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匯精要
卷之十二 草部中品之下

元 王好古


草之草 - 肉豆蔻

無毒, 叢生

肉豆蔻,主鬼氣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冷氣,消食止泄,小兒乳霍(名醫所錄)

【名】迦拘勒

【苗】(圖經曰)春生苗,花實似豆蔻,其形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而有油色者為佳 ,枯白味薄瘦虛者為下也。

【地】(圖經曰)出胡國,今惟嶺南人家種之(海藥云)生秦國及昆侖(道地)廣州
【時】(生)春生苗(採)六月七月取實
【收】曝乾
【用】實
【質】類橡子,無殼而皮皺
【色】蒼褐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止瀉痢開胃消食
【行】手陽明經
【製】(雷公云)凡使須以糯米作粉使熱湯搜裹豆蔻,于灰火中炮,待米團子焦黃熟,然後去米團取用

【治】(療)(藥性論云)治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宿食不消,痰飲(日華子云)調中下氣(別錄云)止心腹蟲痛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赤白痢
【合治】以二顆用醋調面裹煨黃焦,和面碾末,合炒 子末一兩以炒,陳米末二錢煎飲,調下三錢,治脾泄氣痢,日二服瘥
○合生薑湯服,治霍亂吐利。

草之木 - 補骨脂

無毒 植生

補骨脂,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及婦人血氣墮胎(名醫所錄)

【名】破故紙 婆固脂 胡韭子 補骨鴟

【苗】(圖經曰)莖高三四尺,葉似薄荷花微紫色,實如麻子圓匾而黑,或云胡韭子也。此物本自外蕃隨海舶而來,非中華所有,蕃人呼為補骨鴟,語訛為破故紙也。

【地】(圖經曰)出波斯國,今廣南諸州及嶺外山 間(道地)南蕃梧州
【時】(生)春生苗(採)九月取實
【用】子
【質】類五味核而匾黑
【色】黑
【味】辛
【性】大溫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固精氣止腰痛
【反】惡甘草
【製】(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後漉出,卻用東流水浸三日夜,卻蒸從巳至申出,晒乾用

【治】(療)(藥性論云)治腰膝冷疼痛囊濕逐諸冷頑痺止小便利腹中冷(日華子云)治冷勞明耳目(補)(日華子云)興陽事
【合治】以十兩去皮,洗淨為末,用去皮胡桃瓤二十兩,細研入前末,內蜜和攪如飴,盛瓷器中,旦日以酒調服一匙,治濕傷內外眾疾,久服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服後以飯壓下,如不飲酒以湯調服,但禁食芸苔羊血。

草之草 - 零陵香

無毒 植生

零陵香主惡氣疰心腹痛滿下氣令體香和諸香作湯丸用之(名醫所錄)

【名】燕草 薰草香草蕙草

【苗】(圖經曰)多生下濕地葉如羅勒亦似麻兩兩相對莖方氣如蘼蕪常,以七月中旬開花至香,即古所謂薰草是也。其莖葉謂之蕙其根,謂之薰三月,採脫節者良,今江淮間土生者作香亦可用,但不及湖嶺者芬薰爾。

【地】(圖經曰)生湖嶺諸州江淮間皆有之。(海藥云)廣南山谷(道地)零陵山谷蒙州濠州
【時】(生)春生苗(採)三月取莖葉
【收】陰乾
【用】莖葉
【色】青黃
【味】甘
【性】平緩
【氣】氣濃于味,陽中之陰
【臭】香
【主】去邪惡辟穢氣
【助】得酒良
【製】(圖經曰)作窯灶,以火炭焙乾,令黃色乃佳

【治】(療)(陳藏器云)明目止淚,療泄精去邪惡氣傷寒頭痛
【合治】合升麻細辛煎含,療風邪沖心牙車腫痛疳
○合酒煎服,治血氣腹脹
【禁】多服令人氣喘

草之草 - 縮砂蜜

無毒 植生

縮砂蜜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虛痛下氣(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生南地者,苗似廉薑,形如白豆蔻,其皮緊濃而皺黃赤色,又云苗莖似高良薑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許,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皮,緊濃而皺如粟,文外有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八隔,可四十餘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也。

