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匯精要
卷之十 草部中品之上

元 王好古


草之草 - ?

有小毒 叢生

(私以切)耳實(出神農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痺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以上朱字神農本經)漆痛溪毒(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胡 地葵 常思 蒼耳
陸機疏云:葉青白似胡荽,白華細莖叢生,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 ,今或謂之耳草,鄭康成謂是白胡荽,幽州人呼爵耳,郭璞云葉似鼠耳叢生如盤,今之所有皆類此,但不作蔓生耳,詩人謂之 耳,爾雅謂之蒼耳,廣雅謂之 耳,皆以實得名也。或曰此物本生蜀中,其實多刺,因羊過之毛中粘綴遂至中國收者,名羊負來,俗呼為道人頭也。

【地】(圖經曰)出安陸川谷及江東幽州蜀中六安田野處處有之(道地)滁州
【時】(生)二月三月(採)五月五日午時取葉,七月取實
【收】日乾
【用】實葉
【質】類棗核而多刺(葉)如鼠耳
【色】黃褐(葉)青白
【味】苦甘(葉)苦辛
【性】溫緩(葉)微寒泄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朽
【主】頭風濕痺
【製】(雷公云)凡採得去心取黃精切拌之同蒸從巳至亥去黃精取出陰乾用,今炒香搗去刺

【治】(療)(藥性論云)除肝家熱明目(日華子云)除一切風氣及瘰癧疥癬瘙癢(孟詵云)中風傷寒頭痛(陳藏器云)葉安舌下 令涎出去目黃好睡(補)(日華子云)填髓暖腰腳
【合治】子,炒香搗去刺,使腹破,合酒浸去風補益
○燒灰和臘月豬脂,封疔腫出根
○生搗根葉合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治疔瘡困重
○花葉子等分搗羅為末,合豆淋酒,調服二錢匕,療婦人風瘙癮疹,身癢不止
【忌】豬肉米泔

草之草 - 葛根

無毒,附汁葉花 蔓生

(出神農本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
○葛谷主下痢十歲以上(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
○生根汁,大寒,療消渴傷寒壯熱
○葉主金瘡止血
○花主消酒(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雞齊根 鹿藿 黃斤 葛

【苗】(圖經曰)春生苗引藤蔓長一二丈,紫色葉頗似楸葉而青,七月著花似豌豆花,不結實根,形如手臂紫黑色,以入土深者為佳(唐本注云)葛谷即是實爾,葛雖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脛也。)服之令人吐,以其有微毒也。

【地】(圖經曰)生汶山川谷及成州海州,今處處有之(道地)江浙南康廬陵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五日午時取根
【收】曝乾
【用】根葉花谷汁
【質】形如手臂而長
【色】皮紫黑肉白
【味】甘
【性】平緩
【氣】氣味俱輕,陽中之陰
【臭】香
【主】止煩渴解肌熱
【行】足陽明經,手陽明經
【製】刮去皮或搗汁用

【治】(療)(藥性論云)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日華子云)去胸膈熱心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衍義曰)除中熱酒渴(湯液本草云)益陽生津(圖經曰)生根汁除 腰痛及金創中風痙欲死者灌之瘥
○葉,主金刃瘡,及山行傷刺,血出不止(陶隱居云)生根汁解溫病發熱,亦療瘧及瘡(唐本注云)汁主 狗嚙
○蔓燒灰,主喉痺
【合治】合黃芩黃連,治大熱解肌開腠理
○汁合豉,治時氣頭痛壯熱
○合藕汁,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動者

【解】野葛巴豆百藥毒酒毒 箭毒食諸菜中毒

草之草 - 葛粉

無毒蔓生

主壓丹石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良(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葛粉即葛根之所作也。今人多食之甚益人(衍義曰)葛根澧鼎之間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塊垛先煎湯使沸後擘成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其體甚韌彼人以此供茶,蓋取其甘美耳

【地】(圖經曰)生汶山川谷,今處處有之(道地)江浙尤多,南康廬陵間最勝
【時】(生)春生苗(採)冬月取根
【收】曝乾
【用】粉
【質】類豆粉而韌
【色】白
【味】甘
【性】大寒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主】煩熱止渴
【行】足陽明經
【製】以水中揉出成粉用

【治】(療)(陳藏器云) 小兒熱瘡(別錄云)中鴆毒瓦斯欲絕者灌之良
【合治】合粟米療胸中煩熱或渴心燥
○合糜飲治小兒壯熱嘔吐不住食驚癇
○合蜜摻少生薑尤佳治中熱酒渴疾有效
【禁】多食行小便使人利

草之草 - 栝蔞根

無毒蔓生

(出神農本經)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乾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
○莖葉療中熱傷暑(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地蔞澤菇

【苗】(圖經曰)三四月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花七月開淺黃色似葫蘆花實在花下生其根惟歲久入土深者為佳鹵地生者有毒(陶隱居云)藤生狀如土瓜而葉有叉根入土六七尺而大二三圍者用之

【地】(圖經曰)生洪農山谷及山陰地皆有之。(道地)衡州及均州陝州者最佳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
【收】曝三十日成
【用】根堅實者佳
【質】類白藥
【色】白
【味】苦
【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也。
【臭】腥
【主】解熱生津散腫消毒
【助】枸杞為之使
【反】烏頭畏牛膝干漆惡乾薑
【製】刮去皮銼碎用

