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五

明 龔信

諸瘡

隔蒜灸法 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撥引鬱毒,此從治之法也。

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濃,安瘡頭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換蒜複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或因瘡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之極也。

蔥熨法 治虛怯人肢體患腫塊,或作痛,或不痛,或風襲於經絡,肢體疼痛,或四肢筋攣骨痛,又治流注,跌撲傷損腫痛杖打,刺痛及婦人吹乳,乳癰陰証腹痛,手足厥冷。

蔥頭細切,杵爛炒熟,敷患處,冷則易之。再熨腫痛即止,其效如神。

豆豉餅 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

江西淡豆豉為末,唾作餅子如錢大,濃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于餅上,灸之,乾則易之。如背瘡用漱口水調作餅,複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能消其毒,如有不效者,氣血虛故也。

洪寶丹(西園公方) 治一切腫毒,散血消腫,治湯蕩火燒,金槍打撲,出血不止,如神。

天花粉(三兩) 白芷(二兩) 赤芍藥(二兩) 鬱金(一兩)
上為末,熱用茶調,冷用酒調塗患處,如衄血不止,水和塗後項上,最能絕血路。

隔紙膏(兩川叔傳) 治一切惡瘡腫毒頑瘡。

雞屎(炒,一兩) 松香(生,一兩) 百草霜(八錢) 雄黃(五分) 枯礬(四分)
上為末,香酒調,用傘紙貼患處,攤藥于紙上,再將原紙返展蓋住。

神捷膏(鄭中山傳) 治諸般頑瘡,及內外 瘡,久年不愈者。香油半斤,先煎,入黃蠟一兩,松香五錢,慢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候冷,加後藥。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輕粉(三錢) 血蠍(三錢) 孩兒茶(三錢) 枯礬(三錢)龍骨(火 ,三錢) 川椒(四錢)
上為細末,攪之煎膏內,瓷器收貯。若遇頑瘡,先用花椒、細茶、艾葉濃煎水,頻頻溫洗令淨。卻用油紙以封刺孔,比如瘡口大,俱刺遍傷,藥將孔面貼瘡上,一日換三次,二日後換一日一次,每換藥必須洗淨方貼,效。

斂瘡止痛生肌散(杜桐岡傳) 治諸瘡及癰疽、黃水、熱泡等瘡。

官粉(火 黃色,一錢) 黃柏(末,一錢) 黃連(末,五分)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孩兒茶(五分)
上為末,摻患處。

散解毒(黃賓江傳) 治諸瘡腫毒,並喉閉、赤眼暴發疼痛。

雄黃(三錢) 白硼砂(三錢,銅杓微火炒) 膽礬(六錢,打碎,先炒白色,再炒紫色)
上共為細末,治瘡,或將燒酒,或吐津抹濕瘡上,將末藥著指磨上,立消。治眼用津抹濕眼胞,將藥抹之,立消。喉閉,吹喉中。

追風解毒湯(兩川叔傳) 治血風瘡,並濕熱生霉,其形如釘高起寸許者。

連翹 黃芩 梔子 黃柏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全蠍 僵蠶 蒺藜 金銀花 威靈仙 歸尾 赤芍 甘草
上銼,各等分,水煎服。

寸金黃(劉甘泉傳) 治一切紅腫熱毒瘡癤。

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 皮硝 青黛 白礬 五倍子
上各等分為末,雞清調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