【地】(圖經曰)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藥性實
【質】類白豆蔻,皮緊濃而皺,黃赤色。
【色】黑褐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快氣消食
【行】手足太陰經陽明經太陽經,足少陰經
【助】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良與白豆蔻為使則入肺與人參益智為使則入脾與黃柏茯苓為使則入腎與黑白石脂為使則入大小腸
【製】去皮土

【治】(療)(藥性論云)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脾胃(陳藏器云)主上氣咳嗽奔豚鬼疰驚癇邪氣(日華子云)除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能起酒香味
【合治】砂仁二錢炒令熱透,為末合熱酒調服,治妊娠偶因所觸,或墜高傷打致胎動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服之須臾,覺腹中胎動處極熱,即胎已安。

草之草 - 蓬莪朮

無毒, 叢生

蓬莪朮,主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食飲不消,酒研服之,又療婦人血氣,丈夫奔豚(名醫所錄)

【名】蓬莪朮 波殺

【苗】(圖經曰)春生田野其莖如錢大高二三尺,葉青白色,長一二尺大五寸,以來頗類 荷,五月有花作穗,黃色頭微紫,子似干椹根如生薑,而朮在根下似雞鴨卵,大小不常,並生一好一惡,惡者有毒,西戎人取時先放羊食,羊食者用之,羊不食者則棄之(陳藏器云)黑色者為蓬莪,黃色者為朮,味甘,有大毒者為波殺也。

【地】(圖經曰)生廣南諸州,今江浙亦有之(道地)西戎
【時】(生)三月生苗(採)九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堅實者為好
【質】類芋
【色】黑黃
【味】苦辛
【性】溫泄散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香
【主】破積聚消瘀血
【助】得酒醋良
【製】(圖經曰)削去粗皮蒸熟曝乾,用此物極堅硬難搗,治用時熱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熱入臼中搗之,即碎如粉(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吸令乾,重篩過用之。

【治】(療)(日華子云)除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及內損惡血
【合治】合酒醋磨服,治女子血氣心痛破 癖冷氣。

草之草 - 積雪草

無毒蔓生

積雪草主大熱惡瘡癰疽浸淫赤 皮膚赤身熱(神農本經)

【名】地錢草 連錢草 胡薄荷 海蘇

【苗】(圖經曰)葉圓如錢莖細而勁,五月開花,蔓延溪澗之側,荊楚人以葉如錢,謂之地錢草。(衍義曰)此草今南方多生陰濕地,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潔微尖為異爾,今人亦謂之連錢草,蓋取其象也。

【地】(圖經曰)生荊州川谷及咸陽臨淄濟陽郡濕地池澤,今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八月九月取苗葉
【收】陰乾
【用】苗葉花
【質】類水荇光潔而微尖
【色】青
【味】苦
【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也。
【臭】香
【主】熱腫丹毒

【治】(療)(唐本注云)除暴熱小兒丹毒寒熱腹內熱結搗絞汁服(藥性論云)治瘰癧鼠漏寒熱時節來往(衍義曰)治一切熱毒癰疽搗末水調敷之
【合治】合鹽 貼腫毒並風疹疥癬
○花搗末方寸匕合醋服,療女子小腹中痛月經初來腰中切痛連脊間如刀錐所刺忍不堪者

草之草 - 白前

無毒 植生

白前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名醫所錄)

【名】石藍

【苗】(圖經曰)苗似細辛而大色白易折亦有葉似柳或似芫花苗者並高尺許生洲渚砂磧之上根白長於細辛亦似牛膝白薇輩,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地】(圖經曰)生蜀中及淮浙州郡皆有之。(道地)越州舒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粗脆者為好
【質】類牛膝而白
【色】白
【味】甘
【性】微溫緩(蜀本云)微寒
【氣】氣薄味濃陽中之陰
【主】保肺氣止咳嗽
【助】得溫藥相佐使為良
【製】(雷公云)凡使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時後漉出去頭須焙乾任入藥中用

【治】(療)(陶隱居云)除氣嗽(唐本注云)治上氣衝喉中呼吸欲絕者(日華子云)療賁豚腎氣肺氣煩悶
【合治】以二兩合紫菀半夏各三兩大戟七合水一斗漬一宿煮取三升分三服,療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不得臥常作水雞聲者服此禁食羊肉餳

草之草 - 薺

無毒 植生

薺 主解百藥毒(名醫所錄)

