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 清 李學川 |
(有補遺)
中風風邪入臟。以致氣塞涎壅。不語昏危百會 風池 大椎 肩井 曲池 間使 足三里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頑麻。將有中風之候。速針灸以上穴。中風卒倒不醒神闕 用淨鹽炒乾。納於臍中令滿。上加濃薑一片灸百壯。至五百壯薑焦則易之。或以川椒代鹽。或用椒於下。上蓋以鹽。再蓋以薑。灸之亦佳。丹田 氣海 二穴俱連命門。實為生氣之海。經脈之本灸之皆有大效。目戴上 足太陽之証。目上視。上視之甚而定直不動者。名戴眼也。神庭 絲竹空 人中(景岳全書曰治目睛直視)
脊骨三椎。並五椎上各灸七壯。齊下火立效背反張 風氣乘虛入於諸陽之經。則腰脊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一名角弓反張也。百會 神門 間使 太沖 仆參 又法針 啞門 風府口噤 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頰。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風寒乘虛而入。其筋則攣。故令牙關急而口噤也。人中 承漿 頰車 合谷口眼喎斜 此由邪犯陽明少陽經絡水溝 承漿 頰車(針向地倉)
地倉(針向頰車)
聽會 客主人 合谷凡口 向右者。是左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 陷中二七壯。艾炷如麥粒。 向左者。是右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壯。喑啞 心受風。故舌強不語。風寒客於會厭。故卒然無音。又有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此腎虛熱痰。靈道 魚際 陰谷 複溜 豐隆中風無汗惡寒 針至陰(出血)
昆侖 陽蹺中風有汗惡風 針風府 (以上二症太陽經中風也)
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針陷谷。去陽明之賊 針厲兌。瀉陽明經之實熱。(以上二症陽明經中風也)
中風無汗身涼。針隱白。去太陰經之賊也。(此症太陰經中風也)
中風有汗無熱。針太 (此症少陰經中風也)
中風六症混淆。系之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木不仁者。厥陰之井大敦。針以通其經。少陽經之絕骨。灸以引其熱也。
凡國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牙關緊閉者。急以針刺手指上十二井穴。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及絞腸痧症少商二穴 商陽二穴 中沖二穴 關沖二穴 少沖二穴 少澤二穴癱瘓 此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不能製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知也。肩井 肩 曲池 陽 合谷 中渚 風市 陽陵泉 陽輔 昆侖 足三里半身不遂 此由氣血不周。一名偏枯是也。或但手不舉口不能言。而無他症者。此中經也。各隨其經絡俞穴而針灸之。兼用藥補血養筋。方能有效。百會 肩井 肩 曲池 手三里 列缺 風市 絕骨 足三里
以上穴。先針無病手足。後針有病手足。
(一名 病)
痙者。強也。千金云。太陽。中風。重感寒濕則變痙。蓋太陽中風。身必多汗。或衣被不更。寒濕內襲。或重感天時之寒。地氣之濕。因而變痙。風挾寒則血澀無汗為剛痙。風挾濕。則液出有汗為柔痙。亦有血虛筋脈無所榮養而成痙者。筋急而縮為螈。筋弛而緩為縱。伸縮不已為螈 。俗謂之搐搦是也。(有補遺)
百會 風池 曲池 合谷 複溜 昆侖 太沖
(有補遺)
羊癇 目上竄。作羊聲。(即心癇也)
馬癇 張口搖頭。身體反折(按古五癇之名無馬癇。別錄有馬癇而無犬癇。一云心癇目瞪吐舌。仿佛馬鳴馬屬火。亦屬心也)。雞癇 張口前仆提住即醒(即肺癇也一云驚跳反折手 其聲如雞。又巽為雞屬木。金克木也)。犬癇 反折上竄。其聲如犬(犬屬木即肝癇也)
牛癇 直視腹滿。聲如牛吼(即脾癇也)。豬癇 吐涎沫如綿。作豬聲(即腎癇也○以上癇症。大率痰熱驚三者所致)。百會 神庭 上星 風府 風池 絲竹空 神門 肺俞(一本心俞。誤)
巨闕 鳩尾上脘 神闕 陽陵泉 陽輔發於晝者陽蹺 發於夜者陰蹺按癇病仆時身軟或作六畜聲。若中風中寒之類。則仆地無聲醒時無涎沫。亦不複發。痙病雖時發時止。必身體強直。反張如弓為辨。
(癲即痴病有補遺)
癲多喜。病在心脾包絡。時作時止。常昏倦。陰主靜也。狂多怒。病在肝膽胃經。少臥而不飢。逾坑上屋者。陽盛則四肢實也。人中(治笑哭)
間使 神門(治痴呆)
後溪 申脈 下巨墟(治狂)
沖陽(男灸此癲狂並治)
骨 (灸二十壯治癲)
兩手足大指左右相並。用繩縛定。艾炷灸兩指歧縫中七壯須甲肉四處著火。病者哀告我自去為效。又孫真人十三鬼穴(挨次針之。如偏穴男先。針左女先針右)
人中 少商 隱白 太陵 申脈 風府 頰車 承漿 勞宮 上星 會陰 曲池 舌下中縫(橫箸一枚於口。令舌不動。刺出血效)
大成曰凡男婦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晝夜妄行。或口眼俱 斜。或披頭跣足。或裸形露體或言見鬼神。如此之類。乃飛蟲精靈妖孽狂鬼百邪侵害也。欲治之時。先要愉悅。書符。定神。禱神。然後行針。愉悅 謂病家敬信醫人。醫人誠心療治。兩相喜悅。邪鬼方除。若主惡砭石。不可以言治。醫貪貨財。不足以言德。書符 先用朱砂書太乙靈符二道。一道燒灰。酒調。病患服。一道貼於病患房內。書符時。念小天罡咒。念咒 先取氣一口。次念天罡大神。日月常輪上朝金關下覆昆侖。貪野狼。巨門祿存文曲。廉真武曲破軍輔弼。大周天界。細入微塵玄黃正氣速赴我身所有凶神惡殺。速赴我魁之下。毋動毋作。急急如律令。
太乙靈符 pi-i63.bmp (缺)
定神 謂醫與病患。各正自己之神。禱神 謂臨針之時。閉目存想一會針法。心思神農黃帝。孫韋真人。儼然在前。密言從吾針後。病不許複。乃掐穴咒曰。大哉乾元威通神天金針到處。萬病如拈吾奉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有補遺)
尸厥 陰陽逆也。其狀如瓦。猶微有息而不恆脈尚動而形無知也。脈沉大而滑。身溫而汗此為入府。氣複自愈。若唇青身冷此為入藏即死手冷過肘足冷過膝者死指甲青黑者死。
人中(針入至齒)
百會 間使 列缺 期門 巨闕 氣海 金門 厲兌 大都 隱白 大敦
一尸厥卒忤中惡等証在乳後三寸。男左女右灸之。
五邪治法 人虛即神游失守使鬼神外干令人暴亡肝虛者見白尸鬼。丘墟(刺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腹中鳴者可治)
肝俞(刺三分得氣氣留補)
心虛者見黑尸鬼陽池(刺三分。留一呼。次進一分。留三呼。徐出捫穴)
心俞(刺三分。得氣留補即蘇)
脾虛者見青尸鬼沖陽(刺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徐出捫穴)
脾俞(刺三分。留二呼。氣至徐徐退針即蘇)
肺虛者見赤尸鬼合谷(刺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退一分。徐出針)
肺俞(刺一分半。得氣留補徐徐出針)
腎虛者見黃尸鬼京骨(刺一分半。留三呼。進三分。留一呼。徐出捫穴)
腎俞(刺三分。得氣則補留三呼徐出捫穴)
張景岳曰凡犯尸鬼暴厥。不省人事。若四肢雖冷無氣。但覺目有神採。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不卷。囊不縮。汗不出。及未過一時者。尚可刺之。複蘇刺法用毫針。先以口含針。令溫暖而刺之。則經脈之氣無拒逆也。
(有補遺)
頭痛身熱風池 風府 上星 攢竹 懸顱 商陽 魚際 神道 期門 足三里 陷谷 太 (一名呂細)
汗不出腕骨 陽谷 合谷(瀉) 複溜(補)
汗出寒熱風池 五處 攢竹 上脘 少商 合谷(補) 複溜(瀉)
熱無度汗不出 陷谷(泄陽明之熱)
大煩熱晝夜不息刺十指間出血謂之八關大刺惡寒 後溪喘 三間結胸 藏氣閉而不流布也。按之痛為小結不按自痛為大結。肺俞 期門熱入血室譫語期門腹脹三里 內庭發狂 此陽明胃經邪熱熾盛燥火鬱結於中所致。百會 合谷 間使 足三里 複溜郁冒 郁為氣不舒冒為神不清。即昏迷也。關沖 少澤 竅陰 至陰厥 三陰三陽之脈。俱相接於手足。陰主寒陽主熱陽氣內陷。不與陰氣相順接則手足厥冷也。支溝 內庭 太 大都 行間 若脈絕者 間使 氣海 複溜餘熱不盡曲池 間使 合谷 後溪過經不解 期門發黃 陽明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大率溫熱之黃如橘色寒濕之黃如熏色。外關 腕骨 申脈 湧泉小便不利 邪蓄於內。津液不行也。陰谷 陰陵泉 關元(寒鬱不通者。用炒熱鹽熨關元)