【治】(療)(圖經曰)止消渴(唐本注云)作粉退虛熱(日華子云)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治熱狂時疾乳癰發背痔瘡癤(別錄云)搗塗折傷重布裹之熱除痛止
【合治】為末合釅醋調塗治熱游丹赤腫
○生根搗汁合蜜暖相合服,治小兒發黃
○水煮釀酒,久服,治耳聾
○燒灰合米飲服,治乳無汁

草之草 - 栝蔞實

無毒蔓生

主胸痺悅澤人面(名醫所錄)

【名】黃瓜 果裸 果 天瓜

【苗】(圖經曰)三四月生苗引藤于垣牆籬落及屋宇之上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花七月開淺黃色似葫蘆花實在花下大如拳有正而圓者有銳而長者生青至秋後熟赤黃色功用皆同(爾雅云)果裸之草其實名栝蔞即詩所謂果 之實亦施於宇是也。

【地】(圖經曰)生洪農山谷及山陰地今所在有之(道地)衡州及均州陝州者佳
【時】(生)春生苗(採)十月取實
【收】陰乾
【用】仁
【質】類冬瓜仁而蒼
【色】蒼黃
【味】苦
【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也。
【臭】焦
【主】消結痰散癰毒
【助】枸杞為之使
【反】烏頭畏牛膝干漆惡乾薑
【製】剝去殼及皮膜微炒

【治】(療)(日華子云)治面皺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名醫別錄云)頭疼發熱胸膈痛徹背及心腹痞滿氣不得通(補)(日華子云)虛勞口乾潤心肺
【合治】合干葛粉銀石器中炒熱調服,療肺燥熱渴大腸秘
○合半夏熬膏為丸療痰嗽利胸膈
○合白酒療乳腫痛
○合薤白白酒半夏療卒患胸痺痛
○汁合蜜朴硝療時疾發黃心狂煩熱悶不認人者
○合酒調服下乳汁

草之草 - 苦參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 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 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水槐 地槐 菟槐 驕槐 虎麻 芩莖 陵郎 祿豆子 河北生者無花子其根黃白色長五七寸粗細並生三五莖其葉青碎極似槐葉故曰水槐其味甚苦謂之苦參也。

【地】(圖經曰)出汝南山谷及田野間,今近道處處皆有之。(道地)成德軍秦州邵州
【時】三月八月十月取根實
【收】曝乾
【用】根實
【質】根如桑根實如小豆
【色】黃白
【味】苦
【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也。
【臭】腥
【主】瘡疹惡蟲
【助】玄參為之使
【反】藜蘆惡貝母漏蘆菟絲子
【製】(雷公云)凡使不計多少,先須用糯米濃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穢氣並在水面上浮,必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出晒乾細銼用

【治】(療)(藥性論云)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除大熱,嗜唾,及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體悶,並去心腹積聚(日華子云)殺疳蟲(補)(唐本注云)餌實如槐子法,久服輕身不老,明目
【合治】炒苦參帶煙出為末,合飯飲下,療腸風瀉血並熱痢
○合酒清飲,療癩疾若覺痺即瘥
【禁】久用揩齒傷腎,使人腰疼

草之草 - 當歸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音癬)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音羊)金瘡煮飲之(以上朱字神農本經)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 汗不出濕痺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 生肌肉(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干歸 山蘄

【苗】(圖經曰)春生苗綠葉有三瓣,七八月開花 似蒔蘿,淺紫色,根黑黃色,然苗有二種,都類芎 而葉有大小為異,莖梗比芎 甚卑下根亦二種,大葉名馬尾,當歸細葉名蠶頭,當歸大抵肉濃而不枯者為勝,廣雅云山蘄當歸也。似蘄而粗大,說文云蘄草也。生山中者名薜,又名山蘄,然則當歸芹類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當歸也。

【地】(圖經曰)生隴西川谷,今陝西諸郡及江寧府滁州皆有之。(道地)以川蜀及隴西四陽文州宕州當州翼州松州者最勝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陰乾
【用】根多韌潤者為好
【質】類前胡大而多尾
【色】黑黃
【味】甘辛
【性】溫散
【氣】氣味俱輕陽也。又云陽中微陰
【臭】香
【主】諸血瘡瘍
【行】手少陰經足太陰經厥陰經
【助】酒為之使
【反】畏菖蒲海藻牡蒙惡茹濕面
【製】去土酒洗焙用

【治】(療)(藥性論云)止嘔逆虛勞寒熱破宿血女子崩中下血腸胃冷止痢腹痛單煮汁飲,治溫瘧主女人瀝血腰痛並齒疼痛不可忍者患人虛冷加而用之(日華子云)治一切風一切血破惡血及症癖(湯液本草云)除血刺痛(東垣云)頭止血
○身養血
○稍破血
○全活血(補)(藥性論云)補諸虛不足(日華子云)補一切勞養新血
【合治】合人參 黃耆能補血
○合大黃牽牛能破血

草之草 - 麻黃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以上朱字神農本經)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餘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疼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龍沙卑 相卑鹽

【苗】(圖經曰)春生苗,至夏五月則長及一尺許,稍上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莢子,味甘可啖,皮紅仁黑根紫赤色,俗云有雌雄二種:雌者於三月四月開花,六月結子,雄者無花而不結子。(酉陽雜俎云)莖端開花,花小而黃,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

【地】(圖經曰)生晉地及河東,今處處多有之(唐本注云)開封府鄭州鹿台及關中沙苑河傍沙洲上太多(道地)茂州同州滎陽中牟者為勝
【時】(生)春生苗(採)立秋後取莖根
【收】陰乾
【用】莖根
【質】類小草而有節
【色】青(根)黃赤
【味】苦
【性】溫散
【氣】氣味俱輕陽也。
【臭】朽
【主】解表發汗
【行】手陽明經少陰經太陰經足太陽經
【助】濃朴白薇為之使
【反】惡辛夷石韋
【製】(雷公云)用夾刀剪去節並頭槐砧上用銅刀細銼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盡漉出晒乾用之若不盡令人心悶(圖經曰)丸散內用皆不必煮,今取發汗但去節

