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 卷十一

作者:宋‧寇宗奭


大黃

大黃損益,前書已具。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

或曰︰心氣既不足矣,而不用補心湯,更用瀉心湯,何也?答曰︰若心氣獨不足,則不當須吐衄也。此乃邪熱,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兩全之。有是証者,用之無不效。量虛實用藥。

桔梗

治肺熱,氣奔促,嗽逆,肺癰,排膿。陶隱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薺 。今別有薺,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也。

《唐本》注云︰“陶引薺 亂人參,謬矣。”今詳之,非也。隱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亂人參。《唐本》注卻以苗難之,乃本注誤矣。

甘遂

今惟用連珠者,然經中不言,此藥專於行水攻決為用,入藥須斟酌。

葶藶

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複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蕘花

今京、洛間甚多。張仲景《傷寒論》以蕘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則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時,當以意斟酌,不可使過與不及也。仍須是有是証者方可用。

旋覆花

葉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黃綠,繁茂,圓而覆下,亦一異也。其香過於菊,行痰水,去頭目風。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藥也。其旋花四月五月有花,別一種,非此花也,第八卷已具。

藜蘆

藜蘆為末,細調,治馬疥癢。

烏頭、烏喙、天雄、附子、側子

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長短、似像而名之。後世補虛寒,則須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圓、大及半兩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風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熱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烏頭、附子之大略如此。餘三等,則量其材而用之。其炮製之法,經方已著。

射干

此乃荀子所說“西方之木,名曰射干”者也。《注》複引《本草》曰︰“不合以射干為木”。殊不知五行只以水、火、木、金、土而言之,故儒者以草、木皆木也,金、鉛皆金也,糞、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也。由是言之,即非佛經所說火宅喻之獸,及阮公所云臨層城者之木。況《本經》亦曰︰“一名草薑”,故知是草無疑。今治肺氣、喉痺為佳。日華子曰︰“大小似高良薑,赤黃色”。此得之。

半夏

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製水。經曰︰“濕勝則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壹兩碎之,半夏湯洗,與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時呷,數日便已。

蜀漆

常山苗也。治瘧、多吐人,其他亦未見所長。此草也。慮歲久,人或別有異論,故預云。餘如經。

常山

蜀漆根也,亦治瘧、吐痰,如雞骨者佳。

青葙子

經中並不言治眼,《藥性論》始言之。能治肝藏熱毒沖眼、赤障、青盲。蕭炳可云︰“理眼。”日華子云︰“益腦髓,明耳目,鎮肝。”今人多用之治眼,殊不與經意相當。

白蘞白芨

古今服餌方少有用者,多見於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須而行。

草蒿

今青蒿也,在處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為蔬,根赤葉香。今人謂之青蒿,亦有所別也。但一類之中,又取其青者。陝西、綏、銀之間有青蒿。在蒿叢之間,時有一兩窠,迥然青色,土人謂之為香蒿。莖葉與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色深青。猶青,故氣芬芳。

恐古人所用以深青者為勝,不然諸蒿何嘗不青?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