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 序

作者:清‧汪昂


陳序

醫學始於《內經》,藥品始於《本經》,藥性之於醫,特其一端耳,而生殺反掌匪細,故也同雷。而下考其性,正其用,廣其數,詳其義,歷數十百家,宜亦無餘蘊矣,然皆偏有所長。求其詞句雅煉、意旨賅明、不簡不繁、體裁合節者,則未之數見也。

汪子 庵,予之至交也。少長宮牆,逾壯厭薄製舉,遂自逸以老,然經史百家靡不殫究,而於岐黃之書為尤嗜,蓋以刀圭家鮮能探注,而養生者又不可以不知也。

予交 庵久,尊酒論文之暇,輒及醫旨,殆於其間有玄解乎?近以本草一帙示予,蓋會蕞諸家,而手自裁定者也,名曰備要,征序於予,予知非以予言為重,以予稍解此中意旨耳。

夫本草,大者莫如《綱目》,謂其類多而難窮也;小本莫如《湯液》,又未免失之稍略。即余小刻醫學五種,其一為《本草十劑》,蓋推徐氏之說而擴充之,但與《方解》相表裡,而於嬰兒、瘍科藥則未之及。茲本精於搜逸,嚴於樹裁,於《湯液》則補其闕略,於《綱目》則汰其繁蕪,益以《經疏》諸書。使義類昭著,文約而指博,以雲備要, 其然乎。是書行世,則從來諸家別刻,皆可廢覽矣。嗟乎,使 庵得行其志,將躋民生於仁壽,其見諸事功者,曷止如是。今伏處衡茅,僅著方書以寄意,然其 博濟之心,則一也,是 庵之為庵也夫。

眷同學弟陳豐拜撰

童序

乙已夏,武林武蝶生先生,言及新安汪 庵《本草備要》、《醫方集解》二書簡要易明,鄉僻無醫之所與不知醫之人,讀之了然。且卷帙無多,行李便於攜帶其中。醫方無不神效,歷試歷驗,洵為有濟於世之書。惜坊本舛訛漶漫,幾至不能卒讀。如能重訂鋟行,亦造福不小。京江包松溪、包美東、包子 諸君子聞之欣然,願為重刊,而蝶翁遂以仇校自任,於是松溪諸君 金開雕。雕既成,有謂方書中精詳而罕傳者頗多,此書淺略,且已遍行海內,家有其書,何必多此一舉?此蓋泥於海鹽吳遵程之說。不知吳氏之《成方切用》、《本草從新》即因汪氏書而推展之,良足補所未備,然例以先河後海之義,則汪氏安可忽者。擬俟此書工竣,即續刊吳氏之書,以與汪氏書相輔而行,此特先河之義也。噫嘻,醫豈易言哉﹗病情萬變,治不一端。近之淺學急求速化,往往鈔撮湯頭,藥性編寫為歌訣,人挾一冊,率爾懸壺,以性命為嘗試。曾有友人偶患腸風,以柿干燒灰,飲服而愈。醫者驚為奇方,紀而錄之,不知即載在《本草備要》柿干注內,則是醫家於此二書罕有涉其淺而領其略也,遑問其他。今之重梓是書,正以其淺而易明,略而知要,以便於人人之用耳。若夫高材敏達之士,欲廣究醫理之奧,則最古之《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最博之《千金》、《外台》諸書俱在,原不以淺略域之也。抑聞之,行遠自邇,登高自卑,苟由此而尋源竟委,以游灝博而歸於精微。為三折肱之良醫,登一世於仁壽,是二書者,又未必非梯航之一助云。