石門(陰寒甚小便不利囊縮腹痛欲死者灸石門)
大便秘塞章門 照海
瘟疫六七日不解。以致熱入血室。發黃身如煙熏。目如金色。口燥而熱結砭刺曲池出惡血。或用鋒針刺肘中曲澤之大絡。使邪毒隨惡血而出。極效。大頭瘟 因風熱時邪。凡憎寒發熱。咽喉腫痛頭目面部腫及於耳。結塊則止。不散必出膿而後愈。外科有時毒証即此也。甚至項肩俱腫。狀如蝦蟆。故又名蝦蟆瘟也。(有補遺)
大迎 曲池 合谷
(証治詳見刺瘧論篇此特通用刺灸要穴)
痰瘧寒熱合谷 曲池 後溪久瘧熱多寒少間使 太 丘墟(治振寒)
久瘧不食公孫 內庭 商丘(治嘔)
瘧由寒濕飲食傷脾若久不愈。黃瘦無力者。灸脾 (七壯)
凡治瘧先針。而後灸大椎(三七壯。一日三壯愈)
又灸三椎骨脊上(三壯)
(有補遺)
中暑 暑乃天之氣。所以中手少陰心經。初病即渴其脈虛弱。人中 中脘 氣海 曲池 合谷 中沖 三里 內庭暑郁中焦。腹痛上下攻絞。不得吐瀉。用生熟水調白礬三錢。少頃。探吐去其暑毒。如胸背四肢發紅點者。以菜油燈火遍淬之。
黑痧腹痛頭疼。發熱惡寒。腰背強痛。白痧腹痛吐瀉。四肢厥冷。十指甲黑。不得睡臥。黑白痧頭疼發汗。口渴泄瀉。惡寒肢冷。不得睡臥。或腸鳴腹響。名絞腸痧也。百勞 列缺 十宣 委中(以上刺痧通用)
天府(黑痧兼刺之)
太陵 大敦(白痧兼刺之)
竅陰(黑白痧兼刺之)
中脘 丹田(治小腹絞痛)
又痧有青筋紫筋。或現于數處或現于一處。必用針刺放去其毒血。或有誤飲熱湯。則青紫筋反隱而不現即放之毒血不流。此當急飲冷水以解之。然後再放而血流。再刮而痧出。或有痧毒方發。而為食物積滯所阻。此當先消食積而再放刮。或有痧毒方發。兼遇惱怒氣逆。則愈作脹。此當先用破氣藥以順之。而再放刮。則痧可漸消也。若刮已到。放已盡。而不愈。則是痧毒惟在腸胃肝脾腎二陰經絡。必須據症用藥。放痧有十頭頂心(百會穴)
印堂 兩太陽穴 喉中兩旁 舌下兩旁 兩乳 兩手十指頭(十宣穴)
兩臂彎 兩腿彎 兩足十指頭
霍亂揮霍撩亂也邪在上焦則吐。在下焦則瀉。在中焦則吐瀉交作。此濕霍亂易治。若不能吐利。邪不得出。壅遏正氣。關格陰陽也。至於舌卷陽縮入腹者不治。又霍亂為胃氣反逆。誤犯穀食米飲必死。關沖 支溝 委中 承山 三陰交 公孫 太白 太 (吐瀉神效)
夾脊穴吐瀉不止者 中脘 天樞 氣海(或針或灸立愈)
霍亂將死者。以細白干鹽填滿臍中。艾灸七壯。立蘇。
(噦病見補遺)
惡心 胃口有邪。見飲食便生畏惡。心下欲吐不吐。若寒氣惡心者嘔清水。痰火惡心嘔酸水。煩渴。胃俞 幽門 中脘 商丘嘔吐 吐屬太陽。有物無聲。乃血病也。嘔屬陽明。有物有聲。氣血俱病也。太淵 太陵 兩乳穴(即乳根灸三壯)
中脘 氣海 足三里 通谷
(有補遺)
翻胃 上焦吐者氣上沖胸。食已即吐。中焦吐者胸中痞悶。或先痛後吐或先吐後痛。下焦吐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冷小便清。大便不通。或飲食後兩日吐者。脾絕胃枯。不可治也。隔俞 脾俞 上脘 中脘(各灸二七壯)
天樞 氣海 三里 太白噎病 憂噎胸中痞滿。氣逆時。嘔食不下思噎。心悸善忘。氣噎心下痞噎噦不食。胸背痛。勞噎。氣上膈。支滿背痛食噎。食急胸痛。不得喘息。噎是神思間病。惟內觀靜養者可治。天突 胃俞 中脘 氣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噎更效) 膻中(治氣噎) 膈俞(治勞噎)
三消証。三焦受病也。上消屬肺大渴引飲。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名曰膈消。亦曰消渴中消屬胃。多食善飢而曰漸消瘦。名曰消中。亦曰消穀。下消屬腎。煩躁引飲。面黑耳焦。溺如膏。名曰腎消亦曰內消。是皆心胃之火上炎。真陰不足也。承漿 金津 玉液 腎俞
咳嗽 有聲無痰曰咳傷於肺氣也。有痰無聲曰嗽。動於脾濕也。有聲有痰。名曰咳嗽因傷肺氣。複動脾濕也。天突 膻中 乳根(三壯)
風門 肺俞 經渠 列缺 魚際 前谷 三里咳逆 因喘咳以至氣逆。咳嗽之甚者也。肺俞 肺募 太陵 三里 行間
風勞百病 風勞初起。原因咳嗽鼻塞。久則風邪傳裡。漸變成勞在表令人自汗。在裡令人內熱。在肺咳嗽在肝吐血。在脾體瘦。在腎遺精。肩井(灸二百壯)
哮 哮病有五。水哮飲。水則發。氣哮怒氣所感。痰飲壅滿則發。咸哮多食鹹味則發乳哮小兒初生便哮。酒哮醉酒行房所致。飲酒則發(水哮。乳哮。酒哮。俱難治)
天突 華蓋 膽中 俞府 三里 肩中俞(治風哮)
又法以線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尖截斷。牽往後脊中線頭盡處是穴(灸七壯效)
小兒咸哮 男左女右手小指尖上。用小艾炷灸七壯。無不除根。喘 凡喘促而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急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氣喘不能臥。風冷久嗽。六椎下靈台(灸三壯愈)
諸喘氣急 七椎下至陽(灸三壯)
(有補遺)
骨蒸寒熱 蒸上則見喘咳痰血。唇焦面紅。耳鳴目眩。肺痿肺癰。蒸中則見腹肋脹痛。體倦肉瘦。多食而飢。蒸下則見遺精淋濁。瀉泄燥急。腰疼腳瘦。陰莖自強。肺俞 膏肓俞 足三里四花穴 令病患平身正立用草一條納長三四尺。一頭與足中指端(一作大指)
比齊。順腳心至後跟貼肉直上。比至曲瞅大紋截斷。次令病患正坐。解發分頂。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循項背貼肉垂下。至草盡處用墨點記。又取短草一條雙折。按定鼻柱根左右分開至兩口角截斷如人字樣。展直取中。橫加於背脊墨點上。兩邊草盡處為第一次應灸二穴。即五椎心俞。心主血故灸之。隨年紀多灸一壯。累效(如人三十歲灸三十一壯)
又取前所量足之草中折。正按結喉上。其草兩頭垂脊間。至盡處以墨點記。次以前所量短草亦如前法橫加於墨點上。兩邊草盡處為第二次應灸二穴。即七椎膈俞。●曰血會膈俞。蓋骨蒸勞熱。血虛火旺故灸之崔知悌立四花穴法。而不指穴名。為粗工吉也。如婦人纏足者。以草自右膊肩 穴起。伸手貼肉量至中指頭截斷。以代量足之法 凡男婦五五勞七傷肌肉削瘦。盜汗潮熱。煩躁咳嗽吐血等証。初灸七壯或二七壯。三七壯。再灸膏肓二穴。(按類經圖翼雲四花上二穴。近五椎心俞。下二穴近九椎肝俞。而依其法度之。未合大成云。上二穴膈俞下二穴膽俞。依其法度之亦不合。今與資生灸勞穴等法較正如上)
骨熱不可治。前板齒乾燥。灸骨會大椎真氣不足灸氣海 足三里注夏羸瘦 凡在夏初。而患頭疼足軟。體熱食少者。名曰注夏(一作疰夏)
大椎 肺俞 膈俞 胃俞 中脘 傳尸勞(有補遺)
第一代蟲傷心 灸心俞。並上下如四花樣。(按四花穴。又有上下二穴之法。取心俞當點記五椎下。次用草一條雙折按定鼻柱。根分開。比至兩口角截斷如人字樣。展直取中。橫放點處其左右草盡處即心俞二穴。又以此草取中。點貼直放點處。上下草盡處亦為二穴合心俞共灸四穴如灸肺俞點記三椎下為法餘仿此)
第二代 灸肺俞。四穴如前第三代 灸肝俞。四穴如前第四代 灸厥陰俞。四穴如前第五代 灸腎俞。四穴如前第六代 灸三焦俞。四穴如前此症五日輕。五日重。輕日其蟲大醉方可灸又須請普庵咒鎮念之。一凡取癆蟲。可於三椎骨上一穴。並膏肓俞二穴。各灸七壯然後以飲食調理。方下取蟲藥。一灸腰眼穴法。于癸亥日二更後。將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時。令病患解衣。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間有微陷是穴。正身直立。用墨點記。然後上床合面而臥。各灸七壯。或九壯十一壯。其蟲必從吐瀉中而出。燒 遠棄之。可免傳染。此比四花等穴尤易取效。
咳血吐血(有補遺)
間使 列缺 太淵 魚際 神門 百勞 風門 肺俞 肝俞 脾俞 乳根 上脘 三里
(有補遺)
肺痿 咳嗽上氣喘急。口中反有濁唾涎沫。為肺痿之病。肺俞(灸三壯)
氣戶 太淵肺癰 咳嗽吐臭痰。胸中隱隱痛。自汗喘急。呼吸不利。便是肺癰之候。尺澤 太淵 列缺 少商 合谷 間使 太陵 支溝 肺俞(灸三壯)
庫房按金匱云。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亡津液得之。為陰虛之症。如咳久肺癟。喉啞聲嘶咯血多不可治肺癰由感受風寒。停留肺中。蘊發為熱。或挾濕熱痰涎蒸淫肺竅。以致血為凝滯。變成癰膿治法大忌溫補。凡初受風寒咳嗽。即見上氣喘急。將成肺痿肺癰之候。可施以灸法。若肺痿熱已深肺癰膿已成。吐出如米粥者皆不宜灸。灸則助邪傷肺。反為害矣。
