汗,汗出如黃柏,汗油,大汗出。卒入水所致方。
豬脂一斤,溫令熱盡服之,日三當下,下則稍愈。
又方,梔子十五枚,栝蔞子三枚,苦參三分,搗末,以苦酒漬,雞子二枚,令軟,合黃白以和藥,搗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五六,除熱不吐,即下,自消也。
又方,黃雌雞一隻,治之,銼生地黃三斤,納腹中,急縛仰置銅器中,蒸令極熟,絞取汁,再服之。
又方,生茅根一把,細切,以豬肉一斤,合作羹,盡啜食之。
又方,柞樹皮燒末,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甘草一尺,梔子十五枚,黃柏十五分,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此藥亦治溫病發黃。
又方,茵陳六兩,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大黃二兩,梔子十四枚,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又方,麻黃一把,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可盡服,汗出,瘥。
若變成疸者多死,急治之方。
土瓜根搗取汁,頓服一升,至三服。須發汗,當小便去,不爾,更服之。
穀疸者,食畢頭旋,心怫郁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沖熏所致,治之方。
茵陳四兩,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大黃二兩,梔子七枚,煮取二升,分三服,溺去黃汁,瘥。
又方,苦參三兩,龍膽一合,末,牛膽丸如梧子,以生麥汁服五丸,日三服。
酒疸者,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斑黃黑,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治之方。
黃 二兩,木蘭一兩,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大黃一兩,枳實五枚,梔子七枚,豉六合,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又方,芫花,椒目等分,燒末,服半錢,日一兩遍。
女勞疸者,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難,由大勞大熱交接,交接後入水所致,治之方。
硝石,礬石等分,末,以大麥粥飲服方寸匕。日三,令小汗出,小便當去黃汁也。
又方,亂髮如雞子大,豬膏半斤,煎令消盡,分二服。
附方 《外台秘要》,治黃膽。
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濃汁半升,服令盡。
又方,治陰黃,汗染衣,涕唾黃。
取蔓荊子,搗,末,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日再,加至兩匙,以知為度,每夜小便,重浸少許帛子,各書記日,色漸退白,則瘥,不過,服五升。
《圖經》曰︰黃膽病,及狐惑病,並豬苓散主之。
豬苓,茯苓,朮等分,杵末,每服方寸匕,水調下。
《食療》云,主心急黃。
以百合蒸過,蜜和食之,作粉尤佳,紅花者,名山丹,不堪食。
治黃膽。
用秦艽一大兩,細銼作兩帖子,以上好酒一升,每帖半升,酒絞取汁,去滓。空腹分兩服,或利便止,就中好酒人易治,凡黃有數種,傷酒曰酒黃,夜食誤食鼠糞亦作黃,因勞發黃,多痰涕,目有赤脈,日益憔悴。或面赤惡心者是。崔元亮用之,及治人皆得,方極效。
秦艽須用新好羅文者。
《傷寒類要》,療男子婦人黃膽病,醫不愈,耳目悉黃,食飲不消。胃中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乾屎,使病爾。
用煎豬脂一小升,溫熱頓服之,日三,燥屎下去,乃愈。
又方,治黃百藥不瘥。
煮驢頭熟以薑齏啖之,並隨多少飲汁。
又方,治黃膽,身眼皆如金色。
不可使婦人雞犬見,取東引桃根,切細如筋,若釵股以下者一握,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適溫空腹頓服,後三五日,其黃離離如薄雲散,唯眼最後瘥,百日方平複,身黃散後,可時時飲一盞清酒,則眼中易散。不飲則散遲,忌食熱面、豬魚等肉,此是徐之才家秘方。
正元《廣利方》,療黃心煩熱,口乾皮肉皆黃。
以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瘥,此方出於許人則。