【名】

【苗】(圖經曰)春生苗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但無心為異潤州尤多,人家收以為果菜,或作脯啖之味甚甘美(陶隱居云)絕能殺毒,以其與毒藥共處而毒皆自然歇不止,入方家用也。

【地】(圖經曰)生川蜀江浙皆有之。(道地)潤州蜀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
【質】類桔梗而無心
【色】黃白
【味】甘
【性】寒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腥
【主】熱狂溫疾

【治】(療)(日華子云)殺蟲毒蛇蠱咬 毒箭(別錄云)蒸作羹粥食之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搗爛敷疔腫

【解】煮水服解 誤食鉤吻葉毒
○汁解五石毒

草之草 - 白藥

無毒蔓生

白藥主金瘡生肌(名醫所錄)

【名】白藥子 栝蔞(實名)

【苗】(圖經曰)三月生苗似苦苣葉,四月而赤莖長似葫蘆蔓,六月開白花,八月結子其根皮黃肉白,江西出者葉似烏臼子如綠豆,至八月其子變成赤色。

【地】(圖經曰)出原州,今夔州江西嶺南亦有之(道地)興元府臨江軍洪州施州
【時】(生)春生苗(採)九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
【質】類栝蔞根
【色】皮黃肉白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朽
【主】消腫毒
【製】洗淨細銼用

【治】(療)(圖經曰)主諸瘡癰腫不散(唐本注云)治刀斧折傷能止血痛(藥性論云)治喉中熱塞噎痺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腫脹(日華子云)消痰止嗽治渴並吐血喉閉
○苗莖消惡瘡疥癬風瘙
【合治】合野豬尾洗去粗皮為末酒服,療心氣痛解熱毒
○末合雞子清調攤貼臍下護妊娠傷寒恐動胎

【解】野葛生

草之木 - 葒草

無毒 植生

葒(音紅)草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名醫所錄)

【名】鴻KT (音纈) 游龍

【苗】(圖經曰)此即水紅花也。似蓼而葉大赤白色高丈餘,其枝杆 屈著土處有根如龍詩所謂隰有游龍是也。陸機云一名馬蓼,本經云似馬蓼而大,若然馬蓼自是一種也。

【地】(圖經曰)舊不載所出州土,今生水傍及所在下濕地多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取實
【收】陰乾
【用】莖實根
【質】類馬蓼而大
【色】紅
【味】鹹
【性】微寒軟
【氣】氣薄味濃陰中之陽
【臭】香
【主】明眼目消瘡毒

【治】(療)(陶隱居云)作湯洗除腳氣(陳藏器云)消水氣惡瘡腫作湯洗之

草之草 - 香附子

無毒, 叢生

香附子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須眉(名醫所錄)

【名】莎草根 (音號) 侯莎雀頭香 緹(實名)

【苗】(圖經曰)苗莖葉都似三棱,根如棗許周匝多毛,交州者最大為勝,今近道生者,苗葉似薤而瘦,其子若麥門冬,附根而生如山茱萸,大至秋堅實因附根生而有香氣,故謂之香附子,凡血氣藥中必用之,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義,乃婦人之仙藥也。

【地】(圖經曰)生田野,今處處有之(道地)澧州交州者最勝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下子
【收】陰】散郁快氣
【製】(圖經曰)凡採得後陰乾于石臼中搗碎去毛醋煮或童便浸炒黑能止血

【治】(療)(唐本注云)大下氣除胸中熱(湯液本草云)治崩漏又能逐去凝血
【合治】合蒼朮撫芎解諸郁
○香附子一斤醋浸一日用瓦銚慢火煮令醋盡漉出切片焙乾為末合艾葉末四兩當歸末三兩以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湯下,治婦人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惡心崩漏帶下便血症瘕並宜服之
【忌】鐵器

草之草 - 水香棱

無毒, 叢生

水香棱主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名醫所錄)

【名】水莎 草附子 地賴根 續根草 莎結 水巴戟 三棱草

【苗】(圖經曰)苗名香棱根名莎結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名水莎隴西謂之地賴根蜀郡名續根草,又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饒名三棱草用莖作鞋履者是也。功狀與香附子頗相類但味差耳
○謹按此種苗葉似莎草長而有棱故名三棱草根若附子謂之草附子圖經以此與香附子功狀相類考之出產不同實非一種析之庶不互用