頭痛 風寒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腦痛連兩額屬太陽 頭額痛連目齒屬陽明 頭額痛連耳根屬少陽 太陽穴痛屬脾虛 巔頂痛屬腎 目系痛屬肝(有補遺)
百會 天柱(真頭痛速灸此三穴)
風池 風府 前頂 上星 攢竹 後溪 腕骨 少海解溪絲竹空 中渚 合谷 頭維 頭臨泣 足臨泣(絲竹空下治偏頭痛○以上諸穴當驗邪所從來擇用之)
醉頭風 口吐清涎。眩暈。或三四五日不省人事。不進飲食。此痰飲停於胃脘。藥宜利氣化痰。印堂 攢竹 風門 膻中 中脘 頭旋(有補遺)
百會 絡卻 目窗 風池 俠溪 豐隆 解 甲脈 至陰頭腫 一名發頤。腫在耳前後(詳見卷六大頭瘟)
曲池 大迎 曲差 完骨面腫作癢迎香 合谷 陷谷(面目壅腫刺出血愈) 厲兌
目赤腫痛 赤熱時氣流行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盛。元氣虛者則傳染為累。上星 睛明 攢竹 風池 合谷 三間 太陽 目窗 百會 前頂 絲竹空大 痛 少澤小 痛 關沖睛痛欲出十指縫中(刺出血)
內關 內庭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凡頭目苦痛。取睛明、玉枕。怕熱羞明 皆由火燥血熱。若目不赤痛。但畏明者。乃肝血虧。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之故。行間眼紅腫澀爛沿睛明 二間 三間 合谷 光明風目眶爛頭維 顴目眶赤爛(俗名為赤瞎)
刺目眶外出血。以瀉濕熱。眼生翳膜 翳自熱生。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瓣者難消。其有赤眼。與之涼藥過多。又滌以水。血為之凝。翳不能去治宜發物。使其邪動。翳膜乃浮。輔以退翳之藥。則能自去。此症受病已深。未可一時針愈。須如法三四次刺之。睛明 太陽 翳風 瞳子 光明 合谷 命門 肝俞 臨泣(治白翳) 攢竹 液門後溪(治赤翳)
又凡胡椒。韭菜根。橘葉。菊葉之類。皆可杵爛為丸。用綿裹塞鼻中觸之。過夜則星自落。眼生倒睫拳毛 目病之人脾受風邪。則弦緊而外皮松。令毛倒睫。頻頻拭擦。毛漸侵睛。掃成雲翳。藥治無效。當用手扳將內眶向外。以針刺出血愈。青盲無所見商陽(左取右右取左)
肝俞雀目不能夜視 此肝虛也。蓋木旺于寅。絕于申。酉戌時木氣衰甚遇夜始生至卯稍盛。是以晚暗而曉複明也。肝俞(灸七壯又刺後穴不宜出血)
睛明 光明 臨泣 三陰交迎風冷淚 此由醉後當風。或暴赤眼痛不忌房事恣食熱物所致。頭維 睛明 臨泣 攢竹 風池 液門 合谷 腕骨 後溪婦人經行與男子交。感穢氣衝上頭目。亦成此証。三陰交眼瞼 動頭維 攢竹偷針眼 眼內 生小塊。須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瘡以針刺破即瘥。此以解太陽之郁熱也。
(有補遺)
耳聾 亦名重聽有從外不能達者。其病在經。有從內不能通者。其病在臟。新聾多熱。取少陽陽明 久聾多虛。補足少陰。液門 中渚 外關 翳風 耳門 後溪 聽宮 聽會 合谷 俠溪耳鳴 此乃痰火上升。壅閉聽戶。或因腦怒而得者。少陽之火客於耳也。鳴不甚。其脈細者多虛。耳門 聽會 聽宮 前谷 腕骨 陽谷 絡 腎俞耳 生瘡形似赤肉。又耳出惡水曰 。聽宮 翳風 耳門 合谷 下關
(有補遺)
鼻塞不聞香臭 鼻司呼吸。往來不息。或因風寒閉腠理。則鼻塞不利。火鬱清道。則香臭不知。或生息肉而阻塞氣道。謂之鼻 。此陽明熱滯留結也。百會 風府 百勞 上星 水溝 迎香 通天鼻痔息肉通天 囟會(各灸七壯效)
鼻淵又名腦漏 郁熱重者。時流濁涕而多臭氣。謂之鼻淵。熱微者。鼻流清涕。謂之鼽上星 風府 曲差 人中 合谷 鼻衄上星 風府(血由此而入腦。注鼻灸三壯立止)
二間 合谷 隱白又用蒜一頭搗如泥。作餅如錢大。一分濃貼腳心。左衄貼右。右衄貼左。兩孔俱出。左右俱貼即止。
(有補遺)
舌腫難言 七情所郁。及心經熱壅。則舌腫不得息。金津 玉液 廉泉 少商 行間千金曰。舌腫滿口溢。如吹豬胞。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刺舌兩邊大脈出血(勿刺中央)
原病式曰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嘗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以 針銳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針所出血幾盈斗。一方用蒲黃末摻之。小兒重舌 刺行間舌強 中風痰滯。每有此症。啞門 三間 中沖 行間舌緩 治同上舌上黃 魚際
(有補遺)
喉痺(俗作喉閉。閉壅也)
此症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驀然喉痛。手足厥冷氣閉。少商(將患者臂以手將下十來次取油發繩扎大拇指使血聚於指刺出血喉痺即解男先針左女先針右)
曲池 合谷 三間 關沖 風府 天突 豐隆 隱白 竅陰一凡咽喉腫痛閉塞水粒不下者。兼以三棱針刺手大指背頭節上。甲根下排刺三針。雙乳鵝 熱氣上行。腫於喉之兩旁為雙鵝。腫於一邊為單鵝。此其形必圓突如乳。乃癰疽之類。結於喉間。故多致出毒。或宜刺出其血。並刺後穴。若毒未甚膿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若生於咽下者。難治(咽在喉之後)
金津 玉液 少商單乳鵝海泉(在舌下中央脈上○一作廉泉,誤)
(有補遺)
上 牙疼 足陽明病人中 太淵 沖陽 呂細(在內踝尖上。灸二七壯)
下 牙疼 手陽明病承漿 頰車 三間 合谷 列缺(舊名龍元)
一治牙痛。於耳前鬢髮尖內有動脈處。隨病左右。用小艾炷灸五七壯。神效。不必貼膏如發再灸。即可斷根。齒齲 齒腐也內經注。齒痛也。承漿 勞宮(各灸一壯)
小海 陽谷 少海 合谷 二間 厲兌牙床腐爛。齒牙脫落名曰走馬牙疳。乃熱毒蘊積所致。針穴同前 宜服清胃瀉火之藥。又用黃連五倍子煎水雞毛洗口中。齦痛 齒根肉曰齦角孫 小海腎虛牙疼出血頰車 合谷 足三里 太
風痺(有補遺)
外關 天井 少海 尺澤 曲池 合谷 委中 陽輔肩臂痛肩 天井 尺澤 少海 曲池 三里 合谷 外關 中渚手指拘攣陽谷 (一法灸膝眼穴)
腋肘痛或腫小海 尺澤 間使 太陵腿叉風(腿膝酸疼是也)
環跳 風市 陽陵泉一凡膝以上病灸環跳 風市膝以下病 灸 犢鼻 膝關 陽陵泉 三里足踝以上病灸 絕骨 昆侖 三陰交足踝以下病灸 申脈 照海膝風腫痛(即鶴膝風。有補遺)
陽陵泉 陽輔 臨泣 梁丘 膝眼 足三里 膝關 委中 陰陵泉 商丘 太沖 中封腳氣○此因風寒暑濕所浸或飲酒濃味損傷脾胃濕熱下注肝腎而成。其病先從氣衝穴隱核痛起濕勝者筋脈弛縱浮腫。但重而不上升。四肢俱寒。治宜辛溫發散繼以分利祛濕。熱勝者筋脈蜷縮。枯細不腫四肢俱熱有時上沖。治以清火降熱其濕熱分爭濕勝則憎寒熱勝則壯熱有兼頭疼身痛狀類傷寒者但初起於腳膝熱腫或屈弱不能動移為異耳。
凡腳氣上攻胸膈喘急嘔吐不止。自汗脈短。促者死入心則恍惚小腹痺脹左寸乍大乍小者死入腎則腰腳腫小便閉額黑胸滿。左尺絕者死。若見危候而脈未絕者以附子為末。津調塗湧泉穴。
一法刺 肩井 三里 太沖神應經治腳氣 一風市(灸五十壯)
二伏兔(刺)
三犢鼻(五十壯)
四膝眼 五三里(百壯)
六上廉 七下廉(百壯)
八絕骨寒濕腳氣解 (灸七壯效)
轉筋轉筋在手十指者。灸手踝骨上七壯轉筋在脛骨者。灸膝下廉筋上三壯腹脹轉筋者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腳轉筋 承山 腳踝上(內筋急灸內踝外筋急灸外踝)
痿 筋骨軟弱。不痛不癢曰痿,足弱不能行曰 。由五內虛耗。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所致。狀與柔風腳氣相類。彼因風寒邪實。故作腫痛。痿屬血氣之虛。但不任用而無痛楚。不可混同風治(有補遺)
環跳(停針待氣二時方可) 中瀆 三里足不能行三里 三陰交 複溜 行間穿跟草鞋風昆侖 丘墟 商丘 照海
(有補遺)
腰重痛不可忍。轉側起臥不便。腳膝攣痺。屈伸不利。灸兩腳曲 兩紋頭。四處一齊灸各三壯用兩人兩邊同吹至火滅。若午時灸了。至晚或臟腑鳴。或行一二次愈。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平臍點記。乃用度脊中。灸隨年壯。灸訖藏竹。勿令人知。
凡腰痛不能立者須刺 人中凡腰痛身之前。刺足陽明原(沖陽)
身之後。刺足太陽原(京骨)
身之側刺足少陽原(丘墟)
通治腰痛穴腎俞 白環俞 腰俞 委中 昆侖
心痛 心痛在岐骨陷中。胸痛則橫滿膈間。胃脘痛在。心之下。(有補遺)
曲澤 內關 太陵 神門 中脘諸心痛者。皆少陰厥氣上沖也。有熱厥心痛者。甚則煩躁而吐。額自汗出知為熱也。其脈洪大。當灸太 昆侖各三壯。謂表裡俱瀉之。熱病汗不出。引熱下行。表汗通身出者愈也。又心痛針 湧泉 太沖胸脅痛(有補遺)