葛氏,治卒腰痛諸方,不得俯仰方。
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臍,斷竹,及以度後,當脊中,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畢,藏竹,勿令人得矣。
又方,鹿角長六寸,燒,搗,末,酒服之,鹿茸尤佳。
又方,取鱉甲一枚,炙,搗,篩,服方寸匕,食後,日三服。
又方,桂八分,牡丹四分,附子二分,搗,末,酒服一刀圭,日再服。
治腎氣虛衰,腰脊疼痛,或當風臥濕,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為偏枯冷痺,緩弱,宜速治之方。
獨活四分,附子一枚大者,炮,杜仲,茯苓,桂心各八分,牛膝,秦艽,防風,芎,芍藥六分,細辛五分,乾地黃十分,切,水九升,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服,如行八九里進一服,忌如前頓服三劑。
治諸腰痛,或腎虛冷,腰疼痛陰萎方。
乾漆熬煙絕,巴戟天去心,杜仲,牛膝各十二分,桂心,狗脊,獨活各八分,五加皮,山茱萸,乾薯蕷,各十分,防風六分,附子四分,煉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十丸。日再加減,以知為度也,大效。
脅痛如打方。
大豆半升,熬令焦,好酒一升,煮之令沸,熟飲取醉。
又方,芫花,菊花等分,躑躅花半斤,布囊貯,蒸令熱,以熨痛處,冷複易之。
又方,去窮骨上一寸,灸七壯,其左右一寸,又灸七壯。
又積年久痛,有時發動方。
乾地黃十分,甘草五分,乾漆五分,水五分,桂一尺,搗,篩,酒服一匕,日三服。
又方,六七月取地膚子,陰乾,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治反腰有血痛方。
搗杜仲三升許,以苦酒和塗痛上,乾複塗,並灸足踵白肉際,三壯。
治腎腰痛。
生葛根,嚼之,咽其汁,多多益佳。
又方,生地黃搗,絞取汁三升,煎取二升,納蜜一升,和一升,日三服,不瘥,則更服之。
又方,灸腰眼中,七壯。
腎腰者,猶如反腰,忽轉而 之。
治腰中常冷,如帶錢方。
甘草,乾薑各二兩,茯苓,朮各四兩,水五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短劇》云溫。
治脅卒痛如打方。
以繩橫度兩乳中間,屈繩從乳橫度,以 痛脅下,灸繩下屈處三十壯,便愈,此本在雜治中,隱居效方,腰背痛方。
杜仲一斤,切,酒二斗,漬十日,服三合。
附方 《千金方》,治腰腳疼痛。
胡麻一升新者,熬令香,杵,篩,日服一小升,計服一斗,即永瘥,酒飲蜜湯羹汁,皆可服之,佳。
《續千金方》,治腰膝疼痛傷敗。
鹿茸不限多少,塗酥炙,紫色為末,溫酒調下一錢匕。
《經驗方》,治腰腳痛。
威靈仙一斤,洗乾,好酒浸七日,為末,麵糊丸,桐子大,以浸藥酒,下二十丸。
《經驗後方》,治腰疼神妙。
用破故紙為末,溫酒下三錢匕。
又方,治腎虛腰腳無力。
生栗袋貯,懸乾,每日平明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
又方,治丈夫腰膝積冷痛,或頑麻無力。
菟絲子洗秤一兩,牛膝一兩,同浸於銀器內,用酒過一寸,五日曝乾,為末,將元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
《外台秘要》,療腰痛。
取黃狗皮,炙裹腰痛處,取暖徹為度,頻即瘥也,徐伯玉方同。
《斗門方》,治腰痛。
用大黃半兩,更入生薑半兩,同切如小豆大,於鐺內炒令黃色,投水兩碗,至五更初,頓服,天明取下腰間惡血物,用盆器貯,如雞肝樣,即痛止。
又方,治腰重痛。
用檳榔為末,酒下一錢。
《梅師方》,治卒腰痛暫轉不得。
鹿角一枚,長五寸,酒二升,燒鹿角令赤,納酒中,浸一宿飲之。
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腳冷風氣。
以大黃二大兩,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盡入藥中,切不得令黃,焦則無力,搗,篩為末,每日空腹以水大三合,入生薑兩片如錢,煎十餘沸,去薑,取大黃末兩錢,別置碗子中,以薑湯調之,空腹頓服,如有餘薑湯,徐徐呷之。令盡,當下冷膿多惡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藥攻病,必隨人之虛實而處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垣初仕,梁武帝因發熱,欲服大黃,僧垣曰,大黃乃是快藥,至尊年高不可輕用。帝弗從,幾至委頓。元帝常有心腹疾,諸醫咸謂宜用平藥,可漸室通。僧垣曰,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無瘥理。帝從而遂愈,以此言之,今醫用一毒藥而攻眾病,其偶中病,便謂此方之神奇,其瘥誤乃不言,用藥之失,如此者眾矣,可不戒哉。