【地】(圖經曰)生博平郡池澤中及河南淮南隴西蜀郡涪都,今所在皆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春取苗及花入冬取根
【收】陰乾
【用】苗及根
【色】苗青根紫
【味】辛
【性】微寒澀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治】(療)(圖經曰)苗二十斤銼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浴之,令汗出五六度,治肺中風及膚瘙癢即止,每載四時常用,則癮疹風永瘥
【合治】根二斤切熬令香,以生絹袋盛,貯於三斗無灰清酒中,近暖處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冬十月浸七日,每空腹服一盞,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氣相續,治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若不飲酒,以根十兩合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末蜜丸,搗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心用酒及薑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草之木 - 蓽澄茄

無毒 植生

蓽澄茄,主下氣消食皮膚風心腹間氣脹,令人能食,療鬼氣能染發及香身(名醫所錄)

【名】毗陵茄子

【苗】(圖經曰)春夏生葉,青滑可愛,結實似梧桐子及蔓荊子而微大

【地】(圖經曰)生佛誓國(道地)廣州
【時】(生)春夏生葉(採)八月九月取實
【用】實
【質】類蔓荊子,有柄而蒂圓。
【色】黑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胃寒霍亂腎氣膀胱冷
【製】(痛(海藥云)主心腹卒痛痰癖冷氣
【合治】合高良薑各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餘沸,入醋少許攪勻,和滓服之,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者

草之草 - 胡黃連

無毒, 叢生

胡黃連主久痢成疳傷寒咳嗽溫瘧骨熱理腰腎去陰汗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痢(名醫所錄)

【名】割孤 露澤

【苗】(圖經曰)苗若夏枯草初生似蘆干似楊柳枯枝根頭似烏觜心黑外黃折之肉似 鵒眼者小兒藥中多用之

【地】(圖經曰)生胡國,今南海及秦隴間亦有之(唐本云)出波斯國海畔陸地(道地)廣州
【時】(生)春生苗(採)八月上旬取根又不拘時月取之
【用】根折之塵出如煙者為真
【質】類宣黃連而粗大
【色】黑黃
【味】苦
【性】平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中之陽
【臭】香
【主】骨蒸疳熱
【反】惡菊花玄參白蘚皮
【製】銼碎用

【治】(療)(唐本注云)治骨蒸勞熱三消五痔並冷熱泄痢及婦人胎蒸虛驚大人五心煩熱(補)(唐本注云)補肝膽明目益顏色濃腸胃
【合治】合人乳汁浸點目甚良
○合柴胡等分為末,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二丸,以酒少許,水五分化開,重湯煮二十沸,食後服之,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
【忌】與豬肉同食,令人漏精

【解】

草之草 - 船底苔

無毒,附水中苔 麗生

船底苔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並豉汁濃煎湯旋呷,又主五淋取一團鴨子大煮服之
○水中細苔主天行病心悶搗絞汁服(名醫所錄)

【苗】謹按舊船之底浸漬日久得水土之氣積襲而生也。
【時】(生)無時(採)無時
【收】陰乾
【用】苔
【色】青綠
【味】淡
【性】冷泄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主】諸淋

【治】(療)(別錄云)治乳石發動小便淋澀不通心神悶亂者以船度苔如半雞子大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水中苔,治小兒赤游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搗末敷之

草之草 - 紅豆蔻

無毒, 叢生

紅豆蔻主腸虛水瀉心腹攪痛霍亂嘔吐酸水解酒毒(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其苗如蘆高一二尺,葉似薑花作穗,嫩葉卷而生微帶紅色,其結實如豆而紅,即高良薑子也。

【地】(圖經曰)出南海諸國
【時】(生)春生苗(採)秋取實
【收】曝乾
【用】實
【質】類益智而赤小
【色】紅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冷氣腹痛

【治】(療)(藥性論云)消瘴霧氣毒去宿食溫腹腸吐瀉痢疾
【禁】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飲食

【解】酒毒

草之草 - 蒔蘿

無毒, 叢生

蒔蘿主小兒氣脹霍亂嘔逆腹冷食不下兩肋痞滿(名醫所錄)