【治】(療)(藥性論云)莖散毒風 痺皮肉不仁壯熱瘟疫
○根能止汗(日華子云)通九竅調血脈開毛孔皮膚逐風退熱御山嵐瘴氣
【合治】綿裹酒煮服,治傷寒表熱發疸冬用酒春用水及產後腹痛血下不盡
○合桂枝芍藥杏仁甘草治傷寒
○合射干濃朴治肺痿上氣
○去節合蜜炒水煎乘熱服,療病瘡倒黑
○根末合牡蠣粉粟粉撲之止盜汗
【禁】不可多服令人虛

草之草 - 木通

無毒蔓生

(出神農本經)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 折 (音瓮)鼻息肉墮胎 去三蟲(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附支 丁翁 王翁 萬年 藤 (子)燕 子 烏拿子 畜 子 桴 子

【苗】(圖經曰)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莖幹大者徑約二三寸,每節有二三枝,枝頭出五葉頗類石韋,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陶隱居云)繞樹藤生汁白,莖有細孔,紋如車輻,兩頭皆通,含一頭吹之則氣出彼頭者良。

【地】(圖經曰)生石城山谷及山陽,今澤潞漢中廣州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道地)海州興元府解州
【時】(生)春生葉(採)正月二月取莖,七月八月取子。
【收】陰乾
【用】莖實
【質】類葡萄藤而有紋理
【色】蒼
【味】辛甘(子)甘
【性】平散(子)平寒
【氣】氣味俱薄,陽中之陰
【臭】微香
【主】通經利竅散腫消癰
【製】去皮銼碎用

【治】(療)(藥性論云)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療多睡去水腫浮大除煩熱
○根治項下瘤癭(日華子云)安心除煩止渴退熱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消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天行時疾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陳藏器云)子利大小便宜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孟詵云)子濃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續五臟斷絕氣使語聲足氣通十二經脈(別錄云)治 瘡喉嚨痛,及喉痺煎磨並宜服,急則含之。
○子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
【合治】煎湯合蔥食之,理風熱淋疾,小便數急疼痛,小腹虛滿
【禁】妊娠不可服

草之木 - 通草

無毒 植生

通草治陰竅不利除水腫閉利小便治五淋明目退熱催生下胞下乳(名醫所錄)

【名】通脫 木 離 可愛女工取以飾物爾雅疏云大若樹然故又謂之通脫木也。
○謹按通脫木據圖經苗莖即是,今之通草耳本經以木通主療注之故致名質難辨考諸湯液本草通草木通自是二種木通莖折之紋如車輻其通草莖中有瓤輕虛正白灼然明矣用之不可混為一也。

【地】(圖經曰)生江南
【時】(生)春生苗(採)八月取莖
【收】哂乾
【用】莖
【色】皮蒼褐肉白
【味】甘辛
【性】平散
【氣】氣味俱薄,陽中之陰
【臭】朽
【主】通竅下乳
【製】去皮銼用

【治】(療)(圖經曰)療瘰癧
○花下粉治諸蟲惡瘡痔疾取粉內瘡中
【禁】妊娠不可服

草之草 - 芍藥

有小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白木 余容 犁食 解倉

【苗】(圖經曰)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二尺,夏開花有紅白紫色數種,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時採根(衍義曰)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但千葉者則根虛須用單葉山中者為佳。

【地】(圖經曰)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處處有之(道地)澤州白山蔣山茅山淮南海鹽杭越
【時】(生)春生芽(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堅實者為好
【質】類烏藥而細白
【色】白
【味】苦酸
【性】平微寒
【氣】氣薄味濃陰中之陽
【臭】腥
【主】腹痛健脾
【行】手太陰經足太陰經
【助】雷丸為之使
【反】藜蘆畏硝石鱉甲小薊惡石斛芒硝
【製】生用或炒用酒浸行經

【治】(療)(藥性論云)主腹中 痛骨熱(日華子云)治女人一切病產前後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驚狂婦人血暈腸風瀉血頭痛下痢及血虛腹痛(補)(藥性論云)強五臟益腎氣(日華子云)補勞益氣
【合治】合白朮補脾
○合川芎補肝
○合人參

草之草 - 赤芍藥

有小毒 叢生

利小便下氣瀉肝行經通順血脈散惡血消癰腫(名醫所錄)

【名】花根

【苗】(圖經曰)春生紅芽作叢莖高一二尺,葉似牡丹而狹長,夏開花紅色,其實似牡丹子而小。(衍義云)花赤者為赤芍藥
○謹按芍藥所重在根,須以花紅而單葉者,由其花不繁則根氣實也。然有赤白二種色既不同,其與白者所治必異,故後人用白補赤瀉,以其色在西方,故補色在南方,故瀉也。

【地】(圖經曰)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處處有之(道地)茅山者最勝(日華子云)海鹽杭越者亦佳
【時】(生)春生芽(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肥實者為好
【質】類烏藥而皮赤
【色】赤
【味】酸苦
【性】微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中之陽
【臭】腥
【主】活血止痛
【行】手足太陰經
【助】雷丸為之使
【反】藜蘆畏硝石鱉甲小薊惡石斛芒硝
【製】以竹刀刮去粗皮細銼微炒生亦可用