支溝 天井 太陵 期門 三里 章門 丘墟 陽輔 行間腋下痛或腫陽輔 丘墟 臨泣胃脘痛 胃之上口曰賁門。與心相連。故胃脘。當心而痛。亦由痰食積氣鬱遏清陽濁陰不降。阻礙道路而為痛其或滿脹。或嘔吐噎氣吞酸不能食。或大便難或瀉痢不止。或面浮面黃。本病與客邪雜見也。內關 膈俞 胃俞 商丘腹痛(有補遺)
內關 膈俞 脾俞 腎俞 中脘 三里 陷谷 太白 商丘 行間繞臍痛天樞 氣海 水分小腹脹滿痛陰交 氣海(凡臍下三十六疾小腹痛甚欲死者。灸之即生)
三里 內庭 太白 大敦中封陰寒腹痛欲死 人有房事之後。或起居犯寒。致臍腹痛極者。急用大附子為末。唾和作餅如錢濃。置臍上以大艾炷灸之。如倉卒難得大附。即用生薑或蔥白頭切片代之。若藥餅焦。或以津唾和之。或另換之。宜待灸至汗出體溫而止。或更於氣海丹田關元各灸二七壯。使陽氣內通。逼寒外出。手足溫脈息起。則陰消而陽複矣。
(有補遺)
五蠱毒注 中惡不能食中脘 照海凡人飲食後忽然腹中不快。或煩躁如狂。心腹攪痛欲吐不吐。驀然仆暈。面目青黑。四肢逆冷。涎唾沉水或嚼生豆而不知腥。或嚼生礬不澀者。是中蠱也。
(有補遺)
脅下積氣期門 章門 尺澤(治肺積)
行間(治肝積)
伏梁 環臍而痛中脘賁豚氣 從少腹起。氣上沖胸腹痛腎俞 章門 氣海 關元 中極痞塊 氣壅塞為痞。凡人飲食無節。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陰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則胃絡所出之道以漸留滯。結成痞塊。必在腸胃之外。膈膜之間。故宜用灸以拔其結絡之根。
上脘 中脘 通谷 期門 (灸積塊在上者)
腎俞 天樞 章門 氣海 關元 中極(灸積塊在下者)
脾俞 梁門 (灸諸痞塊)。
凡灸宜先上而後下。皆先灸七壯。或十四壯以後漸次增加。多灸為妙。以上諸穴擇宜用之。然有不可按穴者。如痞之最堅處。或頭或尾。或突或動處。但察其脈絡所由者。皆當灸之。火力所到。則其堅聚之氣。自然以漸解散。第灸痞之法。非一次便能必效須擇其要處。至再至三。連次陸續灸之。無有不愈者。一治痞須灸痞根。在脊骨十三椎下當中點記。兩旁各開三寸半。以指揣摸覺微有動脈。此即痞根也。多灸左邊。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皆效 長桑君針積塊 瘕法。先于塊中針之。甚者又于塊頭一針。塊尾一針。訖以艾灸之立應(塊頭二七壯。塊中三七壯塊尾七壯)。
(有補遺)
黃膽發浮百勞 膏肓俞 腕骨 中脘 三里 陰陵泉(治酒疸)
丹田(治色疸)
遍身面目俱黃。小便黃赤或不利。脾俞 然谷 湧泉 (並以上各穴選用)
脾疸 口甘病脾俞 陰陵泉膽疸 口苦病膽俞 日月 陽陵泉
(有補遺)
水腫 陽水先腫上體肩背手膊手三陽經。陰水先腫下體腰腹脛 足三陰經。腫屬脾。脹。腫則陽氣猶行。如單脹而不腫者名蠱脹。為木橫克土難治。腫脹朝寬暮急為血虛。暮寬朝急為氣血兩虛。腫脹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者。皆難治。
胃俞 腎俞 神闕 水分 (以上宜灸)
水溝 足三里 解 公孫 陰陵泉 複溜中封 曲泉 (以上隨宜灸刺)
單腹脹脾俞 水分 公孫 複溜 行間血鼓脾俞 腎俞 足三里 複溜 行間
胃泄色黃。飲食不化。胃俞。脾泄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脾俞大腸泄色白。食已窘迫。腸鳴切痛。大腸俞小腸泄。溲澀。便膿血。少腹痛。小腸俞大瘕泄。腹痛。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瘕結也)
天樞 水分 (以上名為五泄)
腎泄五更溏泄久而不愈。氣海 關元洞泄不止 腎俞 中脘中氣虛寒腹痛瀉痢 天樞 神闕水泄有渴引飲者。是熱在膈上。水多入。則下膈入胃中。胃中本無熱。不勝其水。名曰水恣。故使米谷一時下。此証當灸大椎二五壯立已。如用藥宜車前子擂。丸白朮茯苓之類。及五苓散。可選用之。又諸瀉痢入胃。名曰溢飲。渴能飲水。水下複瀉而又渴此無藥症。當灸大椎。
(有補遺)
疝屬肝經。濕熱痰瘀乘虛下流作病。又因外寒所郁氣不得通筋脈收引則痛或酒色無節。濁氣流入下部。或勞碌。或遇寒。發作有時。或有形結於小腹不能頓消。乃濕熱為標。腎虛為本。其証或有形如瓜或有聲如蛙。有小腹痛連睪丸者。有痛在下部一邊者。濕熱須分多少而治。受熱則挺縱不收。受寒則牽引作痛。受濕則腫脹下墜肝俞 氣海 關元 中極 三陰交 外陵(在臍左右各開一寸五分灸疝立效永不再發)
歸來 大敦 行間 太沖 闌門(一名泉陰)。
一法關元旁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左患灸右右患灸左)。
一法令病患合口以草橫量兩口角為一折照此再加二折屈成三角如△字樣以上角安臍中兩角安臍下兩旁當下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兩穴俱灸。艾炷如麥粒。灸十四壯。或三七壯。神效。陰頭腫痛不可忍者。卒疝也。婦人陰中痛。皆刺大敦行間。
遺精 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無夢而泄精者。謂之滑精。膏肓俞 腎俞 中極(以上灸隨年壯)
三陰交 曲泉(兼膝脛冷痛者效)
中封又精宮二穴。在十四椎下旁開中三寸灸七壯效。白濁腎俞 關元 中極陽痿 此乃腎與膀胱虛寒之症。腎俞 氣海 (多灸妙)
小便不禁 此常常出而不覺也。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禁而頻來。宜補腎膀陰血。瀉火邪為主。有睡中遺溺此為虛証。嬰兒脬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兒挾熱者多老人挾寒者多。不可不辨。氣海(小兒遺溺灸亦效)
關元 陰陵泉 大敦五淋 氣淋小便澀常有餘瀝 石淋莖中痛。溺如砂石(又名砂淋)
血淋溺血。遇熱即發。膏淋便出如膏。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有補遺)。間使 氣海 關元 石門 陰陵泉一用白鹽炒熱填滿臍中。艾炷灸七壯。或灸三陰交即愈。小便閉癃 閉不通也。癃。即淋瀝也。小腸俞 陰交(當膀胱之上□故灸此)
陰陵泉大便秘結章門 太白 照海脾虛不大便三陰交(灸三十壯)
商丘脫肛 此由氣血虛而下陷臍中(灸隨年壯)
長強(三壯)
水分(灸百壯。治洞泄脫肛)
若兼濕熱者宜用五倍子明礬各三錢研末水二碗煎沸。熱洗立收。脫肛三五寸者。洗過。再用赤石脂為末以油紙托上。四圍皆摻之妙。便血 病在胃與大腸。故名腸風亦名藏毒。糞前者謂之近血。糞後者謂之遠血。皆由濕熱下注也。中脘 氣海(凡血脫。色白飲食少進。脈濡弱。手足冷灸此二穴妙。)
一凡便血諸治不效者。但取脊骨中與臍相平。按高凸之處覺酸疼者灸七壯即止。如複發再灸七壯。永可除根。至於衄血一切血症百治不效者。經灸永不再發。一法于脊間二十椎下。灸隨年壯。痔漏 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二白(在掌後四寸)
長強 承山 複溜 商丘又灸十四椎下各開一寸治腸風諸痔效。
胎生腋氣先用快刀剃去腋毛淨。乃用好定粉水調搽腋下六七日後。看有一點黑者必有孔如針大或如簪尖即氣竅也。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三四壯愈。
(有補遺)
凡瘡瘍可灸刺者。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或刺或灸泄其邪氣。若從背出者當從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中)
五穴選用。從鬢出者當從少陽經(竅陰俠溪臨泣陽輔陽陵泉)
五穴選用從髭出者。當從陽明經(厲兌內庭陷谷沖陽解 )
五穴選用。從腦而出者。初覺腦痛不可忍且欲生瘡也。當灸刺絕骨脈浮者。從太陽經依前選用。脈長者。從陽明經依前選用。脈弦者。從少陽經依前選用 井主心下滿。瘡青色。榮主身熱。瘡赤色。俞主體重節痛。瘡黃色。經主咳嗽寒熱瘡白色。合主氣逆而泄瘡黑色。隨經病而有此症者。或宜灸宜刺以泄邪氣。
凡瘡瘍已覺微漫腫硬。皮色不變。脈沉不痛者。當外灸之。引邪氣出而方止。如已有膿水者。不可灸。當淺刺之。淺者亦不灸。隔蒜灸法 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濃片安瘡上以艾炷于隔蒜灸之。每五壯換一蒜片。或三五十壯。或一二百壯。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痛者為良肉不痛者為毒氣初灸知痛而後反不痛者毒氣深重多灸為妙先不痛而後覺痛毒氣輕泄)
