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解

清 葉桂

卷三 木部

【枸杞子】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枸杞子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五內者五臟之內也。邪氣者邪熱之氣也。蓋五內為藏陰之地。陰虛所以有熱邪也,其主之者。苦寒清熱也。心為君火。腎為寒水。水不製火。火爍津液,則病熱中消渴,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熱。氣寒可以益水也。水益火清。消渴自止,其主周痺風濕者。痺為閉症。血枯不運,而風濕乘之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濕滅也。杞子苦寒益血。所以治痺。久服苦益心。寒益腎。心腎交,則水火寧而筋骨堅。筋骨健則身自輕。血足則色華。所以不老。耐寒暑者。氣寒益腎。腎水足可以耐暑。味苦益心。心火寧可以耐寒也。

製 方:

杞子同五味。治疰夏。同熟地、白茯、白朮。治腎虛目暗。

【金櫻子】

氣平。味酸澀無毒。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金櫻子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澀無毒。得地東生西收金木之味。入足厥陰肝經。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俱降。陰也。十劑云:澀可去脫。脾泄下痢。大腸不禁也金櫻子味酸澀。所以固脫也。小便氣化乃出。金櫻子氣平益肺。肺氣足以收攝,則小便利自止。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所以疏泄。肝散之也。金櫻子味酸斂肝。肝不疏泄。精氣自澀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氣。氣充所以輕身也。

製 方:

金櫻子同芡實丸。名水陸丹。益氣補真。煎膏。丸杜仲末。治腎泄。

【杜仲】

氣平。味辛,無毒。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鹽水炒)

杜仲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潤澤之金味。專入手太陰肺經。氣味升多于降。陰也。腰者腎之腑。膝者腎所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中者陰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陰足而補中也。初生之水謂之精。天一之水也。杜仲入肺。肺主氣而生水。所以益精氣。精氣益則肝有血以養筋。腎有髓以填骨。所以筋骨堅也。肺主氣。辛平益肺,則氣剛大。所以志強。陰下者即篡間。任脈別絡也。癢濕者濕也。杜仲辛平潤肺,則水道通而濕行也。小便氣化乃出。有餘瀝氣不收攝也。杜仲益肺氣。氣固則能攝精也。久服辛平益氣。氣充則身輕。辛潤滋血。血旺則耐老也。鹽水炒則入腎。醋炒則入肝。以類從也。

製 方:

杜仲同續斷、砂仁。治胎前雜症。同續斷、山藥糊丸。治頻墮胎。專一味酒炒丸。治腰背痛。

【茯苓】

氣平。味甘,無毒。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茯苓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平味和。降中有升。陰也。胸者肺之分也。脅者肝之分也。肝主升而肺主降。肺金不足則氣不降。肝木有餘則氣上逆。逆於肝肺之分,故在胸脅間也。茯苓入肺。氣平則降。味甘可以緩肝。所以主之。脾為土。肺為金。脾肺上下相交,則五臟皆和。位一身之天地矣。若脾肺失中和之德,則憂恚驚邪恐悸。七情乖戾於胸。發不中節而為病。茯苓味甘和脾。氣平和肺。脾肺和平。七情調矣。心下脾之分也。濕熱在脾則結痛。濕熱不除,則流入太陽而發寒熱。鬱於太陰而煩滿。濕乘肺金而咳逆。茯苓甘平淡滲。所以能燥脾伐水清金。治以上諸症也。人身水道不通,則火無製,而口焦舌乾矣。茯苓入肺。以通水道。下輸膀胱,則火有去路,故止口舌乾焦。水道通。所以又利小便也。肝者魂之居也,而隨魂往來者神也。久服茯苓,則肺清肅,故肝木和平,而魂神安養也。不飢延年者。脾為後天之本。肺為元氣之腑。脾健則不飢。氣足則延年也。

製 方:

白茯同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山藥、扁豆、白芍。治脾虛。同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治咳而吐。同二朮、澤瀉、車前、白芍、陳皮、木瓜、豬苓。治水腫。同陳皮、半夏、甘草、人參、枳殼、川芎、白芍、歸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蘇葉、生薑、大棗。名茯苓補心湯。治火鬱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茯神】