【名】慈謀勒

【苗】(圖經曰)三月四月生苗花實大類蛇床而香辛,今人多以和五味不聞入藥用善滋食味多食無損若與阿魏同合奪其味耳

【地】(圖經曰)出佛誓國,今嶺南及近道皆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六月七月取實
【收】曝乾
【用】實
【質】類馬芹子而輕
【色】青褐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健脾開胃氣
【製】水洗微炒用

【治】(療)(日華子云)溫腸治腎氣(別錄云)治膈氣消食溫胃(補)(日華子云)益水臟壯筋骨

【解】殺魚肉毒

草之草 - 艾 香

無毒, 麗生

艾 香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名醫所錄)

【地】(廣志云)出西國及剽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綠衣亦名艾 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也。
【時】(生)無時(採)無時
【收】陰乾
【用】綠衣
【質】類青苔
【色】青
【味】甘
【性】溫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辟瘟疫去惡氣

【治】(療)(陳藏器云)除癬辟疰(別錄云)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蟲止腸鳴
【合治】合蜂窠浴腳氣甚良

草之草 - 甘松香

無毒, 叢生

甘松香主惡氣卒心腹痛滿兼用合諸香(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叢生葉細如茅草根極繁密作湯浴令人體香

【地】(圖經曰)出姑臧山野,今黔蜀州郡及遼州亦有之(別錄云)出源州 涼州 (道地)文州
【時】(生)春生苗(採)八月取根莖
【收】曝乾
【用】根莖
【質】類茅草紫而繁密
【色】紫黑
【味】甘
【性】溫緩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消脹下氣
【助】得白芷附子良
【製】水洗去土

【治】(療)(日華子云)治腹脹下氣(廣志云)去黑皮 黯風疳齒 野雞痔

草之草 - 垣衣

無毒,附地衣 麗生

垣衣主黃膽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金瘡內塞,久服補中益氣長肌好顏色(名醫所錄)

【名】垣嬴 天韭 鼠韭

【苗】(圖經曰)垣衣生古垣牆背陰處青苔衣是也。其石上生者名,昔邪屋上生者名屋游形,療略同以具下品,又地衣冷微毒,即陰地苔蘚日晒起者也。
【時】(生)無時(採)三月三日
【收】陰乾
【用】苔
【質】類土馬鬃
【色】青綠
【味】酸
【性】微寒收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腥
【主】暴風口噤
【製】洗去土

【治】合生油調敷馬反花瘡
○地衣合人垢膩為丸服七粒治卒心痛中惡

草之草 - 陟厘

無毒, 麗生

陟厘主心腹大寒溫中消穀強胃氣止泄痢(名醫所錄)

【名】石發

【苗】(圖經曰)陟厘即石發也。生於水中石上如毛而青黃似苔而粗澀古人取以作紙謂之苔紙作脯謂之苔脯,蓋可啖也。(別錄云)生於水石上者名陟厘浮於水中者乃苔爾二物俱產水中然水苔性冷陟厘甘溫為異也。

【地】(圖經曰)生江南池澤
【時】(生)春生(採)無時
【收】陰乾
【用】苔水中石上者為好
【質】類水苔(療)(圖經曰)治虛冷下痢(衍義曰)止渴疾
【忌】食鹽

草之草 - 干苔

無毒, 水生

干苔主痔殺蟲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煩悶者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又發諸瘡疥下一切丹石殺木蠹蟲內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名醫所錄)

【地】生海中
【時】(生)春生(採)無時
【收】晒乾
【用】苔
【色】綠
【味】鹹
【性】寒又云溫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腥
【禁】多食令人痿黃少血色

【解】諸藥毒

草之走 - 鳧葵

無毒, 水生

鳧葵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名醫所錄)

【名】接余 (音荇)菜 (葉)苻

【苗】(圖經曰)此機雲莖白葉紫赤色圓徑寸餘浮在水面根在水底大如釵股上青下白江東人食之醫方鮮用

【地】(葉
【質】類而圓
【色】莖白葉紫赤
【味】甘
【性】冷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腥
【主】諸淋
【製】水洗銼碎用

【治】(療)(別錄云)搗汁服之除寒熱

【解】蠱毒毒藥

草之草 - 女菀

無毒, 叢生

女菀(出神農本經)主風寒洗洗霍亂泄痢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疾(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病(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白菀 織女菀 茆(音柳)