【治】(療)(藥性論云)除血氣積聚宣通臟腑壅氣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敗血(日華子云)治痔發背瘡疥目赤 肉明目
【合治】赤芍藥一兩合檳榔一個面裹煨為末水煎服,治五淋

草之草 - 蠡實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痺堅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
○花葉去白蟲(以實劇草三堅 豕首 馬藺子 旱蒲 豚耳

【苗】(圖經曰)葉如薤而長濃即馬藺子也。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實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根細長通黃色人多取以為刷

【地】(圖經曰)生河東川谷,今陝西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道地)冀州
【時】(生)春生苗(採)四月取花五月取實
【收】陰乾
【用】花實
【質】類麻子而肥圓
【色】赤黑
【味】甘
【性】溫緩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朽
【主】堅筋骨利大小便
【製】搗末用

【治】(療)(圖經曰)治喉痺腫痛(唐本注云)止金瘡血內流癰腫(日華子云)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暈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別錄云)治鼻病酒
【合治】合乾薑黃連各等分為散以煮熟湯調服方寸匕,治水痢百起冷熱痢良服時忌豬肉冷水
【禁】多服令人溏泄

草之草 - 瞿

無毒, 叢生

(音劬)麥(出神農本經)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巨句麥 大菊大蘭 石竹葉 杜母草 茈萎 燕麥 麥

【苗】(圖經曰)苗高一二尺葉尖小青色如柳葉而有鋸齒,根紫黑色形如細蔓荊,二月至五月開花紅紫赤色,亦似映山紅,七月結實作穗,頗似麥,故以名之。

【地】(圖經曰)生泰山川谷河陽河中府淮甸,今處處有之(道地)絳州
【時】(生)春生苗(採)立秋取實,秋後合子葉取。
【收】陰乾
【用】子葉
【質】形如大麥
【色】淡黃
【味】苦辛
【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中之陽
【臭】朽
【主】利小便通關格
【助】蓑草牡丹為之使
【反】惡螵蛸
【製】(雷公云)凡用先以堇竹瀝浸一伏時,漉出晒乾用,生用亦可。

【治】(療)(圖經曰)通心 經利小腸(藥性論云)除五淋(日華子云)催生
○葉治痔 瀉血作湯粥食並得小兒蛔蟲煎湯服丹石藥發並眼目腫痛及腫毒搗敷治浸淫瘡並婦人陰瘡
○子治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
【合治】合栝蔞根大附子茯苓山芋等分杵末蜜丸服之,療小便不利有水氣
【禁】妊娠不可服小腸虛者不宜服

草之草 - 玄參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餘疾補腎氣令人目明(以上朱字神農本經)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症定五臟,久服補虛明目強陰益精(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重台 玄台 鹿腸 正馬咸 端 逐馬

【苗】(圖經曰)二月生苗葉似脂麻又如槐柳細莖青紫色,七月開花青碧色,八月結子黑色,亦有白花,莖方大紫赤色細毛有節,若竹者高五六尺,葉如掌大而尖長如鋸齒,其根生青白,乾即紫黑,新者潤膩,一根可生五七枚,合香亦用之。

【地】(圖經曰)生河間川谷及冤句,今處處有之(道地)江州衡州邢州
【時】(生)二月生苗(採)三月四月八月九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黑】香
【主】清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行】足少陰經
【反】藜蘆惡黃 乾薑大棗山茱萸
【製】(雷公云)凡採得須用蒲草重重相膈入甑蒸兩伏時後出晒乾用

【治】(療)(藥性論云)除暴結熱熱風喉痛傷寒勞複並散瘤癭瘰癧(日華子云)止健忘消腫毒及游風頭風熱毒心驚煩躁勞乏骨蒸傳尸邪氣(補)(日華子云)補虛羸勞損
【合治】合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療傷寒陽毒發斑合酒飲療諸毒鼠
【禁】勿犯銅器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草之草 - 秦艽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痺肢節痛下水利小便(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秦瓜

【苗】(圖經曰)枝

高五六寸葉婆娑連莖梗俱青色如萵苣葉六月中開紫色花似葛花當月結子根上黃色而相交糾長一尺許粗細不等(陶隱居云)根皆作羅紋相交黃白色中多銜土

【地】(圖經曰)生飛鳥山谷及石州寧化軍秦州齊州,今河陝州軍多有之(陶隱居云)今出甘松龍洞蠶陵(道地)涇州 州岐州者良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羅紋者為佳.
【質】形如防風而粗虛
【色】土褐
【味】苦辛
【性】平微溫散(日華子云)冷
【氣】味濃於氣,陰中微陽
【臭】腥
【主】風濕黃膽
【行】手陽明經
【助】菖蒲為之使
【反】畏牛乳
【製】(雷公云)以布拭去黃毛破開去土湯洗銼碎用

【治】(療)(圖經曰)黃病有數種傷酒曰酒黃夜食誤餐鼠糞亦作黃病因勞發黃多痰涕目有赤脈日益憔悴或面赤惡心用之皆效(日華子云)主傳尸骨蒸消疳及時氣(蕭炳云)治酒黃黃膽大效
【合治】合牛乳點服之利大小便瘥五種黃病去頭風及發背疑似者
○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升,同煮七合,去滓,分溫再服,治黃膽,心煩熱口乾,皮肉皆黃
【禁】多服解米脂,人食穀不充悅

【解】酒毒

草之草 - 百合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痺止涕淚(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重箱 摩羅 強瞿 重邁 中庭中逢花