氣平。味甘,無毒。主辟不祥。療風眩風虛。五勞口乾。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安魂魄。養精神。

茯神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平味和。降中有升。陰也。茯神味甘氣平。得中正之氣味。和脾肺。位一身之天地。所以能辟不祥也。諸風皆屬肝木。木虛則風動而眩,其主之者。味甘性緩。可以益肝傷。氣平清金。可以定風木也。五勞。五臟勞傷其神也。五勞神傷,則陰火動而口乾矣。茯神甘平。安神,故止口乾。驚悸多恚怒善忘。皆心腎不交,而肝木不寧之症。茯神氣平益肺。肺氣下降,則心亦下交。味甘益脾。脾氣上升,則腎亦上交。蓋天地位則水火寧。土金實則風木定。五行相製之道也,其開心益智者。皆氣平益肺之功。肺益,則水道通而心火有製。所以心神開朗而光明。肺益,則金生腎水。所以伎巧出而智益也。肝者魂之居。肺者魄之處。茯神氣平益肺。肺寧肝和,故安魂魄。精者陰之華。神者陽之靈。茯神味甘益脾。脾和則飲食納,而精神得所養也。

製 方:

茯神同沉香丸。名朱雀丸。治心神恍惚。專為末。艾湯服。治心孔有汗。及心虛夢泄白濁。

【松花】

氣溫。味甘,無毒。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松花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其主潤心肺者。飲食入胃。脾氣散精。輸於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於心肺。所以潤心肺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之陰氣也。風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脾統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釀酒者。清香芳烈。宜於酒也。

製 方:

松花同山藥、白芍、甘草、茯苓。治泄瀉。同紅曲、山藥、北味、肉蓯蓉、白芍、杜仲。治腎泄。專浸酒。治頭旋腦腫。

【山茱萸】

氣平。味酸,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痺。去三蟲。久服輕身。(去核)

山萸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心下脾之分也。脾之邪。肝木之邪也。肝木血少氣亢,則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矣。山萸味酸入肝。益肝血而斂肝氣,則心下之寒熱自除也。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山萸氣平益肺。肺主皮毛而司水道。水道通調,則皮毛疏理,而寒濕之痺瘳矣。三蟲者濕熱所化也。濕熱從水道下行,則蟲亦去也。久服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肝者敢也。生氣生血之臟也。所以身輕也。

製 方:

山萸同人參、五味、牡蠣、益智。治老人小便淋瀝及遺尿。同菖蒲、甘菊、生地、黃活B 五味。治腎虛耳聾。同杜仲、牛膝、生地、白膠、山藥。治腎虛腰痛。同生地、山藥、丹皮、白茯、澤瀉、柴胡、白芍、歸身、五味。名滋腎清肝飲。治水枯木亢之症。同杜仲。治肝腎俱虛。

【柏子仁】

氣平。味甘,無毒。主驚悸。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

柏仁 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陰心經。氣升味和。陽也。心者神之舍也。心神不寧,則病驚悸。柏仁入心。驚者平之。氣平。平驚悸也。益氣者。氣平益肺氣。味甘益脾氣。滋潤益心氣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風息而脾健運。濕亦下逐矣。蓋太陰乃濕土之經也。五臟藏陰者也。脾為陰氣之原。心為生血之臟。肺為津液之腑。柏仁平甘益陰。陰足則五臟皆安矣。久服甘平益血。令面光華。心為君主。主明則十二官皆安。耳目聰明矣。味甘益脾。不飢不老。氣平益肺。輕身延年也。

製 方:

柏仁同松仁、麻仁。治老人虛閉。同白朮、生地、棗肉丸。治心脾虛。

【酸棗仁】

氣平。味酸,無毒。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濕痺。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炒研)