【苗】(唐本注云)此即白菀也。苗葉與紫菀相類但根白爾其療體並同無紫菀時亦可通用也。

【地】(別錄云)生漢中川谷或山陽
【時】(生)春生苗(採)正月二月取根
【收】陰乾
【用】根
【質】類細辛而白
【色】白
【味】辛
【性】溫散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咳嗽
【反】畏鹵鹹

草之草 - 王孫

無毒 植生

王孫(出神農本經)主五臟邪氣寒濕痺四肢疼酸膝冷痛(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百病益氣(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長孫 黃孫 黃昏 白功草 海孫 蔓延 牡蒙

【苗】(蜀本注云)葉似及已而大根長尺餘,皮肉亦紫色(唐本注云)短劇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孫藥對有牡蒙無王孫此則一物明矣

【地】(圖經云)生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垣下
【時】(生)春生苗(採)秋取根
【收】曝乾
【用】根
【質】類及已
【色】紫
【味】苦
【性】平泄
【氣】味濃於氣陰也。
【主】金瘡止痛

【治】(療)(唐本注云)療金瘡破血生肌止痛赤白痢除腳腫發陰陽也。(補)(唐本注云)益氣補虛

草之草 - 土馬鬃

無毒, 麗生

土馬鬃治骨熱敗煩熱毒壅衄鼻(名醫所錄)

【地】(圖經曰)生於背陰古牆垣上有之歲多雨則茂盛世人以為垣衣非也。垣衣生垣牆之側此物生垣牆之上比垣衣更長大抵苔之類也。以其所附不同故立名與主療亦異在屋則謂之屋游瓦苔在牆垣則謂之垣衣土馬鬃在地則謂之地衣在井則謂之井苔在水中石上則謂之陟厘土馬鬃近世常用而諸書未著故附新定條焉。
【時】(生)春生(採)無時
【收】陰乾
【用】苔牆垣上者佳
【質】類垣衣而長
【色】綠
【味】酸
【性】寒
【氣】氣薄味濃陰也。
【臭】腥

草之草 - 蜀羊泉

無毒 植生

蜀羊泉(出神農本經)主頭禿惡瘡熱氣疥瘙痂癬蟲療齲齒(以上朱字神農本經)女子陰中內傷皮間實積(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羊泉 羊飴 漆姑

【苗】(唐本注云)葉似菊花紫色子類枸杞子根如遠志無心有糝方藥不複用彼土人時有採識者

【地】(圖經曰)生蜀郡川谷(唐本注云)處處陰濕地皆有之。
【時】(生)無時(採)三月四月取苗
【收】陰乾
【用】苗葉
【色】青
【味】苦
【性】微寒泄
【氣】味濃於氣陰也。
【主】漆瘡
【製】銼碎用

【治】(療)(唐本注云)主小兒驚生毛髮

草之木 - 菟葵

無毒 植生

菟葵主下諸石五淋止虎蛇毒(名醫所錄)

【名】

【苗】(圖經曰)似葵而葉小狀若藜有毛(莖紫色(衍義曰)綠葉如黃蜀葵花似拒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開單葉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黃蕊則蜀葵也。唐劉夢得雲菟葵燕麥領春風者此也。

【地】(爾雅云)所在平澤及田間皆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六月七月取莖葉
【收】曝乾
【用】莖葉
【質】類石龍芮
【色】葉綠莖紫
【味】甘
【性】寒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主】淋瀝熱結

【治】(療)(別錄云)治蛇虎毒諸瘡搗汁飲之及塗瘡能解毒止痛

草之草 - 草

無毒 植生

草主暴熱喘息小兒丹腫(名醫所錄)

【名】 榮

【苗】(唐本注云)葉圓似澤瀉而小花青白亦堪啖江南人用蒸魚食之甚美

【地】(圖經曰)生水旁所在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六月取莖葉
【收】曝乾
【用】莖葉
【質】葉類澤瀉而小
【色】青
【味】甘
【性】寒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主】熱毒
【製】銼碎用

草之草 - 鱧腸

無毒 植生

鱧腸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塗發眉生速而繁(名醫所錄)