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治癰疽初起。或痛或不痛。或麻木等症。或陰毒紫白色不起發。不痛不作膿者。尤宜多灸。仍服托裡之劑。如灸後仍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也背疽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一點先干處。乃是瘡頭。以前法灸之。凡用蒜取其辛而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灸後瘡潰。以膏貼之自愈。附子餅灸法 潰瘍氣血俱虛不能收斂。或因風寒襲之。血氣不能營運生肌。用炮附子去皮臍
研末。以唾津和為餅置瘡口上將艾炷于餅上灸之。每日灸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痛如餅干再用唾津調和。視瘡口活潤為度。或用炮附子去皮臍。切三分濃片如前灸法。兼服大補氣血之藥至肉平為度。若瘡久成漏內有膿管者。灸數日後仍用針頭散蝕腐之。(方見景岳全書)
騎竹馬灸穴法 以男左女右手臂豎起。用薄篾一條。自臂腕中橫紋起。貼肉量至中指。齊肉盡處截斷為則。次另用篾量中。指取定同身寸二寸。然後用木凳兩條。擺開約四五尺。將大竹杠一條。兩頭擱在凳上。令病患脫衣。正身騎在竹杠中。足不著地。使人扶定勿令傴僂(古令病患騎竹杠。使兩人扛起。不若用凳擱穩也)
將前量臂之篾一頭定著竹杠。從尾 骨貼脊直上至篾盡處點記然後取同身寸篾。折中橫安點處。兩頭盡處是穴灸七壯。或五七壯。此二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惡瘡。皆心火留滯之毒。灸則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發背肩井 騎竹馬穴項上偏枕風門(灸二七壯)
疔瘡 初如粟米次如赤豆。頂凹堅硬或痛癢麻木。或寒熱頭痛。(面口)
合谷 (手上)
曲池 (背上)
肩井 委中 三里凡疔用隔蒜灸法。甚則以蒜膏遍塗四圍。只露毒頂。用艾著肉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者難愈。更宜多灸至百壯無不愈者。疔瘡初發。必用鈹針刺入瘡心四五分。挑斷疔根。令出惡血。針入疔根堅硬如鐵者為順。綿軟而不知痛者為逆。生項以上者屬三陽經。不宜灸。火日生疔亦禁灸。若初起失治。或房勞遺精。及食椒酒雞魚豬首等發物。以致毒氣內攻。走黃不住。瘡必塌陷按經尋之。有一芒刺直豎。乃是疔苗。急用針刺出惡血。即在刺處用艾灸三壯。以宣餘毒。乳癰 乳房紅腫熱痛。十四日成膿 乳疽初起寒熱往來。乳房堅硬木痛。月餘成膿。(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頭屬足厥陰肝經。男子房勞恚怒傷於肝腎。婦人胎產憂郁損于肝脾。皆能致之○ 熱痛甚者。並宜隔蒜灸。)
乳岩 郁悶則脾氣阻。肝氣逆。遂成隱核。不痛不癢。一二載始潰。或五六年後方見外腫紫黑。內漸潰爛。亦有數載方潰而陷下者皆曰乳岩。最難治療。肩 靈道(各灸二七壯)
溫溜(大人二七壯。小人七壯)
足三里 條口(治癰)
下巨墟(各灸二七壯)
足臨泣。胃癰 生於左者曰胃口疽生於右者曰胃口癰。曲池(灸三七壯)
內關(七壯)
腎癰 自腎俞穴起。會陽(灸二七壯)
腸癰 小腹重強按之痛。小便如淋。汗出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狀。脈洪數者膿已成。若大便膿血為直腸癰。易治。或繞臍生瘡。或臍間出膿為盤腸癰。難治(一方用生菜油日幾服。有效。以其利腸解毒也。)
大腸俞 陷谷 太白千金方屈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大陽脈合曲池。小腸脈合小海。故灸此。)
流注 生於四肢關節。或胸腹腰臀。初發漫腫不紅 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則用熱物熨之多熨為妙。或鋪艾灸之亦效。若熱痛漸至透紅一點。即宜用針開破出膿。蜣螂蛀(一名僵螂蛀)
手指骨節堅腫形如蟬肚不紅不腫。屈伸艱難日久方知木痛。此體虛人由濕痰寒氣凝滯而成。初宜服六君子湯。外以陽燧錠于堅處灸之自消若失治而堅腫漸爛膿如清水。潰久則不能收功。陽燧錠
蟾酥(末) 朱砂(末) 川烏(末) 草烏(各五分末) 直僵蠶(一條末)
用硫黃(一兩五錢)置杓內微火烊化次入前藥末攪勻再入
麝香(二分) 冰片(一分)
攪勻即傾入濕瓷盆內速蕩轉成片俟冷收瓷罐內用時取甜瓜子大一塊紅棗肉粘于灸處用燈草蘸油點火淬藥錠上灸五壯或七壯。九壯候起小 用線針串破出黃水須貼萬應膏其毒即消 如風氣痛用箸子于骨縫中按之酸痛處以墨點記灸之。
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前後連及頤頷下至缺盆。皆為瘰癧或在胸及胸之側。下連兩脅。皆為馬刀。手足少陽主之。此經多氣少血。故多堅而少軟膿白而稀如泔水狀。又獨形而小者為結核。續斷連結者為瘰癧。形長如蛤者為馬刀。(此本膏粱火熱之變。有因虛勞氣鬱所致。治宜補形氣。調經脈。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其瘡自消)
肩 曲池 合谷(手陽明)
支溝 天井(手少陽)
少海(手少陰)
天池(手厥陰)
大足三里( 瘡出於頰下。取足陽明)
淵液 陽輔 足臨泣 太沖(腋腫馬刀癰。取足少陽厥陰)
以上凡毒深者灸後。再二三次報之愈。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亦效。一灸瘰癧。用獨蒜切如錢濃片。先從後發核上灸起。至初發母核而止。多灸自效。灸後可服煎藥一劑。
用牙皂七個。僵蠶七條。栝蔞一個連皮子切碎。五味子一歲一粒。以水二鐘煎熟外加生大黃(三五)
錢量人虛實用之。一服即消。一治瘰癧不問已潰未潰。灸肘尖穴。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起。則肘骨尖自見。即是灸處。灸七壯。三次瘡自除。在左灸左。在右灸右。
瘤者。留也。若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者。自筋腫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縷。名曰筋瘤。若勞役火動。陰血沸騰外邪所搏而為腫者。自肌肉腫起。久而有赤縷。或皮俱赤者。名曰血瘤。若鬱結傷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為腫者。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名曰肉瘤。若勞傷肺氣。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腫者。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一云有時牽痛者)
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者。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一名石癭)
五瘤之外。又惟粉瘤為最多。蓋腠理津沫偶有所滯。聚而不散。則漸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淺深耳。深者在皮裡。漸大成瘤也。向一人於眼皮下沿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漸大如豆。用鑽針三四枚。翻轉眼皮刺其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縮。竟得漸消。又一人於手臂上生一瘤。漸大如龍眼。其人用小艾於瘤上灸七壯。竟爾漸消不長。或隔蒜灸之。凡有生此物者。當以上二法酌宜用之。大都筋病宜灸。血病宜刺。或有以蘿菔子南星朴硝之類敷而治之。亦可暫消。若欲拔根。無如前法。癭瘤 頸瘤曰癭。瘤氣赤瘤。丹 。皆熱勝氣也。風池(灸百壯)
大椎 天突(一切癭瘤初起灸大妙)
肩 (男左灸十八壯。右灸十七壯右灸十八壯左灸十七壯)
氣舍 會 雲門 天府 疣痣(疣。音由贅也。痣。音志黑子也當疣上灸三壯即消。亦有只灸一壯。以水滴之自去者。又灸手中指節宛宛中。疣痣皆效。
癮疹皮膚枯燥 風氣相搏則生癮疹。身體瘙癢。凡人汗出不可當風露臥。及浴後出早。使人身振寒熱。以生風疹也。肩 曲池 合谷 曲澤 手三里 環跳疥瘡 癬瘡曲池 合谷 間使 太陵 足三里 委中 百蟲窠 行間
(有補遺)