棗仁氣平。稟天秋斂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氣味俱降。陰也。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陰心包絡脈起之處。腹者中脘之分。足厥陰肝經行之地。心包絡主熱。肝主寒。厥陰主散。不能散則寒熱邪結氣聚矣。棗仁味酸。入厥陰。厥陰和,則結者散也。四肢者手足也。兩厥陰經行之地也。酸痛濕痺。風濕在厥陰絡也。棗仁味酸益血。血行風息。氣平益肺。肺理濕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絡者。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經也。肝者生生之臟。發榮之主也。久服棗仁,則厥陰陰足。所以五臟皆安。氣平益肺。所以輕身延年也。

製 方:

棗仁同茯神、遠志、麥冬、石斛、五味、圓肉、人參。治驚悸。同生地、白芍、麥冬、五味、圓肉、竹葉。治自汗。同茯神、人參。治盜汗。同人參、茯神、白朮、甘草。治振悸不眠。同知母、茯神、甘草。名酸棗仁湯。治虛煩不眠。

【女貞子】

氣平。味苦,無毒。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女貞子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中者陰之守也。五臟者藏陰者也。女貞氣平益肺。肺為津液之化源。所以補中而臟安也。心者神之居。肺者水之母。入心肺而益陰。陰足氣充。氣充神旺精生。所以主養精神也。氣失其平則為病。女貞氣平。肺主氣。氣得其平。百病皆除矣。人身有形之皮肉筋骨。皆屬陰者也。女貞平苦益陰,則肌肉自豐。筋骨自健也。心者生之本,其華在面。肺者氣之源。氣足則身輕。血華故不老也。

製 方:

女貞同甘菊、生地、杞子、蒺藜。治目昏暗。搗汁熬膏。埋地中七日。點風熱赤眼。

【肉桂】

氣大熱。味甘辛。有小毒。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 。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肉桂氣大熱。稟天真陽之火氣。入足少陰腎經,補益真陽。味甘辛。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有小毒,則有燥烈之性。入足陽明燥金胃、手陽明燥金大腸。氣味俱升。陽也。肉桂味辛得金味。金則能製肝木。氣大熱。稟火氣。火能製肺金。製則生化,故利肝肺氣。心腹太陰經行之地。寒熱冷疾者。有心腹冷疾而發寒熱也。氣熱能消太陰之冷。所以愈寒熱也。霍亂轉筋。太陰脾經寒濕症也。熱可祛寒。辛可散濕。所以主之。經云:頭痛巔疾。過在足少陰腎經。腰者腎之腑。腎虛則火升於頭,故頭痛腰痛也。肉桂入腎。能導火歸原。所以主之。辛熱則發散,故能汗出。虛火上炎則煩。肉桂導火。所以主止煩也。腎主五液。寒則上泛。肉桂溫腎。所以止唾。辛甘發散。疏理肺氣,故主咳嗽鼻 。血熱則行。所以墮胎。肉桂助火。火能生土。所以溫中。中者脾胃也。筋者肝之合也。骨者腎之合也。甘辛之味,補益脾肺。製則生化。所以充肝腎而堅筋骨也,其通血脈理疏不足者。熱則陽氣流行。所以血脈通而理疏密也。宣導百藥無所畏者。藉其通行流走之性也。久服神仙不老者。辛熱助陽。陽明故神。純陽則仙而不老也。

製 方:

肉桂同人參、炮薑、附子。治中寒腹痛。同薑黃、枳殼、甘草、生薑、大棗。治左脅痛脹。同當歸、牛膝。治冬月產難。產門不開。同黃柏、知母丸。名滋腎丸。治小便不通。

【桂枝】

氣溫。味辛,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桂枝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肺為金藏。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下降,而病上氣咳逆矣。桂枝性溫溫肺。肺溫則氣下降,而咳逆止矣。結氣喉痺吐吸者。痺者閉也。氣結於喉。閉而不通。但吐而不能吸也。桂枝辛溫散結行氣,則結者散而閉者通。不吐而能吸也。辛則能潤,則筋脈和而關節利矣。中者脾也。辛溫則暢達肝氣,而脾經受益。所以補中。益氣者肺主氣。肺溫則真氣流通而受益也。久服通神輕身不老者。久服則心溫助陽。陽氣常伸而靈明。陽盛而身輕不老也。