《修真方》,神仙方。
菟絲子一斗,酒一斗,浸良久,漉出曝乾,又浸,以酒盡為度,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二服,後吃三五匙水飯壓之。至三七日加至三錢匕,服之令人光澤。三年老變為少,此藥治腰膝去風,久服延年。
治人素有勞根,苦作便發,則身百節皮膚,無處不疼痛,或熱筋急方。
取白柘,東南行根一尺,刮去上皮,取中間皮以燒屑,亦可細切搗之。以酒服三方寸匕,濃覆取汗,日三服,無酒以漿服之。白柘是柘之無刺者也。
治卒連時不得眠方。
暮以新布火炙以熨目,並蒸大豆,更番囊貯枕,枕冷複更易熱,終夜常枕熱豆,即立愈也。
此二條本在雜治中,並皆虛勞,患此疾,雖非乃 急不即治。亦漸瘵人,後方勞救,為力數倍,今故略載諸法。
凡男女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複,常若四體沉滯,骨肉疼酸。吸吸少氣,行動喘,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戚,多臥少起。久者積年,輕者才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則難可複振,治之湯方。
甘草二兩,桂三兩,芍藥四兩,生薑五兩,無者亦可用乾薑,大棗二七枚,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八兩,分三服,間日複作。一劑複可,將諸丸散耳,黃 加二兩,人參二兩,為佳。若患痰滿,及溏泄,可除飴耳,姚同。
又方,烏雌雞一頭,治如食法,以生地黃一斤,切,飴糖二升,納腹內,急縛,銅器貯甑中,蒸五升米久,須臾,取出食肉,飲汁,勿啖鹽,三月三度作之,姚云神良,並止盜汗。
又方,甘草一兩,白朮四兩,麥門冬四兩,牡蠣二兩,大棗二十枚,膠三兩,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
又方,黃,枸杞根,白皮,生薑三兩,甘草,麥門冬,桂各二兩,生米三合,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又方,羊腎一枚,切,朮一升,以水一斗,煮取九升。服一升,日二三服,一日盡,冬月分二日服,日可再服。
又有建中腎瀝湯法諸丸方。
乾地黃四兩,茯苓,薯蕷,桂,牡丹,山茱萸各二兩,附子,澤瀉一兩,搗蜜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丸。
此是張仲景八味腎氣丸方,療虛勞不足,大傷飲水,腰痛,小腹急,小便不利,又云長服,即去附子,加五味子,治大風冷。
又方,苦參,黃連,菖蒲,車前子,忍冬,枸杞子各一升,搗蜜丸,如梧子大,服十丸,日三服。
有腎氣大丸法諸散方。
朮一斤,桂半斤,乾地黃,澤瀉,茯苓各四兩,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兩服,佳。
又方,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炒,乾,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附方 枸杞子酒主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能去勞熱,用生枸杞子五升,好酒二斗。
研,搦,勻碎,浸七日,漉去滓,飲之。初以三合為始,後即任意飲之,《外台秘要》同。
《食療》,補虛勞,治肺勞,止渴,去熱風。
用天門冬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後服之,若曝乾入蜜丸尤佳,亦用洗面甚佳。
又方,雀卵白,和天雄末,菟絲子末,為丸,空心酒下五丸,主男子陰痿不起,女子帶下,便溺不利,除疝瘕,決癰腫,續五臟氣。
《經驗方》,暖精氣,益元陽。
白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臥時,冷水下三十丸。
又方,除盜汗,及陰汗。
牡蠣為末,有汗處粉之。
《經驗後方》,治五勞七傷,陽氣衰弱,腰腳無力,羊腎蓯蓉羹法。
羊腎一對,去脂膜,細切,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細切,相和作羹,蔥白鹽五味等。如常法事治,空腹食之。