癘風 俗稱大麻風。濕熱在內。而為風鼓之。則肌肉生蟲。白屑重疊。瘙癢頑麻甚則眉落鼻柱崩壞。不可為矣。須令病患斷酒戒色。清心寡欲。忌食發風動氣葷腥鹽醬炙爆生冷之物。止食淡飯白粥白煮時菜而已。愈後亦須守禁。否則再發不救。承漿(灸七壯。灸瘡愈再灸。以疏陽明任脈。則風熱息。而蟲不生矣)
委中(刺出血二三合)
黑紫 搭上(刺出惡血)。若毒在外者。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各出血。隔一二日更刺之血赤為度。
蛇蠍蜈蚣咬傷。中毒痛極者。急用艾火於傷處灸之。拔散毒氣即安。或用蒜片貼肉灸之。毒甚者灸五十壯。服紫金丹更妙。邪狗咬傷(有補遺)
孫真人曰。春末夏初。犬多發狂。被其咬者。無出於灸。即就咬處牙跡上灸之。一日灸三壯。灸至一百二十日乃止。宜常食炙韭菜。永不再發。一法。速用艾火灸咬處三十五壯。甚者灸百壯。
經不調氣海 三陰交間使(治結塊)
中極(治漏下)
照海(經不行)
血崩 此証多因血熱。而兼氣不能收攝所致。亦有上焦壅塞。氣不疏通而血暴崩於下者腎俞 氣海 關元 中極(俱灸妙)
三陰交赤白帶間使 腎俞 白環俞 氣海 關元 中極 三陰交不孕子宮(關元穴左邊去。中二寸)
中極陰挺 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或生一物牽引腰腹痛甚。不思飲食。是名陰挺。又名疝。曲泉 太沖 照海轉胞 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關元(灸二七壯)
陰陵泉若胎漏尿出。名曰遺尿 治同上。難產合谷 三陰交 昆侖一法橫逆難產。急於右足小指尖頭灸三壯立產(一作至陰穴○艾炷如小麥)。一凡難產。橫生死胎。皆取太沖。子鞠不能下。合谷 三陰交 至陰(三棱針出血橫者即轉直)
巨闕(令正坐用人抱頭抱腰微偃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昏悶者立蘇 一云子手掬母心生下兒手有針痕子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下有針痕可驗按十四經發揮曰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遭著脊。所以遮膈濁氣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況兒在腹中。有衣胞裹之。豈能破膈掬心哉。)
胎衣不下。肩井(產下厥逆者。針五分。若覺悶亂者再針足三里)
中極 三陰交。產後惡露不止。氣海 中極 三陰交血塊痛氣海 三陰交乳汁不通。膻中(灸)
少澤欲斷產。臍下二寸三分(灸三壯)
一法灸右足內踝上一寸。
面部五位圖 pi-i65.bmp (缺)
面部診候 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若色赤者熱也隨症治之
目部診候 目部赤色者心實熱淡紅者心虛熱青者肝實熱淡青者肝虛熱黃者脾實熱微黃者脾虛熱白而混者肺實熱。
目無睛光者腎虛也。
小兒半歲之間有病。以名中食三指按額前眉上髮際之下。兒頭在左舉右手頭在右舉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若三指俱熱。感受風邪。鼻塞氣粗。三指俱冷。感受風寒。藏冷吐瀉。若食中二指熱。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夾驚之候食指熱胸膈氣滿。乳食不消。
孩子未至三歲。看虎口三關(從虎口上食指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即寅卯辰三關也左手之紋應心肝。右手之紋應脾肺)
若脈見風關易治交氣關難治。交命關為死症。又當辨其色。如獸驚三關必青。水驚三關必黑。(黑一作赤)
人驚三關必赤(赤一作黑)
若紫色主瀉痢。黃色是雷驚。三關脈通度。乃極驚之症必死。有紋或青或紅如線直者。是乳食傷脾。左右一樣者。是驚積齊發。紋有三條。白主肺傷風痰或 聲。青主傷寒及嗽。紅主泄瀉。有黑相兼主下痢。紅多白痢。黑多赤痢。有紫相兼。虎口脈紋亂。乃氣不和也。蓋脈紋見有五色。由其病甚。色能加變。至於純黑者不可治矣。
手掌推拿圖 pi-i69.bmp (缺)
脾肺心肝四臟俱推上為補推下為瀉何腎與四臟相反蓋四臟居上而腎居下腎虛則推四臟之氣往下以滋腎故門推下補腎水混濁則小便閉赤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故曰推上為清小便
水底撈月圖 pi-i70.bmp (缺)
推三關遲六腑運八卦男女俱在左手人以女屬右手獨不思右掌按以八卦則震居西兌居東艮居乾而坤居巽豈後天八卦之定理而為女子之推拿遂變其位置
兒眼翻上者將大指甲在小天心向掌心下掐即平
兒眼翻下者將大指甲在小天心向總筋上掐即平
手背推拿圖 pi-i71.bmp (缺)
印堂治一切驚風不語 頰車治牙關緊瞳子 治眼閉 迎香治口眼俱閉。少海治驚風(俱宜以掐代針)
推外關間使。止轉筋吐瀉。掐陽池止頭痛。清補腎水開大小便閉塞。又能發汗。掐總筋過天河水。清心經治口瘡潮熱。夜啼。四肢常掣掐外勞宮。治遍身潮熱。肚起青筋揉之效。揉勞宮動心火發汗。不可輕用。後溪推上為瀉。主利小便。推下為補腎。腕骨穴止瀉。往下推拂。合骨穴在虎口上兩骨合縫處。定驚。兩手各一焦。中廉治筋抽。掐之即揉 解 內吊驚往後仰揉掐之。膝上鬼眼穴若身後仰。掐住身即正。(此即膝眼共四穴)
委中治驚時往前仆。向下掐住便直。仆參治腳掣跳口咬 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又驚。又吐。又瀉。掐此穴及腳中趾效。大敦。驚來若急拿之。或鞋帶穴對拿(鞋帶穴。一作仆參夏氏曰即昆侖穴灸三壯。治小兒發癇螈 )
湧泉治驚吐瀉。掐之男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左轉不揉主吐。右轉不揉主瀉。
推法。開天門二十四下(從眉心推上髮際)
分陰陽九下(用兩大指推從眉心。分推至太陽。此不論寒熱虛實皆用)
如感寒。在太陽上重揉發汗。體弱感寒亦揉太陽發汗。並揉太陰以留汗。使發汗在皮裡膜外之間。庶免汗失亡陽。更加虛弱之□(女則揉太陰發汗。揉太陽止汗)
隨向天庭。眉心。山根。準頭。人中承漿。各穴掐一下以代針法。男在左手三關推上三十。退六腑五六十。以應之又將我兩手握兒左手掌向上。于總筋穴分推六七下。又在左手掌上運八卦從艮宮推往坎宮二三十回。曲兒左手小指重揉外勞宮名曰黃蜂入洞三十下即于五指節。逐一揉兩次。在左腳委中穴往下捋三十下。以上男女各推左手左腳。即用元宵燈少定之○定驚元宵燈火。囟門。眉心臍心。臍輸。(臍周遭六焦如●樣)
少商。合骨。鞋帶。各穴共十五焦(用燈心蘸清油點火。依次淬之。)
以上推法用蔥薑煎汁浸染醫人大指依次推之。至於別穴。看症再加揉法。
(有補遺)
胎寒者。胎有寒而下地複感寒。于半日一日內通面皆青如靛染。口不吮乳。四肢必冷。先有啼聲。後複不啼而昏迷者是也。觀兒兩眼鼻準無黃色。口不吹噓。定是胎寒。先於精靈威靈二穴對拿緊。並將昆侖穴拿緊。其聲稍出。即用元宵燈火十五焦斷之(法見前)
或聲不出。亦用此穴。則聲必出。乳必吸青色必漸退矣。然此症須防作吐。胎寒者。臟腑皆寒。胃寒不能納故必吐。
用人參(一分) 桔梗(一錢) 白朮 霍香(各五分)
水煎服。自愈。亦有發於二三日之間(者胎)
有寒而外無感冒也。胎熱者。面色深紅而燥。如滿口熱氣。或舌腫而紅紫目內紅赤。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此皆胎熱也。如牙齦腫硬不能吸乳。用銀簪于牙上下合骨處刺破出血乳自能吸。隨用
連翹 木通(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胎驚風 驚與風。名異而症同。小兒初生。面青口噤。手足抽掣身熱背強。是胎驚風症也。若目直竄視最為難治。宜先拿精威二穴。並昆侖穴。少頃即曲兒小指重揉外勞宮。隨用元宵燈火定之臍風 嬰兒出世。剪落臍帶時。風由臍入腹。風性急速。三朝之內便見。七朝之外則非是矣。臍風初發。吸乳必較前稍松。兩眼角挨眉心處忽有黃色。宜急治之,治之最易。黃色到鼻治之仍易到人中承漿。治之稍難。口不撮而微有吹噓猶可治也。至唇口收束鎖緊舌頭強直。不治矣。一見眼角及人中有黃色。而唇不撮累者。曲兒小指揉外勞宮。即用燈火于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手少商各穴一焦。臍輪六焦。未落帶于帶口火燃。既落帶。于落處一焦。共十三焦風便止而黃即退矣。急驚風 小兒急驚。因聞大聲。或驚而發搐。搐止如故。此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二便黃赤。甚則發搐蓋熱甚生風。陽盛而陰虛也。宜利驚丸。身熱而不抽昏迷無知。是心熱也。治宜用半夏。陳皮桔梗。甘草連翹。木通。各等分。煎服。利驚丸