【名】蓮子草 旱蓮子 金陵草

【苗】(圖經曰)葉似柳而光澤莖似馬齒莧高一二尺花細而白其實若小蓮房 ,蘇恭云:以其苗似旋複者是也。一種苗更枯瘦頗似蓮花而黃色實亦作房而圓摘其苗皆有汁出須臾即黑故取此以烏髭髮也。

【地】(圖經曰)生下濕地及在坑渠間亦有之,南方尤多(道地)滁州
【時】(生)酸
【性】平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朽
【主】烏髭髮排膿止血
【製】(孫真人云)揀選無泥土者不宜水洗銼碎用

【治】(療)(日華子云)通小腸長鬚髮敷一切瘡並蠶 (蕭炳云)作膏點鼻中添腦

草之草 - 爵床

無毒, 叢生

爵床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神農本經)

【名】香蘇 赤眼

【苗】(唐本注云)此草似香 葉長而大或如荏且細

【地】(圖經曰)生漢中川谷及平澤熟田道旁有之
【時】(軟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朽
【主】血脹下氣
【製】銼碎用

【治】(療)(唐本注云)汁塗杖瘡立瘥

草之草 - 井中苔及萍

無毒,附藍 麗生

井中苔及萍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名醫所錄)

【苗】(陶隱居云)廢井中 多生苔萍及磚土間生雜草菜藍在井中者彌佳
【時】(生)春生(採)不拘時取
【收】陰乾
【用】苔

草之草 - 茅香花

無毒,附白茅香花 叢生

茅香花主中惡溫胃止嘔吐療心腹冷痛苗葉可煮作浴湯辟邪氣令人身香(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苗似大麥五月開白花亦有黃花者,或有結實者亦有無實者其莖葉黑褐色而花白者名曰茅香即非白茅香也。又有一種白茅香味甘平,無毒,生安南如茅根(衍義曰)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潔而長皆可作湯浴也。

【地】(圖經曰)生劍南道諸州,今陝西河東京東州郡亦有之(道地)丹州 岢嵐軍淄州
【時】(生)三月生苗(採)正二月取根,五月取花,八月取莖
【收】曝乾
【用】花及根
【質】花似蘆花而輕軟根如茅根而潔白
【色】白
【味】苦
【性】溫泄
【氣】氣濃于味,陽中之陰
【臭】香
【主】辟惡止血

【治】(療)(日華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洪敷久不合灸瘡 刀箭瘡止血並痛煎服止吐血鼻衄(陳藏器云)白茅香主惡氣令人身香美煮服止服內冷痛(別錄云)白茅根煮汁飲之,治熱淋疾良
【合治】白茅根燒末,合脂膏塗,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亦治因風致腫

草之草 - 馬蘭

無毒,附山蘭 植生

馬蘭主破宿血養新血合金瘡斷血痢蠱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諸菌毒生搗敷蛇咬人山蘭,亦大破血(名醫所錄)

【名】紫菊

【苗】(圖經曰)如澤蘭氣臭楚詞以惡草喻惡人,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大破血裡人多用之

【地】(圖經曰)生水澤傍
【時】(生)春生苗(採)夏秋取
【收】陰乾
【用】莖葉
【質】類 澤蘭
【色】花紫葉綠
【味】辛
【性】平散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臭
【主】調血解毒

草之走 - 使君子

無毒蔓生

使君子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莖作藤如手指,其葉青,如兩指頭長二寸,三月生花淡紅色,久乃深紅,有五瓣,七八月結子如拇指長寸許,大類梔子亦似訶梨勒而輕,有五棱,其殼紫黑色,內有仁白色,俗傳始因潘州郭使君療小兒多是獨用此物,後來醫家因號為使君子也。

【地】(圖經曰)生交廣等州,今嶺南州郡山野中及水岸皆有之。(道地)眉州
【時】(生)春生苗(採)七八月取實
【收】曝乾
【用】仁
【質】類訶梨勒而輕
【色】紫黑
【味】甘
【性】溫緩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消疳殺蟲

草之草 - 百脈根

無毒 植生

百脈根主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名醫所錄)

【苗】(唐本注云)葉似苜蓿花黃根如遠志

【地】(圖經曰)出肅州巴西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晒乾
【用】根
【質】類】酒浸或水煮用

草之草 - 白豆蔻

無毒 植生

白豆蔻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名醫所錄)