【苗】(圖經曰)苗高數尺干粗如箭四面有葉如雞距又似柳葉青色葉近莖微紫莖端碧白四五月開紅白花如石榴嘴而大根如胡蒜重疊生二三十瓣又一種花黃有黑斑細葉葉間有黑子不堪入藥(衍義云)莖高三尺許葉如大柳葉四向攢枝而上其顛有長蕊開淡黃白花四垂向下覆長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顛須五六花子紫色圓如梧子生於枝葉間每葉一子不在花中

【地】(圖經曰)生荊州川谷(吳氏云)冤句荊山及近道處處皆有之。(道地)滁州成州
【時】(生)春生苗四五月開花(採)二月八月取
【收】曝乾
【用】根下子瓣
【質】類胡蒜而有瓣
【色】白
【味】甘
【性】平緩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腥
【主】傷寒百合病
【製】蒸熟用

【治】(療)(藥性論云)祛百邪鬼魅除心下急滿痛並腳氣熱咳逆(日華子云)安心定膽並顛邪啼泣狂叫驚悸殺蠱毒瓦斯脅乳癰發背諸瘡腫毒及產後血狂暈(孫真人云)煮濃汁服,治陰毒傷寒(補)(日華子云)益志養五臟
【合治】合蜜蒸令軟時含棗大一塊咽津療肺臟壅熱煩悶

草之草 - 知母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 (音岐)母連母 逢東根 水須 沈燔 昌支 (徒含切)

【苗】(圖經曰)春生苗葉如韭四月開青花如韭花八月結實其根黃色似菖蒲而柔潤葉至難死掘出隨生須枯燥乃已

【地】(圖經曰)生河內川谷,今瀕河諸郡解州滁州亦有之(陶隱居云)出彭城(道地)衛州威勝軍隰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
【收】陰乾
【用】根黃白脂潤者為好
【質】類菖蒲而柔潤有毛
【色】淡黃
【味】苦
【性】寒泄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香
【主】瀉腎火補虛勞
【行】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少陰經
【助】酒為之使
【製】(雷公云)去蘆及皮槐砧上細切焙木臼內杵上行須用酒炒

【治】(療)(圖經曰)解溪毒(陶隱居云)治熱瘧熱煩(藥性論云)除心煩燥悶骨蒸勞熱產後蓐勞腎氣勞憎寒患人虛而口乾(日華子云)除傳尸疰病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安心止驚悸(別錄云)安胎下乳(補)(日華子云)益虛之
【忌】勿犯鐵器

草之草 - 貝母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痺乳難金瘡風痙(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腹中結實心下滿洗洗惡風寒目眩項直咳嗽上氣止煩熱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空草 藥實 苦花 苦菜 商草 勤母

【苗】(圖經曰)春生苗莖細青色葉亦青似蕎麥葉隨苗出七月花開碧綠色形如鼓子花其根圓而有瓣黃白色如聚貝子故名貝母,陸機疏云其葉如栝蔞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連累相著有分解其中獨顆而無兩瓣亦無皺者號曰丹龍精不入藥用(唐本注云)又一種葉如大蒜蒜熟時採之良舊本雲十月採恐苗枯根亦不佳也。

【地】(圖經曰)生晉地及河中江陵府郢壽隨鄭蔡潤滁州皆有之。(唐本注云)荊襄產者佳,江南諸州亦有(道地)峽州越州
【時】(生)二月生苗(採)四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圓白不僵者佳,
【質】類半夏而有瓣
【色】黃白
【味】辛苦
【性】微寒
【氣】味濃於氣,陰中之陽。
【臭】朽
【主】化痰解郁
【助】濃朴白薇為之使
【反】烏頭畏秦艽礬石莽草惡桃花
【製】(雷公云)

凡使先於柳木灰火中炮黃劈破去內口鼻上有米許大者心一小顆後拌糯米于 上同炒待米黃熟然後去米生亦可用

【治】(療)(圖經曰)除惡瘡並人面瘡(藥性論云)退虛熱催難產為末點眼去膚翳消胸脅逆氣並時疾黃膽(日華子云)消痰潤肺(衍義曰)散心胸鬱結之氣(補)(陶隱居云)斷谷服之不飢
【合治】合酒調服,療胞衣不出。
○合連翹療項下瘤癭疾
○合沙糖為丸含化止嗽
○合油敷人畜惡瘡
【禁】誤服丹龍精令人筋脈不收

【解】若誤服丹龍精者用黃精小藍汁解之立愈

【贗】丹龍精為偽

草之草 - 白芷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根長尺餘,白色粗細不等枝杆去地五六寸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後結子立秋後苗枯楚人謂之藥九歌雲辛夷楣兮藥局王逸注云藥白芷也。

【地】(圖經曰)出河東川谷下澤及齊郡今所在有之(陶隱居云)生下濕地,今近道處處有之(道地)澤州吳地尤勝
【時】(生)春生葉(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大而不蛀者佳。
【質】類栝蔞根而細
【色】白
【味】辛
【性】溫
【氣】氣味俱輕陽也。
【臭】香
【主】頭風侵目排膿生肌
【行】手陽明經、足陽明經
【助】當歸為之使
【反】惡旋複花
【製】(雷公云)採得後刮削上皮細銼用 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兩度蒸,一伏時後出,於日中晒乾去黃精用或生用

【治】(療)(陶隱居云)作湯浴以去尸蟲(藥性論云)止心腹血刺痛及嘔逆明目止淚出女人血崩瀝血腰痛能蝕膿
(日華子云)退目赤 肉止胎漏滑落破宿血消乳癰發背瘰癧腸風痔 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