天竹黃(二錢) 輕粉 青黛(各一錢) 黑牽牛(炒五錢)
為末。蜜丸豌豆大。每歲服一丸。薄荷湯下。慢驚(一名慢症)
小兒慢驚或因病後藥餌傷損脾胃或由汁久亡陰。吐久傷胃。瀉久絕脾而成。故曰慢脾之症。其候昏睡露睛。兩目無神而多漂泥。咽喉有牽踞之聲。四肢厥冷螈 。大便瀉青。而小便清利。此脾虛也。有見兒眼翻手掣握拳。形狀似驚。以驚名之。即或推或拿。或火。亦無驚可療。無風可祛。無痰可除。無熱可解。其實惟脾間枯痰。虛熱往來耳。治宜六君子湯之類發搐 驚癇發搐。男則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則右視無聲左視有聲。相勝故也。男則握拳拇指叉入食指中為順。於外為逆。女則叉入食指中為逆於外為順。傷風發搐。口中氣熱。呵欠煩悶手足動搖。傷食發搐。身溫多睡。或吐不思食。百日內發搐。真者不過二三次必死。假者頻發不死。真者內生驚癇。假者外傷風冷。血氣未實不能勝任故發搐。驚癇生死 如驚痰築不省人事。手不抽掣時。把精威二穴對拿緊。不咬齒。不搖頭。不直視。亦無掙聲之狀。將兒向我。以我兩手騎兒背。大指握前。以第二兩指並狠狠揉肺俞二穴聲雖不出。一掙一掙。恰似有聲無音之狀。此乃肺被痰築。如鐘磬中塞實。即重扣亦不響。定是活症。急灸肺俞穴各三壯若發驚拿醒便知人事。如兒身體不肥。痰不甚盛。不省人事。張目視人者。在精威二穴對拿緊。不知痛。竟無掙聲之狀。惟咬齒搖頭。此肺經已絕。治之無益。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後頂上旋毛中(一名泥丸穴) 耳後青絡(各灸三壯)。風癇先屈食指如數物乃發。絲竹空(針) 神庭 百會 神闕(灸)
瘰癧風熱毒邪與血氣相搏。鬱結成核如貫珠於耳項之間。腫硬白色而有根者。便是瘰癧
。或潰爛成惡毒用燈火焦法如瘰在左則焦左邊瘰在右則焦右邊。前自頸上耳腳下起。離六分地一點一點。直下乳次過腋。環至肺俞穴至頸上耳後止。在瘰上周遭亦焦第二次。照原路空處補之便愈。若只有核而搖得動者。不是瘰癧。初起紅腫。便是癰疽不可作瘰癧治。霍亂昆侖 水分 天樞吐乳汁中庭(灸一壯)
口中轉屎 因母食寒涼所致。中脘(灸七壯)
脅下滿。瀉痢。體重不收。 癖積聚。腹痛。不嗜食 瘧寒熱或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黃瘦者。十一椎下各開一寸五分灸七壯。黃膽灸三壯(當是脾俞二穴)。肚大青筋。堅如鐵石。於臍之上下左右。離五分地。各灸二壯。即消。疳眼 由飢飽失調。致食積傷脾腹大面黃。午後發熱日久發稀作瀉。瀉甚則渴。但見白珠紅色。漸生翳膜遮滿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狀。是疳眼也。(有補遺)
合谷(各灸一壯)
雞胸(一名龜胸)
由咳嗽喘促肺氣脹滿。攻於胸膈。漸成此症。中府 膻中 靈道 足三里龜背(一名鱉背)
由客風吹背。傳入於髓。故背突如龜。或咳嗽久而肺虛致腎無所生。腎主骨。風寒乘虛而入於骨。髓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駝。肩中俞(治咳嗽者)
膏肓俞 腎俞癖氣久不消。章門(三壯)
臍後脊中(即命門灸三壯○治瘧母神效)
秋深冷痢。臍下三寸(灸七壯或隨年壯)。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用薑片置臍上。艾灸三壯千金曰。灸隨年壯。龜尾(即長強穴。灸三壯。)
脫肛乃肺氣下陷。兼用補中益氣湯數帖效。久不瘥者灸百會陰腫。昆侖(灸三壯)
(無病而先針灸曰逆。)
小兒初生無病。不可針灸如逆針灸。則動其五臟。因恐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每成。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吳蜀地溫。無此疾也。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有害者不若任其自然。免致夭橫也。
一凡治病先取公孫為主。次取各穴應之。九種心疼。一切冷氣 太陵 中脘 隱白痰涎隔悶胸中隱痛 勞宮 間使 膻中氣隔五噎。飲食不下 膻中 三里 太白臍腹脹滿。食不消化 天樞 水分 內庭脅肋下痛。起止艱難 支溝 章門 陽陵泉泄瀉不止。裡急後重 下脘 天樞 照海胸中刺痛。隱隱不樂 內關 太陵 中兩脅脹滿。氣攻疼痛 章門 陽陵泉 絕骨中滿不快翻胃吐食 中魁 中脘 太白胃脘停痰口吐清水 巨闕 中脘 厲兌胃脘停食疼刺不已 中脘 三里 解嘔吐痰涎眩暈 膻中 中魁 豐隆心瘧令人心內怔忡 百勞 心俞 神門脾瘧令人怕寒腹痛 脾俞 三里 商丘肝瘧令人色蒼蒼。惡寒發熱。 肝俞 絕骨 中封肺瘧令人心寒怕驚 列缺 合谷 肺俞腎瘧令人洒熱。腰脊強痛。 腎俞 大鐘 申脈瘧疾大熱不退。 間使 百勞 絕骨瘧疾先寒後熱。 後溪 曲池 勞宮瘧疾先熱後寒。 百勞 曲池 絕骨瘧疾心胸疼痛。 內關 太陵 上脘瘧疾頭痛眩暈吐痰不已 列缺 合谷 中脘瘧疾骨節酸疼 百勞 魄戶 然谷瘧疾口渴不已 人中 間使 關沖胃瘧令人善飢不能食 胃俞 厲兌 大都膽瘧令人惡寒怕驚臥不安 膽俞 期門 臨泣黃膽四肢俱腫。汗出染衣。百勞 腕骨 至陽 中脘 足三里黃膽。遍身皮膚面目小便俱黃。百勞 至陽 脾俞 腕骨 三里 隱白穀疸。食畢則心眩怫郁。遍體發黃。至陽 胃俞 腕骨 陰谷 三里 內庭酒疸。身目俱黃。心中痛。面發赤斑。小便赤黃。膽俞 至陽 腕骨 委中女勞疸。身目俱黃。發熱惡寒。小便不利。至陽 腎俞 關元 然谷(以上諸症俱足太陰經公孫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內關為主。次取各穴應之。中滿不快。胃脘傷寒。 太陵 膽中 中脘 三里中焦痞滿。兩脅刺痛。 支溝 膽中 章門脾胃虛冷。嘔吐不已。 中脘 氣海 內庭 公孫脾胃氣虛。心腹脹滿。 水分 氣海 三里 太白脅肋下疼。心脘刺痛。 氣海 陽陵泉 行間痞塊不散。心中悶痛。 太陵 中脘 三陰交食 不散。人漸羸瘦。 腕骨 脾俞 公孫食積血瘕。胸中隱痛。 胃俞 氣海 行間五積氣塊。血積血癖。 膈俞 肝俞 大敦 照海臟腑虛冷。兩脅疼痛。 支溝 通裡 章門 陽陵泉風壅氣滯。心腹刺痛。 風門 膻中 勞宮 三里大腸虛冷。脫肛不收。 百會 命門 長強 承山大便艱難。用力脫肛。 百會 支溝 照海臟毒腫痛便血。 膈俞 肝俞 長強 承山痔疾腫痛。 長強 合陽 委中五癇口中吐沫。 後溪 神門 心俞 鬼眼心性呆痴悲泣不已。 通裡 後溪 神門 大鐘心驚發狂。不識親疏。 少沖 十宣 心俞 中脘健忘易失。言語不紀。 通裡 少沖 心俞心氣虛損。或歌或笑。 靈道 通裡 心俞心中驚悸。言語錯亂。 少海 少府 後溪 心俞心中虛惕。神思不安。 通裡 心俞 膽俞 乳根心驚。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 中沖 大敦心藏諸虛。怔忡驚悸。 通裡 陰 心俞心虛膽寒。四體顫掉。 通裡 膽俞 臨泣(以上諸症俱手厥陰經內關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後溪為主。次取各穴應之。手足攣急。屈伸艱難。曲池 尺澤 合谷 陽陵泉 行間手足俱顫。不能握物行步。 曲池 陽 腕骨 陽陵泉 絕骨 太沖 公孫頸項強痛。不能回顧。 風府 風池 承漿兩腮頰痛紅腫。 大迎 頰車 合谷咽喉閉塞。水粒不下。 商陽 十宣 天突 照海雙鵝風。喉閉不通。 少商 十宣 金津 玉液單鵝風。喉中腫痛。 關沖 合谷 天突偏正頭風。兩額角痛。臨泣 絲竹空 太陽紫脈 合谷 列缺兩眉角痛。 頭維 橫竹 陽白 印堂 合谷頭目昏沉。太陽痛。 頭維 太陽紫脈 合谷頭項拘急。引肩背痛。 百會 承漿 肩井 中渚醉頭風。嘔吐不止。惡聞人言。百勞 合谷 列缺 湧泉眼赤腫。沖風淚下。 臨泣 攢竹 合谷 小骨空破傷風因他事觸發。渾身發熱項強。太陽紫脈 合谷 十宣 大敦 行間(以上諸症。俱手太陽經後溪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申脈為主。次取各穴應之。腰背強。不可俯仰。 膏肓俞 腰俞 委中肢節煩痛牽引腰腳。 肩 曲池 陽陵 昆侖中風不省人事。百會 印堂 合谷 大敦 中沖中風不語。 前頂 啞門 人中 合谷 少商中風半身癱瘓。 手三里 合谷 腕骨 風市 絕骨 三陰交 行間中風偏枯。疼痛無時肩 曲池 太淵 三里 絕骨 昆侖中風四肢麻痺不仁。肘 上廉 魚際 風市 膝關 三陰交中風手足瘙癢不能握物。會 合谷 腕骨 風市 陽陵 行間中風口眼喎斜。牽連不已 人中 合谷 太淵 十宣 童子 頰車(針入一分。沿皮向下透地倉穴。 右寫左 左寫右)