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下元久冷,烏髭鬢,一切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氣。
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乾,卻用烏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聲絕,即播去,只取補骨脂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早晨溫酒,鹽湯下二十丸。
又方,固陽丹。
菟絲子二兩,酒浸十日,水淘焙乾為末。更入杜仲一兩,蜜炙,搗,用薯蕷末,酒煮為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酒下五十丸。
《食醫心鏡》,益丈夫,興陽,理腿膝冷。
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經三日,飲之佳。
御藥院,治腳膝風濕,虛汗少力,多疼痛及陰汗。
燒礬作灰,細研末,一匙頭,沸湯投之,淋洗痛處。
《外台秘要》,補虛勞益髓,長肌悅顏色,令人肥健。
鹿角膠,炙,搗,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治骨蒸。
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雙仁留尖,杵和為丸,平旦井花水頓服,令盡服訖,量性飲酒,令醉,仍須吃水,能多最精,隔日又服一劑,百日不得食肉。
又骨蒸亦曰內蒸,所以言內者,必外寒內熱附骨也,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或皮燥而無光。蒸作之時,四肢漸細,足 腫者。
石膏十分研如乳法,和水服方寸匕,日再,以體涼為度。
崔元亮《海上方》,療骨蒸鬼氣。
取童子小便五大斗,澄過,青蒿五斗,八月九月採,帶子者最好,細銼,二物相和,納好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淨洗釜,令乾,再瀉汁,安釜中,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即取豬膽十枚,相和煎一大斗半,除火待冷,以新瓷器貯,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熱熟炙,搗末,以煎和,搗一千杵為丸,空心粥飲下二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止。
治卒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臥,七八日不治殺人方。
按其脊兩邊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即愈。
治食魚 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又不出,不可留多使成症方。
朴硝如半雞子一枚,大黃一兩。凡二物 咀,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盡服之,立消。若無朴硝者,芒硝代之皆可用。
治食生冷雜物,或寒時衣薄當風,或夜食便臥,不即消,心腹煩痛,脹急,或連日不化方。
燒地令極熱,即敷薄荐莞席,向臥覆取汗,即立愈也。
治食過飽煩悶,但欲臥而腹脹方。
熬面令微香,搗服方寸匕,得大麥生面益佳,無面以糜亦得。
此四條本在雜治中,皆食飲脾胃家事,令胃氣充實,則永無食患。食宜先治其本,故後疏諸法。
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致之,四肢 弱,百疾因此互生。
生地黃十斤,搗絞取汁,和好面三斤,以日曝乾,更和汁,盡止,未食後,服半合,日三,稍增至三合。
又方,面半斤,麥 五升,豉五合,杏仁二升,皆熟,令黃香,搗,篩,丸如彈,服一枚,後稍增之。
又方,大黃,芍藥各半斤,搗末之,芒硝半斤,以蜜三斤。於銅器中湯上煎,可丸如梧子大,服七丸至十丸。
又方,曲一斤,乾薑十兩,茱萸一升,鹽一彈,合搗,蜜和如彈丸,日三服。
又方,朮二斤,曲一斤,熬令黃,搗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若大冷,可加乾薑三兩。若患腹痛,加當歸三兩,羸弱加甘草二兩,並長將息,徐以曲術法,療產後心下停水,仍須利之。
治脾胃氣弱,水穀不得下,遂成不複受食方。