草之草 - 淫羊藿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以上朱字神農本經)堅筋骨消瘰赤癰下部有瘡洗出蟲丈夫,久服令人無子(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仙靈脾 黃連祖 千兩金 剛前 干雞筋 放杖草 棄杖草

【苗】(圖經曰)葉青似杏葉上有刺,莖如粟稈,根紫色有鬚,四月開白花,亦有紫色碎小獨頭子湖湘出者苗高一二尺許,葉如小豆而圓薄,枝莖緊細,經冬不凋,根似黃連,關中俗呼三枝九葉草是也,其根葉俱堪用。

【地】(圖經曰)生上郡陽山山谷,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間皆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取葉,以不聞水聲處者良。
【收】晒乾
【用】葉根
【質】莖如粟稈葉似杏葉
【色】青
【味】辛
【性】寒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朽
【主】堅筋益骨
【助】山藥紫芝為之使
【製】(雷公云)須用夾刀去葉四畔花枝盡後,細銼每修事一斤,用羊脂四兩,相對拌炒過,待羊脂盡為度。

【治】(療)(日華子云)治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老人昏耄及健忘(補)(日華子云)補腰膝強心力,丈夫絕陽不起,女人絕陰無子。
【合治】合酒浸服,療偏風,手足不遂,皮膚不仁。
○合威靈仙,食後米湯調服,療痘瘡入眼。

草之草 - 黃芩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傷(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痰熱所錄)

【名】腐腸 空腸 內虛 黃文 經芩 妒婦 印頭 子芩 豚尾芩 宿芩

【苗】(圖經曰)苗長尺餘,莖幹粗如箸葉從四面作叢生類紫草亦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黃如知母粗細,長四五寸,又吳普本草云: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其莖空中或方圓,高三四尺,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有中枯而飄者,名腐腸,有細實圓者,名子芩也。

【地】(圖經曰)生秭歸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東陝西近郡皆有之。(陶隱居云)出彭城郁州(道地)宜州 州涇州兗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三月三日八月九月取根
【收】陰乾
【用】根
【色】黃
【味】苦
【性】平大寒泄
【氣】氣薄味濃陰中微陽
【臭】香
【主】諸熱
【行】手太陰經陽明經
【助】山茱萸龍骨為之使
【反】畏丹砂牡丹藜蘆惡蔥實
【製】去粗皮及腐爛者銼用或酒炒

【治】(療)(藥性論云)消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壅氣除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治熱腹中 痛心腹堅脹(日華子云)下氣主天行熱疾疔瘡乳癰發背排膿(東垣云)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除風濕,留熱於肌表,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滋化源退熱於膀胱。
【合治】合白朮安胎
○合濃朴黃連止腹痛
○合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
○合黃 白蘞赤小豆療鼠

草之草 - 狗脊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痺寒濕膝痛頗利老人(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暗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百枝 強膂 扶,蓋 扶筋 狗青 赤節

【苗】(圖經曰)苗尖細碎青色高尺餘,無花,其莖葉似貫眾,根長尺許而多岐,肉作青綠色,亦有黑色,形似狗脊骨,故以名之,今方亦以金毛者為勝(陶隱居云)一種與菝 相似而小異,其莖葉小肥,其節疏,其莖大直,上有刺,葉圓有赤脈,根凹凸蘢蓯如羊角而細強者(唐本注云)今江左俗猶用者是陶所說乃是有刺萆薢耳非狗脊也。

【地】(圖經曰)生常山川谷及太行山(道地)成德軍眉州溫州淄州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有金毛者為佳.
【質】如犬脊而有毛
【色】黃黑
【味】苦甘
【性】平微溫緩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朽
【主】除濕定痛
【助】萆薢為之使
【反】惡敗醬
【製】(雷公云)凡修事細銼酒拌蒸從巳至申方出干用

【治】(療)(藥性論云)治男女毒風軟腳濕痺腎氣虛弱(補)(藥性論云)

草之草 - 石龍芮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風寒濕痺心腹邪氣利關節止煩滿,久服輕身明目不老(以上朱字神農本經)平腎胃氣補陰氣不足失精莖冷令人皮膚光澤有子(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地椹 石龍 彭根 天豆 水堇 天灸 魯果能

【苗】(圖經曰)一叢數莖莖青紫色每莖三葉其葉芮芮短小多刻缺子如葶藶而色黃(唐本注云)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葉似桑椹故名地椹生下濕地五月熟時葉子皆味辛山南者粒大如葵子關中河北者細如葶藶氣力劣於山南者(衍義曰)石龍芮今有兩種,水中生者葉光而末圓,陸生者葉有毛而末銳,入藥須用水生者,陸生者又謂之天灸,取少葉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燒者是真也。

【地】(圖經曰)出泰山川澤石邊(唐本注云)生關中河北(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之(道地)兗州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五日取子,二月八日取皮
【收】陰乾
【用】子及皮
【質】子類葶藶而黃
【色】黃
【味】苦
【性】平泄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朽
【主】除痺舒筋
【助】大戟為之使
【反】畏蛇蛻皮吳茱萸

【治】(療)(圖經曰)能逐諸風除心熱燥(補)(衍義曰)陸生者補陰不足莖常冷失精

【贗】蓄菜子為偽

草之飛 - 茅根

無毒,附苗花根屋茅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苗主下水(以上朱字神農本經)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蘭根 茹根地管 地筋 兼杜

