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解

清 葉桂

卷三 果部

【蓮子】

氣平澀。味甘,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去心炒)

蓮子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陰心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脾者五臟之中也。甘平益脾。所以補中。心者神之居也。芳香清心。所以養神。脾為萬物之母。後天之本。肺主周身之氣。先天之源。甘平益脾肺。所以益氣力。心為十二官之主。主安則十二官俱安,而百病皆除也。久服輕身耐老者。益氣和血之功。不飢延年者補脾養神之力也。

製 方:

石蓮子蒸熟蜜丸。不飢清心寧神。同白茯。治遺精。同川蓮、木香、陳米。治噤口痢。同川蓮、白芍、扁豆、葛根、升麻、紅曲、甘草、滑石、烏梅丸。治痢如神。同馬豆末。治脾虛不食。

【陳皮】

氣溫。味苦辛,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陳皮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辛無毒。得地南西火金之味。入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主氣。氣常則順。氣變則滯。滯則一切有形血食痰涎。皆假滯氣而成瘕。瘕成則肺氣不降而熱生焉。陳皮辛能散。苦能泄。可以破瘕清熱也。苦辛降氣。又主逆氣。飲食入胃。散精於肝。溫辛疏散。肝能散精。水穀自下也。肺主降。苦辛下泄,則肺金行下降之令,而下焦臭濁之氣。無由上升。所以去臭而下氣也。心為君主。神明出焉。味苦清心。味辛能通。所以通神也。

製 方:

陳皮留白和中。去白消痰理氣。同朮補脾。同甘草補肺。同補氣藥補氣。同破氣藥破氣。同消痰藥去痰。同消食藥化食。各從其類以為用也。同人參、首烏、桂枝、歸身、薑皮。治三日瘧寒多。同白蔻、生薑、藿香、半夏。治寒痰。同白茯、甘草、半夏。名二陳湯。治痰症。同生薑。治噦。同藿香。治霍亂吐瀉。同薑汁焙末。同棗煎。治脾瘧。去白為末。麝香調酒下。治乳癰初發。鹽湯泡。刮去白。同甘草丸。治痰涎上泛。同白朮丸。名寬中丸。治脾虛脹滿。不思飲食。

【青皮】

氣溫。味辛苦,無毒。主氣 。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青皮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苦無毒。得地西南金火之味。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其主氣 者。味辛入肺。肺主氣,而辛溫能通也。下食者。飲食入胃。散精於肝。氣溫入肝。肝能散精。食自下也。辛能散。溫能行。積者破而結者解矣。肝主升。肺主降。升而不降。氣膈於右。降而不升。氣膈於左。溫可達肝。辛苦泄肺,則升降如而膈氣平矣。

製 方:

青皮同人參、鱉甲。治瘧母。同枳殼、肉桂、川芎。治左脅脹滿痛。

【大棗】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心腹者。太陰經行之地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陽形氣不足者。宜調以甘藥。大棗味甘。可以調不足,故主心腹邪氣。外為陽。內為陰。陰和則中安。甘平益陰。所以安中。脾者陰氣之原也。胃者陽氣之原也。甘平益陰,故養脾氣。陰和則陽平,故平胃氣。中氣不足,則九竅不通。甘能滿中。中氣足。九竅通也。十二經者。三陰三陽也。

脾胃者。陰陽之原也。大棗養脾氣。平胃氣,則十二經無不助矣。肺主氣而生津液。氣平益肺。所以主少氣少津液也。肺主一身之氣。脾統一身之血。甘平益脾肺。身中氣血和。自無不足之症矣。血氣足則神安。所以定大驚。脾主四肢。味甘益脾。脾氣充。四肢自輕。甘平解毒,故和百藥。肺氣充。脾血足。所以輕身延年也。

製 方:

大棗同小麥、甘草。名甘草小麥湯。治婦人臟燥。無故悲啼。

【芡實】

氣平澀。味甘,無毒。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炒)

芡實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脾為濕土而統血。濕邪傷於下,則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痺。芡實甘平,則益脾肺。肺通水道則濕行。脾和則血活,而痺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補中。暴疾多屬於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實味甘屬土,而生於水。所以製火而主暴疾。腎藏精。肺為金而腎為水。氣平益肺。肺氣旺則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氣升。氣平益肺。肺氣降。升降如,則天清地寧。養之以剛大,而志強矣。味甘益脾。脾統血。目得血則明。耳得血則聰,故令耳目聰明也。久服氣平益肺。肺氣充則身輕。味甘益脾。脾血旺耐老不飢也。肺脾氣血充足。神仙有自來矣。

製 方:

芡實同金櫻子丸,補下元虛。同白茯、秋石、蓮肉、棗肉丸。治便數遺精。

【木瓜】

氣溫。味酸,無毒。主濕痺腳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木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氣溫升達。味酸收斂。一直一曲。曲直為木。入足厥陰肝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肝主筋。濕傷筋。筋攣則痺。木瓜溫能散濕。酸能舒筋,故主濕痺。腳氣者濕侵肝絡也。酸能滋肝。溫能散濕,故亦主之。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者。肝屬木。木邪乘土。上吐下泄。肝主筋。筋熱短縮而為之轉也。木瓜入土以瀉木。木平筋自舒。所以主之也。

製 方:

木瓜同桑皮、大棗。治霍亂轉筋。同歸身、牛膝、石斛、續斷、白芍、陳皮。治血虛轉筋。同苡仁、白茯、白朮、五加皮、石斛、萆薢、黃柏。治腳氣。專為末。治楊梅結毒。

【烏梅】

氣平。味酸,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烏梅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肺主氣。氣平則降。所以下氣。肝屬木。木苦火炎。逆於胸中,則熱而煩滿。烏梅味酸。能收浮熱。吸氣下行。所以止煩滿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氣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體屬脾。脾為土。肝木克土則痛。味酸則斂。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則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則潤。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蝕惡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與肉也。

製 方:

烏梅作湯。治火炎頭痛。同豆豉、甘草、生薑、童便。治勞瘧。同川蓮丸。治赤痢。專燒灰。敷治 肉。

【枇杷葉】

氣平。味苦,無毒。主卒 不止。下氣。(火炙刷盡毛)

枇杷葉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暴病屬火。火炎上逆。 而不止。 者噦也。味苦清心火。所以主之。肺主氣。氣熱則上逆。氣平降肺氣。所以下氣也。

製 方:

枇杷葉同麥冬、五味、白芍、甘草。治卒 不止。同蘇梗、前胡、丹皮、花粉、五味、木瓜。治氣逆不下。

【龍眼肉】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蠱毒。去三蟲。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圓肉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中有升。陰也。脾者五臟之原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圓肉味甘益脾。脾健運則五臟皆充,而邪氣不能容矣。腎藏志。腎者水藏也。圓肉氣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水滋而志安。味甘益脾。脾補則食自進。甘能解毒,故除蠱。三蟲濕熱所化也。氣平益肺。肺金藏也。肺益則清肅之令行。水道通。濕熱下逐,而蟲去矣。久服氣平益肺。味甘益脾。脾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氣足生精,而陰氣獨強。心肝腎俱滋矣。肝藏魂。肝滋血藏,故魂強而目明。腎滋水旺,則身輕而耳聰。心滋血潤。血色華面。所以不老。心靈通達。所以神明也。

製 方:

圓肉同生地、天冬、麥冬、丹參、柏仁、遠志、蓮肉、五味、茯神、人參,補心安神。

【山楂子】

氣冷。味酸,無毒。煮汁服。止水痢。沐頭洗身。治瘡癢。

山楂氣冷。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不散精,則滯而成痢。山楂味酸益肝。肝能散精,則滯下行。氣冷益肺。肺氣通調,則水穀分而痢止矣。沐頭者。山楂消滯能去垢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瘡癢肺熱也。氣冷清肺。所以洗之也。

製 方:

山楂同礬紅、川蓮、紅曲。消肉積。同紅曲、麥芽、陳皮、白朮、肉果、濃朴、砂仁。消食積。同小茴丸。治疝氣。

【杏仁】

氣溫。味甘。有小毒。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湯泡去皮尖雙仁者大毒勿用)

杏仁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杏果本苦,且屬核仁而有小毒,則稟火性。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升。陽也。肺為金藏。氣上逆乘肺則咳。肺苦氣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火結於喉。閉而不通,則為喉痺。雷鳴者。火結痰雍聲如吼也。杏仁溫能散結。苦能下泄。甘可緩急。所以主之也。杏仁味苦製肺。製則生化,則肺金下行。所以下氣。肝藏血。血溫則流行,故主產乳。血既流行。瘡口亦合,故又主金瘡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沖犯心君矣,故為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稟火土之氣味。能益心陽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雙仁則失其常。所以能殺人也。

製 方:

杏仁同白芍、甘草、北味、蘇梗、百合、款冬。治火逆氣喘。專一味。消狗肉積。

【桃仁】

氣平。味苦甘,無毒。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蟲。(雙仁者大毒)

桃仁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甘無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心主血。脾統血。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灌溉乎五臟者也。一有凝滯。非瘀即閉矣。至有形可征即成症。假物成形則成瘕。蓋皆心脾不運故也。桃仁甘以和血。苦以散結,則瘀者化。閉者通,而積者消矣。桃為五木之精。能鎮辟不祥。所以主邪氣。稟火之苦味。所以殺小蟲也。

製 方:

桃仁同大黃、朴硝、甘草、桂枝。名桃仁承氣湯。治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