【名】多骨

【苗】(圖經曰)形如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

【地】(圖經曰)出伽古羅國,今廣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
【時】(生)春生苗(採)七月取實
【收】曝乾
【用】實
【質】類縮砂蜜碧而辛香
【色】皮白仁碧
【味】辛
【性】大溫散
【氣】氣濃味薄陽也。
【臭】香
【主】諸氣胃冷
【行】手太陰經
【製】去殼

【治】(療)(東垣云)破肺中滯氣退目中雲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合治】合好酒調末服,療胃氣冷吃食即欲吐

草之草 - 地筍

無毒, 叢生

地筍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止鼻洪吐血產後心腹痛,一切血病,肥白人產婦可作菜蔬食甚佳(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地筍乃澤蘭根也。苗高二三尺莖,幹青紫色作四棱,葉生相對如薄荷葉而有毛,七月開花紫白色,其根紫黑如粟根,南人採其嫩而有節者淹作茹亦美

【地】(圖經曰)生汝南諸大澤傍及下濕地,今荊隨壽蜀州河中府皆有之。(道地)徐州梧州
【時】(生)二月生苗(採)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
【質】類粟根
【色】紫黑
【味】甘
【性】溫
【氣】氣濃于味,陽中之陰

草之草 - 海帶

無毒, 麗生

海帶催生治婦人及療風亦可作下水藥(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此海藻更粗柔韌而長,今登州人取干之可以苴束器物者是也。

【地】(圖經曰)生東海水中石上
【時】(生)無時(採)無時
【收】

草之草 - 陀得花

陀得花主一切風血浸酒服(名醫所錄)

【名】三勒漿

【苗】(圖經曰)胡人採此花以釀酒呼為三勒漿

【地】(圖經曰)生西國
【用】花
【味】甘
【性】溫緩
【氣】氣之濃者陽也。

草之草 - 翦草

無毒 植生

翦草治惡瘡疥癬風瘙(名醫所錄)

【名】(根)白藥

【苗】(陳藏器云)葉如茗而細黑色生山澤間,今瘡家多用之

【地】(圖經曰)生潤州台州(道地)婺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三月取
【收】曝乾
【用】莖葉
【質】類茜草亦如細辛
【色】黑
【味】苦
【性】平涼泄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主】蟲瘡疥癬
【製】九蒸九曝

【治】(療)(圖經曰)諸瘡疥痂 蝕及牛馬諸瘡並治之
【合治】以一斤淨洗為末,合生蜜二斤,和為膏,用瓷器盛之,九蒸九曝,令病患五更起,面東用匙炒藥如粥服之,每服四兩,以稀粟米飲壓之,粥飲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療久病肺損咯血,一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
【忌】犯鐵器

一十種陳藏器餘

迷迭香味辛溫無毒,主惡氣令人衣香燒之去鬼魏略雲出大秦國廣志云出西海
○海藥云(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為丸散夜燒之辟蚊蚋此外別無用矣)
○故魚網主鯁以網覆鯁者頸差如煮汁飲之骨當下矣
○故繳腳布無毒,主天行勞複馬鬃風黑汗洗汁飲帶垢者佳。
○江中採出蘆蘆令夫婦和同用之有法此江中出波蘆也。
○虱建草味苦,無毒,去蟣虱 取汁沐頭盡死人,有誤吞虱成病者,搗絞汁服一小合,亦主諸蟲瘡,生山足濕地,莖葉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葉如竹葉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葉生食。
○含生草,主婦人難產口中含之立瘥,亦咽其汁葉如卷柏而大,生 羯國,其葉煮之不熱無毒。
○兔肝草味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肉,解丹石發熱,初生細軟似兔肝,一名雞肝,與蘩蔞同名。
○石芒味甘平,無毒,主人畜為虎野狼等傷恐毒入肉者,取莖雜葛根濃煎服之,亦取汁生高山如芒節短,江西人呼為折草,六月七月生穗如荻也。
○蠶繭草味辛平,無毒,主蠶及諸蟲如蠶類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搗敷瘡,濕地如蓼大,莖赤花白,東土亦有之。
○問荊味苦平,無毒,主結氣瘤痛上氣氣,急煮服之,生伊芳洛間洲渚苗似木賊,節節相接,亦名接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