中風口噤不開。言語謇澀。頰車 地倉 人中 合谷中風角弓反張。眼目盲視。 百會 百勞 合谷曲池 十宣 陽陵泉 行間腰脊項背疼痛。 人中 肩井 腎俞 委中腰痛起止艱難。 膏肓 腎俞 委中 然谷手臂背生毒。名附骨疸。 天府 曲池 委中手背生毒。名附筋發背。合谷 液門 中渚 外關足背生毒。名曰發背。 委中 內庭 俠溪 行間鬢髭髮毒。 太陽 合谷 外關 太項腦攻瘡。 強間 百勞 合谷 委中背胛生癰。 曲池 液門 外關 內關 十宣 委中 俠溪(以上諸症俱足太陽經申脈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臨泣為主。次取各穴應之。足跗腫痛久不能消。 行間 申脈手足麻痺不知痛癢。曲池 合谷 中渚 太陵 三里 太沖兩手顫掉不能握物。 曲澤 合谷 中渚 腕骨手指拘攣。伸縮疼痛。
手十指節握拳指尖(艾炷如小麥灸五壯) 尺澤 陽 中渚足指拘攣筋緊不開。
足十指節握拳指尖(艾炷如小麥灸五壯) 陽陵泉 丘墟 公孫足底發熱。名曰濕熱 合谷 京骨 湧泉足外踝紅腫。名穿踝風 丘墟 昆侖 照海足跗發熱。五指節痛 沖陽 俠溪 足十宣兩手發熱。五指疼痛 陽池 合谷 液門兩膝紅腫疼痛。名鶴膝風。風市 膝關 陽陵泉 行間手腕骨痛。名繞髁風 腕骨 太陵 太淵臂膊痛連肩背。 肩井 曲池 中渚腰胯疼痛。寒疝之類 五樞 委中 三陰交腿胯疼痛。名腿叉風 環跳 委中 陽陵泉白虎歷節風疼痛。 肩井 曲池 三里 合谷 委中 行間 天應(遇痛處針。強針出血)
走注風游走四肢痛 天應 曲池 三里 委中浮風渾身瘙癢 百會 百勞 曲池 命門 太陽紫脈 風市 委中 血海 水分 氣海頭項紅腫強痛。 風池 風府 承漿 肩井腎虛腰痛。興動艱難。 脊中 腎俞 委中閃挫腰痛。 脊中 腎俞 腰俞 委中虛損濕滯腰痛。行動無力。 刺穴如前。諸虛百損。四肢無力。 百勞 膏肓俞 關元 尺澤 陽 中渚 足三里脅下肝積氣塊刺痛。支溝 太陵 中脘 章門 陽陵泉(以上諸症。俱足少陽經臨泣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外關為主次取各穴應之。臂膊紅腫肢節疼痛 肩 肘 腕骨手指節痛不能伸屈 合谷 腕骨 陽谷 五虎足指節痛不能行步 昆侖 內庭 太沖足內踝紅腫痛(名繞踝風)
丘墟 臨泣 昆侖 太五臟結熱。吐血不已。膈俞 心俞 肺俞 脾俞 肝俞 腎俞六腑結熱血妄行不已 膈俞 膽俞 胃俞 三焦俞 大腸俞 小腸俞 膀胱俞鼻衄不止 少澤 膈俞 心俞 湧泉吐血。昏暈不省人事。 膈俞 肝俞 通裡 大敦虛損氣逆。吐血不已。 膏肓 膈俞 肝俞 丹田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膈俞 肝俞 中沖 三里 三陰交血寒亦吐陰乘於陽名心肺二經嘔血。少商 神門 肺俞 心俞 膈俞 三陰交舌強難言。及生白胎。 關沖 中沖 承漿 聚泉重舌腫脹熱極難言。 十宣 海泉 金津 玉液舌吐不收。名曰陽強。 少沖 神門 兌端 湧泉舌縮難言。名曰陰強。 海泉 心俞 膻中口內生瘡。名枯曹風。 兌端 承漿 支滿 十宣唇吻裂破出血乾痛。 關沖 少商 承漿項生瘰癧。繞頸起核。名曰蟠蛇 。風池 缺盆 天井 肘尖 十宣瘰癧延生胸前連腋下者。名瓜藤 。肩井 膻中 支溝 太陵 陽陵泉左耳根腫核者名蜂窩 。翳風 頰車 合谷 後溪右耳根腫核者名惠袋 。 翳風 肘尖 後溪耳根紅腫痛 翳風。 頰車 合谷頸項紅腫不消。名曰項疽。 風府 肩井 承漿目生翳膜。隱澀難開。 睛明 魚尾 合谷 肝俞風沿爛眼。迎風冷淚。 攢竹 絲竹 二間 小骨空目風腫痛。 肉攀睛。 睛明 攢竹 和 肘尖 合谷 十宣 列缺 肝俞 委中照海牙齒兩頷腫痛。 人中 合谷 呂細上 牙疼。及牙關不開。頰車 太淵 合谷 呂細下 牙疼。頰項紅腫痛。承漿 陽 頰車 太耳聾氣痞疼痛。 聽會 翳風 腎俞 三里耳鳴或癢或痛。 客主人 聽會 合谷目暴赤腫疼痛。 攢竹 迎香 合谷雷頭風暈。嘔吐痰涎。 百會 風門 太淵 中脘腎虛頭痛。頭重不舉。 百會 列缺 腎俞 太痰厥頭暈。頭目昏沉。 百會 肝俞 大敦頭項痛。名曰正頭風。百會 上星 腦空 合谷 湧泉(以上諸症俱手少陽經外關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列缺為主。次取各穴應之。鼻流臭涕名鼻淵。百會 上星 迎香 曲差 風門鼻生息肉。閉塞不通。 迎香 上星 印堂 風門鼻塞不知香臭。 上星 迎香 風門鼻流清涕。腠理不密。噴嚏不止。肺俞 太淵 神門 三里傷風。面赤發熱頭疼 合谷 曲池 通裡 絕骨傷風感寒。咳嗽胸滿。 風府 風門 合谷 膻中咳嗽寒痰。胸膈閉痛。 肺俞 膻中 三里久嗽不愈。咳唾血痰。 太淵 風門 膻中哮喘氣促。痰氣壅盛。 府 膻中 三里 豐隆哮喘氣滿。肺脹不得臥。風門 中府 府 膻中 太淵 三里吼喘胸膈急痛。 肺俞 天突 中 三里腹中腸痛。下痢不已 天樞 內庭 三陰交腹中寒痛。泄瀉不止 中脘 天樞 關元 三陰交赤白痢疾。腹中冷痛。天樞 氣海 外陵 水道 三里 三陰交胸前兩乳紅腫痛。 少澤 太陵 膻中乳癰腫痛。小兒吹乳。 少澤 中府 膻中 大敦婦女積痛。敗血不止。 膈俞 肝俞 腎俞 三陰交婦人血瀝。乳汁不通。 關沖 少澤太陵 膻中乳頭生瘡名妒(音石) 乳。 肩井 乳根 少澤胸中噎塞痛。 太陵 內關 膻中 三里口內生瘡臭穢人中 承漿 金津 玉液 合谷 十宣口氣衝人。臭不可近。少沖 通裡 金津 玉液 人中 十宣三焦極熱。舌上生瘡。 關沖 外關 金津 玉液 人中 地倉 迎香冒暑大熱霍亂吐瀉。 百勞 中脘 合谷 曲池 十宣 委中 三里中暑。身熱小便不利。 百勞 中脘 氣海 陰谷 陰陵泉 委中小兒急驚風手足搐搦。 百會 印堂 人中 中沖 合谷 太沖 大敦小兒慢脾風。目直視。手足搐。口吐沫。百會 上星 人中 脾俞 大敦消渴等症 胃府虛。斗食不能充飢。(消脾)
腎藏竭。飲百杯不能止渴。(消腎)
及房勞不稱心意。(消中)
此謂三消也。乃土燥水消。不能克化故成此病。人中 關沖 脾俞 中脘 足三里 公孫(治食不充飢) 照海(治飲不止渴) 太 (治房勞不稱心)
(以上諸症。俱手太陰經列缺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照海為主。次取各穴應之。小便淋澀不通。 關沖 合谷 陰陵泉 三陰交小腹冷痛小便頻數。 腎俞 氣海 關元 三陰交膀胱七疝。奔豚等症。 太陵 章門 丹田 闌門 三陰交 大敦 湧泉偏墜木腎。腫大如升。 闌門 歸來 曲泉 大敦 膀胱俞 三陰交 然谷 腎囊(橫紋可灸七壯)。乳弦疝氣衝心痛 帶脈 大敦 湧泉 太小便淋血不止。陰器痛 陰谷 三陰交 湧泉遺精白濁小便頻數。 白環俞 關元 太 三陰交夜夢鬼交。遺精不禁。 心俞 腎俞 膏肓俞 中極 然谷老人虛損。手足轉筋不能舉動。尺澤 合谷 陽陵泉 承山 臨泣 太沖霍亂吐瀉。手足轉筋。 尺澤 曲池 腕骨 三里 陽陵泉 承山 京骨寒濕腳氣。發熱大痛。 委中 三陰交 太沖腎虛腳氣紅腫大熱不退。血海 三陰交 氣衝 委中 太 公孫干腳氣。膝頭及內踝五指疼痛。陰陵泉 三陰交 膝關 委中 絕骨渾身脹滿。浮腫生水。 合谷 曲池 氣海 三里 三陰交 內庭 行間單腹蠱脹。氣喘不息。 膻中 氣海 水分 三里 三陰交 行間胸腹脹大如盆。 膻中 中脘 水分 三陰交面目四肢。浮腫不退。 人中 合谷 曲池 三里 三陰交 臨泣婦人脾氣。水血氣石蠱病。 膻中 氣海 支溝 三里 三陰交 水分(水) 行間(血) 公孫(氣) 內庭(石)
女人血分單腹氣喘。膻中 下脘 氣海 三里 行間女人血氣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皆痛。頭目昏沉。百會 膏肓俞 腎俞 曲池 合谷 絕骨婦人虛損形瘦。赤白帶下。百勞 腎俞 關元 三陰交女人子宮。久冷。不受胎孕。 中極 子宮 三陰交經水正行。頭暈小腹痛。 合谷 陽交 內庭室女月水不調。臍腹疼痛。 腎俞 關元 三陰交婦人產難。 合谷 三陰交 獨陰難產胎衣不下合谷 三陰交 巨闕 獨陰產後臍腹痛惡露不已。膏肓俞 水分 關元 三陰交大便不通。陰陵泉 三陰交 申脈 太(以上諸症俱足少陰經照海為主)
(有圖見卷三○以下李仙槎著)
公孫為父通衝脈。內關母與陰維接。四經會合胃心胸。心脾有病治堪適。頭面頸項四肢風。後溪申脈當詳核。二穴督脈陽蹺通。兼屬夫妻自和悅。臨泣稱男帶脈連。外關女與陽維一。氣貫耳頰肩頸目。四肢風痛病如失。若遇喉風藏病凶。客尋照海主列缺。列缺原來任脈通。陰蹺照海本同轍。
九種心疼延悶。結胸翻胃難停。胎衣不下血迷心法瀉公孫立應。積塊堅橫脅搶。心胸痞脹腸鳴。傷寒不解病深沉。瘧疾內關可定手足背腰疼痛。中風不語癇癲。頭眩眼腫項腮牽且向後溪穴針。癰毒四肢麻木。耳聾身腫綿延。頭疼鼻衄淚漣漣申脈針時可痊。中風手足不舉。腿疼脅脹拘攣。頭風咽腫項腮連。臨泣亟須針砭 肢節腫疼膝冷。背胯內外筋牽。傷寒盜汗熱難捐主客外關有驗。痔瘧便腫泄痢。吐紅溺血咳痰。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並醫噎咽 喉塞便淋酒積昏迷臨產艱難膈中氣核並心煩照海行針可散。