【苗】(圖經曰)春生苗布地如針,俗謂之茅針,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味亦甘美,陸機草木疏云菅似茅而滑無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韌,宜為索漚之尤善,其未漚者名野管,詩所謂白茅菅兮是也。入藥功用與茅等其屋苫茅用之須經久者良

【地】(圖經曰)生楚地山谷田野,今處處有之(道地)澶州鼎州
【時】(生)春生苗(採)四月取花六月取根
【收】晒乾
【用】根花苗針
【質】根類茅香根而粗
【色】
【味】甘(茅針)甘(花)甘
【性】寒緩(茅針)平涼(花)溫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主】除瘀血下五淋
【製】刷去沙土銼碎用

【治】(療)(日華子云)療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茅針通小腸花 刀箭瘡止血並痛
○屋四角茅止鼻洪(唐本注云)菅花止衄血吐血灸瘡(藥性論云)白茅破血並止消渴(及暴下血
【合治】合脂膏療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及因風致腫
○屋茅合酒煮療卒吐血
○屋上爛茅和醬汁研敷斑瘡蠶嚙瘡
○茅針合酒煎服,療癰毒軟癤不作頭
【禁】妊娠不可服

【解】茅屋滴溜水殺雲母毒

草之草 - 紫菀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痰蹶安五臟(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紫茜 青菀 液牽牛

【苗】(圖經曰)三月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細

【地】(圖經曰)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鄲,今耀成泗壽台孟州興國軍皆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三月取根
【收】陰乾
【用】根潤軟者為佳.
【質】類重台根作節而有茸
【色】紫
【味】苦辛
【性】溫散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香
【主】氣喘咳嗽
【助】款冬花為之使
【反】畏茵陳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
【製】(雷公云)凡使去頭土用東流水洗淨以蜜浸一宿至明於火上焙乾用

【治】(療)(藥性論云)除尸疰及胸脅逆氣百邪鬼魅(日華子云)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渴勞氣虛熱(補)(藥性論云)補虛(日華子云)潤肌膚添骨髓(衍義曰)益肺氣
【合治】合款冬花百部為散生薑烏梅煎服,療久嗽不瘥

草之草 - 紫草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腹腫脹滿痛以合膏療小兒瘡及面渣(音查)(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紫丹 紫芙(哀老切) 藐香莖赤節青二月有花紫白色秋結實亦白人家園圃或種蒔其根所以染紫也。

【地】(圖經曰)生碭山山谷及楚地,今處處有之(陶隱居云)襄陽南陽(道地)單州東京為勝
【時】(生)春生苗(採)三月取根
【收】陰乾
【用】根色赤者為好
【質】莖類威靈仙而粗壯
【色】紫
【味】苦
【性】寒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香
【主】透斑瘡利水道
【製】(雷公云)凡使須用蠟水蒸之,待水乾,取去頭,並兩畔髭細銼用,每修事紫草一斤,用蠟二兩,于鐺中熔熔盡,便投蠟水作湯用。

【治】(療)(圖經曰)治傷寒時疾發瘡疹不出並豌豆瘡(藥性論云)療惡瘡疹癬

草之草 - 前胡

無毒 植生

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時有白芽長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開白花與蔥花相類,八月結實根細青紫色,今 延將來者大與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黃而柔軟不同耳,今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師北地者,色黃白枯脆絕無氣味,江東乃有三四種,一種類當歸,皮斑黑肌黃而脂潤,氣味濃烈,一種色理黃白,似人參而細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烏頭,膚黑而堅,有兩三岐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然此皆非前胡也。

【地】(圖經曰)出陝西梁漢江淮荊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道地)吳中壽春及越衢婺陸等處皆好
【時】(生)春生苗(採)二月八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潤實者為好
【質】類北柴胡而柔軟
【色】黃褐
【味】苦
【性】微寒泄
【氣】氣味俱薄陰中之陽
【臭】香
【主】止痰嗽去寒熱
【助】半夏為之使
【反】畏藜蘆惡皂莢
【製】(雷公云)凡修事用刀刮去蒼黑皮並髭土了,細銼,用甜竹瀝浸令潤,於日中晒乾用之。

【治】(療)(圖經曰)下氣化痰(藥性論云)去熱實下氣並時氣內外俱熱(日華子云)去一切勞下一切氣止嗽破症結開胃下食通五臟及霍亂轉筋骨節煩悶反胃嘔逆氣喘安胎小兒一切疳氣
【禁】野蒿根為偽誤,服之令人反胃

草之草 - 敗醬

無毒, 叢生

(出神農本經)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以上朱字神農本經)除癰腫浮腫結氣風痺不足產後疾痛(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鹿腸 鹿首 馬草 澤敗 鹿醬 酸益

【苗】(圖經曰)葉似水莨及薇銜花黃根紫色叢生嗅如陳敗豆醬之氣故以為名耳(陶隱居云)葉似根似柴胡

【地】(圖經曰)生江夏川谷,今江東亦有之(道地)江寧府
【時】(生)春生苗(採)七月八月十月取根
【收】曝乾
【用】根
【質】根類柴胡
【色】紫
【味】苦鹹
【性】平微寒泄
【氣】味濃於氣,陰中之陽
【臭】臭
【主】癰腫風痺
【行】手厥陰經足少陰經
【製】(雷公云)凡使收得後便粗杵入甘草葉相拌對蒸從巳至未出焙乾去甘草葉取用

【治】(療)(藥性論云)除毒風痺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後諸病止腹痛除疹煩渴(日華子云)療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氣心腹痛破症結產前後諸疾催生落胞血暈排膿補 鼻洪吐血赤白帶下瘡痍疥癬丹毒(別錄云)蠷尿繞腰者煎汁塗之瘥
【合治】合薏苡仁附子治腹癰腹有膿者