製 方:

桂枝同白芍、甘草、生薑、大棗。名桂枝湯。治中風。同白芍、甘草、飴糖、生薑、大棗、黃。名黃耆建中湯。治陰血不足。

【吳茱萸】

氣溫。味辛。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除濕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泡焙用)

吳萸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燥烈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中者脾也。太陰經也。肺主氣。亦太陰也。氣溫則肺令下行,而太陰亦暖。所以溫中下氣也。寒邪客於胸腹,則真氣不通而痛矣。辛溫則流行和散。所以止痛也。辛溫暖肺。肺氣通行,則水道通調,故又除濕。血泣則成痺。肝藏血。血溫則活,故主血痺。辛溫為陽,則能發散,故逐風邪。肺主皮毛而司腠理。辛溫疏散。腠理自開。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下降,而火反上逆。咳逆寒熱之症生焉。吳萸辛溫暖肺。肺氣下降,而寒熱咳逆之症自平也。

製 方:

吳萸同人參、生薑、大棗。名吳萸湯。治嘔涎頭痛。同陳皮、附子。治腎氣上噦。同川連、白芍丸。治痢。同炮薑末湯服一錢。治食已吞酸。同肉桂、炮薑丸。名和中丸。治寒腹脹。

【丁香】

氣溫。味辛,無毒。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齒疳 。能發諸香。

丁香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

氣味俱升。陽也。丁香味辛入肺。芳香而溫。肺太陰也。脾亦太陰。肺暖則太陰暖,而脾亦溫。肺與大腸為表裡。大腸屬胃。所以主溫脾胃也。霍亂。太陰寒濕症也。氣壅而脹。肝邪乘土也。丁香辛溫,故能散太陰寒濕。平厥陰脹氣。所以主之也。風氣通肝。風毒諸腫。風兼濕。濕勝而腫也。丁香氣溫。可以散肝風。味辛可以消濕腫也。齒疳 。陽明濕熱生蟲也。太陰與陽明為一合。丁香辛溫太陰,則太陰為陽明行濕熱,而齒疳 愈也。能發諸香者。丁香氣味辛溫,而有起發之力也。

製 方:

丁香同白蔻、藿香、陳皮、濃朴、砂仁。治寒霍亂。同陳皮、薑汁糊丸。治小兒虛寒吐瀉。同半夏、薑汁丸。治小兒寒濕吐瀉不止。

【蜀椒】

氣溫。味辛。有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痺痛。下氣。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

蜀椒氣溫。稟天春暖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其主邪氣咳逆者。氣溫入肝。可以散邪。味辛入肺降氣。可以止咳逆也。中者太陰脾也。蜀椒入肺。肺亦太陰。肺溫脾亦溫也。骨節皮膚肝肺之合也。蜀椒氣溫。可以散寒。味辛可以祛濕。所以主死肌痺痛也。肺主氣。肺溫則下降之令行。所以下氣。久服辛溫活血。髮者血之餘。所以頭不白也。辛溫益陽。陽氣充盛。所以身輕增年也。

製 方:

蜀椒炒去汁。搗取紅末一斤。生地取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丸。名椒紅丸。治元臟傷憊。同蒼朮醋糊丸。治餐泄不化。(椒目)同巴豆、菖蒲、松脂、黃蠟為梃。納耳中。一日一易。

治耳聾神效。

【沉香】

氣微溫。味辛,無毒。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沉香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沉香辛溫而香燥。入肝散風。入肺行水。所以療風水毒腫也。風水毒腫。即風毒水腫也。肺主氣。味辛入肺,而氣溫芳香。所以去惡氣也。

製 方:

沉香同人參、菖蒲、遠志、茯神、棗仁、生地、麥冬。治思慮傷心。同木香、藿香、砂仁。

治中惡腹痛。辟惡氣。同蘇子、橘紅、枇杷葉、白蔻、人參、麥冬。治胸中氣逆。

【烏藥】

氣溫。味辛,無毒。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烏藥氣溫。稟天春暖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肺者手太陰經。主氣合皮毛而為外固者也。肺氣不虛,則外邪無從而入。正氣不傷,則外邪不能為害。心腹太陰經行之地。中惡而心腹痛。太陰正氣不能祛邪也。烏藥味辛而溫。溫能行。辛能散。所以主之。辛溫為陽。陽能破陰,故主蠱毒疰忤鬼氣也。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之能散。全賴辛溫之陽以行之也。烏藥辛溫助肝。所以消食。疫瘴之邪。皆因濕熱釀成。辛溫條達。可消濕熱抑塞之氣。所以主之。膀胱腎間冷氣。寒水之氣也。攻沖背膂。從陰位來而犯陽也。烏藥辛溫助陽。陽之所至。陰寒自退,且背膂太陰肺所主也。氣溫入肝。肝藏血。味辛入肺。肺主氣。辛溫走泄。所以主婦人血氣凝滯也。小兒腹中諸蟲。皆濕熱所化。辛溫則具上達下泄之性。所以能去諸蟲也。

製 方:

烏藥同人參、沉香、檳榔。各磨汁名四磨湯。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息。同沉香、人參、甘草末。名烏沉散。治一切氣。一切冷。一切痛。及中惡吐瀉轉筋。疰忤鬼氣疫瘴。

【降真香】

氣溫。味辛,無毒。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

降香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燒之能降天真氣。所以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也。小兒帶之能辟惡氣者。氣溫味辛。辛溫為陽。陽能辟惡也。色紅味甜者佳。

製 方:

降香同白芍、甘草、北味、丹皮、白茯、生地。治怒氣傷肝吐血。多燒能祛狐媚,為末。

治刀傷血出不止。

【蘇方木】

氣平。味甘鹹,無毒。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水煮五兩。取濃汁服。

蘇木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鹹無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味甘入脾。脾統血。味鹹走血。所以破血也。產後血脹悶。煮汁五兩服。破血之功也。

製 方:

蘇木同澤蘭、生地、人參、小便、益母、牛膝、黑豆。治產後血暈。同人參名參蘇飲。

治產後氣喘。面黑欲死。

【蔓荊子】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筋骨間。寒熱濕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久服輕身耐老。

蔓荊子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太陽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腎之合也。蔓荊寒可清熱。苦可燥濕。濕熱攘,則寒熱退而拘攣愈矣。氣寒壯水。味苦清火。火清則目明。水壯則齒堅。齒乃腎之餘也。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苦味清火。所以九竅皆利也。白蟲濕熱所化。苦寒入膀胱以瀉濕熱。所以去白蟲也。久服輕身者祛濕之功。耐老者壯水之力也。

製 方:

蔓荊子同甘菊、荊芥、黃芩、烏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頭風。目將損者。

【桑皮】

氣寒。味甘,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絕脈,補虛益氣。(焙)

桑皮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降味和。陰也。中者中州脾也。脾為陰氣之原。熱則中傷。桑皮甘寒,故主傷中。五勞者。五臟勞傷真氣也。六極者。六腑之氣虛極也。臟腑俱虛。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氣而補不足。寒以清內熱而退火邪。邪氣退而脾陰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豐而勞極愈矣。崩中者血脫也。脈者血之腑。血脫故脈絕不來也。脾統血而為陰氣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絕脈也。火與元氣。勢不兩立。氣寒清火。味甘益氣。氣充火退。虛得補而氣受益矣。

製 方:

桑皮同白芍、苡仁、木瓜、白茯、陳皮、赤小豆。治水腫如神。同白芍、沙參、枸杞、黃、甘草、北味。治虛勞。同糯米末。米飲下。治吐血咳嗽。桑皮一味。治皮水。

【桑葉】

氣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熱。出汗。

桑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外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除寒熱。汗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製 方:

桑葉同黃耆、歸身。治血虛身熱無汗。同附子、黃耆。治裡氣虛寒。表邪末盡。同脂麻丸。名桑麻丸。治血痺。

【槐花】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皮膚風熱。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炒研用。

