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八

明 龔信

腸?

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

夫腸?者,大便下血也。又謂腸風、臟毒是也。皆由飽食炙爆生冷酒色,並傷坐臥當風,榮衛氣虛,風邪冷氣進襲臟腑,因熱乘之,血滲腸間,腸風邪氣入臟。臟毒是臟中積毒,風則散之,熱則清之,寒則溫之,虛則補之,停滯則疏滌之。

腸風下血,必在糞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鮮,其脈必浮,宜敗毒散主之。臟毒下血,必在糞後,是名遠血。色黯而濁,其脈必沉滯,香連丸主之。臟寒下血無痛,脈沉微。經云︰陽虛陰必走,宜以薑、桂之類,溫則血歸經也。積熱下血,純下鮮血,甚則兼痛,脈洪數,宜三黃丸主之,或敗毒散加黃連。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所以其色清也;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所以其色濁。治腸風,以散風行濕藥;治臟毒,以清濕涼血藥。又要看其虛實、新久之不同,新者、實者宜降之,瀉之;虛者、久者宜升之,補之。故治法有所異也。

枳殼散 治大便下血。

枳殼(二兩,炒) 黃連(一兩) 槐花(五錢,炒) 地榆(五錢) 白芍(一兩) 甘草(二錢半)
上銼五劑,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當歸、生地黃、防風(各五錢)

海上方 治腸風下血,痔漏,脫肛。

絲瓜根經霜一二次,收採洗淨,夜露十餘宿,懸當風處陰乾,每服三五錢,銼散,水煎熱,去渣,滴香油如錢大,空心溫服。忌雞、燒酒,一日一服,即放。

乾柿散 治腸風、臟毒、腸 神效。

乾柿不拘多少,焙乾,燒存性。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槐黃丸(周後峰傳) 治腸風、臟毒、便血、痔漏,神效。

黃連(四兩,酒炒) 槐花(四兩,炒)
上為末,入豬大腸頭長一尺,內扎住,用韭菜二斤,水同煮爛,去菜用腸藥,搗爛,丸如梧子大。如濕加神曲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湯下。

解毒四物湯(京師傳)〔批〕(按此方治下血虛弱之劑) 治大便下血,不問糞前、糞後,腸風、臟毒等証。

當歸(酒洗,八分) 川芎(五分) 白芍(炒,六分) 生地黃(一錢) 黃連(炒,六分) 黃芩(炒,八分) 黃柏(炒,七分) 梔子(炒黑,七分) 地榆(八分) 槐花(炒,五分) 阿膠珠(六分) 柏葉(炒,六分)
上水煎,空心服。腹脹,加陳皮六分。氣虛,加人參三分,白朮三分,木香三分。腸風,加荊芥五分。
氣下陷,加升麻五分。心血不足,加茯苓六分。虛寒,加炒乾薑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