草之草 - 白蘚

無毒 植生

(出神農本經)主頭風黃膽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以上朱字神農本經)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白羊蘚 白膻 金雀兒椒 地羊膻

【苗】(圖經曰)苗高尺餘,莖青葉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夏開花淡紫色似小蜀葵,根似蔓荊,皮黃白而心實,其氣膻似羊,故名地羊膻也。

【地】(圖經曰)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河中潤州皆有(道地)江寧府滁州蜀中
【時】(生)春生苗(採)四月五月取根,又云宜二月取瘥晚則虛惡
【收】陰乾
【用】根上皮
【質】類牡丹皮而白
【色】白
【味】苦鹹】(療)(圖經曰)鼠 巳有口膿血出者,煮汁服一升,當吐鼠子愈(藥性論云)去一切熱毒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髮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解熱黃酒黃谷黃勞黃(日華子云)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並一切風痺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

草之草 - 酸漿

無毒,附根子 植生

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其實立產(神農本經)

【名】醋漿 苦 (音針)寒漿

【苗】(圖經曰)苗似水茄而小葉亦可食實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皆赤黃色根似菹芹色白絕苦爾雅所謂 寒漿,郭璞注云:今酸漿草江東人呼為苦 是也。(衍義曰)苗如天茄子開小白花,結青殼熟則深紅,殼中子大如櫻,亦紅色櫻中,腹有細子如落蘇子,食之有青草氣,此即苦耽也。又一種三葉酸漿草,生人家園林亭檻中,著地開黃花,味酸,亦入藥用。

【地】(圖經曰)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今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五日取根
【收】陰乾
【用】葉根實
【色】莖青根白
【味】酸苦
【性】平寒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腥
【主】除熱催生泄水
【製】搗汁用

【治】(療)(陶隱居云)實小兒食之能除熱亦主黃病(別錄云)根搗汁治黃病
【合治】三葉酸漿草,陰乾為末,空心合酒下三錢匕,治婦人赤白帶下
○三葉酸漿草,淨洗研絞自然汁,合酒各一合令溫暖,空心服之,治卒患諸淋遺瀝不止,小便赤澀疼痛

草之草 - 鬱金香

無毒, 叢生

主蟲野諸毒心氣鬼疰鴉鶻等臭(名醫所錄)

【地】(圖經曰)陳氏云其香十二葉為百草之英,按魏略云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陳藏器云)鬱金香平入諸香藥用之說文鬱金芳草也。十二葉為貫將以煮之,用為瑩為百草之英,合而釀酒以降神也。

【地】(圖經曰)生秦國
【時】(生)春生苗(採)四月五月取莖葉
【收】曝乾
【用】花莖葉
【質】花類紅藍
【色】黃
【味】苦
【性】溫泄
【氣】氣濃于味,陽中之陰
【臭】香
【主】除一切臭

【治】(療)(陳藏器云)除心腹間惡氣鬼疰

一十二種陳藏器餘

兜納香味甘溫無毒,去惡氣,溫中除暴冷。廣志云生剽國,魏略曰大秦國出兜納香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西海諸山味辛平,無毒,主惡瘡腫 止痛生肌並入膏用燒之能辟遠近惡氣帶之夜行壯膽安神與茆香柳枝合為湯浴小兒則易長)
○風延母味苦寒無毒,小兒發熱發強驚癇寒熱熱淋解煩利小便明目,主蛇犬毒惡瘡癰腫黃膽並煮服之細葉蔓生纓繞草木南都賦雲風衍蔓延于衡皋是也。
○海藥云(謹按徐表南州記生南海山野中,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兒赤白毒痢蛇毒癉溪等毒一切瘡腫,並煎服只出南中諸無所出也。)
○耕香味辛溫無毒,主臭鬼氣調中生烏滸國南方草木狀曰耕香莖生細葉
○大瓠藤水味甘寒無毒,主煩熱止渴潤五臟利小便藤如瓠斷之水出生安南太康地記曰朱崖儋耳無水處種用此藤取汁用之
○海藥云(謹按太原記生安南朱崖上彼無水惟大瓠中有天生水味甘冷香美,主解大熱,止煩渴,潤五臟,利水道,彼人造飲饌皆瓠色)
○筋子根味苦溫無毒,主心腹痛,不問冷熱遠近,惡鬼氣注刺痛霍亂蠱毒暴下血腹冷不調,酒飲磨服,生四明山,苗高尺餘,葉圓濃光潤,冬不凋,根大如指亦名根子。
○土芋味甘寒,小毒,解諸藥毒生研水服當吐出惡物盡便止煮食之甘美不飢濃人腸胃去熱嗽蔓如豆根圓如卵 食後彌吐人不可食
○優殿味辛溫,去惡氣,溫中消食,生安南,人種為茹,南方草木,狀曰合浦,有優殿人種之,以豆醬汁食,芳香好味
○土落草,味甘溫,無毒,主腹冷疼氣 癖作煎酒亦搗絞汁溫服葉細長,生嶺南山谷土人服之
○KT 菜(豬孝切)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腹內久寒食飲不消令人能食字林曰KT 辛菜南人食之去冷氣
○必似勒,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胃閉不消食心腹脹滿生昆侖似馬藺子
○胡面莽味,甘溫,去 癖及冷氣止腹痛煮之,生嶺南,葉如地黃海蘊,味鹹寒,無毒,主癭瘤結氣在喉間下水生大海中細葉如馬尾似海藻而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