槐花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肺與大腸為表裡。五痔大腸之火症也。槐花味苦清心。所以主之。火鬱于心則痛。氣平能清。味苦能泄。所以主之也。眼赤。肝有實火也。實則瀉其子。味苦清心。心乃肝之子也。腹太陰經行之地。臟即大腸。肺之合也。味苦可以殺蟲。所以主之也。皮膚肺之合也。平能清風。苦能泄熱。所以主之。腸風下血。大腸火也。赤白痢。大腸濕熱也。味苦者能清。所以並炒研服也。

製 方:

槐花同荊芥。治下血。同牡蠣末。治白帶。

【黃柏】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鹽水炒)

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五臟六腑。心為君主。心屬火。結熱。火氣結也。味苦泄熱。所以主之。黃膽。胃經濕熱之症。腸痔。大腸火結之病。泄痢。大腸濕熱之症,其主之者。黃柏入腎。腎者胃之關。大腸腎所主也。氣寒能清。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諸症也。漏下赤白。胎漏下血及赤白帶也。一因血熱妄行。一因濕熱下注。黃柏入腎。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主之。陰陽蝕瘡。陰戶傷蝕成瘡也。諸瘡皆屬心火,其主之者。苦寒瀉火也。

製 方:

黃柏同知母。滋陰降火。同茅朮。除濕清熱。治痿要藥。同細辛。瀉膀胱火。用蜜炙成末。煨大蒜丸。治妊娠下痢白色。同木瓜、白茯、二朮、石斛、生地。治痿。同白芍、甘草。治火熱腹痛。

【山梔仁】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 鼻。白癩赤癩。瘡瘍。(炒黑用)

山梔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五內者。五臟之內也。五臟為陰,其邪氣乃陽邪也。山梔苦寒清陽。所以主之。胃為陽明。胃中熱氣。燥熱之氣也。氣寒。稟冬寒之水氣。所以除燥熱也。心主血,其華在面。面赤色。心火盛也。苦味清心。所以主之。鼻屬肺。肺為金。金色白。心火乘肺。火色赤,故鼻紅。成酒 鼻,其主之者。入心清火也。癩者麻皮風也。膀胱主表。心火鬱於膀胱寒水經,則濕熱成癩也。白者濕也。赤者火也。山梔入心與膀胱。苦寒可以燥濕熱。所以主之也。瘡瘍皆屬心火。苦寒清心,故主瘡瘍也。

製 方:

梔子同桑皮、黃芩、甘草、桔梗、五味、干葛。治酒 鼻。同連翹、麥冬、竹葉、燈心、川連、甘草。瀉心經有餘之火。

【琥珀】

氣平。味甘,無毒。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氣。消瘀血。通五淋。

琥珀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色赤專入血分。五臟藏陰者也。血有所凝,則五臟為之不安。琥珀甘平和血,故安五臟也。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魄陰而魂陽也。琥珀氣平入肺。肺主氣。味甘入脾。脾統血。質堅有鎮定之功。所以入肺脾而定魂魄也。魂魄定則神氣內守,而精魅邪鬼不得犯之。所以云能殺鬼魅也。氣平則通利。味甘則緩中。所以能消瘀血也。氣平入肺。肺通水道。所以治五淋。

製 方:

琥珀同乳香、沒藥、延胡索、干漆、鱉甲為末。治產後血暈。同丹砂、滑石、竹葉、木通、麥冬。治心火小便閉。

【豬苓】

氣平。味甘,無毒。主 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

豬苓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其主 瘧者。蓋主太陰嘔吐之濕瘧也。豬苓入脾肺以化氣,則濕行而瘧止也。蠱疰不祥。皆濕熱之毒。甘平滲利。所以主之。肺主氣。氣平益肺。肺氣化及州都,則水道利。所以利水。久服則味甘益脾。脾統血。血旺故耐老。氣平益肺。肺主氣。氣和故身輕也。

製 方:

豬苓同白茯、澤瀉、滑石、阿膠。名豬苓湯。治傷寒口渴。及嘔而思水。

【枳實】

氣寒。味苦,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麩炒)