道光二十五年仲冬月童濂敘於揚州

自序

醫學之要,莫先於切脈,脈候不真,則虛實莫辨、攻補妄施,鮮不夭人壽命者。其次,則當明藥性,如病在某經當用某藥,或有因此經而旁達他經者。是以補母瀉子,扶弱抑強,義有多端,指不一定。自非兼貫博通,析微洞奧,不但呼應不靈,或反致邪失正。先正云︰用藥如用兵,誠不可以不慎也。古今著本草者,無慮數百家,其中精且詳者,莫如李氏《綱目》,考究淵博,指示周明,所以嘉惠斯人之心,良方切至。第卷帙浩繁,卒難究殫,舟車之上,攜取為難,備則備矣,而未能要也。他如《主治》、《指掌》、《藥性歌賦》,聊以便初學之誦習,要則要矣,而未能備也。近如《蒙筌》、《經疏》,世稱善本。《蒙筌》附類,頗著精義,然文拘對偶,辭太繁縟,而闕略尚多;《經疏》發明主治之理,製方參互之義,又著簡誤,以究其失,可謂盡善,然未暇詳地道、明製治、辨真偽,解處偶有付會,常品時多芟黜,均為千慮之一失。余非岐黃家,而喜讀其書,三余之暇,特為諸家本草,由博返約,取適用者凡四百品,匯為小帙。某藥入某經、治某病,必為明其氣味、形色所以主治之由,間附古人畏惡兼施、製防互濟、用藥深遠之意,而以土產、修治、畏惡附於後,以十劑宣、通、補、瀉冠於前,既著其功,亦明其過,使人開卷了然,庶幾用之不致舛誤。以去備則已備矣,以去要則又要矣。通敏之士,由此而究圖焉,醫學之精微,可以思過半矣。題曰本草備要,用以就正於宗工焉﹗

休寧 庵汪昂題於延禧堂

增補本草備要自序

言之可貴而足以垂後者,必性命之文也,其次則經濟之文也。余於理學,既無所窺,又六經四子之書,燦如星日,即漢疏宋注,且有遺譏,況余愚瞽凡民,安敢以管蠡仰測高深也哉﹗性命之文,吾無及矣。若經濟之文,必須見諸實事,方能載諸簡編。余少困棘闈,壯謝製舉,長甘蓬,終鮮通榮,經濟之文,吾無望焉耳﹗至於詞章詩賦,月露風雲,縱極精工,無裨實用。揚子所謂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不其然乎﹗竊謂醫藥之書,雖無當於文章巨麗之觀,然能起人沉,益人神智,弱可令壯,郁可使寬。無關道脈,而能有助剛大之形軀;不系政刑,而實有裨生成之大德。言不墮綺語之障,用有當施濟之仁,群居飽食之餘,或可以愧小慧而勝猶賢也乎﹗是用寄意此中,思以壽世。初則謂醫學與堪輿不同,堪輿當有秘奧,天機不欲輕泄。若醫集所以濟生救疾,自應無微不闡,無隱不彰,恣意極言,不遣余蘊。

及泛覽諸書,惟《靈素》、《難經》、仲景、叔和,奧衍宏深,不易究殫。自唐宋而下,名家百氏方書,非不燦陳,而義蘊殊少詮釋。如本草第言治某病某病,而不明所以主治之由;醫方第雲用某藥某藥,而不明所以當用之理。千書一律,開卷茫如,即間有辨析病源、訓解藥性者,率說焉而不詳,語焉而不暢,醫理雖云深造,文字多欠通明,難以豁觀者之心目。

良用憮然,不揣固陋,爰采諸家之長,輯為《本草備要》、《醫方集解》二篇,理法全宗古人,體裁更為創製。本草則字箋句釋,仿傳注之詳明。醫療則詮証釋方,兼百家之論辨。書分兩帙,用實相資。要令不知醫之人,讀之了然,庶裨實用。兩書甫出,幸海內名賢頗垂鑒許。今本草原刻,字已漫滅,特再加厘訂,用酬世好。抑世尚有議餘藥味之簡者,余惟歌賦湯液,藥僅二百四十種,拙集廣至四百種,不為少矣。如食物僅可充口腹,僻藥非治所常需者,安能盡錄?蓋既取其備,又欲其要,應如是止也。茲因重梓,更增備而可用者約六十品,聊以厭言者之口,仍不礙攜者之艱。苟小道之可觀,倘不至致遠之恐泥也乎﹗

康熙甲戌歲陽月
休寧八十老人 庵汪昂書於延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