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燈續焰 | 清 潘楫 |
腸癰實熱,滑數可知。數而不熱,關脈芤虛。
微澀而緊,未膿當下。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腸癰者,腸內生癰也。大腸、小腸皆有之。大抵得之不節飲食、不適寒溫。或積垢瘀凝,或敗血留滯。壅塞不行,久郁化熱,久熱腐膿,而癰斯成矣。如小腹腫痞皮急,按之則痛,小便數如淋,或複自調,時或發熱,或自汗惡寒,身如甲錯。
外無熱,內無積聚而見上証者,皆腸癰之候也。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出。其脈數者,小便膿也。洪數、滑數者,大有膿也(宜薏苡附子敗醬散。)遲緊,或微澀而緊者,未有膿也。(宜大黃牡丹湯、萬氏桃仁承氣東加連翹、秦艽。入風者加防風。準繩蠟礬丸亦效。)鬱結成熱,其熱自實。熱實,則脈之滑數,不言可知。若數而無熱,則數為虛促之數,非熱所鼓。不惟不實,而與腹中相應之關脈,亦且芤虛矣。
雖見諸証,未必成膿。設的確有癰,亦瘀凝之血耳。蓋血瘀聚於腸腹,則流行之脈道中,反覺空虛,故脈芤也。若脈微澀而緊者,氣猶滯著斂實,未化膿也,下之足以蕩其留結之邪。若脈緊滑數,熱已沸湧消熔,膿已成也。下之反以奪其生新之力。即癰瘍未潰,宜瀉實。已潰,宜補虛義。
薏苡附子敗醬散 治腸癰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腸內有癰膿也。此方主之。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大黃牡丹湯 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過下,總以此方主之。
大黃(四兩) 牡丹皮(一兩) 桃仁(五十個)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萬氏治腸癰方桃仁承氣東加秦艽、連翹。(桃仁承氣湯見第二十。)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 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去骨) 桃仁(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不拘時服。
按此方藥品和平,其功且速,常治腹痛,或發熱,或脹滿不食,水道澀滯。產後多有此証。或月經欲行,或行後作痛尤效。
四聖散 一名神效栝蔞散。治腸癰,癰疽生於腦髭背腋,及便毒。服之神效。
生黃栝蔞(一枚,去皮) 粉草(四錢,研末) 沒藥(研末,三錢) 乳香(研末,一錢)
上用好紅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兩日服盡。大便順導惡物妙。
若干栝蔞,則用兩三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毒已結成,即膿化為水。毒未成,即於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度。
神仙蠟礬丸(見第七十四)
雲母膏 治一切癰疽瘡癤,折傷等証。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 白芷 沒藥 赤芍藥 肉桂 當歸 鹽花 菖蒲 麒麟 竭黃 白芨 芎 木香 龍膽草 白蘞 防風 濃朴 麝香 桔梗 柴胡 松脂 人參 蒼朮 黃芩 乳香 附子 茯苓 良薑 合歡皮(各五錢) 硝石 甘草 雲母(各四兩) 桑白皮 槐枝 柳枝 柏葉 水銀(以絹另包。待膏成,以手細彈在上,名養膏母)陳皮(各二兩) 清油(四十兩) 黃丹(二十兩)
上除雲母、硝石、麒麟竭、乳香、沒藥、麝香、鹽花、黃丹八味另研外,餘藥並細切,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候匝沸,乃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者三次,以藥黑色為度。去滓,再熬。後入丹與八味末,仍不住手以槐柳枝攪。滴水中成珠,不軟不硬為度。瓷器收貯。候溫,將水銀彈上。用時先刮去水銀,或服或貼,隨宜用之,其功甚大也。
排膿散 治腸癰小腹脹痛,脈滑數。或裡急後重,或時時下血。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金銀花 白芷 穿山甲(蛤粉炒) 防風 連翹 栝蔞(杵) 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若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加當歸、川芎。或為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