大麻子三升,大豆炒黃香,合搗篩,食前一二方寸匕,日四五服,佳矣。
治飽食便臥,得穀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食畢輒甚方。
大麥 一升,椒一兩,並熬,乾薑三兩,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附方 《食醫心鏡》,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鶻突羹。
鯽魚半斤,細切,起作,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乾薑,蒔蘿,橘皮等末,空腹食之。
《近世方》,主脾胃虛冷,不下食積,久羸弱成瘵者。
溫州白乾薑一物,漿水煮,令透心潤濕,取出焙乾,搗,篩,陳廩米煮粥飲,丸如桐子大,一服三五十丸,湯使任用,其效如神。
《食療》,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
生薑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立瘥。
《經驗方》,治脾元氣發歇,痛不可忍者。
吳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黑,後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細,蔥白三莖煨熱,以酒浸溫,分二服。
《經驗後方》,治脾胃進食。
茴香二兩,生薑四兩,同搗令勻,淨器內濕紙蓋一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黃焦為末,酒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酒下。
《外台秘要》,治久患氣脹。
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升,日一服,氣散即止。
粒食者,生人之所資,數日乏絕,便能致命。本草有不飢之文,而醫方莫言斯術者。當以其涉在仙奇之境。非庸俗所能遵故也。遂使荒饉之歲,餓尸橫路,良可哀乎,今略載其易為者云,若脫值奔竄在無人之鄉,及墮墜溪谷空井,深塚之中,四顧迥絕,無可藉口者,便須飲水服氣,其服法如左。
閉口以舌料上下齒,取津液而咽之,一日得三百六十咽便佳。漸習乃可至千,自然不飢,三五日小疲極,過此便漸輕強。複有食十二時,六戊者諸法,恐危逼之地,不能曉方面,及時之早晚。故不論此,若有水者,卒無器,便與左手貯。祝曰丞掾吏之賜,真乏糧,正赤黃行,無過城下諸醫,以自防畢,三叩齒,右手指,三叩左手,如此三遍,便飲之後,複有杯器。貯水尤佳,亦左手執,右手,以物扣之如法,日服三升,便不複飢,即瘥。
若可得游涉之地周行山澤間者。
但取松,柏葉,細切,水服二合。日中二三升,便佳。又掘含白茅根,洗淨,切服之。
此三物得行曝燥,石上搗碎服,服者食方寸。辟一日,又有大豆者,取舍光明匝熱。以水服,盡此則解。十日,赤小豆亦佳。得熬二豆黃末,服一二升。辟十日,草中有朮,天門冬,麥門冬,黃精,葳蕤,貝母,或生,或熟,皆可單食。樹木上自耳及檀榆白皮,並可辟飢也。
若遇荒年谷貴,無以充糧應須藥濟命者。
取稻米一斗,淘汰之,百蒸百曝,搗,日一餐。以水得,三十日都止,則可終身不食,日行三百里。
又方,粳米一斗,酒三升,漬之,出曝之,又漬酒盡止出,稍食之,渴飲之,辟三十日,足一斛二升,辟周年。
有守中丸藥法。
其疏諸米豆者,是人間易得易作,且不乖穀氣,使質力無減耳,恐肉穢之身。忽然專御藥物,或非所堪。
若可得頻營則自更,按余所撰谷方中求也。
附方 《聖惠方》絕穀升仙不食法。
取松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飢,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野人閑話云,伏虎尊師煉松脂法。
十斤松脂,五度以水煮過,令苦味盡取,得後每一斤煉了松脂。入四兩茯苓末,每晨水下一刀圭。即終年不食,而複延齡,身輕清爽。
抱朴子云漢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皆生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伺其所在,合圍取得,乃是一婦人,問之言,我是秦之宮人,關東賊至,秦王出降。驚走入山,飢無所食,洎欲餓死。有一老公教我吃松柏葉實。初時苦澀,後稍便吃,遂不複飢。冬不寒,夏不熱,此女是秦人,至成帝時,三百餘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