枳實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陽相火三焦。氣味俱降。陰也。太陽主表。經行身表,為外藩者也。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皮毛患大麻風也,其主之者。枳實入太陽。苦寒清濕熱也。小腸為寒水之經。丙火之腑。寒熱結者。寒熱之邪結於小腸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結也。小腸為受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則滯而成痢。枳實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陰脾主肌肉。乃濕土之臟也。土濕則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實入小腸膀胱。苦寒濕熱。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長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則陰足,而五臟皆安也。益氣者。枳實泄滯氣,而正氣受益也。輕身者。邪去積消,則正氣流通而身輕也。

製 方:

枳實同白朮。名枳朮湯。治心下堅。水飲痞滿。同白芍。治產後腹大滿痛。同川芎、甘草。

治左脅痛脹。

【枳殼】

氣微寒。味苦酸,無毒。主風癢麻痺。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麩炒)

枳殼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酸無毒。得地東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陽相火膽經、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氣味俱降。陰也。太陽經行身表。附皮毛而為衛者也。太陽為寒水。風入寒水,則風濕相搏。風癢麻痺矣,其主之者。酸可治風。苦可燥濕也。關節皆筋束之。太陽主筋所生病。苦寒清濕熱,故利關節也。勞則傷少陽之氣。於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殼味酸。可以平少陽。味苦可以瀉相火。火息木平而咳止矣。背膊。太陽經行之地。火熱鬱于太陽,則背膊悶倦。苦寒下泄。可以瀉火熱也。手厥陰經起於胸中。厥陰為相火。火炎胸中,則痰涎滯結。枳殼寒可清火。苦可以泄胸膈之痰也。入小腸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脹滿。風為陽邪。入大腸陽經。兩陽相爍,則血熱下行,而為腸風。心包乃風木之經。代君行事而主血。枳殼清心包之火。可以平風木而治腸風。胃為燥金。味苦能燥。所以安胃。經云:胃過於苦。胃氣乃濃。益以苦能泄也。風入太陽。氣壅而痛。枳殼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製 方:

枳殼同人參、麥冬。治氣虛大便不快。同川芎、歸身、生地、白芍、秦艽。治腸風下血。

【檳榔】

氣溫。味苦辛澀,無毒。主消穀。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尸。療寸白。

檳榔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辛澀無毒。得地南火西金之燥味。入手少陰心經、足陽明燥金胃經、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足陽明為水穀之海。氣溫則行。味辛則散,故主消穀逐水。手陽明為傳導之官。消化不盡,則水穀留滯。變成痰癖。檳榔溫辛。具消穀之才。苦泄有下降之德。所以主之也。三蟲伏尸寸白。皆濕熱所化之蟲也。辛則散。澀則燥。苦則殺蟲,故主以上諸蟲也。

製 方:

檳榔同川蓮、扁豆、蓮肉、橘紅、紅曲、白芍、烏梅、葛根、枳殼。治痢下後重。同雷丸、使君子、白蕪荑、蘆薈、肉蔻、胡黃連。治小兒疳蛔。同楝根、鶴虱、錫灰、苡仁根、貫仲、烏梅。治一切寸白蟲。同茅朮、草果、青皮、甘草。治瘴瘧。

【濃朴】

氣溫。味苦,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血痺死肌。去三蟲。(薑汁炒)

濃朴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難經云: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是也。中風傷寒者。中風症也。風氣通肝。肝脈與督脈會於巔。風為陽邪而傷上。所以頭痛,其主之者。濃朴入肝溫散也。寒熱驚悸者。病寒熱而驚悸也。心虛則悸。肝虛則驚。濃朴氣溫可以達肝。味苦可以清心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則成痺。苦可以泄。溫可以行,故主血痺。死肌者。亦血泣而皮毛不仁麻木也。苦泄溫行,故亦主之。三蟲濕所化也。味苦燥濕。可以殺蟲。所以去蟲也。

製 方:

濃朴同檳榔、木香、川蓮、滑石、陳皮、甘草。治痢初起。同白朮、人參、白茯、白芍。

治腹脹。同生薑、陳皮、藿香、砂仁、半夏。治胃寒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